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

玛丽莲梦兔
582次浏览
2020年08月27日 09: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湖南大学研究生网-三年级观察作文




《 趣味数学 》校本课程





授课教师:李娜、郭鹏











教学内容 倒霉定律
教学了解同一件事会出现那些不同的结果。
目标
教学重难

在进行事件重组时,按一定的顺序,防止出现遗漏。
上 课一会儿了,闵损才衣冠不整地从杏林外面跑来,孔老师一向主
张人要衣着整洁,可以陈旧但不能破旧, 看他这样,就停下讲课来等他
穿好衣服。过会儿闵损穿好了,同学们定睛一看,却纷纷笑起来。原来,< br>他左脚上穿着一只黑袜子,右脚上却穿着一只白袜子,古怪得很,这是
怎么回事呢?
闵损解释原因给我们大家听:“我本来有一双黑袜子、一双白袜子,
轮流着穿的。可是今天早上起床后一 看,倒霉,少了两只袜子!要是少
的正好是一双颜色一样的也就罢了,更倒霉的是,偏偏少的是一只黑袜
子和一只白袜子,剩下的也不成对了。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所以就
来得匆匆忙忙了。”停了 一停,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总之,今






天是倒霉的一天呀!”
孔老师听到他给自己下的这个判断,哈哈大笑起来 ,说:“俗话说
‘屋漏偏逢连夜雨,破船又遇顶头风’,倒霉事发生的时候,总是所有
可能中最 倒霉的情况更容易发生。这种感觉是人们常有的,其实这种感
觉从数学的角度来说,也是很对的呢。利用 数学,我们完全可以证明:
祸不单行!”
转过身来,他一边在黑板上写下“黑1、黑2 、白1、白2”,一边
说:“我们就把闵损的4只袜子分别起一个代号,便于分析。如果从这
四 只袜子里随便取两只组成一双的话,那么有这些选择„„”说着,他
继续写:
黑1黑2;黑1白1;黑1白2;黑2白1;黑2白2;白1白2。


“瞧,一共有几种可能?”
我们异口同声地说:“6种。”
“其中正好是同色可以成双的有几种?”
“只有黑1黑2、白1白2两种。”
“对,那不正好的又有多少种呢?”
“4种!”
“是的,这就说明,闵损丢失 袜子,正好是同色不影响剩下的袜子
搭配的可能性只有三分之一,而剩下的袜子不好搭配的可能性是三分 之
二。换句话说,闵损不见了一双袜子,确实是挺倒霉的了,可是他正好
丢了不同色的袜子,造 成剩下的袜子不好搭配的‘更倒霉可能性’是其
他可能的两倍呢!而且,如果数字更大一些,比如说闵损 有五双袜子的
话,那么这种‘更倒霉可能性’就将是8倍!”
“啊!”同学们这回不仅是异口 同声,更是一声惊叹,没想到,生
活中的“祸不单行”的感觉居然是有数学道理的。后来,大家就总结了
一个定律,叫做“倒霉定律”,意思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那么一
定会发生,而且发生的总 是最糟糕的情况。”我们也想把这个定律叫做
“闵损定律”,可惜的是他不同意,大家也只好作罢。
数学点睛:
生活中的感受虽然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其实许多都是可以用数学
来描述、推测、证明的。



教学内容 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
1.培养学生的计算策略能力。
目标
2.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
鸡兔同笼问题的异类思路,怎样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思路解
教学重难
决问题。


阳春三月,正是郊游的好时候,孔老师和我们共同外出游玩,大
伙儿边走边看,说说笑笑,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旁。听着村里
传来的鸡鸣狗叫声,孔老师感慨地 说:老子说过,他理想中的社会是
‘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实在是无法赞同
呀!要是人们都这样的话,那怎么能互相取长补短,传播知识呢?!
同学们恭恭敬敬地围着他,听他抒发感慨。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吧,‘鸡兔同笼'问题,你们听 说过没有?
大伙儿都点了点头,颜回说:就是知道鸡和兔子的总头数和总脚数,
求鸡和兔子各多 少只,可以用假设法来求,也可以列出方程来解决。
孔老师赞许地说:颜回说得很好,可以看出 他平时经常读数学的
书籍。解法确实是非常多的,但是前几天我听一个南方的客人介绍了
一种新 的思路,非常有趣呢!我们刚才说到鸡犬之声,那我就改一改,

用鸡犬来出题吧......嗯,村里李大伯家养了鸡和狗,按头数一共有

25只,数脚一共有56只,那么鸡和狗各有多少只呢?


同学们都叽里咕噜地开始在心里默算,性急的子路已经蹲下来,在
地上画开了。


孔老师微微笑起来,说:不用急,我刚才说过了,我们换一种算
法,你们先闭上眼睛吧。
大伙儿安静下来,微闭双眼,听孔老师的下一步指令。
让所有的鸡和狗排成一队。
“好了。
让它们各举起一只脚来!
孔老师的儿子孔鲤扑哧一声笑出来,说:那鸡都变成金鸡独立
了!
呵呵,这个成语用得好。孔老师摸摸他的头,高兴地说。
孔鲤又调皮地说:不过,小狗狗翘起一条脚, 可就有些难看了,那不


是在‘嘘嘘'吗?
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孔老 师也笑着说:好了,只可意会,不
可言传......来,再让鸡和狗再举起一只脚来!
啊?!孔鲤叫起来,再举起一只脚,那鸡就变成浮在半空中了,
狗变成象人一样站起来了。
对,现实中,要让鸡和狗这样做到是很难的。但是我们人类号称
万物灵长,只要靠思想,就可以在想象中 实现这种巧妙的画面。听了
孔老师的话,同学们都若有所思。
现在,站在地上的还有几只脚?
子路抢着说:从56里两次减去25,剩下6只脚,都是狗腿。我
怎么觉得这个词有些难听......
又听孔老师问:准确,刚才说每只狗都象人一样用两只脚站着,
那么一共有几只狗呢?
三只!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鸡呢?二十二只!
这次郊游之后一段时间内,同学们见面时,都爱这样打招呼:你
好,举起脚来!
数学点睛:
鸡兔同笼问题的异类思路,让学生开阔思维,想像让数学妙趣横
生。








教学内

数字的奥秘
教学理解四个数之间与3有什么样的联系。
目标
教学重
难点
四个数中,必定有两个数除以3的余数是相同的,那
么它们的差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今天继续子路的求学故事。
第二天一早,爸爸就提着几块大大的 干肉条,带着我
上孔老师家去了。爸妈对我去学习这件事,非常热心,可
是在我看来,那什么学 堂比街上肯定是没劲多了,说不定
还要整天抄抄写写、背诵默读,象是当苦役呢。这样一想,
我 就磨磨蹭蹭地不愿向前走,可架不住爸爸力气大,他右
手拽着我,左手高举着干肉条在前面开路,一路上 把行人
挤得人仰马翻。
孔老师的家就在城东郊,不算很大,却显得非常整洁。
屋子后面有一大片杏林,林间空地上隐隐约约地有一些人
影,远远地传来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勾三股 四的话,那






这句话可说到我心底里去了,我看了看他,忍不住问:
“你是怎么知道的?”
爸爸带我拜见了孔老师,老师瞧了瞧我,说:“你是
不是不太喜欢来学习呀?”
么必 定肱五!”“圆,一中同长也!”„„我心里想,这
都说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不过听声音,好像有不少 小伙
伴在里面呢。
孔老师笑呵呵地说:“我会看穿人的心呢。”见我不
太相 信的样子,他又说:“要不我们来试一试吧。我转过
身去,你在沙地上随便写四个数,虽然我刚认识你不 久,
可是我能让你写出来的数字,都乖乖地听我的话!”
看他这样肯定,我有点动摇了,犹豫着问:“是吗?
怎么个听你的话呢?”
“我、我 加上你爸爸正好是3个人。这样,我就让你
随便写四个数,不管你怎样写,我肯定能找出两个数来,


它们的差正好能够被3整除!”说完,孔老师就转过了身
去。
我边留意着 他有没有偷看,边在沙地上写了76、21、
34、59四个数。听到我说“好了”,孔老师转过来,一 看
就随手在76、34两个数字上各画了个圈,说:“76减34
等于42,正好是3的14倍 !”
我在心里算了一算,果然是,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想了
想,又对他说:“您果然很厉害 呀,这样,我们再来比赛
口算吧!”
爸爸在旁边插了一句话:“这小子平时经常在店 里看
算账,口算还是蛮快的呢。”孔老师看着我,笑咪咪地说:
“是吗?那更好了。这样,你先 随便在沙地上写两个数。”
我一想:“不知道这两个数字是给谁算的,那还是不
要写太大,就写329和450吧。”
看我写好了,孔老师说:“现在你算一算329+450的
和,写在前两个数后面。”
我飞快地写出了答案,得意洋洋地说:“这还不容易,
就是779嘛。”
孔老师并不 看沙地上的数字,点点头说:“对,你再
接着算算这个数和前一个数的和,也就是779+450,继续
写在后面。” “和是1229。”

“果然是口算好手,再来,算一算1229+779!一直到
写出10个数字来。”
不知不觉,沙地上列出了10个数字:329、450、779、
1229、2008、3237、52 45、8482、13727、22209。数字越
来越大,我的口算速度却越来越慢,心里也渐渐地不 耐烦


起来。最后我叫起来:“为什么都是我算,现在应该轮到
你来算算了。”
孔老师转过身来看了看沙地,说:“嗯,那好,现在
我们就来比比,谁能最快地说出这 10个数字的和是多
少?”
我一看傻了眼,这么多数字相加,怎么能一下子算出来?只好慢慢笔算了。可是孔老师飞快地在旁边写出了
57695,说:“你检验一下,是不是这个 数字?”过了许久,
我算出了答案,果然是57695!
孔老师连露两手,让我真是佩服得五 体投地。我恭恭
敬敬地行了个大礼:“孔老师!请您收下我吧!”
这时,外面传来熟悉的叫声:“子卢,我们都在这儿
学数学呢,孔老师的数学课可好玩了,你也来吧!”
我一看,子路、言偃、曾参、颜回这些好朋友都在呢。
我高兴地跑过去,拉着他们的手 ,说:“还说呢,你们来
了这么多天,也不叫上我!”从这天起,我就成了孔老师
的新弟子。
数学点睛:
秘密之一:四个数中,必定有两个数除以3的余数是相
同的,那么它们的差就一定是3的倍数。
秘密之二:把任意两个数辗转相加(即第一个数加第二
个数得第三个数,第二个数加第三个数 得第四个数,依此
类推),得到的十个数的和必定是第7个数的11倍,不信?
你可以用任意的 数来试试哦。在数的世界里,还有许多这


样有趣又神奇的规律呢。



教学内容
旅游中出发、租房、游览、吃饭的数学。

1、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
教学
2、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
目标
心。

教学重难

时间的计算,成本的计算
一、谈话导入
教师:在节假日,家长都带你外出旅游吗?你去过哪些旅游景点,
看什 么好玩的,给同学介绍一下,让我们一同分享快乐。
引入课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你们在旅游中
遇到数学问题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旅游中的数学(板书)。
二、组织活动
1、打开课文,看一看课文中列举了哪些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出发的时间计算,租房的人员安排,租车的方案,还






有吃饭的费用计算等等。
2、解决问题。
(1)审题,明确课文情境中的问题。
(2)独立思考,探索策略,独立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结果,
让他们经历解决问题的全程。
(4)全班交流。
明确几个问题:
1)从21:30到第二天7:00经过了几时?
策略:先计算21:30到第二天6:30 经过了几时?(经过了9时)
再加上半个小时(6:30-7:00)。
一共需要9时30分。注意:千万不要写成经过了9:30。
2)“怎么租房最合算?”
如果所租的房子都住满人,没有空位,就是最合算的方案。


4人间数3人间数可住人数钱数元
方案一80×4=320
方案二80×3+66=306
方案三80×2+66×2=292
方案四80+66×3=278
方案五66×5=330

3)“怎样租车最省钱?”
租车的问题与“租房”问题类似。即最省钱的方案是:如果所租< br>的车座位不可能刚好坐满,空位子也必须越少越好。
18坐车数16坐车数可坐人数空位数钱数元
方案一160×4=640
方案二160×3+120=600
方案三160×2+120×2=560
方案四160+120×4=640
方案五120×5=600

3、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教师补充强调: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省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
文明等等。
三、设计旅游计划
课文第40页的“实践活动:设计旅游计划。”
1、认真审视课文要求。
2、讨论确定旅游景点。
3、学生设计旅游计划。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特
长,各尽其职。
要留 下充足的实践让学生去完成,不要急于进行全班性的评价,
对课内还不能完成的可以延缓评价,鼓励他们 课后去社会调查,(查


资料、找书籍、上网等),获取一手资料,然后设计出最佳方案。 老
师安排机会进行“旅游计划”展示、比赛。
四、板书设计
旅游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1.在设计活动中,学会怎样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合理设
计图案。
教学
目标
2.在设计活动中,学会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3.在设计活动中,了解面积知识的用处和奥秘,培养学生
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

