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玛丽莲梦兔
938次浏览
2020年08月28日 05:4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北京二本学校有哪些-行政许可法全文



全册教案
第一组:
第一组教材围绕“春天里的发现”这个主题进 行安排,主要由《找春天》《笋芽儿》《古
诗两首》《小鹿的玫瑰花》及语文园地一组成。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以“多彩的春天”为专题的一组课文,本组课文在此基础上重在引
导学生走进春天, 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课文中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散文、古诗,
有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尽管 文章体裁不同,但从内容上都很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教师要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反复诵读中感 悟、积累语言,提升审美情趣。同时还要积极开
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找春天》图文并茂,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
美之情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同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
生留心观察生活,热 爱大自然的情感 。
《笋芽儿》语言精美,角色鲜明。由于孩子们对笋芽儿的知识了解不多,课前师 生可共同
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引人深思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曲 折,比较贴近儿童生活。教师
应重点抓住黄莺和微风的话进一步开发文本,运用“移情”策略,引导想象 ,使学生在充分
的角色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
1、找春天
课前透视:
作 者用细腻清新的笔触点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春景图。从探头的小草、早开
的野花、解冻的小溪 、飘摇的风筝等景物中我们随处可见春姑娘娇羞、活泼的身姿。文章图
文并茂,语言优美,充满童趣和文 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 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
句。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 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
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 实践活动,培
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 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
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信息资料: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然导入:
1、谈话导入。轻轻地 ,轻轻地 ,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
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 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 !(板书:找春天)
2、播放歌曲。(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
1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 朋友才能
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学生翩翩起舞, 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缩短了师生间的距
离,提供了自由学习的情境。】
二、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
边感受春天的 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 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 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
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 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在浓郁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发现,畅谈收获 ,使学生体验到“发现学
习”的快乐。】
三、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鼓励学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利用动作、绘画、语言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
物的联系,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 量。】
四、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 名读——范
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
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
天“害羞 ”的特点。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结合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初春的特点,体会课题中的“找”字,初步感受发
现的乐趣。 】
五、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 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
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六、作业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
【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自愿展示学习收获,充分发挥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 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 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
到的一些诗句。
【多种形式感悟读文,利于 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拓展课外学习资料,促进语言积累,
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性。】
三、背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 式
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此环节融听、想、品、背于一体 ,使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多层
面、立体的审美和积累。】
四、拓展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在丰富多彩的
“寻春、赞春”活动 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发现的快乐,真正体现语文课
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五、写字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 ”
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2、古诗两首
课前透视:
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都是
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其中《草》情景交
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宿
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教
3



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
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
成文化积淀。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
生,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
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 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 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
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 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 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
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
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 和“荣”应该分别是
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
根。 < br>【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
生的主体地 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五、背诵
4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 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
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六、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无处寻
2、 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3、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七、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 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
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 成“戈”,第二笔斜
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
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 ”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
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
5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
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
的习惯,逐 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 ,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中共同
进步。】
3、 笋 芽 儿
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散文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笋 芽儿成长的过程。文章语言精美,
角色鲜明,富有童趣。稚嫩的笋芽儿,温柔的春雨姑娘,大嗓门的雷公 公和慈爱的竹妈妈,
在作者的妙笔下活灵活现。
由于孩子们对笋芽儿的知识了解不多,课前师 生可共同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
料,以弥补学习资源的不足。教学中教师还要创设情境,以读带问 ,以情促思, 通过读读、
说说、演演、评评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 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
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 情趣。
3. 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或图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小时层层包 ,大时节节高 ,初生当菜吃 ,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
是什么?(笋)见过吗?(出示笋的图片)小 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谜语是学生喜 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形象地语言描述、直观的图片展示,激发了学生
浓郁的学习兴趣。】
2、 出示画面。(出示笋芽儿、竹子的画面)认识他们吗?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
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 么奇妙啊!她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板书课题)同时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二、自学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6



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查(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
1、正音:小老师领读—开 火车读—按偏旁归类读—扩词读—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
奖励一颗小笋。
2、展示方法:
如:猜谜:两辆车——轰;尹戴竹帽——笋
动作演示:唤揉扭钻抚辫
3、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质疑: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调动
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活动,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四、感悟
1、读一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的段落,想象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重点指导春雨和雷公公呼唤的语气。
(1)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声音柔和、语 气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
谁能试着“低声呼唤”笋芽儿?
范读——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
(2)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声音粗重,带
有鼓励)
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
(3)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通过做动作、联系已有的 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
“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声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
(4)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前四自然段。
【低年级学生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教师要注 意创设情境,利用移情策略调
动学生多种感官加深感悟,同时还要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 语感。】
五、写字
1、练习书写“喊、呼唤、笋芽”五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 “口”字位置
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
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打等级。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多种形式评价,极大地
激发了学生写字 的兴趣,提高了写字质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读给大家听。
2、分组竞赛读文。
二、朗读
1轻声读课文: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2、你能读出春天的美景吗?(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感悟春光的美好。
3、仿句训练: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你还能像书上那样说几句吗?
三、想象
1、默读课文:假如你现在就是这株健壮的竹子,你最想说什么?(可以对春雨姑娘说,
7



也可以对雷公公说„„)
2、再读感悟: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
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 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因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使学生
感受到个人的成长离不 开周围人的关爱,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四、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教师巡视指导。
2、班级推选表演好的小组,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五、写字
1、学习写“冈、世 界、轰”四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冈”字的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
不可向内收;里边的“”不能太小,第 二笔是长点。“轰”字左边的“又”字捺要变成点。
2、学生练习书写,组内互相评价。根据同学的建 议,把自己写不好的字再写几个,直
到自己满意为止。
3、全班交流展示,评选“小小书法家”。
六、作业
读一篇童话故事,把故事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4、小鹿的玫瑰花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引人深思的童话故事。在美好的春光里,尽管小鹿因为跌伤脚没有亲眼看 见自
己栽种的玫瑰花,但听到黄莺和微风的赞美之后却感到这些玫瑰花并没有白栽。在人物角色
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的情绪变化中,文本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得以彰显。
故事语言精美,情节 曲折,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但低年级孩子在理解“玫瑰花为什么
没有白栽”上仍然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 抓住黄莺和微风的话进一步开发文本,运用“移情”
策略,引导想象,使孩子们在充分的角色体验中受到 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充分感悟黄莺和微风 的话,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
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分角色有感情读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信息资料:动物头饰、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小鹿和玫瑰花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实物导入。教师手拿一束玫瑰花,让 学生看看、闻闻:喜欢这份礼物吗?(指导“瑰”
的读法,并书写“玫瑰”)关于玫瑰花还有一个美丽的 故事呢?(板书课题)
二、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玫瑰、花骨朵”的读法。
3、开展识字竞赛,看谁读得准读得快。
4、开展读课文比赛, 看谁读得通顺,没有错别字。
【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能独立识字、读文,以赛促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8



利于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学习。】
三、讨论
1、找出描 写鹿弟弟的话,引导学生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可能会问:
为什么一开始鹿弟弟说玫瑰 花白栽了,后来又说没白栽?)
2、小组合作读文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说玫瑰花白栽了?
(1)读课文1—2自然段, 抓住小鹿精心种花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小鹿栽花时会想
些什么?
(2)当小鹿跌伤了脚,没能看到玫瑰花开,又会想些什么?
(3)此时鹿弟弟又会怎么想?体会他“惋惜”的心情。
【在课文的空白处,利用“移情”策 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进行角色体验,既丰富了
内心情感,又为理解下文“没有白栽”打下铺垫。】
五、朗读
1、自由读: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
2、交流读:向学习伙伴请教——自己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3、竞赛读: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读,大家评议,互相取长补短。
【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和自 由朗读的时空,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
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读书的欲望。】
六、练习
结合课文情境进行写话训练:
1、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2、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3、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注意引导学生拓宽思路,看谁说的句子和别人不一样。)
七、写字
学习“弟、哥、骨、微、渐”四个字。
1、学生观察:写这几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指导“微”字中间有一短横,下面的“几”字要变弯钩为提;“骨”字上
边中间时横折,下 面的“月”字变撇为竖。“渐”字的“车”下面变横为提,笔顺是先竖后
提。
3、作业展示,师生评议。
(个人自评最满意的字—同桌互评最满意的字—小组评选“写字能手”—全班展示自己
的作业)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字书写的规律,并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
美,培养良 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以“摘果子”的方式复习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又说玫瑰花没有白栽?
1、指名读黄莺和微风的话:练习读—分角色读—挑战读。
2、引导想象:小鹿的朋友大象拍下了花开的情景,想象一下他会对小鹿说些什么?还
9



有哪些小动物看到了玫瑰花开,他们又会对小鹿说些什么?
3、教 师小结:小鹿自己虽然没有看到玫瑰花,但玫瑰花已经开在别人的心田里,别人
感到快乐,小鹿自己也感 到非常幸福。所以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
【教师拓展文本,引导想象,利于突破教学重点,使学生 深入领会“玫瑰花没有白栽”
的原因,提升了文本的社会价值。】
三、表演
1、同桌之间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在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表演,研究角色 的表情和语言(可以适当展开
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教师巡视,相机进行指导。
3、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全班比赛,大家共同评选出“最佳合作奖” “最佳风采奖”
和“最佳创意奖”。
【表演是深读课文,感受语言,提高阅读的手段。在兴趣 盎然中获得感悟,受到熏陶,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练习
假如小鹿种的是迎春花或者别的花,黄莺和微风会怎么对小鹿说呢?请你替他写几句台
词。
五、写字
学习“抽、拐、浇、终、静、躺、谢”7个字。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2、学生观察后联系已有知识,教师进行迁移式书写指导:如烧—浇、躲—躺等。
3、学生书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语文园地一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启发学生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同 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
知语言中的比喻。题目中共列出了八种事物的图案,虽然排列上没有什么规律, 但都是在形
状上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特点,在自主探< br>究中学习积累语言,进一步体验发现的乐趣。
过程:
1、观察图画,引导发现。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2、根据提示,创生 想象。请你把伙伴泡泡里的话补充完整(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还能换一种说法吗?(剪刀像燕子的 尾巴)
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说说其他的事物吗?组内互相交流观察所得。
3、联系经验,拓 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学生大胆想
象,自由表达。(如眉毛像弯弯的月 牙儿,河水像一面镜子等)
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读读背背”“我会说” 三项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
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读读认认”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识字 方法(熟字加偏旁),自
读自认生字新词;通过组词等练习分辨每组两个字在形、义方面的不同之处。“ 读读背背”
是积累中华传统文化的春联。这四副春联用词凝练、生动,想象奇特优美,句式对仗工整,< br>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品读吟诵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我会
说”是 通过练习描写景物特点的形容词与描写景物名词的搭配,让学生积累和练习运用语言。
10



