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版
可爱的个性签名-考博专家推荐信
1 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村居》和《咏柳》都是以春天
为题材的古诗。寥寥数语,
勾画出两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赞春图”。本课教学,
坚持“以
读代讲,读中悟情”的教学理念,重点引导学生在
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的读,感知
诗意,
感悟诗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
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
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
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
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
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
好感情。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插图引入,激发兴趣
1.话题引入:美丽的春天悄然来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
里,你们都喜欢做哪些活动?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课件出示课文
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
说清楚画面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猜测他们当时<
br>的心情。
4.引出课题:清朝诗人高鼎目睹了这一画面,有感而发,作
了一首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村居》。(板书课题)
5.学生朗读课题,并按自己的想法说说“村居”是什么意思。
(“村居”就是在农村居住。)
6.引入新课: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
看见的。那么,作者看到了什么景
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
的景物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初步感知诗歌描绘的画面,为后续的
理解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课件继续出示《村居》插图,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观
察插图,一边认真倾听。看一看,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村居》,画出这首诗中的生字,
多读几遍。
3.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利用生字卡片集体识字。
(1)读一读:组长当小老师,教同学读会“莺、拂、堤、柳、
醉”。
(2)找一找:“莺、拂、堤、柳、醉”和我们认识的哪些字
长得很像?
(3)说一说:分别用“莺、拂、堤、柳、醉”组词语, 并用
组好的词语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4.课件出示放风筝的背景图,将“黄莺、拂面、堤岸、柳树、
喝醉”等词语写
在风筝上,指生认读,认读正确,生词对应
的风筝就会飞上天空。
5.指名朗读古诗,集体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6.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然后齐声诵读古诗。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小组
合作有利于优势互补,提升识字实效
。
三、多层朗读,感悟诗情
(一)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前两句诗,其他
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两句诗
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草儿、莺儿、杨柳、春烟。)
2.
课件播放与这两句诗相对应的动画,请学生仔细观察。春
天里,草儿、莺儿、杨柳、春烟等具有哪些特点
?
3.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草长莺飞:指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掸去,轻轻擦过。
春烟:春天的水汽,雾气。
醉:沉迷,过分地爱好。
4.教师配乐范读这两句诗,请学生闭目想象:这两句诗描绘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学生交流: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
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岸旁 边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
拂着堤岸,仿佛在春天的雾气里醉得直摇晃。
6.指导朗读:如此让人如醉如痴的画面,该怎样朗读才能表
达出我们的情感呢?
(二)学习后两句诗。
1.指名朗读后两句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两句
诗描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
起了风筝。
3.学生自由朗读后两句诗,一边读,一边想:“散学”和
“纸鸢”是什么意思?
4.指导 朗读:小伙伴们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形成了
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以此写了一首富有意境的诗。我 们一
起来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经历,引导学生了解诗中描
绘的 画面与活动。这种建立在体验基础上的理解是深刻而丰
富的。
四、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1.学生仔细观察写字表中“诗、村、童”三个字,将容易写
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 的理由。
2.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和同桌商议一下。
3.课件利用
动画演示3个会写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
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
写
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4.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
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练写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实现学生
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小组交流: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除了
《村居》,还有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和小组同
学交流交流。
2.课件出示咏春的诗句,学生朗读并摘抄在积累本上。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3.布置作业:你在春天里最喜欢做什么?用笔画一画,再给
家人讲一讲。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实现语文学习
课内与课外的融合。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不同地点的柳树
图片)导入:春姑娘已迈着轻盈
的脚步,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看——(出示柳树图,学
生欣
赏)
2.自由交流:欣赏后,你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感受想和大家
交流?
3.教师
小结:我们喜欢柳树、赞美柳树,这种情感可以用两
个字来概括——咏柳。(板书课题)
4.学生自由朗读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5.课件出示贺知章的人物图片,引导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
与作者相关的资料,或者朗诵自己知道的贺知章写的诗。
设计意图:借
助柳树插图,引发学生对柳树的赞美之情,既
有利于学生理解诗题,又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整体的情
感基调。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
1.课件播放《咏柳》朗读动画,引导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
边倾听。
2.学生自由读古诗,想一想:哪些诗句与刚才看到的画面描
述的内容是一样的?
3.指名朗读:
(1)要正确、流利地朗读每一个句子,尤其要读好生字的字
音。
(2)这首古诗应该按怎样的节奏来读?试一试,再勇敢地展
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咏柳》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大部分同学都
有诵读基础,甚至能准确背诵。此环节设
计,尊重了学生已
有的学情,在基础中提升,提高教学实效。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
1.引言:古诗有其独特的韵味,每读一遍,它都能带给我们
无尽的享受。
2.请同
学们默读古诗,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词句,多读几遍,
体会一下,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读懂的画直线,读
不懂的画
波浪线。
3.小组交流:
(1)和同伴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2)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同学交流后,可以根据同学的表
达补充自己的发言。
(3)和同伴说一说自己不理解之处,如果同学能够为你解答,
就认真听清楚他的想法。
4.全班交流汇报,相机引导学生围绕以下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句诗——抓住“碧玉”“妆”“一树”体会诗句的意境,
体会柳树生机勃勃的特点。 (1)课件播放与“碧玉妆成一树高”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
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碧玉”指什
么?(用“碧玉”来
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
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2)指名朗读第一句诗。
(3)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
言描述课件中的画面。(一棵高高的
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就像用碧绿的玉石装扮成
的
。)
第二句诗——抓住“万条”“绿丝绦”体会诗意,感受柳枝
的茂密、柔软、随风摇曳、婀
娜多姿的美。
(1)课件播放与“万条垂下绿丝绦”相对应的动画,学生仔
细观察并思考:画
面中柳树具有哪些特点?
(柳条随风飘动,颜色翠绿,轻柔美丽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
美。)
(2)课件播放绿色的丝带,教师点明“丝绦”就是丝带的意
思。
(3)教师诵读这句诗,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里柳树的样子。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第三、四句诗——抓住“裁”“似”“剪刀”等词体会诗意。
(1)课件播放与最后两句相对
应的画面,学生仔细观察,想
一想:诗中的“剪刀”指的是什么?
(2)拓展交流:春风是美
的创造者,它既然能裁剪出细致匀
称的柳叶,自然也能裁剪出其他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它还
能
裁剪出什么?
5.(师板书总结)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
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
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
将二月春风比
作剪刀,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6.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
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
意境,想象一下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7.学生交流:谁能把你脑中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
8.指导朗读:多么美的遐想,多么美
的春天!现在,你们想
不想也做一回诗人,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
9.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借助动画,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歌的意境,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更有利于学生体验柳树
的美感。
四、集中识字,指导书写
1.小组合作,借助生字卡片,逐一认读“咏、妆、丝、
绦、
裁、剪”,遇到读不准的字音,请小组同学教一教,并商议
识记的好办法。
2.
课件出示“咏——泳、妆——装、绦——条、裁——栽、
剪——煎”,引导学生观察,找准每组中两个字
的不同点,
并组词加以区别。
3.课件出示田字格,并以动画的形式逐一展示“碧、妆、绿、
丝、剪”等字的书写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
4.课件集中出示“碧、
妆、绿、丝、剪”等字,请学生再次
观察,找出每个字容易写错的地方,“碧、丝、剪”书写时
要上大下小,“妆”和“绿”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多书空几
次。
5.学生完成课后临写和练写。
设计意图:在识字的重点、难点处下功夫,让书写指导更有
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选读诗歌,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日》《新柳》等,
学生朗读。
2.布置作业: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可以抄写在积
累本上,还可以和家人一同诵读。
设计意图:归类整理,帮助学生建立头脑中的“古诗体系”,
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实现量
与质的同时提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多媒体对教学的
作用毋庸置疑。声音和图像的结合给学生以
强烈的印象,这种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
br>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学生对古诗的语言不太熟悉,所以难以很快领略诗歌所展现
的优美画面。于是,我在上课伊始,设计
了多媒体课件:小
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堤旁的柳树长长的
枝条,轻轻地拂着
堤岸,孩子们在放风筝……诗句的朗诵随
着画面同步出现。
动画的整体展示,使学生积累了一
定的感性认识。接着,我
挖掘课件的信息资源,促进学生对《咏柳》的感悟与理解。
首先展示“
碧玉妆成一树高”的画面,先是新叶颜色鲜亮翠
绿,像碧玉,然后密密层层,挤满整棵树,这样学生就可
以
根据自己对画面的观察说说自己的理解。接着是“万条垂下
绿丝绦”的画面,重点体现柳树的
枝条和绿色丝带的相似点,
多媒体提供的形象资料,促进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随后的
朗读训练
中,学生寓情于景,就把自己的感受尽情地抒发出
来了。
2 找春天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丰满、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
的美文。读着读着,我们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语文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指出:在阅读
中积累词
语……诵读儿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本课秉承着“读
写并重,言意兼得”的思
路进行设计:“读写并重”是指要
一如既往地注重学生朗读和写字、写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
在
朗读中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意境,感受意境美、语言美;“言
意兼得”是指教学中紧扣文本语言,在想象、
朗读、补白、
欣赏中体会语言的意境,领会其中的情与趣,从而让学生更
好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和
丰富多彩,同时在说写训练中促进学
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文字课件)。(教
师)
2.生字卡片、生词卡片。(教师)
3.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4.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寻找大自然中的春天。(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2.交流: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在爸爸妈妈的
带领下去大自然
中寻找春天,你们找到春天在哪里了吗?(自由交流)
3.揭题:是的,春天
来了!她已经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里呢?