计算面积
面积的活动课







(一)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小小设计师小明。)
小明:大家好!我是小小设计师小明。这是我设计的图案,漂 亮
吗?你们知道每个图案的面积是多少吗
(出示下图:每1小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小明:你们喜欢设计吗?请你们来当小小设计师,我们一起进行
设计活动吧!
(二)活动一
1.引入
小明:我们家的厨房要铺地砖,我和爸爸调查商量后,做了两种
设计方案。
(出示教材第52页的方案一、方案二的图。)
2.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1:第一种设计要用180块地砖,请你计算我家厨
房的面积。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进行全班交流。)
师:你是怎样计算小明家的厨房面积的?
(2)出示问题2:第二种设计需要多少块地?
(学生独立解决,再进行全班交流。)
师:要算出第二种需要多少块地砖,我们可以怎样想?
(3)出示问题3:哪种设计便宜?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再进行全班汇
报。)
(课件出示小明的话)
你们真能干!我们一起来玩设计图案的游戏吧!
(三)活动二
(出示活动要求和教材第52页中画一画(1)的图。)
小明:请你在每种图形的周围画几个与它相同的图形,使它们铺
满整个长方形。


(学生4人小组进行探讨交流,并动手画一画。)
1.全班交流
师:怎样画,才能使这个三角形(小长方形)铺满整个大长方形?
2.创新设计
师 :(手指长方形)请你设计一种图案,使它们能够铺满这个长
方形。(学生独立解决,再进行全班交流。 )
3.创新设计展示
师:谁来给大家展示你的设计图案?并说一说你在设计时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师:我们的小小设计师们,你们在今天的设计活动中,有什么想
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活动后记:
本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非
常感兴趣,积极参与整个活动过程,活动效果较好。


































教学内容 与众不同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灵活性。
教学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
目标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
荣誉感。
4、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

教学重难
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嘛!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简单 的一
件事、一个事物都可以联想到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比如:
教师伸出右手的食指,让学生观察。
提问:“看到它,你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说,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同学的回答,你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每个人的想法都与别人不一样。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多让学生发表意见,最后统一取名为“与众不同”。(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众不同’。”
二、渗透学法,开发联想:
教师出示:
教 1、2、4、5、11这五个数,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学 师:“谁与众不同?哪些地方与众不同?并说说你是从什么角度来分析
过 的?请各组的同学想想后,再讨论。看看哪组同学想得最多?”
程 学生讨论。小组派代表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板书。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出解答这道题时所用的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 :“这种学习方法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的应用可广呢!下面我
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应用
出示多媒体课件:有两盘一样重的苹果,元旦那天,哥哥和妹妹每
人吃一盘,哥哥吃了- ,妹妹吃了- 千克。哥哥说:“我剩下的苹果比
你多。”妹妹说:“我剩下的苹果比你多。”两人争论不休,同学们, 你
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
师:请各小组的同学先讨论解决的办法,然后动手做。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有选择地板演。
师:我们刚才用这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实,它还可以用来解
决立体图形的分割问题。
出示: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块,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操作,想出不同做法。
四、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组织谈感受。







教学内容 快乐运算
教学
1课时
时间

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
教学
注。

目标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
点 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

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
秋、冬

2、大王=太阳小王=月亮红=白天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
=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
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
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 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三、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

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

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内容 神奇的莫比乌丝带
教学
1课时
时间
1、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多种形式,主要教授莫
比乌斯带。
2、另外教授一些数学计算的巧妙方法。
教学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
目标
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简便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

1.引导学生通过 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
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2.提问题—做纸圈—剪纸圈—画纸圈—证明纸圈-提出相关数学巧
算法





























教学重难

一、引入
师:课前同学们准备了三张长方形的纸条,今天我们就用
这些纸条来学习新知识。
提出问题:你能一次性,一笔把一张长方形的正反面都涂
上颜色么?
二、认识莫比乌斯带
1、请同学们取出1号纸条,认真观察:这是一张普通的
长方 形纸条,它有几条边几个面?(引导学生观察)
2、你能把它变成两条边两个面吗? 学生动手操作:可以

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 请学生上前演示,用手摸摸看两

个面、两条边。


3、请同学们取出2号纸条,你能把它变成 一条边一个面
吗?请同学们试一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

生做出来,让孩子演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

来,教师边演示边口述:先 做成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将
一端剪开翻180°,再用胶带粘牢。这样就完成了只有一
个面一 条边的纸圈。
4、请同学们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做一个这样的纸圈。(小
组合作,互相帮助)
5、那这样一个纸圈真的是一条边、一个面吗?你想怎样
来检验?(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证明,教师 引导学生
把证明的过程展示给大家。)
6、你们知道这样的一个纸圈叫什么名字吗?(出示 课题: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


在偶然间发现 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莫比乌斯
带”,也有人叫它“莫比乌斯圈”,还有人管他叫“怪
圈”。
三、研究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带到底有多神奇呢?下面我们就用“剪”
的办法来研究。 老师先拿出平常的纸圈,问 :如果沿着
纸带的中间剪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呢?(老师动手剪,学
生观察验证。)请同学们认 真观察老师是怎么剪的?(变
成2个分开的纸圈)
1、12剪莫比乌斯带
(1 )现在,老师拿出莫比乌斯带,我们也用剪刀沿中线
剪开这个莫比乌斯纸圈,同学们猜一猜会变成什么样 子?
(启发学生想象力)
(2)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3)验证结果: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圈。 你们说神奇吗?
大家还想不想继续研究?
2、13剪莫比乌斯带
(1)请同学们拿出3号纸条,再做成一个莫比乌斯带。
(2)如果我们要沿着三等分线剪,猜一猜:要剪几次?
剪的结果会是怎样呢?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3)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帮助。
(4)验证结果: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
(5)问题:这个小圈和大圈是莫比乌斯带吗?请用刚才
的方法证明一下。
3、其它剪法 从中间或是从三等分线剪莫比乌斯带得到的
结果是不一样的,那你们还想怎样剪 ?结果会怎样呢?在
小组内说说看。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学
们的想法真好,课 后同学们去实践一下,看看是不是你们
猜想的结果。
四、生活中应用
莫比乌斯 带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被应用到生活的方
方面面。老师在网络上搜集了好多有关于莫比乌斯带的应
用,请同学们一起来看(课件展示):
1、过山车:有些过山车的跑道采用的就是莫比乌斯原理。
2、莫比乌斯爬梯:
3、三叶扭结:中国科技馆的标志性的物体,是由莫比乌
斯带演变而成的。






































4、克莱 因瓶:克莱因瓶和莫比乌斯带非常相像。这是一
个象球面那样封闭的曲面,但是它却只有一个面。一只爬
在“瓶外”的蚂蚁,可以轻松地通过瓶颈而爬到“瓶内”
去——事实上克莱因瓶并无内外之分!
五、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莫比乌斯
带充满了奥秘呢 ?有的问题老师也不怎么清楚。我告诉大
家,数学中有一门专门研究莫比乌斯带的书叫《拓扑学》
(板书)。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很多有关
莫比乌斯带的知识,然后和和老师、同学们一 起去研究研
究,好吗? 学习了莫比乌斯圈,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数学是
一门很有奥秘的学科?下 面就让老师再为你们介绍一些
更有趣的数学现象,这些数学方法更贴近你们平时的数学
学习,有 助于你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教学内容 鸡兔同笼、牛顿问题
教学
1课时
时间
教学1.会鸡兔同笼问题。
目标 2.会牛顿问题。
教学重难

重点:会解决鸡兔同笼、牛吃草的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鸡兔同笼、牛吃草的问题。
一、鸡兔同笼: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 》中
记载:“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
问鸡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 鸡和兔同在一个笼子
里,数头有35个;数脚有94只。求笼中有鸡和兔各多少
只?
※①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
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
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
94÷2=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 ,则脚的总数
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
差,就是兔子的只数, 即47-35=12(只)。显然,鸡

的只数是35-12=23(只)。

【“砍足法”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


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

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

形,使之转化,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②用“假设法”:假设全部是 鸡,头有35
个,则脚有35×2=70只,相差94-70=24只,是兔多出的
脚,每只兔 多2只脚,兔有24÷2=12只,鸡有35-12=
23(只)。

二、牛 顿问题:英国科学家牛顿,曾经写过一
本数学书。书中有一道有名的、关于牛在牧场上吃草的题
目,人们把它称为“牛顿问题”:“有一牧场,已知养牛
27头,6天把草吃尽;养牛23头,9天把草 吃尽。如果
养牛21头,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并且牧场上的






































草是不断生长的)”
※一般解法是:把一头牛一天所吃的牧草看
作1。
(1)27头牛6天所吃的牧草为:27×6=162 (这
162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6天新长的草。)

(2)23头牛9天所吃的牧草为:23×9=207 (这

207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9天新长的草。)
(3)1天新长的草为:(207-162)÷(9-6)
=15
(4)牧场上原有的草为:27×6-15×6=72
(5)每天新长的草足够15头牛吃,2 1头牛减
去15头,剩下6头吃原牧场的草:72÷(21-15)=72÷6
=12(天) 所以养21头牛,12天才能把牧场上的草吃
尽。
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
(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 较多天数-
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
较少天数);
(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
的天数;`
(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
(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练一练】有一牧场,如果养25 只羊,8天可以
把草吃尽;养21只羊,12天把草吃尽。如果养15只羊,
几天能把牧场上不 断生长的草吃尽?















教学内容 鬼谷算、电灯泡问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难

1. 会解决鬼谷算
2. 会解决电灯泡问题
重点:会鬼谷算、电灯泡的问题。
难点:会灵活运用鬼谷算、电灯泡问题。

三、鬼谷算:我国汉代有位大将叫韩信, 他每次集合
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3、1~5、1~7报数,然后
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 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
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
为韩 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到了明
代,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他写道: “三
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
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 :用3除所得的余数乘
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
的余数乘上1 5,结果大于105就减去105的倍数,这样
教学
1课时
时间
就知道所求的数了。比如,一篮鸡蛋,三个三个地数余1,


定是52个。算式是:1×70+2×21+3×15=157,157

-105=52(个)

【练一练】四皓小学订《中国少年报》若干


张,如果三张三张地数,余数为1张; 五张五张地数,余
数为2张;七张七张地数,余数为2张。四皓小学订《中
国少年报》多少张?
四、电灯泡问题:“过道里依次挂着标号是
1,2,3, „„100的电灯泡,开始 它们都是灭的。当第
一个人走过时,他将标号为1的倍数的灯泡的开关拉一
下;当第二个人走过 时,他将标号为2的倍数的灯泡的开
关拉一下;当第三个人走过时,他将标号为3的倍数的电
灯 泡的开关拉一下;„„如此进行下去,当第一百个人走
过时,他将标号为100 的倍数的灯泡的开关拉一下。问:
当第一百个人走过后,过道里亮着的电灯泡标号是多
少?”
五个五个地数余2,七个七个地数余3,篮子里有鸡蛋一







































※ 此题实质是找每个 灯泡的因数个数。第
一个灯泡只有因数1,灯亮;第二个灯泡有两个因数1、2,
等灭;由此可 以看出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灯亮;因数的
个数是偶数时,灯灭。故当第一百个人走过后,过道里亮着的电灯泡标号是1、4、9、16、25、36、49、64、81、
100.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重难

巧求六位数、最优化问题
1. 会巧求六位。
2. 会最优化问题。
重点:会巧求六位数、最优化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巧求六位数、最优化问题。
五、巧求六位数:“六位数□4321□能被4321整除,
这个六位数是多少?”
※采用“假设──计算──排错──验
证”的方法。

假设六位数为943219,那么943219÷4321


=218„1241,由于余数大于9,所以不合题意。

假设六位数为843219,则有843219÷4321

=195„64,余数大于9,也不合题意。

假设六位数为743219 ,则743219÷4321=
172„7,余数小于9,可见符合条件的六位数为743219
-7=743212。
当六位数的首位数分别为6、5、4、3、2、



















教学
1课时
时间


l时,经计算均不合题意。综上分析,要求的六位数为
743212。
【练一练】:四位数□89□能被89整除,
这个四位是多少?答案:(4895)
六、最优化问题:既要在尽可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
间前提下,争取获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 果,因此,最
优化问题涉及统筹、线性规划——排序不等式等内容。
例1:货轮上卸 下若干只箱子,总重量为10
吨,每只箱子的重量不超过1吨,为了保证能把这些箱子
一次运走 ,问至少需要多少辆载重3吨的汽车?
【分析】因为每一只箱子的重量不超过1吨,
所 以每一辆汽车可运走的箱子重量不会少于2吨,否则可
以再放一只箱子。所以,5辆汽车本是足够的,但 是4辆
汽车并不一定能把箱子全部运走。例如,设有13只箱子,,
所以每辆汽车只能运走3只 箱子,13只箱子用4辆汽车
一次运不走。因此,为了保证能一次把箱子全部运走,至
少需要5 辆汽车。
例2: 用10尺长的竹竿来截取3尺、4尺长
的甲、乙两种短竹竿各10 0根,至少要用去原材料几根?


