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 全册

绝世美人儿
772次浏览
2020年08月27日 05: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51job前程无忧上海-辞工书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课标告诉我们:大家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 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
验,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本单元中,我们将
要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
的路线图。这部分 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同时又为高年级学习打下基础。同学
们可要认真学习哦!
第1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学习目标
1.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
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 经历辨别方向及绘制简单示意图的过程。
3. 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3页的相关内容。
自学要求:独立完成合作探究;查查大自然中有哪些好办法可以辨别
方向的资料。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学习教材第3页例1,解决下面问题。
(1)指一指
太阳从( )方升起,从( )方落下。
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 )面,教学楼在校园的( )
面,大门在校园的( )面。
(2)认一认
起立,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站立,两手侧平举,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



编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
右面是( )。
(3)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4)做一做:找方向。
要求:起立,每说一个方向,面向这个方向。
①随便说方向;②东、西;南、北两次;③每面对一个方向,按顺时针方
向说出其他3个方向。
2. 通过查资料,我了解到日常生活中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



3. 自学例2,我能认识平面图并能绘制平面图。


确定方向:地图上箭头朝上的方向为( ),在平面图上我们称它为方
向标。


探究绘制过程:首先选好( ),在平面图上绘制( ),按
( )的方向绘制其他建筑物的位置,并用“ ”标
出北方。
归纳整理
我们在辨认方向时,必须先确定( ),然后根据( )与( )相对、
( )、( )相对的原则来确定其它三个方向,这四个方向始终是以( )
方向排列的;地图上 ,通常是按上( ),下( ),左( ),右( )绘制的。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蒙眼游戏。
两人一组,一个同学闭上眼睛,另一个同学告诉他现在面向哪个方向,
然后请他指出其他三个方向。
2. 说说自己座位的东南西北方向上分别是谁。




3. 伸开双臂,右臂向东,左臂向西,那么面对的一方是( )方,背对
的一方是( )方。

4. 按要求画图形,我会!




















①在☆的东面画△。
②在☆的西面画□。
③在☆的北面画○。
课后巩固提升
1. 有一天,你在树林里玩的时候迷了路,分不清东南西北了,你有办法
辨清方向,找到回家的路吗?
2. 如果你面向北,那么你的后面是( );你的左面是( );你的右面
是( )。
3. 想办法弄清自己房间的东南西北,再给父母说说是怎样布置的。
4. 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





学习后记
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下来。



你知道吗?

指南针的历史
司南:早在两 千多年前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我们的祖先就发现
山上的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 并发现一种长条的石头能指南北,他们
管这种石头叫做磁石。古代的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凿雕成一个勺形 ,放在青铜
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这个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
时,勺 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这就是我国祖先发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叫 做司南。司南的“司”就是“指”的意思。司南
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 南器,还不是指南针。
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书中和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写的《论衡》书中的记载,以及现代科学考石学家的考证和所制的司南模型,说明司南是利用天
然磁石(古代称慈石, 用慈爱来描述磁石吸铁现象)制成汤勺形,由其勺柄指
示南方。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书中和《山 海经》书中便有了关于慈石
的记载,而在这一时期的《鬼谷子》书中和《吕氏春秋》书中还进一步有了慈
石吸铁的记载。这可以说是古代最早的磁指南器,现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和其他地方的许多 博物馆都有司南的模型展出。这里要指出关于指南车的问题,
历史上传说黄帝(约公元前47世纪)和西 周周公(约公元前21世纪)曾制造
和使用指南车,但是经过后来的文献考证和模型制作试验,都已证明 指南车与
指南针没有关系,汉代以后的指南车是依靠机械结构,而不是依靠磁性指南的。
现在北 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中也有指南车的模型展出。




古代罗盘:后来古人又在司南的基础上制作了古代罗盘。这时的罗盘已很
像现在使用的指南针了 ,它具有指方向的磁针和显示方位的刻度盘。把罗盘装
在船上,可以为人们航海指引方向。大约在800 年前,我国发明的罗盘传到了
非洲、欧洲,世界各地才有了指示方向的仪器。这是中国人民了不起的伟大 贡



献。这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国的交往和科学、文化、经济的发展,我们为祖国 古
代劳动人民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而倍感自豪。 我国使用天然磁
石指南北的年 代,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当时一部叫《鬼谷子》的书中记载
了磁石罗盘(司南),这是世界公认的最 早磁性指南器具。在古代思想家韩非
(约公元前280~233年)所写的《韩非子》一书中,我们可读 到:“故先王立
司南以端前夕”。意思是说,古代君王创造司南这种磁罗盘来确定南北方向。在
欧洲的文字记载中,首次提到磁罗盘是在1190年。所以我国使用磁罗盘的历史
比欧洲人至少早150 0多年。
指南鱼:大约在北宋初年,我国又创制了一种指南工具——指南鱼。是北
宋四种指南 针之一。因此到了北宋时代,由于军事和航海等需要和材料与工艺
技术的发展,先后利用人造的磁铁片和 磁铁针以及人工磁化方法制成了在性能
和使用上比司南先进的指南鱼。指南鱼的制法最早出现在北宋的《 武经总要》
(公元1044年)书中,大意是将铁片剪成首尾两端尖锐的鱼形,放在炭火中烧
红 后取出,使尾部指向北方斜放入水中。将这样制成的指南鱼放在水碗中便可
指示南北方向。可以看出,这 种长期经验积累的制造方法是符合科学原理的:
首先利用水中淬火产生相变和(地)磁场热处理可以提高 指南鱼铁片的磁性和
矫顽力,其次利用首尾两端尖锐的长条形铁片可以提高指向精度和减小退磁因
数,再次是利用铁片向北倾斜放入水中淬火能更接近地(球)磁场倾角即接近
总地磁场方向,可以提高 磁场热处理的效果。
在指南鱼发明后不久,又发明了一种意义更重大、制法更简单、使用更方便和用途更广泛的指南针。最早是北宋的著名政治家和科学家沈括在其著作《梦
溪笔谈》(公元10 86年)中记述的,大意是利用天然磁石磨铁针,受磨的铁针
就能指向南方。有4种指南针的用法:将指 南针放在指甲上的指爪法【图(1)】,
将指南针放在碗口边上的碗唇法【图(2)】,将指南针悬挂在 新蚕丝上并用蜡
粘住的缕悬法【图(3)】,将指南针横贯灯尺而浮水面的浮针法【图(4)】。
还记述指南针并不完全指南,而是略微东。这就是磁偏角现象。这表明当时对
于指南针的指向观察是很 仔细的。



第2课时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学习目标
1. 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 经历看示意图描述行走路线的过程。
3.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3。
自学要求:独立完成合作探究;找到不同的参照物,指出它的东南西北4个方
向。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观察例3主题图。
(1)指出图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我知道:体育场在少年宫的( )方;电影院在少年宫的( )方。
(3)我还能说出其它地点的位置关系:

2. 我知道小明从他现在的位置去往少年宫该怎么走?
小明从现在的位置走,先向( )再向( ),就可以到达。
3. 如果小明要去医院可以怎么走?
路线一:
路线二:
4. 我还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并解答其它路线问题。

归纳整理



描述路线时应该注意:同一路线可以有( )的走法。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










3.










