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标考试试题8套
聊大东昌学院-南开大学考研成绩查询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一)
一、填空
1、程应致力于实现
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
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
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
2、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
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
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的发展。
3、数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
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
4、数学课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5、
《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
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
进一步发
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
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
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
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
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
基本素养。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
数学(推理
)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
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
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
归纳
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综合
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
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
)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
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
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
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
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
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学段可以采用
(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2、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
1
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二、选择题
1
、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
有据等良好品质。
2、(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
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
3、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
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 )次。
5、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1-2 题分)
6
、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
的数;理解分数、小数、
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
7、、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8、(了解
)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
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
说明对象。
9、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材可以展现(“知识背景——知识形成—
—揭示联系”)的过程。
10、《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
概率)、(综合
与实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单项选择
1.用数学”的含义是(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用教材教 )。
3.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
再单独出现(概念)的教学。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
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
水平的(过程性目标)
的动词。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多样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9.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不要求)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10.“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的
过程。
11、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
分析教
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2、《标准》安排了(
B )个学习领域。
2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
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三个)
个阶段。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
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
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
来的“课程标
多项选择
1、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3.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4.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BCD)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
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BC)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是非题
1、《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
理
解。(√)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
的。
(√)
3、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
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5、《标准》提倡
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
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6、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
来的情感、态度
、个性倾向。(√)
7、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与实
践创新。(√)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9、 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10、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3
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
12、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13、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15、课
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
“数与代数”等领域。(
×)
16、《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17
、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
佳途径。(√) <
br>18、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19、课程标准
在数学
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
“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
数量关系。(√)
20、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填空题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
作交
流)与实践创新;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
个学
生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
的“(定义)——定理——(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
《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
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
呈现知识内容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5、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br>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
是数学课程
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
(发展
性)(开放性)。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在第一
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
(平移)、(旋转)、(对称
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
识,(空间与图形)的
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1
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
合作者。
13、“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
研究数量关系
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
过程中的(变
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
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
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
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
步知识
)、(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
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
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
4
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有价值)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
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
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
(大小)(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
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
总体目标包括(图形的熟悉)、(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
形的位置)。
22、综
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
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
用)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
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
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
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
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5、义务
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
地发展。
26、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生与发展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0、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
渐抽象概括、形
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社会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
的驱动力,现实生活的需求亟待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数学
自身的变化促使数学课程改革。
2、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 的教育观,“人才多
样化,人
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
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
育价值观。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5、有效
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6、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况、形成理论和方法,并
进行
广泛应用的过程。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
态
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
8、《数学
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
四个学习领域。
9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
生主动地进行观察、
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0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分析,“内容标准”
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和
开放性等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
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
体学生。
1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
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
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
技能。
13、“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5、现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
的影响。
16、
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
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
推理能力。17、科学计算、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
三大支柱。
18、有学者将
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
化素养。
19、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0、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
,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
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
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
有有隐有显。
21、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2
、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
主要任务之一。 <
br>23、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
(如位置
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24、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
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
学知识与
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5、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是数与代数。
26、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
转、对称现象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7、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28、课程结构体现的三大特点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29、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30、
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
与技术教育。
6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二)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
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
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
面的发展。
4、数
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
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
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
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
具体阐述。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
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
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
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运用(数
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
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
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
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
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
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
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
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
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
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
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
动的质量。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
供再次评价的
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学段可以采用
(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
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2、“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
法)解
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
7
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C),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
B、自主式 C、启发式 D、合作式
2、《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B)(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
四个方面的内容。
A、空间图形
B、图形与几何 C、几何与直观 D、图形与直观
3、推理一般包括(
C )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5、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B)
A、3-4 题分 B、1-2 题分 C、2-3 题分 D、8-10
题分
6、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
的数
;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C)的意义。
A、分数
B、小数 C、负数 D、万以上的数
7、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D)、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
好品质。
A、克服困难 B、解决问题 C、相信自己 D、乐于思考
8、(B)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
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A、理解 B、了解
C、掌握 D、经历
9、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材可以展现(C)的过程。
A、“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
B、“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
C、“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
D、“合作交流——实践检验——推理论证”
10、(D)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
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
灵活选择与呈现。
A、文本资源
B、社会教育资源 C、生成性资源 D、信息技术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11-15题为多选题)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8
2、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教师成长 D. 情感、态度、价值观
3、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
活
动水平的(A)的动词。
A. 过程性目标 B. 知识技能目标
7、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8、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 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10、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1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13、义
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
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
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
1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5、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
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简答题。 (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简述应用意识的含义?
