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统编教材
江苏会计-家读后感
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
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
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
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
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
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
诗是诗
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
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
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
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
是平舌音,“莺”、“咏”后鼻
韵母。
新|课 |标|第 |一| 网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
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
。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
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
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
长,黄莺
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
月天”这是怎么
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
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
荡着。)
(5)指导读:
X|k |B| 1 . c|O |m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
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
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
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
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
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
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出示:诗 村 童
加一加:“诗”“讠+寺”;
“村”是“木+寸”,“童”是“立+
里”。
2教师指导书写。
出示“诗 村
童”的田字格课件
“诗”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村”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木”
的捺变成点。
“
童”上下结构,注意下面“里”的笔顺: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
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a.知<
br>诗人,解题意,b.释词语,明诗意,c.想意境,悟诗情,d.拓展阅读。)
这节课我们就用这
四步学诗法来学习《咏柳》。
X|k |B| 1 . c|O |m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学习生字“咏”、“柳”。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什么意思
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
2.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A.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B.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这句话的意思是: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
她那绿色的丝带。
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
成若干部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像剪
刀的二月春风啊!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
br>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
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
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
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
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2.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
剪刀”形象化
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
,说她是美的创造者,
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四)横纵观,拓视野:
新|课 |标|第 |一| 网
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并说说理由。
出示古诗: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和叶
绍翁的《游园不值》。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交流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碧 妆 绿 丝 剪
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加
一加:“王+白+石”是“碧”,“纟+录”是“绿”,“前+刀”是“剪”,
“纟+纟”是“丝”。
换一换:“将”去掉右边部分,换成“女”,就是“妆”。
B.指导书写。
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
写。(提
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六)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咏柳》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
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柳树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
吧!
2 找春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
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感情朗读。
2.合作与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
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引入
出示古诗《早春》,老师范读或由会读的同学朗读,再说说早春
的特点。
春天刚刚到
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
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
们发现春天的时
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
二、检查预习
过渡: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
么。出示预习提示:
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
1.我们在哪里找到了春天?(学生试说:从小草、野花、树木、
解冻的小溪那里找到春天。
我们用哪些方式找到的春天?(学生试说:通过看、听、闻、触多
种方式去找春天。)
2.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
吗?
出示:
chōnɡ chū xún zhǎo ɡū niɑnɡ tǔ chū
liǔ shù
冲 出 寻 找 姑 娘 吐 出 柳
树
......
dànɡ qiū qiān táo huā xìnɡ
huā
荡 秋 千 桃 花 杏 花
...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二行词语,如果读对
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
导:“冲”是翘舌音,“寻”是前鼻音,“冲、荡、杏”是后鼻音,读好<
br>轻声“姑娘”。
出示:
tuō diào mián ǎo hài
xiū zhē yǎn tàn tóu dù
juān
脱 掉 棉
袄 害 羞 遮 掩 探 头 杜
.......
鹃
.
chù dào jiě dònɡ nèn yá yīn fú fēnɡ
zhenɡ
触 到 解 冻 嫩 芽 音 符 风 筝
.....
指名读第三、四行词语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重点
指导:
“遮、触”为翘舌音,“掩、鹃、嫩”为前鼻音,“筝”为后鼻音。
轻声“风筝”等。
3.
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
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
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
注意
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指名朗读课文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4.指导书写生字。
(1)田字格课件出示:冲 寻 姑 娘 吐 柳 荡 桃 杏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教师重点指导书写“柳、荡、桃”,(课件出示)
“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个“卯”。
“荡”上下结构,第七笔是横折折折钩。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桃”字第八笔是竖弯钩,不是斜勾。
(3)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4)展评学生的书写。
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送词语宝宝回家。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她在(柳枝)上(荡秋千)
,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
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写好了生字,读准了词语,再来读读。
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不仅记住了,会写,也会用,这才
是真会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词语卡片)
学生认读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选一生词说一句话。
二、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学习第1、2自然段。
师:要去野外找春天了,课文中的小朋友现在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高兴的、急切的、激动的)请你也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第
一、二自然段吧?自由读。
指名读本段,读后评价悟出应把“脱”、“冲”、“奔”重读才能更
加体现出孩子们找春天的迫切心情。
2.请大家自由读第3
~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把春天想象成什么
了(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这个害羞的小姑
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不想让人们发现她。
可是细心的小朋友还是找到了她。这些小朋友都在哪找
到她了?你知
道吗?从书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学生边画、边读。)
新|课
|标|第 |
一| 网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林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指名分段读,让其他学生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孩子们
在哪
儿找到了春天?(学生读到一处,课件出示一处的画面。重点借助课
件理解。打比方句子:
春天的眉毛、春天的眼睛、春天的音符、春天
的琴声。)
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出示学习提示:
A.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B.自由朗读学习内容,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C.与伙伴交流学习体会。
D.有感情地朗读选择的内容。
全班交流达成共识,相互评价。(师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学习第八自然段,孩子们找到了春天,他们多高兴呀!他们想告
诉所有的人,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段吧!
(激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朗读后填空:
春天来了!我们(
)了她,我们( )了她,我们( )了
她,我们( )了她。她在(
)上摇啊摇;她在( )、( )嘴
里叫,在( )、( )枝头笑……
2.指导重读所填的词语,朗读感悟,体会春天就在身边。
四、拓展课文,强化感受
同
学们,文中的小作者从地下的小草,早开的一两朵野花,树木
吐出的点点绿芽,解冻的小溪中找到了春天
,春天是这样的美好,这
样的充满生机,你还能从哪儿找到春天呢?说给大家听听。
(我们还
可以从小朋友的衣着穿戴上找到春天,从南方飞回来的
燕子身上找到春天,从温暖的阳光、温柔的风身上
找到春天。)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你们的眼睛里……同学们,
让我们齐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吧。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
找春天
小草 春天的眉毛
野花 像 春天的眼睛
树木的嫩芽
春天的音符
小溪 春天的琴声
3 开满鲜花的小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裹、寄”等11个认读字,会写“邮、递、员”
等9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邮包、奇怪、
懊丧、花朵簇簇、绚丽多彩”等词
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邮包、奇怪、懊丧、花朵簇簇、绚丽多彩”等
词语在课文中的意义,感受语言的趣
味,感受生活的美。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仿写句子,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2.感受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导入部分:音乐激趣导入活动:
欣赏欢快活泼的音
乐《娃哈哈》,让学生感受祖国像花园一样美
丽的景色的意境,为学习故事做铺垫。
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师引导:“开满鲜花的小路”到底有多美,这
些花是谁种下的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我能行。
(1)
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练读第1-5小节
谁能把这部分读正确呢 ?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吧!
①学生自读,边读1-5小节,边圈画出本小节的生词并与课件标
画的对照。
②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
③课件出示加拼音的词语,(课件出示):
yóu dì
yuán huánɡ ɡǒu yuán lái mó tuō chē yóu
j
ú
邮 递 员 黄 狗 原 来 摩 托 车
邮
.......
局
.
bāo ɡuǒ jì lái yì
duī kē lì pò le lòu dònɡ ào sà
nɡ
包 裹
寄 来 一 堆 颗 粒 破 了 漏 洞 懊
.......
丧
.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丧”是平舌音,“车”是翘
舌音,“原、员”
读音相同,都是整体认读音节,“黄”是后鼻音。
④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
(课件出示):
邮递员 黄狗 原来 摩托车 邮局
包裹 寄来
一堆 颗粒 破了 漏洞 懊丧
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⑤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1-5小节,读
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
拖音。男女生赛读,个别读,鼓励读好本小节的同学奖励一颗星。
(3)练读第6-12小节
①用学习第一小节的方法学生自由读第2-5小节,边读边圈画出
本小节的生字词。
②出示词语(课件出示)
cì
wei xuàn lì duō cǎi huā zǐ lǐ wù
刺 猬
绚 丽 多 彩 花 籽 礼 物
....
谁来读?学生自由读。指名
读,教师相机提示“籽”是整体认读
音节,也是平舌音,“绚”是前鼻音。
③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课件出示)
刺猬 绚丽多彩 花籽 礼物
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④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6-1
2小节,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
拖音。分组赛读、指名读。奖励读得好的同学再得一颗星。
2. 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
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
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
的同学展示。(注意
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指名朗读课文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书写生字我能行。
课件出示这些字的笔顺(可以动画效果一笔一笔展现)
教师范写相机重点指导“原、递、车”:
“原”半包围结构,撇要写长,里面是“白+小”。
“递”的也是半包围结构,注意书写笔顺,先写“弟”,再写“辶”。
“车”的笔顺是:横、撇折、横、竖。
——学生描红,练写。(课件出示):(课件出示坐姿
图和握笔姿势
图。强调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教师巡视指导。写完后自
己对照例字
,不满意的再练写一个,教师反馈,写正确,写整洁。
(3)自己采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练写
其余的字。书写《习
字册》生字,端正写字姿势,做到正确、整洁。
新- 课-标 -第-
一-网
(4)展示学生书写作品,集体评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
惯。(对照
自己的字能做到正确,整洁的就加颗星。)
(三)巩固练习
1.
打开新课堂完成读拼音写词语。(自己完成后,同位互改,同位
认为写得满意加一颗星。教师展评,鼓励
学生写正确,写整洁。)
2.教师小结:小组成员数一数自己得到的星,加起来最多的小组,
被评为学习优胜小组。
第二课时
(一)出示图片,情景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
每天都要坐车经过这样的一条路来上学(出示图
片),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路边开满了这样美丽的
鲜花,(出示
图片)你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今天就有这样的一条路,从光秃秃的
小路变成了开
满鲜花的小路,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一起去探个究竟
吧。跟老师一起书写题目。(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
(二)复习旧知,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3.检查读课文朗读情况。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学习第1-5自然段
(1)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寄来了什么?