让我们和文中的小朋友一块儿去“找春天”吧!(板书课题
并指导朗读题目——找春天)
设
计意图:未有曲调先有情,借助曲调情更浓。这样设计导
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春天在哪里》拉近
文本与生活
的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歌声中开始了对新课的学习。
二是通过交流各自寻找的
春天,让学生体会找春天的乐趣,
体验发现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适当训练学
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己读。
出示自读要求: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把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标出来。
3.小组内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4.集体交流,重点指导。
(1)我会读。
出示词语:
脱掉 棉袄 寻找 害羞 姑娘 嫩芽
音符
解冻 触到 杜鹃 探出头 遮遮掩掩
①小组开火车读,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遮”
(翘舌音,
读一声)、“嫩”(声母是n,不是l)。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分小组开火车读。
④出示单个生字,指名朗读并组词,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我会记。
①你知道这些词语中有哪些字是表示动作的吗?找一找。
(脱、遮、掩、探、触等)
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随机出示一个表示动作的词,你来做
动作,看看你是否理解这个动词。
②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课文中的其他生字?(引导学生运
用已有的方法或已经认识的字自由交
流,同学之间相互补
充。)
如: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脱”“探”“触”
“杜”。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识字教学重在教
给学生识
字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识字。本环
节的教学中,教师紧扣“会读、会认”两个要求,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教
师强化指导,为学生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特别是在“我会
记”环节,教师出示表示动作的
词,让学生来做相应的动作,
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既考查了学生是否识记了生字,又帮
助学生
正确理解了生字的意思。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冲、姑、娘、吐、柳、桃”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2.尝试给这些生字组词,扩充词汇量。
3.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或者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
方。
4.教师根据学生的
书写情况,重点指导“柳、桃”。学生认
真观察教师范写,注意笔顺、笔画,教师强调易错点。(“柳”
右边“卯”的竖撇不要写成竖;“桃”右侧最后一笔是点,
不要丢掉。)
5.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
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6.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有所发现,掌握
汉字的书
写规律,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在扎扎实实的书写练习中学
会本课生字,提高书写能力
。
四、再读课文,寓识于读
1.指名读文,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2.重点指导朗读问句、长句。
(1)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
春天。
(2)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3)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4)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5)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6)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7)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
她,我们触到了她。
设
计意图:识字学词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语言,在语境中感受
怎样用词用句无疑是最直接的方法。因此,此环
节通过反复
朗读文中优美的句子,既进一步巩固了识字,又潜移默化地
引领学生去感悟作者是如
何运用这些词语的。读句子时,学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初步感受课文的大意,感受到寻找春天
的
快乐,体会到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的感情,这为进一步
学文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课文词语:
脱掉 棉袄 寻找 害羞 姑娘 探出头 嫩芽
音符 解冻 触到 杜鹃 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叮叮咚咚
(1)指名朗读。
(2)请你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句话。
2.导入:那么,文中的几个孩子找到春天了吗?让我们一起
到课文中去帮忙寻找吧!
设计意图:认读词语,可以巩固所学生字。教师让学生选词
说话,既检查了学生使用生词的情况,又把
学生带进了对课
文内容的学习。
二、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激动的心情
1.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说说“我们”是怀着怎样的心
情去寻找春天的。
2.从哪里可以看出“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
(重点抓住“脱掉、冲出、奔向”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
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
3.指导朗读。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要读出孩子们激动、兴奋的心情;
“脱掉
、冲出、奔向”等词语要重读,节奏可以明快些,表
现出孩子们的迫不及待。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本语言中流淌的情感,使
“情”“文”“声”三者循环互发,碰撞融合
,使整个课堂
教学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三、学习第3~8自然段,感受春天的美好
1.自由朗读课文第3~8自然段,想一想:孩子们找到春天
了吗?从哪儿找到的?怎样找到的?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1)说说这里的“眉毛、眼睛、音符、琴声”都指什么。
(2)美美地读读这几句话,你仿
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在课件上出示小草、野花、嫩芽、
小溪等
视频,体现“探、开、吐、流”的动态美。)
(3)你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好吗?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口语
训练。
例:(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哇!
(4)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引读、表演读等,并积累背诵。
(5)仿照句式,练习说话:( ),那是春天的( )吧?
2.你还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春天来了?
根据交流,出示:她在柳枝上荡秋千,
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
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这句话写了哪些事物?根据学生交流,再次出示生字
“荡”,词语“杜鹃”,指名认读。
(2)“她在柳枝上荡秋千”是怎样的情境?
(3)通过“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通过“她在喜鹊、杜鹃
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你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里的“笑”,你认为是什
么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想象,丰富课件上的画面。)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并练习背诵。
(6)春天只在这些地方吗?你能像作者一样用“她在……”
的句式再来说说吗?
3.读读下面这两段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
地找哇,找哇。”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
了她。”
(1)指导学生
读句子交流。引导学生懂得只有走进大自然,
去观察,去聆听,去触摸,去感受,才能找到春天。
(2)再现生字“羞、姑、遮、掩”,指名认读。
(3)仿词训练:遮掩(遮遮掩掩) 躲藏(躲躲藏藏)
欢喜( )
快乐( )
(4)指名朗读句子。
4.齐读第3~8自然段。
设计意图:
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这
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中
的
一个难点。但我们又不宜用繁琐的分析去帮助学生理解,因
为这样依然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所以,这个环节给学生创
设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引导学生在想象体验、诵读中活
化语言形象
,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意境美。同时通过
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说写练习,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
文
的领悟,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演示“寻、荡、杏”的笔顺规则。
2.指导书写“寻、荡、杏”。
(1)指名朗读,然后分别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并尝试着
给它们组词。
(2)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
空,注意笔顺。(这三个
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荡”上小下大,“杏”上大下小,捺
要舒展。)
(4)学生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力求把字写规范、写整
洁。教师巡视,鼓
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教学是
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每堂课都
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来书写,扎扎实实落实《语文课程
标准》
中关于写字的教学目标。
五、课外拓展,实践作业
1.以“我眼中的春天”为主题开展语文
实践活动,学生根据
自己的特长组成合作小组,开展活动。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际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2.拓展阅读。阅读朱自清《春》中的有关段落。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
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赛几趟跑
,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
了花赶趟
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
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
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
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
杂
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
设计意
图:课堂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是学生学习的开始。
本环节教学让学生围绕“我眼中的春天”这一主题
,选择自
己喜欢的一项任务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进行拓展阅读,既促
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又锻炼了学生观察、表达、合
作的能力,实现了课内与课外、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导课入境,唤起阅读期待。叶圣陶曾说过:“作
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这就是说课堂教学要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
中,才能使课堂如磁铁一
般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在本课教学
的开始,教师就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使新课学习达到
“
未有曲调先有情”的境界。接着让学生交流在爸爸妈妈的
带领下去寻找春天的情景。这一系列准备活动让
浓浓的春意
进驻学生的心间,为学生走进文本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2.诵读
课文,品味语言美。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
美美地朗读课文的第3~8自然段,然后根据语言文
字展开
想象,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在读、
品、想、说等语文实践中入情
入境,原有的语言图像被唤醒,
意会到的春景被外显成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
3.仿写语句,提高“语用”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以
“( ),那是春天的( )
吧?”和“她在……”等典型句式
为依托,引导学生模仿、迁移,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
容
的进一步领悟,另一方面让学生得到了切切实实的语言训
练。
3 开满鲜花的小路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鼹鼠先生得到了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包裹,却因袋子破了不得而知而
遗憾,意外中,他竟然看到了一条开满鲜
花的小路,体验到
了鲜花带给自己和小动物们的惊喜。故事结尾,松鼠太太高
兴地说:“这是多
么美好的礼物啊!”故事的表层,由失望
到惊喜,由惋惜到高兴,在巧合中表现出趣味。故事的深层,<
br>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以及在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
中自己也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的思想,这
些都会引发学生许多
的思考。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课
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美好的礼物”这一
关键点,借助角色朗读、情境再现、想象表达
等方式,引领
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最终体会故事蕴含
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一条小路,路两边开满鲜花。引导学生欣赏,
并交流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2.导语:万紫千红的春天里,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给我们带
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出示课题
:开满鲜花的小路)
3.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开满鲜花
的小路的
世界,让学生去感受美,并在美的情境中激活生活经验与原
有认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设疑: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预设: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在哪儿?是谁在小路边种满了鲜
花?大家喜欢这条小路吗……
2.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
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
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
读一读,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不错字。
(3)与小组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
音。
(4
)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
课前产生的问题,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阅读心理学讲,阅读应该是先由整体到局部,然
后由局部到整体。此环节设计,先让
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再解决读音与朗读的难点,最后回归整体,建立起完整的文
本印象。
三、借助游戏,识字学词
1.课件再次出示那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小路上出现带有生字
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要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邮递员黄狗告诉鼹鼠先生,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
了一个包裹。
<
br>(2)包裹里有一堆小颗粒,可是包裹破了,看来,都漏在来
时的路上啦,鼹鼠先生很懊丧。
(3)刺猬太太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
(4)原来,长颈鹿大叔寄来的是一包花籽,这是多么美好的
礼物啊!
2.课件中,小路上的句子消失,路边的花朵上出现带有生字
的词语:邮递员 包裹 寄来
邮局 一堆 破了 漏在 懊丧 刺
猬 绚丽多彩 花籽 礼物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这些词语,花朵会开得更加漂
亮。
(2)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
反复领读。
(3)学生
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句子,如果能连续
运用几个词语说一段完整的话就更棒了。
3
.课件中,花朵上去掉其他的字,只剩下本课的生字:邮、
递、裹、寄、局、堆、破、漏、懊、丧、猬、
绚、籽、礼。
(1)学生自由认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指名认读生字,然后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
字。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
住这些字?