答案要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
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
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
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
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2、简述行为动词“探索”的基本含义?
答案要
点: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
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
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3、简述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要点: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
做出判断,体
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
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
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
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可见,在
统计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非常必要。
4、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并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答案要点: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
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
的关系;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
系。
5、简述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教师的“引导”作
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
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
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
学生的差异,用
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
br>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简答
1、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立足激励原则;(2)、关注人性原则;(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2、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那几个阶段?
(1)、第一学段(1~3年级);(2)、第二学段(4~6年级);
(3)、第三学段(7~9年级)。
3、课程内容(即四大领域)的内容是什么?
10
(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概率;(4)、综合与实践。
4、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的理解和掌握;(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的评价;
(4)、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5、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1)、导向功能 ;(2)、反馈功能;(3)、决策改进功能。
6、三个“不要”指的是什么?
(1)、情节不要太多;(2)、环节不要太细;(3)、问题不要太碎。
7、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先后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教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2)、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小学数学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
(3)、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学评教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
8、新时期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1)、在教学实践中反思;(2)、在与他人交流评价中反思;
(3)、在与学生交流评价中反思。
9、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是什么?
(1)、分项评价;(2)、激励评价;(3)、跟踪评价;
(4)、延迟评价;(5)、协商评价。
10、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教学诊断;
(4)反思日记;(5)教学案例;(6)观摩分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三)
填空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
生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
——(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
《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
与拓展”的基本模式
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
习)转变为(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
11
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
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
性)(开放性)。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在第一
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
(平移)、(旋转)、(对称
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
识,(空间与图形)的
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1
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
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
的从事数学活
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
和方法)。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
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
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
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
步知识
)、(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
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
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
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
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有价值)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
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
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
(大小)(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
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
总体目标包括(图形的熟悉)、(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
形的位置)。
22、综
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
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
用)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
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
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
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
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5、数学
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
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
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教材改革应有利
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生与发展
12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
(全面)(持续)(和谐)
地发展。
简答题
1、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
—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
《标准》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答:“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4、“空间与图形”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答:“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
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
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
流的重要工具。
5、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 这种基础性的“标准”,是
对“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注解,也正是教学中面向全体的“标高”
6、第二学段(4—6年级)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将学习那些知识?
答: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
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7、第一学段(1—3年级)中,学生将熟悉哪些常见的量?
答:(1)熟悉元角分。(2)
熟悉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3)熟悉年、月、日。(4)
熟悉克、千克、吨等重量单位
8、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有所降低的内容有哪些?
答:较大数目的整数、多位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整除、约数和倍数、素数和
合数等。
9、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
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
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
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
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
10、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答:(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2)学生亲自动手
操作(3)空间观念需要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的氛围
11、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
答: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12、课程标准主要删减了哪些内容?
答:带分数的四则运算,一些繁杂的大数目计算,类型化的应用题解答知识等。
13、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
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
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
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
14、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13
答:(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2)学生亲自动手操作(3)空间观念需要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的
氛围
15、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呢?
答:(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
对决策的影响。(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16、对于应用问题,《标准》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答: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
、漫画、对话、
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定(信息多余、信息不足……);
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
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题分析。
17、“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哪些内容?答:
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
的随机现象。
18、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哪些?
答: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19、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定位学生的角色?
答: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0、新教材为什么要引入计算器的初步应用?