过程:
读读认认
1、读:读读下面的字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用熟字加偏旁组成的新字)
2、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3、说:给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词,然后再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读读背背
1、读读。学生自己读对联,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教师示范对联的读法,学生
感悟吟诵的语气 。(注意读的节奏稍慢,上联和下联节奏要相同,以显示其对应关系。上联
一般要吟得低缓一些,下联一 般要诵得高而平。如,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学生
模仿读、对读、齐读、想象读。
2、背诵。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对联。
3、展示。学生互相交流课外搜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我会说
1、说说。读读横线后面的词语,说说横线上应该填什么?
2、评评。在组内说自己填的内容 ,其他同学评评。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词语,
只要搭配准确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还可以让学 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一些这样的短
语,读读写写。
3、练练。害羞的( ) ( )的眼睛 ( )的笋芽儿
( )的嗓音 ( )的世界 嫩绿的( )
口语交际
本次交际活动的话题是《春天里的发现》。虽然话题跟一 年级下册第一组口语交际《春
天在哪里》相似,但本次交际的角度和表达的程度要求有很大不同。本次训 练要求学生在过
去感知春天的基础上细心观察,展开想象,突出对春天一些现象的“新发现”,而且还要 在
说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激发学生初次写话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
提高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本次口语交际练习可以和本组各课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也可以与下 面的“展示台”
和“宽带网”结合起来进行,把搜集的资料和将要展示的作品作为口语交际的凭借,也可 以
把口语交际和写话的成果作为展示的内容。具体形式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整理以前有关春天的资料(文字、图片等)。
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过程:
1、播放歌曲《小鸟小鸟》,听后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
2、在春天里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学生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
要求:(1)可以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入手。
(2)发现要“新”,尽量与众不同。
3、全班交流汇报“新发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条理尽可能 多的说出自己的新发现,
或者专注于某一种事物,把它说具体。如对小草的发现可以从开始探出头来说到 长出嫩绿的
小尖叶,从“草色遥看近却无”说到绿草如茵的景象。鼓励学生大胆把自己的联想结合自己< br>的发现说出来。
4、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评选“最具慧眼”奖。
5、把自己的 新发现整理一下写出来,教师适当提醒学生先想想写话的顺序再动笔。然
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分享写话 的快乐。
展示台
11



本次活动主要展示和交流本组 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教师要根据教材中学习伙伴的提
示,拓展交流和展示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平 台,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结合本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教师引 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搜集描写春天的词句,展示写有关春天内容的书法 作品,还可以唱唱有关春天的歌曲,
创编赞美春天的舞蹈,画一幅春天的图画„„)
2、小组内交流,大家互相分享学习的收获。
3、班级交流展示,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才艺”奖。
宽带网
这是本册语文 园地新开辟的一个栏目,这个网名新颖有趣,富有时代气息,旨在拓展学
生学习时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同时它也是本组学习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主要
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包括亲自观察、利用图 书、电脑网络等)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
过程:
1、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市花”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除了教材所举的例子 ,教师
还可以让学生自主交流其他城市的“市花”资料)
2、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交流某种“市花”的来历,或者交流“市树”的有关资料。
3、根据学生交流的信息资料,师生共同评选最佳作品出一期墙报。
第二单元
本组 教材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我不是最弱小的》《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及语文园地二组成。
这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文章,除了《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是旧课文外,其余的都
是新课文。各课的主旨虽然都是助人为乐,但又各有侧重。《泉水》侧 重抒情,重在表现泉
水的纯洁无私。《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侧重用英雄的典型事例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我不
是最弱小的》主要用身边的小事感染熏陶。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析语言文字中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积累语言,同时还要把所感所悟落实在行动上,增强行为的自觉性。
《泉水》一文 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
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教师应 该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引导学生个性化自读自悟,充
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这首儿童诗以优美的语言、流畅的音韵赞颂了雷锋叔叔乐于助
人、奉献爱心的伟大精神。由于 学生对雷锋的事迹了解不多,课前教师要布置他们搜集相关
资料,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树立英雄形象, 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在情感延伸中
揣摩文章的意蕴,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 我不是最弱小的》情节简单,贴近儿童生活。课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真实
感人的雨中情。教学 中教师要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读好带问
号和感叹号的句子,体会文章蕴涵 的浓浓深情和深刻的道理。
6、泉水
课前透视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 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
及发生的故事。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 园、静静的山谷四幅场景意境优美,极
富画面感。语言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
孩子们见惯 了矿泉水,很少见过山泉水。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有
条件的还可以亲自去看一看。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自读自
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12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
3.自读自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
幸福感。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品词析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信息资料:课文录音带、音乐磁带《泉水丁冬》、生字卡片、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师生随着音乐磁带共唱《泉水丁冬》。
师: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吗?(板书课题)
【轻松优美的乐曲,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
二、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或师范读),思考:泉水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交流
1、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字情况。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
平舌音。
2、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读不好的句子大
家共同指 正,反复多读几遍。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
【低 年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此环节充分发挥组内资源优势,互补共享。
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体 验到读书的乐趣,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四、朗读
1、细读课文,思考: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指名读课文前三自然段,重点指导泉水说的话,揣摩它的心态和神情。
“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重点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多”“清”的特点。)
3、范读——仿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竞赛读。
【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 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重要途径。多种形式的朗读训
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使他们初步体会到泉 水的快乐和无私。】
五、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1——3自然段。(看 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
书背诵)
2、练习背——指名背——分组竞赛背。
六、写字
学习“瓦、泉、然、结、塔”
1、学生观察先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 况范写指导,重点强调“塔”字右下是“合”,
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 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2、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师生共同评选。
评教师:老师写的字请学生评价。
13



学生互评:学生田字格中的字,互相评价。
3、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让学生参与评价,利于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写字质量。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
学生活动,更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
第二课时
一、读文
学习4——7自然段。
1、运用上节课的方法,学生练习读泉水的话,体会它自豪、欢快的心情。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2、师生合作采用引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形式进行读文。
3、回读全文,交流:你觉得泉水怎么样?喜欢它吗?自愿展示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
落。
【跳出文本,读说结合,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泉水的奉献精神。】
二、想象
1、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补充说句子:
泉水流到 ,它看见了 ,泉水说:“ ” 【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
体会泉水给人 类带来的好处。】
三、积累
读课文,自愿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还可以仿照书上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句子。
(如很 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
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 奏。”)
【让学生读、摘、写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提高了
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练习
1、填空
( )的杜鹃花 ( )的身影 ( )的镜子
( )的山谷 ( )的歌声 ( )的果子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泉水有( )、( )、( )、( )的特点。
(2)泉水流过( )、( )、( )、( )。
3、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 表演。鼓励有兴趣的
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五、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 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
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
【充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增强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六、写字
学写“股、脆 、杜鹃”四个字,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
变化规律上。可以结合第四课的 “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 在下撇变竖。 另外“脆”字右下的“ ”,不
要写成“巳”。
14



7、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课前透视
这首儿童诗以优美 的语言、流畅的音韵描写了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教育学生懂得奉献
爱心,助人为乐。文章一、二自然段 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似,适合进行朗读指导。
助人为乐是小学生应该养成的行为规范,但在实际行动中 孩子们却缺乏主动意识和自觉
行为。另外,学生对雷锋的事迹了解不多,教师要布置他们搜集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在自读
自悟中树立英雄形象,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在情感延伸中揣摩文章的意蕴,做 到
内化心灵,外化行动,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 自主感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
重点难点:识记生字,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信息资料:
教师:《学习雷锋好榜样》磁带、课外书《雷锋的故事》
学生:生字卡片、课前搜集的雷锋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导入。出示雷锋画像:你们认识他吗?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谈谈对他
的了解。
2、歌曲导入。听《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
师: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但是他在哪里呢?(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锋、叔”
二字)
二、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小组内自学字词,互相检查指正,教师巡视,重点强调:
“锋、曾、泞、荆、莹”都是后 鼻音;“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céng;
“泞”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二声;“棘”读 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组内检查读——你指我认读——开火车读——对口形猜字
3、指名按小节读课文,师生共同听读评议。
【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 与活动。组内合作识记,养成交流习
惯,培养合作意识。】
三、朗读
1、自由读文,思考:雷锋叔叔在哪里?划出有关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重点指导两个“ 你在哪里”: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
唤的语气,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 与缓的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
“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
3、多种形式读文:范读——引读——自由选择伙伴合作读
【多角度、多层次、多方法的朗读 ,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了语言的优美
和雷锋精神的伟大。】
四、感悟
教师或学生讲述雷锋雨夜送迷路的孩子和背大娘回家的故事。
15



【把诗化的语言还原成有血有肉的故事,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 表象,引导
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使雷锋的形象更加典型化、具体化和鲜明化。】
五、练习
1、用下面的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雨()()()()又()()()()辶()()()()
钅()()()()氵()()()()日()()()()
2、填空。
弯弯的( )长长的( )晶莹的( )
蒙蒙的( )温暖的( )鲜艳的( )
六、书写
学习“滴、洒、泥、泞”四个字。
1、“滴、洒、泥、泞”四个字都有 三点水旁,三点水的写法上学期已经做过重点指导,
教师只要地示范书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回忆 过去学过的要点就可以了。但这几个字
的右半部分的书写应该细心指导:“滴”字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商 ”;“洒”不要写成
“酒”;“泥”字右上的“匕”应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泞”字右边宝盖宜小,横 要略长。
2、学生练习书写,交流展示,写得好的学生获得一个卡通标志。
第二课时
一、感悟
1、齐读最后小节,重点理解“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意思。
2、小组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表层含义: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 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深层含义:
希望人间处处都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大把大把地撒向那些需要我 们的人。)
二、交流
1、雷锋叔叔还会出现在哪里?可以让学生讲讲雷锋的故事,如果学 生没有查到相关资
料,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雷锋的故事》。
2、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同学吗?举例说说班级的同学都做过哪些好事。
句式练习:雷锋叔叔就在我们班级里,你看,我们班的 就是小雷
锋:
我想对他说:“ ”
3、想一想:你今后想怎么做?(可以写倡议书,可以成立“雷锋小组”„„)
【在想一 想、说一说和做一做中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
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 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那我们学
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通过寻 找班里的小雷锋,树立身边的典型,让学生
更好地感悟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的更美好的思 想境界。】
三、背诵
小组内朗诵全诗——分节配乐朗诵——练习背诵——自己喜欢哪节就站起来背诵——
竞赛背诵
积累
师生共同积累有关雷锋的名言: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
的为人民 服务之中去。
(3)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四、实践
16



