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我身边数学

巡山小妖精
854次浏览
2020年08月27日 09: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巴西利亚-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三年级下册

我身边的数学




















目录

1. 方阵问题
2. 年龄问题
3. 设计校园
4. 重叠问题
5. 购物中的学问
6. 做手绢问题
7. 与众不同
8. 空瓶换汽水
























第一课时:方阵问题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两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两步
乘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2.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 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间接信息灵活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预案:
一、情景引入 激活思维
1 、引言
教师介绍学校体操比赛活动情况。相机解释“横队”、“纵队”“方
阵”等词。
2、收集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看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教师把收集到的信息写在黑
板上。
每行有10人,有8行。有3个方阵。
3、提出问题
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1个方阵有多少人?) < /p>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提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
3个方阵 有多少人?3个方阵比一个方阵多多少人?等等。
4、解决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5、汇报交流 互相评价
学生汇报时候要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即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教学预设]学生已经学过 用一步乘法算式解决问题,看到主题图后
会很快收集到数学信息,学生也能清楚表达出思考的过程,如下 :
(1)、10×8 =80(人) 表示求8个1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8×10 =80(人) 表示求10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7、总结学习方法
师生加以提炼学习方法:读----想----做----说,总结解决问题的思
路。
8、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训练思维
1.出示刚才提出的问题: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
有多少人?
2.思考解决方法
(1)独立列式,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组长统计:本组有几种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
[教学预设] 学生的解决策略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10×8=60(人) 80×3=240(人)
第二种: 8×10=60(人) 80×3=240(人)
第三种: 8×3=24人 24×10=240人
第四种: 10×3=30人 30×8=240人
第五种: 80×3=240人
第六种: 10×8×3=240人或者8×10×3=240人
[预设处理:根据学生的回 答与解释,教师相机用课件演示学生思考
过程,利用课件的直观效应帮助中下水平学生渡过思维困区。黑 板上
去掉相同的做法,展示不同的算式。比较每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
学生发现最简单的方法 。基本方法鼓励全体学生都尝试做一做。)
3、课堂小结
三、巩固应用 发展思维
补充问题并解答:
小青有两本相册,每本有24页,每页可以放4张照片,
———————— ?
四、总结全课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年龄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再次认识年龄问题。
2.掌握年龄问题中的三个数量关系。
3.掌握画线段图法解决年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两个人的年龄差不变。
2.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的年龄,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或减少)同一个
自然数。
3.两个人的年龄倍数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题。
例1 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和是72岁;五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岁.
今年爸爸妈妈二人各多少岁?
分析 五年后,爸比妈大6岁,即爸妈的年龄差是6岁.它是一个
不变量.所以爸爸、妈妈 现在的年龄差仍然是6岁.这样原问题就归结
成“已知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72岁,他们的年龄差是6 岁,求二
人各是几岁”的和差问题。
解:①爸爸年龄:(72+6)÷2=39(岁)
②妈妈的年龄:39-6=33(岁)


答:爸爸的年龄是39岁,妈妈的年龄是33岁。
例2 在一个家庭里,现在所有成员的年龄 加在一起是73岁.家庭
成员中有父亲、母亲、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父亲比母亲大3岁,女
儿 比儿子大2岁.四年前家庭里所有的人的年龄总和是58岁.现在家
里的每个成员各是多少岁?
分析 根据四年前家庭里所有的人的年龄总和是58岁,可以求出
到现在每个人长4岁以后 的实际年龄和是58+4×4=74(岁)。
但现在实际的年龄总和只有73岁,可见家庭成员 中最小的一个
儿子今年只有3岁.女儿比儿子大2岁,女儿是3+2=5(岁).现在父
母的年 龄和是73-3-5=65(岁).又知父母年龄差是3岁,可以求出
父母现在的年龄。
解:①从四年前到现在全家人的年龄和应为:
58+4×4=74(岁)
②儿子现在几岁? 4-(74-73)=3(岁)
③女儿现在几岁?3+2=5(岁)
④父亲现在年龄:(73-3-5+3)÷2=34(岁)
⑤母亲现在年龄: 34-3=31(岁)
答:父亲现在34岁,母亲31岁,女儿5岁,儿子3岁。
二、运用公式,尝试解题。
例3 父亲现年50岁,女儿现年14岁.问: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女
儿的5倍?
生分析: 父女年龄 差是50-14=36(岁).不论是几年前还是几年后,