答:引入计算器用来处理复杂的计算,解决一些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探索有关
的数学规律,可以免除学生做大量重复的运算,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论述题
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坚持“一个为本”(1)学生的全面
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
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
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
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
持续发
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是
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二)搞好“四个调整”(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2)调整课
堂教学中的师
生关系。(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的呈现方式
2、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1.(1)关注
专业化理论发展(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3)关注教
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
结构的发展(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5)
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6)关注教师学
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
3、结合实际说明教师能力培养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
br>(1)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与研讨(2)多渠道获取信息(3)行动研究(4)建立开放
的教师
教育体系。
4、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被细化为哪四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5、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基本理念上有哪些新的特点?
①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
性、普及性和发展性②改变了过去数学以知识的积累为取向的
课程体系,建立以构建学生身心全面、持续
、和谐 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③重组了学
生的数学学习内容④分学段规定了数学课程的具体标准⑤注重
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
改变⑥提出了数学活动应留意的策略⑦改变了评价的方式和应达到的目的⑧强调了
现
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作用
6、李老师在讲3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
考,大胆想象,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计算
方法。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教学理念?
①算法多样化②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的过程
14
8、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青蛙老师在教学生们《怎样
捕捉蚊蝇》
①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的。②知识的获得不应单纯由教师传授,应充分让学生做学
习的主人
,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自主探究重学习。③课程内容应体现
生活性、实践性。
9、请你谈谈对下列情况的处理对策。
课堂教学会碰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一般
说来,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意外情
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第二类属于学习方面
的意外情况。学
生会进行质疑问难,发表种种看法,或有时教师不慎造成板书别字、口误等引起学生哄<
br>笑、骚动…… 第三类属于外来干扰,分散了学生的留意力
①面对现状,不惊异,不慌乱,不追究,不批评,而是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让
焦点从恶作剧
的身上发散开来,尽量避免这一学生再成为焦点,从而使学生的留意中心
再回到教师所安排的方向。 ②
对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由学生发难引起的偶发事件,
教师可以抓住这种教学的难点或有创见的部分,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若由于教师自身疏忽造成的不良影响,一般态度温和的承认事实
,并改正过来,就能顺
其自然的过渡到原教学的轨道上来 ③对于第三类偶发事件,一般都采用“热处理
”。
即教师针对某一突发事件,趁热打铁,正面教育。再巧妙地转入正题。但应留意不要因
此浪
费太多的时间,更不得言辞激烈,因为这与教室内同学无关,点到为止。
10、新课程增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作用是什么?
“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
合作交流,解决
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
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
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
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11、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
准”。每个学生
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
再搞“一刀切”。对学生发展或提
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内容标准绝
不是限制学生发展的锁链,
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12、请分析如下案例: 在新课程
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从自
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
种解法。对于各种解法的优劣,教
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方
法,对他来说就
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
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
求。答应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
2、从科学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都有优点和局限性。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
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13、请分析如下案例: 经常听到教师抱怨:这道题是课本上的例题,课上反复强调过,甚至做过很多遍,还是
有这么多学生
不会做!某某同学真是太笨了,那么多同学考了满分,他却考得如此糟糕!
真拿他没办法……
这是由教师错误的学生观所导致的。1、学生不是容器,不可以由教师向其任意灌输知
识。2、不同的学
生在每一科的学习上存在着差异,用同一标尺去衡量是不科学的。
3、
教师应该把这种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尝试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去分析,寻找合理的解释。
15
1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图对你的启示。
B
A:书本提供的知识
A B B:教师本人提供的知识
A C
C: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C
第一幅图体现的是传统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第
二幅图体现的是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
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才是学
生自主习得的知识,
这样的知识对于学生才是终身受用的。
16、举例说明,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作了哪些分与合的调整?有什么必要
性?