(4)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裹——看图识记(一件衣服,中间包着果子)
递——编儿歌[弟弟骑着滑板车(辶)送东西]
堆——对比识记(用手推,用土堆)
漏——字理识字(出示“漏”的字理图,雨水从房子顶上漏
下来)
懊——笔画识字(课件出示“懊”笔顺书写动画,学生书空,
重点练写右上部分)
设
计意图: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
识记生字,有利于理解字义。同时,游戏识记有
利于提高识
字兴趣,多元化的识字方法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识字经历,最
终实现快乐识字、高效识
字的目的。
四、再读全文,回应质疑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前产生的问题。
2.集体交流,回答产生的问题。
问题一: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在哪儿?(鼹鼠先生去往松鼠
太太家的路上。)
问题二:是谁在小路边种满了鲜花?(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包
裹,袋子破了,花籽撒在了路上。)
问题三:大家喜欢这条小路吗?(大家都很喜欢这条小路。)
设计意图:阅读从问题开始,提
出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在这
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对文本的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五、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教师利用课件演示“递”“原”“局”的书写过
程,组织
学生仔细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注意“递”
字笔画的穿插与避让。
3.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
的书写。
设计意图:书
写指导要尊重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抓住难点
之处详尽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借助家庭资源,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营造主动阅
读的良好氛围。
第二课时
一、借助插图,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导入:通往松鼠太太家
的路开满了鲜花。
2
.课件继续演示,每朵鲜花上出现一个生字:邮、递、裹、
寄、局、堆、破、漏、懊、丧、猬、绚、籽、
礼。指名认读
生字,并组词巩固生字。
3.(课件中,小路上陆续出现刺猬太
太、狐狸太太、松鼠太
太)引言:小动物们见到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会是怎样的
心情?快来读
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近学生与文
本的距离。
二、创设情境,感悟文本
1.学生自由朗读第6~1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能体现
小动物们心情的句子。
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利用课件出示句子。
(1)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2)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
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
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
(3)看到门前开着一大
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她奇怪地问:“这
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4)松鼠太太走
出门,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
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3.表
演朗读: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松鼠太太、刺猬太太、狐狸
太太,还有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的头饰,你喜
欢哪个人
物,就戴上代表那个人物的头饰,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达
此时的高兴、惊喜的心情吧
!
4.过渡:看到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小动物们乐坏了!可是,
大家都在猜想,到底是谁种
的花呢?
5.小组交流:
(1)自己读一读第1~5自然段,再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找一找,到底是谁种的花?
(2)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6.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鼹鼠先生认不出长颈鹿大叔寄来的是什么东西,很奇怪。
他回家后打开包裹,看见一堆小颗粒,可认不出是什么东西。
(2)包裹破了,东西不见了,鼹鼠先生很懊丧。
原来,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看来都漏在来时的路
上啦!鼹鼠先生很懊丧。
(3)大家知道长颈鹿大叔寄来的是花籽,花籽撒在地上,才
有了铺满鲜花的小路,很兴奋。
我知道了,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你的是花籽。这是多么美好
的礼物啊!
7.想象表达
:原本以为长颈鹿大叔寄来的东西丢了,很懊恼,
没想到,却长出了绚丽多彩的鲜花,面对此情此景,鼹
鼠先
生会怎么想?
8.课件再次出示句子:我知道了,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你的
是花
籽。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9.集体讨论:“美好的礼物”指的是什么?生活中还有什么
可以称为美好的礼物?
设计意图:在情境朗读和想象表达中,学生体验着不同的角
色,逐步体会鼹鼠先生截然不
同的情感变化,是学生生命活
力的外化,是对课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组合和建构。
三、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教师利用课件演示“鲜”“邮”“叔”“堆”“礼”的书
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3.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
的书写。
设计意图:注重对生字的细节指导,给学生以直观演示,提
升书写质量。
四、情感升华,作业延伸
1.情感交流:如果长颈鹿先生也给你寄来一包花籽,你会把
花籽种在哪里?
2.教
师小结: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共同去创造,
愿我们的周围处处是开满鲜花的小路。
3.布置作业:用彩笔画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把它粘贴在家
中醒目的地方,提醒家人一同关注美好的
环境。
设计意图:借助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文本情感的理解和进一
步深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
更重要。”因此,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注意结合文本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
维立足文本,
活跃起来。
首先,老师给学生准备了松鼠太太、刺猬太太、狐狸太太,
还有小松鼠、小刺猬和
小狐狸的头饰,允许学生自由选择,
喜欢哪个人物,就戴上代表那个人物的头饰,用自己的语言
和动作表达此时高兴、惊喜的心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立
足文字,体会着文字中饱含的人物情感,并在
想象过程中,
建立起小动物欢喜的画面,在此基础上的朗读,必然达到“情
动词发”的效果。
其次,了解到花籽是长颈鹿大叔寄来的以后,提供给学生的
是一个启发想象的平台:原本以为长
颈鹿大叔寄来的东西丢
了,很懊恼,没想到,却长出了绚丽多彩的鲜花,面对此情
此景,鼹鼠先
生会怎么想?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想象,大胆表
达,学生因为有了充足的阅读基础,必将有感而发,从而体
会文本传递出的“美好的环境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的朴素哲理。
4
邓(dènɡ)小平爷爷植树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低年级是学生学
习阅读的起步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篇教案设计注
重引领学生学会抓住课文重点段落和
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在
品读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由“学
会”向“会
学”过渡。同时,重视识字教学,引导学生自己
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及和以前所学汉字的联系,采用多种
方
法识记生字。识字、学词、品句、读文相结合,体会邓小平
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美好心愿,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
提升。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搜集歌曲《春天的故事》。(教师)
2.制作生字、生词卡片。(教师)
3.搜集邓小平爷爷的资料及植树节的相关知识。(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
1.播放并
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交流:歌曲中赞颂的这
位老人是谁?你了解他吗?
2.出示邓小平画像,引发交流:这就是邓小平爷爷,你对邓
小平爷爷了解多少?
3.过渡:邓小平是我们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为我们国家的
繁荣富强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4.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邓小平爷爷在干什
么?
5.交流并小结:这
是邓小平爷爷1987年4月5日亲手栽种
一棵小柏树时的照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邓小平爷爷植<
br>树的故事。
6.板书题目,学生齐读。
7.认读“邓”“植”。
交流:在读这两个字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注意“邓”
是后鼻音,“植”是翘舌音。)
设计意图:悠扬的旋律,动听的歌声,意在掀起学生的情感
波澜,激活学生脑海中的储备,激发
学生对邓小平的崇敬之
情。通过交流关于邓小平爷爷的资料,加深学生对邓小平爷
爷的认识。通
过题目进行识字教学,降低识字难度,使识字
更及时,方法更有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邓小平爷爷的什
么事?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帮助学生扫除生字读音障碍,对于
难读字加强字音上的指导,为识字学文环节
奠定基础,从而
达到把课文读正确的教学目标。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导语: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1987年4月5日那天去看
一看北京天坛公园植树的情景。
2.指名朗读:谁愿意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1)想一想:“难忘”是什么意思?生活中有没有令你难忘
的人或事?
(2)用一用:你能用“难忘”说一句话吗?
3.过渡:为什么说这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呢?读一读下
面的内容我们就知道了。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
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句子。
2.边读边学习生字“坛、龄、格、握、致、勃、挖”。
(1)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2)学生朗读句子,找出生字“坛、龄、格、握、致、勃、
挖”。
(3)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龄:“加一加”识记(齿+令=龄)。组词:年龄、学龄。
你还知道哪些人的年龄?为什么说邓小平爷爷是“高龄”
呢?
3.品读关键句子:“
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
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
(1)读一读这
句话,思考: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圈一圈,再想一想: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找出体现“满是汗珠”
的图片,并利用图片说一说:什
么样子是“满是汗珠”?邓
爷爷植树的时候额头上“满是汗珠”说明了什么?
(3)想象情境
:邓爷爷累得额头上“满是汗珠”,周围人会
怎样劝他休息?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4)引读
课文:无论周围人怎样劝说,邓爷爷都——(不肯休
息),仍然——(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
(5)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兴致勃勃”状态
的图片,利用图片说一说:什么样子是“
兴致勃勃”?你能
利用“兴致勃勃”说一句话吗?
(6)小结:联系生活实际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7)指导朗读:邓小平爷
爷挖树坑时那么认真,那么用力,
额头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请你通过朗读把邓爷爷的这种
态
度表现出来吧。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过渡:邓小平爷爷在1987年4月5日这天亲手为树苗挖
坑。接下来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2.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一画描写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句
子。
3.大声朗读画出的句子,一边读一边体会:从这些句子中你
体会到了什么?
4.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句子一: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
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1)学习生字“选、茁、移、挥、填”。
(2)读一读这句话,找出描写邓爷爷动作的词语,用“△”
画出来。(挑选、移入、挥、填)
(3)从描写邓爷爷的这几个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
到邓爷爷植树很认真。)
(4)情景表演:运用这几个动词,演一演邓爷爷植树的场面。
句子二: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
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
“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1)学习生字“扶”。
(2)朗读句子,读准字音。
(3)“仔细”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能给“仔细”找一个近义
词吗?(细心)
(4)小结:用近义词替换词语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5)请你用“仔细”说一句话。
(6)仔细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从“仔细”一词可以看出
什么?(从“仔细”一词可以看出
邓爷爷做事非常严肃认真。)
(7)再读一读邓爷爷的话,说一说你的发现。你知道邓爷爷
当时在想什么吗?
(8)你想用哪些词语来称赞邓爷爷?(认真、负责、仔细、一
丝不苟)
(9)小结:从邓爷爷的动作、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邓爷爷做
事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导言: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那棵小树会是什么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小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你能用自己
的话描述小树的样子吗?
3.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
4.课件出示邓小平爷爷望着小树微笑的图片,观察并交流:邓爷爷的脸上为什么会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心中会想些什
么?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过渡:今天,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柏树已经长大了,我
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课件展示“小平树”的图片,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画面。
3.出示重点语
句:今天,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柏树已经长
大了,成了北京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4.
