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估算教学分析与教学设计

玛丽莲梦兔
550次浏览
2020年08月27日 15:5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江苏省仪征中学-幼儿园大班个人总结


《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8页

教材分析:《义务课程标准》提 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
“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 在生活中的作
用。”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二年
级上册 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正式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通过具体
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 际意义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二年级下册
的估算教学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整 百或几百几
十)进行估算,体会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

学情分析:二年级上册 在学习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单元时,第一次正式学习
估算,学生初步认识了估算,初步了解估算的意义, 初步认识了估算的方法。
但是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是否具有估算意识、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时是否能自觉运用估算?对此,我们课前进行了调研。

调研题目1:问题调查:从估算的 基础、生活经验、情境的选择三方面设计
了调查问题:①你了解估算吗?②你认为估算有用吗?③什么时 候会用到估
算呢?

其中第二个调查问题,80%的学生回答说估算有用,但 是只局限于做题
的时候。而第三个调查问题显示,有大部分的学生不能主动的进行估算,而
是当 教师或题目中有要求时,被动地运用估算。

调研题目2:调查学生对估算的意识、方法掌握的情况。

(暖瓶:28元 水壶:43元 水杯:24元

要买暖瓶和杯子,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 /p>


通过调研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选择正确的估算方法进行估
算。

从整个前测的数据看,尽管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对于
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开 始接触计算到现在一般都是准确计算。没有估算的
主动意识,只是被动的为了估算而估算(题目要求估算 就估算、老师让估算
就估算)。

学生年龄小,很少有机会去独立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 题,就连常用到估
算的购物、算账的实践机会也极其少,甚至是没有。根据对课标和教材及学
生 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

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估算的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
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
学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
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估数游戏,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 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估算了,你能帮老师估一估这些数大
约是多少吗?

1、一件上衣399元,大约是多少元?

2、一箱水果重104千克,大约是多少千克?

3、一艘轮船能载客859人,大约是多少人?还可以估成多少人?

4、小明家离学校734米,大约是多少米?

5、小亮一分钟拍球123个,大约是多少个?

6、学校新买来867本书,大约是多少本?

7、一个暖水壶28元,一个杯子23元,买这两样商品,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师: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估算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估算。(揭示课题:
估算)
< br>(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估数游戏,唤醒学生对近似数和估算的记
忆。同时后两题注重了 对估算单位的渗透。)

二、通过购物情境,渗透估算单位

1、师:小朋友 们,周末的时候乐乐和妈妈去逛超市,她看上了这两样商品,
你能帮忙估一估,大约要花多少钱吗?我们 要先算算这两样商品的总价钱,
怎样列式呢?

生:219+192

师:要很快知道这两样商品一共多少钱,你是准确计算呢还是估算呢?谁能
很快的估一估,大约要花多 少钱?把你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2、汇报

(学生说,教师板演)


生1:把219估成200,192也估成2 00,200+200=400,大约要花400元。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如果 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
明白:把219看作200,192看作200,200+200= 400)

这样做可以吗?谁也是这样做的?你能再说一说怎样想呢?(多找几名学生
重复说过程)

师:(指着219+192和200+200=400的算式)这位同学把每个 数都看成了
200,也就是以“百“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整百数”进行估算。(教师
重音 突出“以百”为单位)还有不同的吗?

生2:可以把219 估成220,把192估成190,220+190=410,所以大约要花410
元。
师:哎?这个同学是怎样想的?谁听懂了,看明白了?(指名)请你说说他
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询问生2是否和他的想法一致)

还有谁听懂了这位同学的想法?指名回答

这样做可以吗?

师:( 边指着相应的算式,边说)第一个同学是把这两个数看作整百数,这
个同学是把它们看作……(如果学生 能接上说最好,如果学生接不上,教师
直接说)

师:看来,我们也可以以“十”为单 位,把每个数都看作“几百几十”进行
估算。(教师重音突出“以十为单位”)

(预 设:生3:还可以把219估成220,192估成200,220+200=420,所以大约
要花4 20元。


生4:老师,还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192估何曾190 ,219估成
220,190+220=410,所以大约要花410元。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真棒,连四舍五入的知识都学会了,你在哪知道的“四
舍五入”

生:辅导班

师:老师真佩服你爱学习的精神。

生5:我计算了一下,219+192=411,大约是410元。

师:小朋友们, 看这道题目,有必要精确计算吗?我们是不是算出一个大约
的范围就可以了呢?)

这一环节去掉,把后面大估的情境放到此处。

(修改理由:这个情境没有充分让学生 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不助于培养学
生的估算意识。)

3、小结

师:同学们,看,这么一道小小的估算题目,我们竟然想出这么多的办法。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可 以以“百“为单位,(重点突出)把每个数都
看作“整百数”,也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 “几百几十”进
行估算,(手势配合)这些估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4、

感受估算单位

师:小朋友们,老师在同学们估算的同时悄悄地计算出了精确结果,你 们想
不想看一看?(板书:411元),看到这个结果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吗?

生:410这个结果最接近411,,只差一个数。

师:对啊,他是怎么估得呢?


生:把每个数都估成几百几十的数,这 样误差就比较小了,所以更接近精确
值。

师:观察的真仔细,所以说以后我们在解决 问题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
适当的单位进行估算。

(设计意图:大部分学生都有 购物的经历,所以我创设了“购买玩具”的活
动,在情境中帮助学生积累估算的生活经验,体会估算在生 活中的作用。在
汇报过程中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感受在具体情境中选择不同单位进
行估 算的价值。)

5、

练习巩固



以“百”为单位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这么棒,下面老师要出道题目考考大家!