(一个包裹。)
(2)包裹里面有什么?
(一堆小颗粒,鼹鼠也不认识。)
(3)鼹鼠把包裹拿给松鼠太太看的路上发生了什么?
(包裹破了,花籽漏在路上了。)
(4)从哪里知道的?鼹鼠的心情怎样?
新-
课-标 -第- 一-网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松鼠太太拿过来一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原来,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看来都漏在来时的路
上了。
(鼹鼠的心情“很懊丧”。)
“懊丧”是什么意思?(伤心失意,形容震惊失色)
指导朗读:重读“空空的、没有、破了、不见了、漏”,读出花
籽漏在路上的过程,更要读出鼹鼠的“懊丧”之情。
2.学习6-12自然段
(1)第二年春天,在鼹鼠家到松鼠太太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
(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样的?你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
(绚丽多彩、五颜六色、花香扑鼻、花朵簇簇)
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去说。
出示: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
仿写:房子旁边
(2)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看到门前的小路上开满这么美的花,分别
是怎么说的?鼹鼠又是怎么
回答的?
出示:刺猬太太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
啊!”
狐狸太太奇怪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鼹鼠先生回答道:“我不知道!”
指导朗读:用惊喜的语气读出刺猬太太、狐狸太太的赞叹之情,读出
铺满鲜花的小路的美。
(3)请你猜一猜,这花是谁种的?
(这些鲜花是鼹鼠不经意间种下的。)
(4)去年,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的是什么礼物?从文中找出相
应的句子读读。
(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的是一包花籽)
出示:松鼠太太给鼹鼠先生说:“我知道了,去年
长颈鹿大叔寄给
你的是花籽,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呀!”
新|课 |标|第 |一|
网
分角色朗读指导:用惊喜、赞美的语气读好6-12自然段,读出花
路的美丽、多彩。
(学生读到一处,课件出示一处的画面。)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欢我们
周围生活得环境吗?你喜欢我们的学校吗?怎样让
我们生活得环境变得更美?怎样做我们的学校变得更美
?
山坡上
2.说说你想为我们的学校做些什么?学生发言。
(五)总结提高
鲜花不仅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和谐。老师
相信有了你们这群爱美的天使,我们的
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希望同
学们也奉献自己的爱心,关心身边每一个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3
开满鲜花的小路
一堆颗粒
小路上 开满鲜花
4
邓小平爷爷植树
教学目标
1.认识“坛、龄”等12个生字。会写“邓、植”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
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感情朗读。
2.合作与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
和他的心愿。
教学难点
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心愿,体验植树的经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花籽 撒落在路上
带来美好、快乐、和谐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揭示课题。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老人
是谁。
2.板书课题,听课文朗读;请学生说说已经认识了哪几个字,不
认识的字记一记。
3.老师出示图片,介绍邓小平爷爷。
(二)检查预习
过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
1.图片中,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干什么?
(学生试说:北京天坛公园,邓小平爷爷和大家一起植树。)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9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这些生字能读
正确吗?
(课件出示)
dènɡ zhí yǐn zhù mǎn xiū
xī miáo
邓 植 引 注 满 休 息 苗
同桌互读生字,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生字,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
。重点指导:
“植、注”是翘舌音,“满、引”前鼻音,“邓”是后鼻音。“休息”的
“息”本
来读一声,放在一起是轻声。
(课件出示)
tán línɡ ɡé
wò bó wā kěn
坛 龄 格 握 勃 挖
肯
xuǎn zhuó yí tián fú
选
茁 移 填 扶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注意“茁”是翘舌音,“坛、肯、
选、填”是前鼻音,“龄”是后鼻音。
3. 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
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
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注意
读
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朗读课文,听老师范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邓
小平爷爷的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1987年的植树节,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和大
家一起植树的事。)
4.指导识记和书写生字。
新|课 |标|第 |一| 网新|课 |标|第 |一|
网新|课 |标|第 |一| 网
(1)(课件出示):田字格课件出示。邓 植 引
注 满 休 息 苗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书写“引、满、息”。(课件出示)
“引”第一笔是横折,第四笔是竖折折钩。
“满”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面是“艹+两”。
“息”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个“自”,下面的“心”,卧勾要写好。
(4)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5)展评学生的书写。
(三)复习巩固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写好了生字,读准了词语,再来读读。
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不仅记住了,会写,也会用,这才
是真会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词语卡片)
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选一生词说一句话。
把识字做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课件出示第一小节。
谁来读?你知道哪一天是植树节?(课件出示:“每年的3月12<
br>日是植树节。”背景为刚栽好的小树苗。)
为什么说“1987年的植树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请大家自
己读读课文。
2.品读第2-4自然段
学生自读2-4自然段,画出描写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句子,教师根
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1)“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
仍不肯休息。”
可抓住“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进行理解和体会,
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植树那么有兴致,说明邓小平爷爷
喜欢劳动,“布满汗珠”“不肯休息”说明小平爷爷干得认真。)
(2)“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
填了几锹土。”
抓住“挑选”、“小心”、“挥锹”进行品读。
(这是对小平爷爷植树过程的描写,从“挑选
、小心”等词语,
看出邓爷爷栽树特别仔细,选择茁壮的树苗,还要小心翼翼地放入坑
中。)
(3)“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
行!’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抓住“仔细”、“连声”等词语进行品读。
(从“仔细看看,连声说”等词语,说明邓爷爷栽
树非常仔细,一
定要把小树栽好、扶正才行。)
3.学习第5自然段
读读想想,学习第5小节
“今天,邓小平爷爷栽种的柏树已经长大了,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美丽的风景”美在哪里?
(树长得茂盛、漂亮;是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邓小
平爷爷为
我们做出了好榜样;很多人去参观,怀念邓小平爷爷……)
(三)回归课文,评价阅读
教师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性评价。
用
评价的方式总结,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四)积累强化,课外拓展
最喜欢的植物画一画。
2.植树节快到了,和爸爸妈
妈一起去植树吧!给你的小树取个名
字,经常去看看它!还可以做个植树卡。
(课件出示一个精致的植树卡,上面这样写: ___年___月___日,
我在那里种下一棵小树,我
给它取名叫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引人注目——83岁高龄
1987
难忘—邓小平爷爷 兴致勃勃——不肯休息 美丽的
风景
精心挑选 挥锹填土
w W w .X k b 1.c O m
1.观察校园、花园里有哪些植物,每种植物有什么特点。选一种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生字字,会书写9个生字,并能基本说清词语的意
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雷锋叔叔愿意克服困难帮助他人的美德。
4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从诗歌中感受到雷锋精神的具体表现,激发学习雷锋
精神的内在欲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走近雷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吗?
生齐唱。
师:这首歌的主人公是—— 雷锋叔叔(板书:雷锋叔叔,并指导
“雷”、“叔”的书写)。那
你知道雷锋叔叔为什么是我们的“好榜样”
吗?
生介绍雷锋的故事。
师:是啊,雷
锋叔叔就是这样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当时人们还流
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
车。”不仅如
此,雷锋叔叔还特别关心小学生的成长,在抚顺市的一所小学里,二
年级的同学都
特别自豪,因为他们有一位校外辅导员是一位解放军叔
叔,这位解放军叔叔就是雷锋叔叔,雷锋叔叔经常
到学校给他们讲故
事,做游戏,他们都特别喜欢雷锋叔叔。
新|课 |标|第 |一| 网
可是,突然有一
天,他们得到了雷锋叔叔因公牺牲的消息。难道说雷锋叔叔再也不能
来
了,同学们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就结伴到处去寻找雷锋叔
叔。同学们还满怀深情地呼唤着:雷锋
叔叔,你在哪里。(板书:你在
哪里)
二、自读课文,弄准字音。
师:同学们,让
我们来读读这首饱含深情的诗吧。请同学们自己
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生自读课文,师巡查。
指名一人一节读,师相机指导,纠正字音。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能把句子读的通顺了,那屏幕上的词语你
会读吗?
(屏幕出示词语:冒着 曾经 泥泞 泥窝 年迈 荆棘 花瓣 晶
莹 寻觅)
生读词语,师相机纠正指导。
师:词语同学们读的很准确,那老师把生字挑出来,你还能认识
吗?
生读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三、深入学习,感悟内涵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字词掌握得非常好,现在老师要来考一考,
谁的阅读能力最强?
1.学习一、三小节
师:请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小朋友们去了哪些地方寻找雷锋?用
课文中的话说一说。
生回答。(板书:长长的小溪 弯弯的小路 )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说发现
师:是啊,这就是诗歌的优美,你能用你的朗读读出这种优美的
感觉吗?
生读词语
师:同学们,小朋友们为什么要寻找雷锋叔叔?
生回答。
师:是啊,雷锋叔叔经常
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就像是
着急的亲人一样,亲人不见了,我们怎么能不着急啊!(屏幕出示
:第
一小节)
生边读边体会小朋友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的急切心情。
师:请带着这样的心情,让我们读一读第三节。
学生练习朗读。
2
、学习二、四小节
(1 )
师:他们找到雷锋叔叔了吗?(没有)但是雷锋叔叔来没来
过?(来过)来干什么了?
生回答,读二、四小节。
师:雷锋送迷路的孩子回家是顺利的吗?(不是)从哪些词语可以看
出来?请在书上圈出来。
生标示回答词语:抱着、冒着、蒙蒙的细雨、泥泞
指导“冒”字的写法,生跟写,互评,师巡视指导。
师:你能抓住这几个词语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吗?
屏幕出示图片,理解“泥泞”。
师:如果你走在这样一条道路上是什么感受?雷锋会很快就帮孩子
找到家人吗?
