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的认识教案[1]
留学生学历认证-运动会贺词
大数的认识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
基
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
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
计数单位“万”、
“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
数单位的
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
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
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
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进一步培养数感
(二)本单元可用15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
“亿”,知
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
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
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基
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
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
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
教学重点:
记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
主题图、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投影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咱们一起来认
识一些大数。(板书课题)
2、介绍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让我们一起来看
看这次普
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出示人口数据)
谁能尝试读出上面这些数?
指名读数,并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读的?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出示例1:1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
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
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
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
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
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2.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
2
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
。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
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
计数单位。
(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
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
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
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之间互相说数,一个一、一万一万地说,另一个拨。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科书第5页的内容,练习一第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
解读数的规则。
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
区别。
结合读数,
培养学生的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理解
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3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空白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出下面的数
379
(1)我们学过哪些记数单位?
(2)请你按数位顺序表中的顺序依次说出所学过的数位。
(3)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
二、探究新知
1、万级的数的读法。
我们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而像我们昨天的城市人口数据
的大数该怎么读呢?
(1)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呈现2496,让学生
读一读。
(2)再呈现24960000
让学生试读。
比较24960000与24960000在数位上的区别。
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引导说出一共有多少万?
这个数有什么特点?(个级的四个数位上都是o,即这些数都是整万
的数,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
。)读法与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
点?
相同点: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
不同点: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的数的读法
小结:整万数
的读法,先分级,把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
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个级上的
四个零都不要读出
来。
练习读一读
55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读法。
4
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6407000。
②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学生自己试读,交流读法。
④小结读法: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个级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叙述板书,六百四十万七千
(1)学习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85000300。
②学生自己分步骤试读。
③师声生同读。
④小结读法: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⑤按正确的读法师生品读。(板书: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三、巩固拓展
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1)观察每个数的特点。同桌互读。
2、做练习一第2题。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读法练习(教科书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亿以数的组成,各个数位
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比较熟练地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读数的简便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练习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5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练习:
1、读出下面的数:3458020
780000 40056500
从右往左说出40056500中各个数字的数位,然后订正。
2、让学生说出40056500是由几个千万、几个百万、几个十万、几
个万。
3、说出40056500中的两个5各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一第3题。
分小组交流不同的读书方法,探索比较方便的读法,让学生自主选
择合适的读书方法。
2、做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读出题目中的各数,并说出各是由几个千万、几个百万、几个十万······组成的。
做练习一第5题。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四、补充练习
师说明:改革20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读出下面各题中的数:
(1)1993年,我
国天然石油开采8130000吨,1997年增加到12840000
吨。
(2)1994
年,我国煤炭开采12350000吨,到1996年,煤炭开采
21500000吨。
(3)1993年,我国市内电脑交换机有10360000门。
(4)1994年,我国生产照像机42900000架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写法(教材第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数级正确
6
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加深学生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熟悉
的生活情境,通过观察、猜想、比较、实践等活动,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获得
良好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
些基本方
法,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掌握什么时候写0,写几个0。
教学准备:
主题图、计数器、写有数位顺序的稿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例3主题图:我们学校是绿色环保学校,我们少先队员虽然年
龄
小,但我们热爱环保,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愿意为它作出贡献。据
统计,仅2000年就有六千八百五
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
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活动。
教师边叙述边板书:六千八百五十万 三千零八十万
二、探究新知:
(1)根据读法,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两个数。
(2)看计数器上拨出的数是几位数。
学生尝试写数,集体交流写法: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先写万级,再
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
就写0占位。
自主写数
(1)出示数位顺序表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7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二千零五万七千九百
(2)先读数后写数。
(3)思考写数过程,交流、讨论、检验。
(4)提出存在的问题,学生或教师讲解。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页第6题。借助计数器完成。
教材第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7、8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练习(教材第10—1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亿
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探索精神。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
过收集有关大数的信息的活动,使学
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学,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学数
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基础练习
8
1、对照顺序表,回答。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900009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1050000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23000000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2340050“234”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
“5”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10200800这个数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
六千三百二十二十三万五千一百零四万零二十
要求:(1)先说一说写数的方法,步骤(你是怎么写的)。
(2)读一读,先明确含有几级的数。
(3)对照数位顺序表写数。
3、练习一中的第12题。
要求:(1)先读一读
(3)按题目要求连一连
(4)想一想:如果不经过读数、写数,能不能通过推测、判断
进行连接?说出你的策略。
二、专项练习
1、不对照数位顺序直接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五十万三千
①由学生独立完成
②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过渡到直接写数。
明确有几级——分级画线——填上数字
(2)一千零二十五万零六百
步骤同上。
(3)写一写:
一千零八万二百二十六万三千四百二百万零六十三
2、练习一中的第14题:
要求:(1)教师读数,学生听写。
(2)同桌校对,互相交流、检验。
9
(3)请学生说说体会,介绍自己写数的方法、步骤。
3、练习一中的第9题。
要求:(1)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题目特征。
(2)引导练习。
(3)学生之间相互校对,教师巡视、检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中的第10、11、13、15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又有什么新的
认识?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大小比较(教材第13页的内容及第16页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亿以
内数的大小比较。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比较大
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
教学主题图,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简要介绍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四川、新疆这五个省的文化
名胜,呈现各省的面积数。
10
黑龙江(454800)、内蒙古(1100000)、青海
(720000)、四川
(485000)、新疆(1660000)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让学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
(2)分小组任意选取位数相同和不同的两组省份的面积进行比
较。
(3)汇报交流比较的方法和检验。
(4)引导归纳亿以内数的比较方法:首先看位数,位数
多的那
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比较,一位一位地往后比,
哪一位上的数大,
这个数就大。
(5)同桌合作,强化练习。
同桌两人合作,在这6个省份中随意选取两个省
份,比较他们的
面积数。一人出问题,一人来比较、解答。
2、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提问:根据面积大小,将这6个省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
会吗?请排一排。
(1)让学生尝试排列。
(2)让学生分组交流,校对排列结果,并说说各自的比较方法、
过程。
(3)引导概括比较方法。
先分类——七位数的相比较——六位数的相比较
(4)三个七位数你是怎样比较的?引导全体学生明白比较方
法。
①随意选取两个数比较大小。
②将较大的数再与第三个数比较,得出最大的数。
③然后再比较另外两个数,得出第二与最小的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根据每组数的位数情况说一说比
较的方法。
2、练习二的第1、2题。
第1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评议。
11
第2题,同桌合作完成。
四、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多位数的改写(课本第14——15页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的万位后面
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理解、掌握“四舍五入”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过程与方法
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投入课堂
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视
野。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多位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
近似数的判定。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的同学一见大数就有一种感觉,认为比较麻烦。其实在
我们
的日常生活中,为了读数、写数的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的数写成以“万”
为单位的数。这
样读、写起来就方便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个本
领。(板书课题:多位数的改写)
二、探究新知
1、我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0000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俄
12
罗斯的陆地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约为17100000平方千米:加
拿大的
陆地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约为9980000平方千米。
刚才我们在谈话中提到的
这几个数都比较大,无论是读还是写
都比较麻烦,如果把记数单位“一”改成“万”,这样就方便了。
板书:96000000平方千米
17100000平方千米
9980000平方千米
2、学习改写
观察数的特点。(都是整万的数)
画分级线。
改写方法:将它们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就把万位后面
的4个0省
略掉,换成一个“万”字。
说明:改写后,只是记数单位由“一”变成了“万”,而数的大
小
没有改变。所以,改变前后是用等号连接的。
板书:96000000平方千米=960万平方千米
17100000平方千米=1710万平方千米
9980000平方千米=998万平方千米
3、尝试改写
出示例5的主题图
介绍红、白细胞的作用。
说明一滴血中含有红、白细胞的个数。
板书:红细胞:5000000个
白细胞:10000个
把红、白细胞的数量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知名叙述改写过程。(先划分级线,把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掉,
换成一个“万”
字。)
板书:红细胞:5000000个=500万个
白细胞:10000个=1万个
4、及时尝试。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叙述改写过程。
13
5、学习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
的近似数。
(1)讲述例6内容。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都是非整万
的数。)
(2)讲述“四舍五入”法、近似数。
(3)板书:求12756、1389000的近似数。
12756的近似数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
②看万位右边第一位上的数,是2。
③说明:根据“四舍五入
”法规定,像这样小于5,把它和右边
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板书:12756≈10000
说明:因为得出的是近似数,所以必须用“≈”,不能用“=”
④再把1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板书:10000=1万
1389000的近似数
①让学生尝试改写。
②集体交流改写步骤方法。
6、及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126409000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5页的做一做。
学生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为什么同一个数可以求出不同的近似数?