课后巩固提升
1. 说说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2. 看一看中国地图,找出我们南县大约在北京的哪个方向,找一找东西南
北著名的旅游区。
3. 解决问题我能行。


银行



超市



学校






电影院 邮局 图书馆



亮亮家
明明家 饭店

(1)亮亮和明明上学可以怎样走,把他们走的路线写下来。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提出一个并解答。



学习后记
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下来。







第3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学习目标
1. 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 西
北这四个方向。
2.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
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 经历看示意图描述行走路线的过程。
4. 借助各种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
自学要求:独立完成合作探究;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知识。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观察教材第8页主题图,我能说出阳光小学的多功能厅、食堂在校
园的大致位置。
2. 学习教材第8页例4,我有信心解决下面的问题!
(1)我明白了,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以外,还有( )、( )、
( )、( )这四个方向。
(2)试一试:这是一个指南针,长箭头指向正北面。我能把指南针上的八
个方向填写完整。


← →




(3)我有好办法记住这八个方向:

(4)我知道了:阳光小学的校门在校园的( )方,食堂在校园的
( )面,校园的东北角是( )。
归纳整理
通过学习,我知道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方法有:
1. 利用( )辨认。
2. 借助身边事物辨认,只要知道东、南、西、北中的任意( )方向,
其余( )方向就可以辨认。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说说教室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有什么?你的东南、东北、西
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





2.









3. 拓展练习:动手制作方向板。
课后巩固提升
1. 在我国行政区域图上,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
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
(1) 厦门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 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东南方有_____省市。
2. 在你的房间里,你能指出这八个方向吗?说说每个方向都有什么摆设。


学习后记
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下来。



第4课时 认识路线
学习目标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准确描述行走的路线。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5。
自学要求:独立完成合作探究;练习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我能用手势指出我认识的8个方向。
2. 自学教材第9页例5,我有信心解决下面的问题!
(1)找一找:我能在动物导游图中找到动物园中心是( ),东面是( )
馆,南面是( )馆,西面是( )馆,北面是( )馆,东南
面是( )馆,东北面是( )馆,西南面是( )馆、西北面
是( )馆。
(2)说一说:从大门出发到飞禽馆的路线有哪几条?从大门出发到熊猫馆
有哪几条?

(3)从大门出发,到每一个动物馆的行走路线是不是唯一的?你能说出几
条?说说你描述行走路线的好办法。

(4)我发现:

狮山在猴山的( )方向,猴山在狮山的( )方
向。

到同一地点时,如果行走的路线不同,说的方向( )。
归纳整理
1. 八个方向是指( )、( )、( )、( )、( )、( )、
( )、( )。



2. 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是: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 ),再
看( ),最后把( )描述出来。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1)从火车站到动物园的行车路线。
从火车站出发向( )行驶( )站到邮局,再向( )行驶(
站到游泳馆,再向( )行驶( )站到少年宫,再向( )行驶(
站到电影院,最后向( )行驶( )站到动物园。
(2)从动物园到火车站的行车路线。
从动物园出发向( )行驶( )站到电影院,再向( )行驶(
站到少年宫,再向( )行驶( )站到游泳馆,再向( )行驶(
站到邮局,最后向( )行驶( )站到火车站。
(3)从医院出发向( )行驶2站到( ),再向( )行驶( )站
就可到( )。
2. 练习二第5、6题。
3. 拓展练习:在中国地图上你能找到益阳和北京吗?请你说一说从益阳
到北京的行车路线。
课后巩固提升
1. 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
2. 在教室里,同桌一人说方位,另一人指出来。
学习后记
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下来。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课标告诉我们:大家对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 数不陌生吧!它们是学习
本单元的基础,本单元又为你们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除数是多位数的除< br>法奠定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学习本单元,需要大家通过自主活动,充分利
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 经验,主动探索本节知识的算理和算法,养成有序思考和
操作的习惯。
第1课时 口算除法
学习目标
1.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运用方法熟练地口算商
是整十、整百的一位数除法。
2. 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迁移类推能力,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 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13—15页例1及“做一做”。
自学要求:通过小组合作,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口答:
16÷4= 24÷3= 80×3= 20×6=
64÷8= 49÷7= 200×3= 300×9=
80里面有( )个十,240里面有( )个十,2400里面有(
百。

2. 自学课本第13—15页,解决下面问题!
(1)你能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列出算式。


)个




(2)探究“60÷3”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比较三种计算方法,说说哪种方法更简便快捷?

(3)怎样计算“600÷3”?

(4)探究“240÷3”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比较上面的计算方法,说说哪种方法更简便快捷?

归纳整理
1. 我发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除法用表内( )计算
简便。用被除数( )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求出商后,看被除数的
末尾有( )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 )个0。
2. 我发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的(
)数除以一位数,在得数的末尾( )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 )。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3
.
3
.



4
.





课后巩固提升
1. 填一填:
420÷6=( ),可以这样想:420是( )个十,( )个十除
以6等于( )个十,所以420÷6=( )。
4500÷5=( ),可以这样想:4500是( )个百,( )个百
除以5等于( )个百,所以420÷6=( )。
2. 刘玲去游泳馆游泳,她在泳道内游了3个来回,共游了600米,这个游
泳馆的泳道有多长?


3. 王叔叔要租一个铺面开商店,一楼5平方米,一个月租金300元,二楼
7平方米,一个月租金350元,你认为租几楼划算?

学习后记
写下你学习的收获、感悟或疑惑吧!



第2课时 除法的估算
学习目标
1. 学会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估算的实际问
题。
2. 经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过程,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16页例2及“做一做”。
自学要求:通过小组合作,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估算解
决问题。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我会用乘法估算:
每排摆9张椅子,摆了28排,大约能坐多少人?


2. 自学课本第16页例2,解决下面的问题。
(1)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怎么列式?


(2)你有什么好办法估算124÷3 ?(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3)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三种估算的方法都合理,为什么结果有差别?


归纳整理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 )或
( )的数,除数( ),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2
.





3
.







课后巩固提升

1. 妈妈带200元去买饮料,每3元一瓶,大约可以买多少瓶?


2. 一张餐桌配4把椅子,有162名小朋友就餐,大约需要多少张餐桌?


3. 文具商店每枝钢笔5元钱,小明有98元,他最多能买多少枝这样的钢
笔?