这个差是不变的.当父亲的年 龄恰好是女儿年龄的5倍时,父亲仍比
女儿大36岁.这36岁是父亲比女儿多的5-1=4(倍)所对 应的年龄。
解:(50-14)÷(5-1)=9(岁)
当时女儿9岁,14-9=5(年),也就是5年前。
答:5年前,父亲年龄是女儿的5倍.
例4 6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6年后母子年龄和是78
岁.问:母亲今年多少岁?
生分析: 6年后母子年龄和是78岁,可以求出母子今年年龄和
是 78-6×2=66(岁).6年前母子年龄和是 66-6×2=54(岁).又根
据6年前母子年龄 和与母亲年龄是儿子的5倍,可以求出6年前母亲
年龄,再求出母亲今年的年龄。
解:①母子今年年龄和: 78-6× 2=66(岁)
②母子6年前年龄和: 66-6×2=54(岁)
③母亲6年前的年龄:54÷(5+1)×5=45(岁)
④母亲今年的年龄:45+6=51(岁)
答:母亲今年是51岁。
三、深入探索
例5 10年前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年龄的7倍.15年后,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的2倍.现在父子俩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分析 根据15年后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年 龄的2倍,得出父子年龄差
等于儿子当时的年龄.因此年龄差等于10年前儿子的年龄加上25岁。
10年前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年龄的7倍,父子年龄差相当于儿


子当时年龄 的7-1=6倍。
由于年龄差不变,所以儿子10年前的年龄的6-1=5倍正好是25
岁,可以求出儿子当时的年龄,从而使问题得解。
解:①儿子10年前的年龄:(10+15)÷(7-2)=5(岁)
②儿子现在年龄:5+10=15(岁)
③吴昊现在年龄: 5×7+10=45(岁)
答:吴昊现在45岁,儿子15岁.
四、课堂练习
1. 小亮今年13岁,小李今年8岁,当两个人年龄和是35岁时,小
亮和小李各多少岁?
2 .去年李阳的爸爸比妈妈大3岁,李阳的妈妈比李阳大25岁,今年
李阳的爸爸比李阳大多少岁? 3.5年前妈妈的年龄是小英的6倍,15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英的2倍,
妈妈和小英今年各多少岁 ?
五、总结
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第三课时:设计校园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
北、西北八个方位。
2. 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
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 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
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
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师: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 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


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 园。(板书
课题)
三、小组活动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 说的情况。(用学过的东、西、南、北、
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小组讨论: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
等。
4.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5.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你还有哪些设想?
6.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
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7.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
东、西、南、北、东南、西南 、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多请几个同学
发言。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 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
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
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第四课时: 重叠问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感知集合图产生的 过程,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
用,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感知集合产思想,初步应用集合的有关思想解决实际
问题。
难点:经历集合产生的过程,用集合直观图(韦恩图)来表表示
事物。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贴纸、统计表、集合圈等等
课前准备:
与学生玩脑筋急 转弯的游戏,答对者获喜羊羊贴纸或美羊羊贴纸
一张。人数控制在7人,其中有2人是得喜羊羊和美羊羊 合影贴纸。
另3人得喜羊羊贴纸,2人得美羊羊贴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激趣。
与学生聊聊最近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师:(播放视频)这是我最近非常喜欢看的一部动画片?你们喜
欢吗?那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生:......
师:看来同学们和我一样是非常喜欢这部动画片了。不过我 们
不能因为喜欢就毫无节制地看电视,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看电视的
时间不宜过长,同时要保 护自己的眼睛,别离电视太近了。
既然我们都这么喜欢,那今天我们就请羊村的一些羊们来参加我们今天的课堂活动,好吗?其实啊,他们已经来到我们中间。对了,
就是刚才我们玩脑筋急转弯时, 老师把它们贴在了一些同学的手背
上。请他们来告诉我们,他们的手背上都贴有谁呢?老师来做个记录。
(在黑板的左上角张贴事先准备好的统计表)请你们用:我是( )
号,我贴的是( )。来说,好吗?
2.统计相关数据。
师:现在请大一起来数数,贴有喜羊羊的同学有几个 ,贴有美
羊羊的同学有几个。(把数字写在统计表的左边)
3.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
师:谁能根据这个表格所提供的数学信息来提一些数学问题
呢?
生:(可能的问题)
(1) 贴有喜羊羊的同学比贴有美羊羊的同学多几个?(不板书,指
名学生口头解决)
(2) 贴有喜羊羊的同学和贴有美羊羊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个?(重点
解决,将此问题板书在统计表的下方) < br>师:(指名同学解决,要多征求学生的意见:你们同意他的说法


