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0-20各数教案
香蕉水-百字令
《认识10—20各数》
江苏省海安县城东镇新生小学
刘海燕 226625
【课题】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2-83页。
【教材简解】这部分内容,第一次出现计数单位“一” “十”,
第一次正式提出“10个一是
1个十”,在学生数的概念的形
成中是一次重要的突破,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乃
至更大数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有着十
分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教材首先安排学生数出1
0根小棒捆
成1捆,使学生体会10根小棒可以看作10个一,1捆小棒
可以看作1个十,进而
理解“10个一是1个十”。接着让学
生自觉运用已有认数经验,摆出12根小棒,感知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并通过四幅小棒图,让学生借助摆小棒,
认识11~20各数的数值,了解其意
义。此处教材突出了20
的认识,让学生在把散放的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中,初步体
会十进制,
认识2个十是20。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
了多种形式的操作和数数活动,让学生借助直观进一步
了解
11~20各数的数值,认识数序,联系现实生活感受这些数的
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目标预设】
1.通过捆小棒让学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学会正确
地数出11~
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的;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
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顺序。 <
br>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习
估计物品的数量,培养初步的数感。
【重点、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建立计数单
位“十”的概念,知道10个一
是1个十。
【设计理念】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力求课堂生动化,活动化,自主化,
情感化和趣味化。
二、
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教学过程既有活动形式、内容
的开放,更有学生思维的开放,整个一堂课学生始
终处于积
极思维的状态。
【设计思路】课伊始用抓阄猜数的环节引入新课,然后充分
利用情境图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激发
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的思维在观察、思考的过
程中,快速指
向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情境和操作分层设计难易适度的活
动,引领孩子通过观察、
思考、操作、表述和讨论,逐步深
入认识11~20各数的数值大小和组成,建立出计数单位“十”和“一”的表象。在认识2个十是20的过程中,通过学生
自主摆小棒和媒体演示,引领学生初步体
验十进制计数法。
三个层次的练习活动,在排一排、猜一猜中,理清11~20各
数的顺序;在
“抓糖猜数”的游戏中,体验“估计数”和“实
际数”之间的差别,培养孩子的数感以及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抓阄猜数:我排在8的前面。我是最大的一位数。我比5大1。我比3大2。
我在7和9的中间。我什么也没有。我在6的后面。两只手合起来和我一样多……
二、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1、在猜数活动中,引出1捆小棒就是1个十。
谈话
激趣:小朋友们,小动物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你们看,谁来了?他
们想来考验考验小朋友的眼力怎样
?敢接受挑战吗?
设疑(小棒图一闪而过):看仔细了,小猴摆了几根小棒,可以用几来表示?
( 2 )
熊猫摆了几?(7、8、9、10)怎么不猜3?(太少了)究竟是几?数一数:
(10)
小松鼠摆了几根?先猜一猜,再出示图(1捆小棒是10)。
比较:为什么这幅图猜得又快又准?而上面就没这么快也没那么准呢?
明确:看到1捆我们能
马上想到10根(认识10一课,已接触过1捆就是
10根)。10根小棒捆成1捆,可以让我们一眼就
看出是10根,看起来又快又准
确!
2、在捆小棒的活动中,初步体验10个一是1个十。
提问:如果让你们来拿出10根小棒,现在你想怎么拿?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明确:
1捆1捆的好拿,方便。
指导活动:
①下面我们就来捆1捆小棒,拿几根捆成1捆?(10根)
②一边拿一边数:1,也可以数:
1个一、2个一、3个一……10个一,10
个一就是10根,举起你的10个一,左手捏紧,右手像老
师这样把皮筋撑起来,
套上去,扭一下,再套上去,这样就捆好了1捆。
③举起你的1捆,1
捆就是几根?也可以写成:这样的“十”,1捆就是有:1
个十。把10个一捆成1个十,我们就可以说
:10个一是1个十。
④1个十里面有几个一呢?指名回答后,教师引导孩子拆开小棒来数一数验证:1个一、2个一、3个一……10个一,明确:1个十里面有10个一。
3、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体验10个一是1个十。
介绍拓展:(配合介绍出示相应图片)如
生活中,为了数数的方便,我们经常把10个物体放在一起,比如:老师买
的奖品铅
笔就是10枝1捆的,商店里卖的羽毛球有的是10个装成1筒,爸爸吸
的烟10盒装成一条,妈妈打毛
衣用的毛线也是10个装成1盒的。这些都是把
10个一装成了1个十。大家数起来、拿起来就比较方便
!如果你是个有心人,
你还会发现,像这样“10个一是1个十”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呢!