怎样截法最合算?
【分析】 一个10尺长的竹竿应有三种截法:
(1)3尺两根和4尺一根,最省; (2)3尺三根,余一
尺;(3)4尺两根,余2尺。为了省材料,尽量使用方
法(1),这样50根原材料,可截得100 根3尺的竹竿和
50根4尺的竹竿,还差50根4尺的,最好选择方法(3),
这样所需原材料 最少,只需25根即可,这样,至少需用
去原材料75根。
例3: 一个锐角三角形 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
是两位数,而且是三个连续偶数,它们个位数字的和是7
的倍数,这个三角 形的周长最长是多少厘米?
【分析】三角形三边是三个连续偶数,所以它



























们的个位数字只能是0,2,4 ,6,8,且它们的和也是偶
数,又它们的个位数字的和是7的倍数,只能是14,三
角形三条 边最大可能是86,88,90,周长最长为
86+88+90=264厘米。
例4: 把25拆成若干个正整数的和,使它
们的积最大。
【分析】先从较小数形开始实验,发现其规
律:
把6拆成3+3,其积为3×3=9最大;
把7拆成3+2+2,其积为3×2×2=12最大;
把8拆成3+3+2,其积为3×3×2=18最大;
把9拆成3+3+3,其积为3×3×3=27最
大;„„
这就是说,要想分拆后的 数的乘积最大,应
尽可能多的出现3,而当某一自然数可表示为若干个3与
1的和时,要取出一 个3与1重合在一起再分拆成两个2
之和,因此25可以拆成3+3+3+3+3+3+3+2+2,其 积
37×22=8748为最大。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数学趣味小故事
1、了解生活中常常听到的有 关数学的趣味知识,让学生从大量
教学
的实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2、通过学习感受数学和其他 各学科
目标
之间的融合。3、感悟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
教学重难教学重点:从大量的实例中感受数学的奥秘,提高学习数学的
点 兴趣。


教学难点:个别例子较难理解,可动手操作。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仅仅是我们数学课本中的计
算和图形,还有很多特别有 意思的现象和历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感受一下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二、了解和数学有关的一些名词
1、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 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
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 一点 点,结
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
子两次,无论我们如 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是 相同的。Lorenz为
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 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
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
象数 据 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
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
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 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






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结果
出来了,不过令 他目瞪口 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
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 。而问
题并不 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
差异却造成 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2、麦比乌斯带
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 闭曲线状的棱(edge),如果有一张纸它
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 可从纸上的
任何一点到达其他任何一点,这有可能吗?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
纸带半扭转, 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这是德国 种玩具使得一支数学的
分支拓朴学得以蓬勃发展。
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纸袋试一试。
3、数字0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 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
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
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 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
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 高兴,
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
被当时的罗马教皇 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


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 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
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 br>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
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 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
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 、残忍
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
数学家们还是不管 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
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 在欧洲被广泛使用,
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4、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
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 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
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 br>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 人”字形。“人”字形的
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
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
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 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5、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 元100年.常见
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
习惯,因 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
开始的。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 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
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 br>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
该从“1”开始,21 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

6、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 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
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 出很多
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
针往这张白纸上 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 平行线相
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
次 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
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 验”。
7、点错的小数点
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


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
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 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
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 地身亡.后来,有
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
63. 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
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诗中的数字
教学1、通过学习感受数学和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融合。3、感悟数学就在
目标 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已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点 教学难点:和语文学习相联系,与会背诗词有紧密联系。
一、引入新课。
数学和语 文也是一对好朋友。在古诗词中也能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欣赏唐诗,常常发现许多含有数字的句子,这些 简单的数字就它本身来说,
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但经诗人妙笔点化,却能创造出各种美妙的艺术境界,表达出无穷的妙趣。

二、 新授

(一) 数字的连用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

抱琴来。”这是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诗得首句写“两人对

酌”,对酌者是意气相投的“幽人”,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

地开怀畅饮了,接 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
极写快意之至,读者仿佛看到了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 了“将进
酒,杯莫停”(《将进酒》)那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以至于诗
人“我醉欲眠卿且去 ”,一个随心所欲,恣情纵饮,超凡脱俗的艺
术形象挥之欲出。





(二)数字的搭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 雪。门泊东吴
万里船。”这是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两个”写鸟儿在新绿的
柳枝上成双成对歌唱,呈现出一派愉悦的景色。“一行”则写出白
鹭在 “青天”的映衬下,自然成行,无比优美的飞翔姿态。“千秋”
言雪景时间之长。“万里”言船景空间之 广,给读者以无穷的联想。
这首诗一句一景,一景一个数字,构成了一个优美、和谐的意境。
诗 人真是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胸怀广阔,让读者叹为观止。



(三)数字的对比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这是王之涣《凉州词》。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绘,
反映了戍边将士艰苦的征战生活和思 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广大战
士的深切同情。首联的两句诗写黄河向远处延伸直上云天,一座孤
城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极力渲染西北边地辽阔、萧疏的特点,借
景物描写衬托征人戍守边塞凄凉忧怨的 心情。千岩迭障中的孤城,
用“一”来修饰,和后面的“万”形成强烈对比,愈显出城地的孤
危 ,勾画出一幅荒寒萧索的景象。



(四)用数字点睛
“万木 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
出,禽窥素燕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齐己的五言律
诗《早梅》。齐己曾就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
村深雪里 ,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
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 ”



改为“一枝”,并称齐己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说明“一
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这首诗的立意在于“早”:一场大雪
过后,万物被积雪所盖,唯见 一枝坚毅的梅花蓓蕾初放。



“一”在此表示少,但突出的却是”早” ,而“一枝开”使人联想
到“昂首怒放花万朵”,其中蕴含的对梅花顽强生命力的赞颂又自
在言 外。“一”字妙用,切合了“早梅”的立意,在全诗中起到了


画龙点睛的作用。



唐诗中运用数字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仅此文一斑,我们便可窥见数字在诗人笔下所产生的审美情趣是多么神奇。
三、结合你所学过的诗词,你发现了哪些与数字有关的诗词?










教学内容
数学小故事
1、让学生在讲故事的情境中,愉快的学习.
教学
2、培养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能经受失败的挫折,教育学生仔细观察
目标
题目,能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培养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喜欢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
1、掌握基本方法,会灵活运用。

一、 讲故事,提供情境
师:从前有个先生(向学生解释先生就是我们现在的老师),他的名字叫鬼
谷子,学生们叫他鬼谷子先生,这个鬼谷子先生有两个学生,有一个叫做孙
宾,另外一个叫做庞涓.有一 天,老师想考考他的两个学生哪个更聪明一
点.于是鬼谷子老师就决定进行一个比赛.






师:什么样的比赛呢?---- 吃馒头比赛.(学生提出疑问) 我们小朋友肯
定会想就是看哪个学生吃的多喽!这叫什么比赛啊?
师:但是我们这个比赛不是比谁吃的多,而是看谁能拿到的馒头最多.

二 设置悬念,引出主题
师:于是鬼谷子先生把他的两个学生叫来,对他们说明了比赛的要求:我
这里为你们一共准备了5个馒头(贴出5个馒头)待会看你们谁吃到最后
总计的馒头多,谁就赢。但是吃 时候有一些要求,就是你们必须每次把你
们拿到的馒头吃完,才能拿下一次的,而且每次拿的馒头不可以 超过2个


小朋友如果你们是鬼谷子先生的两个学生的话,你们打算怎么吃呢?
是不是不关怎样,上来就拿两个,比谁吃的快吗?你们有没有什么更好的
方法呢?
(同桌讨论一下)
师:谁来说一说(请学生说一说讨论的结果)
师:好,你们都说了自己的拿法,那你们想知道孙膑和庞涓是怎么做的吗?
师:庞涓想,就是 看谁能拿的最多嘛!于是庞涓想都不想上去就拿了2个
馒头吃了起来。(从黑板上拿下两个馒头) 师:但是孙膑好象并不想用这个方法,只见孙膑不慌不忙的只拿了1个馒
头,吃了起来。(从黑板上 拿下1个馒头)
师:小朋友,故事听到这里,你们猜谁会胜利呢?
师:你们是不是都想孙膑 估计输定了,因为他才拿了一个馒头啊。范老师
看不一定,因为我们这里还有两个馒头呢,还不一定谁拿 走呢!

三、 揭露谜底,分析道理
师:你们说在他们两个人,一个人拿了1个馒头,一个人拿了2个馒头,
谁会先吃完呢?
生:孙膑
师:孙膑在吃完之后,可不可以再拿馒头了?可不可以一次把剩下的2个
馒 头都拿下来慢慢吃,而我们可怜的庞涓在吃完2个馒头之后还有没有馒
头给他拿了啊?
师:你们说最后比赛结束,谁拿到的馒头最多啊?
师:从这个小故事里,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总结:我们小朋友以后不管做什么事,千万不能想都不想一味的蛮干,而< br>是在做之前先开动我们的小脑筋好好的想想,有没有什么更好、更简单的
方法把事情做又快又好!












教学内容 神奇的扑克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目标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
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 扑克。
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新课

过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 小王=月亮 红=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 ≈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
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


个星期三。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 ,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
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 人。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的成本是
18 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一百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
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 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49元,
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只好还 给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究竟损失了多少元?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实际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
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金池雨”校本课程——博闻多识课程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负责人:李丹 授课教师: 王念 王芳

课程名称
教学材料
趣味数学 授课对象 三年级
自编 改编

选编



创编

1.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学数学。
2.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增强自




主学习的能力。
3.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学习内容 适当调整教学,有利于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的发展,
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4. 课程的开 发坚持我校“以生为本,以师为本,以校为本”的办学宗旨,努力营造
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 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1. 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












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
趣。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数学巧算、趣味数学、图形趣事、数学故事和历史
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从 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学生学习该课
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 现,如态度、
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综合考核后打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
教师可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
核为主,过程和结果为 辅,然后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评价。
教具
设备
教研组

意见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片、扑克牌


领导小组

意见










《 趣味数学 》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负责人:李丹 授课教师: 王念 王芳

课程名称 趣味数学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倒霉定律
鸡兔同笼问题
数字的奥秘
授课对象 三年级








第四课时
第五课时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第八课时
第九课时
第十课时
第十一课时
第十二课时
第十三课时
第十四课时
第十五课时
旅游中出发、租房、游览、吃饭的数学
面积的活动课
与众不同
质量与价格
快乐运算
神奇的莫比乌丝带
鸡兔同笼、牛顿问题
鬼谷算、电灯泡问题
巧求六位数、最优化问题
数学趣味小故事
诗中的数字
神奇的扑克和生活中的数学

“金池雨”校本课程——博闻多识课程



《 趣味数学 》校本课程



教 案





授课教师:王念、王芳

教学内容 倒霉定律
教学了解同一件事会出现那些不同的结果。
目标
教学重难

在进行事件重组时,按一定的顺序,防止出现遗漏。
上课一会儿了,闵损才衣冠不整地从杏林外面跑来,孔老师






一向主张人要衣着整洁,可以陈旧但不能破旧,看他这样,就停
下讲课来 等他穿好衣服。过会儿闵损穿好了,同学们定睛一看,
却纷纷笑起来。原来,他左脚上穿着一只黑袜子, 右脚上却穿着
一只白袜子,古怪得很,这是怎么回事呢?
闵损解释原因给我们大家听 :“我本来有一双黑袜子、一双
白袜子,轮流着穿的。可是今天早上起床后一看,倒霉,少了两
只袜子!要是少的正好是一双颜色一样的也就罢了,更倒霉的是,


偏偏少的是一只黑袜子 和一只白袜子,剩下的也不成对了。我找
了半天,也没找到,所以就来得匆匆忙忙了。”停了一停,他长
长地叹了一口气,说:“总之,今天是倒霉的一天呀!”
孔老师听到他给自己下的这 个判断,哈哈大笑起来,说:“俗
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破船又遇顶头风’,倒霉事发生的时候,总是所有可能中最倒霉的情况更容易发生。这种感觉是人们常有
的,其实这种感觉从数学的角度来说 ,也是很对的呢。利用数学,
我们完全可以证明:祸不单行!”
转过身来,他一边在黑 板上写下“黑1、黑2、白1、白2”,
一边说:“我们就把闵损的4只袜子分别起一个代号,便于分析 。
如果从这四只袜子里随便取两只组成一双的话,那么有这些选
择„„”说着,他继续写:
黑1黑2;黑1白1;黑1白2;黑2白1;黑2白2;白1
白2。
“瞧,一共有几种可能?”
我们异口同声地说:“6种。”
“其中正好是同色可以成双的有几种?”
“只有黑1黑2、白1白2两种。”
“对,那不正好的又有多少种呢?”
“4种!”
“是的,这就说明,闵损丢失 袜子,正好是同色不影响剩下
的袜子搭配的可能性只有三分之一,而剩下的袜子不好搭配的可

< p>
能性是三分之二。换句话说,闵损不见了一双袜子,确实是挺倒
霉的了,可是他正好丢了不 同色的袜子,造成剩下的袜子不好搭
配的‘更倒霉可能性’是其他可能的两倍呢!而且,如果数字更大一些,比如说闵损有五双袜子的话,那么这种‘更倒霉可能
性’就将是8倍!”
“啊! ”同学们这回不仅是异口同声,更是一声惊叹,没想
到,生活中的“祸不单行”的感觉居然是有数学道理 的。后来,
大家就总结了一个定律,叫做“倒霉定律”,意思是“如果坏事
有可能发生,那么一 定会发生,而且发生的总是最糟糕的情况。”
我们也想把这个定律叫做“闵损定律”,可惜的是他不同意 ,大
家也只好作罢。
数学点睛:
生活中的感受虽然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其实许多都是可以
用数学来描述、推测、证明的。

教学内容 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
1.培养学生的计算策略能力。
目标
2.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
鸡兔同笼问题的异类思路,怎样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思路解
教学重难
决问题。


阳春三月,正是郊游的好时候,孔老师和我们共同外出游玩,大
伙儿边走边看,说说笑笑,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旁。听着村里
传来的鸡鸣狗叫声,孔老师感慨地 说:老子说过,他理想中的社会是

‘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实在是无法赞同

呀!要是人们都这样的话,那怎么能互相取长补短,传播知识呢?!