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空间与图形”或“数与代数”等领域。 将“应用题”拆
分到加、
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类似这
样的分分合合,扩展了具有
实践特点的相关概念的内涵,去掉了脱离实际、机械模拟的
有关内容,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
能力的教育观念。
17、谈一谈经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
又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中,经验是被
忽略的、不受重视的。而课程标准不仅明确承
认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经
验”,而且还特殊强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在数
学活动中积累经验。
18、举例说明,在内容的教学要求上,课程标准作出了哪些必要的升、降调整
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课程标准中教学
要求有所
降低的内容有:较大数目的整数、多位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整除、约数和
倍数、素数和合数等。
19、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
其一是基础性: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
的基础性。其二是层次性:内容标准的层次性,是指“标
准”的实施应遵循学生学习数
学的心理规律,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其三是发展性:内
容标准的发
展性,是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注解。其四是开放性:任何人在实
践中的创造、发明,都是丰富和发展内容标准的必要素材;任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重
大的科技进步,
都将被内容标准及时地吸收。
20、教学片断设计“购物——买文具”(一年级)
体现“实践与应用”的思想。
2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教师要扩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给与他们探索知识的自由
23、例题:每条船最多可坐8人,50名同学需租几条船?
新课标对数与代数部分特殊提倡算法多样化,以上面例题为例,写出你的教学片断设计。
体现算法多样化
25、试分析下面案例: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教师设计了如下一系
列矛盾冲突:
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该怎么办?(生:把它捏成长方体再求。)要求圆柱体铁
块的体积呢?
(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要求商场门口圆柱体柱子的
体积呢?(生面面相觑,不知所
措)。
答:在这里,教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出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这
样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极大地调动了学
生探求新知的积极
性。
16
26、一位教师在教授统计与概率时,要求
学生根据中国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
数猜测2008年奥运会可能获几枚金牌。88年92年9
6年2000年分别获得 5 16 16 28
枚金牌 。你认为这样设计如何?
统计可
以对相关事件做出决策、对随机事件做出猜测,但是要留意不出现误导。在这个
案例中,教师设计的这个
事件本身不具有前瞻性和可猜测性。因此失去了
探索的价值。
27.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
师应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并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去领略
书本之外的出色生活。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
化。
28、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学习的结果固然很重要,但是给予学生探索的空间,让他们经历学习的过程更重要。
29、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整洁划一,一刀切,无疑会抹杀
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与“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以有不
同的发展”相违反。
30、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只看到学生的短处而看不到学生
优点,看不到学生的个性特长,以教师“成功”的标准
去衡量一个学生的发展趋势,很显然是不利于学生
成长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四)
一、
填空题:“( )”表示所填内容。
1、(社会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驱动力,(现实生活)的
需求亟待新一轮数学课
程改革,(数学自身)的变化促使数学课程改革。
2、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 的教育观,
(“人才多样
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
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3、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
况、)形
成(理论和方法,)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5、有效
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7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
思考、解决问题和情
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
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
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
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
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0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分析,“内容标准”具有(基础
性、层次性、发
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
育面向全体学生。
1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
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
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
应用技能。)
13、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5、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
生了重大的影响。
16、(“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17、(科学计算、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8、有学者将数学课
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
第三是(文化素养。)
19、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0、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
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
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
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
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18
21、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
息技术教育
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2、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
)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
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
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3、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
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
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24、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
学课程改革
的主要任务之一。
25、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26、在第一学段空间与
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
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
(空间观念。)
27、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是(数与代数)。
28、课程结构体现的三大特点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29、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
作用。
30、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二、 简答题
1、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
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
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
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2、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19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
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3、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答:1、整合教学与课程。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
标体系。
3、改革课堂教学必须进
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
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
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
本次教学改革从观念到实践特别强调以下方面:
(1)结果与过程的统一 (2)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5、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以第二学段为主)
答: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
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
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
,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
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
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
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具体从以下五方面要求
评价:
(一)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评
价结果要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5、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下谈谈你对数学的认识?
