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试卷
名家散文诗-江苏大学教务系统
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考试卷与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
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
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 )。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
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
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
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
感受)、体验(体会)、
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
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
①用数学学习
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12、《标准》安排了()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
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
数学课程分为()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
性
D)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
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使数学教育面向
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
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
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
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
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是非题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 )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
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
解。( )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
果。()
p>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
的时间和空间,满
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
为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
合作者。()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9、
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
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
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
学生更好地发展。()
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
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
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
现为前提”。()
12、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1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
探索性。()
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
几何世界。()
1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
16、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
类知识的应用等。()
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
18、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
并入
“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
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
,将“应用题”拆分到加、
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
()
20、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三、填空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
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和一般能力的发
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
理——()——习题”
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
的
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拟和
()转变为()、
()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
,建设浅、()、()的内容
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
1
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和(),
感受()、()、(),建立初步的(
)。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的有关知识,()的有
关内容(如位置与
变换),(),()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和()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
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
解和把握基本的()、()。
14、数
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转变为关注学生学
习过程中的(),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
况,促进学生更好地
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
、(),它们都是
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
()、()”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
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
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四个学习领<
br>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 )
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 )和已有的( )
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
与技能、()、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
和平面图形的() ()(
)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
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
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
段以()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
有(
),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 ),
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
),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
面有( )。
25、数学是人们对(
)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
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 )、
(
)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 )和(),主
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
( )、( )、(
)地发展。
四、简答题
1、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
——定理(公式)——例题
——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
内容?
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
分?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4、“空间与图形”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5、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6、第二学段(4—6年级)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将学习那些知
识?
7、第一学段(1—3年级)中,学生将熟悉哪些常见的
量?
8、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有所降低的内容有哪些?
9、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10、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11、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
点?
12、课程标准主要删减了哪些内容?
13、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14、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15、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呢?
16、对于应用问题,《标准》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17、“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18、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哪
些?
19、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定位学生的角色?
20、新教材为什么要引入计算器的初步应用?
五、论述题
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10分)
2、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
些新的要求?(20分)
3、结合实际说明教师能力培养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15
分)
4、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被细化为哪四个方面?(8分)
5、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基本理念上有哪些新的特
点?(8分)
6、
李老师在讲3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学生
说出了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这体现了《
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
什么教学理念?(10分)
7、《数学课程标准》
特殊地提出“经历——体验——探索”等过
程性目标,还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
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以“9加几”或“圆的熟悉”为
例,写出你的教学设
计(教学目标、重点、教学环节及意图)。(14
分)
8、结合教育教学实际
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青蛙
老师在教学生们《怎样捕捉蚊蝇》
9、.请你谈谈对下列情况的处理对策。
课堂教学会碰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偶发
事件,一般说来,教学中的
偶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
第二类属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学生会进行质疑问难,发表种种看
法,或有时教师不慎造成板书别字、
口误等引起学生哄笑、骚动……
第三类属于外来干扰,分散了学生的留意力
10、新课程增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作用是什么?
(10分)
11、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0分)
12、请分析如下案例:(15分)
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
师普遍鼓励学生从自己
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对于各种
解法
的优劣,教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
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对他来说就是最好
的方法”的观点。
13、请分析如下案例:(15分)
经常听到教师抱
怨:这道题是课本上的例题,课上反复强调过,
甚至做过很多遍,还是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做!某某同学真
是太笨了,
那么多同学考了满分,他却考得如此糟糕!真拿他没办法……
15、小王乘出
租车从A站出发到D站,途中要经过B、C两站
(各站点之间距离相等)。到达B站时,又有小张、小李
搭车。到C
站时,小张下车办事。小王和小李一起到D站下车。三人车费共付
54元。问三人各
应付多少元车费? (15分)
联系现实,你认为这道题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结合教育理论谈
一谈对这一事例的理解。
16、举例说明,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作了哪些分与
合的调整?有什么必要性?(
10分)
17、谈一谈经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10分)
18、举例说明,在内容的教学要求上,课程标准作出了哪些必要
的升、降调整?(10分)
19、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10分)
20、教学片断设计“购物——买文具”(一年级)(15分)
2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22、新课标对数与代数部
分特殊提倡算法多样化,以“百以内退
位减法”(24—6)为例,写出你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重
点、教
学环节及意图)。(20分)
23、例题:每条船最多可坐8人,50名同学需租几条船?