生体会雷锋的困难。
师:是啊,这样的一条道路,即使自己走也会很艰难,更何况要
抱着一个孩子,还要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与这个孩子素不相识,他
为什么在这
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要帮助孩子找到家人?雷锋当时是怎么
想的?
生体会雷锋坚持帮助孩子的决心和对他人的关爱。
带着这种感情女生朗读。
师:是
啊,雷锋就是这样,抱着一个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
雨,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即使雨
水早已湿透了他的衣
服,即使泥巴早已裹住了他的双脚,但他没有放弃,仍然坚持着把孩
子送回
了家。
生齐读。
(2 )师:请同学们像学习第二小节一样,自学第四小节,一边读
一边圈出体现雷锋叔叔做好事不怕困难的词语。
背着 年迈 踏着 荆棘 洒下的汗滴
师:(屏幕出示图片)理解荆棘。
师:你能谈一谈你的感受吗?
生体会雷锋背着年
迈的大娘走在弯弯的小路上,刺人的荆棘可能
划伤他的鞋和脚,所以肯定很不好走,很辛苦,走一会儿,
雷锋叔叔
就可能汗流浃背,因此花瓣上留下了他像露珠一样晶莹的汗滴。
生朗读,体会雷锋的辛苦。
师:为什么雷锋叔叔要对一位陌生的老大娘付出这么多?
生体会雷锋急人所急,想人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齐读。
(3
)请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诗中的这两件事情,雷锋叔叔还会做
哪些好事?(屏幕出示图片)
雷
锋就是这样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把帮助别人当做自己最大的
快乐,这样一个令人尊敬的战士,孩子们怎
么能不爱戴他,怎么会不
着急的寻找啊!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孩子们沿着
长长的小溪寻找,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他们还
去别的地方寻找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四处寻找)是
啊,他们走过了
大街小巷,走遍了山川河流,最后他们到底找没找到雷锋呢?请用心读
一读最后
一个小节,边读边思考。
生回答,说理由。
师:是啊,虽然雷锋
叔叔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乐于助人、无
私奉献的精神却留了下来,他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爱心也洒
遍了祖
国各地,因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练习读出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师: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这样的雷锋吗?
生介绍自己帮助别人,或别人帮助自己的事情。
是啊,只要我们伸出友爱的手,帮助身边需要
帮助的同学,我们
就是令人尊敬的“小雷锋”。因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
叔就出现
在哪里。”所以——“哪里需要献出爱心,我们就出现在哪
里。”相信在学习了这一课以后,我们身边一
定会有涌现越来越多的
“小雷锋”。就让我们再一次唱起那首历久弥新的歌曲吧。(播放歌曲:
《学习雷锋好榜样》)
五、作业
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小溪
四处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小路
6 千人糕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
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投影画面,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美食——千人糕。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叫做“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
不少字,不重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我会读生字。(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nénɡ wèi mǎi
jù ɡān zhī tián cài láo
能 味 买 具
甘 汁 甜 菜 劳
(1)读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
助他纠正,
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师生共同订正:
“甜”三拼音节,“菜”是平舌音,“汁”是翘舌音,“甘”是前鼻
音,“能”为后鼻音。
代表读,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
ɡāo tè
mɑ zhè áo suàn xiāo
糕 特 嘛 蔗 熬
算 销
shòu dí què yīnɡ
售 的
确 应
(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算”是平舌音,“蔗、售”是翘舌音。
“应”:整体认读音节,后鼻音。
(3)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评价后再读。
3.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
课文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师总结。
课文写了听爸爸讲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能
味 买 具 甘 汁 甜 菜 劳
读一读生字,并扩词。
2.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3.自由组合学习生字,观察一下上面的生字,想一想怎
样才能把
他们写正确、美观?
新|课 |标|第 |一| 网
4.让学生相互交流分析生字字形,生自由说,师适当补充。
5.当小老师教,说说生字的笔顺,教师范写。
6.学生书写生字。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7.交流反馈,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说说好在哪里。
8.游戏巩固识字。
(1)“找朋友”。出示形旁和声旁,学生根据形旁和声旁组成生字。
(2)“我指你认”。一个学生指生字,一个学生在文中找含生字的
词或句子。
(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
朋友,收获可真不小。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
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复杂的,到
底有多复杂呢?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 精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
出示: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B 讨论:这句话是什么句式?谁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
(这句话是反问句。它可以改说成:它的味道并不特别。)
C 指导读句子。
读出反问的语气。
D 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6-9自然段。
(1)指名读6-9自然段。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
自由读6-9自然段。回答下列提问:
A
种大米需要哪些东西?
(板书:种子、农具、肥料、水……)
B 糖是怎么来的?
(从甘蔗、甜菜中熬出来。)
C 熬糖需要什么工具?
(工具、火)
D
米糕做好后,怎么卖出去?
(包装、送货、销售)
E 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
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6-9自然段。
3.
精读第10、11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A 比较词语:平常
平平常常
(普普通通比普通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平常)
B
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许多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
东西
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
才能创造出来。)
C
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
东西也是成许多人
共同劳动出来的。
(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
面前。)
(三)小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
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
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四)作业
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6千人糕
米粉 米 稻子
农民
糖 甘蔗 甜菜 农民
熬糖 锅 煤 工人
米糕 包装 送货 销售 商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7 一匹出色的马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妹妹前后的变化。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一边读一边积累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比一比,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板书:一匹出色的马)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质疑:为什么说是“一匹出色的马”?
3﹒导入:让我们看看是这匹马是指什么?怎么“出色”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pǐ bō wén xiànɡ jǐnɡ liàn qiú shě
匹
波 纹 像 景 恋 求 舍
“纹、恋”前鼻音,“像、景”后鼻音,“舍”翘舌音。
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
奋起来。
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④教师随机纠正读音:“舍”翘舌音,不是平舌音。
(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
郊外 泛起 葱绿 柔软 绿毯 异常 一株 骑马
跨上
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
扬他并向他学习。
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3)多音字。 (课件出示)
sàn(散步) shè(宿舍)
散
舍
学以致用:(课件出示)
选择正确的读音填空。
①吃过晚饭,我们一家人一起出去散( )步。
②我喜欢四肢全伸开,松散(
)地躺在大床上。
③我们宿舍( )住着六个人。
④我们要学习雷锋那种舍(
)己为人的精神。
3.读课文,把这些字词带入文中读一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家人出去散步,妹妹累了让爸爸妈妈抱,爸爸
给了妹妹一根
柳枝,当马骑回家去。)
X|k |B| 1 . c|O |m
(2)“一匹出色的马”是文中具体指什么?(一根柳枝)
提示:总结全文,可自由总结,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
文的语句,但必须符合文意。
(三)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出示本课生字田字格课件:匹 波 纹 像 景 恋 求
舍
sǎn(松散) shě(舍己为人)
观察生字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在书上描红,完成课后的描红,老师巡视检查指导.
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这些生字,师指导字形结构及笔顺,巡
视指导。
4.实物投影出示,展示优秀的同学作品,师生评议。
(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乐观、坚强的小妹,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
知道了这匹马其实是一根柳条,这节
课我们研究为什么说它“出色”,从而体会妹妹的变化。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一匹出色的马)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读课文想想这匹马是怎么神奇地使妹妹飞快地跑回家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
哪些自然段时写一家人散步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写妹妹央求爸爸
妈妈抱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又
是写妹妹高兴地自己跑回家的情景。
3.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
情况。
用心读书,用心思考,
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这两
位同学做得很好,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
(三)交流感悟,品味语言。
围绕“这匹马怎么神奇了,妹妹的变化”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
发言,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理解课文。
1.哪些自然段时写一家人散步的情景?看到了
哪些美景?谁愿意
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写一家人散步,我是从课文的第1、2、3自然段中读到的。
(2)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找出描写郊外景色优美的句子,
读一读。(课件出示)
(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示下面句子,
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新|课 |标|第 |一| 网
A.“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河水的美。
②“碧绿碧绿”就是(
)的意思,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
我会仿写:
③仿写句子:一阵清风吹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B.“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
毯。”
①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
C.朗读指导:用舒缓、轻柔的语气读出郊外景色的美好。
(4)看到这样的美景,全家人都陶醉了,从哪里看出来?(课件出
示)
“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不想
回去。”
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教师着重指出“一边…一边…”表示两个动
作同时进行。
一边 ,一
边 。
自由练习。然后指名说句子。
2.哪些自然段时写妹妹央求爸爸妈妈抱抱她?妈妈爸爸怎么做的?
(1)我是从课文的第4--
6自然段中读到的。
(2)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课件出示)
A.妈妈摇摇头,回答说:“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了。”
B.爸爸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
给了妹妹。
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大家自由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句子,回答老师的提问。
①你认为爸爸妈妈为什么拒绝妹妹的请求?
预设一:爸爸妈妈是在锻炼妹妹的意志,让她学会坚强。
预设二:因为爸爸妈妈确实自己很累了,实在抱不动了。
②“一匹出色的马”其实是一根________。(柳枝)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
读得好!看谁读得好。
师生读。男女生读。
3.学习第7自然段
(1)出示:“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我早
回来啦!”