吗?有不同的意见 吗?)
生:......
师:好,那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到底有几人。请贴有贴纸的同学起
立。
咦,不对啊,怎么只有7个人呢?想想看这是怎么回事。想好了
先跟你的同桌说说。
生:......
师:(指名一些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可能请2-3个同学来说) 生:因为其中有三个重复了,他们既贴有喜羊羊,又贴有美羊羊,
我们在算的时候只能算一次,所以 结果就少了3。
4.引出课题:
像这种具有重复现象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广 角进
而的一个内容——重叠问题。(板书课题)
二、体验重叠,图示集合
1.重新排列
(1)引出集合图
师:刚才我们用表格的形式统计了贴有喜羊关和美羊羊的同 学数,
那在数学上也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式,用一个椭圆表示贴有喜羊
关的同学,用另一个 椭圆表示贴有美羊羊的同学。(师边演示边板书),
通过认真观察这两个椭圆,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有2人 是重复的,既贴
有喜羊羊又贴有美羊羊(板书,用红色笔标出两个圆中相同的座位
号)。那现在 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是哪三人是重复的,而


且他的座位号只能出现一次呢?
课前老师也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些材料,现在请小组长拿出,请
大家听好要求,先在小圆片上写 上这些得有贴纸的同学的座位号,每
个号码只能出现一次,然后拿出两个纸圈,放在黄色的卡纸上,看看
这些人的座位号要怎么排放,能让人一眼就看出哪些人贴有喜羊羊,
哪些人贴有美羊羊,哪些人 既贴有喜羊羊又贴有美羊羊?好,开始吧!
生:小组合作。
师巡视。
(2) 交流讨论的结果。
挑一些比较典型的来展示,并请学生说说想法。师适时评价学生,并
引导学 生得出韦恩图是最科学的。
2.图示集合
(1)画一画
师:把我们刚刚 想到的好方法用图来画一画应该是这样的,一起
来看看(师边画边解说,要注意强调重复部分是既贴有喜 羊羊又贴有
美羊羊的)。这种图早在200多年前英国的逻辑学家韦恩就发明了,
于是人们就以 他的名字来命名,把这种图叫做韦恩图。如果我们同学
以后能第一个发现了某种方法,那就可以用你的名 字来命名了。
(2) 理解各部分的意义
指名部分同学说,可叫2-3位同学来说,师最后板书。
(3) 对比统计表和韦恩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来统计事物,统计表和韦恩图,


告诉大家,你 喜欢哪能种,为什么?
生:.....
师:对了,当遇上有重叠问题的时候,用韦恩图能更直观地看出是哪
部分重叠了。
3.探究算法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韦恩图,现在能不能列式算出贴有喜羊
羊和贴 有美羊羊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突出算法的多样化,请同学
说出每种算式是怎么想的,只要学生想的有 道理,教师都应给予肯
定。)
4.自学课文例题
学生自己看课文
课件出示例题中的集合图,指名2-3位同学说说各部分的意义。
5.列举生活实例
师:重叠问题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你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来。
(TAO在一起的纸杯、碗、椅子、折叠的伞、打扫天花板扫把和
木棍)
三、巩固内化,拓展思维(课件出示)
师:我们都喜欢喜羊羊,是不是,那想不想来当当?现在那大灰
狼来了,我们一起来斗斗它吧!
1.解决小动物的问题
自主解答,说出理由。
投影一生的作品,评议