同学们恭恭敬敬地围着他,听他抒发感慨。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吧,‘鸡兔同笼'问题,你们听说过没有?

大伙儿都点了点头,颜回说:就 是知道鸡和兔子的总头数和总脚数,
求鸡和兔子各多少只,可以用假设法来求,也可以列出方程来解决。


孔老师赞许地说:颜回说得很好,可以看出他平时经常读数学的
书籍。 解法确实是非常多的,但是前几天我听一个南方的客人介绍了
一种新的思路,非常有趣呢!我们刚才说到 鸡犬之声,那我就改一改,
用鸡犬来出题吧......嗯,村里李大伯家养了鸡和狗,按头数一共有< br>25只,数脚一共有56只,那么鸡和狗各有多少只呢?
同学们都叽里咕噜地开始在心里默算,性急的子路已经蹲下来,在
地上画开了。
孔老师微微笑起来,说:不用急,我刚才说过了,我们换一种算
法,你们先闭上眼睛吧。
大伙儿安静下来,微闭双眼,听孔老师的下一步指令。
让所有的鸡和狗排成一队。
“好了。
让它们各举起一只脚来!
孔老师的儿子孔鲤扑哧一声笑出来,说:那鸡都变成金鸡独立
了!
呵呵,这个成语用得好。孔老师摸摸他的头,高兴地说。
孔鲤又调皮地说:不过,小狗狗翘起一条脚,可就有些难看了,那不
是在‘嘘嘘'吗?
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孔老师也笑着说:好了,只可意会,不
可言传......来,再让鸡和狗再举 起一只脚来!
啊?!孔鲤叫起来,再举起一只脚,那鸡就变成浮在半空中了,
狗变成象人一样站起来了。
对,现实中,要让鸡和狗这样做到是很难的。但是我们人类号称
万物灵长,只要靠思想,就可以在想象中 实现这种巧妙的画面。听了
孔老师的话,同学们都若有所思。
现在,站在地上的还有几只脚?
子路抢着说:从56里两次减去25,剩下6只脚,都是狗腿。我
怎么觉得这个词有些难听......
又听孔老师问:准确,刚才说每只狗都象人一样用两只脚站着,
那么一共有几只狗呢?
三只!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鸡呢?二十二只!
这次郊游之后一段时间内,同学们见面时,都爱这样打招呼:你
好,举起脚来!
数学点睛:
鸡兔同笼问题的异类思路,让学生开阔思维,想像让数学妙趣横
生。





教学内容 数字的奥秘
教学
目标
理解四个数之间与3有什么样的联系。
教学重难

四个数中,必定有两个数除以3的余数是相同的,那
么它们的差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今天继续子路的求学故事。
第二天一早,爸爸就提着几块大大的 干肉条,带着我上孔老
师家去了。爸妈对我去学习这件事,非常热心,可是在我看来,
那什么学 堂比街上肯定是没劲多了,说不定还要整天抄抄写写、
背诵默读,象是当苦役呢。这样一想,我就磨磨蹭 蹭地不愿向前
走,可架不住爸爸力气大,他右手拽着我,左手高举着干肉条在
前面开路,一路上 把行人挤得人仰马翻。
孔老师的家就在城东郊,不算很大,却显得非常整洁。屋子
后 面有一大片杏林,林间空地上隐隐约约地有一些人影,远远地
传来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勾三股四的话, 那么必定肱






这句话可说到我心底里去了,我看了看他,忍不住问:“你
是怎么知道的?”
爸爸带我拜见了孔老师,老师瞧了瞧我,说:“你是不是不
太喜欢来学习呀?”
五! ”“圆,一中同长也!”„„我心里想,这都说的是什么乱
七八糟的,不过听声音,好像有不少小伙伴在 里面呢。
孔老师笑呵呵地说:“我会看穿人的心呢。”见我不太相信
的样子,他又说 :“要不我们来试一试吧。我转过身去,你在沙
地上随便写四个数,虽然我刚认识你不久,可是我能让你 写出来
的数字,都乖乖地听我的话!”
看他这样肯定,我有点动摇了,犹豫着问:“是吗?怎么个
听你的话呢?”
“我、我 加上你爸爸正好是3个人。这样,我就让你随便写
四个数,不管你怎样写,我肯定能找出两个数来,它们 的差正好


能够被3整除!”说完,孔老师就转过了身去。
我边留意着他有没有 偷看,边在沙地上写了76、21、34、
59四个数。听到我说“好了”,孔老师转过来,一看就随手 在
76、34两个数字上各画了个圈,说:“76减34等于42,正好
是3的14倍!” < br>我在心里算了一算,果然是,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想了想,又
对他说:“您果然很厉害呀,这样 ,我们再来比赛口算吧!”
爸爸在旁边插了一句话:“这小子平时经常在店里看算账,
口算还是蛮快的呢。”孔老师看着我,笑咪咪地说:“是吗?那
更好了。这样,你先随便在沙地上写两 个数。”
我一想:“不知道这两个数字是给谁算的,那还是不要写太
大,就写329和450吧。”
看我写好了,孔老师说:“现在你算一算329+450的和,
写在前两个数后面。”
我飞快地写出了答案,得意洋洋地说:“这还不容易,就是
779嘛。”
孔老师并不 看沙地上的数字,点点头说:“对,你再接着算
算这个数和前一个数的和,也就是779+450,继续 写在后面。”
“和是1229。”

“果然是口算好手,再来,算一算1229+779!一直到写出
10个数字来。”
不知不觉,沙地上列出了10个数字:329、450、779、1229、
2008、3237、52 45、8482、13727、22209。数字越来越大,我的
口算速度却越来越慢,心里也渐渐地不 耐烦起来。最后我叫起来:


“为什么都是我算,现在应该轮到你来算算了。”
孔老师转过身来看了看沙地,说:“嗯,那好,现在我们就
来比比,谁能最快地说出这10个数字的和是 多少?”
我一看傻了眼,这么多数字相加,怎么能一下子算出来?只
好慢慢笔算了。 可是孔老师飞快地在旁边写出了57695,说:“你
检验一下,是不是这个数字?”过了许久,我算出 了答案,果然
是57695!
孔老师连露两手,让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孔老师!请您收下我吧!”
这时,外面传来熟悉的叫声:“子卢,我们都在这儿学数学
呢,孔老师的数学课可好玩了,你也来吧!”
我一看,子路、言偃、曾参、颜回这些好朋友都在呢。我高
兴地跑过去,拉着他们的手 ,说:“还说呢,你们来了这么多天,
也不叫上我!”从这天起,我就成了孔老师的新弟子。
数学点睛:
秘密之一:四个数中,必定有两个数除以3的余数是相同的,
那么它们的差就一定是3的倍数。
秘密之二:把任意两个数辗转相加(即第一个数加第二个数得
第三个数,第二个数加第三个数 得第四个数,依此类推),得到
的十个数的和必定是第7个数的11倍,不信?你可以用任意的
数来试试哦。在数的世界里,还有许多这样有趣又神奇的规律呢。

教学内容 旅游中出发、租房、游览、吃饭的数学。



3、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
教学
4、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
目标
心。

教学重难

时间的计算,成本的计算
一、谈话导入
教师:在节假日,家长都带你外出旅游吗?你去过哪些旅游景点,
看什 么好玩的,给同学介绍一下,让我们一同分享快乐。
引入课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你们在旅游中
遇到数学问题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旅游中的数学(板书)。
二、组织活动
1、打开课文,看一看课文中列举了哪些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出发的时间计算,租房的人员安排,租车的方案,还
有吃饭的费用计算等等。






2、解决问题。
(1)审题,明确课文情境中的问题。
(2)独立思考,探索策略,独立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结果,
让他们经历解决问题的全程。
(4)全班交流。
明确几个问题:
1)从21:30到第二天7:00经过了几时?
策略:先计算21:30到第二天6:30 经过了几时?(经过了9时)
再加上半个小时(6:30-7:00)。
一共需要9时30分。注意:千万不要写成经过了9:30。
2)“怎么租房最合算?”
如果所租的房子都住满人,没有空位,就是最合算的方案。
4人间数3人间数可住人数钱数元
方案一80×4=320


方案二80×3+66=306
方案三80×2+66×2=292
方案四80+66×3=278
方案五66×5=330

3)“怎样租车最省钱?”
租车的问题与“租房”问题类似。即最省钱的方案是:如果所租< br>的车座位不可能刚好坐满,空位子也必须越少越好。
18坐车数16坐车数可坐人数空位数钱数元
方案一160×4=640
方案二160×3+120=600
方案三160×2+120×2=560
方案四160+120×4=640
方案五120×5=600

3、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教师补充强调: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省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
文明等等。
三、设计旅游计划
课文第40页的“实践活动:设计旅游计划。”
1、认真审视课文要求。
2、讨论确定旅游景点。
3、学生设计旅游计划。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特
长,各尽其职。
要留 下充足的实践让学生去完成,不要急于进行全班性的评价,
对课内还不能完成的可以延缓评价,鼓励他们 课后去社会调查,(查
资料、找书籍、上网等),获取一手资料,然后设计出最佳方案。老
师安 排机会进行“旅游计划”展示、比赛。


四、板书设计
旅游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1.在设计活动中,学会怎样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合理设
计图案。
教学
目标
2.在设计活动中,学会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3.在设计活动中,了解面积知识的用处和奥秘,培养学生
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

计算面积
面积的活动课







(一)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小小设计师小明。)
小明:大家好!我是小小设计师小明。这是我设计的图案,漂 亮
吗?你们知道每个图案的面积是多少吗
(出示下图:每1小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小明:你们喜欢设计吗?请你们来当小小设计师,我们一起进行
设计活动吧!
(二)活动一
1.引入
小明:我们家的厨房要铺地砖,我和爸爸调查商量后,做了两种
设计方案。
(出示教材第52页的方案一、方案二的图。)
2.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1:第一种设计要用180块地砖,请你计算我家厨
房的面积。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进行全班交流。)
师:你是怎样计算小明家的厨房面积的?
(2)出示问题2:第二种设计需要多少块地?
(学生独立解决,再进行全班交流。)
师:要算出第二种需要多少块地砖,我们可以怎样想?


(3)出示问题3:哪种设计便宜?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再进行全班汇
报。)
(课件出示小明的话)
你们真能干!我们一起来玩设计图案的游戏吧!
(三)活动二
(出示活动要求和教材第52页中画一画(1)的图。)
小明:请你在每种图形的周围画几个与它相同的图形,使它们铺
满整个长方形。
(学生4人小组进行探讨交流,并动手画一画。)
1.全班交流
师:怎样画,才能使这个三角形(小长方形)铺满整个大长方形?
2.创新设计
师 :(手指长方形)请你设计一种图案,使它们能够铺满这个长
方形。(学生独立解决,再进行全班交流。 )
3.创新设计展示
师:谁来给大家展示你的设计图案?并说一说你在设计时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师:我们的小小设计师们,你们在今天的设计活动中,有什么想
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活动后记:
本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非
常感兴趣,积极参与整个活动过程,活动效果较好。




教学内容 与众不同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灵活性。
教学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
目标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
荣誉感。
4、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

教学重难
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嘛!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简单的一

件事、一个事物都可以联想到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比如:

教师伸出右手的食指,让学生观察。

提问:“看到它,你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说,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同学的回答,你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每个人的想法都与别人不一样。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多让学生发表意见,最后统一取名为“与众不同”。(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众不同’。”
二、渗透学法,开发联想:
教师出示:
1、2、4、5、11这五个数,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师:“谁与众不 同?哪些地方与众不同?并说说你是从什么角度来分析
的?请各组的同学想想后,再讨论。看看哪组同学 想得最多?”
学生讨论。小组派代表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板书。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出解答这道题时所用的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这种学习方法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的应用可广呢!下面我
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些问 题。”
三、应用
出示多媒体课件:有两盘一样重的苹果,元旦那天,哥哥和妹妹每
人吃一盘,哥哥吃了- ,妹妹吃了- 千克。哥哥说:“我剩下的苹果比
你多。”妹妹说:“我剩下的苹果比你多。”两人争论不休,同学们, 你
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
师:请各小组的同学先讨论解决的办法,然后动手做。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有选择地板演。
师:我们刚才用这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实,它还可以用来解
决立体图形的分割问题。
出示: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块,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操作,想出不同做法。
四、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组织谈感受。


教学内容 快乐运算
教学
1课时
时间

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
教学
注。

目标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
点 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



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
秋、冬

2、大王=太阳小王=月亮红=白天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
=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6、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
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
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 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三、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

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

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内容 神奇的莫比乌丝带
教学
1课时
时间
1、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多种形式,主要教授莫
比乌斯带。
2、另外教授一些数学计算的巧妙方法。
教学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
目标
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简便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通过 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
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2.提问题—做纸圈—剪纸圈—画纸圈—证明纸圈-提出相关数学巧
算法