从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妹妹很高兴,真把柳枝当成了一匹马。
预设:我读出了妹妹的变化真大,妹妹一下了长大了,变得坚强、
乐观了。
(2)指导朗读:用高兴的语气读出妹妹的坚强、乐观。
(四)回归题目,总结升华
1.分角色朗读课文,尽量感情朗读。
2.为什么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预设一:爸爸说的“出色的马”,其实是一种看不到的东西,是坚
强,是独立的精神。
预设二:因为妹妹把它当成了一匹真正的马,忘记了疲劳,“骑”
着它回家了,所以说“这是一匹出色
的马”。
(五)小结全文。
通过妹妹前后变化的比较,我们懂得了生活中无论遇
到什么困难
都要乐观面对,学会独立、坚强和自信地面对眼前的一切。
板书设计
7 一匹出色的马
之前的妹妹 :要人抱抱
之后的妹妹:高兴地
第一个跑到家
1 神州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谣”“涌”等10个认读字,会写“州“奔”等9
个会写字。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三字经。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会写字,会认字。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三字经,一边读一边想画
面,积累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祖国的国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w W w .x K b 1.c
o M
1.同学们,我们祖国山河壮丽,民族众多,团结一心,共同发
展。
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州谣》。
2.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板书:1神州谣)
(二) 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风光图。
图片中,你认识是什么地方,你去过这些地方吗?你知道这些风
景的特点吗?
学生试说: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小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9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你能读正确吗?
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
shén bēn fèn xiá
wān mín zú yì qí
神 奔 奋 峡 湾
民 族 谊 齐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词语,
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平
舌音“族”,翘舌音“神”,前鼻音“奔、奋、湾、民”。
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
yáo yǒnɡ fēnɡ sǒnɡ ɡé
yǔ lù nónɡ fán rónɡ
谣 涌 峰 耸 隔 与
陆 浓 繁 荣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重点指导平舌音“耸”,前鼻音“
繁”,
后鼻音“涌、峰、浓、荣”。
3. 检查课文朗读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
(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评价读。
4.指导书写生字。
新 课 标第 一 网
(1)(课件出示)用田字格课件出示:神 奔 奋 峡 湾 民 族 谊
齐,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教师指导书写。
“神”部首是“礻”,不是“衤”。
“奔”上下结构,是“大+卉”,不是“大+十+升”。
“湾”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是竖折折钩。
“民”的第一笔是横折,第三笔是竖提,不是竖勾。
另外,“峡、谊”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4)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5)展评学生的书写。
(6)组词。
(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送词语宝宝回家。
同学
们,这节课我们写好了生字,读准了词语,再来读读。这些
词语宝宝要回家,你能不能帮帮他们?
(课件出示)出示: 奋发 民族 一齐 情谊
1.各民族人民(
)努力,实现富强、文明、民主的中国梦。
2.祖国各( )有着深厚的( )。
拿出练习纸,先读一读,想好了再写。
指名读句子,对照答案。
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不仅记住了,会写,也会用,这才
是真会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 (课件出示)复习词语:
神州 中华 山川 黄河奔 长江 长城 台湾 海峡 民族
齐奋发 情
谊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或背诵儿歌。
4.继续学习《识字1》。(板书:神州谣)
(二)初读儿歌,领悟感知。
1.(课件出示)出示课文画面。
教师随机简介。这么有趣的儿歌,你想好好朗读一下吗?
2.(课件出示)出示课文:
我神州,称中华,
山川美,可入画。
黄河奔,长江涌,
长城长,珠峰耸。
台湾岛,隔海峡,
与大陆,是一家。
各民族,情谊浓,
齐奋发,共繁荣。
(三)精读儿歌。
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
白的问题。
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探究第一小节: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1)这一小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是个总起句。)
(2)指导朗读:重读“山川美”,要读出深情,读出对这祖国山
河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2.探究第二小节:
(课件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图片):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1)这里介绍了我国哪些代表性的壮丽山河?(黄河、长江 、
长城、珠峰)
(2)看看图片,说一说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黄河的特点是河水水流湍急,长江的水量更
大,暗潮涌动,波涛
汹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
长城的特点是很长,是个大工程,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
晶。
珠峰是指“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非常的高,直插云霄。
指导朗读:以舒缓、抒情的
语气朗读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句子,
重读“奔、涌、长、耸”等词语,读出祖国山河的壮美、雄伟。
3.探究第三小节:(课件出示台湾版图)
台湾岛,隔海峡, 与大陆,是一家。
(1)台湾岛是我们的领土吗?从哪里看出?
(台湾是我国领土,现在虽然独
立,没有回到祖国怀抱,但是永
远都是和大陆是一家人。)(与大陆,是一家。)
(2)指导
朗读:重读“与大陆,是一家”等词语,读出渴望祖国
早日统一的心愿,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
抱。
4. 探究第四小节:(课件出示民族团结景象)
各民族,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
从哪里看出各民族大团结的景象?
(情谊浓,就是各民族兄弟团结在一起,像亲兄弟一样。
“齐奋发,共繁荣”是说各民族兄弟团结一心,共同谋发展,共
同奔小康。)自由读,小组读,
齐读,读出人们的团结奋进。
3.指导朗读全文:
(1)范读儿歌,注意听老师的语气和语调。
(2)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老师和同学指点。
(3)男女生赛读,齐读。
(四)总结延伸,朗读巩固。
(课件出示)
我爱我的祖国
祖国祖国我爱你,锦绣山河多美丽。三山五岳秀峰奇,洞庭湖中
君山立。
桂林山水甲天下,万里长城数第一。祖国成立六十年,处处展现
新天地。
(五)作业
背诵儿歌。
板书设计
总说祖国山河壮美。
神州谣 具体说,几种代表性的景物。 祖国壮美,民族团
结
民族要团结,统一
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
“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
http: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
贴 街 扫 舟 艾 转 团 热 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
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 街 扫 舟 艾 转 团 热 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w W w .x K b 1.c o
M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 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
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
字格中的位置,
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组词
(三)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chuán tǒnɡ
yuán xiāo mǎn tánɡ qǐ qiǎo
传 统 元 宵
满 堂 乞 巧
niú lánɡ yuè bǐnɡ shǎnɡ jú
xiǎo xiànɡ
牛 郎 月 饼 赏 菊 小 巷
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
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
们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传统 元 宵 满 堂 乞巧 牛郎
月饼
赏菊 小巷
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齐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
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
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
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赛龙舟、端
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乞巧
七月七]
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师介绍“乞巧”:汉族岁时
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
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
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
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
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
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
做成的
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赏月、吃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
示词卡:团圆]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重阳节)
(2)教师介绍“重阳节”。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
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
重九节、茱萸、菊花节
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
在
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
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
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五)、整体感知
分层解读
第1句介绍了春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2句介绍了元宵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3句介绍了清明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4句介绍了端午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5句介绍了七月七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6句介绍了中秋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7句介绍了重阳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8句介绍了春节团圆的情景。
(六)、作业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识字2 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中秋节 七月七 端午节
3
“贝”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珍贵钱币等词
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
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
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课件出示贝壳图片):不同种类的贝壳。
(1)欣赏各种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令人喜爱。
(2)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贝壳,为什么。
导语: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
的用处呢!今天,
老师就带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yǔ cái
qián jiǎ ɡǔ bèi ké huài bì ɡuān
与 财
钱 甲 骨 贝 壳 坏 币 关
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
起来。
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④教师随机纠正读音:“钱、关”前鼻音,“财”是平舌音,“甲、
坏”是三拼音节。
(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
漂亮、贝类、珍贵、饰品、随身、损坏、容易、赚钱、赔本、购
物、贫困
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
扬他并向他学习。
注意“珍、
饰、赚”是翘舌音,读音分别是;“随、损”是平舌音,
“品、贫”是前鼻音。:“漂亮”的“亮”读轻
声。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检查评价。
3.(课件出示):与 财 钱 甲 骨 贝 壳 坏 币 关
识记生字“与 财 钱 甲 骨 贝 壳 坏 币 关 ”。
(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故事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2)开火车读、齐读。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钱、骨、壳”
4、组词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
3分小节展示朗读。
4.评价。
5.课件出示练读。
(1)自由模仿练读。
(2)男女分小节接力读
(3)自由练读,说说读了短文,你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了汉字“贝”的有关故事。)
(四)总结:
我国的汉字文化正是博大
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复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
甲骨文 贝类
珍贵 漂亮 饰品 钱币 购买
偏旁 钱财 携带 货物。
(2)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3)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4)单独出示文中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5)一起朗读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说明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精读理解,重点突破。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贝壳是什么?出示贝壳图片。
(贝壳是保护动物身体的铠甲。)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B.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作为饰品。
(1)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2)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3)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
贫、货”。)
(4)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
吗?
(学生查字典回答)
(三)课堂小结:
http:
说一说,为什么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古人还
把贝壳当作钱币,所
以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用途:用贝当作钱币
2 贝的故事
赚 赔 购 贫 货
装饰品 贝的特点:珍贵、不容易坏
4 中国美食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菠、煎、腐”等
13个生字;正确书写“烧、烤”
等8个字。
2.正确认读“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等词语;正确读写“红烧茄
子、烤鸭”等词语。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读好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了解中国美食的烹调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从
南到北,美食文化不同烹调方法也不一样。
2.告诉学生,本文就是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美食》。
3.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板书:4中国美食)
(二) 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出示11道美食图片。
图片中,介绍了哪些美食?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5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
吗?
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
w W w .x K b 1.c o M
红烧 烤鸭 羊肉 蛋炒饭 茄子 小鸡
........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词语,如
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翘
舌音“烧、肉、炒”,前鼻音“饭”。
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
菠菜 香煎豆腐 水煮鱼 葱爆羊肉 小鸡炖蘑菇 蒸饺
炸酱面 小
............
米粥
.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重点指导翘舌音“煮、蒸、炸、
粥”,前鼻音“煎、炖”后鼻音“酱”。
3. 检查课文朗读
4.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用田字格课件出示生字: 烧 烤 鸭 肉 炒 饭 茄
鸡
仔细观察字形结构跟着老师书空。
“烤”字左右结构,右边是个“考”。
“肉”两个人不一样写法,上面的“人”较舒展,下面的“人”
的“捺”变成点。
(2)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3)展评学生的书写。
(4)口头组词。
(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比赛摘苹果。(出示课件:苹果上带有生词的苹果树)
会读一个词语,苹果就被摘下一个。
看看谁摘的多?