新课标对数与代数部分特殊提倡
算法多样化,以上面例题为例,
写出你的教学片断设计。(20分)
24、请自己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教学片断。要体现以下理念:
(20分)
(1)、要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25、试分析下面案例:在
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教师设计
了如下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
生:
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
该怎么办?(生:把
它捏成长方体再求。)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
(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要求商场
门口圆柱体柱
子的体积呢?(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10)
考试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 ③ 2. ② 3. ② 4. ③ 5. ①
6. ② 7. ① 8.
③ 9. ② 10. ② 11. D 12. B
13. D 14. B 15 .
D
(二)、多项选择
1.A C D 2. A B C 3. A B C 4. A B C D 5. A B C
D
二、是非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三、填空题
1.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2.
(基础性) (态度)、(价值观)
3. (具体化)。
4. (内容学习)
5 “(定义)——定理——(例题)——习题”
“(问题情境)
——(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6.
(记忆)、(练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7.
(窄)、(旧)(浅)、(宽)、(新)
8.
(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 (数据)(随机现象)
10. (几何体)(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空
间观念)
11. (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负数),(计算
器)
12. (组织者)、(引导者)
13.
(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背景)(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
想和方法)
14. (学习结果)(变化与发展)
15. (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16. (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
(代数初步知识)、
(统计初步知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
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7. ( 有价值 ) ( 良好 )
18. ( 认知发展水平 ) (
知识经验 )
19.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20. (外形)(大小)(位置关系)
21.
(图形的熟悉)、(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 )、(图形的
位置)
22.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23.
(实践活动)(综合应用)
24.
(有增有删)(有升有降(有分有合)(有隐有
显 ).
25. 客观世界
(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26. (整理)、(描述)
27.(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29.( 知识)(生活经验)
30.(全面)(持续)(和谐)
五、简答题
1.答:“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
展”
2.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
度。
3.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
用”
4.答:“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
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
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5.答: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
这种基
础性的“标准”,是对“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注解,也正是
教学中面向全
体的“标高”。
6.答: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
本特征,
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
念。
7.答:(1)熟悉元角分。
(2)熟悉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
(3)熟悉年、月、日。
(4)熟悉克、千克、吨等重量单位。
8. 答:较大数目的整数、多位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整除、
约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等。
9.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
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
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
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
变
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
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
度、个性倾向。
10. 答:(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学生亲
自动手操作 (3)空间观念需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
流的氛围
11. 答: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12.
答:带分数的四则运算,一些繁杂的大数目计算,类型化
的应用题解答知识等。
13.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
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 解学生的数学
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
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
的
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态度、个性倾向。
14. 答:(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学生
亲自动手操作 (3)空间观念需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的氛围
15. 答:(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2)、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
(3)、
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16. 答: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
索性;题材呈现形式
多样化(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
择与判
定(信息多余、信息不足……);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
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
及其解题分析。
17.
答:“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
界中的随机现象。
18. 答: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19.
答: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
人。
20. 答:引入
计算器用来处理复杂的计算,解决一些有现实意
义的问题,探索有关的数学规律,可以免除学生做大量重
复的运算,
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论述题
1. (一)坚持“一个为本”
(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
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
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
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
展;
(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
基础。以学生
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
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学的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2. 1、(1)关注专业化理
论发展;(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
道德素质的发展;(3)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
的发
展;(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5)关注教师心理素
质的发展;(6)
关注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
高。
3. (1)各种形式的培
训、交流与研讨;(2)多渠道获取信息;
(3)行动研究;(4)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4. 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
度
5. 答:①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
性
②改变了过去数学以知识的积累为取向的课程体
系,建立以构建学生身心全面、持续、和谐
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
系 ③重组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
容
④分学段规定了数学课程的具体标
准 ⑤注重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
变
⑥提出了数学活动应留意的策
略 ⑦改变了评价的方式和应达到的目
的
⑧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和影
响作用
6.