教学重难

一、引入

学 师:课前同学们准备了三张长方形的纸条,今天我们就用
过 这些纸条来学习新知识。

提出问题:你能一次性,一笔把一张长方形的正反面都涂




上颜色么?
二、认识莫比乌斯带
1、请同学们取出1号纸条,认真观察:这是 一张普通的
长方形纸条,它有几条边几个面?(引导学生观察)
2、你能把它变成两条边两个面吗? 学生动手操作:可以
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 请学生上前演示,用手摸摸看两
个面、两条边。
3、请同学们取出2号纸条,你能把它 变成一条边一个面
吗?请同学们试一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
生做出来,让孩子演 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
来,教师边演示边口述:先做成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将
一 端剪开翻180°,再用胶带粘牢。这样就完成了只有一
个面一条边的纸圈。
4、请同学们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做一个这样的纸圈。(小
组合作,互相帮助)
5、那这样一个纸圈真的是一条边、一个面吗?你想怎样
来检验?(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证明,教师 引导学生
把证明的过程展示给大家。)
6、你们知道这样的一个纸圈叫什么名字吗?(出示 课题: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
在偶然间发现的,所以就以他 的名字命名叫“莫比乌斯
带”,也有人叫它“莫比乌斯圈”,还有人管他叫“怪
圈”。
三、研究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带到底有多神奇呢?下面我们就用“剪”
的办法来研究。 老师先拿出平常的纸圈,问 :如果沿着
纸带的中间剪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呢?(老师动手剪,学
生观察验证。)请同学们认 真观察老师是怎么剪的?(变
成2个分开的纸圈)
1、12剪莫比乌斯带
(1 )现在,老师拿出莫比乌斯带,我们也用剪刀沿中线
剪开这个莫比乌斯纸圈,同学们猜一猜会变成什么样 子?
(启发学生想象力)
(2)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3)验证结果: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圈。 你们说神奇吗?
大家还想不想继续研究?
2、13剪莫比乌斯带
(1)请同学们拿出3号纸条,再做成一个莫比乌斯带。














































(2)如果我们要沿 着三等分线剪,猜一猜:要剪几次?
剪的结果会是怎样呢?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3)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帮助。
(4)验证结果: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
(5)问题:这个小圈和大圈是莫比乌斯带吗?请用刚才
的方法证明一下。
3、其它剪法 从中间或是从三等分线剪莫比乌斯带得到的
结果是不一样的,那你们还想怎样剪 ?结果会怎样呢?在
小组内说说看。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学
们的想法真好,课 后同学们去实践一下,看看是不是你们
猜想的结果。
四、生活中应用
莫比乌斯 带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被应用到生活的方
方面面。老师在网络上搜集了好多有关于莫比乌斯带的应用,请同学们一起来看(课件展示):

1、过山车:有些过山车的跑道采用的就是莫比乌斯原理。
2、莫比乌斯爬梯:
3、三叶扭结:中国科技馆的标志性的物体,是由莫比乌
斯带演变而成的。
4、克 莱因瓶:克莱因瓶和莫比乌斯带非常相像。这是一
个象球面那样封闭的曲面,但是它却只有一个面。一只 爬
在“瓶外”的蚂蚁,可以轻松地通过瓶颈而爬到“瓶内”
去——事实上克莱因瓶并无内外之分 !
五、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莫比乌斯
带充满了 奥秘呢?有的问题老师也不怎么清楚。我告诉大
家,数学中有一门专门研究莫比乌斯带的书叫《拓扑学》
(板书)。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很多有关
莫比乌斯带的知识,然后和和老师、同 学们一起去研究研
究,好吗? 学习了莫比乌斯圈,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数学是
一门很有奥秘的学 科?下面就让老师再为你们介绍一些
更有趣的数学现象,这些数学方法更贴近你们平时的数学
学 习,有助于你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教学内容 鸡兔同笼、牛顿问题
教学
1课时
时间
教学1.会鸡兔同笼问题。
目标 2.会牛顿问题。
教学重难

重点:会解决鸡兔同笼、牛吃草的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鸡兔同笼、牛吃草的问题。
一、鸡兔同笼: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
记载:“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 十四足,
问鸡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同在一个笼子
里,数头有35个;数脚有94 只。求笼中有鸡和兔各多少
只?
※①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
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
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 成


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

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

的只数是35-12=23(只)。


【“砍足法”令古今中外数 学家赞叹不已,这
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
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 ,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
形,使之转化,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②用“假设法”:假设全部是鸡,头有35
个,则脚有35×2=70只,相差94-70=24只,是 兔多出的
脚,每只兔多2只脚,兔有24÷2=12只,鸡有35-12=
23(只)。

94÷2=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































二、牛顿问题:英国科学家牛顿,曾经写过一
本数学书。书中有一道有名 的、关于牛在牧场上吃草的题
目,人们把它称为“牛顿问题”:“有一牧场,已知养牛
27头, 6天把草吃尽;养牛23头,9天把草吃尽。如果
养牛21头,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并且牧场上 的
草是不断生长的)”
※一般解法是:把一头牛一天所吃的牧草看
作1。
(1)27头牛6天所吃的牧草为:27×6=162 (这
162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6天新长的草。)
(2)23头牛9天所吃的牧草为:23×9=207 (这


207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9天新长的草。)
(3)1天新长的草为:(207-162)÷(9-6)
=15
(4)牧场上原有的草为:27×6-15×6=72
(5)每天新长的草足够15头牛吃,2 1头牛减
去15头,剩下6头吃原牧场的草:72÷(21-15)=72÷6
=12(天) 所以养21头牛,12天才能把牧场上的草吃
尽。
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
(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 较多天数-
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
较少天数);
(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
的天数;`
(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
(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练一练】有一牧场,如果养25 只羊,8天可以
把草吃尽;养21只羊,12天把草吃尽。如果养15只羊,















几天能把牧场上不断生长的草吃尽?







教学内容 鬼谷算、电灯泡问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难

3. 会解决鬼谷算
4. 会解决电灯泡问题
重点:会鬼谷算、电灯泡的问题。
难点:会灵活运用鬼谷算、电灯泡问题。

三、鬼谷算:我国汉代有位大将叫韩信, 他每次集合
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3、1~5、1~7报数,然后
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 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
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
为韩 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到了明
代,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他写道: “三
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
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 :用3除所得的余数乘
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






的余数乘上15,结果大于105就减去 105的倍数,这样
就知道所求的数了。比如,一篮鸡蛋,三个三个地数余1,
五个五个地数余 2,七个七个地数余3,篮子里有鸡蛋一
定是52个。算式是:1×70+2×21+3×15=157 ,157
-105=52(个)
【练一练】四皓小学订《中国少年报》若干
张,如果三张三张地数,余数为1张;五张五张地数,余
数为2张;七张七张地数,余数为2张。四皓小 学订《中
国少年报》多少张?
四、电灯泡问题:“过道里依次挂着标号是
1,2,3, „„100的电灯泡,开始它们都是灭的。当 第
一个人走过时,他将标号为1的倍数的灯泡的开关拉一
下;当第二个人走过时,他将标号为2 的倍数的灯泡的开






























教学
1课时
时间


关拉一下;当第 三个人走过时,他将标号为3的倍数的电
灯泡的开关拉一下;„„如此进行下去,当第一百个人走
过时,他将标号为100 的倍数的灯泡的开关拉一下。问:
当第一百个人走过后,过道里亮着的电灯泡标号是多
少?”
※ 此题实质是找每个灯泡的因数个数。第
一个灯泡只有因数1,灯亮;第二个灯泡有 两个因数1、2,
等灭;由此可以看出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灯亮;因数的
个数是偶数时,灯灭 。故当第一百个人走过后,过道里亮
着的电灯泡标号是1、4、9、16、25、36、49、64、8 1、
100.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重难

巧求六位数、最优化问题
3. 会巧求六位。
4. 会最优化问题。
重点:会巧求六位数、最优化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巧求六位数、最优化问题。
五、巧求六位数:“六位数□4321□能被4321整除,


※采用“假设──计算──排错──验

证”的方法。


假设六位数为943219,那么943219÷4321

=218„1241,由于余数大于9,所以不合题意。
假设六位数为843219,则有843219÷4321
这个六位数是多少?”











教学
1课时
时间


=195„64,余数大于9,也不合题意。
假设六位数为7432 19,则743219÷4321=
172„7,余数小于9,可见符合条件的六位数为743219< br>-7=743212。
当六位数的首位数分别为6、5、4、3、2、
l时, 经计算均不合题意。综上分析,要求的六位数为
743212。
【练一练】:四位数□89□能被89整除,
这个四位是多少?答案:(4895)
六、最优 化问题:既要在尽可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
间前提下,争取获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因此,最优化问题涉及统筹、线性规划——排序不等式等内容。
例1:货轮上卸下若干只箱子,总 重量为10
吨,每只箱子的重量不超过1吨,为了保证能把这些箱子
一次运走,问至少需要多少 辆载重3吨的汽车?
【分析】因为每一只箱子的重量不超过1吨,
所以每一辆汽车可运 走的箱子重量不会少于2吨,否则可
以再放一只箱子。所以,5辆汽车本是足够的,但是4辆
汽 车并不一定能把箱子全部运走。例如,设有13只箱子,,
所以每辆汽车只能运走3只箱子,13只箱子 用4辆汽车
一次运不走。因此,为了保证能一次把箱子全部运走,至
少需要5辆汽车。
例2: 用10尺长的竹竿来截取3尺、4尺长
的甲、乙两种短竹竿各100根,至少 要用去原材料几根?


怎样截法最合算?
【分析】 一个10尺长的竹竿应有三种截法:
(1)3尺两根和4尺一根,最省; (2)3尺三根,余一
尺;(3)4尺两根,余2尺。为了省材料,尽量使用方
法(1),这样50根原材料,可截得100 根3尺的竹竿和
50根4尺的竹竿,还差50根4尺的,最好选择方法(3),
这样所需原材料 最少,只需25根即可,这样,至少需用



































去原材料75根。
例3: 一个锐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两位数,而且是三个连续偶数,它们个位数字的和是7
的倍数,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最长是多少厘米 ?
【分析】三角形三边是三个连续偶数,所以它
们的个位数字只能是0,2,4,6, 8,且它们的和也是偶
数,又它们的个位数字的和是7的倍数,只能是14,三
角形三条边最大 可能是86,88,90,周长最长为
86+88+90=264厘米。
例4: 把25拆成若干个正整数的和,使它
们的积最大。
【分析】先从较小数形开始实验,发现其规
律:
把6拆成3+3,其积为3×3=9最大;
把7拆成3+2+2,其积为3×2×2=12最大;
把8拆成3+3+2,其积为3×3×2=18最大;
把9拆成3+3+3,其积为3×3×3=27最
大;„„
这就是说,要想分拆后的 数的乘积最大,应
尽可能多的出现3,而当某一自然数可表示为若干个3与
1的和时,要取出一 个3与1重合在一起再分拆成两个2
之和,因此25可以拆成3+3+3+3+3+3+3+2+2,其 积
37×22=8748为最大。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数学趣味小故事
1、了解生活 中常常听到的有关数学的趣味知识,让学生从大量
教学
的实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2、通过学习 感受数学和其他各学科
目标
之间的融合。3、感悟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
教学重点:从大量的实例中感受数学的奥秘,提高学习数学的
教学重难
兴趣。

教学难点:个别例子较难理解,可动手操作。
三、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仅仅是我们数学课本中的计
算和图形,还有很多特别有 意思的现象和历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感受一下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四、了解和数学有关的一些名词
1、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 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
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 一点 点,结
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
子两次,无论我们如 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是 相同的。Lorenz为
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 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
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
象数 据 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






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 更进一
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
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 后续结 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
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 。在一小,结果
出来了,不过令 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
不多,越 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
题并不 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 0.000127,而这些微的
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2、麦比乌斯带
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闭曲线状的棱(edge),如果有一张纸它
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 可从纸上的
任何一点到达其他任何一点,这 有可能吗?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
纸带半扭转,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这是德国 种玩具使得一支数学的
分支拓朴学得以蓬勃发展。
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纸袋试一试。
4、数字0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


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
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 。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
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 了“0”这
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
还把印度人使 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
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 ,教会的势力非常大,
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
的数 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
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 ,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
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
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 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
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 ,仍然
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
而罗马数字却逐 渐被淘汰了。
4、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 平整的六角形开口,
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
的菱形 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
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 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
角度是1 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
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 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
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5、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
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 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
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 而不是从“0”
开始的。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
99年的错 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
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 .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
该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

6、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 br>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
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 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
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
交70 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
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 ,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
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7、点错的小数点
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
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
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 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
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 ,有
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
63.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
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诗中的数字
教学1、通过学习感受数学和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融合。3、感悟数学就在
目标 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已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点 教学难点:和语文学习相联系,与会背诗词有紧密联系。
一、引入新课。
教 数学和语文也是一对好朋友。在古诗词中也能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学 欣赏唐诗,常常发现许多含有数字的句子,这些简单的数字就它本身来说,
过 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但经诗人妙笔点化,却能创造出各种美妙的
程 艺术境界,表达出无穷的妙趣。
三、 新授
(二) 数字的连用
“两人 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


