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山东财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2014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学生
教学课时:74课时
设计者: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能庄小学 张文晶
课程背景:
这一册学材包括下面
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测量,倍的认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
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万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
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学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
及分数的
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多位数乘一位数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
因为不论
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一位数乘几个多位数。倍数是日常生活
和后续学习中经常使用
的数学概念。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
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学生能
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
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
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学材安
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
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
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进一步
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
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
间单位时、分、秒以及时间的计算。这些内容的教学,学生
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可以进一
步发展,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学生能够形成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
长短的意识。
本册学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统计及转化的方
法,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掌握“容斥问题”
的特点,能运用画集合圈的方法直观地
分析、解决问题。
本册学材根据学生
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
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
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
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
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册学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
写原则等为指导,力
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
样的风
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
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课程目标: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
关时间的简单
计算。
(二)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三)认识长度单
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
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初步认
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
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
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四)会笔算万以内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五)获得倍的直观体验,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关系,能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六)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整千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
估算。
(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
道周长的
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八)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
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
步认识分数的
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并利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九)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
版社
的《人民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时、分、秒
课时1:秒的认识
课时2:时间单位的换算
课时3: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课时4:练习一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时5:口算加法
课时6:口算减法
课时7:练习二
课时8:笔算几十几百加几百几十
课时9:笔算几十几百减几百几十
课时10: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课时11:练习三
课时12:练习三
课时13:整理和复习
课时14:练习四
第三单元:测量
课时15:毫米的认识
课时16:分米的认识 和单位换算
课时17:练习五
课时18:千米的认识和单位换算
课时19:长度单位的应用
课时20:练习六
课时21:吨的认识
课时22:解决问题
课时23:练习七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课时24: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一次进位加法
课时25: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课时26: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验算
课时27:练习八
课时28: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减法和一次退位减法
课时29: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课时30: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减法验算
课时31:估算与解决问题
课时32:练习九和整理与复习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课时33:倍的认识
课时34: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课时35: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课时36:练习十一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时37:口算乘法
课时38:练习十二
课时39: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课时40: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
课时41: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课时42:练习十三
课时43: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课时44: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课时45:练习十四
课时46: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课时47: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1)
课时48: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2)
课时49:练习十五和整理与复习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时50:四边形的认识
课时51: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课时52:练习十七
课时53:周长
课时5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课时5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练习
课时56:解决问题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课时57:认识几分之一
课时58:几分之一的比较大小
课时59:认识几分之几
课时60:几分之几的比较大小
课时61: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
课时62:练习二十
课时63:分数的简单应用
课时64:解决问题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课时65:重叠问题
课时66:代换问题
课时67:练习二十三
总复习
课时68:测量和时分秒
课时69:万以内的加减法
课时70: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时71: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时72:分数的初步认识
课时73: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时74:倍和集合
课程实施建议
(一) 教学方式:
教师设置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导学案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和兵教兵互助合作方式完成探究等活动。
2.讲授与训练:精讲主要知识,精炼主要内容,并认真批改,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三)课时安排: 根据容量、难易来安排
(四)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堂拓展练习:主要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提问、交流、当堂训练等途径来实现。
2.课后拓展练习:主要通过周清、月清、及谈话交流等途径实现。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由平时学习和测试成绩两项构成。
(二)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评价方式:
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
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2)课堂学习状态(听
讲、参与、回答、讨论、
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作业情况构成:(1)是否上交(2
)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4)是否定期
小结。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
定等级:(1)90分以上为优秀;(2)80—94为良好;
(3)60—79为及格(4)60分以
下为不及格;
结果处理:
以平时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为主要参考占70%,作业情况20% ,期末成绩10%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