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1~5的认识教案
我最敬佩的人作文500字-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1~5的认识教案
【篇一:1~5的认识教案】
1~5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章p14~16《1~5的
认识》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操作,学生学会用数字1~5来表示
数量为1~5的物体,知道1~5的
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建立初
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言,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1~5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1~5的书写。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
小动物吗?今天我们一起去老奶奶家看看她
家后院都有哪些小动物吧。(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通过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整体感知图片内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1~5的了解。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画,说说都有些什么?它们的数量各
有多少?
师:把你观察的物体及其数量与同桌交流一下,比一比谁
观察得更仔细。
(数量多的物体引导学生一起数。)
2、1~5的认识。
师:全班一起告诉我,物体的个数是1的有什么?
师:像这样一条狗,我们就用数字“1”来表示。(多媒体展示)
师:我们找出了个数可用
数字1来表示的物体,那么物体的个数是
2的我们可用数字几来表示呀?
生:2.
(3~5的认识过程仿照1、2的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动动你聪明的大脑想一想,1、2、3、4、5分别像我
们生活中的什么呀?
(通过学生的回答,生成知识,交流后整理概
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
参考儿歌:1像小棒单个摆,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
像小旗迎
风飘,5像秤钩挂东西。
3、1~5各数的基数含义。
师:(指着1问)这个数是几?表示什么?(1个)
师:请你拿出你的小棒表示这个数的多少,并将小棒摆在“1”的下面,
可以摆出你喜欢的
形状。
(学生摆,教师巡视查看。)
师:再分别用2、3、
4、5跟小棒摆在2、3、4、5的下面。并与同
桌交流你各用了多少根小棒。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来表示?
4、1~5的数序。
师利用多媒体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问: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
几来表示?
生:1,。(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
师:那再拨动一颗,也就是再添上一颗珠子,那是几颗呢?
生:2.
(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1颗珠子添上1颗珠子是2颗珠子,即1添
上1是2的过程”)
3~5的教学过程同1、2的教学过程,辅助多媒
体演示,加深学生的整体感知。
5、1~5的书写。
教师先在黑板上板演,边写边说清1~5各数的写法,再在书中的写<
br>字格中描写1~5各数。要求学生书写要工整、干净、美观。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要求学生完成p16做一做中的连一连和写一写。
六、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5扑克牌。学生准备:
15根等长小棒。
七、作业设计:认真书写1~5各数。
八、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1 2 3 4 5
【篇二:新人教版一年级上1~5的认识及书写教学设计】
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
的工整,
过
程与方法: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
数量,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师:课件,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师:象这样
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
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
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画出5个圆形。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
br>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四,课后总结
完成“做一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数,读数,写数。
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13,14页的题。
准备数字卡片,大于号,小于号卡片。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及书写
反思:
1,2, 3,4,5
【篇三:小学一年级数学上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
概况
单
元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单元小结
1-5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知识、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知识
能够正确的认、读、写5以内各数,会用5以内的各数表示物体的
各数和顺序。初步理解
加减法的含义,会用目标 自己理解的方法口
算5以内的加减法。 能力
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
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目标
情感 初步感
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标 1-5的基数含义和
写法
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掌
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及比价大小
观察、讲授 挂图 5
1、1――5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
教学目标
1、 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
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
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 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2)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3)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4)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
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1、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2、3、4、5
2、数的顺序
全班齐读:正、反读
教师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
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
,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
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五、作业本
第二课时:比 多 少
教学内容
比大小(第1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
力。
2、使学
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
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教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
蕉的图
片二个。学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2的前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
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2
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 3<4
3等于3 3大于23小于4
4、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5、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6、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3大于2,2小于3)
三、 练一练
1、第18页的第2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2、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四、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