1、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雷锋》的电影。
2、开展“雷锋故事知多少”的故事会。
3、在班级内开展“争做活雷锋”的“夺章”活动。
【挖掘文本的潜在资源,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文本的社会价值,增强语文学
习的综合性 和实践性。】
五、书写
本课写字编排很有规律,这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雨字头、走之旁的字。
1、“迈、迷、迹”三 字都有走之,重点指导以下两个方面:(1)笔顺:先写走之内的
“万、米、亦”,再写走之。(2)“ 走之”的左下撇捺交接处要“相连”,不是“交叉”,
与“建之”不一样。
2、“雷、需”二 字的指导重点为雨字头。(1)第一笔横要短;(2)“秃宝盖”要宽,
横钩不能写成“横折钩”;(3 )四点分布要均匀。
“冒”字,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上边的“曰”要宽,下边的“目”要窄。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全班交流评议。
【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 学生发现,激发了他们写字的热情,提高了写字的质量。
同时全班的交流评议也利于提升审美情趣。】
8、我不是最弱小的
课前透视:
这篇记叙文情节简单,贴近学生生活。课文以平实 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真实感人的雨
中情。“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萨沙自信而坚定的话语,也是文章的题 眼。课文中的三个问句
都是萨沙的问话,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通过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明白“应该保护 不自己弱
小” 的道理。
二年级孩子比萨沙稍大些,但在亲人眼里也是最弱小的。教学中教 师要联系孩子们的
生活实际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体会文章蕴涵的浓 浓深
情和深刻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
表达的不同语气 。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 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
者的意识。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师: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亲人的眼里,很多时候你 们
却是最弱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我”是谁?为什么说我是最弱小的?„„)
【学起于思, 思缘于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会学习。】
2、游戏导入。学生做对对子的游戏:光明——(黑暗) 夜晚——白昼 强大——(弱
17



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弱小有关的故事。(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课题:我不是最弱
小的)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对培养学生语感有触类旁通
的作用。】
二、自学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
想(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说(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互相取长补短。)
三、识字
1、组内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注意“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1)“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认识“随 、芬、芳”等字。
(3)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
3、教师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四、感悟
1、轻声读文,思考: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学生找出萨沙保护蔷薇花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2、细读课文,划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注意语气的变化。(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
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 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
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 能力了。
练习读——范读——指名读——竞赛读
【多次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奠定了学生关爱 野蔷薇的情感基调。对比朗读感悟蔷薇花
的娇美和孱弱,更激发了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保护之意。 】
想象
4、看到这株蔷薇花,你会怎么想?
【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 ,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利于学生真切
体会萨沙要保护弱者的心理。】
五、书写 < br>本课有十二个要写的字,其中“托、铃、弱、末、芬、芳”六个字是本课新学的生字,
可结合识字 教学重点指导。“弱”字,要注意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末”字,可与第
二课的“末”字进行比 较,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字,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牢记,
如,组词、联想记忆、多次再现。
“芬芳”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
“呼应” 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
撑”整个字方正平稳 。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得好的班级评选“今日之星”。
18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上节课的生字:开火车竞赛读——齐读
2、指名读描写蔷薇花的句子,感受萨沙要保护蔷薇花的心理。
师: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呢?是受了谁的影响?
二、朗读
1、指名读描写萨沙和妈妈对话的段落,重点指导问句和感叹句的读法。
(1)妈妈,你和托 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
“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 。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
的心理。)
(2)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 的了?(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
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妈 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在朗读中感悟萨沙
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 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4)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妈妈的话可以读慢些,要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
2、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自由找学习伙伴读
3、师生共同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
【朗读应该在学生的积极思维和 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个性化的朗读是学生情
感的升华。比如“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就可以 有不同的朗读方法。教师一定要尊重
学生的这种个性化的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4、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1)去掉具体描写森林景色和野蔷薇的句 子,用课件显示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
说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究,感 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被铃兰花簇拥有的野蔷薇
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 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
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 心。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
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这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追求准确完整,关键是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探究的积
极性。】
三、拓展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
2、萨沙不甘心做弱者,不愿 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是否也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
或其他事物呢?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 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
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 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
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学习伙伴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 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
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四、练习
试着写几个问句和感叹句。
五、书写
学习剩下的几个字,重点指导两个带提手旁的 字(托、摸),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并按照
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写法练习书写。
1、学生观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19



2、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范写指导。
3、师生、生生互相交流评价。
【在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的交流评价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写字兴
趣,提高书写质量。】
9、生日礼物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认识部首(牛字旁).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胆地想象,说出“ 我”想了些什么?感悟“这是我送给大自
然的礼物”这句话的意思。
3 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知道自己该怎样对待周围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
1 “爱” “送”字的书写。
2 大胆想象“我”想了些什么?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悟“这是我送给大自然的礼物”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 准备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2 了解本地区有哪些鸟类,有什么特点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今天有个小男孩过 生日,他收到一份特别的生日礼
物.来,读读课题《生日礼物》.想知道这是一件什么礼物吗?
二.自读.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读一读。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生字. 瞧.生字朋友来了,自己读一读.
2. 和它们交上朋友了吗?我们一起读读。
3. 瞧,黑板上有这么多礼物,想要吗?注意哦!礼物上有我 们今天学的生字。谁要是读
准了字音,老师就把这个礼物就送给他。(正音)
4. 教学“牛”字旁。
a,在这些生字中,有两个字都有一个相同的部首,谁是火眼金星,最先找出来。
b,教学:“牛”字旁
5. 生词:小朋友们好能干啦,老师真高兴。小鸟也高兴地衔着生词卡片飞来了,自己
读一读。
6. 开生词火车读。
7. 火车到了终点,生词要换位置了,能再读读吗?(齐读)
8. 随机点出“美丽”、“可爱”。请学生分别用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四.指导书写。
1.自己读读 。(读帖)看看哪个字是你觉得最难记,最难写的,提出来。
重点指导 “爱”、“送”。
2,仔细观察课件,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爪”—“ ”
3,教师范写。
20



4,学生书写,展评。
五.感悟课文内容。
(一)读通课文。
1.下面我们来自由地好好读读课文,看谁能读通读顺。(自由读)
2.小朋友们把课文读通 读顺了吗?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听。分别请3个小朋友读1,2,
3自然段。
(二)感悟理解。
1.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请你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2.请喜欢第一自然段的小朋友,来读给大家听听。
请看图,说说你的感受。
3.小男孩好高兴,好幸福。谁再来读读,读出这种高兴和惊喜。
第二、三自然段
1.哪些小朋友喜欢第二自然段的,读一读。 2.请看图,说说你的感受。再一块读读。
这时,窗外有几只小鸟在枝头唱歌,多自由,多高兴呀!小男孩看看笼里的小鸟,他想
了想,想了什么?
1. 同桌讨论。
2. 想到这里,小男孩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3. 看图,说说你的感受。
4. 抽读。其他小朋友拿书,你能感受到什么?
我们看着大屏幕一块来读读。
5. 假如你就是这只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你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呢?
6. 小鸟在感谢小男孩呢。看 ,妈妈抚摩着小男孩的头笑了。你们喜欢这个小男孩吗?
好,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读全文。
六.课外拓展
小鸟回到大自然会做些什么?怎样开心的生活呢?如果小朋友有兴趣,我们下来 再交流
交流,回到家里,还可以跟爸爸妈妈说说。
10、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课前透视
这篇儿童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很长,和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相比,修饰语少,抒 情
也少,但语言质朴,可读性强,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章的重点是让学
生 通过默读明白故事梗概,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抓住关键长文短教,使他们在
充分的自读自悟 中学会交流合作,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卡罗尔和小猫的故事很贴近二年级学生生活,相似的生活经历 会让他们在读悟、体验、
积累中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学会默读课文,从中 体会小猫的得与失在卡罗尔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感受卡罗尔善良
美好的童心。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课前搜集广告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2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动物)
卡罗尔和你 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小动物,她最喜欢的是小猫。那么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有
趣的故事呢?(板书课题)
【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物谈起,易于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
距离。】
二、自学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词,教师要抓住学生认读的难点予以指导。
(1)组长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中“罗、洛”是边音;“适、 厨、绒”是翘舌音;“蹭”是平舌音;“卡”
是多音字,在音译词中读kǎ;“涂”在“糊涂”一词中读 轻声。
(2)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猜谜识字:不上不下——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
形近字比较认识:热—垫、兔—免。
用熟字加偏旁、减偏旁的方法识记:苗—喵、曾—蹭;萝—罗、橱—厨。
用动作演示记“蹭”字。
3、班级开展“识字大王”擂台赛,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默读 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有什么感受?(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集中注意力,
不出声,不 指读。)
【初步默读课文后学生可能有很多种感受,如,“广告的作用真大!”“卡罗尔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那一群小猫太有趣了!”“伯洛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猫!”此时教师要尊重
学生 的独特感受,对他们的不同见解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扬,巧妙地将话题引到课后的问
题:课文哪些地方写 得有趣?】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
(1)卡罗尔和爸爸在报上登的广告很有趣。
(2)卡罗尔为小猫准备的家很有趣。
(3)第三自然段、第七自然段很有趣„„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感受自主阅读的乐趣。】
四、交流
1、再次默读课文,感悟自己认为有趣的句段,想想为什么认为这部分有趣?
2、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标》语)
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自我的阅读实践来 体现的。全课通过反复默读感悟,既
全面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又在学生读悟、体验、积 累的过程中提高了语
感。】
五、练习
1扩词。
涂 适 余
卡 免 垫
2、仿词。
丁冬 滴答 马虎
22