讨论:为什么说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柏树成了北京天坛
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树长得茂盛、漂亮;树
是邓小平爷
爷亲手栽种的;邓小平爷爷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很多人去
参观,缅怀邓小平爷爷…
…)
5.让我们带着对邓小平爷爷的尊敬与怀念读第5自然段。
6.如果你来到天坛公园,面对这棵柏树,你会说些什么呢?
7.课件出示关键语句,教师引
读,引导学生串联:邓小平爷
爷用行动实践着他的话。83岁高龄的他——(出示课件,引
读)
“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他——(课件出示,
引读)“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
心地移入树坑,
又挥锹填了几锹土”;那样认真,那样执着,让人感到他不
仅是在栽树,而且是
在播下一个心愿,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
未来。所以——(课件出示,引读)今天,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柏树已经长大了,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紧
扣文本的重点语句自主阅读,体
悟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情愫,引导学生初步体验“抓住关键词
句进
行品读”的阅读方法。注重朗读指导,通过朗读,让学
生把自己的这种情感体验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自读
自悟、交
流对话、有感情地朗读、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内化语言,培
养语感。同时将识字教学融
入其中,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
在学文中识字学词,为识字学词提供了及时应用的语言环境,
提
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运用的能力。
四、观察临摹,写字指导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邓、植、满、休。
2.独立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
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3.重点指导:
“植”右面“直”里面是三横。“满”,左右结构,右下的
两个“人”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4.教师示范,学生观察。课件演示难写的字的笔顺。
5.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评价奖励。
设计意
图:在写字指导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发现
书写规律,提高书写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
习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抓住重点
1.课件出示两组字词:
第一组:手握铁锹 兴致勃勃 满是汗珠 不肯休息
第二组:挖 选 移 挥 填 扶
2.学生认读这些字词,针对读不准的地方进行集体订正和交
流。
3.小组合作:选
择其中一组字词,将这一组中的几个字词连
起来说一说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
4.汇报交流。
5.复述练习:你能将这两组字词连起来说一说邓小平爷爷植
树的过程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字词,夯实基础。
二、再读课文,理清内容
1.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邓小平爷爷植树
的。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3.小组内交流邓爷爷的植树步骤。
4.全班汇报,归纳总结:
第一步:挖好树坑。第二步:挑选树苗。第三步:移苗入坑。
第四步:挥锹填土。
5.按照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过程,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
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
的,同时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明确邓爷爷的植树步骤,
帮
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感知故事的整体结构。
三、复习词语,指导书写
1.复习词语。
(1)课件出示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天坛 高龄 格外 手握
兴致勃勃 挖着 挑选
茁壮 移入 挥锹 填土 扶正
(2)开火车认读词语,集中列出易错的词语,再请“小老师”
示范领读。
(3)小
组合作: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小组同学认真
倾听,并针对表达不准确的地方提出意见。
2.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格、引、注、息”,引导学生认
读。
(2)引导学生将生字按结构进行归类。
上下结构:息。
左右结构:格、引、注。
(3)分类进行书写指导。
①上下结构的生字,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再相机指导。
息:上大下小,最后一笔是点。
②左右结构的生字,引导学生交流:怎样写好这三个字?
格:左窄右宽,第四笔是点,第七笔捺要舒展。
引:左宽右窄,竖是垂露竖。
注: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横稍长。
3.学生认真揣摩、临写,遇到书写有困难时向同伴请教或向
老师请教。
4.教师巡视指导,针对难写笔画为学生做示范。
5.投影展示评价,交流:哪一个笔画或哪一个字的书写值得
你学习?
设计意图:复
习词语为再现生字创造了环境,为写字指导做
好铺垫。在写字指导中,通过分类指导,引导学生总结书写
规律,注重书写方法的迁移,从而掌握一类字的书写方法。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一丝
不苟的学习态度。
四、课外拓展,深化主题
1.交流植树作用的资料: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到的关于植树
绿化的资料向其他同学介绍。 <
br>2.总结:植树是一种绿化行为,它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后代
的大事。今天,我们种植了一棵小树
,以后它就会长成一棵
参天大树,会为我们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因此,我们要记住
邓爷爷的这句
话:“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设计意图:拓展关于植树绿化的内容,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受到进一步的熏陶。本课的课外拓展以课文作为出发点,把学
生由课内的学习引向课外的实践,拓展学
生的学习时空,体
现“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通过多媒体画面内容的配合及对相关资料的拓展,促使学
生从邓小平爷爷
植树的实际行动中,有所触动,有所体会,
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我问大家:为什么这棵柏树会成为<
br>美丽的风景?孩子们的回答一次比一次精彩:因为这棵树绿
油油的,很茁壮;因为它像战士一样笔
直地站在那里;因为
它是邓小平爷爷认认真真亲手栽种的,邓小平爷爷的精神很
可贵;因为这棵
树是邓爷爷为了绿化我们的祖国而种的,我
们也要像邓爷爷一样绿化我们的祖国。学生能从邓小平爷爷<
br>植树的实际行动中,有所感动,有所体会,我感到很欣慰。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首儿童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娓娓地向我们讲述了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学生
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语文课程标
准》在第一学段目
标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
得
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诗歌要熟读成诵,在
诵读中放飞想象的翅膀。因此本课的教学,以“
读”为手段,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在朗
读和背诵中触摸雷锋昨
天的足迹,寻找今天的“活雷锋”,
沿着雷锋叔叔的足迹,伸出热情的双手,捧出春天般温暖的
爱心。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搜集有关雷锋的故事。(教师)
2.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教师)
3.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4.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搜集雷锋的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出
示雷锋照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板书:
雷锋)关于雷锋,你们都知道什么呢?
2.雷锋简介。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雷锋的生平事迹,
教师相机补充。
3.学习生字“锋”。
(1)指导学生读好“锋”的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锋”字。
①形声字识记法,从金,声。本义是兵器的尖端。
②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③比一比并组词:锋( ) 峰( )
4.过渡: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可是
现在仍然有
很多人还在怀念他、寻找他,有很多人还在这样呼唤他:“雷
锋叔叔,你在哪里?”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寻找雷
锋叔叔的足迹,好吗?(板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5.师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低年级儿
童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要分散进行识字、写字的指导。
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生
字,发挥学生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关于“雷锋叔叔,你都知道什么呢”
问题的设置,为学
生的交流搭建了平台,一方面检查了课前
搜集资料的情况,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雷锋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注意老师朗读的速度。
2.学生自读。
出示自读要求: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把不理解的词句和问题标出来。
3.小组内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学习小组交流学习经验,并互相出示句子、词语考查对
方的学习情况。
(2)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3)认为能够把课文读流利的同学可以读给小组其他同学听。
(4)小组交流生字记忆方法。
4.检查反馈。
(1)通过“你指我认读”“开火车读”“对口形猜字”等方
式检查识字情况,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曾、蒙、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
平舌音,在本课中读cénɡ;“泞
”读四声,不要读成二声;
“棘”读二声,不要读成四声。
(2)齐读课文,借助图片理解“荆棘”“泥泞”。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紧扣“
会读、会认”两个
要求,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
与活动。通过组内
合作识字,使学生养成交流习惯,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雷锋叔叔到过哪里?他做了
什么好事?边想边做上记号。画出有关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完
成填空。
雷锋叔叔去过__________,帮助了__________;他还去过
__________
__,帮助了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因此教师设计填空题来引导学生投入文本阅读,在阅读中抓
住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
口语表达能力。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这节课要练写的生字:冒、留、弯、背。
2.学生自主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
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
是上下结构的字。)
3.学生尝试给这些生字组词,扩充词汇量。
4.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或者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
方。
5.指导书写。
(1)书写“冒”字,提醒学生注意上边的“”要宽,下边的
“目”要窄。
(2)教师范写“留”,提醒学生左上方的点要小。
(3)教师范写“弯”,横要长一些,强调“弓”的笔顺。
(4)教师范写“背”,注意“月”做偏旁时撇变竖。
(5)学生按照正确的笔顺进行描红,再在田字格中各写一遍,
要求做到正确、美观。
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要特
别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
本环节先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掌
握汉
字书写规律,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再指导学生写字,培
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课件出示词语:
雷锋 曾经
蒙蒙 泥泞 顺着 弯弯 年迈 踏着 荆棘 花瓣
晶莹 寻觅 需要 献出
(1)指名朗读。
(2)请你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句话。
2.过渡: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我们去哪里找他
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 <
br>设计意图:通过认读词语,强化生字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选词说话,既检查了学生使用生词的情
况,同时把学生带进
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中。
二、朗读感悟,体验内化
1.教师范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们”在哪里
找到了
雷锋叔叔的足迹?雷锋叔叔在那里做了什么?
(1)自由交流,理解“足迹”。
(2)完成填空:雷锋叔叔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
(3)同桌互相问答。
(4)指导学生想象:通过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5)指导交流,指导学生进行画面描述。
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泥泞的路上怎么走路,感受雷锋的
辛苦。
②想象有荆棘的路是什么样的,体会雷锋的辛苦。
③指导学生说说那个迷路的孩子和年迈的大娘会对雷锋叔
叔说些什么,雷锋叔叔又会说些什么。
(6)教师穿插故事:雷锋雨夜送迷路的孩子和雷锋背大娘回
家。
(7)此时此刻,如果雷锋叔叔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
什么?