4. 花店运来一批鲜花,康乃馨300枝,百合362枝,玫瑰720枝,283
枝月季,如果用3枝康乃馨、4枝百合、9枝玫瑰、4枝月季配成一束
花,这些花最多能配成多少束?


学习后记
学完本课,你是不是有很多收获或疑惑?请写一写。



你知道吗?

除号的来历
在最初的数学运算里,除号没有被使用 ,除法运算都用语言来表示。1659
年,雷恩出版的一本代数书中用到“÷”,人们称为雷恩记号,后 来“÷”被人
们广泛应用。
莱布尼兹在他的一篇论文《组合的艺术》内首次以冒号“:”表示除号,后
来也渐渐通用。



第3课时 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位数)
学习目标
1. 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商的算理。
2. 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四。
自学要求:1. 认真完成合作探究。
2. 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的算理。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我能用竖式计算。
8÷4 16÷5
2. 观察教材19—20页例1例2主题图,我能解决下面问题。
(1)能根据主题图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2)用不同方法探究42÷2、52÷2的算法。


通过摆小棒我知道:42÷2= 52÷2=


列竖式计算
42÷2= 52÷2=
比较这两道竖式,我发现了什么?
归纳整理
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时,要从被除数的( )位除起,如果有余数,要把
( )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用( )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
就写在( )的上面,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2.





3.

课后巩固提升
1. 三(1)班共有48名同学,每3人分成一组扎红花,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2. 三年级有90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
均放在3间教室里,每间教室放多少张?
3. 三(1)班同学用红、黄、绿三种花布置教室。这些花按照2黄,3 红,4
绿地顺序排成一组,一共有99朵花可以分成多少组?
4. 植树节那天,前进小学打算在一条45米长的通道一侧每隔3米种一棵树(两
端都种),算一算,应准备多少棵树苗?
学习后记
同学们,记下你们的收获和还有的疑问吧!

第4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

学习目标
1. 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经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过程,感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22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五1-3题。
自学要求:1. 认真完成合作探究题。
2. 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的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
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我会用竖式计算
56÷4 56÷7
2. 观察例3主题图,我有信心解决下列问题。


我能根据主题图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问题:
算式:


估一估,大约要插多少页?


试一试,笔算238÷6。


比较估算和笔算,你发现什么?
3. “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你有
什么好方法?
归纳整理
我知道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从被除数的( )位除起,当百位上的数( )除数时,将百位上的
数与十位上的数( ),再继续除。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 )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 )。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2.



3.


课后巩固提升
1.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248÷8 617÷5 428÷6 534÷3
2. 娃哈哈饮料厂每分钟可生产酸奶486瓶。如果每8瓶装成一排,每分钟大
约生产酸奶多少瓶?
3. 明明家住在6楼,他从1楼到6楼一共走了115级台阶。你知道平均每层
楼有多少级台阶?
学习后记
同学们,把你们的收获和还有的疑问记下吧!
第5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练习)

学习目标
1. 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 逐步培养思考能力,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3. 培养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练习五4至8题。
自学要求:提高笔算除法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先用竖式计算,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48÷3 48÷5 67÷4 67÷8
(2)465÷3 465÷5 674÷4 674÷9
2. 一本《童话故事》8元,一本《开心漫画》9元,小红买其中一种书用去153
元。小红买的是什么书?买了多少本?
应该怎样想呢?
归纳整理
笔算一位数除三位数时,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 时,就试除被除数的
前( )位,商要写在( )上,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 )。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2.



3.



4.



课后巩
固提升
1. 笔算下列各题。
426÷3 648÷8 815÷6 359÷7
2. 47÷3它的商可能是几位数?如果商是三位数, 最小填几?如果商是
两位数, 最大填几?
趣味数学
小红家离学校有1800米远。早晨,小红从家去学校,她每分钟走6 0米,
走了180米时,突然想起作业放在家里,她以同样的速度回家拿作业后再以同
样的速度 去学校。小红到学校一共走了多少分钟?



学习后记
通过本节课练习,记下你的收获和疑惑。
第6课时 除法的验算

学习目标
1. 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检验的习惯,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2. 经历除法验算的过程,感受除法验算的必要性。
3. 感受现实情境中验算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25页例题4及“做一做”,练习六
自学要求:认真完成合作探究;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自学教材第25页例4,我有信心解决下面问题。
1. 观察例4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把发现的数学信息用算
式表示出来吗?
2. 小华和小明算得对吗?我能想到好方法判断他们算得是否正确。
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是: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是:

归纳整理
我发现了除法的验算方法:

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 )×( )=( )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 )+( )=(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4÷8 209÷3 856÷7

2.






3.









4.




课后巩固提升
1.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48÷8 534÷5 314÷36 812÷8
2. 参观科技馆的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如果一共有456人参观,儿童有多少
人?
3. 有432、7、189、6、301五个数,小红和小军分别用其中的两个数作为被除
数和除数。小红算出的商是72,小军算出的商是43.。他们各用的是哪两个
数?

学习后记
通过学习,我的收获和疑惑是:



第7课时 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一)

学习目标
1.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
2. 经历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的过程,理解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
法意义。



3. 学会被除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例5、例6及做一做,练习七。
自学要求:认真独立完成合作探究;掌握被除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
方法。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观察教材第28页例5主题图,我有信心完成下面各题。
(1)根据例5主题图,按孙悟空的分法,每人分几个西瓜?列式计算。

(2)当猪八戒把西瓜吃光后,其他三人怎么分?请列式。

(3)说说0÷3表示什么意思?

(4)想想:0能做除数吗?举例说说你的理由。

(5)我发现了: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表示。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 )。

0不能作( )数。
2. 自学例6。
(1)说说你从表格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我提出的数学问题是:



(3)认真解答!还要写上简便写法哦!
笔算309÷3=
简便写法:

笔算420÷3=
简便写法:


归纳整理
1.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 );0不能作( )。
2. 笔算一位数除三位数时,被除数中间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一位没有
余数,这一位的商就是( ),在这位上商( )。
3. 笔算一位数除三位数时,当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而个位又是0,
就不用再除下去,只要在个位上补( )就可以了。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0÷2= 0÷4= 0÷5=
2. 笔算下列各题。
402÷2= 609÷3= 980÷7=


3.










4.