2.解决商店进货的问题。
要求列式计算,说说想法。
师;注意算法多样化的引导 。
3.猜一猜:羊羊运动会上,沸沸羊参加了3个项目,喜羊羊 参加了
2个项目,他们俩一黄参加了几个项目?
师可根据学生的答进行板书。
观察板书,得出结论:重叠得越多,总项目就越少。
(沸羊羊参加的是滑雪,100米栏,跳远,喜羊羊参加的是滑雪
和羽毛球。)
4. 有一个重叠的问题,列成算式是4+9-3,你能根据这个算式
结我们的生活来编题,或者用我们今天刚 学的韦恩图来表示呢?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活动,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可以说说你上完这节课的感受、收获,也可以说说你想对老师,同学
说的话。







第五课时:购物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购物中熟练运用小数加减法,进一步体验所学知识与生
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星期天三(2)班学生去爬山 ,途中有4位学生每人买了一瓶汽
水(还有其他同学也买了汽水),店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 br>“每3个空瓶可换一瓶汽水”。这4位学生最多可喝多少瓶汽水?
二、主动探究,小组交流
请你们想尽一切办法使他们尽可能多地喝到汽水,可以独立研
究、也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和听 课老师一起研究完成。(下面开始
研究)
汇报:(请一生)你是愿意上来写呢?还是把你的 想法说出来?
但有一个原则要让其他同学和听课老师明白你的思路。
第一次换:4个空瓶÷3=1瓶汽水……1个空瓶
是5瓶吗?你们同意吗?还有没有更多的 ?当第一次换后,喝光
以后还有几个空瓶?(2个)这2个空瓶有没有办法再换?
第二次换:(2个空瓶+借来1个空瓶)÷3=1瓶汽水
然后再还给别人1个空瓶。
4+1+1=6(瓶)


2.如果途中有10位学生每人买了一瓶汽水,“每3 个空瓶可换
一瓶汽水”。这10位学生最多可喝多少瓶汽水?
第一次换:10个空瓶÷3=3瓶汽水……1个空瓶
第二次换:4个空瓶÷3=1瓶汽水……1个空瓶
第三次换:(2个空瓶+借来的1个空瓶)÷3=1(瓶汽水)
10+3+1+1=15(瓶)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这个规律是否正确,我们来
验证一下。
今天来了多少位同学?(30位)
3.如果30位同学每人买一瓶,每3个空瓶可换一瓶汽水,最多可
以喝几瓶?
4.如果5位同学每人买一瓶,每 3 个空瓶可换一瓶汽水,最多
可以喝几瓶?7位同学每人 买1瓶,每3个空瓶可换一瓶汽水,最多
可以喝几瓶?
四、小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做手绢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面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图文信息
图片信息:







文字信息:
1、这块手绢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白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3、手绢厂进了一卷宽2米,长64米这样的布料,最多能做多少
块这样的手绢?
二、策略探究
1.蓝色部分的面积
(1)方法一:4个蓝色长方形的面积减去4个蓝色小正方形的
面积。
(5×3+2×2)×2×4-2×2×4


=(15+4)×2×4-16
=19×2×4-16
=152-16
=136(cm
2

(2)方法二:12个小蓝色长方形的面积加上4个蓝色小正方形
的面积。
5×2×12+2×2×4
=120+16
=136(cm
2

2.白色部分的面积
(1)方法一:用1个小白色正方形的面积乘9。
5×5×9=225(cm
2

(2)方法二:用整个手绢的面积减去蓝色部分的面积。
(5×3+2×2)×(5×3+2×2)-136
=19×19-136
=361-136
=225(cm
2

3.做手绢的块数
(1)视角一:可以出现拼接。
思路:布的面积除以一块手绢的面积,用去尾法取商,就是最多
能做多少块。
布的面积:


64×2=128 (m
2
)

128 m
2
=1280000 cm
2

一块手绢的面积:
(5×3+2×2)×(5×3+2×2)
=19×19
=361(cm
2

块数:
1280000÷361≈3545(块)
(2)视角一:不出现拼接。
手绢边长:
5×3+2×2=19(厘米)
求2m里面有多少个19厘米:
2m=200 cm
200÷19=10(块)……10(厘米)
求64m里面有多少个19cm:
64m=6400 cm
6400÷19=336(块)……16(厘米)
求最多能做多少块这样的手绢:
336×10=3360(块)
三、活动总结
开放系数虽然不大,但难度较大,特 别是用两种视角解决“多能做多少
块这样的手绢”的问题,部分学生很感兴趣,部分学生感觉困难。