教材第17页第4题。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多位数的改写练习(课本第16——17页的练习二第3、5——8题
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练习,使学生学掌握“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
内的
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2、进一步理解、掌握“四舍五入”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14
3、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灵活运用近似数解
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和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
动投入课堂
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充分认识近似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培养
学生
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大数的改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报纸。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下面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到楼上要走25级台阶。()旗杆高约6米。()
学校购彩旗45面。()小名家每月用水在12吨左右。()
2、把下面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54000
3687000 6635821 13698032
二、课堂练习
1、教材练习二3、5题。
学生读题后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二第6题。
独立完成。
从报纸中找出各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
要用近似数?
3、教材练习二7、8题。
学生独立完成,对困难生,教师加以辅导,集体交流写数、改
写过程。
三、拓展练习
1、说一说下列个数在几万之间。
348947
929867
2、在括号里填写使式子成立的数。
15
9()864≈10万1 ()39800≈100万
6()8130≈61万2 ()623≈2万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材第19—P20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
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
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
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的数学了,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数究
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昨天我已经让大家
在课下收集有关数产生的资料,
那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资料?
生汇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
16
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
要数一数捕获了多 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板书课题:数的
产生)
(1)出示课本主题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子上打
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外出放羊时,每放 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
共出去多少只羊,就摆出多少个小石子。放羊回来时,再把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时,如果回来的羊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羊没有丢。
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 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但
各个国家和地区记数的符号是不同的。
(2)出现各国不同的数字。
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12世 纪
又从阿拉伯传入了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
来称为“阿拉伯数字” 。即我们现在所用的1、2、3、4、
(3)认识自然数
在我们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 数的1、2、3、4、5、6、都
是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知识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
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
的发展,出现了“0”, 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 小的
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了解其他进制。
出示:十进制计数法。古代有十进制计数法,还有十二进制计
数法、十六进制计数法等等。由于 十进制计数法比较方便,最后逐渐统
一采用十进制计数法。
(2)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①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怎么计数的?
让生先试着说一说。
②出示已学的计数单位。
至今为止,我们学习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亿)那还有
17
没有比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十亿)多少个一亿是十亿?
数一数,有没有比十亿更
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百亿)多少个
十亿是一百亿?数一数,有没有比百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
猜猜什么?
(千亿)多少个百亿是一千亿?数一数
③出示新的计数单位。
有没有比
千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师肯定有,由于不常用,暂
时不学。)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进率都是十)
“进率都是十”是什么意思?(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十倍的关系)
小结:像这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
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材第21——2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法,并能正确地读、写出亿以
上的大数。
2.进一步理解、掌握我国四位分级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推理、探究、归纳出一以上
数的读写法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18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数位顺序表。
18273000
90023600 56000436
分别读出这些亿以内的数,并说出读的方法。 2、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
到比亿大的数。今天我给你们带来
了一些数,请你们读一读。
(1)据统计,全球人口总数达到6100000000人。
(
2)我国有广阔的海域,海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据2001年统
计,我国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
达723400000000元。其中,沿海旅游业
已成为海洋产业中的第一大产业,产值约为25元。
学生试读上面的数。
说说你是怎样读出这些数的呢?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
(1)回顾读数步骤。
(2)把61000000000分级。
标出级数。
引导学生一级一级的读数。
学生读第(2)题中的两个数。
亿级万级个级
723400000000
25
这几个数的读法语“复习”中的一组数的读法相比,你发现这几
个数的读法有什么规律?
师生归纳亿以上数的读法:读一以上的数时,只要把“亿级”的数按照
“个级”的读法读,再在
后面加一个“亿”字就行了。
2、即时练习
(1)读出教材第21页的“做一做”。
提问:那些零读,那些零不读?
(2)练习三第1题。
3、学习亿以上数的写法。
(1)教学例2。
①板书:三亿三十亿九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②请学生根据上面各数的读法,在计数器上拨出这几个数。
19
③观察计数器,看你播出的这个数是个几位数,并尝试写出这个数。
④说说亿以上的数是怎样写的。
按照亿以内数的写法来写亿以上的数。借助数位表,画出分级
线,确定
数的数位,对齐各个数位上的数写出相应数字。写数时仍从高位写起,
先写亿级,再写
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占位。
2、自主写数
教材第22也“做一做”的第1题。
练习三第6题。
三、巩固应用
1、课本练习三第2题。
2、课本练习三第4题
分组活动:从第问题中题中选一题与同伴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课本练习三第7、8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练习
课本练习三第9题。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亿以上数的改写(教科书第22页例3,练习三第3、5、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将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
改写。
2、理解、掌握将非整亿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
数,并能正确地改写。
3、进一步理解“改写”和“略写”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交流优化写法,正确改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数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
20
整亿数的改写,非整亿数的略写。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四舍五入”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50000
20000000 581200000
由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的改写结果。
你是怎样改写的?这样改写,原数的大小变了吗?
引导回顾:
①先找准“万”位。
②看千位上的数,以五为准,按照“四舍五入”原则改写。
③注意“≈”号的使用。
④最后添上“万”字。
二、探究新知
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
出示例3:(1)300000000=()亿
①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②展示、交流改写方法。
③归纳方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和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的方法相类似。
④练习:2000000000=()亿1=()亿
(2)1276270000≈()亿
①学生尝试改写。
②展示、交流改写方法。
③为什么要用“≈”。
把2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教师巡视、指导。
③展示交流。
三、巩固练习
21
1、教材第22页的“做一做”。
2、教材练习三第3、10题。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亿以上数的读、写法练习课(教材练习三的第15——1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正确地、熟练地
读、写亿以上的大数。
2、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策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等多种训练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大胆提出问题和质疑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掌握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亿以上的大
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练习读数
抽牌读数游戏:
1、学生洗牌,抽取指定数量的牌数,组成一个数。
2、读出这个数。
3、活动形式:四人小组,轮流取牌,读数。
二、练习写数
1、教师出示题目,学生练习写数。
二亿八千万一百零六亿四千万二十三亿五千八百万四千
三千零二十亿零八百万零五百
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交流方法、过程。
2、改写成以“亿”或“万”作单位的数。
22
5
1230000000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展示交流。
出现问题,进行评讲。
小结改写方法、步骤。
3、分别将非整万、整亿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亿”或“万”
作单位的数。
136000 1063800 1280009600
304500
8673100 96320000 2
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交流,出现问题,进行全班反馈。
小结“略写”的方法、过程及注意点。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材第23—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和使用方法。
2.学习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投入课堂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体
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
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
的教育。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
,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
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
介绍数字键和运算键。
教学难点:
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
23
教学准备:
算盘、计算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制造冲突,引入课题
1、出示口算题,要求30秒钟内完成。
3×214+636÷315×6210÷211354×367
2、师:1354×367这么大的数目的计算,要在30秒内算完,你们感到
怎样呢?