飞机的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多少倍?小轿车的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多少倍?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课后巩固提升
1. 1. 笔算下面算式。
606÷3= 720÷6= 240÷6= 900÷6=



2. 学校买回800张桌子,如果用5次运回,每次要运多少张?如果用8次运回
呢?
学习后记
通过学习,我的收获和疑惑是:




第8课时 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二)

学习目标
1. 正确计算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上不够商1时,就商0”的道理。
3. 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31、32页例7及做一做,练习八1-4题。
自学要求:学会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笔算并说说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上是0时,怎么办?
906÷3= 680÷ 4=
2.学习教材第31、32页内容,我有信心完成下面各题。

832÷4=

4 8 3 2

562÷4=
十位上3÷4不够商1时,就在( )位商( ),再用( )除以4。

4 5 6 2

归纳整理
个位上2÷4不够商1,就在( )位商( )。余数是( )。
通过学习我知道:
1.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一位数除三位数,在求
出商百位上的数以 后,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要商( )占位,余下的
数和个位上的数( )再继续除。
2.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个位
商( )就可以。

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又比除数小,就不必再
除,只要在商的个位写( ),被除数( )位上的数落下作为余数。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615÷3 = 624÷6= 218÷2 = 525÷5=
2. 631÷3= 340÷2= 704÷5= 843÷6=
3. 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呢?
课后巩固提升
1. 计算下面各题。
312÷3= 632÷8= 361÷9= 725÷9=
2. 小红每天要写68个大字,需用9分钟。小红每分钟写多少个字?
3. 山雀一周能吃910只害虫,啄木鸟4天能吃832只害虫。啄木鸟平均每天比
山雀多吃多少只害虫?
4. 华联超市有三件商品:上衣84元,鞋每双42元,袜子每双6元。你能提出
什么问题?并解答。
学习后记
通过学习,我的收获和疑惑是:

趣味阅读
爸爸 :“我这里有一个梨,我再拿了一个,我一共有几个?”儿子:“我也不
知道。”爸爸:“笨蛋,这么简 单的问题都不知道?”儿子:“老师教我们这个
问题可是用苹果的呀!”




第9课时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熟练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3. 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32页数学游戏,练习八5-8题。
自学要求:1. 认真完成合作探究。
2. 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提高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口算:




2.数学游戏。
游戏规则:
(1)每小组中四人,轮流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写三位数
除以一位数的题目。
(2)求出商和余数。
(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
(4)每人轮流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
归纳整理: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从被除数的( )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
一位,就把商写在(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 )。每次除得的余



数必须比( )小。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2.




3.






课后巩固提升
1. 笔算下列各题。
372÷6= 608÷8= 247÷6=
315÷3= 432÷2= 630÷3=

2. 实验小学三(1)班共有学生52人,每8人一组,要分成多少组?




3. 4 ÷5,如果商的末尾有0,被除数可能是几?至少举出三个例子。
4. 星期天去德昌公园游玩的大人人数是儿童人数的3倍,如果一共有256人游
玩,儿童有多少人?
学习后记
通过学习,我的收获和疑惑是:
趣味阅读
什么时候,四减一等于五?答案:四边形,减去一个角,变成五边形。




第十课时 整理和复习(一)

学习目标
5. 1.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
6.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计算能力、估算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35页第1-3题,练习九第1-3题。
自学要求:系统掌握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本单元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能绘制一个漂亮的知识网络图吗?
2. 我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列各题。
(1)丁小玲家到学校有2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八分钟,他每分钟走多
少米?
(2)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五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同样多,每辆
车应该坐多少人?
(3)







归纳整理
1. 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时,可以用( )来计算。



2. 口算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时,用被除数的( )除
以一位数。
3. 估算除法可以把被除数看作是接近的( )来计算。
4. 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从被除数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位,就把商
写到( ),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 )小,不够商1,( )占
位。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2.



3.








一本《少年百科》的价钱大约是一本《小猕猴》的多少倍?




用100元钱可以买到哪些书呢?


课后巩固提升
我试试:游戏 ,快乐数字,并且计算。


48÷4, 里填几,商是三位数。



4 8÷4,要使商中间有0, 里可填几。



48 ÷4,要使商末尾有0, 里最大填几。
学习后记
通过学习,我的收获和疑惑是:
你知道吗?

如何用尺规作图做除法?
已知线段AB,过A 点另作一条射线AX,在射线AX上截取线 段
AC=CD=DE;连BE,过C、D点分别作BE的平行线,交AB于M、N点,则
M、N 就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既AM=MN=NB。








第十一课时 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 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正确的顺序进行运算。
3. 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37页4-6题。
自学要求: 1. 认真完成合作探究。
2. 熟练灵活地运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口算
(1)120÷3= 60÷2= 480÷6= 3000÷5=
36÷3= 48÷4= 600÷5= 320÷4=
(2)任挑一题,说说怎样口算除法的。

2. 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162÷4≈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323÷4≈
(2)任挑一题说说怎样估算的。

3. 笔算并验算
(1)582÷5= 564÷4= 608÷6=
验算: 验算: 验算:



(2)任挑一题说说笔算除法要注意什么?


归纳整理
1. 口算除法的方法: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方法:
一是用表内( )计算;二是想( ),算( )。

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的前( )除以
一位数,在得数的( )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 )。
2. 估算除法的方法:

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 )或( )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
本方法计算。

把三位数拆成( )或( ),然后再把除得的( )相加。
3. 笔算除法的方法是:
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从被除数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位,就把商写到
( ),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 )小,不够商1,( )占位。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2.





3.






课后巩固提升
1. 快速判断以下计算是对还是错,并说说理由。
(1)540÷3=180 (2)615÷3=204
(3)424÷7=6……4 (4)4080÷4=120

2. 2010年上海世博会共184天会期,是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3. 今年明明和爷爷的年龄一共是110岁,爷爷说的年龄是明明的4倍,明明和
爷爷今年各多少岁?
4. 填一填

39÷( )=( )……3

( ) ÷7=101……( )
5. 有一个除法算式,除数是6,所得的商是一位数,并且和余数相等,那么这
样的商有几个?它们各是几?
学习后记
通过学习,我的收获和疑惑是:








第三单元 统 计
课标告诉我们:本单元大家通过具体操作活动,对数据处理过程有所体验,在
活动中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 、整理和描述数据知识和方法,并能根据数据回答
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1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一)
学习目标
1. 学会看纵向条形统计图和横向条形统计图,能对数 据进行简单分析,对
统计结果做出恰当的判断和预测,提高分析能力。
2. 经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3.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习准备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调查本班20名同学,在连环画、故事书、科技
书、作文书、其他书中喜欢哪一种,并记录下来。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1,练习十第1、4题。
自学要求:完成合作探究;认真观察条形统计图,并进行简单数据分析。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我能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步步高超市2010年3月3—9日矿泉水销售量统计表
品 牌
数量箱

A
30
B
45
C
25
D
10




步步高超市2010年3月3—9日矿泉水销售量统计图

数量箱




















A B C D
























20
15
10
5
0



品牌

2. 我知道:
上面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横轴表示( ),纵轴表示( )。 一
格表示( )箱。
3. 试一试:
根据上面所填,你能完成下面的横向条形统计图吗?试试看!相信你能行!
步步高超市2010年3月3—9日矿泉水销售量统计图








4. 根据统计图,我发现了( )


如果下周进货,我认为应多进( )矿泉水。

归纳整理
1.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用纵轴表示统计事物的( ),用横轴表示
统计的( ),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横向条形统计图。



2. 比较纵向条形统计图和横向条形统计图,我发现了两种统计图中的数量
( ),但表示数量的条形的( )发生了变化。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2.