第七课时: 与众不同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 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灵活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
感。
4.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切成长方体的萝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嘛!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简单
的一件事、一个事物都可以联想到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比如:
教师伸出右手的食指,让学生观察。
提问:“看到它,你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说,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同学的回答,你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每个人的想法都与别人不一样。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多让学生发表意见,最后统一取名为“与众不同”。(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众不同’。”
二、渗透学法,开发联想:
教师出示:1、2、4、5、11这五个数,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师:“谁与众不同?哪些地 方与众不同?并说说你是从什么角度来
分析的?请各组的同学想想后,再讨论。看看哪组同学想得最多? ”
学生讨论。小组派代表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板书。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出解答这道题时所用的学习方法:从不同角
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这种学习方法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的应用可广呢!下
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些问 题。”
三、应用
出示多媒体课件:有两盘一样重的苹果,元旦那天,哥哥和妹妹
每人吃一盘,哥哥吃了- ,妹妹吃了- 千克。哥哥说:“我剩下的苹果
比你多。”妹妹说:“我剩下的苹果比你多。”两人争论不休,同学们,
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
师:请各小组的同学先讨论解决的办法,然后动手做。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有选择地板演。
师:我们刚才用这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实,它还可以用来
解决立体图形的分割问题。
出示: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块,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操作,想出不同做法。
四、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 空瓶换汽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空 瓶换汽水”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和发现“空瓶换汽
水”的解题策略及规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
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参与实践的兴趣。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与讨论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自主探索
的 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数学素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多媒体显示:商店门前的促销广告、店内橱柜中的汽水、小红与同
学在商店里购买汽水、店主的承诺……
师:小红与同学在商店里共买了10瓶汽水,店主承诺3个空瓶子
可以换一瓶汽水。小红与同学 花了10瓶汽水的钱,一共可以喝多少
瓶汽水?同学们,这就是本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
1.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1:太简单了,一共可以喝13 瓶汽水。因为喝完10瓶汽水后,
10个空瓶可以换3瓶汽水,所以一共可以喝13瓶汽水,还余1个空
瓶,列式为10+3=13(瓶)。
师:他说得对不对?(不对!)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寻找 解决问题的办
法,可以画示意图,也可以列式计算。(教师示范第一次换汽水的图


形,接着让学生继续画下去,用●表示1瓶汽水,用○表示空瓶子,
※表示汽水)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然后组织交流。
生2:我们小组在老师的启发下,用画图的方法 显示解题思路(如
下),解决了这个问题,答案为总共喝了14瓶汽水,还剩2个空瓶。
生 3:列式计算也能得出这个结果,即10÷3=3(瓶)……1(空瓶),
3÷3=1(瓶),10+3 +1=14(瓶),最后还剩2个空瓶。
师:能不能再多喝1瓶汽水呢?(教师指着剩下的2个空瓶子)请大
家再想想办法。
生4:如果能拾到1个空瓶子,连同剩下的2个空瓶,共3个空瓶,
不就可以换1瓶汽水了吗?可是, 到哪儿能拾到空瓶子呢?
生5:我们可以向旁边喝汽水的顾客借1个空瓶,与剩下的2个空
瓶一起换1瓶汽水,喝完汽水后再把空瓶还给顾客,这样就可以多喝
了1瓶汽水了。
生6: 还可以先向商店老板赊1瓶汽水,喝完后连同剩下的2个空
瓶,一共3个空瓶还给老板就行了,因此小红 他们一共可喝15瓶汽
水。
2.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买10瓶汽水,喝完后的10个空 瓶子又
换喝了5瓶汽水,不过这种“借来还去”的解题过程似乎比较麻烦,
如果老师把“10个 空瓶子”改成“40个空瓶子”、“68个空瓶子”……
那么,可以换喝多少瓶汽水呢?显然,用上面的 方法虽然能得解,但
解题过程就更繁琐了。下面,我们来共同探讨一种简捷明了的解题方