抱琴来。”这是李白的《山中 与幽人对酌》。诗得首句写“两人对
酌”,对酌者是意气相投的“幽人”,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 br>地开怀畅饮了,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
极写快意之至,读者仿佛看到了 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了“将进
酒,杯莫停”(《将进酒》)那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以至于诗人“我醉欲眠卿且去”,一个随心所欲,恣情纵饮,超凡脱俗的艺
术形象挥之欲出。



(二)数字的搭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 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
万里船。”这是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两个”写鸟儿在新绿的
柳枝上成双成对歌唱,呈现出一派愉悦的景色。“一行”则写出白
鹭在 “青天”的映衬下,自然成行,无比优美的飞翔姿态。“千秋”
言雪景时间之长。“万里”言船景空间之 广,给读者以无穷的联想。
这首诗一句一景,一景一个数字,构成了一个优美、和谐的意境。
诗 人真是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胸怀广阔,让读者叹为观止。



(三)数字的对比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这是王之涣《凉州词》。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绘,
反映了戍边将士艰苦的征战生活和思 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广大战
士的深切同情。首联的两句诗写黄河向远处延伸直上云天,一座孤
城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极力渲染西北边地辽阔、萧疏的特点,借
景物描写衬托征人戍守边塞凄凉忧怨的 心情。千岩迭障中的孤城,
用“一”来修饰,和后面的“万”形成强烈对比,愈显出城地的孤
危 ,勾画出一幅荒寒萧索的景象。



(四)用数字点睛
“万木 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
出,禽窥素燕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齐己的五言律
诗《早梅》。齐己曾就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
村深雪里 ,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
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 ”



改为“一枝”,并称齐己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说明“一
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这首诗的立意在于“早”:一场大雪


过后,万物被 积雪所盖,唯见一枝坚毅的梅花蓓蕾初放。



“一”在此表示少,但突 出的却是”早”,而“一枝开”使人联想
到“昂首怒放花万朵”,其中蕴含的对梅花顽强生命力的赞颂又 自
在言外。“一”字妙用,切合了“早梅”的立意,在全诗中起到了
画龙点睛的作用。



唐诗中运用数字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仅此文一斑,我们便可窥见数字在诗人笔下所产生的审美情趣是多么神奇。
三、结合你所学过的诗词,你发现了哪些与数字有关的诗词?










教学内容
数学小故事
3、让学生在讲故事的情境中,愉快的学习.
教学
4、培养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能经受失败的挫折,教育学生仔细观察
目标
题目,能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培养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喜欢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
1、掌握基本方法,会灵活运用。

一、 讲故事,提供情境
师:从前有个先生(向学生解释先生就是我们现在的老师),他的名字叫鬼
谷子,学生们叫他鬼谷子先生,这个鬼谷子先生有两个学生,有一个叫做孙

宾,另外一个叫做庞涓.有一天,老师想考考他的两个学生哪个更聪明一

点.于是鬼谷子老师就决定进行一个比赛.


师:什么样的比赛呢? ----吃馒头比赛.(学生提出疑问) 我们小朋友肯

定会想就是看哪个学生吃的多喽!这叫什么比赛啊?

师:但是我们这个比赛不是比谁吃的多,而是看谁能拿到的馒头最多.


二 设置悬念,引出主题
师:于是鬼谷子先生把他的两个学生叫来,对他们说 明了比赛的要求:我
这里为你们一共准备了5个馒头(贴出5个馒头)待会看你们谁吃到最后
总 计的馒头多,谁就赢。但是吃时候有一些要求,就是你们必须每次把你
们拿到的馒头吃完,才能拿下一次 的,而且每次拿的馒头不可以超过2个
小朋友如果你们是鬼谷子先生的两个学生的话,你们打 算怎么吃呢?
是不是不关怎样,上来就拿两个,比谁吃的快吗?你们有没有什么更好的
方法呢?
(同桌讨论一下)
师:谁来说一说(请学生说一说讨论的结果)
师:好,你们都说了自己的拿法,那你们想知道孙膑和庞涓是怎么做的吗?
师:庞涓想,就是 看谁能拿的最多嘛!于是庞涓想都不想上去就拿了2个
馒头吃了起来。(从黑板上拿下两个馒头) 师:但是孙膑好象并不想用这个方法,只见孙膑不慌不忙的只拿了1个馒
头,吃了起来。(从黑板上 拿下1个馒头)
师:小朋友,故事听到这里,你们猜谁会胜利呢?
师:你们是不是都想孙膑 估计输定了,因为他才拿了一个馒头啊。范老师
看不一定,因为我们这里还有两个馒头呢,还不一定谁拿 走呢!

三、 揭露谜底,分析道理
师:你们说在他们两个人,一个人拿了1个馒头,一个人拿了2个馒头,
谁会先吃完呢?
生:孙膑
师:孙膑在吃完之后,可不可以再拿馒头了?可不可以一次把剩下的2个
馒 头都拿下来慢慢吃,而我们可怜的庞涓在吃完2个馒头之后还有没有馒
头给他拿了啊?
师:你们说最后比赛结束,谁拿到的馒头最多啊?
师:从这个小故事里,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总结:我们小朋友以后不管做什么事,千万不能想都不想一味的蛮干,而< /p>


是在做之前先开动我们的小脑筋好好的想想,有没有什么更好、更简单的
方法把事 情做又快又好!












教学内容 神奇的扑克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目标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
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 扑克。
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程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 小王=月亮 红=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
牌,表示一年有52 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
个星期三。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 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
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的成本是
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 是这个年轻人掏出一百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
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 ,找给年轻人49元,
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只好还给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究竟损失了多少元?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实际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
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金池雨”校本课程——博闻多识课程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负责人:李丹 授课教师: 张瑞 陶文

课程名称
教学材料
趣味数学 授课对象 三年级
自编 改编

选编



创编

5.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学数学。
6.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增强自




主学习的能力。
7.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学习内容 适当调整教学,有利于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的发展,
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8. 课程的开 发坚持我校“以生为本,以师为本,以校为本”的办学宗旨,努力营造
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 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3. 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












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
4. 培养学生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
趣。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数学巧算、趣味数学、图形趣事、数学故事和历史
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从 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学生学习该课
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 现,如态度、
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综合考核后打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
教师可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
核为主,过程和结果为 辅,然后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评价。
教具
设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片、扑克牌


教研组

意见
领导小组

意见










《 趣味数学 》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负责人:李丹 授课教师: 张瑞 陶文

课程名称 趣味数学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倒霉定律
鸡兔同笼问题
授课对象 三年级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五课时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第八课时
第九课时
第十课时
第十一课时
第十二课时
第十三课时
第十四课时
第十五课时
数字的奥秘
旅游中出发、租房、游览、吃饭的数学
面积的活动课
与众不同
质量与价格
快乐运算
神奇的莫比乌丝带
鸡兔同笼、牛顿问题
鬼谷算、电灯泡问题
巧求六位数、最优化问题
数学趣味小故事
诗中的数字
神奇的扑克和生活中的数学

“金池雨”校本课程——博闻多识课程



《 趣味数学 》校本课程



教 案





张瑞 陶文

教学内容 倒霉定律
教学了解同一件事会出现那些不同的结果。
目标
教学重难

在进行事件重组时,按一定的顺序,防止出现遗漏。
上课一会儿了,闵损才衣冠不整地从杏林外面跑来,孔老师






一向主张人要衣着整洁,可以陈旧但不能破旧,看他这样,就停
下讲课来 等他穿好衣服。过会儿闵损穿好了,同学们定睛一看,
却纷纷笑起来。原来,他左脚上穿着一只黑袜子, 右脚上却穿着
一只白袜子,古怪得很,这是怎么回事呢?
闵损解释原因给我们大家听 :“我本来有一双黑袜子、一双
白袜子,轮流着穿的。可是今天早上起床后一看,倒霉,少了两
只袜子!要是少的正好是一双颜色一样的也就罢了,更倒霉的是,


偏偏少的是一只黑袜子 和一只白袜子,剩下的也不成对了。我找
了半天,也没找到,所以就来得匆匆忙忙了。”停了一停,他长
长地叹了一口气,说:“总之,今天是倒霉的一天呀!”
孔老师听到他给自己下的这 个判断,哈哈大笑起来,说:“俗
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破船又遇顶头风’,倒霉事发生的时候,总是所有可能中最倒霉的情况更容易发生。这种感觉是人们常有
的,其实这种感觉从数学的角度来说 ,也是很对的呢。利用数学,
我们完全可以证明:祸不单行!”
转过身来,他一边在黑 板上写下“黑1、黑2、白1、白2”,
一边说:“我们就把闵损的4只袜子分别起一个代号,便于分析 。
如果从这四只袜子里随便取两只组成一双的话,那么有这些选
择„„”说着,他继续写:
黑1黑2;黑1白1;黑1白2;黑2白1;黑2白2;白1
白2。
“瞧,一共有几种可能?”
我们异口同声地说:“6种。”
“其中正好是同色可以成双的有几种?”
“只有黑1黑2、白1白2两种。”
“对,那不正好的又有多少种呢?”
“4种!”
“是的,这就说明,闵损丢失 袜子,正好是同色不影响剩下
的袜子搭配的可能性只有三分之一,而剩下的袜子不好搭配的可

< p>
能性是三分之二。换句话说,闵损不见了一双袜子,确实是挺倒
霉的了,可是他正好丢了不 同色的袜子,造成剩下的袜子不好搭
配的‘更倒霉可能性’是其他可能的两倍呢!而且,如果数字更大一些,比如说闵损有五双袜子的话,那么这种‘更倒霉可能
性’就将是8倍!”
“啊! ”同学们这回不仅是异口同声,更是一声惊叹,没想
到,生活中的“祸不单行”的感觉居然是有数学道理 的。后来,
大家就总结了一个定律,叫做“倒霉定律”,意思是“如果坏事
有可能发生,那么一 定会发生,而且发生的总是最糟糕的情况。”
我们也想把这个定律叫做“闵损定律”,可惜的是他不同意 ,大
家也只好作罢。
数学点睛:
生活中的感受虽然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其实许多都是可以
用数学来描述、推测、证明的。



教学内容 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
1.培养学生的计算策略能力。
目标
2.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
鸡兔同笼问题的异类思路,怎样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思路解
教学重难
决问题。


阳春三月,正是郊游的好时候,孔老师和我们共同外出游玩,大
伙儿边走边看,说说笑笑,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旁。听着村里

传来的鸡鸣狗叫声,孔老师感慨地说:老子说过,他理想中的社会是

‘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实在是无法赞同

呀!要是人们都这样的话,那怎么能互相取长补短,传播知识呢?!

同学们恭恭敬敬地围着他,听他抒发感慨。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吧,‘鸡 兔同笼'问题,你们听说过没有?
大伙儿都点了点头,颜回说:就是知道鸡和兔子的总头数和总脚数,< /p>


求鸡和兔子各多少只,可以用假设法来求,也可以列出方程来解决。
孔老 师赞许地说:颜回说得很好,可以看出他平时经常读数学的
书籍。解法确实是非常多的,但是前几天我听 一个南方的客人介绍了
一种新的思路,非常有趣呢!我们刚才说到鸡犬之声,那我就改一改,
用 鸡犬来出题吧......嗯,村里李大伯家养了鸡和狗,按头数一共有
25只,数脚一共有56只,那 么鸡和狗各有多少只呢?
同学们都叽里咕噜地开始在心里默算,性急的子路已经蹲下来,在
地上画开了。
孔老师微微笑起来,说:不用急,我刚才说过了,我们换一种算
法,你们先闭上眼睛吧。
大伙儿安静下来,微闭双眼,听孔老师的下一步指令。
让所有的鸡和狗排成一队。
“好了。
让它们各举起一只脚来!
孔老师的儿子孔鲤扑哧一声笑出来,说:那鸡都变成金鸡独立
了!
呵呵,这个成语用得好。孔老师摸摸他的头,高兴地说。
孔鲤又调皮地说:不过,小狗狗翘起一条脚,可就有些难看了,那不
是在‘嘘嘘'吗?
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孔老师也笑着说:好了,只可意会,不
可言传......来,再让鸡和狗再举 起一只脚来!
啊?!孔鲤叫起来,再举起一只脚,那鸡就变成浮在半空中了,
狗变成象人一样站起来了。
对,现实中,要让鸡和狗这样做到是很难的。但是我们人类号称
万物灵长,只要靠思想,就可以在想象中 实现这种巧妙的画面。听了
孔老师的话,同学们都若有所思。
现在,站在地上的还有几只脚?
子路抢着说:从56里两次减去25,剩下6只脚,都是狗腿。我
怎么觉得这个词有些难听......
又听孔老师问:准确,刚才说每只狗都象人一样用两只脚站着,
那么一共有几只狗呢?< /p>


三只!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鸡呢?二十二只!
这次郊游之后一段时间内,同学们见面时,都爱这样打招呼:你
好,举起脚来!
数学点睛:
鸡兔同笼问题的异类思路,让学生开阔思维,想像让数学妙趣横
生。








教学内容 数字的奥秘
教学
目标
理解四个数之间与3有什么样的联系。
教学重难

四个数中,必定有两个数除以3的余数是相同的,那
么它们的差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今天继续子路的求学故事。
第二天一早,爸爸就提着几块大大的 干肉条,带着我上孔老
师家去了。爸妈对我去学习这件事,非常热心,可是在我看来,
那什么学 堂比街上肯定是没劲多了,说不定还要整天抄抄写写、
背诵默读,象是当苦役呢。这样一想,我就磨磨蹭 蹭地不愿向前
走,可架不住爸爸力气大,他右手拽着我,左手高举着干肉条在
前面开路,一路上 把行人挤得人仰马翻。
孔老师的家就在城东郊,不算很大,却显得非常整洁。屋子
后 面有一大片杏林,林间空地上隐隐约约地有一些人影,远远地
传来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勾三股四的话, 那么必定肱