3、引入计算器,揭示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操作交流,认识计算器的功能
(1)学生相互介绍,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2)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
①计算138+489,掌握常规计算方法。
②计算762.32—0.89,32010—
8925,436.8÷0.75,13.6×2.7÷0.75,
145+145+145
三、演绎文化,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那计算器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呢?说说你们课前已收集到了哪些资料?
1、介绍远古时代的计数方法。
(1)多媒体出示: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
的劳动中,
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出去打猎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
件武器;回来
时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
都要借助实物来计数。例如捕获了一只野兽就放一颗石子,出去了几人<
br>就在绳子上打几个结。就这样,人类在劳动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
法,而石子、结绳、木棒、
手指、刻痕
就是人类最初用来计数和计算的工具。
现在你们觉得摆石子、结绳等计数方法怎
么?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这
些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工具“算筹”,算筹是什么?(图,是一种像筷子一样的小棒)用它作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筹
算”。
对于算筹,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首先来猜猜看,古人是怎样用算筹摆1、2、3、4、5的?
那6怎么摆呢?动动脑筋拿小棒摆摆看。
据古书上记载,上面的这根表示5,下面的一根表示1。
24
这样7、8、9也就好理解了。(屏幕直接出示)
那怎样来表示更大的数呢?比如23又怎样表示呢?
这么多摆法你们觉得哪种摆法最清楚?
仔细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其实,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刘徽就是摆放算筹来计算的。(图)
那你们
觉得算筹这种计算工具怎么样?
是的,于是慢慢地人们就用算盘取代了算筹。
(学生在创造交流中了解算筹,两次创造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喜悦,感受
我国古老的文明。)
3、小组合作,研究算盘的认识
几百年来,算盘在中国流传相当广泛。就是在当代,算盘仍以
它特有的
功能,与现代的计算器并肩作战。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
小组研究,集体汇报:
①珠算是中国古代数学继筹算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发明。现在,世界各国
学术界一致公认,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不仅如此,
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高
度现代化的国家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
使用算盘,并把珠算列入小学课程。
②这里还有
一个小插曲:一次,一个中国代表团访问前西德某学校,主
人请客人们参观完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之后,
又指着一幅挂图说:“这
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器。”代表团成员一看,竟是中国的算盘。
③中
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算盘,收藏在天津历史博物馆内。它是清朝末年
天津沽衣街算盘作坊制造的,距今已有
一二百年的历史。它的长度是按
天津达仁堂药店的柜台设计的,为306厘米,宽则为26厘米,共有1
17
档。营业忙时,五六个店员可以同时在大算盘上算账。
④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化学家
李约瑟博士曾致力于《中国科学技术
史》的研究,待他全面地考察了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之后,以赞美的
口
气说:现在流行于世的算盘,是中国人发明的,它可以跟中国的四大发
明相提并论,完全可以
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四、再次体验,总结提升
①太平洋的面积是17967.9万平方
千米,大西洋的面积是9336万平方
米,印度洋的面积是7491.7万平方千米,北冰洋的面积是1
310万平方
千米,问:四大洋的面积一共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②即将投入施工的崇海大桥,全桥长3042米,预计投资约6,0000,0000
25
元。问:每米投资约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
第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计算(教科书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四则运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感受
数学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培养认真
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
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规律。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抢答
30+80=100–26=24÷8=456×23=
60+80=250–130=100÷25=2780÷14=
提问:你们为什么能很快算出这些题?
2、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当口算
没有把握时,能想到运用手中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来帮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地计
算。(板
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26
1.学习输入数字
(1)提问:28601这个数你是怎样输的?
(2)比较输数方法。
(3)同桌一人说数,另一人输。
2.学习操作
板书:386+179=
估算
(3)在计算器上操作。
(4)比较估计值与准确值。
(5)认识“CE”键的作用。
3、师生共同操作
(1)板书:825–138=
(2)先估算,把估算结果告诉同桌。
(3)师生同时计算。
边输入边口述过程。
(4)汇报结果。
4、尝试独立完成。
26×39312÷8
5、我说你做。
要求: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一组,轮流出题,
比赛看谁先算出来。
6、发现规律。
(1)板书: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独立计算,写出结果。
(3)观察,找出答案中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
(4)不用计算器,遵循规律写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5)运用计算器检验答案。
27
(6)质疑提问。
你能口头说出9999×6,9999×8的计算结果吗?
7、混合运算。
(1)板书:4964÷68+34=
286×2+139×3=
(2)叙述你的计算操作方法。
提问: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介绍用记忆键操作的方法。
你可以提醒同学们计算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1.第2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提问:答案有什么规律?
2.游戏》用1、2、3、4、5这5个数字,任意组合成一个三位
数和一
个两位数,用计算器求积,积大者获胜。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教材第28—32页练习三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熟练读、写亿以上的数。
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从而感受有些题用简便方法比计算器还要
快一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估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在平等、交流、对话
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交流讨论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享受巧解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28
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算器,0—9的数字卡一套。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回忆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和改写方法。
学生相互启发、补充。
集体交流,达到共识。
2、第28页第5题。
(1)按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方法。
写出下面各数。
一亿三千八百万四亿零八十万七千
六百亿九千零二万一千零二亿零十万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300000000=()亿2800000000=()亿
8=()亿5000000000=()亿
判断。
(1)47560≈47万()
(2)2036000000≈20亿()
(3)990000000≈10亿()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31页的第15题。
分组游戏。
交流自己读数方法。
2、用3、6、0、0、0、0、8、9八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八位数。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不读0的数。()
(4)约等于1亿的数。()
(5)改写成8369万的数。()
29
3、教材第30页的第13题。
交流你了解的有关计算器的知识。
用计算器计算每组前三个算式。
观察计算结果,交流发现的规律。
运用规律写出剩余题的结果。
用计算器检验结果。
4、教材第31页的第14题。
观察算式的特点。
分组比赛。
A.用简便方法。
B.用计算器。
(3)揭示比赛结果,畅谈各组的计算方法。
5、教材第32页的第19题。
明确题意。
集体口算出结果。
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估算正确结果。
计算出准确值进行检验。
简算下面各题。
99999×111116666
6×3333
3
1999个61999个3
三、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小结本单元所学知识。
活动课一亿有多大?
教学内容:
一亿有多大(教材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30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在平等、交流、对话
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沟通、交流的习
惯。
教学重点:
理解大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一亿有多大。
教学准备: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所用的材料。
教学过程:
猜想
1、请用一、十、百分别说一句话,并体验相应的数量。
指名叙述。
2、提问:你能想象一亿有多大吗?
学生展开想象,大胆猜测。
3、质疑
1亿名小学生手拉手能否沿地球公转的轨道环绕一周呢?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猜测、质疑。
教师帮助给予相关信息:地球公转的轨道长度是939120000千米。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二、探究新知
谈话。你想感知一亿有多大吗?
