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第1课时_20以内的数
平安夜是几月几日日-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
第七单元 总复习
第1课时 20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数序、比大小等,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
识和理解。
2.知道“几”表示物体的个数,“第几”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
活性和敏捷
性。
3.在复习过程中,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并形成系统。
【重点难点】
重点:数的组成和大小比较。
难点:认识区别“几”和“第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揭示课题
情境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棵知识树,想看看我们班的同
学能不能摘
到这棵树上的所有苹果,你们有信心吗?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翻看教材,回忆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概括:分三个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减法”和“认识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20以内的数。
二、沟通整理,巩固新知
(一)数数、基数
1.指导复习。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从0数到20?
学生一个一个地数:0、1、2……18、19、20。
教师提问:谁还有不同的数法?
学生展示不同数法。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
教师提问: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数数。看来,大家对于20
以内的数已经很熟悉了,请从你的
数字卡片中拿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数。
学生拿数字卡片,并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0~20的数字卡片。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数字卡片问:如果让你把这些数分分类,该怎么分呢?
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分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一位数和两位数分。
教师提问:你知道一位数有哪几个吗?那两位数呢?
学生一起回答。
教师提问:你们真聪明,把这些数按数位分成了两类。老师今天还把我们的老朋
友带来了——计数器。
它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谁能在计数器上
拨出11。
教师提问: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
老师在计数器上再拨14、18、5、15等数。
老师拨出20,提问:这个数十位上有几颗珠子,表示什么?个位上有几颗珠子,
该怎么写?
2.对应练习。
完成教材第102页“20以内的数”的第1题。
完成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二”第1、3题。
(二)数的组成
1.教师提问:11这个数十位是1表示几个十,个位是1表示几个一?
学生回答: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的1表示1个一。
师:说得真好,所以11就是由1个十和1个组成的。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数的组成,举例说一说。
学生回答。
多请几位学生说。
2.完成教材第103~104页“练习二十二”第6、8题。
学生独立完成。
(三)数的大小比较。
1.教师提问:除了11,谁来说说你还喜欢哪个数?
教师请两位同学回答后拿出2张数字卡片。
教师提问:这两个数和11比,谁大谁小?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厉害,知道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老师打乱小黑板上的数字卡片。问:请分别找出比11大的数和比11小的数。
学生上台操作后全班评讲。
2.对应练习。
完成教材第103~105页“练习二十二”第2、7、14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几”和“第几”
1.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数字卡片问:你知道数字11在0~20中排在第几吗?
学生观察后回答。
教师提问:在11之前有多少个数,在它之后有多少个数,请大家仔细数一数。
学生数数后回答。
教师提问:在这些数字中6和15排在第几?
学生回答。
2.对应练习。
完成教材第102页“20以内的数”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3.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
学生先观察图,再说出其他小动物的位置与顺序,然后把“几”和“第几”再做
个对比。
三、课堂游戏,训练思维
同桌的两个同学从0~20个数字卡片中任意抽取其中一
张,先说手中拿的数的组
成,然后比比谁的数大,谁的数小。
同桌合作完成。
四、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20以内的数。在这节课上通
过复
习我们巩固了数数,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还会进行数的比较,并且能区别“几”
和“第
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提出疑问。
老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请你为自己的表现打打分,并说说理由。
学生打分并说明理由。
师:其实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聪明的小朋友们,请你带着
数学的眼
睛去发现它们吧!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本次课堂作业请登录查询下载“课堂作业设计”。(word版,
可修改)
2.课后作业
板书笔记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板块,接下来用数字卡
片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这使得学生感觉复习课并不是单纯的做练习,这也是
复习课的大忌。本课
的练习放在学生操作后完成,目的是巩固和提升所复习的知
识。教师巧妙地将操作活动和教材中的相应练
习搭配起来,操作和练习的有机结
合使学生感到复习课并不枯燥。
在本节课上,我发
现学生对“几”和“第几”的概念仍然有点模糊不清,而
这一概念如果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悟会更到位。
有生动有趣的情境、有动手实际
操作、有动笔具体练习,这样的复习课才能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