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了,下节课接着学。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复习词语:
红烧 烤鸭 羊肉 蛋炒饭
茄子 小鸡
........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词串。
4.继续学习《识字4》。(板书:中国美食)
(二)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w W w
.x K b 1.c o M
1.读法指导。小朋友,上节课
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中国美
食,如果你想跟多地了解中国美食和烹调方法,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课<
br>文。
2. 逐行指导。全班交流,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
或音像加深对
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行:凉拌菠菜 香煎豆腐 红烧茄子。(课件出示:文字、
插图)
①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哪些烹调方法?
(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凉拌、煎、
红烧”的烹调方法。)
②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红烧”的烹调方法。
(红烧:中国美食
中烹调方法的一种,把肉、鱼等加油、糖略炒,
并加酱油等作料,焖熟使成黑红色。)
③说一说,你熟悉的食物中,还有哪些也用到以上这些烹调方法?
(凉拌黄瓜、煎油饼、红烧肉)
(2)第二行:烤鸭、水煮鱼。(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①这两种中国美食又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
(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烤、煮”的烹调方法。)
②说一说,这两种烹调方法的具体做法。(可以借助查字典)
(煮是把主料放于多量的汤汁或
清水中,先用大火烧开,再用中
火或小火慢慢煮熟的一种烹调方法。
烤是把食物原料放在烤炉中利用辐射热使之成熟的一种烹饪方
法 。烤制的菜肴,由于原料是在
干燥的热空气烘烤下成熟的,表面水
分蒸发,凝成一层脆皮,原料内部水分不能继续蒸发,因此成菜形状
整齐,色泽光滑,外脆里嫩,别有风味。)
③说一说,你熟悉的食物中,还有哪些也用到以上这些烹调方法?
(比如说“烤全羊”、“水煮花生”等。)
(3)第三行:葱爆羊肉
小鸡炖蘑菇。(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这两种美食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爆、炖)
了解“爆”、“炖”的烹调方法。
爆就是急,速,烈的意思,加热时间极短.烹制出的菜肴脆
嫩鲜爽.
爆法主要用于烹制脆性,韧性原料,如肚子,鸡肫,鸭肫,鸡鸭肉,
瘦猪肉,牛羊肉等.常用的爆法主要为:油爆,芜爆,葱爆,酱爆等。
炖和烧
相似,所不同的是,炖制菜的汤汁比烧菜的多.炖先用葱,
姜炝锅,再冲入汤或水,烧开后下主料,先大
火烧开,再小火慢炖.炖
菜的主料要求软烂,一般是咸鲜味。
(4)第四行:蒸饺 炸酱面
小米粥 蛋炒饭。(课件出示:文字、
插图)
这里有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蒸 炸 炒)
这三种烹调方法,比较常见,家里人一般用这些方法制作什么家
常菜?
(蒸馒头、蒸包子、炸丸子、炒土豆丝)
4.指导停顿。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
不断。行与行
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5.练读全文。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
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6.当堂背诵。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当
堂背诵。(三)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中国美食,说一说运用了哪些烹调方
法吗?
本文共介绍了10中烹调方法:凉拌、煎、烧、烤、煮、爆、炖、
蒸、炸、炒。
2.你最喜欢的中国美食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最喜欢吃的美味佳肴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中国美食,了解了很多烹调方法,我们会
用词串说句子。
(四)作业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4中国美食
凉拌、香煎、红烧
中国美食
烤、煮
烹调方法 爆、炖
蒸、炸、炒
8彩色的梦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儿歌
的丰富意蕴。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儿歌描绘的景象变
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深入浅出地理解儿歌蕴涵的哲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儿歌,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彩色的梦)
2.小朋友,课题上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结
合学生回答教学生写“彩“,并指导书写)
3.课题还有不理解的吗?
是啊,为什么梦是“彩色的”?读读课文我们就明白了。
(二)检查预习
过渡: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用手中的彩色铅笔
画了些什么。出示预习提示:
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
1.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
吗?
出示:
cǎi mènɡ lán sēn lā jié pínɡ bān
jīnɡ línɡ
彩 梦 蓝 森 拉 结 苹 般
精 灵
重点指导:“彩、森”是平舌音,“蓝、般”是前鼻音,“梦、苹、
精”是后鼻音。
出示:
hé liáo pínɡ yù cōnɡ dīnɡ nínɡ
盒 聊 坪 郁 囱 叮 咛
重点指导:“囱”为平舌音,“坪、囱、叮、咛”为后鼻音。
2. 检查课文朗读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指名朗读课文。
(2)自由读全文。
(3) 整体感知:“我”用彩色的铅笔画了写什么景物?(学生试
说:画了草坪,野花、天空
、雪松、小鸟、小屋、水果、风、水流等)
3.指导书写生字。
4.口头组词。
(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送词语宝宝回家。
彩色 精灵 叮咛
草坪
(1)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
(2)脚尖滑过的地方,大块的(草坪),绿了。
(3)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四季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写好了生字,读准了词语,再来读读。
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不仅记住了,会写,也会用,这才
是真会了!
(四)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
文具盒 聊天 草坪 葱郁 烟囱 精灵 叮咛
(1)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2)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2.单独出示文中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齐读生
字。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还有什么不懂的?
3.开火车读。
4.点拨评价。
(三)再读儿歌,理解文意。
A.品析第一节
1.引导:同学们,看图,(出示实物:各种彩色铅笔):
(1)大家都有自己的彩色铅笔,看一看
,这些彩色铅笔,都有
什么颜色?(有十八彩的,二十四彩的,四十八彩的……)
再来看看,有什么形状?(有长的、有圆的)
你们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①
上的白云有的像小猫,有的像小狗,还有的像棉花糖。
②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跑步,有的跳绳,有的踢球。
(2)“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铅笔盒会聊天吗?
(不会,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请你也说一个拟人句。
预设一:早晨,小鸟欢快地在树上唱歌。
预设二: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花儿在向我点头,小草在向
我招手。
2.
朗读指导:重读“彩色、聊天、跳蹦”,读出彩色铅笔的可
爱,活泼及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B.品析第二小节
1.引导:“脚尖滑过”后,画了哪些景物?
学生读儿歌第二小节,课件出示:
“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
2.“脚尖滑过”的地方,还可
能画出什么来?仿照以上句子写
一句话,用上“脚尖滑过,……了,……了,”。
预设一:脚尖滑过,大串的葡萄熟了,大片的麦田黄了。
预设二:脚尖滑过,大片的草原绿了,大个的西瓜熟了。
C.品析第三小节
(课件出示雪松图,烟囱、太阳图)
脚尖又一次滑过,我们眼前又展现了哪些美丽的图画?
1.出示“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拉着手,让小鸟留下歌声。”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你能把下列句子变成拟人手法的句子吗?
①
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②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2.“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
(1)这幅图中,我们又看到了哪些景物?(小屋、烟囱、太阳)
(2)这里把太阳比作什么?(又大又红的苹果。)
你能仿写一句吗?
①
秋天到了,落叶纷纷落下,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满天飞舞。
②夜晚,弯弯的月亮像一只小船挂在天空。
D.评析第四小节
1.出示:“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
理解“精灵”一词。这个词用得好不好?(“精灵”一词好,赋予
铅笔以生命,灵动的生命。)
2.“我的彩色梦境里有些什么?”
新 课 标 第 一 网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出示“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四季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
用“我的彩色梦境,有……有……还有……”句式说话。
(我的彩色梦境里,有春天的柳树,有夏天的鲜花,有秋天的落
叶,还有冬天的皑皑白雪。)
3.朗读指导:以轻松舒缓的语气读本段,读出对绘画梦境的憧憬
和
向往、热爱之情。
(四)指导背诵儿歌。
1.谁会背这首儿歌?
(指名吟诵,评价朗诵)
2.你能从这首诗中体会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作者赞美了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作者也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3.带有感情地背诵儿歌。
(五)总结全文。
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学好本领,把
自己想像的美好生活一一实现。
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环境,改变生活,让环境更美好,生活因你而美丽!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介绍我的“彩色的梦”。
略写“我的梦境”还有哪些。
彩色的梦 具体介绍“我”的梦境有哪些。
9 枫树上的喜鹊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看懂图
意,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
朗读,体会“?”、“!”、“……”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
透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图文结合,看懂图意,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童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故事的童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这个有趣的故事,叫《枫树上的童话》。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枫树上的童话)
题目中你觉得哪个词语要读重一些?(童话)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3.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
sǎn tái yí biàn jiāo
yóu xì mǔ
伞 抬 姨 便 教 游 戏 母
各自拼读,找出平舌音“伞”,前鼻音“便”。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
渡口 遮蔽 拼音 山冈 懂得 答案
借助拼音,开展读词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这个童话,作者具体介绍了喜鹊妈妈教孩子的哪些事情?
(两件事:学汉语拼音和看日出)
本文以什么为感情主线?(我喜欢喜鹊一家。)
(三)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课件出示)田字格课件:伞 抬 姨 便 教 游 戏
母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姨、游、教”。
(2)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许多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描写喜鹊的古诗。(课
件出示)
指导朗诵:乾隆皇帝的《喜鹊》。
w W w .x K b 1.c o
M
喜鹊声唶唶,俗云报喜鸣。
我属望雨候,厌听为呼晴。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
们认识了喜鹊一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故
事,看看喜鹊妈妈是怎样教自己的孩子学习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1)生读。
(2)故事发生在哪里?