课后巩固提升
数据收集,我能行!
学校“阅读梦飞翔”图书室需要添加一批新书, 想根据同学们的爱好决定
所添加的书的种类,请调查本班20名同学,在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作文
书、其他书中选择喜欢的一种。
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 统计表:
种类
人数(人)




(岁)




















连环画

故事书

科技书

作文书

其他书


横向条形统计图:



























人数(人)
学习后记
学完本课,你是不是有很多收获或疑惑?请写一写。






你知道吗?
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如1 厘米)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相应成比例
的直条,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 统计图,称为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



地表明各种数量的多少。条形 图是统计图资料分析中最常用的图形。按照排列方式的不同,
可分为纵式条形图和横式条形图。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能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第2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二)
学习目标

1. 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 能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分析数据获得新的信息。
3. 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39页例2,练习十第2、3题
自学要求:完成合作探究;认真观察起始格用折线表示的条形统计图,体会起
始格用折线表示的道理。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看一看下面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想想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条形 统
计图有什么不同?并将下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第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统计表

姓 名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李明
141
35
王芳
138
33
赵兰
139
32
刘玉
143
40
李琴
142
36



















2. 根据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分析上图中数据。说说你得到了哪
些信息?有什么好的建议?










归纳整理
在绘制统计图时,有时统计的数据比较( ),但数据间的差异值有相对
较小,这时可以用起始格表示( )单位量,从第( )格起,每格表示
( )单位量,这样更便于观察、比较。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下表是春明服饰连锁店11月销售量情况统计表。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
计图。

春明服饰连锁店11月销售量情况统计表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0






















班级
数量件
一店
80
二店
105
三店
120
四店
70
数量件
一店 二店 三店 四店
连锁店
2. 根据下面的信息,请绘制条形统计图。



姓 名
成绩厘米
成绩厘米







王明
164
刘红
159
胡军
147
李浩
183
彭兵
170
周正
166





















































姓名








140

0
王明 刘红 胡军 李浩 彭兵 周正





课后巩固提升
1
.










2
.











姓名
3. 你能在报纸上、书籍上找到统计图表吗?说一说,这些统计图表中有什么信
息。










学习后记
学完本课,你是不是有很多收获或疑惑?请写一写。








你知道吗?
“统计”一词的来源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由钮永建、林卓楠等翻译了四本衡 山雅南所
著的《统计讲义录》一书,把“统计”这个词从日本传到我国。1907年(清光
绪三 十三年)彭祖植编写的《统计学》在日本出版,同时在国内发行,这是我
国最早的一本“统计学”书籍。 “统计”一词就成了记述国家和社会状况的数量
关系的总称。




第3课时 平均数(一)
学习目标
1. 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 经历移、补、合、分的过程,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
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3.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1,练习十一第1—3题
自学要求:独立完成“合作探究”;认真思考,归纳方法。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说一说。
(1)3只白兔一共有12棵白菜,平均每只白兔有多少棵白菜?

(2)平均每只白兔有4棵白菜,这个“4”就是什么数?

2. 自学教材第42页例1,我有信心解决下面问题!

(1)根据统计图,我知道:


小红收集了( )个矿泉水瓶;小兰收集了( )个矿泉水瓶;
小亮收集了( )个矿泉水瓶;小明收集了( )个矿泉水瓶。


他们一共收集了( )个矿泉水瓶,如果小红借( )个矿泉水瓶
给( ),小明借( )个矿泉水瓶给( ),那他们四人收集
的矿泉水瓶就一样多,都是( )个,也就是说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
( )个。( )就是这组收集矿泉水瓶的平均数。



(2)我能通过列示计算的方法知道“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归纳整理
我发现了:要想获得平均数,可以( ),

还可以用( )÷( )=平均数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算一算,小组成员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大约各是多少?




2
.









课后巩固提升
1. 在“六一合唱比赛”中,三(二)班的取得了较好成绩,7位评委打的分数



分别为93分、98分、95分、97分、96分、96分、92分。如果去掉一个最
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分作为最后得分,那么三(二)班的最后得分
是多少?




2. 下面是刘伟同学的考试成绩统计表。



科 目
成绩(分)
语文
98
数学

英语
92
平均分
91
数学成绩不小心被墨水弄污了,你能帮他算出数学成绩吗?




学习后记

写下你学习的收获、感悟或疑惑吧!








第4课时 平均数(二)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熟练求平均数的方法。
2. 能够根据平均数简单分析问题,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2,练习十一第4、5题
自学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自学教材第43页例2,仔细观察下面的身高统计表,回答问题:


欢 乐 队 单位:厘米

王强
148


开 心 队 单位:厘米


杨洋
144
周小杰
146
陶晓
142
卢浩
145
蔡志
143
谢明
142
李雷
139
王小飞
141
刘思
140


(1)通过观察数据,我猜( )队的平均身高要高一些。
(2)我能通过计算知道两队的平均身高。
欢乐队平均身高:

开心队平均身高:

(3)通过计算验证,( )队的平均身高比( )队高一些。

2.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





归纳整理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 )。要了解一组数据的
总体水平,就要求这组数据的( )。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4)哪种饼干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


(2)分析一下乙种饼干的销售量越来越大的原因。


(3)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2.











课后巩固提升
1. 下面是实验小学三年级二班3名同学1分钟跳绳统计表:单位(下分钟)

王明
杨兰
李春
第1次
64
55
70
第2次
56
80
79
第3次
60
71
68
第4次
84
70
75
平均数



(1)请把表格补充完整。
(2)请排出三位同学的名次。




2. 下面是实验小学三年级二班3名同学投篮情况统计表:

王伟
李辉
周龙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平均数
6个
9个
8个
9个
9个
5个
5个
5个
7个
8个
9个
6个
7个
8个
4个



(1)请把表格补充完整。
(2)请排出三位同学的名次。
3. 刘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2分,其中语文95分,



英语88分,刘娟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




4. 水果店有苹果、梨、香蕉和橘子各一筐,它们的平均重量是28千克。已知
苹果重30千克,梨和香蕉各重27千克,那么橘子重多少千克?