举例。
(1)揭示探究活动方案。
(2)选择探究内容。
看看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
思考探究内容的可行性。
制定具体的探究方法。
①准备实验材料。
②进行测量。
31
③得出测量结果。
④推算出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
(5)得出测量结果。
确定本组实验内容。
(1)小组商讨本组实验内容。
(2)交流各组实验内容,其他组帮助思考实验的可行性。
(3)准备实验工具、材料。
(4)开始实验探究。
得出测量结果。
推算。
验证猜测。
重点汇报各组实验步骤。
感受1亿有多大,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4、教师提供实验材料。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实验过程,根据结果,感受数字的大小。
第二单元
教材简析:
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是在<
br>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
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
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
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
三
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
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
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
如下:
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
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
画指定度数的角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
象。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
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本
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
32
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
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
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
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
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
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
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
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
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课时安排:(4课时)
直线、射线和角„„„„„„„„„„„„„„„„„„1课时
角的度量„„„„„„„„„„„„„„„„„„„„„1课时
角的分类„„„„„„„„„„„„„„„„„„„„„1课时
画角„„„„„„„„„„„„„„„„„„„„„„„1课时
第一课时 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内容:教材35、3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
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
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 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
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
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
直线。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角的形成。
33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线段
(1)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2)师提问:老师画的是什么?说一说什么是线段,线段有那些特点。
2.导入。
(1)师把线段的一个端点擦去,改画成射线。
(2)提问:你认识这个图形吗?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射线
(1)谈话。(同学们,昨天老师留了一个小实验
,请你们观察穿过小孔的
手电筒的光线。你们做了么?像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我们可以近似的
看成是射线。
(2)观察黑板上的射线。
(3)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射线是怎样的。
(4)画射线。(自己试画,想一想:画射线时要注意什么?(直的,只
有一个端点))
(5)列举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2.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
师:这是一条直线,它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与线段射线比一比,你自己画几条直线。生画师巡视。
师展示生所画的各种直线。
3. 比较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
(1)
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意义及特点。
(2) 在表格中填出。
名称
直线
射线
线段
4.
图例
相同点
不同点
端点 长度
角的认识。
34
(1)引入。师出示三个角,问这几个图形叫什么?
(2)角的形成。请人试画角。
(3)概括角的意义。请生用语言把画角的过程描述出来。
(4)巩固角的意义。书角的定义。读书36页。
5.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讲边在角上标出名称。
(2)同桌互指角的各部分名称。
(3)小结: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6. 认识表示角的符号。
师:“角”用怎样的符号来表示呢?师示范画出一个角的符号:∠并同
时说明写法。
生练习写角的符号。
7. 学习表示角的方法。
师:不同的角可用“∠1”、“∠
2”表示,注意写时数字1、2要写在角
的符号的外面,但距离不能太远。师指∠1,教给生读法:角1
。集体
跟读。同桌互读角2。
(三)课堂作业
1、书36页1
2、书39页1
3、书39页2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书37、38页的内容及练习四的3-8题
教学目标:
1、
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2、
使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
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 向学生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的度量角的度数。
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活动角、一张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猜测导入)
1、 说说什么叫角?
35
2、 出示:生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3、 猜猜∠1和∠2哪个大?生猜。
4、 师:刚才有同学谈到了量出角的大小,你们知道用什么来量角的
大小吗?今天就来学习用
量角器量角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量角器
(1)同学
们知道度量线段的长短常用的工具是直尺,度量角的大小也
有工具,那就是量角器。也叫半圆仪。板书:
工具:量角器
(2)生观察量角器。
观察它是什么形状,上面都有什么?用你的语言进行描绘。
小结:量角器的中心是一个点。量
角器上又很多刻度,从中心到各刻度
之间的连线叫刻度线。为了方便使用,量角器上有两条零刻度线和两
圈
刻度数。一个是内圈零刻度线,一个是外圈零刻度线。两圈刻度分别是
内刻度和外刻度。请生
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找量角器的中心、两条零刻
度线。看看内刻度和外刻度。
2、教学角的计量单位。
(1)计量线段的长短的常用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等,计量角的大
小
的常用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板书:单位:度符号“°”
(2)多大的角是1
度呢?生找,师: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
所对应的角叫1度的角。生找到1°、10°、30
°的角。
(3)实践。内刻度:找55°、70°、130°、180°
外刻度:80°、15°、180°
(4)质疑:为什么要设计内、外刻度?小组观察、思考、交流。
3学习角的度量方法。
(1)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用量角的方法来比较1和2的大小,你会用
量角器量角吗?
(2)小组试量角。
(3)汇报量的结果。并说明量法。∠1=60°∠2=120°
(4)质疑。用内刻度来量,用外刻度行吗?谁来演示一下。
(7)归纳方法:把量角器放在
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
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量角器上的
刻度,
就是这各角的度数。
关键字:“点”“点”重合“线”“边”重合读准度数
36
4、实际测量,发现规律
(1)师:动手量开课时的两个角,找找角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2)每组拿画好的∠1、∠2
A量出两个角的度数。
B观察两个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
)结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的度数就
越大,叉开的越小,角的度数就越小
,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问:为什么角的大小与两边画的长短无关?(射线可以无限延长)
(三)课堂作业
1、 书38页1
2、 书39页3
3、 书39页4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角的分类
教学内容:书41页的内容和练习五中的1—5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理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 使学生感悟到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依据角的度数区分各种角。
教学难点:理解周角的概念。
教具准备:量角器、折扇一把、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两把扇子,做展开的动作,让生观察,问:你发现了什么?生答
师:折扇的扇柄相当于
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不同,所以
角就有大小之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课题
。
二、探究新知
1、你了解哪几类角?生说师及时归纳整理板书: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小于90°等于90°大于90°小于180°等于180°
2、补充
37
(1)学习周角。
师演示将扇子打开至两把重合,讲解:这个角的两条边重合,这样形成
了一个角,叫周角。
(2)师演示周角的画法。
顶点边指出周角的顶点和边
(3)想一想,周角是多少度角?
(4)说一说:直角、平角、周角有什么样的关系。生说,师归纳板书:
1周角=2平角=4直角
3、回答问题。
(1)出示右图:
(2)提出问题1
(3)思考、动手度量42
(4)集体交流3
4、操作。
(1)生拿出活动角。
(2)师口述各角,生按要求摆。师观察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三)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画角
教学内容:书4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用不同的方法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2、 初步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教具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直角的一半是()角。
2、平角除以2是()角。
3、平角大于()角、()角、()角
4、()角大于直角小于平角
5、5种角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二)探究新知
38
1、 尝试画角。
(1) 你能画出一个65°的角吗?