教学生字:渡口。生读。请生指渡口在哪儿?(渡口旁的枫树上)
教学渡船,渡河,摆渡。
(3)你看到了一棵怎么样的枫树?交流。
(很大很高),请生读出这种感觉。
想把什么词语送给枫树?四个字的词语。(枝叶茂盛)
(4)理解“遮蔽”。蔽的意思是什么?(遮、挡的意思)
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词语是由意思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
请生说说类似的词语。(阻挡
满足 喜欢)
(5)再读第一段,了解我喜欢什么?(喜鹊和枫树)
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出示:“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
“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
2.默读2-8段,学习喜鹊学拼音段。
把喜欢枫树、喜鹊的句子划出来。交流。
(1)我像在童话书本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是我的喜鹊阿姨。
生读,哪个词读出我特别喜欢阿姨。
师范读,听出什么不同?生再读。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还有这样有意思的句子,出示:
我还像童话书本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小喜鹊是我的喜鹊弟弟。
(3)把这两句变成诗形,生齐读。
我像在童话书本里那样,
在心中称呼她
是我的喜鹊阿姨。
我还像童话书本里那样,
在心中称呼小喜鹊
是我的喜鹊弟弟。
(4)交流其他喜欢的句子。
(5)把童话变成一首小诗,出示3句变成诗形的句子,配乐读。
(6)师当阿姨,生当弟弟
配合读。强调标点:!和弟弟的“,”可
能学得怎么样?再学一学。出示:
“鹊!鹊!鹊!……”喜鹊阿姨教道。
喜鹊弟弟们也跟着学:“鹊,鹊,鹊……”
3.学习日出段(9——13自然段)。
喜鹊一家不仅会拼音,还会看日出呢?师画太阳。出
示课文内容。
生做老师,生做弟弟,演一演:阿姨,弟弟,翻译,旁白。
出示:我看见喜鹊阿
姨站在鸟窝边,指着上升的太阳,对坐在鸟
窝里的喜鹊弟弟们问道:“鹊!鹊鹊鹊?――”
我懂得,她问话的意思是:“看,那是什么?”
喜鹊弟弟们,一齐快乐地答道:“鹊!鹊鹊!鹊鹊鹊!”
我懂得,喜鹊弟弟们很快给出了答案:“妈妈,那是太阳!太阳升
上来了!
(三)回顾课文,编写故事
1.跟阿姨和弟弟一起学拼音,看日出,还可能做些什么呢?
2.四人小组合作编故事。
(1)借助插图创设新情境,自由创编,鼓励选用“?”、“!”或
者“……”。
(2)小组交流。
X k B 1 . c o m
(3)集体交流,展示。
①我看见喜鹊阿姨逮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
叫道:“鹊!鹊!鹊鹊鹊!”
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虫子,虫子,给我吃!
②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的口中,叫起来:“鹊,鹊,鹊……”
我知道,她是在说:“快,快张开着,把它吃了。”
(四)积累强化,课外拓展
推荐郭风的另一首诗《童话》。
《童话》
作者-郭风
X k B
1 . c o m
小野菊坐在篱笆的后面,
侧着头,想到:
“我长大了,
要有一把蓝色的遮阳伞,
那时侯,我会很好看,
我要和蜜蜂谈话!”
站在她旁边的蒲公英,插嘴到:
“可是,那有什么好呢?”
小野菊马上问道:
“可是,你会比我好妈?”
“我长大了,会有一顶
旅行用的黄色的小便帽;
我要带一只白羽毛的毽子,
旅行到很多的地方!”
小野菊沉思地说:“那真的很好,
可是,我不要像你!”
(五)总结全文。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童话是多么神奇而美
好,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吧,把你对生活的热
爱和向往尽情歌颂,尽情赞美,我们也能成为了不起的小诗人
、小作
家!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窝
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看日出
10沙滩上的童话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想象沙滩上和城
堡里发生的故事,培养
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以及想象力。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义。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时的情
景。
教学难点
体会童年的快乐,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生活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枫树上的喜鹊 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汉语拼音 爱护小动物
(一)质疑导入
1.“童话是什么?你们最喜欢的童话是什么?沙滩上的童话会发
生什么故事呢?”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师介绍: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
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
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
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
能力。)
今天我们学习《沙滩上的童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看把谁引来了(出示生字词)多种形式
读。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 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行生字
(课件出示)
bǔ chōnɡ qiǎnɡ qīn zhà yào sǐ
jì
补 充 抢 亲 炸 药 死 记
各自拼读,找出翘舌音“胜 展”,前鼻音“展、现”,后鼻音
“名、胜、央”。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第二行生字(课件出示)
lěi bǎo chā xiōnɡ hěn ɡōnɡ
垒 堡
插 凶 狠 攻
shānɡ jià hōnɡ bó
zàn
商 驾 轰 驳 赞
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3.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课件出示)
沙滩上的童话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读文后,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填空。
(课件出示):写了我们在沙滩上建了一个城堡,想象
着里面住着
一个凶狠的魔王,他抢去了一位美丽的公主,我们作为勇士,从地下
挖隧道,把城堡
轰塌了,炸死了魔王,救出了公主的故事。
(三)生字书写
(课件出示) 出示生字:
补 充 抢 亲 炸 药 死 记
1.记生字。
2.组词语,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补、充、抢”。
(2)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四)总结交流
小朋
友们,这节课我们读了沙滩上的故事,认识了凶狠的魔王,
美丽的公主,还学习了生字,下节课我们接着
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沙滩上的童话》,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
认识了吗?
(课件出示) 城堡 堡垒 凶狠 攻下 商量 驾驶 反驳 赞成 补充
抢去 炸药 忘记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沙滩上的童话》。
(二)初读感知理文路
1.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反馈。(板书:沙滩上的童话)
指名读课题。
2.
沙滩上也能编织童话,多有趣啊!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地去读
读它,遇到不认识的字问问同学,也可以查查
工具书,并标出自然段
的序号。
过渡: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
中,再一次轻轻地读一读,仔细地
想一想,孩子们是怎样编织童话故事呢?把你的理解在书上划一划。
(三)品读感悟识童趣
A.垒城堡(1-7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并在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
2.同桌之间先交流交流,向同桌读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3.学生自由反馈。
4.出示句子研读:
w W w .x K b 1.c o M
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
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1)自由读一读,把它读通顺。
(2)谁想站起来试试。
(3)学生读得好时,可以这样引导:你读得真好,你的读想告诉
大家什么?读得不好时,引导学生跟着老师把句子读通顺。
(4)像他这样谁还会读?
(5)你也来试试。从他的读中,你们听出了什么?
(6)你能读吗?我发现“凶狠
”这个词你读得特别标准,能给大
家再读一遍吗?出示词卡:凶狠,指名学其它学生读一读
(7)这么凶狠的魔王你喜欢吗?那就让我们用这样的语气再一次
去读读这三句话。
(8
)引读欣赏:一个小朋友讨厌的说:“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
的魔王!”另一个小朋友接着说:“他抢去
了美丽的公主!”第三个小朋
友听了着急的说:“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过渡
:是啊,小伙伴着急了,公主在哭呢?同学们,这个童话故
事又将怎样纺织下去呢?请大家快速读读8—
14小节。
B.救公主(8-14自然段)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谁来说说我们在沙滩上又编织出了什么?(8—14小节哪一节都
可以)
2.学生反馈中老师可适时评价:你读得真好!你读得还不够通顺,
请再来一次吧!听得出,你也成了沙
滩上的一员了……
3.理童话,出示:
哦,原来为了救
公主,我们自己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用(挖
地道的)方法,炸死了(魔王),救出了(公主)。
4.引导学生用“开心、愉快”的心情读读这一句话。
过渡:公主得救了,我们真高
兴啊!那么,我们的童话又将编织
到哪儿了呢?请读读15—19小节,读了课文,说说你的发现。
C.公主是妈妈(15-19自然段)
1.请学生说说读后的发现。A、小伙伴在沙滩上玩得真开心。B、
妈妈变成了公主……
2.妈妈为什么会变成公主呢?
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从这个句子你还能读出什么?
(四)小结升华话主题
是啊,平时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
妈妈也许早就成了孩子们心中
的公主。同学们,沙滩上的童话编织结束了吗?不,童话还有继续,
在一个个童话中,我们编织出了快乐、童真、童趣,愿美丽的童话陪
伴着我们开心度过每一天。
(五)作业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0 沙滩上的童话
快乐
编 垒
沙滩上的童话 救
童趣 织 抢
11 我是一只小虫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8个,认识二类字10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小虫子真不错。
教学难点
学习小虫子乐观、向上、快乐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昆虫?(课件出示:蝴蝶、蜻蜓、
蚂蚁、天牛等图片)
2.板书课题《我是一只小虫子》,齐读课题。
3.当一只小虫子好还是不好呢?我们来看看一只小虫子是怎么认
为的!
(二)借助拼音,练读课文
1.(课件出示)
自学要求: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
课文。读第一遍时,在生字
下面做“△”记号。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读第三遍时,在难
读的句子下面画“——”线。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1.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课件出示)
pì
shǐ niào shǐ ɡǔ jìnɡ xìnɡ jìn
屁 屎 尿
使 股 净 幸 劲
hūn huǎnɡ miǎn fèi
liè zhuànɡ
昏 晃 免 费 列 撞
Tān pí shěn pào
贪 脾 婶 泡
用各种方式指导读生字。
2.检查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认为有没有难读的句子?(学生自由发言)指导
读。(课件出示)
(
1)一不留神,我们会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被淹得昏头昏脑,
其实,那深水只是狗狗撒的一泡尿。
(2)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儿上伸懒腰,用一颗露珠把
脸洗得好干净,把细长的触须也擦得亮亮的。
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4)让学生再读全文,大体了解一只虫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讨论如何识记字形呢?