答:《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
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是
一种人类文化;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标准》对数学没有采
取简单定义的方法。因为
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是由诸多元素构成的多元
结构;
社会与文化不仅推动着数学的发展,同时数学对推动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也起关键作用;
20
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领悟,更
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
中去体验。从课堂教学的眼光看待数学有:大众数学、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
索数学。
6、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相应的变化?
答:1、在对待师生关系
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
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
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
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
生;
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教
的职
责在于帮助:①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
立能够达成的目标;②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
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④帮助学
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氛围;⑥帮助学
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
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个性倾向。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
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
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它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
合作。
7、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
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
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
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数学为其他科
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
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
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
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
要组成部分。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
21
容应当是现实
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
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
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
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
环境、家庭背景和
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
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
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
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
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合作者。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
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
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
习的评价
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
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
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
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
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
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
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
生的学习方
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8、为什么说新的数学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
发展”,也即“以人为本”,充分体
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
数学上得到不同的
发展”这一课程目标。它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
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建
立“以人
为本”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将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
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2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
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
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最关键的环节。在教育改革的征途中,新的
课程理念、新
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力冲击着现有的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
三、 论述题
1、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
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
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
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
和其他
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
解
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一般
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
面作了进
一步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
态度的发展离不开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
的实现为前提。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要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
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
、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
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
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
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
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
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
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3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
数学 教学活
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
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
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
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
题或意见,引导
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
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
初步的估算技能。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学段的教学
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
活中去,解决身边
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3、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坚持“一个为本”
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
“发展”是指:
(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
基础和程
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
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
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一是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
生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
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不
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
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
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教学方式和
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
24
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要在努力
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
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
共同
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
一是师生关系的定
位,师生关系定位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
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二
是教师的定位,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
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
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
习的参与者、学
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
br>(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由
重结果
向重过程转变;(4)由封闭向开放转变;(5)由信息的单身交流向信息的综合
交流转变。三是学生的
定位,学生定位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
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
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
的主体。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
学习方式。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在动用教
学方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
能力的关系;(2)要注重培
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
学习;(4)
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5)要尊重学生的人格;(6)关注个性差异,满<
br>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7)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8)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
性;(9)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10)要使每个学生都能
做到充分的发展。同时,
教师也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
动、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习方式的
交互使用和整合的。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
笔、
挂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极作用的同时,
25
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
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
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要把现代教学技术
与传
统教学手段结合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
间的
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四、 案例分析题
1、有人认为:新一轮
的数学课程改革,仅仅是“换本子”,没有实质改变。试说
明你的观点,为什么?(判断分析说明题)
重要的是要转变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数学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在《标准》
的理念下进
行教学创新。《标准》在这一方面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
第一、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
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与实践创新;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
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
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
织
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第二、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
学应该是从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第三、数学
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
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
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要求:下面的案例有没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或新的教育理念,如果有,
体现在哪里;如果没有,要怎样做才能体现。
叶老师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投影屏幕
上显示商店里卖玩具的场景,
小朋友在买玩具,总共有16个玩具,卖掉了9个,先让学生提出有关数学
问题,再列
26
出算式16-9;紧接着放手让学生尝
试、探索计算方法;最后组织小组互相合作交流算法,
结果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①16-10=6
6+1=7 ②10-9=1 1+6=7 ③
9+7=16 16-9=7 ④6-6=0
10-3=7 ⑤6-4=2 10-5=5 2+5=7
叶老师提问: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
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学生的回答,老师统统
是微笑、点头、赞许,没有评价哪一种方法最好,接下来的
练习,又允许学生选择自己
喜欢的方法来做。
答:叶老师能从学生经验出发,因材施教,充分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个性化学
习提供了开放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体现了
以学导教,体现
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样做尊重学生的意<
br>见,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小心呵护,老师有新课标理念;体现了学生
是数学学习
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学习数学是自我
建构的过程,除了他自己,任
何人都无法代替。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五)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_全面__、_持续_、_和谐__ 地发展。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动手实践__、自主探索__与__合作交流_
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___与_合作者__。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_知识与技能_、数学思考、解决问题___和_情感态度_等四个方面
作出
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
、实
验、猜测 、验证、推理与 交流 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
27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
,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 B符号感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案例分析:
《找规律》片断描述:
师:老
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大家看,学校板报的花边被淘气的小朋友擦掉了一些,你
能把他补充
完整吗?它们按什么规律来排列?