(2) 生试画。
(3) 指名板演,说出画角步骤。
2、 自学画角方法。
(1) 看书42页的内容。
(2) 互相讨论看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3、
师按步骤演示画60°角。
4、 实践。
(1) 师板书:画出75°、105°的角。
(2) 生在本子上自画
(3) 指名板演,分别请同学叙述画角步骤。
(三)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整体说明]
教材简析: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
。即本单元的学
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
了两位数乘
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
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
度、时间和路程之间
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
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
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
br>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
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
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
应
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39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
估算。
教学难点:
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课时安排:(9课时)
口算„„„„„„„„„„„„„„„„„„„„„„2课时
笔算„„„„„„„„„„„„„„„„„„„„„„7课时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
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
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方法。
2
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
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速度”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材提供的实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算法中的特点,选择能理解又优化的算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口算卡片
20×3= 30×2= 60×3= 40×4=
100×8= 300×3= 200×4= 400×3=
二、学习新知
40
1、了解“速度”。
(1)出示挂图,呈现6种交通工具的时速;
(2)结合画面,教师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初步理解“速度”
的含义;
(3)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学习口算乘法。
(1)揭示并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2)学习例1
出示主题图,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学生自己列算式16×3或3×16,回答计算结果,引导汇报不
同的口算方法。)
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学生自己列算式160×3或3×160,你打算如何
计算,引导对
比16×3或3×16从而口算出160×3或3×160的结果和口算方法。
那么人骑自行车30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呢?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汇报结果及方法。
三、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
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让学生感悟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为后面学习“积的变化规
律”埋下伏笔。
10 在估算过程中,学会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培养他们的推
理能力。
11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
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4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教科书47页的第4题。
教科书48页的第5题。
1 、 小黑板出示算题。
2、
口算得数,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
、请认真观察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注意给学生充分
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
结
合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
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教师可利用板书进行简要的说明。)
二、估算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6题。
小黑板呈现题目,学生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口算结
果。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三、创新思维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7题。
板书题目。读题,理解题意。“买3棵
送1棵”是什么意思?(付3棵的钱,得到4棵小树) 想一想
,可
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反馈讨论结果,教师
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认
真体会,鼓励创新思维。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42
1、以学生以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
一般笔算方法。
2、通过口算、笔算和用计算器验算三种算法,培养学生综合应
用多项计算方法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的理
解,并加
强应用,培养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
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
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计算
23×20= 42×30=
23×19~ 42×29~ 23×
21~ 42×31~
(以口算卡片的形式出示,后4题估算)
2 计算下面各题。
1 6 4 3 3 8
6
5
× 2 1 × 1 5 ×
4 4 × 3 4
————— —————
————
— —————
(学生独立完成,请四位同学板演,简要评讲,全班校对。)
二、学习新知
学习例1
43
1、出示题目: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
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
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认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列式计算:145×12
4、经历计算过程
(1)估算
请你估一估145×12的积大约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估算一:把145看作150(有的把145看作140来算)
150×10=1500,150×2=300,1500+300=1800,
而145比150小,所以结果比1800千米少一些。
估算二:把12看作10,
145×10=1450,而12比10大,所以结果比1450千米
大。
(2)笔算
我们已经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大家试试列
竖式计算145×12。 <
br>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学生板演汇报结果;计算时要注意什
么,教师引导进行归纳三位数乘两
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
(3)用计算器计算,与笔算结果进行比较,检验笔算结果是否
正确。
三、课堂活动。
1、指导看课本。
2、完成教科书49页的“做一做”。
3、教科书50页的第1~4题。
四、 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形成三位
数乘两位数。
44
2、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1、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教科书51页的第6题。
(1)直接看书,认真观察横式,说一说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3)学生说计算过程及结果。
2、练习七的第7题。(这是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变式练习。)
(1)在黑板上逐题出示题目;
(2)估一估结果,判断是否正确;
(3)逐步检查,发现错误进行改正。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七的第5、8、9题。
2、练习七的第10题。
这题与第8题有点类似,都是借助统计表提供信息,只是这
里只要求总人数。
3
练习七的第11题。
这题有两个特点,开放性;每种解法都要经过两次计算。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学习到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第五课时
45
教学内容:
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以学生以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迁移出因数中间、末尾
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
法。
2、借助例题素材,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
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准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方法,提供学生充分的思考活动空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竖式的简便写法,关于“0”的处理。
教学难点:
理解“0”和非“0”数字的对位原理。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计算(小黑板)
20×40= 18×20= 16×50= 240×3=
105×3= 208×2= 301×2= 209×4=
(学生可能有的用口算,有的用笔算,如果用笔算的可进行板
演。)
2、导入新知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末尾没
有零的笔算,那么中间、末尾有
零的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
共同学习。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2(1)
出示主题图及题目,特快列车每小时可以行160千米,30小时
行多少千米?
46
(1)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2)汇报思考过程及结果,教师演板。
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进行讨论:写竖式时,如
何处理“0”
和非“0”的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有几个零。 2、学习例2(2)
出示主题图及题目,普通列车每小时可以行106千米,30小时
行多少千米?
(1)根据题意,学生列式:106×30=
(2)将算式“106×30=”与“160×30=”进行比较,看看有什
么不同?
(3)教师:遇到 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运用
以有的知识你能解决吗?
(4)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
(5)反馈解决问题的情况。
口算106×3=318,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
笔算,重点围绕竖式的书写,从而归纳出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
成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要点。
(6)练一练:108×40= 206×30= 209×40=
三、课堂活动
1、教科书53页的“做一做”。
2、补充练习(竖式计算):203×12= 308×24=
4
教科书练习八的第八个五年计划~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内容: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速度。
2、从实际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
能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47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识视
野,让学生感受人类创造
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
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速度”概念
1、学生介绍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你还记
得吗?
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记录一下。 完成后,教师以实物投
影或在黑板上显示。
如:自行车每小时行1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摩托车每
小时行40千米;农用拖拉机
每小时行30千米;轮船每小时行30千
米等等„„
2、“单位时间”的介绍
(1)教师肯定学生介绍正确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并说明各种交
通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让学生感
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
慧。
(2)刚才大家介绍的都是以小时为单位的速度,那么以“每
分
钟”、“每秒钟”为单位时间的,是不是速度呢?(也是速度)
(3)教师明确说明: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每秒、每
日„„
3、“路程”的含义
(1)以上举例中的“250米、20千米、2米、18千米”等等是
什么数量呢?
(2)路程与距离的区别
教师说明:“距离”指的是两点之间线段的长,而“路程”可以
是两点间曲线的长。
(3)课件或小黑板演示距离、路程的说明图。
48
4、 速度的表示法
教师:像以上这样“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每分钟行
多少米”、
“每秒钟行多少米”„„,都是速度。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走过的
路程。人们为了
更简明、清楚的表示速度,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法,
如:每小时行160千米,可以写成160千米小时
。你能试着写一写
每分钟60米吗?
将前面学生提到的速度都进行改写。
二、学习例3
1、板书呈现:
(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以行多少
米?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教师演板。
4、
速度、时间和路程间的关系
(1)引导学生独立找到速度、时间和路程间的关系。请你想一
想,以上式子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以一个算式为例)
(2)学生独自写出关系式,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板演。速度×时间=路程
三、课堂活动。
教科书56页的第6~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内容:
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
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2、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事物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使学
生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49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和
思维多样性的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
自主思考探索,归纳出积的变化情况。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1、板书呈现:6×2=12
6×20=120
6×200=1200
(教师先写出第一个因数6(3个对
齐),再分别写出第二个因
数,以很快的速度写出三个算式的积。)
你知道为什么老师能这么快的写出结果吗?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归纳并板书:
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积也随
着乘以几。
2、接着教师再呈现出:80×4=320
40×4=
20×4=
你能很快填出以下的答案吗?你又发现了什么?
二、组织交流,研究问题
1、(学生得出答案后)引导学生观察以上的算式,想一想,说
一说你的发现。
(1)引导学生观察因数的变化特点和积的变化特点;
(2)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50
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随
着除以几。
4 综合以上的板书,你能接着往下写两道算式吗?试试
看,你能行的! <
br>3、完成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写的算式,根据板书内容进行说
明,从而进一步理解、巩固以上的
规律。
4、合并、归纳积的变化规律。
请大家读读我们找到的规律,你能用一句话表达这些意思
吗?
学生大胆尝试,交流,评议,师生共同归纳出:
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
小)几倍,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几倍。
三、举例验证,规律应用
1、让学生根据规律,自己再举例说明。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一些
算式:
如:其中一个因数扩大10倍的,2×3=6 20×3=60 200×
3=600
2000×3=6000;
其中一个因数扩缩小10倍的,6000×2=12000
600×
2=1200 60×2=120;
其中一个因数逐一扩大一样的倍数,12×3=66 24×3=72 48
×3=144
96×3=288;
其中一个因数逐一缩小不一样的倍数,72×2=144 36×2=72
9
×2=18 3×2=6。
2、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
四、课堂活动。
1、教科书58页的“做一做”。
2、教科书59页的第1~5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教学内容:
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51
1、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估算。
2、结合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
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
的实际。
3、 理解、掌握乘法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
景,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讨论进行估算,加深对估算过程的
理解。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解决
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
创设
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学生养成合作互助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使估算结果合乎情理。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秋天到了,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去秋游,你想去吗?