出示题目:乐乐学校 组织为希望小学捐赠图书的活动。一年级共捐592本,
二年级共捐315本,两个年级一共大约捐赠多 少本图书?

(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

生:900本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估的吗?为什么要这样估呢?

(把两个数都估成整百的,这样算起来更快。)

小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以“百”为单位,把每个数估成整百数更方便
一些。

②以“十”为单位

师:大家看过抢购商品的游戏吗?你知道怎样才能获胜吗?(在规 定时间内,
所购商品价钱的总和最接近(强调)给的钱,这样就会获胜。)


大家想不想亲身体验一把?今天我们也来一次模拟购物。

师:每个小 组内都有一个信封,里面装有各种物品的图片,可以选两个或三
个,看哪个小组“购买”的商品不超过6 00元。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
估算?估成整百的?还是几百几十的?

生:几百几十的,一位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最能接近600元。

火车侠:329元 电风扇:247元

机器人玩具:205元 书包:143元

汇报:

生1:我们组选择329+247,330+250=580

生2:我们组选择329+205,330+200=530

生3:我们组选择247+205+143,250+200+140=590

生4:我们组选择247+143,250+140=390

。。。。。。

师:小朋友们,光看估算值的话,哪个小组会获胜?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计算出每种情况的 精确值)大家说哪个小组获胜了?

祝贺这个小组。请这个小组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获胜有什么窍门吗?

小结:看来,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以“十”为单位进行估算更合适。

③小猫钓鱼

(349+226 720—112 106+438 524—239

419+201 864—243 258+171 619—203)

去掉此环节


(修改理由:这只是在单纯 的计算,没有符合教学目标中提出的“结合具体
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的要求”)

师:请你估一估,快速地把小鱼放到相应的筐子里。(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
然后汇报。汇报时 ,学生举牌进行判断)

生:349+226,只看百位上的3和2,加起来就是500了,这 个数肯定比500
大。

师:哦~~原来你是以“百”为单位进行估算的啊!

(后面的几个快速找学生回答)

师:258+171,这个怎么有举牌的,有没举的呢?

生1:百位上的2加1等于3,所以比四百小

生2:不同意,这个只看百位还不行,还要看十位呢!

师:那你是怎么估的呢?

生2:把258估成260,171估成170,260+ 170=430,比400大,但又比500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谁能再说说 ?(找学生说)619—203呢?请举牌!
你来说说理由。

小结:在做估算题时, 我们有时候可以直接以“百”为单位,估成整百数,
但是像这样的题,就要以“十”为单位,估成几百几 十的数,以免判断错误。
看来,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啊!

三、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估算策略的灵活性

(一)大估


1、师:乐乐和妈妈在超市里逛了好长时间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又买了
什么东西?

(出示:一个电风扇245元,一个电饭煲187元,妈妈有400元,买这两样
东西够吗 ?)

2、要确认妈妈带的400元钱够不够,是精确计算还是估算一下就可以呢?(估
算一下就可以,因为我们没有必要求出精确值,只知道大致够不够就可以)

3、师: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生:245+187

师:仔细想一想,请你把估算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生1:把245估成200,1 87估成200,200+200=400,所以400元钱够。

生2:不对不对,把245 估成250,187估成190,250+190=440,所以400
元钱不够

师:唉?怎么一个够一个不够呢?把我都弄糊涂了,到底够不够啊?

生:肯定不够,这里不能估成整百的数,把245估成200,也太小了吧!

师:那应该怎么估呢?

生:要尽量往上估,(也就是往大估),这样才能确保钱够不够呢!

(也就是说往大估钱都够了的话,那400块钱肯定没问题,对吗?)

(预设:生: 刚才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已经说过,像这样的情况不能只估成整
百数进行判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这里最 好是把它估成几百几十的数。

师:这位同学都学会活学活用了,老师真佩服你这种爱学习的精神。)

师:嗯。谁能 再说说?(生说)在确认钱够不够时,我们要尽量的把花的钱
往(大估),这样才会更保险,对吗?


改为:把这一环节去掉,直接用这个情境放到主力情境中

(修改理由:这个情境的创设更能突出估算的必要性,而且情境贴近学生的
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 意识。)


(二)小估

1、师:现在妈妈和乐乐已经买完东西 步行回家。超市到家的距离有860米,
他们已经走了426米,大约还要走多少米才能到家?

(学生思考后,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2、汇报:

①把426估成430,860—430=430

②把426估成420,860—420=440

③把426估成400,860—400=460

师:在这种情况下,哪种估算方法更合适?(同桌讨论一下)

生:用第二种和第三种 估算方法肯定能到家,但是第一种估算方法剩下430
米,走了426米,一共才856米,还没到家呢 !

3、师:唉?刚才那个题是把数往大了估,这个又要往小估,到底什么时候往
大估 什么时候往小估呢?我都糊涂了!

生:要看什么题

师:也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选用方法。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学习了估算,在估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把
数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也可以 以“百”为单位,把数估成整百的数,在解决
实际问题时要灵活选用


圣诞英语手抄报-搞笑小品大全剧本


端午节的习俗-茶道学习


热爱祖国作文-2016年高考成绩查询


湖南工商职业学院-九江学院录取分数线


读书笔记600字-联想公司简介


小学生100字日记-民主生活会情况报告


孙子兵法全集-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


感悟生命-秦皇岛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