学习后记
学完本课,请写一写你的收获或疑惑。




你知道吗?
平均数

平均数是 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
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 据的个数所得的商。我们既可以用平
均数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 ,以看出
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 的。平均数是一个
“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如把12块糖平均分给3
个孩子,平均每人分得4块,这个“4块”是每个孩子实际分得的数;如果说3
个孩子一共有12块糖 ,平均每个孩子有4块,这个“4块”就是平均数,因为
不一定每个孩子都有4块糖。




第4单元 年、月、日
课标告诉我们:大 家已经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
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 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你们的
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 上向
大家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
单的时间计 算方法。
第1课时 年、月、日
学习目标
1.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能正确判断大、小月
2. 经历动手查找年历,认识年、月、日的过程。
3. 在探索中,培养观察、对比、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学习过程
(5)我会预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47页—48页的相关内容。
自学要求:1、带着下面的问题预习。2、记下自己的困惑与疑问。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我会探究
1. 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这些有意义的日子:
( )年( )月(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年7月13日 北京申奥成功
( )月12日 植树节
( )月( )日 儿童节
( )月( )日 我的生日
2. 自学教材第47页例1,我有信心解决下面问题!



(1)这是( )年的年历。
(2)通过观察,我知道一年有( )个月,其中,( )、( )、( )、
( )、( )、( )、( )有31天,是大月;( )、( )、( )、
( )有30天,是小月。
(3)( )月是特殊月,有( )天;2003年全年有( )天。
3. 课前观察不同的年历,想想所有年份相同月份的天数都一样吗?

4. 你有哪些办法记住大小月。


归纳整理
1. 一年有( )个月,有31天的月份叫( ),有30天的月份叫
( )。一年中有( )个大月,( )个小月。( )月既不
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特殊月。
2. 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 )记忆法。

( )记忆
法。

( )记忆法。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观察今年的年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二、三月为第一季度,一共有( )天。
(2)“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
(3)四月份有( )个星期零( )天。
(4)如果今天是2012年12月31日,那明天是( )年( )月( )日。
(5)明明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小月的第一天出生的。他的生日是( )月( )日。
2. 拓展练习。
小明在奶奶家连住了两个月,正好62天,这两个月可能是哪两个月?

课后巩固提升
1. 给30天的月份涂红色,31天的月份涂黄色。




2. 赵老师是1964年上半年最后一个月大月的第一天出生的,你知道他的生日
是几月几日?他今年的生日过了没有?





3. 勘探队的李叔叔因工作需要去勘探,5月30日10时出发,7月10日10时
返回,李叔叔这次勘探用 了多长时间?



4. 刘军暑假看一本240页的故事书,他每天看8 页,从7月30日开始看,8
月30日开学,他能在开学前看完这本书吗?




学习后记
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下来。


你知道吗?

二月的传说
为什么二月的天数最少呢?传说有这样一段故事。公元46年,古罗马皇 帝
凯撒在修改历法时,规定每年为十二个月,一、三、五、七、九、十一月为大
月,每月31天 ;二、四、六、八、十、十二月为小月,每月30天。这样,大
小各六个月,使人很容易就能记住。但是 ,照这样规定,一年就不是365天,
而是366天了,因此得找出一个月减去一天。减哪个月合适呢? 那个时候被叛
处死刑的犯人都在二月份处决,人们都希望二月能快点过去。于是,就从二月
中减 去一天。这样,二月只剩下29天了。后来,有一个叫奥古斯都的人做了罗
马皇帝。他发现凯撒是七月份 出生的,七月是大月,而他自己是八月份生的,
八月却是小月。为了显示自己和凯撒有同样的尊严,就蛮 横地把八月也定为大
月,改为31天。还将下半年的十月和十二月都改为大月,九月和十一月改为小月。而八月份多出的一天也从不吉利的二月中减去。于是2月又少了1天,平
年2月变成28天,闰 年也只有29天了,并且沿用至今。



第2课时 平年、闰年
学习目标
1. 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
2. 经历计算平年、闰年的计算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 培养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49页例2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练习十二第1、3题。
自学要求:1、带着下面的问题预习。2、记下自己的困惑与疑问。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观察教材第49页例2中的月历,你发现什么?
观察两个月历图,我发现:
相同点:
不同点:
二月份有( )天的年份是平年,二月份有( )天的年份是闰年。
2. 算算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我计算的办法是:


通过计算,我知道平年一年有( )天,闰年一年有( )天。
3. 观察教材第49页“做一做”中的月历,我发现:


属于平年的年份有( ),
属于闰年的年份有( )。


每4年中有( )个平年和( )个闰年。


2000是400的倍数,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 )的倍数才是



闰年。
归纳整理
1. 我知道二月份有( )天的年份是平年,二月份有( )天的年份
是闰年。平年一年有( )天,闰年一年有( )天。
2. 平年、闰年的判定方法:

根据每年( )月份的天数判定。

根据( )
的天数判定。

根据公历年份直接判定,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 ),
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 )的倍数才是闰年。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平年1年有多少天?是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2. 下列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填入相应的框中。
1956 1978 1984 2000 2008 1900
平 年 闰 年



3. 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

课后巩固提升
1. 我会填。

(1)平年2月有( )天,全年有( )天,闰年2月有( )天,全年



有( )天。
(2)我们把一年分成四个季度,每3个月是一个季度,( ) 是第一
季度,( )是第二季度,( )是第三季度,( )
是第四季度。
(3)闰年的3月1日前一天是( ),平年的3月1日前一天是( )。
(4)2000年一、二、三月一共有( )天。
2. 我会判断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每年都有365天。( )
(2)小华说:“我爸爸4月31日才从北京开会回来。”( )
(3)小明说:“我表弟是1993年2月29日出生的。”( )
(4)因为2100年能被4整除,所以2100年是闰年。 ( )
3. 下列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填入相应的框中。
1996 1920 1927 1949 2005 2012
平年 闰年


学习后记
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下来。


你知道吗?

闰年的两条规定的来历
地球绕太 阳一圈的时间为一年,其时间长度为365、2422平太阳日,即365
天5小时48分46秒。如果 以365天为一年,那么四年就相差23小时15分4
秒,所以每四年增加1天,这就是闰年,规定公历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
这样一来,每四年又多计算了44分56秒,400年将多计算74小时53 分20秒,
接近3天时间,所以又规定逢公历年份的整百年,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不
能被 400整除的不是闰年。这就是闰年的两条规定的来历。



第3课时 24时计时法
学习目标
1. 知道一日有24小时,学会从0点到24点的计时方法。会利用计算,
把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互相改写。
2. 会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3. 培养学生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52页、第53页例3,相应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三第1、
2、5题。
自学要求:1、带着下面的问题预习。2、记下自己的困惑与疑问。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观察教材第52页的主题图,我知道:
(1)百货商场的营业时间是( ),21:00是指( )。
(2)在一日(天)里,时针正好走( )圈,共( )小时,也就是
1日=( )时,我们把这种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 )
计时法。
2. 观察钟面,解决下列问题。
(1)外圈的数表示从( )到( )这段时间,它和内圈的数相差
( )。
(2)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时,你是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
(3)试一试:我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
上午10:35 下午3:03
晚上9:20 凌晨2:23



3. 我能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说出两种计时
法互换的方法?