校长安排王老师去买票,明天王老师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请大
家帮忙算一算。
二、合作交流,研究问题。
1、出示主题图与题目。
2、认真审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读懂题意,写出解答算式。(引导学生懂得问
题的含义,
是“大约”,只需估出一个近似值)
(2)独立估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组织讨论。
谁估算得好一些?为什么?
(4)概括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
接近准确性(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
十、整
百、或几百几十的数,一般用口算就能得出结果。)所以,估算时关
键在于如何对两个因
数进行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
52
估小一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的采用“四舍五入“法来取
近似值。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教科书60页的“做一做“。
2、教科书练习十的第1~6题。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及符合应用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
练的进行运算。
2、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的规律。
3、通过
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
力,并感受接替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过程与方法
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进一步理解关
于两位
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教科书62页的第7题。
以口算卡片的形式出示算式,个别答与开火车相结合,以作
到人人参与。
53
2、教科书63页的第8题。
(1)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
(2)汇报结果,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零和因数末尾
的零在
笔算时的不同操作办法,教师进行演板。
3、教科书63页的第8、9题。
(1)列出原算式:63×4=
(2)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
(3)利用算式进行对比。
(4)仔细观察,请你说一说哪个因数的变化了,怎样变的,积
又是怎样变的。
二、提高练习。
1、出示(1) 1 2 × 1 8 = 2 1
6
(1 2×3)×(18÷3)=
请你猜一猜结果会是几?你的理由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进行
详细的讲解。
2
那么(2) (12÷3)×(18×3)=的结果是多少呢?
你是怎样想的?
3、而(3) (12×10)×(18×10)=又该等于多少呢?
三、综合应用练习。
教科书63页的第11题。
1、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多种解法。
如:用估算,430、380、407
都看作400,因此400×30=12000
(千克)或(400×3)×10=12000(千克)
。
用笔算 430+380+407=1217(千克)
1217×(30÷3)
=12170(千克);
(430+3
80+407)÷3=406(千克)把406看作
400,因此400×30=12000(千克)。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综合练习,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收获,谁来说一
说。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
行线。
(2)
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 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
梯形的高。
课时划分:6课时
垂直与平行„„„„„„„„„„„„. 3课时左右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3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结合生活
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
线。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
得到和谐发
展。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
握其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具: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
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55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
小组长组织大家把
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
来展示,并编
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
类?为什么这样
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
的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
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
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
按照
“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
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
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揭示课题)
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
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邻
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同学们,你们还能
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
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
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5、学生试着说概念
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一)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
学一
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
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56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
怎样折的?
4、
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有困难
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学生演示。
师:大家可真不简单,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现在,请迅速把
这些纸收好。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
的学习习惯!
(二)拓展练习:贴挂图69页7题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课
后作业:P65 1、2
板书:
垂直和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
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
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画垂线6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
间的距离垂
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
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
57
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
: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
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具:三角板 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探究新知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1) 先画一条直线。
2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
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
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
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
到笔画的
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
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
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
58
1. 68页4题画一画
2、69页5题
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69页6题
怎样修路最近呢?
4、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画平行线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学教学重点: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
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和一组平行线。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
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具:三角板 或直尺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
2、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
板书课题:画平行线
二、探究新知
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步骤:
59
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2).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
第一步画出的直线
平行。
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
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
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组内的
同学互相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
3、小组活动:
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
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全班汇报
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4. 小组讨论: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
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
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
br>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
来。
三、巩固新知:
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2、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平行线,你有什么体会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2.使学生了解学
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过程与方法:
60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
们的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
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
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
示。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
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感知图形
1.出示校园图(70页)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梯子的侧面-梯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正方形
3.小组交流:
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
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61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
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④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⑤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
有,是什么?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6.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过的
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
吗?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梯形
正方形
7.判断:
①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③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
三、巩固练习
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
62
学生展示
2、七巧板拼一拼
①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②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③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2. 下面的图形中有(
)个大小不同的梯形。
3.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把1张梯形纸剪一次,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拿一张长方行纸,不对折,剪一次,再拼出一个梯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71-7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知
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
的关系。
63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底和
高的意义和画高的全过
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
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
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
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
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
的高。
教具:图形,剪子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感受新知
1.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那么平行四
边形有什么特征呢?
(1)教师演示。
教师拿出一个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
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为
什么没有变?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把准备长方形框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测量一下两
线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
有不稳定性。
(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
同它容易变形,也就是不稳定性。
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应用
吗
二:探究新知
64
1.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找出相对应的底和高。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讲解后,学生动手画高,72页“做一做”第2题。73页1题。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个部分的名称。
提问:梯形的高是从哪一边到哪一边的垂线?高能不能画在腰上?
72页做一做2,73页1题 画梯形中试画高。
总结:梯形的高只能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
向它的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次
强调: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对否平
行来区分的。
2)认识等腰梯形。
(1)小组研究:每组一个等腰梯形,研究它的特点。
(2)小组交流汇报。
对折后两腰相等,并且重合。
用尺子测量后,也同样得到两腰相等的特征。
(3)概括。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三、巩固练习
1、73页2题,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别画出它们的
高。
2、73页3题。剪一剪
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
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另
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呢?四、课堂小结
:
你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75-7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
65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
手测量,使学生经历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
律的全过程,并渗透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
学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知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感知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这一规律。
教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引发探究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二、探究新知
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一下每
个角的度数。
再把四个角的度数相加,是多少度呢?这是一个四边形,其他的四边
形是什么情况
呢?
二、小组研究,总结规律
1.
组内分工测量75页8题中的每个四边形的各个角的度数。
2. 汇总填表75页9题。
3. 共同讨论总结规律。
4. 全班汇报交流。
小结:任意一个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之和都是360度。
三、巩固新知
1.在表中适当的空格内画“∨”。
四边形
梯形
平行四边形
菱形
长方形
正方形
66
对边平行且相两组对角都相4个角的和是
等 等 360度
2.在图中填写合适的四边形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图 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各 个 角 的 度 数
4个角的
和
。。。。。。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67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
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课时划分:15课时
口算除法
-------------------------------------------------
-------
2课时左右
笔算除法
---------------
-----------------------------------------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
-----------------------------
1课时 左右
1、口算除法
第一课时
课题: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用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
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
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
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68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0÷2 80÷4 90÷3 120÷6
二、新授:
1、出示例1
(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80÷20
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练一练:80÷48= 90÷30= 83÷20≈
80÷19≈
(1) 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问题?
可以分给几个班?怎么计算?列式:120÷30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120里面有几个30?几个30是120?
120是12个10,30是3个10,120个10除以3个10,商4。
练一练:120÷40
150÷50 160÷80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
也
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必免出现120÷30=40的情况,验
算时可以用乘法来
验算:30×40=1200。
三、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2
6÷3 36÷6 42÷7 450÷50
360÷90
810÷90 80÷40
40÷20 60÷30 360÷60
420÷70 90÷30
540÷60 630÷70 180÷20
2、书后:(P80 1、2、3、4、5)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自己相应练习一些口算题。
第二课时
69
课题:口算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1—5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方法。
2、通过练习,巩固学生估算的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类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学生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巩固学生估算的方法。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口算。
30÷10= 180÷60= 360÷40=
240÷60= 800÷40=
420÷60= 54÷3=
60÷30= 250÷50= 7200÷
90=
要求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2、 口算。(完成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 出示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2题。
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除法应用题。
4、
出示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3题。
提问:“限载40人”是什么意思?
