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试卷分析

玛丽莲梦兔
503次浏览
2020年08月27日 00:5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500字-班委竞选稿


[标签:标题]


篇一: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1)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凯里八小 邓春燕
一、试题整体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整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
重了 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
的各种数学问题。 当然也出现了一个难题,属于五年级上册的教学范围,致使学生全部做错。
二、本次试卷共有六道大题:
第一题,是算一算,属于口算的范围学生在计算方面出错比较多,平时应该注重对学生计
算能力的培养。
第二题,是填一填,共8小题。
1、学生对钟表的认识比较模糊,做错的人较多;
2、在找规律画图方面,有的画图不规范,有的画不出规律,即使画出规律也不能按照要求
画满数。
第三大题,填填连连,主要是考察位置的知识。
1、第2小题,因为题目中的图画得不是那么清晰,很多孩子把螃蟹看成水牛,导致有孩子
做错的情况;
2、第3小题,已经超出了小学一年级的学习范围,属于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超纲的题,
整个年级没有一个做对。
第四大题,送小动物回家,这个题非常的灵活,尤其是第二道题完全做对的 (能规范的画
出两条线路的)很少。
第五大题,列式计算做错的很少。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是扣分最多的一道题。
1、第1小题,第二、三空填错的较多。
2 、第2小题,很多学生把拔河的裁判也当做小朋友来算。其实这个就是非常生活化的题目,
拔河比赛的常 识,两边人数应该一样多才行的。
3、第3小题,有学生没有看懂题目,层和号没有分清楚,所以找不准物品的摆放位置。
4、第4小 题,学生基本上都能看懂图中的意思,但不会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绝大部分的
学生都不列算式直接写答 语;列了算式的也不写单位。这些都是在解决问题中不能缺少的,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题型 的书写格式和要求。
三、改进建议:
1、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注重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学
到 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016年1月6日
篇二:小学数学试卷分析与命题方向建议
小学数学试卷分析与命题方向建议
宁远实验学校 黄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
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下面仅就课改 5年以来期末测试中数学试卷所呈现的问题,


结合本人对新课标的理解,作一下粗浅的分 析。
一、 试卷分析
(一)突出特点
1、试题全面并具针对性。一、二 年级试题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用老师
对学生的成长记录评价与试题结合的方式对学生 进行评价。题型新颖多样,图文并茂。体现
了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这一基本理念,也体现了 数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三—五年级题型较为相似,以“双基”为主,题目精致灵活,涉及数学各个领域。
2、试卷的设计注 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如:2007-2008
第二学期五年级试卷 ,填空题第8题,关于天虹商场打折促销的问题。又如08-09第一学期
四年级试卷,解决问题第4题 ,关于深圳地铁一号线示意图,等等。
3、注重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灵活开放,注重创新”这一原 则在各年级试卷中均得以体现。
如:07-08二年级解决问题第3题,我会选择路线。08-09五年 级,数学知识运用第5题,
租车的问题。
4、试题注重数学中德育的渗透。如:08-09 第一学期六年级试卷,应用题第4题,关于小
明家近年来日常消费情况,通过统计表
个统计图得出的数据,可以发现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概念不清导致出错。如08-09第一学期三年级试卷,填空题第3题,“2008年全年有()
天,今年二月有()天”。因学生的考试时间为2009年,那么这里的”今年”到底是指哪一
年呢?
2、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试卷中没有更好的体现。各年级试卷中很少有作图、操作的题目。
3、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没有在试卷中体现出来。数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 ,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发现并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
趣。
二、对今后命题方向的建议
1、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根据这一理念,在评 价中,应以本学段
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为准,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概念 、公
式和法则的评价应当更多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应用。而不在于对
概念本身的死记硬背。
2、应注重评价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能否从现实社会中发现 和提出问题;
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寻找其他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所得
结果;能否用从日常生活中收集的资料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可以 更多的提出:“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有更好的解决
办法吗?”等问 题。
3、应更多的从日常生活中挖掘试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
抽象,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 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
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 评价体
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
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
立信心。” 因此在评价目标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
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更
客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 况,使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都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的数学学习历程。


一、试题的特色
1、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覆盖面很大,突出教材重点,重视知 识和技能
的考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及形成过程。
2、试题的编排上,注重从学生的学 习方法入手,扩散了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
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实 践能力的引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3、试题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注重对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
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的考核,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色。
二、班考试成绩统计
班级人数:49 参考人数:49
优秀人数:45 优秀率:91.8%
及格人数: 48 及格率: 98%
三、改进措施
通过对此次考试质量分析,我们对以后的教学有以下想法:
1、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 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
实践、探索等活动中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 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 ”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的水平。
2、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教 师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
收集信息、处理信 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
习惯。
3、关注学生的弱势群体。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转化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教 师要从“人本”
的角度出发,坚持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 他
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
知 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
展。
4、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落实新课标、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 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教
材内容仅是教学的载体,而不是教学内涵的全部。并且教材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 不断完善的
过程,尽管编写者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深入浅出,循序渐< br>进地来构建教材体系,但也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无法完全满足现实中每个学生的
需要。 所以教师必须客观地认识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地加工整合。
实践证明:同样的教 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
大不一样。
一、试题的特色
1、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覆盖面很大,突出教材重点,重视知 识和技能
的考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及形成过程。
2、试题的编排上,注重从学生的学 习方法入手,扩散了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
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实 践能力的引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3、试题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注重对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
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的考核,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色。
二、班考试成绩统计
班级人数:49 参考人数:49