冷清 亲热 高兴
第二课时
一、朗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自己认为有趣的部分,同学之间互 相评议:他哪里读得
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
练习读——展示读——评议读——竞赛读
二、默读
默读后三个自然段,思考:你看到卡罗尔和小猫亲热时,有什么感受?
【 再次默读启发思考,体会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卡罗尔和人们之间的关爱和友善。同时引
导学生深刻领悟文 意: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
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 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
会真情地关爱我们!】
三、练习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和大家进行交流。
2、多音字组词。


3、仿照课文的写 法,试着写一则广告词。(写广告词可能比较难,教师先让学生交流一
下搜集的广告词,学习一下广告的 文化和艺术。另外,写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
【教师让学生在感悟了文本内容,领略了作者 语言的精妙后进行练笔,真正体现了学
以致用,这是内化语文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过程体现。】
四、作业
建议课外阅读童话《内尔罗和爱犬》或老舍的《我们家的猫》。
语文园地二
我的发现
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 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
这三组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两个或三个相同的部件组成的合体字,都给 人一种方正、
匀称、平稳的美感。但每组字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同,第一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组是左右
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品字结构的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探究和发
现中 学会学习,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过程:
1、出示“多——吕——昌 ——炎”等三组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在构字上有
什么特点?(第一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组 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品字结构的字。)
2、让学生说说如何利用这种构字特点记忆生字。(两又成双,双木成林„„)
3、引导学生归纳自己的发现,如果还有其他发现教师要给予肯定。
4、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
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读读记记”“读读背背”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 中
学习 的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
字,读音与原形声 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
自主识字。 “读读记记”重 在积累词语,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主感知一些词语
中两个词之间搭配的准确性。 “读读背背” 重在体会谚语蕴涵的人文思想。四条谚语包含
的思想体现了第二组课文的人文教育主题: 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因为这样不仅能
给他人带来温暖,而且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
23



读读认认
过程:
1、借助拼音自读生 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
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 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
但字义不同。)
2、记忆生字:你还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3、组内互查读音;给生字组词;
读读记记
1、自由读词,说说这六个四字成语的出处。
2、做连线练习。
雷声 灿烂 随风 扑鼻
倾盆 大作 芬芳 相间
阳光 大雨 黑白 舞动
3、填空,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
泉水( )琴声( )枝叶( )空气( )鲜花( )红旗( )
读读背背
1、自由读,边读边想:帮助别人有什么好处?
2、背诵谚语:个人背、 组内背、竞赛背(教师只略述某个句子的大意,然后看谁能最
先背出相关的谚语。)
3、课外查找这样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口语交际
这是围绕本组“关爱与奉献 ”主题设计的口语交际话题。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
际,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得到交际锻 炼,促进交际活动的展开与深入。
交际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围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
2、划分交际小组,布置教室。
组织过程:
1、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话题:你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
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3、个人说说自己帮助他人的原因和打算,然后在小组内和学习伙伴说说,互相评议。
4、在 组内开展献爱心活动,大家群策群力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然后根据商量的
方案,试着表演一下帮助 的过程。
5、组内展示表演,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
展示台
这部 分包括“故事会”和“查字典擂台”两项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
大胆表述见解,积极参 与讨论的能力。“故事会”是对本组“奉献与关爱”专题的拓展和延
伸。教学时可结合《雷锋叔叔,你在 哪里》一课的实践活动进行,也可以在活动前让学生继
续查阅关于记述雷锋故事的书刊,或请爸爸妈妈讲 述一些雷锋的故事;同时还要留心身边的
同伴、家长、邻居和其他人乐于助人的事,做好活动的准备。“ 查字典擂台”是复习巩固“部
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练习。
故事会
课前准备:
1、在黑板上要写上会标。
24



2、查阅有关雷锋的书刊、文字和图片资料。
3、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
组织过程: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创设情境。
2、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雷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学生讲一讲自己身边的雷锋故事。
4、师生共同评议。
查字典擂台
1、复习“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教师发给学生生字卡,选出又快又准的小组为优胜组。题卡设计如下:
要查的字读音部首在字典正文哪一页
3、交流经验,共同评议,颁发奖品。
第三单元
本组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 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日月潭》《葡萄沟 》《难
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和语文园地三组成。风景如画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吐鲁番、繁华热闹的北京城和风情淳朴的泼水节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教学中
教师要注 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
反复读文,自主感悟, 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
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 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
的综合能力。
《日月潭》结构清晰,景 美情浓,课前教师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图片,课中利用多媒
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 丰富内心体验,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逐步
提升人文素养。
《葡萄沟》是一篇充满浓郁风 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文章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教
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 ,采用演示、画图、演读、导游等方式引导
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 受到情感熏陶。
《难忘的泼水节》一文紧扣“难忘”二字展开,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 。
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
生 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
面和人们的兴奋 心情。
11、日月潭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 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
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 清晰,景美情浓,如诗
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 ,引导学
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 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
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 ,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25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 盼望祖国
统一的情感。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
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质疑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
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 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
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 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 的风光怎么样?)
【学会质疑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疑问”开始时是杂乱无序的,但
是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
筛选 和整理,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提高与文
本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
二、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阅读的过程 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学生
反复读文感知,既巩固了识字,又 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语感。】
三、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 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
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 识字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
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 效率。】
四、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 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
秀丽风光。)
【自己提出的问题让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
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引 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
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交流
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
话合并成 一句话。)
26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 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
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 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 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
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 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
历。 < br>【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
师生的交流反 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
趣。】
六、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七、练习
结合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八、书写
1、学习书写“岛、展、环、绕、建、纱”。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
边不要多 一撇。“建”字的 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 :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
“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
中,对日月潭的风光 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三、朗读
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 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
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 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
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四、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27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风光秀丽”)
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 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
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 受和理解能力。】
3、配乐朗读全文。
五、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六、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 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
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
深入。】
七、写字
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 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隐:
左窄右宽,右边“急”字 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
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
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 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
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 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12、葡萄沟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
全文,主要介绍 了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葡萄干非常有名的
特点。生动的画面,优美的语 言,畅游其间,令人流连忘返。
葡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会激发孩子 们对葡萄沟的向
往和热爱之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朗 读、
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练习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
爱之情 。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音乐磁带《 新疆
是个好地方》。
28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出示谜语:“弯弯树,弯弯藤 ,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
来有的青。”这是什么?(葡萄)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 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板
书课题:葡萄沟)葡萄沟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出示地图,指给学生看) 相机学习生字
“沟” 。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以谜语开场引入“葡萄沟”,能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调动其
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读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提醒多音字的读法:
葡萄干(gān) 钉(dìng)着 好(hào)客 水分(fèn)
3、再读文,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读议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教师巡视,学生简单批画。
2、再读文,讨论: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交流
第一自然段
1、教师引读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
喜欢的葡萄成熟 了。
2、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体会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
第二自然段
重点抓住描写“夏季枝繁叶茂” 、“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等语句进行感
悟。
1、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学生感悟什么是“凉棚”,用简笔画画一个凉棚,让学生读文辨
析“一个 个”和“一个”的区别。
2、多媒体课件演示秋季的葡萄,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 的区别。
(“五光十色”不仅写出颜色之多,而且还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五光十色”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如灯、礼花、雨花石等)请学生用它进行说话练习。
【运用多种方式把静 止的文字还原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换词
比较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 想象思维。】
3、抓住“准会”“吃个够”等词语师生共同表演老乡招待的场面,感悟维吾尔族老乡的 热
情好客。
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 ,赶快夸
夸老乡吧。(学生进入情境朗读课文)
就要离开葡萄沟了,你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我们留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动笔把葡萄沟 之行的感受以“签名留言”的形式写下来,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
识,又是交际能力的培养。】
小结:葡萄沟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诱人,老乡又非常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
葡萄沟真是个 好地方!(学生再读这句话)
四、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29



( )的枝叶 ( )的葡萄 ( )的凉棚
( )的老乡 ( )的葡萄干 ( )的沙果
五、作业
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六、写字
学写“吾、季、留、杏、蜜、密”六个字。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双胞胎”:蜜—密(形似);同结构:吾、季、留、杏、
密、蜜(上下结构)
蜜、密: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撇不能
漏掉。
(3)小组内互相评价打等级。
【学生自主观察发现书写规律,临摹仿写,使教师的相机指导 有的放矢。评价交
流,激发了学生写好字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配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二、读文
1、看录象,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 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2、自由读,画出描写葡萄干 特点的句子。理解“阴房”和“碉堡”的意思,感悟葡萄
干的特殊制法。
3、推销葡萄干:假如你就是新疆维吾尔族老乡,会用怎样生动的话语打动每位顾客?
【深入挖掘文本,进行语言训练,在推销和表演中感受到新疆的风土人情。】
4、葡萄沟景美 人美,葡萄干风味独特,我们情不自禁地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
生饱含深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
1、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哪些地方?
2、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
【树立大语文观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 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展学
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四、实践
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自己家乡情况的资料(风景、特产、人物、
生产、建筑成 就等)
【把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开阔学
生 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五、写字
学写“坡、搭、摘、钉、沟、够”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沟—够(音近) 同偏旁:搭—摘;坡、搭、摘、钉、沟、够(左
右结构)
2、教师重点指导:够——右边的 “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能
写成左右关排。 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3、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
13、难忘的泼水节
课前透视
30