这句话可说到我心底里去了,我看了看他,忍不住问:“你
是怎么知道的?”
爸爸带我拜见了孔老师,老师瞧了瞧我,说:“你是不是不
太喜欢来学习呀?”
五! ”“圆,一中同长也!”„„我心里想,这都说的是什么乱
七八糟的,不过听声音,好像有不少小伙伴在 里面呢。
孔老师笑呵呵地说:“我会看穿人的心呢。”见我不太相信
的样子,他又说 :“要不我们来试一试吧。我转过身去,你在沙
地上随便写四个数,虽然我刚认识你不久,可是我能让你 写出来
的数字,都乖乖地听我的话!”
看他这样肯定,我有点动摇了,犹豫着问:“是吗?怎么个
听你的话呢?”
“我、我 加上你爸爸正好是3个人。这样,我就让你随便写
四个数,不管你怎样写,我肯定能找出两个数来,它们 的差正好


能够被3整除!”说完,孔老师就转过了身去。
我边留意着他有没有 偷看,边在沙地上写了76、21、34、
59四个数。听到我说“好了”,孔老师转过来,一看就随手 在
76、34两个数字上各画了个圈,说:“76减34等于42,正好
是3的14倍!” < br>我在心里算了一算,果然是,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想了想,又
对他说:“您果然很厉害呀,这样 ,我们再来比赛口算吧!”
爸爸在旁边插了一句话:“这小子平时经常在店里看算账,
口算还是蛮快的呢。”孔老师看着我,笑咪咪地说:“是吗?那
更好了。这样,你先随便在沙地上写两 个数。”
我一想:“不知道这两个数字是给谁算的,那还是不要写太
大,就写329和450吧。”
看我写好了,孔老师说:“现在你算一算329+450的和,
写在前两个数后面。”
我飞快地写出了答案,得意洋洋地说:“这还不容易,就是
779嘛。”
孔老师并不 看沙地上的数字,点点头说:“对,你再接着算
算这个数和前一个数的和,也就是779+450,继续 写在后面。”
“和是1229。”

“果然是口算好手,再来,算一算1229+779!一直到写出
10个数字来。”
不知不觉,沙地上列出了10个数字:329、450、779、1229、
2008、3237、52 45、8482、13727、22209。数字越来越大,我的
口算速度却越来越慢,心里也渐渐地不 耐烦起来。最后我叫起来:


“为什么都是我算,现在应该轮到你来算算了。”
孔老师转过身来看了看沙地,说:“嗯,那好,现在我们就
来比比,谁能最快地说出这10个数字的和是 多少?”
我一看傻了眼,这么多数字相加,怎么能一下子算出来?只
好慢慢笔算了。 可是孔老师飞快地在旁边写出了57695,说:“你
检验一下,是不是这个数字?”过了许久,我算出 了答案,果然
是57695!
孔老师连露两手,让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孔老师!请您收下我吧!”
这时,外面传来熟悉的叫声:“子卢,我们都在这儿学数学
呢,孔老师的数学课可好玩了,你也来吧!”
我一看,子路、言偃、曾参、颜回这些好朋友都在呢。我高
兴地跑过去,拉着他们的手 ,说:“还说呢,你们来了这么多天,
也不叫上我!”从这天起,我就成了孔老师的新弟子。
数学点睛:
秘密之一:四个数中,必定有两个数除以3的余数是相同的,
那么它们的差就一定是3的倍数。
秘密之二:把任意两个数辗转相加(即第一个数加第二个数得
第三个数,第二个数加第三个数 得第四个数,依此类推),得到
的十个数的和必定是第7个数的11倍,不信?你可以用任意的
数来试试哦。在数的世界里,还有许多这样有趣又神奇的规律呢。


教学内容
旅游中出发、租房、游览、吃饭的数学。

5、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
教学
6、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
目标
心。

教学重难

时间的计算,成本的计算
一、谈话导入
教师:在节假日,家长都带你外出旅游吗?你去过哪些旅游景点,
看什 么好玩的,给同学介绍一下,让我们一同分享快乐。
引入课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你们在旅游中
遇到数学问题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旅游中的数学(板书)。
二、组织活动
1、打开课文,看一看课文中列举了哪些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出发的时间计算,租房的人员安排,租车的方案,还
有吃饭的费用计算等等。






2、解决问题。
(1)审题,明确课文情境中的问题。
(2)独立思考,探索策略,独立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结果,
让他们经历解决问题的全程。
(4)全班交流。
明确几个问题:
1)从21:30到第二天7:00经过了几时?
策略:先计算21:30到第二天6:30 经过了几时?(经过了9时)
再加上半个小时(6:30-7:00)。
一共需要9时30分。注意:千万不要写成经过了9:30。
2)“怎么租房最合算?”
如果所租的房子都住满人,没有空位,就是最合算的方案。
4人间数3人间数可住人数钱数元


方案一80×4=320
方案二80×3+66=306
方案三80×2+66×2=292
方案四80+66×3=278
方案五66×5=330

3)“怎样租车最省钱?”
租车的问题与“租房”问题类似。即最省钱的方案是:如果所租< br>的车座位不可能刚好坐满,空位子也必须越少越好。
18坐车数16坐车数可坐人数空位数钱数元
方案一160×4=640
方案二160×3+120=600
方案三160×2+120×2=560
方案四160+120×4=640
方案五120×5=600

3、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教师补充强调: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省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
文明等等。
三、设计旅游计划
课文第40页的“实践活动:设计旅游计划。”
1、认真审视课文要求。
2、讨论确定旅游景点。
3、学生设计旅游计划。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特
长,各尽其职。
要留 下充足的实践让学生去完成,不要急于进行全班性的评价,
对课内还不能完成的可以延缓评价,鼓励他们 课后去社会调查,(查
资料、找书籍、上网等),获取一手资料,然后设计出最佳方案。老


师安排机会进行“旅游计划”展示、比赛。
四、板书设计
旅游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1.在设计活动中,学会怎样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合理设
计图案。
教学
目标
2.在设计活动中,学会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3.在设计活动中,了解面积知识的用处和奥秘,培养学生
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

计算面积
面积的活动课







(一)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小小设计师小明。)
小明:大家好!我是小小设计师小明。这是我设计的图案,漂 亮
吗?你们知道每个图案的面积是多少吗
(出示下图:每1小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小明:你们喜欢设计吗?请你们来当小小设计师,我们一起进行
设计活动吧!
(二)活动一
1.引入
小明:我们家的厨房要铺地砖,我和爸爸调查商量后,做了两种
设计方案。
(出示教材第52页的方案一、方案二的图。)
2.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1:第一种设计要用180块地砖,请你计算我家厨
房的面积。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进行全班交流。)
师:你是怎样计算小明家的厨房面积的?
(2)出示问题2:第二种设计需要多少块地?
(学生独立解决,再进行全班交流。)


师:要算出第二种需要多少块地砖,我们可以怎样想?
(3)出示问题3:哪种设计便宜?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再进行全班汇
报。)
(课件出示小明的话)
你们真能干!我们一起来玩设计图案的游戏吧!
(三)活动二
(出示活动要求和教材第52页中画一画(1)的图。)
小明:请你在每种图形的周围画几个与它相同的图形,使它们铺
满整个长方形。
(学生4人小组进行探讨交流,并动手画一画。)
1.全班交流
师:怎样画,才能使这个三角形(小长方形)铺满整个大长方形?
2.创新设计
师 :(手指长方形)请你设计一种图案,使它们能够铺满这个长
方形。(学生独立解决,再进行全班交流。 )
3.创新设计展示
师:谁来给大家展示你的设计图案?并说一说你在设计时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师:我们的小小设计师们,你们在今天的设计活动中,有什么想
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活动后记:
本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非
常感兴趣,积极参与整个活动过程,活动效果较好。




教学内容 与众不同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灵活性。
教学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
目标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
荣誉感。
4、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

教学重难
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学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嘛!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简单的一
过 件事、一个事物都可以联想到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比如:
程 教师伸出右手的食指,让学生观察。
提问:“看到它,你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说,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同学的回答,你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每个人的想法都与别人不一样。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多让学生发表意见,最后统一取名为“与众不同”。(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众不同’。”
二、渗透学法,开发联想:
教师出示:
1、2、4、5、11这五个数,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师:“谁与众不 同?哪些地方与众不同?并说说你是从什么角度来分析
的?请各组的同学想想后,再讨论。看看哪组同学 想得最多?”
学生讨论。小组派代表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板书。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出解答这道题时所用的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这种学习方法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的应用可广呢!下面我
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些问 题。”
三、应用
出示多媒体课件:有两盘一样重的苹果,元旦那天,哥哥和妹妹每
人吃一盘,哥哥吃了- ,妹妹吃了- 千克。哥哥说:“我剩下的苹果比
你多。”妹妹说:“我剩下的苹果比你多。”两人争论不休,同学们, 你
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
师:请各小组的同学先讨论解决的办法,然后动手做。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有选择地板演。
师:我们刚才用这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实,它还可以用来解
决立体图形的分割问题。
出示: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块,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操作,想出不同做法。
四、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组织谈感受。


教学内容 快乐运算
教学
1课时
时间

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
教学
注。

目标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
点 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

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
秋、冬

2、大王=太阳小王=月亮红=白天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
=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7、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
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
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 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三、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

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

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内容 神奇的莫比乌丝带
教学
1课时
时间
1、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多种形式,主要教授莫
比乌斯带。
2、另外教授一些数学计算的巧妙方法。
教学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
目标
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简便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通过 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
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2.提问题—做纸圈—剪纸圈—画纸圈—证明纸圈-提出相关数学巧
算法




教学重难

一、引入

学 师:课前同学们准备了三张长方形的纸条,今天我们就用
过 这些纸条来学习新知识。

提出问题:你能一次性,一笔把一张长方形的正反面都涂




上颜色么?
二、认识莫比乌斯带
1、请同学们取出1号纸条,认真观察:这是 一张普通的
长方形纸条,它有几条边几个面?(引导学生观察)
2、你能把它变成两条边两个面吗? 学生动手操作:可以
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 请学生上前演示,用手摸摸看两
个面、两条边。
3、请同学们取出2号纸条,你能把它 变成一条边一个面
吗?请同学们试一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
生做出来,让孩子演 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
来,教师边演示边口述:先做成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将
一 端剪开翻180°,再用胶带粘牢。这样就完成了只有一
个面一条边的纸圈。
4、请同学们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做一个这样的纸圈。(小
组合作,互相帮助)
5、那这样一个纸圈真的是一条边、一个面吗?你想怎样
来检验?(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证明,教师 引导学生
把证明的过程展示给大家。)
6、你们知道这样的一个纸圈叫什么名字吗?(出示 课题: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
在偶然间发现的,所以就以他 的名字命名叫“莫比乌斯
带”,也有人叫它“莫比乌斯圈”,还有人管他叫“怪
圈”。
三、研究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带到底有多神奇呢?下面我们就用“剪”
的办法来研究。 老师先拿出平常的纸圈,问 :如果沿着
纸带的中间剪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呢?(老师动手剪,学
生观察验证。)请同学们认 真观察老师是怎么剪的?(变
成2个分开的纸圈)
1、12剪莫比乌斯带
(1 )现在,老师拿出莫比乌斯带,我们也用剪刀沿中线
剪开这个莫比乌斯纸圈,同学们猜一猜会变成什么样 子?
(启发学生想象力)
(2)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3)验证结果: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圈。 你们说神奇吗?
大家还想不想继续研究?
2、13剪莫比乌斯带
(1)请同学们拿出3号纸条,再做成一个莫比乌斯带。














































(2)如果我们要沿 着三等分线剪,猜一猜:要剪几次?
剪的结果会是怎样呢?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3)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帮助。
(4)验证结果: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
(5)问题:这个小圈和大圈是莫比乌斯带吗?请用刚才
的方法证明一下。
3、其它剪法 从中间或是从三等分线剪莫比乌斯带得到的
结果是不一样的,那你们还想怎样剪 ?结果会怎样呢?在
小组内说说看。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学
们的想法真好,课 后同学们去实践一下,看看是不是你们
猜想的结果。
四、生活中应用
莫比乌斯 带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被应用到生活的方
方面面。老师在网络上搜集了好多有关于莫比乌斯带的应用,请同学们一起来看(课件展示):

1、过山车:有些过山车的跑道采用的就是莫比乌斯原理。
2、莫比乌斯爬梯:
3、三叶扭结:中国科技馆的标志性的物体,是由莫比乌
斯带演变而成的。
4、克 莱因瓶:克莱因瓶和莫比乌斯带非常相像。这是一
个象球面那样封闭的曲面,但是它却只有一个面。一只 爬
在“瓶外”的蚂蚁,可以轻松地通过瓶颈而爬到“瓶内”
去——事实上克莱因瓶并无内外之分 !
五、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莫比乌斯
带充满了 奥秘呢?有的问题老师也不怎么清楚。我告诉大
家,数学中有一门专门研究莫比乌斯带的书叫《拓扑学》
(板书)。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很多有关
莫比乌斯带的知识,然后和和老师、同 学们一起去研究研
究,好吗? 学习了莫比乌斯圈,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数学是
一门很有奥秘的学 科?下面就让老师再为你们介绍一些
更有趣的数学现象,这些数学方法更贴近你们平时的数学
学 习,有助于你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教学内容 鸡兔同笼、牛顿问题
教学
1课时
时间
教学1.会鸡兔同笼问题。
目标 2.会牛顿问题。
教学重难