三、认识11~20的组成。
1、结合情境认识十几。
①谈话:看,小动物们又来了,这一回小猴是怎样摆的?(1捆又1根)
引导启发:1捆和1
根合起来是11。1捆就是1个十,1根就是1个一,我
们也可以说: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鼓
励:谁敢一个人来说一说。
②熊猫摆了多少?(14)它是怎么摆出14的?学生可能会说:先摆1捆
,
再摆4根,1捆和4根合起来是14。鼓励用这种说法说一说后,进一步引导:1
捆就是1个
十,4根就是4个一,我们还可以说:1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14。
指名用这种说法说一说。
③小松鼠想摆一个17,它应该怎么摆呢?谁来教教它?
交流:先摆1捆,再摆7根,1捆和
7根合起来是17。还可以是:先摆1
个十,再摆7个一,1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17。重点引导理解
第二种说法。
2、动手操作认识十几。
①11、14、17都是十几,你还会摆十几?想一个你喜欢的十几,摆一摆。
②考考你:摆
一个12、15、16,指两名合作板演,其余学生每人自摆。摆
完后说说是怎样摆的?
3、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引导观察:刚才我们摆了12、15、16、小动物摆了1
1、14、17,都是摆的
十几,观察摆的小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都是先摆1捆,再摆1根1根的。
教师介绍(电脑演示抽象出计数单位):这里1捆1捆的“十”,
1根1根
的“一”,都是我们数数时的计数单位。
4、认识2个十就是20。
激趣设疑:老师也摆了一个喜欢的数,猜猜看它是几? 18添上1是几?
19
再添上1是几?你能摆出20吗?
学生活动,教师边巡视边启发:想想看,怎样摆,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是
20呢?
师生交流:你是怎样摆的?学生展示摆法:第一种:1捆和10个1根;第
二种:摆2捆;
讨论明确:右边满10根就又可以捆成一捆。(多媒体配合演示)
追问辨别:2捆就是几个十?几个十是20?20里面有几个十?板书:2个十
就是20
四、归纳整理,培养数感
1、排一排,理清数序。
⑴、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11
~20的数,(出示这些数的磁性数卡)谁能把
这些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指名合作排一排)
读一读,这些数都排在
10的后面,它们都比10大。
⑵、其实,在我们直尺上也有这些数。出示直尺图:从0开始,读一读。你
们发现了什么?
⑶、考考你:20的前面是( ),13的后面是( ),17和19的中间是
(
),14和16的中间是( ),与12相邻的两个数是( ),与19相邻
的两个数是(
)。
2、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谈话: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藏着我们今天认识的数,下面
让热爱学习,善
于观察的笑笑带我们到学校外面去看一看。
①这是什么呀?红灯停,绿灯行,
让我们遵守交通规则,一起和笑笑等一等、
数一数。(媒体演示:红灯20、19、18……1、绿灯2
0)
②绿灯亮了,笑笑高兴地过了马路,来到公交车站,她要乘几路车?(18)
③回到小
区,笑笑准备乘电梯回家。看了这个按钮图,你知道这幢楼房有多
少层吗?笑笑住在10层以上,你猜她
住在哪层?(太低了,太高了…)
④晚上,笑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超市,(出示图)你知道这些数据
表示什么
意思吗?认识了11~20的数,我们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商品的价格和重量呢!
3、抓物猜数,培养数感。
谈话激趣:昨天,老师也去超市购买了一些东西,是什么呀?(出示实物糖)
下面我们来玩一玩“抓糖”的游戏,想玩吗?不过,这是数学课,可不是随便玩
的,要动脑筋玩
。
①请四人小组先来示范活动过程:抓糖――猜糖――数糖――放回――换
人。
②四人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和指导。
③全班交流:猜的数是几,数出的数是几,体验“估计数”和“实际数”之
间的差别。
④进一步思考:如果让你抓一把花生、黄豆、小番茄会怎样?
明确:同样抓一把,越是大的物体抓出的数越小,越是小的物体抓出的数越
大。
五、总结全课。
谈话:小朋友,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你就能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数学
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