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神州谣教案
汕头职业学院-豆贴画
识字3
一、教材简说
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
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
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13亿炎黄子孙的大船,正迎着
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
本课的三字经,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
、掷地有声。整篇课文
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
昌盛的强烈愿望。
三字经是传统蒙学教材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除了识字,还要感知三
字经的语言形
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比如,各地学生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
广州、兰州、苏州)、
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再如,通
过“江泽民、人民路、
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2.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学生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
识记
。
3.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
民、旅
-族。“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4.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如: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
黄河长江,奔涌不息;
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及平翘舌音
的较多,如川(chuān)、州(zhōu)、争(zhēng)、族(zú)。建
议写字前引导学生
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与”字是三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
醒学生注意。
(2)观察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难写的字:民、族。
(3)重点讲解。
夕:撇不宜长,“”的横要短,撇要长。
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二)朗读感悟
朗
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让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读第三句
“台湾岛
,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现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
心愿。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自由说说从每一句三字经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什么。比如,从
第一、二句中读出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从第三句中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
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四句中读出各族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课文的内容只
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说,不要一句一句地讲解。中华民族的情况,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
等地理名词,可让学生在课前了解一下,教学时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他们自己说说,教师也可以适当
予以点拨。
在理解和感悟“各民族”时,可结合课后“读读认认”中的图画和词语,让学生说说自己
还知道哪
些少数民族。
(三)实践活动
少数民族知识知多少
搜集少数民
族的服饰、房屋、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可以按
民族把同学们搜集
的资料分类整理,在学习园地或板报上办个专栏。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自学指导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答。小组解答不了的,由组长向全班提出。
3.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各组疑问,汇总学生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称为“神州、华夏、中华”?
(2)“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是什么样的?
(3)台湾在哪儿?为什么说台湾和大陆是一家?
(4)“各民族”指哪些民族?我们自己是什么民族的?
4.以上这些问题你最想了解哪个,你打算怎么解决呢?
5.选取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回家利用
多种途径找答案。明天开一个祖国知识讨论会:“我来说说我们
的祖国”。
五、资料袋
1.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名称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yí)族、
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d
îng)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dǎ
i)族、黎族、傈僳(lì sù)族、佤(wǎ)
族、畲(shē)族、高山族、拉祜(hù)族、水
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w
î)尔族、仫(mù)佬族、羌(qiān
g)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gē)佬族、锡伯族、阿昌族、
普米族、怒族、塔吉克族、乌孜
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
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
、门巴族、珞(luî)巴族、基诺族。(具体分布地域见《新华字典》附录。)
2.祖国名称的来历
我们伟大的祖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据说约在公元前21世纪时,夏后氏族首领禹的儿子
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后经夏、商、
周三个王朝,逐渐形成华夏民族。到春秋时期,中原各
国开始自称“华夏”、“诸华”、“诸夏”。后来,
人们就用“华夏”来作为中国的别称,称中国人为华
人。
我们的祖国称为“中国”,大约是在商代。按照当时的观念,“商”是位于东、西、南、北四土之
中的国土。周朝也把京师或中原地区称为中国。
我们的祖国还有一些别称。传说大禹治水以后
,曾把中国划为九州,并指点名山、大川作为各州疆
界,所以后世相沿称中国为“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