根据画面编一道应用题。学生独立列式完成。
5、完成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表示什么?
6、完成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5题。
提问:“大约”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7、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除法(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70
1、
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60÷20 120÷30
2、在下面的( )里最大能填几?
40×( )<83 60×(
)<50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今天是“阅读日”,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
计
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
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么
位置?
3
30 )9 2
9 0
2
练一练
20 )80 30) 64 40)85
(2)出示:
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71
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140÷30=4„„20
4
30 ) 140
120
20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借助小棒尝试算一算。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4个30是120,商4。商写在什么
位置?
练一练:
20)140 50)280 80)565
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什么?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
一位上面。
三、练习:
1、板演:
20)80 30)160 90)820
90)480
2、P82 1、 2
四、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巩固算理和计算方
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72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口算
80÷20
320÷80 40×70
240÷60 60×90 270÷90
4×60 210÷70 350÷50
2、脱式计算
75×4+630 376+280÷70
9×60-320
6400÷80-64
2、 笔算
63÷20 260÷80
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判断并改错。
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
2、笔算
310÷50 170÷30 643÷80
406÷60 285÷40 111÷20
478÷70 163÷30
294÷60
3、应用题
1)一个足球3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小足球,还剩多少钱?
2)有饲料100千克,这些猪每天要吃30千克饲料,一袋饲料够喂几
天
还剩多少千克?
3)计划生产400台电视机,每月生产70台,半年内是否可以完成任
务?
4)每节车厢限乘60吨,有500吨货物,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完?
三、思考:
如○是□的20倍,下面哪些是对的。
○×20=□ □×20=○
73
○÷20=□ □÷20=○
○÷□=20
□÷○=20
四、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第五课时
课题: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师出题练习。
教学目标:
1、复习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巩固算理和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媒体: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口算
80÷20 320÷80
40×70 240÷60 60×90 270÷90 4
×60
210÷70 350÷50
2、脱式计算
75×4+630
376+280÷70 9×60-320 6400÷80-
64
3、
笔算:63÷20 260÷80
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笔算:310÷50
170÷30 643÷80 406÷60 285÷40 111
÷20
478÷70 163÷30 294÷60
2、应用题
1)一个足球3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小足球,还剩多少钱?
2)有饲料100千克,这些猪每天要吃30千克饲料,一袋饲料够喂几
天?还剩多少千克?
74
3)计划生产400台电视机,每月生产70台,半年内是否可以完成任
务?
4)每节车厢限乘60吨,有500吨货物,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完?
三、思考:
如○是□的20倍,下面哪些是对的。
○×20=□ □×20=○
○÷20=□ □÷20=○ ○÷
□=20 □÷○=20
四、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自主练习计算题。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除法(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
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
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
握调商的方法。2、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四舍” “五入”
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里最大能填几?
30×( )<75 40×( )<180
2、在○里填上>或<
35×4 ○ 138 42×5 ○ 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15÷30
二、探究新知
1、 多媒体出示例3
75
(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
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
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
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
相乘
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
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
21×4正好等于
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反馈练习 64÷21
68÷34 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
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
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
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
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
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
剩多少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196÷39=
5
39) 196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
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
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
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
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
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
剩多少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196÷39=
5
39) 196
76
195
1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39最接近40,把39看
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
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
数39,不是
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
商的个位上先轻轻
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
学生试做:
练习:
198÷23 215÷34 552÷63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
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
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
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习:
1、板演
46÷23 153÷51
300÷74
293÷31 294÷42 200÷63
2、练习 书后2、3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当除数的个数是1、2、3、4时怎样试商?
第七课时
课题: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页练习十五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数是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巩固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并会熟练地应用这两种试商
的方法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巩固除数是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巩固用“四舍”“五入”
的试商方法,并会熟练地应用这
两种试商的方法进行有关计算。
教具媒体:图片。
77
教学过程:
1、完成教科书第83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时,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你填写的根据。
小结:在笔算除法时,我们把
除数看作整十数,想这个整十数乘几,
积小于并且最接近被除数就商几和用几来试商。
2、
完成教科书第86页的第2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把正确的商写在书上,然后教师逐一讲评。教师
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根据。
3、 完成教科书第86页练习十五的第3题。
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4、
完成教科书第86页练习十五的第4题。
提问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问题,应该怎样列式?
5、 完成教科书第86页练习十五的第5题。
做之前,要求学生说出:把除数看做几十来试商,然后再让学生独
立讲评,最后教师讲评。
6、完成教科书第87页练习十五的第6题。
第一小题:可让学生自己审题后独立完成。
第二小题:首先要让学生分析清楚题意。
比较:这两小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7、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除法(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能灵活地试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78
一、复习导入
1、15×2= 15×3=
25×4=
15×4= 15×5= 25×8=
2、笔算:
326÷81 294÷58 721÷83
讲述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例4 :
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
剩几人?
读题,理解题意,怎么列式,如何计算?
140÷26=5„„10
5
26)140
130
10
(1)学生试做,汇报作法。
(2)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算的对吗?帮助检查一下?
如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问:还可以怎么试商?
(3)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试商,5个25是125,接近140,所
以商5。
(4)把24、25、26都看作25来试商。
2、练习:
把24、25、26都看作25试商
225÷25 114÷24
208÷26
135÷15 128÷16 114÷26
三、巩固练习
1、在( )里最大能填几?
15×( )< 65 25×(
)<124
25×( )< 95 15×( )<124
79
26×( )<150 16×( )<100
2、计算:
405÷15 192÷24 728÷26 496÷14
四、总结
在做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4、15、16和24、25、26看作15、
25来进行试商,提
高试商速度。
第九课时
课题: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88页练习十五的第7—12题。
教学目标:
1、
熟练应用“四舍五入”法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2、
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灵活来试商。
3、
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
用。
教学重点:熟练应用“四舍五入”法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灵活来试商。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 口算。
90÷30= 80÷20=
180÷60= 360÷90=
25÷5= 35÷8=
95÷2= 75÷15=
2、 在( )里最大能填几。
30×( )< 280 40×( )< 230 50×( )<
280
70×( )<570 80×( )< 630 90×(
)< 730
3、 完成教科书第87页练习十五的第7-8题。
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教师讲评时,要求学生说出列式的根据和计算过程。
4、 完成教科书第88页练习十五的第9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且说出分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的?
5、
完成教科书第88页练习十五的第10题。
学生自己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6、 完成教科书第88页练习十五的第11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后,要求学生验算一下计算是否正确。
80
7、 完成教科书第88页练习十五的第12题。
练习之前,让学生分析题目
提供的信息,哪些地方是应该注意的?练
习时,让学生独立解答。练习后,教师讲评,交流解答思路。
8、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除法(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
笔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4)948 4)348
二、新授:
1、出示例5:
(1)学校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
少组?
问:怎样列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
57比18大,18除57个十,商几个十?“3”应写在哪一位的上
面?
第一次商后余3比18小,说明商3合适。余3是3个十,下步
该怎么办?
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多少?观察每次商后的余数,你发现
81
了什么?
576÷18=32
32
18)576
54
36
36
0
练一练:
805÷23
826÷59 1487÷47
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
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
上面;余下
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
电池多少节?
问:怎样列式?如何验算?
2、比较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
地方?