重点:会解决鸡兔同笼、牛吃草的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鸡兔同笼、牛吃草的问题。
一、鸡兔同笼: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
记载:“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 十四足,
问鸡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同在一个笼子
里,数头有35个;数脚有94 只。求笼中有鸡和兔各多少
只?
※①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
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
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 成


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

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

的只数是35-12=23(只)。


【“砍足法”令古今中外数 学家赞叹不已,这
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
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 ,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
形,使之转化,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②用“假设法”:假设全部是鸡,头有35
个,则脚有35×2=70只,相差94-70=24只,是 兔多出的
脚,每只兔多2只脚,兔有24÷2=12只,鸡有35-12=
23(只)。

94÷2=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































二、牛顿问题:英国科学家牛顿,曾经写过一
本数学书。书中有一道有名 的、关于牛在牧场上吃草的题
目,人们把它称为“牛顿问题”:“有一牧场,已知养牛
27头, 6天把草吃尽;养牛23头,9天把草吃尽。如果
养牛21头,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并且牧场上 的
草是不断生长的)”
※一般解法是:把一头牛一天所吃的牧草看
作1。
(1)27头牛6天所吃的牧草为:27×6=162 (这
162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6天新长的草。)
(2)23头牛9天所吃的牧草为:23×9=207 (这


207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9天新长的草。)
(3)1天新长的草为:(207-162)÷(9-6)
=15
(4)牧场上原有的草为:27×6-15×6=72
(5)每天新长的草足够15头牛吃,2 1头牛减
去15头,剩下6头吃原牧场的草:72÷(21-15)=72÷6
=12(天) 所以养21头牛,12天才能把牧场上的草吃
尽。
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
(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 较多天数-
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
较少天数);
(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
的天数;`
(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
(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练一练】有一牧场,如果养25 只羊,8天可以
把草吃尽;养21只羊,12天把草吃尽。如果养15只羊,















几天能把牧场上不断生长的草吃尽?







教学内容 鬼谷算、电灯泡问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难

5. 会解决鬼谷算
6. 会解决电灯泡问题
重点:会鬼谷算、电灯泡的问题。
难点:会灵活运用鬼谷算、电灯泡问题。

三、鬼谷算:我国汉代有位大将叫韩信, 他每次集合
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3、1~5、1~7报数,然后
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 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
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
为韩 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到了明
代,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他写道: “三
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
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 :用3除所得的余数乘
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






的余数乘上15,结果大于105就减去 105的倍数,这样
就知道所求的数了。比如,一篮鸡蛋,三个三个地数余1,
五个五个地数余 2,七个七个地数余3,篮子里有鸡蛋一
定是52个。算式是:1×70+2×21+3×15=157 ,157
-105=52(个)
【练一练】四皓小学订《中国少年报》若干
张,如果三张三张地数,余数为1张;五张五张地数,余
数为2张;七张七张地数,余数为2张。四皓小 学订《中
国少年报》多少张?
四、电灯泡问题:“过道里依次挂着标号是
1,2,3, „„100的电灯泡,开始它们都是灭的。当 第
一个人走过时,他将标号为1的倍数的灯泡的开关拉一
下;当第二个人走过时,他将标号为2 的倍数的灯泡的开






























教学
1课时
时间


关拉一下;当第 三个人走过时,他将标号为3的倍数的电
灯泡的开关拉一下;„„如此进行下去,当第一百个人走
过时,他将标号为100 的倍数的灯泡的开关拉一下。问:
当第一百个人走过后,过道里亮着的电灯泡标号是多
少?”
※ 此题实质是找每个灯泡的因数个数。第
一个灯泡只有因数1,灯亮;第二个灯泡有 两个因数1、2,
等灭;由此可以看出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灯亮;因数的
个数是偶数时,灯灭 。故当第一百个人走过后,过道里亮
着的电灯泡标号是1、4、9、16、25、36、49、64、8 1、
100.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重难

巧求六位数、最优化问题
5. 会巧求六位。
6. 会最优化问题。
重点:会巧求六位数、最优化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巧求六位数、最优化问题。
五、巧求六位数:“六位数□4321□能被4321整除,


※采用“假设──计算──排错──验

证”的方法。


假设六位数为943219,那么943219÷4321

=218„1241,由于余数大于9,所以不合题意。
假设六位数为843219,则有843219÷4321
这个六位数是多少?”











教学
1课时
时间


=195„64,余数大于9,也不合题意。
假设六位数为7432 19,则743219÷4321=
172„7,余数小于9,可见符合条件的六位数为743219< br>-7=743212。
当六位数的首位数分别为6、5、4、3、2、
l时, 经计算均不合题意。综上分析,要求的六位数为
743212。
【练一练】:四位数□89□能被89整除,
这个四位是多少?答案:(4895)
六、最优 化问题:既要在尽可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
间前提下,争取获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因此,最优化问题涉及统筹、线性规划——排序不等式等内容。
例1:货轮上卸下若干只箱子,总 重量为10
吨,每只箱子的重量不超过1吨,为了保证能把这些箱子
一次运走,问至少需要多少 辆载重3吨的汽车?
【分析】因为每一只箱子的重量不超过1吨,
所以每一辆汽车可运 走的箱子重量不会少于2吨,否则可
以再放一只箱子。所以,5辆汽车本是足够的,但是4辆
汽 车并不一定能把箱子全部运走。例如,设有13只箱子,,
所以每辆汽车只能运走3只箱子,13只箱子 用4辆汽车
一次运不走。因此,为了保证能一次把箱子全部运走,至
少需要5辆汽车。
例2: 用10尺长的竹竿来截取3尺、4尺长
的甲、乙两种短竹竿各100根,至少 要用去原材料几根?


怎样截法最合算?
【分析】 一个10尺长的竹竿应有三种截法:
(1)3尺两根和4尺一根,最省; (2)3尺三根,余一
尺;(3)4尺两根,余2尺。为了省材料,尽量使用方
法(1),这样50根原材料,可截得100 根3尺的竹竿和
50根4尺的竹竿,还差50根4尺的,最好选择方法(3),
这样所需原材料 最少,只需25根即可,这样,至少需用



































去原材料75根。
例3: 一个锐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两位数,而且是三个连续偶数,它们个位数字的和是7
的倍数,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最长是多少厘米 ?
【分析】三角形三边是三个连续偶数,所以它
们的个位数字只能是0,2,4,6, 8,且它们的和也是偶
数,又它们的个位数字的和是7的倍数,只能是14,三
角形三条边最大 可能是86,88,90,周长最长为
86+88+90=264厘米。
例4: 把25拆成若干个正整数的和,使它
们的积最大。
【分析】先从较小数形开始实验,发现其规
律:
把6拆成3+3,其积为3×3=9最大;
把7拆成3+2+2,其积为3×2×2=12最大;
把8拆成3+3+2,其积为3×3×2=18最大;
把9拆成3+3+3,其积为3×3×3=27最
大;„„
这就是说,要想分拆后的 数的乘积最大,应
尽可能多的出现3,而当某一自然数可表示为若干个3与
1的和时,要取出一 个3与1重合在一起再分拆成两个2
之和,因此25可以拆成3+3+3+3+3+3+3+2+2,其 积
37×22=8748为最大。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数学趣味小故事
1、了解生活 中常常听到的有关数学的趣味知识,让学生从大量
教学
的实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2、通过学习 感受数学和其他各学科
目标
之间的融合。3、感悟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
教学重点:从大量的实例中感受数学的奥秘,提高学习数学的
教学重难
兴趣。

教学难点:个别例子较难理解,可动手操作。
五、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仅仅是我们数学课本中的计
算和图形,还有很多特别有 意思的现象和历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感受一下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六、了解和数学有关的一些名词
1、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 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
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 一点 点,结
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
子两次,无论我们如 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是 相同的。Lorenz为
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 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
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
象数 据 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






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 更进一
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
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 后续结 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
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 。在一小,结果
出来了,不过令 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
不多,越 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
题并不 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 0.000127,而这些微的
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2、麦比乌斯带
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闭曲线状的棱(edge),如果有一张纸它
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 可从纸上的
任何一点到达其他任何一点,这 有可能吗?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
纸带半扭转,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这是德国 种玩具使得一支数学的
分支拓朴学得以蓬勃发展。
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纸袋试一试。
5、数字0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


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
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 。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
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 了“0”这
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
还把印度人使 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
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 ,教会的势力非常大,
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
的数 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
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 ,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
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
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 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
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 ,仍然
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
而罗马数字却逐 渐被淘汰了。
4、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 平整的六角形开口,
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
的菱形 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
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 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
角度是1 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
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 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
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5、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
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 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
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 而不是从“0”
开始的。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
99年的错 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
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 .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
该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

6、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 br>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
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 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
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
交70 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
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 ,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
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7、点错的小数点
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
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
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 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
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 ,有
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
63.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
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诗中的数字
教学1、通过学习感受数学和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融合。3、感悟数学就在
目标 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已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点 教学难点:和语文学习相联系,与会背诗词有紧密联系。
一、引入新课。
教 数学和语文也是一对好朋友。在古诗词中也能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学 欣赏唐诗,常常发现许多含有数字的句子,这些简单的数字就它本身来说,
过 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但经诗人妙笔点化,却能创造出各种美妙的
程 艺术境界,表达出无穷的妙趣。
四、 新授
(三) 数字的连用
“两人 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


抱琴来。”这是李白的《山中 与幽人对酌》。诗得首句写“两人对
酌”,对酌者是意气相投的“幽人”,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 br>地开怀畅饮了,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
极写快意之至,读者仿佛看到了 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了“将进
酒,杯莫停”(《将进酒》)那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以至于诗人“我醉欲眠卿且去”,一个随心所欲,恣情纵饮,超凡脱俗的艺
术形象挥之欲出。



(二)数字的搭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 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
万里船。”这是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两个”写鸟儿在新绿的
柳枝上成双成对歌唱,呈现出一派愉悦的景色。“一行”则写出白
鹭在 “青天”的映衬下,自然成行,无比优美的飞翔姿态。“千秋”
言雪景时间之长。“万里”言船景空间之 广,给读者以无穷的联想。
这首诗一句一景,一景一个数字,构成了一个优美、和谐的意境。
诗 人真是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胸怀广阔,让读者叹为观止。



(三)数字的对比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这是王之涣《凉州词》。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绘,
反映了戍边将士艰苦的征战生活和思 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广大战
士的深切同情。首联的两句诗写黄河向远处延伸直上云天,一座孤
城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极力渲染西北边地辽阔、萧疏的特点,借
景物描写衬托征人戍守边塞凄凉忧怨的 心情。千岩迭障中的孤城,
用“一”来修饰,和后面的“万”形成强烈对比,愈显出城地的孤
危 ,勾画出一幅荒寒萧索的景象。



(四)用数字点睛
“万木 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
出,禽窥素燕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齐己的五言律
诗《早梅》。齐己曾就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
村深雪里 ,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
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 ”



改为“一枝”,并称齐己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说明“一
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这首诗的立意在于“早”:一场大雪


过后,万物被 积雪所盖,唯见一枝坚毅的梅花蓓蕾初放。



“一”在此表示少,但突 出的却是”早”,而“一枝开”使人联想
到“昂首怒放花万朵”,其中蕴含的对梅花顽强生命力的赞颂又 自
在言外。“一”字妙用,切合了“早梅”的立意,在全诗中起到了
画龙点睛的作用。



唐诗中运用数字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仅此文一斑,我们便可窥见数字在诗人笔下所产生的审美情趣是多么神奇。
三、结合你所学过的诗词,你发现了哪些与数字有关的诗词?










教学内容
数学小故事
5、让学生在讲故事的情境中,愉快的学习.
教学
6、培养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能经受失败的挫折,教育学生仔细观察
目标
题目,能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培养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喜欢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
1、掌握基本方法,会灵活运用。

一、 讲故事,提供情境
师:从前有个先生(向学生解释先生就是我们现在的老师),他的名字叫鬼
谷子,学生们叫他鬼谷子先生,这个鬼谷子先生有两个学生,有一个叫做孙

宾,另外一个叫做庞涓.有一天,老师想考考他的两个学生哪个更聪明一

点.于是鬼谷子老师就决定进行一个比赛.


师:什么样的比赛呢? ----吃馒头比赛.(学生提出疑问) 我们小朋友肯

定会想就是看哪个学生吃的多喽!这叫什么比赛啊?

师:但是我们这个比赛不是比谁吃的多,而是看谁能拿到的馒头最多.

熊猫百货商店-端午节的图片


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又是一年开学季


乐昌招聘-七一短信


数学手抄报图片-武汉工程大学分数线


增城事件-消防演习计划


盂兰盆节-西游记读后感200字


胃寒的症状-思念情人的短信


饮料营销-项目可行性报告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