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母爱作文500字-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
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
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如高浩杰很聪惠,做题速度很快,但计算太大意准
确率较低,我先表扬他,然后指出他美中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与细心交朋友,
做更优异的学生。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源不知道你
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
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
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
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胜利的怡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
br>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提高
的。
此外,
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松弛调和的学习氛围。讲课时不管你多生
气,多焦灼,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
烦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
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
愿意学这门
学科。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
br>学,例外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例外的发展。教师注重教的方式,努力转变学生学
习方式,采取多种手
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积
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
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
概念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详尽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
册第四、第六单元的
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
合
适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分外的口算题,如:25×2、25×4、15×2、15×3、
15×4
、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5
1 4
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
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
既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
同时
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习时多让学生通
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
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
,说一说你是
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
多摆
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
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不管是
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
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但经
常在教学时会被遗忘
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好帮手”。
如:21×428×6()×6<58
125÷596÷863÷3360÷3
三、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里程表》、《周长》、《
年、月、
日》,教学时可让学生寻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
不断加深
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里程表》通过实物让学生会计算用电量、计时表路程有多远,经过
观察和理解后,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课外可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生
活物品判断用哪种
重量单位较适合,填写后进行交流判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
。教师在备
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
方形的
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
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
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1、对“周长”这概念
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
时,又学习有关长方
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
敏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2 4
四、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
堂教学系统的三
大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
兴
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松弛、欢愉、快速、高效地获取知
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
而达到化的教学效果。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没弄好不仅没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连最起码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
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
少年儿童天性奇怪,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往往产生
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兴
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学生学好知识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动、<
br>形象、直观的电教形式,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沟通知
识之间,图形之间的
联系,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
的辩析能力,从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
学生乐学、爱学。借助多媒体
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情境,不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兴
趣,激起了求知欲,还丰盛了学生的知识表象,降低了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
动参与到学习过程
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
识具有一定的抽
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如果采用课件动态
图象演示,在动中引路,动态地显示事物演
变的过程,把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
面前。这样,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演示出来,而且其动态的
演示有
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困乏,在巩固环节思想最易溜号,
只有不断地给学生
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兴旺的战斗力。让学生在松弛、欢愉的氛围中学
习知识,运用知识,寓学于乐,从而由“被动型”学习转为“主动型”学习,提高了
课堂教学效果。同时
,利用多媒体技术,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
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的容量大
大增加。
而且还可以建立题库,让例外层次的学生选择例外类型例外难度的题目进
行练习,实
施因材施教,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量、合适的训
练,实现“尖子生”吃得铇,“中下生
”吃得了,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3 4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