3、练习,先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 2293÷34 9588÷28
独立完成订正
4总结
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十九1根据试商的情况,很快找出准确的商
2、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该商几?
60÷15 175÷25 288÷24
234÷26 384÷16
775÷25
3、 笔算第91页6
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
82
例5:
学校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
十月是学校环保月,
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
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
多少节?
576÷18=32
32
18)576
54
36
36
0
除法的法则:从被除
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
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
写在那一位
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
第十一课时
课题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2页练习十六的第5—13题。
教学目标:
1、 巩固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2、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巩固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教学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 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1)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商是几位数。
(2)讨论:怎样能很快判断出商是几位数?
(3)思考:除数是两位数,商的位数与被除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强调学生在做除法时,一定要先确定商的位数的良好习惯。
2、
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6题。
(1)先确定商时几位数。
(2)再动手计算,并任意抽取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7题。
83
(1)根据题目的信息,说一说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2)请大家把计算结果填写完整。
(3)用乘法验算一下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请大家帮助王平选择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4、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8题。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想一想:要求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我们要知道什么?(总价和数
量)
引导学生找出总价和数量,并列出正确的算式,再要学生说一说列式
的根据。
5、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来试商的。
6、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0题。
(1)让学生独立分析后列式解答。
(2)一个学生提数学问题,其他学生列式解答。
7、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1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讲评时要他们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填写。
8、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2题。
让学生艺4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解决这道题目
的方法,使学生在交流
中了解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除法法则、估算及验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过程,巩固两位数除法的笔
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和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
习惯。
教学重点: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多媒体、口算卡片
84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卡片(略)
2、填空:
1)把32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 )
2)每份是70,490里面有(
)个70
3)( )÷( )=20„„19,除数最小是( )
4)322÷40的商写在( )位上。
5)475与195的差里有( )个70。
6)如果4×30+6=126,那么126÷30=( )„„( )
7)有163个鸡蛋,每30个装一箱,这些鸡蛋需要( )个箱子。
3、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练习内容
1、计算
346÷42 171÷57 1674÷93
876÷73
2001÷87 10332÷84
2、计算并验算
4814÷83
8445÷33 3243÷47
1827÷63 1568÷28 2669÷36
3、按要求在()里填上一位适当的数字,再计算。
商是一位数 商是两位数
( )25÷38 ( )76÷27
( )96÷82 ( )04÷64
4、 解决问题;
1) 一个排球42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排球?
2)一部电话机94元,一部扫描机846元,扫描机的单价是电话机的
几倍?
3)探究题
小英做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48看成84,结果得到的商是37余12,
求正确的商是多少?
三、总结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学会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吗?说说
怎样计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85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2、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灵
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
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安排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
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
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老猴子运用了什么知识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
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方法,教师板书。
8 ÷ 2 = 4
16 ÷ 4 = 4
32 ÷ 8 = 4
64 ÷ 16= 4
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扩大)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86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教师板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
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缩小)
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三、总结:
1、 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
能说
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
2、 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
48÷12=(48×0)÷(12×0)
让学生判断。
四、巩固练习
1、书P94 1 (填空)
2、书P94 2 (填空)
3、书P94 3、4
五、总结
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相同”。)
第十四课时
课题 :商的变化规律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 巩固商变化的规律。
2、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使一些运算更简便。
教学重点:巩固商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商不变的规律,使一些运算更简便。
教学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87
1、 完成教科书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提问:什么是单价、数量和总价?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请你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根据数量关系式,把表格填写完整。
小结:
在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个量中,只要我们知道其中任意的两
种量,就可以求出第三种量。
2、 完成教科书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提问: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请你写出三个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根据数量关系式,把表格填写完整。
小结: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个量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
要知道其中
任意的两种量就可求出第三种量。
3、 完成教科书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3题。
学生独立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教师要学生说出每
一步的列式根据。
4、 完成教科书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4题。
学生独立填写各题的商,提问:你写商的根据是什么?
如果要算720÷90、7200÷900怎样算比较快?
5、
完成教科书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5题。
学生观察,提问:能不能利用我们学过的商不变的规律来进行口算?
怎样口算比较快?
6、 完成教科书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6题。
出示第一题,提问: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去掉一个0,被除数和
除数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示第二题,提问:这个竖式对吗?为什么?
观察:这两个竖式有什么共同点?这样列竖式技术有什么优点?
7、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88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的全过程,牢固掌握
知识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
用意识。
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
复习除法口算
1)直接说结果。
720÷80= 480÷60= 360÷90=
240÷30= 420÷70= 900÷30=
180÷20=
560÷80= 250÷50=
450÷90= 630÷70= 4000÷8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
也
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估算
368÷60≈422÷80≈720÷89≈ 722÷90≈ 350÷68≈ 455÷70≈
578÷60≈ 507÷80≈289÷5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
数,再口算出结果。
3)直接写出得数
89
26÷2= 55÷5=
280÷40=
85÷5= 640÷80= 81÷3=
360÷90=
96÷4= 78÷6=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小结:商的变化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复习笔算
1)816÷51= 665÷25= 816÷51=
1826÷83=
3672÷18= 1584÷48=
4325÷48=3276÷84=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试商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
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
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灵活试商法
同商比较 折半估商“5”
同头无除商“9”“8”
三、练习
1、整理和复习(第96页)
出示图表,问:解决上面的问题,你用了什么计算方法?
2、
接着往下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3、 完成练习十八的2、3、4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单元 统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
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
单的问题,能发
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
br>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
90
问题。
教学难点: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课时划分:3课时左右
统计„„„„„„„„„„„„„. 2课时左右
制作贺卡„„„„„„„„„„„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
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
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
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
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
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
表合并
的?
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91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三、巩固新知
1、 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
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
br>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
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
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92
1、学习例2
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你寄过贺卡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根据阅读材料
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2、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
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贺卡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出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
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板书课题)
93
二、探究新知
1、 发现问题;
1)呈现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
对废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
数量。
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
2、分析问题:
1)出示问题:1)估算一下,全
校所有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所
有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
2)引导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
共收到多少张贺卡?
出示阅读资料(1)小组合作探索
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考,引出结论
4)问题: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提出更多的问题,
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2、 解决问题
实施解决方案——行动起来吧!
全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小结
总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
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
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
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
的方法;数中间
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一、复习整理:
94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
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
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7000700070
700300009 26740020000 315400000 5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95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9000000
47000000 20032000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325600000000 48000000000
5、求近似数
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6、比大小
1650010
○16500100 350020 ○ 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 ○ 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1)最大的数
2)最小
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1、2、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
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
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正
确熟练地计算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96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
180÷60= 360÷40=
240÷60= = 800÷40= 420÷60
54÷3= 60÷30= 250÷50=
130×5= 2×380=
150×6= 18×3=
23×4= 7×13= 460×2= 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710÷92≈
543÷90≈ 350÷68≈ 455÷70≈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 ≈ 720×12≈ 315×72≈
408×18 ≈ 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 2496÷47=
4325÷48=
3276÷84=
2)245×27 = 530×48=
509×50=
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
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
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
97
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三、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
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
与平行的概念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
出题进行判断。
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汇报量角方法。
用三角板拼角
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98
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
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画指定度数的角。
65度、100度、155度、
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三、练习内容:
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
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完成总复习12题和13题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9——10题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
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
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
加以解决;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
解
决
99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知识点
1、统计
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总复习13题
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一13题
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三、综合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60400
9024700 24950000
695200 38000200
305076000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
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
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4、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7×63 3276÷84 74×59
5、估算
297×3
789×4 5392÷9
6、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7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
8、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