课文热 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
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 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
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文章 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
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 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
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 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
心情。
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 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
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 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
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
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 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
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
二、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地位,有
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三、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 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
“因为”的“为”读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 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
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 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
中识字。】
四、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31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
后一句:“周总 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
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 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五、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 一()龙船 一()花瓣 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火红火红
六、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 寿、
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 br>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
意指导 。(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
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
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
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32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 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
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 、“一边一„„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 ,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
连心的情谊。】
四、朗读
1、齐读 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
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再如,
读结尾 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
感觉。
五、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六、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14北京亮起来了
课前透视
课文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以生动地语言描绘了我国首 都北京灯光迷人的夜景,展示了
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 的热爱、赞美之情。
金碧辉煌的天安门,焕然一新的商业街,绚丽多姿的故宫把古老的北京城点缀得如诗 如画。
文章文质兼美,层次清晰,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学习时要引导学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咀嚼优美词汇,积累语言。
以前学生在《北京》《我们成功了》中对北 京有所了解,但对夜幕下的北京了解不
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或录象,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辉 煌、亮丽,激发他们对首
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有关反映北京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33



一导入
1.课件激趣。播放北京风光的课件: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这就是 我
们美丽的首都,它不但白天美,到了夜里就更美了!(板书课题)
【观看CAI课件 ,引导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直观感受北京的美丽,极大地激发了学
生探究学文的欲望。】
二、感知
读(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画(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记住它们)
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三、生字
1、引导学生根据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记生字。
加偏旁、换偏旁、根据字形编儿歌、根据生字编写小短文。
2、把词语写在“车票”上,读对了才能“上车旅游”。
【通过多种识字方法和游戏活动复现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四、读文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2、小组合作读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画下来。
(2)选出组内讲得好的同学做小导游。
五、交流
长安街
1、指名汇报 读文,大家进行评议:他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改进?练读——听录音模
仿读——齐读
2、结 合重点词句交流自己读书的收获。教师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金碧辉煌、川流
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为什么说川流不息的汽车像银河?你还见过“川流不息”的什么?“金碧辉煌”还可以
用来形容 什么?
3、学生做小导游,练习介绍长安街的景色。
【语文的性质之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此处教师创设争当小导游的情境,调动学生
以往的语言储备加以运用和创造,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 力和想象能力。】
环行路
1、为什么说“立交桥像道道彩虹”?相机理解“犹如”。
2、其他的灯是如何装饰北京城的?
说话训练: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挖掘课文潜在的学习资源进行句式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评选最佳“小导游”,颁发导游证。
六、背诵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结合插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提供的重点词背诵
七、练习
想一想,下面各组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将它们填在括号里。
34



一幢 一幢幢 一道 一道道 一束 一束束
( )立交桥 ( )彩虹 ( )灯光
( ) ( ) ( )
八、写字
练习书写“辉煌、雄伟、烁、扮”。
1、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位置和结构,尤其是“辉”字“光”的写法变化。
2、在学生练习书 写的基础上,根据写字实际教师重点指导:“烁”字右边第二笔是竖
折,不要分写成(竖、横)两笔。 “煌、烁”二字左边的火字旁捺变为点。“雄”字右边是
四横,不能少一横。雄:左短右长;中间单立人 的竖要写长些,单立人右边的四横宜适当向
上。
3、学生再写,教师在写得好的字上贴星星标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检查生字词语,强调易错字的读音。
2、背诵一至三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交流
商业街
1、以前的王府井、西单是什么样的?教师根据课件简单介绍,体会“焕然一新”的意
思。
2、“绚丽多彩”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练习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商业街日新月异的变化。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生活的过程,是生 命成长的过程,更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生
动可感的画面极大激发了学生对北京夜景的喜爱,情不自禁 地情感流露会让他们更主动地
融入课文,品味语言。】
故宫
1、为什么说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结合插图理解。
2、教师或学生介绍故宫。
三、读文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满怀豪情,读出赞美的语气。
四、拓展
1、古老的北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此时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全世界的朋友
说什么?
2、仿照文中的写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的夜景,可以写,也可以画下来。
【让学生与文本 深入对话,激发对北京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走出文本,开发资源,
增强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五、写字
学写其他几个字,教师重点指导:“束”上横宜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单”
下横要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要挺直,以支撑全字。 “夺”撇捺要左右伸展,将下边的
“寸”盖住。
语文园地三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虽一字
之差,但词性和 词意却大不相同。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
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 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
35



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
过程:
1 读一读,辨一辨,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拓展延伸,加强积累。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饮水—() 录音—()电影—() 会议—()
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三项内容:“读读认认”、“我会填”和“我会读”。 其中“读读认认”是让
学生巩固反义 词,并通过反义词识字,加强积累。“我会填”是八个偏正式短语,要求学生
在搭配词语中体会用词的准 确性,对词语的意思,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我会读”目的
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读读认认
过程: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仔细观察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交流识字方法。
3、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4、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
我会填
1、回忆所学课文,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2、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3、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
创设情景说话:风光秀丽的黄山_ ;川流不息的汽车
我会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看录像)
3、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读或表演读。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口语交际
这次口 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家乡”,是对本组专题的深化和延伸。可与综合性学习活动
结合起来进行,也可以与 展示活动同时进行。课前要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自己通过观察、
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 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等,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交际准备:
学生搜集的关于家乡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交际小组。
过程建议: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 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
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互相交流,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班介绍自己 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
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导游”“推销员”介绍自己搜 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
游”“推销员”解答。
3、写一写。
36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 一段夸夸家乡的
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以爱 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材举了两个
例子,一是在词语接龙游戏中展示自己积 累的词语,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反映家乡变化的照
片。教学时,可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学生展示 的兴趣和愿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
的才能和学习成果。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如“生活”“美好”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己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宽带网
这次“宽带网”是对本组专题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展示了我国民族和行政区划的知
识。其 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
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二是让学生通过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地理位置。
1.演示 部分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
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
说是怎样了解 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单元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 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这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
脑选编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 言朴实易懂。选文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都成为发明家或者整
天想着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 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领会编者意图,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放手让 学生在读、思、议、做中自主感
悟科学道理,积淀科学素养。
《动手做做看》文章情节简单, 但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故事紧紧围
绕伊林娜的情绪变化顺势展开,教师要引导学生边 想边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深刻
领悟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信,不盲从,勇于实践的重要性。唤 起学生的科学意识,提升学
生的科学素养。
《邮票齿孔的故事》是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小事 引发的发明故事。课文篇幅较长,但
情节简单,语言朴实。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孩子们会在 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
到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进而使他们从小养成观察、 分析、动
手的好习惯。
《画风》一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主要讲三个小学 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
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由于人物多,对话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 在分角色
37



读文中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 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
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5、动手做做看
课前透视
课文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 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
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 信,不盲从,勇于
实践。文章情节简单,但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故事紧紧围绕伊林娜 的情
绪变化顺势展开,教师要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读书探究的欲望,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
对于这一生活细节,孩子们有过想法但没有实践经历,强烈的好奇心会趋使他们兴趣盎
然的走进文本, 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从而积淀成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确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 ,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图片、实验器材。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导入。出示两张图片:这个小女孩怎么了?(一个是撅 着嘴巴生气的样子,另
一个是面带微笑的样子)这个小女孩就是伊林娜。她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呢 ?学完课
文《动手做做看》你就会明白了。
【疑问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教师创设的问题 情境正是课文的疑点,以此为切入
口,利于突破重点,激发探究读文的兴趣。】
二、自读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 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说说自己是
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识字教学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 主。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采
用小组交流汇报的形式,达到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 自主识字的效率。】
三、读思
1、指名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2、默读课文,画出伊林娜情绪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教师梳理问题: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3、以小组为单位读书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顺着伊琳娜情绪波动的原因探究读文,不 仅能较好地朗读课文,更有利于使学生感
悟到伊琳娜是亲手实验后才发现了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更便于 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
理。】
四、交流
38



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
1、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2、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1 )“哄骗”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
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 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2)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3)练习读这句话,教师进行指导,注意反问的语气。
3、指名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指导朗读: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
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五、实验
1、按照课文中的描写,和伊琳娜共同做实验验证猜疑。
2、学生谈谈自己实验后的感受。
【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伊林娜生气的原因,同 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做做看,
积极参与实践的意识。】
六、写字
学习写“哄、喝、提、题”四个字。
1、学生仔细观察: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 br>1、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
喝”两个 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
哦,原来是这样啊!” “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
“小脚丫”伸得好长啊!
2、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
【用情境式的游戏指导书写,更利于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书写和发现
的乐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检查生字。
2、指名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
二、读文
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伊林娜为什么笑了?
三、交流
1、指名读朗志万的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3、假如你是伊林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此环节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教师可以当记者进行采访,同时建议学生把想说的话
写下来。】
四、朗读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示范读——分组练习读——竞赛读
39



2、伊林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什么?
五、拓展
1、从课外书或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3、你能发现 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
貌地指出来。
【从课内走向课外,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强化学生不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六、写字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班级交流展示,对于写得好得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
16、邮票齿孔的故事
课前透视
这是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 课文篇幅较长,但情节简单,语言朴
实。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孩子们会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 感悟到发明与生活只有
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进而使他们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 惯。
二年级的孩子对邮票并不陌生,但对于齿孔及相关知识了解不多。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邮票
的资料和发明创造的小故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 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重 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 动手的好习惯。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邮票(带齿孔和不带齿孔的各一张)、插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出 示不带齿孔的最早的“黑旋风”邮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邮票。)
再出示带齿孔的邮票问:两 张有什么区别?(一张有齿孔,另一张没有。)(板书:齿孔)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
【通过观察对比,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他们自主学习 ,主动
探究新知创设了条件。】
二、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指正。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借助
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3、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你指我认——看口型猜字——做动作识字。
三、读思
1、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小组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40



四、交流
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感悟。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 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
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
3、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
突出 他们在用心思考呢?
比较读——范读——练读——比赛读。
4、让学生撕一撕有齿孔的邮票,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
五、练习
填空
一位先生 一位() 一台()一台()
一张( ) 一张() 一把()一把()
六、书写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刀、仍、便)是新认的字。 “仍、 便”二字可以与“使”
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 ,因此可
以放手让学生书写。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
写美观 。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难写的字。
2、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开火车竞赛读、摘果子游戏。
2、指名读阿切尔被那个人吸引的内容。
二、读思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1)“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 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
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2)“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 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
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三、拓展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 可
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如: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小发明的实例,激发留心观察生活,勇于探究,乐于发现的
兴趣。】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此处 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教师都要给
予鼓励,同时还要顺着学生 的思路,相机引导:牛顿到爱迪生,从伊琳娜到阿切尔,无一
不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 。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
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四、实践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学习伙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收集一
41