4. 自学教材第53页例3,我有信心解决下面问题!

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写下你的好办法。


归纳整理
1. 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互换的方法:
在中午12时之前,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记法中的数字是( )的,
在中午12时之后,普通记时法换成24时记时法只要把相对应的几时加上( )
就可以了,相反把24时记时法换成普通记时法只要把相应的几时减去( )
就可以了,用普通记时法要注意加上上午或中午、晚上等。
2.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先统一时间表示法,再用结束时刻( )开始时刻,就是经过时间。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15:30 12:00 21:00



2. 练习十三第1、2题(做在书上)

3.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 )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 )时
( )分。

课后巩固提升
1. 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早上7:45 下午4:12 中午12:04 晚上8时30分 凌晨1时55分

2. 连一连。
早操 中午放学 大风车节目 晚上睡觉


11:40 21:00 7:30 17:30

3. 解决下列问题。
(1) 一个地方电视台的播出时间如下:
第一次:6:00--10:00 第二次:11:00--15:00 第三次:19:00--0:
00
全天播放时间共多少小时?

(2)一场足球赛,上、下半场各45分,中午休息2 0分,如果19时开始比赛,
几时几分结束比赛?

你知道吗?

古代计时法
我国古代表示时间的方法与今天完全不同。古代把1天分为12个时辰,用



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深夜11时到次日1
时为子时,凌晨1时到3时 为丑时,凌晨3时到5时为寅时……以此类推、循
环。
古人还用“更”来表示夜晚时 间。晚上7时(19:00)到9时(21:00)为
一更,晚9时(21:00)到11时(23:0 0)为二更,晚11时(23:00)到次
日1时(1:00)为三更,1时(1:00)到凌晨3时( 3:00)为四更,3时(3:
00)到5时(5:00)为五更。古人报时也很有趣,白天鸣钟,夜间 击鼓。在古
代寺庙里,有放置钟、鼓的钟楼,北京、西安、南京等古都的地名中,至今还
有叫钟 楼和鼓楼的。

学习后记
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下来。



第4课时 制作年历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对年月日的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 通过活动,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 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56页——57页制作年历。
自学要求:1、带着下面的问题预习。2、记下自己的困惑与疑问。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你见过什么样的年历?(收集年历,全班展示)
2. 自学教材56页,观察年历的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3. 要制作一个年历,有哪些步骤?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制作2010年年历。
制作要求:
二、每小组制作1-2张月历,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
三、设计的月历新颖、有创意。
四、把知道的重要的日子标出来。(如:6月1日是儿童节、 6月25日是世界
环境日、9月10日教师节等。)
2. 月历展示与交流。
3. 合成年历,说说年历能做什么?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标告诉我们:本单元是在已有口算、笔算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它包括:口
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注重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力求让大家体会到数学
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感受数学的价值,为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学习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 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3. 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乐趣,感受到计算在生活中的
应用价值。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1。
自学要求:请独立完成“合作探究”; 你会解决吗?请列出算式。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口算
40×4 60×5 30×3 300×7 500×3
12×4 24 ×2 13×3 32×3 7×11



2. 选择其中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3. 观察教材第58页例1,仔细看情境图,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
(1)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多少封信?
列算式:①


(3)你是怎样口算的? 比比谁的算法多!



7.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要 送多少封信?比比谁算得快!


8. 汇报口算方法,你怎么口算?


9. 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10. 我能自己编写出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算式,并口算。



归纳整理:两个因数末尾都是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 ﹚前面的数相乘,
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 ), 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 ﹚。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教材第58页的做一做。(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课后巩固提升
1.






2. 拓展题。
(1)40×( )=12000
(2)( )×70=4900
(3)( )×( )=2400

学习后记
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录下来。



第2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学习目标
1. 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并正确地进行估算。
2. 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59例2。
自学要求:请独立完成“合作探究”; 说一说你能收集哪些信息?提出什么样的
数学问题?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 62×7≈

2. 出示主题图,说一说你能收集哪些信息?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3. 要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你准备怎么办?是选择笔算还是估算?为什么?



4. 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比比谁的方法多!





5.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归纳整理
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 )数,也可以把( )个两
位数都看成( )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尽量接近准确数。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做一做:教材第59页(做在教材上。)
2. 我能估算。
79×30 32×58 43×22 35×19
24×39 63×29 61×80 52×69
3. 《气象知识知多少》这本书每本19元,孙老师决定买12本,你认为孙老师
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



课后巩固提升
1. 实验小学组织460名学生参加夏令营 活动,准备物品时,辅导员杨老师计划
给每名学生准备一瓶矿泉水。每箱矿泉水24瓶,带21箱够吗?



2. 我试试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 )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 )
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 元。我们是这样估算
的 。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 )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 )本,每



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 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 本。
看到这么大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学习后记
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录下来。




第3课时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学习目标
1. 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
3. 逐步培养思考能力,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62页。
自学要求:请独立完成“合作探究”;在后面记下自己的困惑和疑问。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口算练习。(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70×70 60×90 80×50 11×40 30×80
20×70 40×60 31×20 40×30 60×80
2. 估算。(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42×11 68×10 32×47 51×76
45×17 26×18 36×21 68 ×32
3. 夺红旗游戏。做的又对又快的同学夺得红旗。

4. 估算练习(练习十四第11题。)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我能估算。
89×30 32×48 43×22 35×19
24×39 63×29 71×80 52×68
2. 我试试。


课后巩固提升
1. 小刚每分钟写19个字,他50分钟大约写多少个字?


2. 小红每分钟打61个字,她1小时大约打多少个字?


3. 不计算,把估算结果写在括号里。
29×28≈( ) 51×39≈( ) 39×71≈( ) 47x68≈( )

4. 李叔叔平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5. 一只猴子一周能吃39根香蕉,公园里养了50只猴子,饲养员准备了2200
根香蕉,够它们吃一周吗?




学习后记
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录下来。

第4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习目标
1.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 经历笔算乘法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
3. 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63页例1。
自学要求:请独立完成“合作探究”; 在后面记下自己的困惑和疑问。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观察教材63页例1。
(1)你能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钱?

(2)每本书24元,买2本要付多少钱?买10本要付多少钱?


(3)买12本要付多少钱?

2. 我能一边列竖式,一边说出24×12的计算过程:
2 4
× 1 2 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 )乘24
得( ),乘积的末位和( )
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的( )
乘24得( )个十,也就是( ),



乘积的末位和( )位对齐, 个位上的0
可以( ) 最后算( )加( )等于( )。


3.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归纳整理
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 )和
( )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
( ),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 )起来。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做一做:
2 3 3 3
× 1 3 × 3 1
6 9 3 3


2. 竖式计算:
12×44 32×31 42×11 11×25 21×34





3. 明明家养了一群鸡,每天能下23个鸡蛋。照这样计算,三月份共下了多少
个蛋?







