一年级合作中实际问题论文
非主流经典语句-小学生诗歌朗诵大全
浅谈一年级合作讨论中的若干实际问题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独学而无友,则
孤陋而寡闻。”
说明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微弱的,必须重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新
课程标准中指
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
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
一年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基础,缺乏自
律能力,自我认
识水平也很低,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难度不小,
管理也不易。实际上在我们一年级教师实施合作讨论时
,就遇到许
多具体而实际的问题。本文就这些实际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
己的几点看法:
一、小组人数究竟多少适宜
中高年级的课堂中大多数合作小组都是由4~6人组成。人数多<
br>一些的好处在于可以有更多的人共同完成一项大任务,而一年级学
生年龄小,合作能力欠佳,甚至
还没有合作的意识。在教学中经常
会出现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窘境。究其原因,就是小组人数过多。组越小,每个成员讲话的机会越多,使某人沉默的机会
越小,而且人数越少的组需要较少
的管理方法,并通常可以较快做
出决定。所以一年级的合作小组可以实行2人合作,一般是同桌合
作为佳,一人说,另一人听、评价;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判,
然后换位进行。待合作学习熟练后
,以后陆续过渡到3至6人(这
时是一个质的飞跃)。在这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
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
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编排座位)。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
个小组的实力相当。根据实施
情况每隔一段时间改变一次编组。最
后,请每个小组给自己取个响亮的名字,如“喜羊羊队”、“超人队
”、
“聪明蛋队”等等,增强组员的主人翁意识、竞争意识和小组的凝
聚力。
二、学生如何掌握合作技巧
有的学生不愿参加小组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们缺乏与他人有效合作的技能。在一年级上学期能更明显地感觉到此点。为此
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
这些技巧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小组
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且对于社会上的成功,与朋友和家人和睦相
处,以及对未来事业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掌握这样的技巧
呢?我们的做法是从习惯抓起,坚持
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
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巧。
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
自然。”有了良好的习惯,才能
提高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合作学习来说也一样,只有
有了良好的合作习惯,才能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合作
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以下四个习惯:
1.积极思考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思考之上,在小组合作学习之
前
,学生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思考当中去,
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
的能力和习惯。这样才能提
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2.主动参与交流讨论的能力和习惯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学习需要每
个成
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
合作探究问题。交流的过
程也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可以
给学生带来视角的敞亮、思路的宽阔。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
键,
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
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
。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不轻
易放弃自己的方案或想法,也不迷信权威,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
步
骤和方法。
3.认真倾听的能力和习惯
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
己的见解外,还应具
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能力和习惯。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
不仅要让
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
并加以思考,从而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
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合作学习,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
的意见
,为此,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
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听清别人发言的内容
,不重复别人的发言;
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处理信息、反思评
价的能
力。这“三听”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耐心的过程。
4.善于肯定别人优点并敢于质疑的习惯
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
面有利于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
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旦传授了合作技巧,就要鼓励学生坚持使用。一年级学生刚
学习讨论,为了争强好胜一说到讨论就乱讲、乱喊、一片忙乱。此
时,教师的教学评价非常重要,应以小
组的整体水平为标准,做切
合实际的具体的表扬,学生得到正确引导,有了学习的榜样,接下
来
的讨论效果就会变好了。我们坚持的方法还包括:告诉家长课上
教了哪种合作讨论技巧,让家长帮忙;循
环使用以前学过的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