些邮票。
2.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 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
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这一实践活动的 安排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出
校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运用语文。】
五、书写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指导 :“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
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不好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17、画风
课前透视
《画风》一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 把
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
文 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所以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可在朗读感悟过程
中采用贴头像的 方法弄清每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风摸不着,看不到。孩子们平时又很少细心观察风与其他事物的关 系,所以对于如何画
风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读文中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 学习他
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重点抓住三个孩子的对话领会他们的创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绘画用品、有风的声音的磁带。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呼呼”吹的声音)
你能说出有关“风”的词语、儿歌、歌曲吗?(指名畅所欲言)
你能把它画出来吗?(板书:画风)
【感悟风的声音,说出写风唱风的歌谣,充分调动学生已 有的感性经验,进一步激发
学生主动探究画风的积极性。】
二、识字
1、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试着领读他们的名字。
2、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 、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
中出现了。
42



【根据课文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提高了识字质量】
三、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四、交流
1、小组内互相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2、全班交流。
A、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 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
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B、请学生在黑板上画画文中的景色。
C、请学生给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1)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 ,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
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 “谁也画不出来”这
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 ,语调
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三幅头像有助于 学生分清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分角色朗读易于体会三个小朋
友互相启发,互相协作和敢想敢做的精 神。】
五、书写
练习写前六个字,重点指导: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 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
“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美观书写。 如,“显”字上小下 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艺”
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 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用“找朋友”游戏的方式检查生字。
2、指名读三个小朋友的对话,并说说他们是怎么画风的?
二、朗读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为什么说一阵风吹来,画显得更美了?
2、仿说句子。
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 。
, 显得 。
三、拓展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
43



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2、 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画一画,再写下来。
3、创新画展:声音、气味与风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
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 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来。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此环节以文本为凭 借,挖掘学习资源,
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书写
练习写剩下 的六个字。教师重点指导:“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
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 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指导。
2、交流评价,举办“优秀作业”展。

语文园地四
我的发现
这一项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 体验祖国语言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
积累词语。其中包括两大组词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 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
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 意思不同
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过程:
1、 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发现。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5、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括 “读读认认”、“我会填”和 “我会读”三项内容。 其中“读读认认”
教学重点是认识八个生字,积 累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
习。“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 文,目的是让学生增加阅读量,积累语言,激发
动手创造的欲望。
读读认认
过程:
1、自由读两组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3、卡片认读——任意抽读——送信游戏——同桌互读
4、任意选择喜欢的字进行扩词练习。
我会填
1、读句子,说说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互相检查。
我会读
1、默读短文,自主识字。
44



2、朗读感悟:鲁班是什么样的人?(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读完短闻后的心得和体会。
4、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口语交际
这次训练是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是对本组专题的扩展和延伸。旨
在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与人
协作的能力。
交际准备:
1、学生课前进行的小制作(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等)
2、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交际小组。
过程: 1、
1、学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 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
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
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
其实这只是一个范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
能。 还可以结合口语交际活动办个“小制作展览”,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搭
建充分展示自我的 平台,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1、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2、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大家互相学习借鉴。
3、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 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
许许多多的思想,愿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 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4、以此专题办个展览。
第五单元
17、古诗两首
课前透视: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 句,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
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
全诗采用极其 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
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 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
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 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
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 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
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结合
教材图文并茂 、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诗意境,
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45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教学 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 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
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 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 导地
位的优势,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感悟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初步
体 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二、初读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 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
相机指导。
2、指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 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
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 熟字“暴”组成、“炉”
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 生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夯实 基础,为研读诗句,体
会感情打下良好的铺垫。)
三、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
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
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及时巩固认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平和良好习惯。)
四、 研读
1、自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尊重学习的学习主动权。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五、悟读
46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
面说生动,说具体。
3、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
诗人的感情。
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
的含义和情感。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
阅 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的熏陶 ,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
说发现,说理解,说体验,在 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感悟诗句,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读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有趣 经历。)
六、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
读好诗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 (朗朗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 读,激发
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了语言积累,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了对
大自 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第二课时
一、回顾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二、自读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
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
对字意的理 解,促进识记。
3、指读诗句。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翠”读“平舌音”,“泊”
读“bo的音等。
(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渠道识
字的良好习惯。)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 结
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
清 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
上 面的小撇。“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
里面的是“令” 。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 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
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47



四、感悟
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2、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
由。 < br>3、组内交流。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
交流过程 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如:“含”“东吴”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 ,创设情境,变“话”为画,
有机地转化学习活动,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 句的大意,体
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 br>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费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五、诵读
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 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
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采用多种 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
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
六、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
况。
18、雷雨
课前透视: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 后的
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
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 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
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 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
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 活,遵循学生的心
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 热爱
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48



一、导入
1、引发想像:教师播放雨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 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闭
目想像。听着这两段录音,你们都想像到了什么?相机出示文中的两幅 插图,引导学生结合
自己的想像把两段录音和插图进行正确搭配。教师板题。
(心理学告诉我 们: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
像。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方式,营造了 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学文情境,
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 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
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自学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学习生字“压、乱、垂 、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教师要注意组
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 字经验。如:用动作记住:“压”用换
偏旁记住“虹”等。
3、利用生字卡片进行同桌互检。 也可设计识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如:开火车读、
摘果子等。或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在文中的那句话, 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
4、小组读课,互相正音,评价。
5、全班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自学 互动中交流识字的方法,丰富
识字经验,激发了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了自主读书的能力。 )
三、细读
1、范读,引导学生谈谈听读的感受。启发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进而理清 课文记
叙的顺序。
2、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
3、图文对照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课文语言的简炼。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样也是重要 方法和手段。坚持以读为本的进行设计,有效
地突出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 生在多形式和多次数的读书活
动中,理清思路,感受语言,体会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
如:“虹、蜘、蛛、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宽下窄;“压、逃、越”都是
半包围构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
横逐渐加长,最后一 横又要缩短等。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3、 学生临写,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写得好的全班展示。
(由于文章篇幅较短,所 以把整课的写字任务安排在这一课时,集中时间和精力。引
导观察,分类指导,突出了重点,促进了学生 自主写字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时
一、回顾
1、读写上节课学习的字词。利用生字卡片或课件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分段读文,回忆课文内容。
(字词的掌握、读书的水平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课 堂教学要追求创新的同
时,更要兼顾的是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扎实训练。)
二、研读
49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划分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三部分内容,进行合作读书。
思考:你认为这个部分写得怎么样?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2、交流读书感悟的情况;教师相机点拨。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互相提
问题。
如:描写雷雨前的部分“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
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闪电越来
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描写“雷雨中”的部分,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两个“渐
渐地”说明了什么?等等。
(这一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由选择 学习内容,组内充分交流互动,
教师的相机点拨与学生提出问题相结合,在读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观 察的细致,描绘
的生动形象。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三、 诵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练习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
也( )了。
3、照样子写词语:黑沉沉( )( ) ( )
五、拓展
1、你还读过其他描写下雨的文章或段落吗?把自己收集的材料在组内或全班交流。
2、观察一个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促进学生积累,引导观察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19、最大的“书”
课前透视
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 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
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 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
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 自然的意
识。
对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 式也是课
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
的兴趣, 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50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
为什么加上 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 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
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 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
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 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
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 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
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 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
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平舌音;“质 ”读第四声;“岩”和“印”
的声母都是“y;“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 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识字
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 的能力。)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
调。如: “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
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 个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学生写字
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 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学生欣赏水
平的提高。)
四、质疑
1、快速读文,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
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决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
的问题,及时地了解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 当
场解决,其他涉及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理,为下节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创根问

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
况。
二、研读
51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 问题假设:A、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B、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
有图画吗?) C、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D、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 的读书活动,看看以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如:自由读、小组交
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
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深
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探究, 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角色选定。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
物的语言特点。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
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 体会当
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习的热情。)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学生观察其笔划、
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六、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学生
交流展示。
2、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
(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课前透视
这是一首儿童诗歌。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 然
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
适合朗读。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观察自然,探究发现的美好愿望。
课文内容富 于情趣,学生可能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
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引 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
因此教学中应将理解课文内容的 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
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 来的乐趣。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
机会,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 己的课外知识。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启发学生儿 童观察研究大自然,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52



教学重点
了解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和指南针等相关用具。
2、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辨别方向的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故事引入:教师讲故事:一群小朋友到郊处去野游,他们 玩得可高兴了,可是走着
走着,树林越来越密,渐渐地他们找不到集合的地点了-------- 迷路了,大家非常着急。你
们想办法帮助他们吗?(组织学生交流,相机板书课题。)
(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经验,积极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二、初读
1、 自由朗读诗歌,学习生字,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2、 利用字词卡片,组织学生多形式识记生字词语,进行正音。如:
3、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本课要求认的字相对较少 ,因此教学中应充分放手,把重点放在把课文读通顺,读
流利。因此组织读书活动应采取多种方式,如: 同桌读、分节读、比赛读等,以激发学生
读书兴趣,提高读书活动的效率。)
三、选读
1、交流初读的体会。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请把你了解的和你同桌交流交流。
2、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4、 读后把你读明白的内容讲给你的同学听,并按你的体会把你喜欢的一节读给老师、
同学欣赏。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轻松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诗句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
力。)
四、写字:
1. 出示“我会写”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字形,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上下结构:忠、导、盏;左右结构:积、稠、稀、针、碰、慌
2、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从中领悟写字的规律。
4、学生书写作业展示,师生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 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
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也充分发挥了学 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利用字词卡片,指读字词。一生任读一词,其他生书写。
2、分节指读课文,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通过复习,巩固了对本课字词的认读记 忆,同时也复现了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
为进入新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条件。)
二、研读
53



