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关于端午的诗句-思念的短信
语文(S)二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教案-20 寓言两则
教
课
板
材:语文(S)二年级下册
文:20 寓言两则
块:教学设计—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的两则寓言是《坐井观天》和《亡羊补牢》。《坐井观天》讲的是一只小
鸟和一只一直住在井底的青蛙争论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故事。本设计采用形象化
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受到教育。
教学目标:
1. 会认真 13 个生字“寓、则、沿、渴、补、牢、叼、街、坊、修、堵、丢、
悔”,会写 8 个生字“亡、丢、则、叼、喝、补、夜”,以及词语“口渴”等。
2.
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分角色朗读。
3. 理解两则寓言揭示的道理。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1
语文(S)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0
寓言两则
课前准备:
1. 故事录音。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一) 教师解释“寓言”,板书课题,指导
书写“则”。
(二)
读题,理解“观”、“坐井观天”的
意思。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
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
字词,练读。
(二)
出示生字和词语,认读。(展示课件
第三屏)
寓言两则 井沿 口渴 喝水
小声自由读,把带拼音的字读准。
老师检查,指名认读生字。
1.
你怎么记住这些字?把好的方法介
绍给大家。
2. 采取多种方式检查认读效果。
(三) 想一想:故事里都有谁,他们之间发
生了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 指名分段读,思考:青蛙和小鸟为
2
设计说明
语文(S)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0 寓言两则
了什么事争论起来?
(二) 朗读第一自然段,明确青蛙和小鸟
各在什么地方。出示小鸟青蛙位置图。
(
展示课
件第四屏)
教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思
(三) 朗读第 2 至 7
自然段。
1.
他们是怎样争论的?边读边找出他们
考。以不同的方式有感情地朗
的几次对话。 读,以读悟情,以读传情。
2.
出示第一次对话,指导朗读第一次对
话。
3.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3、4 自然段),
感悟第二次对话,相机理解“大话”无边无际”。
朗读提示: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还用飞那么远吗?”(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读
(
出劝告的语气)
4.
出示第三次对话,自由练读,边读边
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们的笑有什
么不同?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自
以为是;小鸟的话读出真诚、讲道理的语气。
5.
讨论:青蛙和小鸟的看法为什么不一
样?谁的看法是对的?
四、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引导想象,总结全文
(一)想一想,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他会看
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二)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小结: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训练了学
生的说话能力,又加深了学生
3
语文(S)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0 寓言两则
通过生动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 对文本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
理: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 想象能力。
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
六、作业
如果有一天青蛙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
么?请续编青蛙跳出井口的故事。(展示课件第
五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一)谁能说说《坐井观天》告诉了我们什
么道理?
(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
书课题)
(三)理解题意:“亡”是什么意思?“牢”
指什么?“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一)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
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
说。
(三)检查学习情况。
1.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生字。
2.
自由读,开火车读,找出句子测读。
(四)指导书写。
“丢”与“去”的区别;“叼”最后一笔是
提;“补”是衣字旁,不能少一点。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那个养羊人是怎样丢掉第一只羊的?
4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
点,老师引导学生由字到词,
由词到句,由读到写,训练扎
实。
语文(S)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0 寓言两则
2.
当街坊劝他“赶快把羊圈修修”时,他
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3.
当他又丢了一只羊时,他为什么后悔
了?他又是怎样做的?结果又怎样?
(二)四人小组讨论。
(三)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交流。
(四)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
理?
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老师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的引导下有目的地在读中感
(六)读了课文,你想跟那个养羊人说些什 悟,体会文中的情感,真正做
么?
到以生为本。
四、联系实际,升华理解
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同
学们想一想:你犯过错误没有?犯了错误有没
有接受别人的意见?结果又是怎样的?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一)向家人讲述这两则寓言。
(二)采摘好的词语填到“词语花篮”中
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