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式
两小儿辩日原文-办公租房合同范本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式
课题 1、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设
计
说
明
《古诗二首》安排了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本导学案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入手:一是理解“意”,
即采用图文对照,结合关键字词等方法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大概意思;二是
感悟诗的“境”,采用想
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三是体会诗“情”,即引导
学生在感悟诗境的基础上,
通过吟诵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
学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前准备
教学环节
1.背诵古诗《春晓》。
2.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一、复习古诗,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村居》。
3.村:平舌音,用“换一换”的方
1.《村居》的作者是________
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村居。指导齐读。 法来识记:对——树——村。
_____________。“村居”的意思是
(用时:5分3.识记生字“村”“居”。
居: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钟) 4.指导释题,介绍作者。 方法来识记:尸+古=居。
4.了解题目意思。(村,乡村。居,
居住。)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圈画生字,
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读古诗,注意读准音。
3.认真听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节奏。
4.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5.开火车读生字卡片或与同桌做
部件组合游戏。
2.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y_____ f_____ d_____
莺
拂 堤
l_____ z_____
柳 醉
3.多音字组词。
1.组织学生自读古诗。
二、初读古诗,2.指导学生读古诗,纠正字音
学习生字。 错误。
(用时:12分3.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视频。
钟) 4.组织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学生巩固识记生字。
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课时
1.图文结合,在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中学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学习《村居》,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春天田野的美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1.识字、写字、了解古诗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居》。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
1 4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式
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 4.出示自学提示:再读古诗,
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读懂了什
三、品读古诗,么,然后说一
说你最喜欢这首
感悟欣赏。 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用时:10分5.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钟)
(1)品读前两句,引导学生感
受春光之美。
(2)品读后两句,感受儿童的
快乐。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
诵古诗。
1.出示生字“诗、村、童”。
2.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四、指导写字。
说说这两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
(用时:8分么。
钟) 3.指导、示范书写生字。
4.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5.组织全班评议。
1.自由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
2.认真听老师范读,注意断句。
3.同桌赛读,小组赛读,指名配乐
诵读。
4.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然后把
自己的学习所得和小组里的同学
进行交流。 5.(1)结合课文插图,及古诗中
出现的“草长”“莺飞”“杨柳”等
词语,想象春天的
美丽画面。
(2)把自己想象成图中那几个刚
放学归来的小孩,欢快地读第三、
四句
,读出心中的喜悦。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认读“诗、村、童”,并组
词。
2.分析生字的结构特点,交流生字
的书写要点。
3.认真观察老师范写,掌握书写要
领。
4.练习描红、临写。
5.全班评议、展示。
1.把自己积累、搜集的诗句与小组
内的同学交流。
2.在老师的引导下诵读诗句,把自
己喜欢的诗句摘抄下来。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散学:___________________
归来:___________________
纸鸢:___________________
5.给古诗划分节奏。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6.同桌互相背诵《村居》。
7.按要求填空。
诗:__________结构,部首是
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笔顺<
br>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组词__________________。
五、交流资料,
拓展延伸。
(用时:5分
钟)
1.组织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诗
句。
2.出示教师摘抄的咏春的诗
句,领读。
8.写一写你认为春天里最有趣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这节
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比较、辨别,理解诗意;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感悟诗境;引
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从而体会春光的美好,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儿童放风筝时的快乐。课
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前准备
教学环节
1.会认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等词语。
2.学习《咏柳》,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2 4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式
1.师:春
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
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
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
一、背诵古
诗,
的诗歌?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
(用时:5分
贺知章一起走进迷人的春
钟)
天,看看他赞美了春天的什
么?
2.板书课题:咏柳。
1.把古诗读正确、流利,认
记生字“咏、妆、丝、绦、
裁、剪”。
2.老师指导书写“碧、妆、
绿、丝、剪”5个生字。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
意。
二、初读感知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
(用时:10分
论难点。
钟)
5.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
用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读熟生字
词。
(2)说说这首古诗主要描写
了什么?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
诗意的理解。
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
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
么说柳枝是“绿丝绦”?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
三、朗读古诗,
裁出”的理解和体会。
理解诗意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
(用时:15分
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
钟)
比喻?
2.出示插图,结合理解,练
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
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
诗句来对答。
1.学生背诵诗句。
2.齐读课题。
9.将有关春天的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处处闻啼鸟。
(2)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
诗,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古
诗读通顺。
2.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
10.看拼音写词语。
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
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同桌
合作解疑。
4.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这首古诗主要写了初春二月的
柳树的勃勃生机。
1.学生读诗句,并简单说自己理
解的诗意。
(1)这里把柳树叶子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柳条。因为柳条
细长、柔美。
(3)诗人用自问自答的形式,
增加了诗的情趣。“不知”是发
问,旨在引起人们的注意。
(4)“二月春风似剪刀”由无
形
到有形,写出了春风神奇灵巧地
剪出一丝丝柳叶,装点锦绣大地
的景象。
2.欣赏课文插图,通过个别读、
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体会
春天来临时生机勃勃的景象。
11.表示“绿”的词语还有很多,你还能
写出几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咏柳》
前两句用__________的修辞
手法,描写了静态中的__________,却
使人感
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
__________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
3 4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式
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
导朗读古诗
,引导学生在朗
四、诵读古诗,读中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
感悟诗情
2.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前两
(用时:7分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
钟)
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
你体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
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五、总结全文
(用时:3分
钟)
1.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
出诗的韵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
月春风似剪刀。
2.学生读出诗人对柳的赞美,对
春的歌颂之情。
13.课文精彩内容我知道。 <
br>《咏柳》,“咏”的意思是__________。
在本课中指__________。作者描写
__________,歌颂__________,赞美
__________呈现出的勃勃
生机。
14.默写古诗《咏柳》。
1.组织学生交流:学了本诗,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有何感受?
1.学生自由讨论,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根据提示,学生尝试朗诵全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背诵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