1、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小节进行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自读--- 讨论这种景物是如何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结合图片进行理解---有感情地
朗读
2、 选派代表,图文结合,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组内同学补充,其他组同学提问质疑。
引导学生简单了解其中 蕴含的科学道理。
教师适时出示指南针和插图资料,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适时地进 行
语言训练。如:第一节中“慌张”一词你怎样理解,还能找出与它意思相近的词吗?;你能
用 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把课文中某个小节的内容说清楚吗?等。
(由于课文内容浅易 ,适合朗读,结合相似,因此采取放手让学生合作研读的方式,
把读书的权利和机会充分还给学生,培养 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则适时点拨指导,促进
学生理解的深入和能力提高。)
三、读背
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交流:怎样读才更有感情?
2、 展示朗读,尝试背诵。
3、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背诵比赛。
(指导朗读,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2、试着把自己你了解的天然指南针续写进诗歌里。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模 仿写话的能力,课内外结合,着眼学生的能
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语文园地五
我的发现
这项训练包含两组句子,它们的共同点是每组句子的文字都相同,但标点不 同。目
的在于通过观察、朗读、体会出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与反问句的不同。进而认识到标点
符号的重要作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朗读体会,并挖掘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
生的语感, 在探究与发现中,体验祖国语言的丰富。
过程:
1.出示“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对它们的了解。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学生的语言积累,用三种标点分别说一句话,小组内互相交
流。
3、出示教材中的两组句子,让学生自主观察,朗读,比比谁读得好。
4.共同讨论,每组中的两个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小组游戏练习:一生说句子,一生点标点。比比哪组说得准确。
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我会连、读读背背”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安排了
认识十个生字的任 务。每组中有一个熟字,一个新字,采用了换偏旁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
识记。是对学生识字能力和识字 方法的一次巩固。由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因
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独立识 字,增进乐趣,体会方法,发展能力。“我会
连”是两组“词语搭配”练习。由于涉及的词语都是学生熟 知的,因此,要鼓励学生相互协
作,自主完成。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 “读读背背”中安
排的积累“节气歌”。节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应努力挖掘课程资源,激发 学生
对节气等相关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和积累。
过程:
54



读读认认
1、首先出示每组字中的熟字,让学生认读。然 后换掉熟字的偏旁,让学生猜读,进
而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2、揭示新组成字的读音,出示词语,组织学生认读。组内读理解。
3、 整体出示,生字、熟字及词语。引导学生朗读,区分体会。
4、
字。
我会连
1、
2、
3、

1.自由练读,思考:你对节气等相关的知识了解吗?教师简要介绍。
2.组内练读,参照教材,认识歌中的每句话所说明的节气名称。
3.练习背诵,小组比赛。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奇妙的动物世界”。这是在本组课文教学内容基础上对 “热
爱自然,了解自然”这一单元主题进行的深化。其目的是实现主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
的全 方位链接,进而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和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健康情感。口语
交际活动作为延伸与深 化的一个载体,要力求发挥交流活动的优势,积极创设情境,实
现积极互动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交际中 ,真正表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相
机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交际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 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交际准备:
1、 准备“动物世界”的光盘、或动物图片挂图等。
2、 将班级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
组织过程:
1、
(1)
(2)
(3)
兴趣。
2、
情境导入
利用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组织学生观察。
交流观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导出话题。可以借鉴教材短文中的第一自然节,激发学生
展开话题
分组出示两组练习,让学生尝试连线。
同桌互检,朗读巩固。
启发思考:照样子, 你还能说几个吗?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读读背
游戏“找朋友”:利用偏旁卡片,组织学生进行组字游戏, 巩固识
(1) 启发谈话:你知道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动物呢?(空中飞的、地上跑的、
水中游的)
(2)
事情?
(3)
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你对它了解多少?和哪些动物间发生过有趣的< br>个别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验,教师有意识地点拨方法,帮助学生表达
清楚,强调注意的问题。
3、 组内交流
(1) 选择自己喜欢,了解的动物,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说它们的生活
习性,以及与它们之间发生的事情。
(2)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如: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明白的问题
及时提问、大家可以互相补充等。
4、 全班交流
55



(1) 组内推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同学们互相提问或进行补充。
(2) 师生共同评议学生表达情况。
5、 动笔习作
教师组织学生把组内和在全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教师要有意识地拓展学 生的思
路,可以写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与小动物间发生的趣事等。鼓励学生敢写,多写,有
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
6、互读简评
在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写的片段,读一读 ,评一评。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内容,进行
全班展示读。同学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
展示台
根据本组教材的内容主题,“展示台”安排了展示学生学习和了解到的自然知识,
为学生的停息收集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兴趣和能
力,表达交际的 能力,激发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此次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本组教材 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
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为活动展示做好准备。比如在学习<古诗两首 >一课后,引导
学生搜集描绘祖国山河和自然风光的优秀诗句和图片;学习<最大的“书”>,引导学生 采
集制作动植物或矿物标本;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之后,引导学生搜集、查找其他常
见 的辨认方向的方法等。
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和谐交流的氛围,积极创造多种形式,为学生搜集 的充分展
示创造机会。如:组内交流,择优推荐;分类展台,自主介绍等,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可
将活动延伸到课后。如:举办“标本世界”、“锦绣山河”等专题性的小展览,供学生参观,
以拓宽学 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成功体验。
过程:
1、根据学生的搜集,进行简要的分类,并将同学按资料类别他成若干小组。
3、 组内交流,由小组 长组织组内的同学分别展示自己的搜集。教师巡
视点拨,引导学生说清从哪搜集的,内容是什么,从中学 到了什么或受到哪些
启示,不清楚的地方同学间互相发问或补充。
3、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参与全班的“最佳展示”。
4、教师小结,鼓励评价。布置指导学生课后 举办专题小展览。提示学生:写上
资料标签、内容简介、讲解词,想好版面设计形式等。
宽带网
这次宽带网中介绍了两种有趣的动物,一个是食虫的植物“猪笼草”,一种是热带鱼。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热情和积极性,逐步养成留
心观察大自然 的习惯。
过程:
1、出示短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
2、利用短文的最后一自然节,启发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中奇异现象?
3、教师启发学生交流搜集相关材料的途径,鼓励学生课外搜集。
4、建议学生办一期“奇妙的大自然”的专刊。
3、识字游戏:开火车读字、听音抽字卡 、出示偏旁组字等。组织学生巩固生字
词语的掌握,重点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当引导学生利用新学的 汉字扩词。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丰富了学生识字记字经验。游戏巩固识字,寓教于乐,提高了教学实效。)
三、朗读
56



1、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评议。推举一名读得好的参加全班读文。
2、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词语和长句子的读法。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组内朗读展示。
4、再读思考:通过阅读你记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阅读教学的重 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指导学
生充分读书,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使学生在主动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四、 想像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思考,想想爱迪生是怎样想出办法救自己的妈妈的?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说话练习。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斥责、恍然大悟”等词语。
(结合课文插图的特点 ,启发学生根据图画想像课文中发生的故事,进行练习说话,
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 重点词语的点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中的生字词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窍门、借鉴已有知识分
析看如何把字写好。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点的字。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如:“炎”字上下两
部分不同。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议,展示优秀作业。
(本课要求写的字较少,而且书写上难 度不大。因此,采取了集中一课时指导的做法。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评议及正确书写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 回顾
1、复习生字词语。利用字词卡片,开火车读、组词、用词说话等。
2、分段指读课文内容。回顾课文大意。
(巩固学习内容,实现自然过渡。)
二、感悟
1、教师引发学生思考:课文的最 后一段里写道:爱迪生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从
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得出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找一找,读 一读。
2、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启发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语言、神态等,认真阅读,
仔细体会。如:从父亲对爱迪生前后的态度变化;从爱迪生的动作表现;从房间内的变化等
方面理解。
3、组织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师生共同研读相关的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爱迪生善于思
考、 观察、动手的好品质。
4、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体
会课文内容。
(抓住主要问题,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以读为本,在读书活动中引导学生
掌握读 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讨论
爱迪生之所以能想出办法救妈妈,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品质,在充分交流与理解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四、拓展
1、你还知道关于爱迪生的哪些资料?在全班交流。
2、收集爱迪生说的名言警句,积累下来。
57



3、课外阅读有关爱迪生的书籍。
(实现课内外的有效衔接,拓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促进学生的积累,提高学
生语文综合能力。)
34、 恐龙的灭绝
课前透视
《恐龙的灭绝》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 科学家们关于“灭绝”的说法为线
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本文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逼真,内容 层次清晰,集中反映
了在中生代时期,遍布恐龙的神秘世界。
“恐龙”是孩子们非常感兴 趣的一个话题,文章从题目到内容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
然而恐龙却是生活中已经不存在的生物了。课文 的内容和主题,更加引起孩子们的探究心理,
从这个角度说,它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用 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
科学,培养学科学、爱科学、发现科学的极好范例。课前教师可有意识地 引导学生收集有关
恐龙的资料,丰富学生对恐龙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能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有关恐龙的音像资料、恐龙的玩具模型或图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感知:教师准备恐龙的动物模型。同学们,现在我这里 有许多动物的模型,我
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谁能快速答出这是什么动物的模型?在学生抢答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
交流对恐龙的了解。(如果有条件的可以插入音像资料,让学生观看,以丰富学生对恐龙的认知。)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设计抢答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交流对恐龙 的
了解,观看相关的音像资料,让学生发现自己已有生活经验与课题内容之间的相似性,激
活了 原有体验,激发求知的兴趣,让学生在开课时就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欲
望。)
二、初读
1、自由读文。边读边画,自主识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语读准确。
2、师生交 流,理解字词。利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及时正音并
点拨“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 ”的意思,重点交流识字方法。
3、互读课文。重点交流朗读中的重点(字音或长句子),师生共同练读评议。
4、交流在读 书中了解到的信息。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在学生汇
报中教师可组织同学就简单问题 进行的解答。如:“恐龙历史比人类历史长远得多”“现在
恐龙已经灭绝了”等。其他细致的问题,启发 学生继续读书研究,进行解决。
(通过初读,培养学生自主读书和识字的能力。巩固生字的学习,打 好语文基础,
在对课文的阅读中获得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受。教师及时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了< br> 58