优秀人数:45 优秀率:91.8%
及格人数: 48 及格率: 98%
三、改进措施
通过对此次考试质量分析,我们对以后的教学有以下想法:
1、重视知识 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
实践、探索等活动中充分地 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 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的水平。
2、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教师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 方法和
习惯。
3、关注学生的弱势群体。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转化工作是每 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从“人本”
的角度出发,坚持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 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
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 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
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 大限度的发
展。
4、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落实新课标、实现 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教
材内容仅是教学的载体,而不是教学内涵 的全部。并且教材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
过程,尽管编写者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力求符合 学生的认知特征,深入浅出,循序渐
进地来构建教材体系,但也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无法完全 满足现实中每个学生的
需要。所以教师必须客观地认识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地加 工整合。
实践证明: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大不一样。
篇三:小学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数学教研组期末试卷分析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本次期末考试采用区教研室统一命题的试卷,试卷立足课本,重
视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题量适当,重点突出,题型丰富灵活,
尊重学生们个体差异,注意了题的难易坡度和相应比例。通过考试能
很好地体现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优点,可以促使教师继续转
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
习方法。考试成绩统计如下:
本次期末考试,各年级教师就本年级答题情况,结合教学实际进
行了深刻的分析,总体看,我们一到六年级存在的共性方面有:
一、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
从卷面看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还是较好地
达成了目标。尤其是计算,普遍正确率都在80%以上。很多班级达
90%以上,说明学生对计算方法能很好理解,计算技能也已经基本形
成。
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
从概念部分的答题情况我们发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


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容乐观的。从不同角
度分析问题,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
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用文字、图表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的能力;根
据最初的问题情境证实和解释结果的合理性的能力;对解决问题的过
程进行反思的能力都急需提高。
三、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
1.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
造成一定的影响。计算时顾此失彼,面对众多信息时理不清头绪。
2.卷面中还是免不了有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小数点、
漏做题目等我们俗称的低级错误。可见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
验证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
的,需要数学组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监测。 本次考试各年级的
情况反映,学生传统意义上的双基掌握较好,但对
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考察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题目不适应,这从
一定意义上反映出教师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的转变。所以建议老师们
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教学要把知识教活,平时
在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题目训练学生思维。
四、各年级普遍 存在一种现象,尤其在这一次考试中体现的比较明显。由于班级分配生员
的不均衡,一、三、四年级同级 间的差距较大,基础的薄弱和学习习惯的差异无疑对班级的
发展造成了不利,同等条件下相互之间对学习 质量的界定缺乏比较尺度,学习风气缺乏带动
者。如有可能重新分配会显得客观一些。当然,教者均付出 了辛勤的劳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注重培养倾听意识和读题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运用能力。
课堂学习的方法和习惯 ,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方式和结果。因此,要提高学生对题意的理
解,并不仅仅是审题一刹那的问题,必 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一堂课,落实到每一
个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2.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日常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将所学的
数学知识、概念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是 我们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教师要注重教给学
生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数学化的方法。使学生善于 从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提炼出问题的
本质,如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数量关系、分数中的对应量等,只有建 立了策略意识,才能避
免盲人摸象,找准切入点,有效解决问题。
3.注重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激 发、鼓励,发现学生的长处,增强学生的兴趣等正面引导外,还必
须要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减 少学习中“凑答案”的现象,减少练习中“毛估估”
现象。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对自己做出的答案“自圆其说”,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和思维的严密性。 学生作业,要针对整洁度做严格要求,要求学生认真做好作业要从写好
每一个数字、 点好每一个小数点 开始。提倡学生将思考的依据写出来,该画图表示的要画
图,该列出算式的要列在旁边,该有推理或验证 过程的都要有过程展开。
总之,此次命题立足课本、关注过程、重视方法、体现应用,测试结果也证 实了检测的实
际性与实效性,我们也可以从这次考试中了解到学生对本册教材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期待通过数学组每一位老师的努力,落实双基,
全 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2011 年 7 月


赶鸭子上架-古代科举制度


去雀斑最好的方法-天津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


黄河水利职业学院-同学离别赠言


曾宪梓中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空军工程大学分数线-新的一年工作计划


梦醒来-读书的手抄报


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黄金经纪人


河南会计网-财务管理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