(8)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4小节。
(9)指导学生分男女用问答的形式来朗读课文。
3.理解“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1)小组合作,仿照第2或第4
小节,想象:我们还能在哪
里找到雷锋叔叔的足迹?雷锋叔叔在那里做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指导学生说说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时时处处
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人。)
(4)结合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幻灯片出示句
子:哪里需要献
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5)学生对比读下面这两句话: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雷锋叔叔走到哪里,就把爱心洒向哪里。”
(6)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说说身边的“雷锋”。
(7)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很多
年了,课文里所说的“雷锋
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指的是什么呢?“终于找到了”,“我
们”找到
的是当年的雷锋叔叔吗?(指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雷锋叔叔”就到哪里伸出援助之手。这里的“雷锋叔
叔”
指的是像雷锋叔叔那样乐于帮助他人的人。)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读出韵味,读出呼唤的语气和回忆雷锋事迹时的深情,从而
领悟作者对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5.指导背诵。先小组内朗诵,分节朗诵;然后练习背诵。
6.积累。
师:雷锋做了无数的好事,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
们一起来读读这样几句话——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
限的。我要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3)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
坏事。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朗读训练
有多种形式,本环节教师采用示范读、学生想
象读、男女生
问答读等形式,使学生对雷锋有更深的了解,更深刻地领悟
人们对雷锋的敬佩和赞
美之情。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昨、洒、温、暖。
2.教师引
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
么?(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生字。)
3.学生尝试给这些生字组词,扩充词汇量。
4.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或者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
方。
5.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实际,重点指导学生书写两个带“氵”
的字:洒、温。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学生练写一遍。教师强调:“洒”的
右边是“西”,不要写成“酉”。
设计意图:在指导书写的时候,教师的引导作用之一就是指
错纠偏,这些字的右半部分容易写错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点
拨和示范。
四、布置作业,积累语言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实践活动:举行“雷锋叔叔知多少”的故事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借助资料,多角度了解人物。这首诗中,作者寻找雷锋、
呼唤雷锋,其
实就是在寻找雷锋精神,呼吁人们要向雷锋学
习。二年级的学生还小,雷锋生活的年代离他们太遥远了,
他们几乎不知道雷锋是谁。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认识雷锋,
体会雷锋的品质,我让学生回去搜集
有关雷锋的资料,通过
查阅资料、听家人介绍等方式,初步了解雷锋,使学生从心
里敬佩雷锋,
走近雷锋,感受雷锋精神;然后通过寻找身边
的雷锋,升华对雷锋精神的认识,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向
雷锋学习。
2.强调朗读,以“读”贯穿全文。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
将学生对
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一次次交流中落实
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
文能
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
6 千人糕(ɡāo)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语文课堂对学生的熏陶和感
染作用。
本课以“尊重劳
动成果,团结创造生活”为灵魂,以爸爸和
“我”的对话为线索,记叙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在娓<
br>娓的叙述中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蕴含的道理,这正是学生体验
情感的绝佳文本。教学时,我以主人公
“好奇——醒悟——
激动”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以体验朗读、情境朗读、对话朗
读为主要凭借,
引领学生在情感与文本的碰撞中获得思想的
熏陶和感染。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入课,引发质疑
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认读“糕”字。
2.交流:你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糕”?
3.课件出示各种“糕”的图片,并引领学生朗读这些词语,
巩固“糕”字。
发糕、年糕、蛋糕、芙蓉糕、绿豆糕、马蹄糕、糯米糕、桂
花糕。
4.请学生再读课题:看到题目,你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
题?
预设:什么是千人糕?千人糕是一千个人制作出来的吗?
5.过渡:是啊,到底什么是千人糕
呢?千人糕是怎样制作出
来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找一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借助多种
形式的糕点图片,丰富学生对“糕”的
意义的理解,并通过生字的反复再现,巩固“糕”这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请学生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
字音,先圈出来,再多读几遍。
(2)和同桌一起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
可以请同桌示范朗读,自己再练读
几次,努力将每个句子,
每个段落都读得通顺、流畅。
2.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字音。
3.学生再次通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想:米糕为什么被称为“千
人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相互示范、相互纠正,促进学生的朗读
能力的提升。同时抓住课前质疑,引导学
生仔细阅读文本,
得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三、借助朗读,随文识字
1.
指名朗读第1、2、3自然段,请大家想一想,听爸爸说吃
“千人糕”,“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好奇
)
2.交流:“我”为什么会这么好奇?你能猜出“我”当时是
怎样想的吗?
3.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利用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
桌子还大吧?
4.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识记“特”这个字。
(1)教师利用课件,将“特”字变大、变成红色,指名读准
字音。
(2)怎样记住这个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预设:
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特”:诗——特。
(3)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体会“我
”当时好
奇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5.过渡:千人糕,真的是很多很多人做成的
吗?真的比桌子
还大吗?快看,爸爸把“千人糕”端出来了!
6.(课件出示
千人糕图片,学生观察)交流:看到了真正的千
人糕,你有什么感受?
7.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朗读,识记
“买”字。
爸爸端来一
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什么两样。难
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
平
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1)找出生字:在这个自然段中藏着一个会写字,你能把它
找出来吗?(买)
(2)指名认读“买”:你知道“买”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卖)
(3)同时出示“买”和“卖”字,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字,思
考区别识字法的优点。
(4)(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买”和“卖”的字理图)讲解:“卖”
比“买”多出的部分像一只脚走出一
个场地,表示“往外出”,
而“买”表示“往里进”。
(5)如果你就是故事中的“我”,当
时你是怎样的心情?请
你模拟人物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借助具体的
语言环境识记生字,有利于理解字义。
同时多元化的识字方法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提升学生识字
效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教师在田字格内板书“能”“桌”“
味”“买”四个字,
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教师针对学生指出的易错笔画,再次范写,学生一边观察
一边随教师书空练写。
3.学生自主观察生字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然后练
写,完成课后写字表中“能”“桌”“味”
“买”四个字的
书写。
4.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集体交流:
(1)说一说哪一个生字的哪一个笔画写得好,再仔细看一看
他是怎样写的。
(2)看一看哪一个生字的哪一个笔画写得不够好,提出自己
的建议。
5.根据同学和老师的评议和建议,自己再写一写。
设计意图:针对难点分析,立足难点思考书写方法,提升写
字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同学们课堂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继续用心品读课
文。
2.布置作业:千
人糕到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请家人帮忙,
利用上网、查阅书籍或者参观问询的方式了解相关资料。 <
/p>
设计意图:借助家庭资源展开拓展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米糕
的制作经过,为下节课
理解“千人糕经过千万人的劳动”作
铺垫。
第二课时
一、借助作业,引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
—“千人糕”。
2.交流:千人糕到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请你们结合查找
的资料给大家讲一讲。
3.过渡:课文中,爸爸是怎样讲述千人糕的制作过程的呢?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
计意图:借助上节课的拓展作业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实现课外与课内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二、图文结合,随文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第6~9自然段,画出描写千人糕制作过程
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这些句子。
2.汇报交流:制作千人糕的过程中需要哪些劳动?教师相机
指导,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交
流体会,并指导朗读相应
的句子。
预设一: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大米。
(1)教师
指名朗读“是啊,大米是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
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2)交流:单单是农民种稻子就能产出大米吗?
(3)你能根据自己了解的资料,把省略号的部分补充出来
吗?
(4)教师小结:光是做千人糕的大米,就需要无数人的劳动。
预设二:农民种甜菜、甘蔗,工人熬甘蔗汁、甜菜汁,做好
后还要人包装、送货、销售。 (1)课件出示:“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
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指名朗读
。
(2)这几段话中藏着几个生字,请你把它们找出来。
(3)学生交流,教师利用课件将生字变大,变成红色,呈现
出来。
粉、糖、蔗、汁、菜、熬、算、销、劳。
(4)学生自由认读生字,先读生字上的音节,再读
生字,然
后读带有生字的词,最后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5)小组合作:怎样才能准确记住这些生字,把你识字的好
方法介绍给大家。
(6)教师利用生字卡片,抽读这些生字,检查学生的认读情
况。
(7)学生齐读这
几段话,然后交流:从这几段话中,你体会
到什么?(制作千人糕需要很多人一起劳动)
3.拓展交流:结合我们课前查找的制作千人糕的资料,此时
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告诉大家?
4.观察课文中插图,对照插图,说一说制作千人糕的过程,
再把你的感受简单
记录在插图旁边。
5.引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是啊,一块小小的米糕,竟然需要
很多很多人的
劳动!怪不得父亲说——
6.学生分角色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认读生字“的”“确”
和“应”。
7.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要读出“我”好奇、醒悟、
激动的心情变化。
设计
意图:在情境朗读中,学生体验着不同的角色,逐步走
进“我”的情感变化之中,感受着人物内心世界。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课后写字表,圈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师生交流,重点看清“具”里面是三横,教师范写,学生
观察后练写。
3.学生自主完成其他生字的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书写成果,针对同学存在的共性问题
进行讲解。
5.学生根据老师的评议和讲解再次书写。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书写难度不大,教师可以充分
发挥学生
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自主交流,自主练写,自主
修正。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延伸:我们生活中每一件物品都需要许许多
多人的共
同努力才能得到,请你举出一个例子(我们穿的衣服、用的
文具等),说一说这些物品
要经过哪些劳动。
2.教师总结:我们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很多劳动者共同努力
的结果,所以
才有了“千人糕”“千人笔”等。大家共同努
力,才能创造美好的世界。
3.布置作业:可以
把今天的感受写成一句话,记录在卡片上,
随时提醒自己,并在以后的生活中,珍惜每一样物品。
设计意图:学习道理的目的是在生活中践行道理,此环节设
计就体现了这一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文本所承
载的内
容、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而是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观点
和情感进行独立体验,借助已
有的生活经验、情感经验、语
文经验亲近并思考文本。
一、角色扮演,体验人物情感。文章中
孩子的情感经历了多
次变化,每一次情感变化都建立在与父亲交流后的心理活动
中。教学时,我
注意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历,把自己想象成
文中的孩子,设身处地地感知人物所处的情境
。在这个过程
中,学生的感受是真实的,是深刻的。
二、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读中感
悟,以悟促读。抓
住文中的几句重点句,例如孩子的语言、爸爸的语言,引导
学生揣摩人物的心
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角色
扮演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7 一匹出色的马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
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
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
和
思考。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情境创设,引导
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妹妹的心理变
化,在情境中拉近学生与
文本的距离,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而使学生获
得对文本的
体验与思考。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直接入课
1.教师板书课题,指生齐读课题。
2.指名读“匹”,并用“匹”组词,或说一句完整的话。
3.学生交流:怎样记住这个字?