答:①算法多样化 ②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
的过程
7.
教学目标(4分) 教学重点(2
分)
教学环节及意图(环节4分、意图4
分)
8.
①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的。 ②知识的获
得不应单纯由教师传授,应充分让学生做学习
的主人,让学生经历知
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自主探究重学习。
③课程内
容应体现生活性、实践性。
9. ①面对现状,不惊异,不慌乱,不
追究,不批评,而是采取
一种宽容的态度,让焦点从恶作剧的身上发散开来,尽量避免这一学
生再成为焦点,从而使学生的留意中心再回到教师所安排的方
向。 ②对于学 习方面的意外情况,由学生发难引起的
偶发事件,教师可以抓住这种教学的难点或有创见的部分,引导学 生
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若由于教师自身疏忽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般态度温和的承认事 实,并改正过来,就能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原教
学的轨道上来。 ③对于第三类偶发事件,一 般都采用
“热处理”。即教师针对某一突发事件,趁热打铁,正面教育。再巧
妙地转入正题。但 应留意不要因此浪费太多的时间,更不得言辞激烈,
因为这与教室内同学无关,点到为止。
10.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 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
一定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 深对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
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11. 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
累而逐步达到“标准”。每 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
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再搞“一刀切”。对学生发 展或
提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 其次,鼓
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 创新,不断超越。内容标准绝不是限制学生发
展的锁链,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12. 分析要点: 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
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答应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
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
2、从科学的角度
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 3、教师
应该引
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
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13. 分析要点:这是由教师错误的学生观所导致
的。
1、学生不是容器,不可以由教师向其任意灌输知
识。
2、不同的学生在每一科的学习上存在着差异,用
同一标尺去衡量是不科学的。
3、教师应该把这种现象
作为研究对象,尝试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去分析,寻找合理的解
释。
14. 要点:第一幅图体现的是传统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第
二幅图体现的是新课标理念下
的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
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才是学生自主习得的知识,这样的知
识
对于学生才是终身受用的。
15.
(分析要点: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不唯
一)
16.
答: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空间与图形”或“数与
代数”等领域。 将“应用题”拆
分到加、减、乘、除
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类似这样
的分分
合合,扩展了具有实践特点的相关概念的内涵,去掉了脱离实
际、机械模拟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
教育观念。
17. 答:经验既是知
识构建的基础,又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中,经验是被忽略的、不受重视的。而课程
标准不
仅明确承认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经验”,而且还特殊
强调“利用学生的生
活经验”,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
验。
18. 答:教学要求有所提升
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
类知识的应用等。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有所降低的内容有:较大数目<
br>的整数、多位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整除、约数和倍数、素数和合
数等。
19. 答: 其一是基础性: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
标高”的基础性。其二是层次性:内容标
准的层次性,是指“标准”的实施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
律,
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其三是发展性:内容标准的
发展性,是对“不同的
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注
解。 其四是开放性:任何人在实践中的创造、发明,<
br>都是丰富和发展内容标准的必要素材;任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重大
的科技进步,都将被内容标准
及时地吸收。
20. 要求:体现“实践与应用”的思想。
21. 要点:教师要扩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给与他们探索知识的
自由
22. 教学目标(4分) 教学重点(2
分)
教学环节及意图(环节8分、意图2
分)
23.
答:体现算法多样化.
24. 要点: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利用学
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25. 要点:在这里,教师借助学生熟悉
的生活引出新知识,使学
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这样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同时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
性。
26.
答题思路:统计可以对相关事件做出决策、对随机事件做出
猜测,但是要留意不出现误导。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设计的这个事件
本身不具有前瞻性和可猜测性。因此失去了探索的价
值。
27. 提要: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师应
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并为他
们打开一扇窗,去领略书本之外的出色生
活。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28.要点:学习的结果固然很重要,但是给予学生探索的空间,
让他们经历学习的过程更重要。
29. 要点:整洁划一,一刀切,无疑会抹杀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
与“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
以有不同的发展”相违反。
30. 要点:只看到学生的短处而看不到学生优点,看不
到学生的
个性特长,以教师“成功”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学生的发展趋势,很显
然是不利于学生成
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