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复习提纲

玛丽莲梦兔
957次浏览
2020年08月27日 09: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要折腾-育儿心得中班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 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
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 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 、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 数是(5
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 (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 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 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 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 小
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 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
借 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 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 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 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
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 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


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 ①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 ①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 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同分子分母的分数。


三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
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2.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
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2.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四单元 年、月、日

1. 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月1日元旦节。
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 一个当中 1、3、5、7、8、10、12 这 7 个月是31天, 4、6、9、11这 4 个月是30天,平年2月28天,闰
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3. 一年分四季,每3个月为一季,一、二、三是第一季度,四、五、六第二季度,七、八、九是第三 季度,十、
十一、十二是第四季度。
4.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 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
而是平年。
5.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6. 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 1年 =12个月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钟
六单元 面积
1.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总和叫周长。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开平方
已知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4

5.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6. 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写中秋节的诗-范进中举读后感


斑羚飞度读后感-师德培训总结


夯实基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太原人事网-南昌航空大学录取分数线


中国民生银行招聘-部门年度工作总结


辽宁招生考试办公室-西班牙签证有效期


雨水节气图片-贫困地区定向招生


遵纪守法的作文-医院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