预设:字谜识字法——左方块儿,小儿藏。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匹”字,学生观察并交流:怎样写
好这个字?
5.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匹”字。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倡导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直接
入课,
借助课题认字、写字,提高课堂实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读不准的生字。
2.小组合作,识记初读课文时圈画的生字。
(1)自我认读: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圈画的生字。
(2)自我检测:拿出字卡,逐一认读,挑出认不准的字卡。
(3)组长整理:组长搜集同学认不准的字卡,整理出大家都
认不准的生字。
(4)小组商议:怎样才能记住这几个生字。
3.集体汇报:小组长将小组没有解决的字,贴在黑板上。
4.集体商议:已经认识黑板上这些字的小组,把识记的好方
法介绍给大家。教师相机补充。
预设:
(1)“毯”运用字理识字法识记: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字理图,
左边形体像毛发,表示用毛织成的坐具或卧具,右边是两堆
火,表示坐在毛毯上比较暖和。
(2)“恋”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变”下面的“又”
换成“心”,“恋”表示心里舍不得。 <
br>(3)“跨”可以用形声字识字法识记:声旁是“夸”,形旁
是“”,表示“跨”需要用脚,是表
示动作的词。
(4)“葱”可以用编歌谣的方法识记:心上长草,中间匆忙。
5.学生回忆同学和老师分享的识记经验,认读自己不认识的
生字,并组词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针对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识记方法,丰富
学生的识字经验。
三、再次读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每一个自然
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不出声地读全文,然后想一想:这匹出色的马指的是
什么?(一根树枝)
设计意图:通读全文,抓住关键问题,引领学生建立文本的
整体印象。
四、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1.学生自主观察课后的写字表,圈画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课件集中出示“妹、波、纹、恋、像、景、舍、求”八个
字,请学生指出生字中容
易写错的笔画,教师利用课件将这
些笔画变成红色。
预设:“恋”上半部分中间是两个竖,没
有钩,要和“亦”
区分开。“求”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3.学生观察课件中红色的笔画,书空练写。
4.学生再次观察课后的写字表,看清楚每一个
字的每一个笔
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先描红,再练写。
5.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针对共性问题
进行讲解。
6.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再写一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易错笔画,突破写字难点。同时
针
对学生书写能力有所增强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自主
书写,提高学生书写的主动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自己
当小老师,利用字卡教家人识记本课生字。
可以一边认字,一边组词,一边用组过的词语说句子。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巩固生字的兴趣,反复再现
中提高识字的准确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直奔主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复习:“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什么?
3.引入:爸爸为什么要给妹妹一根树枝,让妹妹
当马呢?妹
妹看到这匹马是怎样的表现?这匹马把妹妹带回家了吗?
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探索
答案吧!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实际上浓缩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
果,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
文,能够准确把握文本内容。
二、朗读交流,感知全文
1.学生带着课前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一边
读一边想一想答案。
2.指名朗读第1~3自然段,其余的同学思考:读了这几个
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理解。
第一方面:
第1自然段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
傍晚,地点是在郊外,人物是“我”、妈妈、爸爸和妹妹
。
第二方面:郊外的景色很美。
(1)从哪里可以看出郊外的景色很美,请你再读一读前3
个
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景色的句子。
(2)指名朗读圈画的描写景色的句子,教师相机利用课件出
示这些句子。
①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②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
绿毯。
(3)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的头脑中会出
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4)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想象出来的画面。
(5)教师小结:这些描写景色的句子,能让我
们透过文字,
看到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这就是景色描写的妙处。
(6)指导朗读:你喜欢这
些美景吗?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一
读这两个句子吧!喜欢哪句就读哪句。
第三方面:“我们”一家人很喜欢这里的景色。
(1)从哪里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很喜
欢这里的景色,
再次读一读前3个自然段,找一找。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利用课件出示句子:
①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
看着都笑了。
②春天的郊
外,景色异常美丽。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
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不想回去。
(3
)课件出示郊外的美景图片,配乐,引读:河水碧绿碧绿
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路的一边是田野
,葱葱绿绿
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处于这样美好的景色中,
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么
就带着喜悦、留恋之情读一读这两句
话吧!
4.过渡:此时的妹妹,沉浸在美
景之中,多么高兴!该回家
了,这时的妹妹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请大家继续来读一读第
4自然段
。
5.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交流:妹妹此时是怎样的表现?
6.情境表演:你小的时
候,是不是也遇到过和妹妹同样的情
况,那个时候,你是怎样恳求妈妈的?当时你是什么样的表
情?会做什么动作?语气又是怎样的?联系当时自己的表
现,演一演第4自然段。
7.过渡:妹妹走不动了,妈妈也抱不动她,这个时候,爸爸
想出了什么妙招?
8.
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学生交流爸爸的妙招:爸爸拾起了
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告诉妹
妹这是一匹
出色的马。
9.借助情境,展开想象:枝条怎么能成为一匹出色的马呢?
妹妹难道不认识马吗?请你扮演妹妹,告诉大家,你看到那
匹“马”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妹妹一
定认识马,只
是她年纪小,很天真,觉得把枝条当做马,是一件很有趣的
事情。)
1
0.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多么可爱的妹妹啊!在她的世界
里,一切都是那么可爱,那么美好!所以,她
高兴地跨上“马”
——
设计意图:文中的妹妹在学生心中是一个熟悉的形象,
他们
的弟弟妹妹甚至自己,也常常发生这样的故事。调动学生的
生活经历,创设情境把学生扮演
成文中的妹妹,拉近了学生
情感与文本情感的距离,达到了“感同身受”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练习,巩固识字
1.课件出示会认字,组内互考。
2.给会认字组词语。
3.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
设计意图:识字是二年级的学习重点,温故而知新尤为重要,
识字后的理解、记忆都是巩固识字的好方法。
四、联系生活,拓展交流
1.自由交流: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类似的有趣的故事吗?
简单地说给大家听一听。
2.布置作业:把自己看到的或经历过的这些有趣的童年的故
事说给家人听,也请大人们讲一讲他们小
时候经历过的有趣
的事情。
设计意图:课内与课外结合,引导学生体会天真的童心世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先要入境,方能入情。在本课的教学
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
了情境体验对于情感理解的重要作用。
1.借助想象再现情境。借助景
物描写体现人物心情是本文的
一个重点,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
知文字
中蕴含的景物,并对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一个整体的印
象;然后,借助音乐,教师运用有感情朗读,将学生
带进文
字描绘的画面中;接下来,引导学生将这些头脑中的画面通
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最后,
借助画面建立的美感,引导学
生诵读。这种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情境再现,使文字与情感
完美融
合。
2.借助表演再现情境。妹妹因为年纪小,走不动,向爸爸、
妈妈求助的画面,以及妹妹
看到那根又长又细的枝条兴奋地
骑上当马的画面,都是文章的“留白处”,引领学生结合自
己的
生活经历,用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再现画面,趣味
中感知妹妹的天真与可爱。这样富有情趣的设计不
是比一味
地讲解、分析更深入人心吗?
1 神州(zhōu)谣(yáo)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中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
语言的优美。本文是一篇韵文,每一句都
气势磅礴,掷地有
声。因此本设计充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
祖
国的山川美,并以歌曲和图片启发学生想象,感受黄河奔
腾、长江汹涌、长城蜿蜒、珠峰高耸的壮美。从
而调动学生
的情智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情感进行交流,不仅观其“言”,
还品其味,悟其神。识
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
板块主题是识字,所以本课设计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中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同时以课件辅助理解
文中的“涌”“耸”等新接触的、难以理解的
字词,创设丰
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
课件及字卡、词卡。课件内容:中国地图的
动画,最后定格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大字,配乐《中
国大舞台》。祖国名山大川风景视频。(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3.搜集祖国各地风景图片、少数民族资料。制作词语卡片。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渲染,激趣导入
1.导入: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播放动画:中国地图)
2.导学:对
,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地形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
“大公鸡”。请你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的祖国叫作——(
动
画定格,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齐读。
3.导学:祖国妈妈还有很多响亮的名字,你知道哪些?(课
件出示:神州 华夏 中华) <
br>4.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儿歌——《神州谣》。(相
机板书课题:神州谣)学生齐读课
题。相机识记生字:州。
(1)“州”和“川”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给“州”扩词。
5.导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首《神州谣》,
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设计意图:用音乐渲染的动画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心中的学<
br>习激情,又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让学生对“神州”有个初
步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自学方法。
屏幕显示:
学习小助手
(1)借助拼音,拼一拼生字,读通课文。
(2)将字条中的生字逐一读给小组的同伴听,圈出读不
准的生字。
(3)请小组同伴当小老师,教你读准圈出的生字。
(4)同桌交流,动脑筋,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3.集体检测。
(1)开火车朗读词语:
神州 珠峰 台湾 海峡 大陆 情谊 奋发 繁荣
①相机强调“州”“荣”是翘舌音;“谊”读四声。
②依次单击词语出现对应的图片,学生看图片读词语。
(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生字。
州 峰 湾 峡 陆 谊 奋 繁 荣
(3)小组赛读生字。
涌 耸 隔 与 浓
齐
相机强调“耸”是平舌音;“与”在本课读三声。
4.学生分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梳理学习方法,在“学习
小助手”的提示下自主合作学
习。建立在预习基础之上的小
组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识字的平台,
并通过
识字方法的交流,实现方法共享、经验互补、提高识
字实效的目的。
三、细读感悟,识字学文
1.学生朗读第一、二句。
2.导学:自由朗读第一、二句,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3.相机识记生字“州”。
(1)出示“州”的简笔画。
(2)导学:仔细观察“州”字,你能找到水中的小岛吗?为
什么第一个点的方向不一样?