2.教给学生识记方法:
①用熟字换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记。
②容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记,比如:“使”字要注意右边是
个“吏”;
“劲”字右边是“力”,不是“页”。
③感到有困难的地方用记号标出,比如:“幸”字上边是“土”,不
是“士”。
3.在习字本上进行描红练习。
(四)当堂检测,巩固学习。
w W w
.x K b 1.c o M
读一读,写一写(课件出示)
屁股
一泡尿 使劲 干净 幸运 屎壳郎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少昆虫:屎壳郎、天牛、螳螂,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看看它们生活的到底快乐不快乐呢?
2.复习生字新词,指名读。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A.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了解做小虫子不好的地方。
1.(自由读文)自由朗读文章
的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
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出一种说法,当一只小虫子不好。)
当一只小虫子到底哪儿不好呢?从文中找出来。
学生根据问题,读文找答案。
(1)出示:“我们蹦蹦跳跳的时候,一定要看准地方,不然屁股
会被苍耳会刺痛的。”
被苍耳刺到以后,小虫子是什么反应?(很痛,可能会鲜血直流。)
“蹦蹦跳跳”就是“不停地蹦跳的意思”,结构相似的词语还有什
么?
(打打闹闹
吵吵嚷嚷 高高兴兴等)
指导朗读: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被苍耳刺痛的痛苦。
(2)“一不
留神,我们会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被淹得昏头昏脑,
其实,那深水只是狗狗撒的一泡尿。”
(课件出示)看看小虫子的样子,被淹后是什么感觉?(昏头昏
脑)谁来模仿下小虫子的动作?想想他们
什么心情?(很沮丧,很难
过。)
理解“昏头昏脑”。(形容头脑迷糊,神志不清。)
指导读好这句话,读出小虫子被一泡狗尿,淹得昏头昏脑的沮丧
之情。
(3)“孩子们都觉得毛绒绒的小鸟好可爱,但是,我们小虫子没
有谁会喜欢小鸟。”
他们看到小鸟,心里会想些什么?(快跑,小鸟会吃掉我们的。)
(4)你觉得小虫子还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可能还会被大一些的动物一脚踩死,被其他的大些昆虫吃掉。)
B.学习文章第3-7自然段,了解做小虫子好的地方。
(自由读文)自由朗读文章思考小虫子的生活好在哪里?
1.学习3、4自然段。
(1)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儿上伸懒腰,用一颗露珠把<
br>脸洗得好干净,把细长的触须也擦得亮亮的。
小虫子感觉怎么样?(一切太美妙了,都是那么的方便,免费的旅店。)
(2)如果能小心地
跳到狗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好远的地方去
旅行。这可是免费的特快列车呀!
你觉得小虫子在奔跑的狗狗身上,会是什么感觉?
(真是太妙了!)
小虫子会说些什么?(我的免费的特快列车呀!风景太美了!)
指导朗读:以舒缓、抒情的
语气朗读描写享受当小虫子的句子,重
读“伸懒腰、一颗、好干净、细长、亮亮得、旅行、免费”等词语
。
2.学习5、6自然段。
有虫子的的小伙伴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
(1)(课件出示屎壳郎图片)走在外面一定要小心
,别被屎壳螂
撞伤,因为它们运食物的时候,从来不看路。
这是什么虫子?(屎壳郎)他在干
什么?(推大便)小虫子觉得
屎壳郎有趣在哪里?(从来不看路)小虫子是什么表情?(被撞伤的
痛苦表情)
(2)(课件出示螳螂图片)
“螳螂特别贪吃,它总希望能把我也吃掉,但真幸运,它不会像
我一样跳。”
这是什么虫子?(螳螂)为什么小虫子举得螳螂也觉得有趣呢?
(特别贪吃)
小虫子
在干什么呢?(在跳)螳螂能吃到小虫子吗?(不能)为
什么?(螳螂不会跳)小虫子现在表情和动作是
怎样的?(边跳边嘲
笑螳螂,嘴里在说:“来呀,来呀,来吃我呀!”)谁来学一学?此时螳
螂
会怎样?(想抓到小虫子,却抓不到,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
(3)(课件出示天牛图片)
“有些虫子的脾气不太好,比如天牛,每次我说“天牛大婶,早
上好”,它总是想顶我一下。”
这是什么虫子?(天牛)你觉得天牛为什么会顶小虫子?(有像
牛一样的角)
你们知道天牛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
3.学习第7自然段,了解故事结尾。
出示:我
喜欢当一只小虫子。当我很快乐的时候,我会使劲儿叫哇
叫,所以,如果你在夜晚听见草地里的歌声——
你就一定能找到我!
这只小虫子为什么喜欢当小虫子?你觉得当虫子好不好?说说你
的理由。
(三)总结
课文学到这里,大家觉得当一只小虫子有意思吗?那谁愿意说一
说你是从哪几个方面看出当虫子的好呢
?(指名回答)
那么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小虫子吧!(生:小虫子你真幽默!小虫
子你真乐观、快乐!)
(四)回归课文,全班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当小虫子一点儿也不好: 刺痛、昏头昏脑
我是一只小虫子
伸懒腰 洗脸 去免费旅行
当小虫子好 小伙伴有意思:不看路、贪吃、
脾气不好 使劲叫哇叫 草地
里的歌声
12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语言故事,体会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寓言两则》。板书,提醒
谁想展示一下你的预习作业,教一教大伙你昨天已学到的东西。
1.记字形,学写生字:疲 筋
2.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yù
zé jiāo jīn pí mèn
寓 言
两 则 焦 急 筋 疲 力尽 纳 闷
3.读通课文
4.按课文内容填空
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自己的禾苗 就把禾苗
结果 。告诉我们 。
生: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1.自学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2.自读自悟:
(1)这篇课文很
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要演好这篇
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
把自己当作这
个人,来,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2)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一段读给小组的人听听,并说说自己为什
么要这样读?
3.指名读文
(1)第一自然段:
A、你读得挺着急的,这个人为什么这样着急?
(巴望禾苗快点长高)
巴望刚刚咱们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这一段中
还有
那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再读读看。(板书:巴望,着急)
B、指名答
(天天,你能读读这一句吗?)
(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到底长高了没有?这个人为什么觉得
一点也
没有长高呢?太着急了,读)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谁再来读?谁上来把这个人的着急
演一演?
C、齐读这一段
(2)第二自然段:
A、你怎么这样读“筋疲力尽”呢?(这个人太累了)你为什么这样
筋疲力尽呀?(因为着急禾苗快点长,这个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
拔)这个人真太着急了,想出了这么
个办法。
B、虽然这么累,你看看他脸上的表情:高兴着呢!怎么呢?(想着
禾苗马上要长高
,心里高兴)
C、咱们一起来读读
(3)第三自然段
A、你为什么这样读?(喘
气,很累)还有哪里可以看出这个人很累?
看来这个人累极了,你怎么还笑着读呢?(想着禾苗马上要长
高,心
里高兴)所以,他虽然累坏了,但还说自己的力气“总算”没有白费!
认为自己这么做对
极了!
B、你能试着读读吗?
(4)第四自然段
A、这么着急的结果是什么?(禾苗都死了)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太
着急了)
B、
如果你是这个农民的邻居,看到这幅情景,你想对他说什么?(禾
苗要慢慢长,急着拔只会坏事)对,禾
苗生长都有它一定的规律,要
慢慢的长,如果咱们不依照他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
——就叫做“揠苗助长”。
C、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事就像“揠苗助长”一样急性子办了
坏事呢?(小组讨论)
(三)总结寓意。
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
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亡羊补牢》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
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X k B 1 . c o m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
提问)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选择正确的读音
窟窿(kū lóng kū long) 窿(lóng
long)
街坊(fāng fang) 坊本(fāng fang)
圆圈(quān juàn) 羊圈(quān juàn)
钻研(zuān zàun)
钻石(zuān zuàn)
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通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
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w
W w .x K b 1.c o M
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
你能读课文吗?(指名
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板书:第一次 第二次
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
羊)对,这部分
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的。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
一读第5自然段。
4.练习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小结: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
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
的代价。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可见,只要
有信
心,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2.养
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
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
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
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
时地改正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
更要记住,
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五)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我们这节课学
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做
错事,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板书设计
巴望 着急 没有长高 违背规律
揠苗助长 筋疲力尽
拔高 枯死了 急于求成
新 课
亡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未
羊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补
结果 再也没丢 迟
牢 (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 也
13 画杨桃
教学目标:
1.
会认“靠”等14个生字,会写“图”等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具体的
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
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
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
是。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读文,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
什么果实吗?今天,
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2.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学,思考问题。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
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
的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三、认读生字,感知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读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翘舌音:“审”(shěn)、“晌”(shǎng)、视(shì)
“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
“诲”:四声(huǐ),注意与“悔”的读音区别。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同桌交流)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br>(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
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
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
启发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四、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图、交、摆、嘻、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3.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
方法。
4.难字书写指导:
“图”:最后一笔写横封口。
“摆、抢”:左右结构,都是“扌”字旁,注意“仓”与“仑”的
区别。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l.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
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读最后一段,激发思维。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印
象深刻?
理解“难忘”是什么意思,“终身难忘”呢?
(难忘:无法忘记,永远留在脑海里。终身难忘
:即一生都难以
忘怀。常形容对他人的恩情或教诲铭记于心,也可形容对某一段时光
难以割舍。
)
(2)能使作者“终身难忘”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
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
呢?(是“老师”的话。)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导语:作者是怎样画画的?你怎么知道的?
(3)学习第2至第16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
的根本不像杨桃。)说明什么?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
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
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③“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他是怎样做的?“老师”
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
视”?
④“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
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⑤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
为什么要变呢?
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
(半晌。)
⑥指导学生
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
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⑦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
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
的何在呢?