教学活动继续开展的目的性。) 三、朗读
1、指 导默读课文,边读边标画。想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哪些内容?(教师在这个过程
中要注意指导默读方法: 不出声,不指读。)
2、学生边默读边动笔圈画,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读
书。
3、读书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归纳出课文主要讲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及时
评价学 生读书情况。
(读书既是方法手段也是能力和目标。通过这样的设计,把读书方法的指导和 读
书目的的达成融合起来。这样就使学生在感悟读书方法的同时,获得了对课文全局了解从
而产 生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索恐龙灭绝的奥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
学习习惯。突出了学 生是真正的“读者“的地位,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
方法的渗透,为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的 奠定了基础。)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亡、肉、耐、类”。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在书写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记忆方法。如“类”:一种大米等。)
3、学生认为难的字,教师示范书写。(如“类”字书写时,米的最后一笔。)
4、学生练习,互相点评,展示佳作。
(抓住重点,典型交流,把识字与写字有机结合起来,师生共写共评,提高写字效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字词。指读、扩词、听写相结合。
2、指读课文,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收获。
二、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谜、传染、严寒”。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书写中的注意事 项。如:“谜”字三个部分的分布要合理;
“染”字右上方不要写成“丸”字等。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由复习字词,直接进入书写环节,自然流畅。同时也为课文学习的完整性,提
供了条件。)
三、研读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恐龙灭绝的说法?
2、在课文 2、3、4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自由结组学习。思考:你为什么
喜欢这个段落?如果让 你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介绍恐龙灭绝的原因,你怎样才能表达清
楚?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 作学习的时候,对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地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
导。如:先要认真读书,有次序地交流各自 的感受,结合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巡视指导,防止学习流于形式 。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这个环节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
供了充足的 时间和广阔的空间。教师富有实效地指导,收放结合,确保了学习的高效。课
堂中师生的地位得到和谐地 体现。)
3、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汇报读书情况。如:有感情地朗读、< br>复述、转换身份的介绍或演讲、组内扮演采访等方式。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针对
同学的 汇报,互动评价或质疑。
59



(课准指出:应尊重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能进行自主地思考和感
悟。让学生在多种生动的形式中交流自学感受,师 生评议,适时点拨。满足了学生的表现
愿望,顺应了学生的阅读心理,丰富了学生的读书体验,培养了学 生语文综合能力。)
4、引导学生想像画面,有感情地读文。
( 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强调感悟的语言,重语文积累和情感的积
淀。想象体味阅读,是培养 语感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促使学生将课文中的语
言情境化,帮助学生感悟语言,培养良好的 语感。)
五、拓展
1、恐龙灭绝的说法只有书上这五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除了这些原因以外,结合你收集
的资料,想像一下还可能有哪些原因呢?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 点,启发学生想像表达,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有提出问题
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说法不一,引导学生对这
些说法质疑,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你还想了解其他关于恐龙方面的知识吗?大家互相交流收集的资料。课后办一次“恐龙世
界”的 展览。
(语文课程的学习,绝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课程本身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树立大语
文教育观,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能使学生
从中吸 收知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发展个性。)
3.学习了这一课,你有怎么的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有效地帮助学生 整理学习收获。可以采用
“我想说”的方式,如:我想对大自然说;我想对动物朋友们说;我想对自己说 等。
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同时也挖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渗透环境教育,收到一举多得
的效果 。)
35、 阿德的梦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充满幻想色彩而 又富有时代意义的短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叙了
阿德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梦境。本文以“梦”为载体, 以阿德乘飞船去火星旅行,与生活在月
球上的外婆能电话为线索,描绘了幻想中的神奇太空世界。本文是 连环画形式的略读课文,
层次清楚,语言生动活泼,内容简单,易于理解。重点应放在训练学生默读课文 、粗知文章
大意、展开想象,以及借助图画识字等方面。
喜爱幻想是低年级孩子 们共有的特点,课文内容符合儿童的年龄实际。教学中应
抓住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走进阿德的梦境 ,体会和分享他的幸福与快乐。然后启发学
生结合当前的科学发展,展开丰富的想像,在说“梦”中训练 语言,培养语感。激发学生了
解现代科技的兴趣和培养科学幻想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大意。
3、培养学生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借助图画识字。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课文连环画,儿歌以及现代科技发展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60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小朋友,这
个小朋友也做了一个梦,不过他的梦可 与你们的梦大不一样!(板题)
(由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启发学生谈话,营造宽松的课堂气围。实现向课文内容
的自然过渡。)
二、识字
1、默读课文,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借助拼音读准。读前提出要
求:不出声,不指读。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自学字词情况。相机正音,合作交流解决不懂的词语。
3、学生 交流识字情况,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经验。(教师引导:“婆、屏、型、
呜”等字可以利用熟字的偏旁 认记;要注意区别“呜”和“鸣”;“喽”是语气词,可
通过朗读的语气来感悟。)
4、出示儿歌,自读,齐读,指名读,巩固识字。
阿德早起要旅行,乘坐飞船是新型。 起飞时间还未到,可视电话传真情。
电话屏上见外婆,聊起畅销新车型。 预定新车无污染,动力来自太阳能。
飞船呜呜长鸣声,阿德落地未成行。 原来未系安全带,大叫一声梦惊醒。
(本课只有 识字任务而无写字任各,结合本课重点指导默读的教学任务,在识字
中就对学生的默读提出要求。并用多 种形式巩固生字的识记,特别是儿歌的引入,还起到
感知课文内容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益。)
三、默读
1、默读课文,你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知道这是一场梦? 默读前,提出默读的
要求:不出声,不指读,速度要适当加快。
2、再读课文,结合文中的七幅插图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3、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分小组讨论:阿德梦中的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
象,写在卡片上。
4、把各组写有新科技成果名字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进行读书
汇报。
(本文为略读课文,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因此充分放
手指导学生读书,采取合 作学习,抓住重点进行汇报的形式,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激
发了学生对科技成果的兴趣。)
四、 朗读
让学生根据文中的叙述顺序摆好连环画,分组接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五、拓展
1、 你认为阿德的梦有一天会真的发生吗?从阿德的梦中,自己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或动笔把心中未来世界的样子画出来。
3、课外阅读科学幻想故事。
(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想像,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培养了学生的
想像能力,表现能力,适时地将学生的学习引向生活的大课堂,体现学科整合思想和大语
文观念。)
语文园地八
我的发现
这一部分由意思完全相同,表达方式迥 异的三个句子组成。标点和句式的不同,体现了
汉语表达灵活多样的特点,启发学生写作与口语表达应采 用灵活的正确的方式。
61



过程:
出示三个句子,学生自读体会,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
组内交流发现,教师巡视点拨。
启发:像这样的句子,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日积月累
这部分含有“ 选选认认”、“我会读”“读读背背”三项内容组成。“选选认认”安排了
四组同音形近字,包含九个生 字的认读任务。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拼读。通过填写,
读词认真领会它们的不同含义。“我会读 ”中安排了四个比喻句,通过朗读,应引导学生认
识到比喻句的好处,体会语言的生动性,促进学生的语 言积累。“读读背背”安排的是名言
警句的积累。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句子的意思,在读中感悟 ,进而从中受到教育和
影响。
过程:
读读认认
出示四组同音形近字,引导学生观察,理解题意。
自主完成题目填写。
组内交流,互相检查,重点交流识字方法。
利用字卡,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识记,引导学生通过读词和分析字形结构,巩固生字的
识字。
我会读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句子的共同特点。
组内交流读后的发现,教师点拨认识句子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句子中“把什么比成
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类似这样的句子,你还知道吗?说给大家听,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读读背背
出示名言,学生自读,读通顺,读流利。
组内交流:这几句名言有什么含义?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采用自己的方式背诵,积累这些名言警句。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以一个短文的形式,揭示了“生活当中处处有科学”的道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身边的科学发现,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发现的热情。在本组教
材的学习 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搜集身边的科学。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努力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 表达欲望,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交际准备
课前布置同学搜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反映身边科学现象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把学生他成若干个小组。
过程:
创设情境:出示图片或演示多媒体资料,组织学生 观察发现。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了
解本次口语交际的活动内容。
组内交流:根据提示学生 把课前搜集到的科学现象,讲述给同组的同学们听。推选出
本组表现最佳的同学,向全班汇报。教师有意 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这些身边科学的奥秘。
启发拓展:课下把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办一期“科学奥 秘在身边”的小报。同学间
互相介绍有关科学常识的书报,把学生的活动热情引向课外,提高阅读探究的 兴趣。
62



“写一写”
这次练习提示了两 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自己这学期的收获;二是写假期的打算。教
学中可引导学生理解好学习伙伴的提示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动笔练习。
过程:
出示学习伙伴的提示,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自主练笔,教师巡视点拨。
互读展示,师生简评。
展示台
这次的展示台是展示学生借到的科普读物和小组创办 的“身边的科学”的手抄报。课
前可安排学生进行有目的搜集和创办报纸活动。教学时,要拓宽展示内容 ,丰富展示的形式,
增加展示的范围,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活动当中,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 探究兴
趣和热情。这一项内容也可以与前面的口语交际和后面的宽带网结合起来进行。
过程:
1、教师启发谈话,引导学生借助学习伙伴的提示,认识本次活动的内容。
2、小组合作,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课外搜集的科普图书,和小组创办的“身
边的科学”的手抄报 。选出优秀书籍和作品,准备在全班展示。
3、全班展示,教师适时鼓励评价,启发学生投入到课外的读书和探索当中。
宽带网
本级宽带网給出了我国古今科学家和科学成就的一些资料,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课外搜
集和查找资料,了解 科学家和科学知识和发明成就。本次练习融阅读训练、搜集处理信息能
力培养、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 教育为一体,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教学中
要充分理解题目的含义,组织有效地学习活动。 为使活动进行得深入到位,课前教师可针对
题目内容进行适当布置。
过程:
1、出示短文,学生自读,了解短文介绍的内容。
2、谈话:你们还了解哪些我国古今著名的科学 家、发明家和他们的成就?试着在组
内交流一下,小组内适当整理,向全班汇报。
3、启发:我们还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和科学成就呢?交流搜集
的方法和途径。
4、学生读书,搜集。(可以延伸到课外)适当时机,组织学生进行搜集的展示。

63

家长意见范文-九州共立大学


小学生搞笑作文-200字好段


国际和平日-经典语句个性签名


男性增大-感恩节歌曲


征求意见稿回复-万能作文


湖北省二本分数线-毕业生登记表模板


陪审团-江汉大学自主招生


老舍的文章-高考复读学校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