(3)书空:按从左往右的笔画顺序,一起书空一遍。(学生书
空“州”)
(4)导学:“州”现在用来表示地名,你们知道哪些城市的
名字中带有“州”的?
(5)导学: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称为“九州”“神州”呢?
传说大禹治水将中国分为九个区域,并指点
名山、大川作为
各州疆界,所以后世相沿称中国为“九州”。我们的祖国风
光秀丽神奇,物产丰
富,人民生活幸福,像人间仙境,是大
家向往的地方,所以又称为“神州”。
4.相机理解词语“山川”。
(1)出示词语:山川。指学生朗读词语。
(2)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
(3)你知道祖国的哪些名山大川?说说你的感受。
相机识记生字“峰”“耸”。
①出示词语:珠穆朗玛峰 耸立(指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②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珠穆朗玛峰的了解。
③教师补充并出示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同时板书
其高度。
④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峰”“耸”。
⑤一个“耸”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⑥指导朗读“珠峰耸”。
相机识记生字“涌”。
①多种方法识记“涌”。
②结合课文说说:“涌”是什么意思?通过“涌”字你仿佛
看到了什么?
③换成“流”行不行,为什么?
④欣赏一段黄河奔涌、长江翻滚的视频。
⑤指导朗读“黄河奔,长江涌”。
⑥说说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水涌动的情景。
⑦在《
黄山奇石》这课中,有块奇石叫“猴子观海”,其实
“猴子”观赏的不是大海,而是翻滚的云雾。在风的
推动下
云雾像大海一样翻滚,我们就用“风起云涌”来形容这样的
美景。
5.欣赏感悟:我们神州大地,山川壮美,让我们一起来欣
赏吧!
(1)播放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相关图片。
(2)此时,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
(3)把这份感受融入句子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试着背诵这两句。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引领
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如教学“涌”字
时,当学生识记生字后,
教师及时出示“涌”的视频,形象而直观地加深了对字义的
理解,继而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涌”之现象,进而理
解“风起云涌”,使字义的教学入木三分。引导学生列举
众
多名山和大川,不仅深刻理解了“山川”的本义,而且巧妙
地感受到了文中的“山川美,可入
画”。学生在神奇的汉字
文化中徜徉,在久远的古文化中穿梭,时而感悟,时而惊喜,
这样的教
学不仅高效,而且极具可持续的发展。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我会写”写字提示,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
学习活动。
写字小助手
看一看:仔细观察写字表中的“州”,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
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和同桌商议一下。
练一练:针对自己圈画的书写难点做书空练习。
2.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圈画的生字,请学生说一说圈
画的理由。
预设:“州”字在书写时第一个点向左外。(学生书空“州”
字,重点强调点的写法。)
p>
3.利用课件动画演示“州”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
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
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
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强调关键笔画的书写。
5.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6.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
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的书写难度不大,以学生自主练写为主,
教师点拨为辅,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
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
合。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搜集祖国的名山大川图片、资料,并制作词语卡。
2.你想当小导游吗?把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你喜欢的人听。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
了解祖国名山大川的兴趣,
并在实践中积累、应用词语,将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图片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2.请学生欣赏视频:介绍台湾岛;各民族载歌载舞的歌曲
视频《爱我中华》。
3.导入:我们的祖国不仅有风景秀丽的山河,还有勤劳勇
敢的各族人民,在中华这个大家庭
里,我们快乐地生活着。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神州谣》。
设计意图:加强复习,夯实所学,为
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
奠定基础。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台湾岛、了解我们多民族
的国家,把抽
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直观的表象,化难为易。
二、细读感悟,学文识字
1.学生朗读第三、四句。
2.导学:自由朗读第三、四句,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3.相机指导学习第三句。
(1)学生朗读第三句并汇报读懂的内容,互相补充。
(2)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台湾岛、大陆、海峡”。
(3)相机识记生字“湾”“岛”“峡”“陆”。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4)引导学生理解“岛”和“峡”。
①请大家看看这两幅图(一幅三峡图、一幅海岛图),
说说“岛”
和“峡”跟“山”有什么关系?
②导学:两块大陆之间夹着的海面,称为“海峡”
,如“台
湾海峡”;“岛”表示水中之山,多是鸟栖息繁殖之地,后
引申为“江、湖、海洋中被
水所包围而比大陆要小的一片陆
地”。比如“台湾岛”。
(5)观看地图,把
“台湾岛、大陆、海峡”这三个词语放到
合适的位置,对照课文,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6)相机学习“隔”字。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识字。
(7)不只山有阻隔作用,海也会阻隔。请大家再看看祖国的
版图。相机学习生字“与”。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句。
4.相机指导学习第四句。
(1)学生朗读第四句并汇报读懂的内容,互相补充。
(2)出示56个民族的青年朝气蓬勃的彩装照片,同时播放《爱
我中华》这首歌曲。
(3)相机识记生字“谊、浓、齐、奋、繁、荣”。
①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情谊浓”“繁荣”。
②用“繁荣”说说祖国的哪些方面很繁荣。
③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4)播放中华儿女建设中华的视频。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句。
5.第三、四句连读并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本
环节将识字与学文紧密结合,在学习过程中,
遵循学生识字的心理特征,将其放在语境中,通过鲜明的画
面与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巩固生字,背诵积累
1.集中呈现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做归类游戏,根据结构归类。
3.竞赛背诵课文。
4.出示词语:
华夏儿女 炎黄子孙 神州大地 巍巍中华 民族团结 世界大
同
奋发图强 繁荣昌盛
(1)学生自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同桌互读,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3)小组内比读,看看哪组读得最准。
(4)全班比赛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牢。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夯实生字的识
记。这样有
韵味的小文的背诵积累及书后词语的读背,都有利于丰厚学
生的积淀。
四、指导书写,提高能力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州 湾 岛 峡 民 族 谊 齐 奋
2.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生字,小组内交流怎样把字写正确、美观。
预设交流:
“湾”第六、七笔是两竖。(学生书空)
“民”第四笔不是撇。(学生书空)
“齐”“奋”的撇捺写得舒展,“齐”下面第一笔是竖撇。
(学生书空)
(2)课件利用动画演示会写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字
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
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
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3.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4.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
得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注意间架结构,总结怎样
书写正确美观,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
时也能激发学生
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
高书写质量。
板书设计
神州谣情谊浓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三字经,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
丰富。朗读起来,每
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
的历史感和浓郁
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
荣昌盛的强烈愿望。回顾这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
br>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突出自主
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本节课
,教师始终做到是学
习的促进者,而非带领者,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
动中。
2.能够借助想象、借助图片、借助简笔画及多媒体等多种
形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感
知生字的意思,借助联想和视频
等感悟词语的精妙,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学生在神
奇的
汉字文化中徜徉,在久远的古文化中穿梭,时而感悟,
时而惊喜,这样的教学不仅高效,而且极具可持续
发展,是
在为可持续的发展奠基。
总之,本课教学,基于汉字学基础,基于学生年龄特点与知
识能力水平,巧妙运用汉字学知识,有筛选地、适时适度地
渗透于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在汉字这
个古老的文化大花园中
穿梭、徜徉、欣赏、感悟、惊叹,使学生对生字的感受、理
解、记忆、运
用精妙融合。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受到了汉
字文化的熏陶浸润。
2
传(chuán)统(tǒnɡ)节日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传统节日》是一篇朗
朗上口的童谣,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韵文既巧妙地写出了节日的特点,又
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是一篇学生识字的好载体。结合文
本特点与学生特点,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了
学生的主体性,
旨在通过学生自学生字,随文巩固生字,使识字学文有机结
合;在通过简笔画、
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有效整合,促进学生
高效识字的同时,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突出学科人文性
的特点;通过学生仿写、讲神话故事等形式,内化并升华文
本内涵。
课前准备
1.制作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多媒体课
件以及字卡、词卡。(教师)
2.预习课文。搜集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做词语卡片。(学
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词猜节日,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游戏:下面我们就做个听词猜节日的游戏,比一比:谁
听得认真猜得准。
贴春联
放鞭炮 (春节)
吃粽子 赛龙舟 (端午节)
吃月饼 赏明月 (中秋节) 3.揭题: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
日、独特的民风民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板
书课题:传统
节日)学生齐读课题。
4.导入: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过节这一天又有哪些习俗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很多节日学生并不陌生,
设
计“听词猜节日”的游戏环节,既拉近了学生与课堂所学知
识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可谓“未成曲调先有
情”。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自学方法。
屏幕显示:
学习小助手
(1)借助拼音,拼一拼生字,读通课文。
(2)将字条中的生字逐一读给小组同伴听,圈出读不准的生
字。
(3)请小组同伴当小老师,教你读准圈出的生字。
(4)同桌交流,动脑筋,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3.集体检测。
(1)开火车朗读词语:
牛郎织女 贴窗花 赛龙舟 艾香 月饼 赏菊
大街小巷
元宵节 祭扫 满堂 传统 乞巧
①相机强调“传、舟、赏”是翘舌音;“艾”是零声母音节。 <
/p>
②依次单击词语“牛郎织女、贴窗花、赛龙舟、艾香、月饼、
赏菊、大街小巷、元
宵节、祭扫”的对应图片,学生看图片
读词语。
(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生字。
郎
贴 舟 艾 饼 赏 菊 街 巷 宵 祭 堂 传 统 乞 巧
(3)小组赛读生字。
郎
贴 舟 艾 饼 赏 菊 街
巷 宵 祭 堂 传 统 乞 巧
4.学生分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预习和自学情况,有梯度地由词
到字进
行检测和订正字音,再将生字送回课文检测,将识字学词落
到实处。而看图片读词语使学
生在初步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
加深了对词语的认识。
三、细读感悟,识字学文
(一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提到哪几个传统节日,每
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用“____”画出
传统节日的名字,
用“ ”画出节日的习俗。画好后和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
说。
(二)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并说说节日在哪一天。
2.教师相机板书节日名称。相机学习“宵”。
(1)学习“宵”字。
①学生朗读词语“元宵”后,交流识记方法。
②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宵”字的由来:金文
房屋,阁楼)
③学生扩词。
(2)引导学生知道七夕节又称“乞巧节”。相机学习“乞、
巧”。
①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②教师重点结合字理教学生区分“乞”与“气”。“乞”与
“
气”同源,后分化。乞,甲骨文写作“
篆文写作“”。隶书“
”,金文写作“”,
(宀
,
(肖,小),造字本义:在小阁楼过夜。
”将篆文字形中表示呼吸的“气”
减去一
横,表示呼吸局促,意即求人“气短”。造字本义:
低声下气,开口向人索要、求讨。飘逸、扩散的气流
为“气”;
短气为“乞”。
③学生扩词。
④教师讲解“乞巧节”:就是七夕,发源
于中国,该节日来
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因为此日活动
的主要参与者是少
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
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3.小结:学生朗读板书的节日,教师小结:这些从远古先
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
录着中华民族丰
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相机学习“传、统”。
4.这
些节日里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呢?我们按课文介绍的先
后顺序,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5.导学:先读读描写节日的句子,再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
习俗。
6.学生学习汇报。
(1)预设一: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教师出示和句子对应的多幅图片。最后出示各种窗花的图<
br>片,定格为:人们在贴窗花。相机学习“贴”字。学生交流
识记方法后教师讲解:(贝,钱财)(
占,获得),造
字本义:典当财物,以获得现金。后来演变为现在的意思,
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
种东西上。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④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把你过春节的习俗仿照课文的样子
说一说。
屏显:
春节到,
人欢笑,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⑤学生朗读作品。
(2)预设二: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①学生朗读句子,说说元宵节的节日习俗。
②导学:你们参加过元宵节的活动吗?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有何感受。
③你还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大街小巷人如潮”的景象?相机
理解“大街小巷人如潮”。
④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大街小巷”后,相机识记生字“巷”。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预设三: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①学生朗读句子,说说自己知道的清明节的习俗。
②你知道清明节还有哪些习俗吗?