28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条更漂亮的花边?用你们的图形学具摆一摆吧。
[
学生动手摆花边,摆完后全班同学离开座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参观其他组同学的作品,然后交流汇报:
你最喜欢谁摆的,为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生1:○○□□□○○□□□,我是按2个圆形3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摆的。
生2:我是这样摆的,○□○□○□
。。。。。。
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对于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动手实践”的看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2 )。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 2
)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 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3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1 )的教学。
①概念 ②计算 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9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1
)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3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 ②相互评价 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2 )的过程。
①单一
②富有个性 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 2 )
①用数学学习
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 D )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每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1 2、
《标准》安排了( B )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D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
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 B )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30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A C D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A
B C )也是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 B
C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ABCD )。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A B C D )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三、填空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
度 )、(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具体化 )。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 )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
(定义)——定理——(例题)——习题 )”的形式不同,《标准》提
倡以“(
问题情境)——( 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记忆)、模仿和( 训练)转变为(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与实践
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浅)的现状,建设浅、(宽)、(新
)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
任务之一。
31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
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 随机现象 )。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 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
),感受(平移 )、
( 旋转 )、( 对称现象
),建立初步的( 空间观念 )。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 空间与图形
)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
换),( 负数 ),(计算器 )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组织者)、(引导者
)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 已有知识背景 )出发,向他们
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
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学习结果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
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
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
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
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
知识)(数与代数)、”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
新、重组以后,构
建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有价值 )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必需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
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 )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 ) 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
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
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
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
(大小)(位置关系) 及其
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 )、(图形的位置)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 实 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 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
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
降,
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
25、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
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32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 )和(能力 ),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生与发展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填空(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15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
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必须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
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六)
一、填空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
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
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
学习的(组
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 地发展。 <
br>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
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
面
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
域。
33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
地进行
观察、实验、猜测 、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11-15题为多选题)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教师成长
D. 情感、态度、价值观
3、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
动水平的(A)的动词。
A. 过程性目标 B. 知识技能目标
7、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8、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 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10、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1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13、义
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5、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
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简答
34
1、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立足激励原则;
(2)、关注人性原则;
(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2、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那几个阶段?
(1)、第一学段(1~3年级);
(2)、第二学段(4~6年级);
(3)、第三学段(7~9年级)。
3、课程内容(即四大领域)的内容是什么?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概率;
(4)、综合与实践。
4、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
和掌握;(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
价;
(4)、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5、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1)、导向功能 ;
(2)、反馈功能;
(3)、决策改进功能。
6、三个“不要”指的是什么?
(1)、情节不要太多;
(2)、环节不要太细;
(3)、问题不要太碎。
7、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先后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教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2)、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小学数学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
(3)、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学评教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
8、新时期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1)、在教学实践中反思;
(2)、在与他人交流评价中反思;
(3)、在与学生交流评价中反思。
9、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是什么?
