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
韶关学院专科-银行服务心得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
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培
养喜欢学习数学的情感。教材选择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
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
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主要教学活
动是观察场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
并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初
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
学习数学的方
法。同时,在活动中进行初步的常规教育。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
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
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分别为1~10个。第二
部分是十幅小
图及相应的点子图。每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
体,是从综合场景里分离出来的。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
1.组织学生观察。
场景图里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的各种物体及其数量和位置,
都是
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有些物体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
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较分散;有
些物体容
易看到,个别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观察和交流是这部分内
容的主要教学活动。容易兴
奋但不能持久是儿童的年龄和心
理特点,他们的观察比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体就不再关
注其
他物体;在交流的时候不能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不善
于倾听同伴的发言。因此,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
说说从图
中看到些什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
第1页共3页
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不但了解图的内容,而且
学习观察的方法。要组织学生交 流,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
使观察的效果更好,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常规。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 br>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
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 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
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
爱心、 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
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 的鲜活生
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分离出来的,一幅 小图里只有一种物
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有
三个原因: 一是 尚未进行认数教学,暂时不宜用数表示物
体的个数;二是几个物体画几个圆点,圆点与物体的个数相同,渗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
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种 初步的抽象,对后
面的认数十分重要。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 为“教
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
之师称“教习”。到清末, 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
第2页共3页
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
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
“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
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
“
院长、西席、讲席”等。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
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
,并要求运用积累的
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
或展出。这样
,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
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
“一石
多鸟”的效果。前三幅小图,物体及圆点都已画好。可以通过
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秋
千下为什么画两个圆点圆点表
示什么意思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圆点的作用。这样,在飞
机、蝴
蝶、鸟下面画表示个数的圆点就不会有困难了。至于
根据已经画出的七个、八个、十个圆点,说出小图中
的物体,
只要在情境图里指一指有关的物体,数一数是这样的几个,
不要求学生画这些物体。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