③教师结合图片讲解: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
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
一系列风俗体育
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
伤身,所以大家参加
一些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清明节,民
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
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
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
有踏青游玩的欢
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设
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课
文提到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
什么习俗?”
引领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多元对话中进行自学。然后
以“你
最喜欢哪个节日就汇报哪个节日”展开学习活动,将
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生字的
学习方
式,即使学生理解了字义,又在潜移默化中识记生字,将生
字的学习情境化、趣味化,激
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四、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1.课件出示“我会写”写字提示,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
学习活动。
写字小助手
看一看:仔细观察写字表中的“贴、街、敬、转”,将容易
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
圈画的理由。
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和同桌商议一下。
练一练:针对自己圈画的书写难点做书空练习。
2.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圈画的字,请学生说一说圈画
的理由。
预设:
“贴”字左侧最后一笔是点。(学生书空“贴”字,重点强
调右下“口”的写法。)
“街”第九笔是提。(学生书空)
“敬”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是捺。
“转”注意右侧第三笔的写法。(学生书空)
3.利用课件动画演示4个会写
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
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
写内容,
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重点指导“街、转”的书写。
4.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5.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
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本课指导书写的字虽然各有特点,但是书写难度
不大。在强调注意点后重点指导“街、转
”的写法,实现了
“有侧重,有提升”的目标。
五、布置作业
1.搜集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资料,并制作词语卡。
2.把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周围的人听,并选择制作成小报。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
并在实践中积累、应用词语,将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2.
师:上一节课我们详细了解了我国三个传统节日及其习
俗,我们感受到了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感受
到了传统
文化的源远流长。谁还记得课文中对这三个节日的描写?背
一背文中的句子。
3.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其他几个传统节日,看看谁读懂了
文中的介绍,谁还能对课文
中的介绍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加强生字的复习和课文的朗读检测,夯实基础知
识,为新授做
好铺垫。同时予以学生言语上的激励,唤起学
生的阅读期待。
二、分句感悟,识字学文
(一)学生朗读第4~8句。
(二)导学:自由朗读第4~8句。边读边想:最喜欢哪个节<
br>日?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想好后先跟小组同学读一读,说
一说。
(三)汇报交流。
1.赛读喜欢的节日。
2.导学:你最喜欢哪个节日就汇报哪个
节日,先读读描写
节日的句子,再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
3.学生按喜欢的节日汇报。
(1)预设一: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教师出示和句子对应的赛龙舟、在屋里包粽子和挂满艾蒿
的图片。
相机识记生字“舟、堂”。
舟:学生自由识记后,教师边画图边讲解:甲骨文
字形,像
船形。两边像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
秦多用“舟”,汉以后用“
船”渐渐多起来。本义:船。(播
放赛龙舟的视频,加入理解。)
堂:学生自由识记后,引导学生和“棠”区分。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预设二: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牛郎织女”。
③学生讲述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故事,教师相机补充。
④相机识记生字“郎”。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预设三: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月饼”。说说你都吃过什么馅的月
饼。
③学生交流识记生字
“饼”的方法后,教师讲解:饼,篆
文(食物)(并,连),造字本义:粘连成块、便于抓
食的
干粮,可用面粉、米粉、薯粉等多种食物原料做成。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预设四: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教师简介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③指导学生朗读词语“踏秋、赏菊、登高”。说说你在重阳
节时做过其中的哪件事。
④重点朗读词语“赏菊”。相机识记生字“赏、菊”。
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后,教师引导:“赏
”和我们今天学的哪
个字比较相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赏”“堂”。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5)预设五: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①学生赛读句子。
②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这句,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按顺序排列这些节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设计意图:本环
节将识字与学文紧密结合,字不离词,词不
离句地指导学生读文、学词、记字。在读一读、记一记、说<
br>一说中将字词教学落到实处;在讲神话故事、讲汉字演变中
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愿望和热情。
三、巩固生字,背诵积累
1.集中呈现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再齐读。
2.做归类游戏,根据结构归类。
3.竞赛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夯实生字的识记。
四、指导书写,拓展延伸
1.指导书写。
(1)出示剩余的生字:舟 艾 热 团 闹
①指生朗读并组词。
②指导学生重点关注:
舟:注意笔顺,最后是“点、横、点”。(学生书空)
艾:撇捺要写得舒展。
热:上面右侧是“丸”,不是“九”。
团:里面是“才”,不是“木”,最后一笔是横。
闹:“门字框”,第一笔是点,最后一笔是竖。
(2)课件利用动画演示会写字的笔顺和书写
,学生观察生字
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
容,写好后再对照范
字改一改。
(3)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4)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
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2.布置作业: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找
找资料,做成小报或按课外仿写。
设计意图:夯实学生书写指导是教学的重点,从引导分析到
指导书写细致到位;布置的作业将课
内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既了解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进行了小练笔、小制作,
提升了学生
能力。
板书设计
优良传统浓
厚
传统节日
活动丰富多彩
教学反思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
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
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
于每一个孩子
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本节课我
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
:
1.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
生在读一读、说一说中感受我国
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学生
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在小组中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在教
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四让”:
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
—让学
生发现;内容——让学生自选。在学法基础上,我结合学生
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
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3.在课前准
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
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
快乐气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3 “贝”的故事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
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
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
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因此,本课的教案设计中,我
重点创设了丰富多
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
学习。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讲解字理等形式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欣赏图片说话”等形
式,为学生搭建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的平
台,锻炼并提高学
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学”与“用”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
1.
制作课件:“贝”字的字理演变图,大海退潮视频,生
字卡、词语卡;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教师)
2.尝试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并认读。查找资料,收集汉字
小故事。(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过什么?
2.多媒体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并定格到贝壳图片。
3.你喜欢它们吗?说说你见过的贝壳都是什么样的,它带
给你哪些快乐。
4.揭题
:这一个个色彩斑斓的贝壳不但漂亮,还有一个个
美丽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贝”的故事。教
师板
书:“贝”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美丽的海滨,漂亮的贝壳,承载着孩子们
一个个
瑰丽的梦。新课伊始,引导学生交流在海边的所见所感,直
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而多媒体演示更使没有去过海
边的孩子在了解海趣的同时充满遐想,在潜移默化中集中了
学生的
注意力,为新课学习做好有效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步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课文
讲了什么内容?
2.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生字,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学字
词。
要求:
(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
(2)在词语中画出生字,读好整个词语。
(3)想想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小组合作互相读词,互相纠正读音。在小组中交流自己
记住生字的好方法。
4.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平舌音:随 损 财
翘舌音:珍 饰 赚
多音字:漂
5.出示词语,学生自主认读。
甲骨文
贝类 漂亮 珍贵 饰品 随身携带 容易 钱币 钱财
赚钱 赔钱 购买 贫困
6.反馈自学情况。
(1)先请四名同学合作读,再请一名同学领着大家读。
(2)把大屏幕上的生字的拼音去掉,再连词读。先自己小声
练读,再开火车读。
(3)把大屏幕上的生字变成红色,指名连词读、单个读。
(4)只剩下生字,指生读并组词。
7.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如根据字谜来识记“品”:一家人三口,家有二层楼。老大
住楼上,老二老三挤下头。
根据字形来识记“类”:大米。
根据规律分析记住“财、赚、赔、购、贫”都有贝字旁。
8.把这些生字送回到课文中,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