法。
师板书:
学生议论纷纷,觉得这样解答简便,可为什么能这样解呢?当学 生
思考、讨论且有些开窍之时,教师画出下图:
生7:3个空瓶子换1瓶汽水,实际上是2 个空瓶就可以换喝1瓶
中的汽水,所以只要看空瓶数中有多少个2,就可求得共喝多少瓶汽
水。
师:如果全校有1400个学生,买1400瓶汽水,那么总共可以喝多
少瓶汽水?
生8:列式计算很容易得解,即1400÷2+1400= 2100(瓶)。
3.师:请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换1瓶汽水的空瓶数不同,例如2个
空瓶或4、5个空瓶分别换1瓶汽水,又怎样求 解呢?你们能探索出这
类题的解题规律吗?(分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生9:按照上面的图示 ,如果2个空瓶换1瓶汽水,实际上是1个
空瓶可以换喝1瓶汽水,所以如有12个空瓶,就可以换喝1 2瓶汽水。
生10:如果4个空瓶换1瓶汽水,那么12个空瓶就可以换喝汽水
12÷(4 -1)=4(瓶)。
生11:这类题的解题规律是:换喝汽水的瓶数=空瓶数÷(换喝1瓶
汽水的空瓶数-1)。
师:请大家注意,假如按上面规律计算有余数出现,那么换喝瓶数
就等于商。如:3个空瓶可以 换1瓶汽水,13个空瓶可以换喝几瓶?13
÷(3-1)=6……1,即13个空瓶总共可以换喝6瓶 汽水,最后还剩1


个空瓶。
三、扩展问题
1.师:下面,老师 有一道思考题:师生共50人外出春游,到达后
班主任要给每人买1瓶矿泉水,给了班长买矿泉水的钱后 ,班长去商
店购买,正赶上商店搞促销活动,规定每5个空瓶可换1瓶矿泉水。
班长只要买多少 瓶矿泉水,就可以保证每人都能喝到1瓶矿泉水?请
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生:我先猜想班长买矿泉水的瓶数一定比人数少,“少多少”要看
换喝1瓶矿泉水所需的空瓶数,所 需空瓶数越多,买矿泉水的瓶数就
多。
生:不错!我们可以采取试算的方法求解。假如班长 买36瓶矿泉水,
总共可以喝到矿泉水36+36÷(5-1)=45(瓶),不够;若买40瓶矿泉< br>水,总共可喝40+40÷(5-1)=50(瓶),每人能喝1瓶。
生:根据“每5个空瓶 可换1瓶矿泉水,实际就是4个空瓶可换喝
1瓶中的矿泉水”可知,换1瓶矿泉水的空瓶数是换喝1瓶矿 泉水所
需空瓶数的1.25倍(5÷4)或54。现在已知50人各喝1瓶,所以实
际只需购买 矿泉水50÷1.25=40(瓶)或50÷54=40(瓶)。
生:同学们的发言对我启发很大, 我想解这类题有这样的规律:实
际购买瓶数=总共喝的瓶数÷换1瓶矿泉水所需空瓶数×(这个空瓶数-1)。因此,这道思考题应列式为:50÷5×(5-1)=40(瓶)。
师:你想的解法 真简便!大家课后可以再举些实例进行验证。掌握
了这种方法后,就能很快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买饮料的 问题。


2.师:商店促销的形式有很多,如一家商场开展优惠酬宾活动:凡
购买物品满100元(不足100元部分不计)回赠现金35元。有一位李
大妈带了260元钱,最多能 买到多少元物品?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
题吗?试试看。
生5:这个问题也可以用“借来还 去”法解答。先购物200元,获
回赠70元,加上余下的60元共130元,再购物100元,获回赠 35
元,加上余下的30元共65元。这时,可向别人借35元,正好有100
元,购物获回赠 的35元还给别人。这样,李大妈带了260元钱,前
后一共买到400元(200+100+100) 物品。
生6:这个问题与前面“空瓶换汽水”的问题类似,同样有一种简
便解法:由“购物 满100元回赠35元”可推得购100元的物品实际
只花现金65元(100-35)。李大妈有26 0元现金,包含有4个65(260
÷65),所以李大妈最多能买400元的物品。
师:如果有一位张大娘要去这个商场买一件价值600元的物品,那
么,她应带多少钱去?
生7:只需这样列式:600÷100×(100-35)=390(元),便可知张大
娘应带 390元就能购买600元的物品
四、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淮海工学院教务处-高三物理教学总结


不定代词-副局长述职报告


竞职演说-黑龙江剑桥学院


大峪中学-法的作用


望天树-六级词组


天津专科学校-评选活动方案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江苏人事考试


广西会计财政网-单位工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