⑧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
省略号?(引导学
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⑨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
”同学的对话,
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3)学习第17自然段:老师的话。
①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态度发生了变化。指名读
“老师”说的一段话。
②思考:
A.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B.举例子说说怎么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w W w .x K b 1.c o
M
C.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③这几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④启发学生用“不要……要……”造句。
⑤总结老师的话: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⑥齐读“老师”说的话,加深理解。
三、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同学们,我们
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
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
发生在他们中间
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
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
。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 。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14 小马过河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
理。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
今天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
友,而且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小马图片)
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
(教师板书课题)齐声将课题读两遍。
(二)检查预习
过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
1.图片中,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干什么?
X k
B 1 . c o m
(学生试说:小马准备过河,松鼠说水太深不能过,黄牛说水很浅
可以过。)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2页,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这些生字能读
正确吗?
(课件出示)
yuàn yì mài ɡāi kè tū diào
mìnɡ
愿 意 麦 该 刻 突 掉 命
同桌互读生字。
指名读第一行生字,重点指导:“愿、意”是整体认读音节,“命”
是后鼻音。
(课件出示)
tuó mò fánɡ dǎnɡ bó qiǎn lǐ
āi tí jì
驮 磨 坊 挡 伯
浅 哩 唉 蹄 既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注意“浅”是前鼻音,“坊、挡”
是后鼻音。
3.
检查课文朗读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听老师范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
件什么事?
(本文
主要写小马想要驮着一袋子麦子到磨坊磨面,被一条河挡
住了去路,不知该不该过去,后来亲自试试,就
过去了。)
3.指导识记和书写生字。
4.口头组词。
(三)当堂检测,巩固学习。
读一读,写一写(课件出示)
愿意
小麦 时刻 应该 突然 要命 掉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识字导入。
1.导入:
(出示图片)老师给大家带
来了一位老朋友,瞧,他是谁?(小马)
小马想去做什么呢?(过河)咱们今天继续学习《小马过河》。
2.检查生字词
愿意 一匹 麦子 磨坊 刚没小腿 没想过
挡住 昨天 前蹄 既不像……也不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思考:小马第一次没能过河,第二次
终于过去了,这是为什么?
2.思考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感受。
3.汇报交流:
(第一次过河时,老牛伯
伯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小马不知
道怎么办才好跑回家问妈妈,也就没能过河;第二次过河时,小马
听
了妈妈的话,通过自己的实践,终于过河了。)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小马与老牛的对话
老牛是怎样说的?指名读。
板书:很浅(刚没小腿)
怎样读好对话?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教师、学生
评一评,进行指导。
2.学习第五自然段,理解小马与松鼠的对话
板书:很深(淹死过小伙伴)
分角色朗读小马和松鼠的对话。
3.同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他们谁说的对,为
什么?
新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小河、老牛、松鼠的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
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
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
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
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
要求学
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
的句式回答。
师:老牛说水
浅,松鼠说水深,经过咱们的讨论知道了他们说的
都是对的。小朋友们都动了脑筋,小马动脑筋了吗?小
马怎么做的?
小马回家后,怎样回答妈妈问话的?
4.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理解“难为情”(害羞、难过或惭愧的意思)。
(2)在小马的两次答语中,
都出现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
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
(3)老马是怎样教育小马的?用“ ”勾出老马的话。
(4)妈妈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
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5.学习第八自然段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他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
(2)说说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
深?
(是因为它们的身体
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
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小
马身体正
好在黄牛和松鼠之间。所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
鼠说的那样深”。
)
(四)总结归纳,延伸中心
出示小马的话:小朋友们,
听了妈妈的话,我终于通过自己的实
践成功过河了。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过曾经“动脑筋试一试”而做过
的事,大家一起聊一聊吧。
小结: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一个勤于动脑、敢于尝试、敢于
实
践的人,也希望你们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w W w
.x K b 1.c o M
14 小马过河
老牛图片 浅 高
小马图片
松鼠图片
深 矮
遇事要多动脑,并且要亲自尝试。
既不像……也不像……
15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
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
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走近古诗
1.指名背诵送别诗《别董大》。
2.读题,揭示诗题中包含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
一读这首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再读古诗,想必也一定能读懂。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
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
(1)出示一二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
的话说说意思。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
(2)出示三四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
己的话说说意思。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读出自己的感
受。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网
(四)读写结合,内化古诗
1.出示荷花图片,看着此情此景,想说什么?
2.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
根据诗意,结合图画,
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写一段话。
3.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回归一二句﹚。
4.这首诗题目是《晓出净
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
诗中有送别的意思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5.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
指名说,并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朗诵,老师配乐朗诵﹚。
6.背诵古诗。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介绍杨万里有关荷花的其他诗作。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
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
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
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
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初读感知。
3.指名读、齐读。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A.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习“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
来,达到重点学习的目的。)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
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
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
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
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
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B.学习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
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
而开阔的美呀!
X k B
1 . c o m
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
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C.学习第三句
1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
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
,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
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 (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
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
(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
字旁”,你还认识它吗?
(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
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
收眼底,不防也让我们感
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
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
的蓝天
感受一样吗?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和诗
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D.学习第四句(辗转)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
。(课件:
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
的客船。
2.学习“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习。)
3.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
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
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4.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X|k |B| 1 .
c|O
|m
(四)想象诗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学们,我
们学完了整首诗,恐怕我们的脑中不停
的闪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
记
这种美,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2.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
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3.练习。(才子对对碰。课件:出练习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
字。翠柳丝线,黄鹂悠
鸣。一行白鹭,志向青天。雪岭含窗,别具一
格。泊船万里,驶之东吴。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五)拓展欣赏
(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处处是大自然的
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
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叶——无穷碧
不同
情在景中
花——别样红
绝句
教学目标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西岭 千秋雪
东吴
万里船
16 雷雨
1.
思.
学会本课
的9个生字,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新网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
教学难点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
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板书课题)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
léi hēi wū yā zhī
chuí hù
雷 黑 乌 压 枝 垂 户
yínɡ pū chán bǎi huá
迎 扑 蝉
摆 哗
各自拼读,读好翘舌音“枝、垂、蝉”;后鼻音“迎”也是整
体认读音节。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
雷雨 黑沉沉 乌云 树桩 垂下来 窗户 迎面扑来 摆动 阵雨 毛毛
雨 暴雨
X
k B 1 . c o m
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
说说课文主要按照什么顺序讲的?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雷 黑 乌 压 枝 垂 户 迎 扑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黑、垂、迎”。
(2)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描写雷雨的叙述顺序,
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雷雨天气吗?
w W w
.x K b 1.c o M
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情景?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做《雷雨》。(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悟雷雨前的画面
A.天“闷”
过渡:课文中是什么压下来了,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乌云
(板画)
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a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1.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这压下来的云怎样?
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的?
黑沉沉:黑、多、厚、沉
满天:多
指导词语朗读后再放入句子。
2.这么多的云都“压”下来(板书)
知道压下来是什么感觉吗?(压一个学生)什么感觉?——重、
沉、透不过气来。
b“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过渡:这么沉的云压得你是透不过气来,压得树上的叶子,是一动
不动,压得 蝉是一声也不叫啊。
1.读句子
2.蝉:见过蝉吗?就是“知了”为什么称知了?(叫声像“知——
了”)
爱唱歌的蝉为什么不叫了?——引出:闷(板书)
c齐读
过渡:
这种沉闷被什么给打乱了?读第二小节找——风(板书)
出示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指导朗读
2.引导感悟:风好狂哪,吹得树枝乱摆,(课件出示)这样的风吹
到了蜘蛛身上呢?
3.句式训练:风仅仅只吹到了大树和蜘蛛吗?还吹到了谁?
大风吹得树枝
大风吹得蜘蛛
过渡:是呀,此时的乌云越积越厚,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又席卷
大风吹得花儿
着大地, 更可怕的是闪电和雷声也来凑热闹了。闪电是一道比一道亮,
雷声是
一个比一个响。用一个成语说就是:(电闪雷鸣)
小结:乌云压、狂风吹、电闪雷鸣,天气的闷,场面的乱,雷声
的响都告诉我们谁要来了。
(三)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
2.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雨要停下来了。)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四)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画。
3.美读这一段。
4.积累运用
w W w .x K b 1.c o M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
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
来了)。( )了,(
)也( )了。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16雷雨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乌云 雨
彩虹
大风 由大到小
闪电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四种天然指南针的用法。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激趣导入。
1.如果你迷路了,会怎样想?(板书:慌张,理解词语的意思。)
2.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学了之后,就是迷了路你也不会害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我会读生字。(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bānɡ zhù dǎo yǒnɡ luàn
chuǎnɡ pènɡ tè jī xū
帮 助 导 永 乱
闯 碰 特 积 需
出示:
huānɡ biàn
zhōnɡ shí zhǎn chóu xī qú
慌 辨
忠 实 盏 稠 稀 渠
(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忠、实、盏、稠”是翘舌音,“辨”是前鼻音,“慌”是后鼻音。
(3)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评价后再读。
3.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
br>(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
课文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师总结。
课文写了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大自然有很多指南针为你指引方
向。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帮 助 导 永 乱 闯 碰 特
积 需
读一读生字,并扩词。
2.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加一加:“邦+巾”就是“帮”,“且+力”就是“助”,
“舌+乚”是“乱”,
“门+马”是“闯”;“牛+寺”是“特”;“禾+只”是“积”,“⻗+而”<
br>是“需”。
换一换:“异”去掉“廾”,换成“寸”,就是“导”。
猜谜语:“一弯曲水浮玉珠”,是“永”。
3.自由组合学习生字,观察一下上面的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
他们写正确、美观?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5.让学生相互交流分析生字字形,生自由说,师适当补充。
5.当小老师教,说说生字的笔顺,教师范写。
6.学生书写生字。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7.交流反馈,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说说好在哪里。
8.游戏巩固识字。
(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