课后巩固提升
1. 笔算。
41×21 32×12 22×14 23×32





2. 学校大礼堂有座位22排,每排21个座位,学校大礼堂共有多少个座位?







4. 小马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 时,把第二个因数21个位数上的1看
成了7,结果比正确的积多了72,正确的积应该是多少?








5. 刘爷爷家用24个笼子养白兔,每个笼子里有12只;用16个笼子养灰
兔,每个笼子有11只,刘爷爷家一共养了多少只?








学习后记
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录下来。



第五课时 笔算乘法练习(不进位)

学习目标
1. 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体验解题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
的作用。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64页。
自学要求:请独立完成“合作探究” 。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口算练习:
60×20 80×20 60×40 300×70 30×80
12×40 330×2 240×2 60×3 33×30
2. 填空:计算43×12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 ),得43个
( ), 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 )去乘( ),得( )个( ),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积是( )。
3. 笔算:练习十五第2题:(选做自己喜欢的2 道题)
39×11 31×31 23×33 22×24




归纳整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该注意什么?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正误辩析:



3 2 4 3 2 2
×1 2 ×1 2 ×1 4
———— ———— —————
3 4 8 6 8 8
2 2 4 3 2 2
————— ———— —————
6 6 5 1 6 2 0 8
2. 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 共重多少千克?





3. 小华每天坚持写13个毛笔字,他在7月和9月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学习后记
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录下来。




第六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学习目标
1.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 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
3. 在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65页。
自学要求:请独立完成“合作探究” 。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我能计算
23×21 13×31
2. 观察教材第65页例2主题图。
⑴根据主图中的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你知道怎样列式,估一估棋盘上一共有
多少个交叉点?
⑵我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19×19。


⑶用竖式计算19×19,一边算一边说出过程。
1 9
× 1 9



3.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归纳整理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 )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



数,乘得积的末位同( )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 )位上的数去乘第一
个因数。乘得积的末位同( )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 )起来,
计算中注意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 )。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笔算:23×34 54×13 39×27


2. 尝试练习
2 4 4 2
× 3 6 × 2 8
1 4 4 3 3 6



3. 我能解决




4.我试试









课后巩固提升
1. 笔算各题(计算时一定要细心)
1 6 2 5
× 1 3 × 1 6


2.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6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
程有多少千米?



3. 一个工人每星期工作35小时,14个星期共工作多少小时?




4. 有35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5. 列竖式计算。
18×14= 19×32= 36×28= 15×27=




6. 思维拓展题:
小明在做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13个位上的3看成了8,结果比
原来多了125,实际结果是多 少?


学习后记
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录下来。



第七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进位)

学习目标
1. 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提高计
算能力。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策略意识。
3.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67页。
自学要求:请独立完成“合作探究” 。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笔算下列各题
37×82 45×36



2. 观察教材第67页6题主题图。
⑴根据主题图你能很快帮蜜蜂找到家吗?
⑵我能不用计算找到蜜蜂的家?说说你的理由!
⑶用竖式选做几道计算验证一下!





3. 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过来。
2 7 3 5 6 4
× 1 5 × 1 8 × 3 2
1 0 5 1 9 2 1 4 4
2 7 2 4 2 1 6
3 7 5 3 3 2 3 6 0
39×43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做一做:76×18 65×31 89×46


2. 我试试




3. 我能解决
风光明信片每套12张,售价14元,今天卖出56套,一共卖了多少钱?








课后巩固提升
1. 笔算各题(计算时一定要细心)



5 9 3 8
× 6 4 × 2 1


2. 填空。
(1)50×2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2)15乘20得( )个十,积是( )。
(3)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4)两个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
3. 一套昆虫标本75元,张老师买了24套,一共用去多少元?


4. 果园里种枇杷树34行,每行23棵,还新种桃树60棵。果园里共种了多少
棵果树?




学习后记
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录下来。




第八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和复习

学习目标
1. 在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并进行分析归纳,掌握有序整理的方法。
2. 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掌握有序整理的方法。
3. 经历整理、相互交流、综合应用的过程,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58——69页。
自学要求:请独立完成“合作探究” 。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
1. 认真阅读教材58页至 69页的学习内容,将本单元知识归纳整理。展示自主
学习的成果!

2. 我能计算
口算练习:
20×60 90×30 80×80 50×70
15×20 700×30 80×40 400×20
估算和笔算:
阅读哥伦布竖鸡蛋的小故事, 知道了哪些数据信息?知道这篇文章约有多少
字?可以这样想:
(1) (2) (3)


3. 解决问题:
(1)





(2)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直接写得数:
600×300 53×30 13×20
20×700 23×20 22×40
2. 估算:
24×19≈ 31×68≈ 59×58≈
69×29≈ 71×21≈ 72×88≈
3. 笔算:
41×22 27×34



31×32 18×65

42
21×43
16×






4. 我试试:法国世界杯有32支球队参 加,每队有29人,如果每人都住一个房
间,东道主组委会给他们准备960个房间够吗?


课后巩固提升
1. 笔算。
58×29 67×13 24×13 33×11







2. 填空。
( ) ×30=900 80×( )=3200 ( ) ×60=300
50×( )=2000 ( ) ×21≈300 49×( )≈4000

3. 一列火车平均每小时行89千米,这列火车一天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4. 每套明信片12张,售价25元,53套明信片可以卖多少元?



学习后记
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录下来。



第6单元 面积

课标告诉我们:本单元是在 大家已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
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是大家空间 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
飞跃。本单元概念多,也很重要,学好本单元,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打基础。
第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

学习目标
1. 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 经历由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的活动,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
面积的形成过程。
3. 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并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学习过程

一、我会预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71-73页.
自学要求:带着下面的问题预习;记下心中的疑惑。
二、我会探究
1. 自学教材第71页,我有信心解决下面的问题!
(1)摸一摸:黑板和电视机的屏幕哪个大?
(2)比一比: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小?
(3)猜一猜:这两个图形,哪个大?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 ),

就是它们的( )。
2.比一比,上面两个图形哪个大,我有许多好办法!
方法一: 方法二:
3.自学教材73页,我会填!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 )。



(2)边长(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我的( )面积最
接近1平方厘米。
(3)边长(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我的( )面积最
接近1平方分米。
(4)边长(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我家的(
接近1平方米。
4.我还有的疑问:

归纳整理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 ),就是它们的(
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 )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





2.






3.

)面积最
)。比较两个

安徽新闻出版学院-三一节


2013山东高考分数线-股东大会议事规则


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学习部工作计划


小斯琴高娃-石家庄考试院


学会感恩作文-新婚祝福


新西兰留学网-高二周记


太原人事考试-北京市房屋买卖合同


教师贺卡-小学生作息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