(1)、分项评价;(2)、激励评价;(3)、跟踪评价;
(4)、延迟评价;(5)、协商评价。
10、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教学诊断;
(4)反思日记;(5)教学案例;(6)观摩分析。
四、论述题
1、小学考试就
应这样,重点不在于“考”而在于“试”,不应成为甄别与选拔的“考具”,而应成为激励与进步的
“试
纸”。“考”,有上对下的压力,学生无选择,更多地是被动与紧张;“试”,有下对上的努力,学生有选择,<
br>更多是主动和快乐。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谈谈你的想法。
35
p>
答案:关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两段很重要的论述。“改变课
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
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从认识
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
的发展。”由此可见,考试评价的基本功能是促进
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
习态度。为此,小学数学发展性考试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
据,全面考查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
况,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交
流等方面的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
发掘学生的潜能,建立自信培养情感,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2、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
答案: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
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
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
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
实社会,去解决日常
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了解数学
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
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作
了进一步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
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
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
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
的实现为前提。
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答案:数学教
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
生开
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
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
过程;要正
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
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学活动,如运
用讲故事、
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
识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
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
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
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
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
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
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
br>(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随时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体会学习数学
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6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
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
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
题解决)和
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
的数学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
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
(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
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
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
学
建模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
发现和提出问题)
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
,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
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
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
教学活
动的质量。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
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
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
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
数学的信心。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评价相结
合的方式。
12、“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
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
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
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七)
一、填空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
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
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
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 地发展。 <
br>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
学习数
37
学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
面
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
察、实验、猜测
、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填空题。 (45%)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情感态
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
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
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
br>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
和
谐发展。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C),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
B、自主式 C、启发式 D、合作式
2、《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B)(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A、空间图形 B、图形与几何 C、几何与直观 D、图形与直观
3、推理一般包括( C )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38
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5、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B)
A、3-4 题分
B、1-2 题分 C、2-3 题分 D、8-10 题分
6、在第二学段知
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
数的意义;
了解(C)的意义。
A、分数 B、小数
C、负数 D、万以上的数
7、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D)、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A、克服困难 B、解决问题 C、相信自己 D、乐于思考
8、(B)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
境中辨认或者举
例说明对象。
A、理解 B、了解
C、掌握 D、经历
9、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材可以展现(C)的过程。
A、“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
B、“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
C、“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
D、“合作交流——实践检验——推理论证”
10、(D)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
A、文本资源 B、社会教育资源 C、生成性资源 D、信息技术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11-15题为多选题)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教师成长
D. 情感、态度、价值观
3、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39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
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A)的动词。
A. 过程性目标
B. 知识技能目标
7、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8、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 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10、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1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13、义
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5、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
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40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三、简答题。 (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简述应用意识的含义?
)
41
答案要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
中的现象,解决现实
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
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2、简述行为动词“探索”的基本含义?
答案要点: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
,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
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
性认识。
3、简述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要点: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
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
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
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
机性,一方面对于同
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可见,
在统计的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非常必要。
4、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并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答案要点: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
直接经验,处
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5、简述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
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
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
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
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
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
动的针对性和
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八)
一、填空
1、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
br>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
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
数学学习的(组
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第一学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
)、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
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初步
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
受平移 、(旋转)、对称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
观念)。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
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初
步获得一些(数学活
)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
习情感
。
二、选择。
42
1.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①知识与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
③教师成长 ④情感、态度、价值观
2.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3.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4.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5. 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6.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7.
“稳重而富有毅力,但往往又表现出缓慢与固执”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C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8.
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的性质表述有误的是(D )
A. 普通教育性质
B. 基础教育性质
C. 社会主义性质 D. 义务教育性质
9.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B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10.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D )
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②恰当地组织教材
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三、判断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
解。(
√)
√)
43
(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
四、简答
1.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答:对学生数学
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既要关注
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
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
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
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2.新课程增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作用是什么?
“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
合作交流,解决
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
“数与
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3.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 准”。每个学生在原来的
基础上有任
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再搞“一刀切”。对学生发展或提高过程的
关注,就是对内容标
准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内容标准绝
不是限制学生发展的锁链,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
剂。
五、论述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答:数学教学,要紧
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
生开展观察、
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
学的
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
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
学过程;要正确认
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学
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
br>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
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
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
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
44
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
技能。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
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
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
学的重要性。
六、案例
阅读下面案例,请你从自我反思的角度谈谈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节《可能性》教研课中
,有一个老师让学生体验“哪种物体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大,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小”
的实践活动中
,其中第四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白球的次数一样多,并且比摸到黄球的次数还多2次。
答:预设
”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总觉得它们是一对矛盾体,
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而我则认为:学生
自
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生成”需要“预设”
来引导,“预
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
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
动中才能生成。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