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18课教案(部编版)
青年节-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18课教案
(部编版)
课题
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总第( )课时
第 (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体会感情,感受
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理解诗句,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诗人的
寄情技
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表现送别的别样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珍爱美好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送别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在诵读和理解中,品味诗人用
词的精妙,领悟对离别之情的表达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
的熏陶。
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课件出示诗句)
1、人们常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
我们领悟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见证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怀念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些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
的友情、亲情。今天就让我们带
着依依不舍的眷恋,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板书课题)
2、读诗题,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送别的人是
林子方。
3、谁送林子方?(杨万里)你对诗人有怎样的了解?(介绍作者)(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
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按照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想一想,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
(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
二次备课:
5、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课件出示全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
由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
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
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
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
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注)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 别样:特
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
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
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
的莲叶
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
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
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继续品
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
天,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
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怎样的
画面呢?
2.闭上眼睛去听,去想。(老师范读第三、第四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
蓝天、碧叶、赤日、红花
3.同学们,那不是一片荷叶,而是一池荷叶;那不是小池塘里的荷叶
,而是西湖
里的荷叶。你能描述那样的景象吗?
(1)重点理解:无穷碧
理解一:照应接天,指范围广。 理解二:指绿的程度。很绿很绿,绿得难以形
容。
理解三:也许是指有很多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2)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样的美景?课件欣赏(远景),读好“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小结:是啊,满池的叶啊,满眼的绿呀,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
4.六月,正是盛夏,
虽然是早晨,可是太阳已经是火辣辣的。在骄阳的映衬下,
怒放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
(可以说说荷花在阳光下的照耀下的颜色、姿态等。)
(1)重点理解:别样红
理解一: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 理解二: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2)让我们一起来欣
赏一下(课件:突出映日、红。)这荷花红得多美啊!谁能再
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5、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
说——(引读,课件)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
不与四时同。这是诗人由衷地赞美,我们也来试着赞美一下
荷花?你能用自己的话赞
美吗?(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
五、感悟诗情,深度理解。
1.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同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题目中是
送别,可是
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这和我们一开始的猜测是多么不同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
生讨论,试着回答)(课件出示——网络评论)
这种手法叫:以景寄情(板书)
2.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想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读到
的是诗人一份怎样的情
。(学生自由朗读、品味)
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老师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里藏着什么话
要对老师说?
六、背诵古诗,演唱古诗
1、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
2、诗可以读、可以诵,还可以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吧。听一
遍,学唱一遍。
七、联系生活,任选两题,完成练习(课件出示作业)
1、老师相信,我们心中也有一片美丽的风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景色?
我们哪一个季节的景色
都可以写,但注意,一定要选取出具有特色的景物来写,
如果能学习诗人的写法就更好了,不能的话也不
要紧,但注意要把景色美写出来,把
我们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2、扩写:杨万里在描绘西
湖美景和荷花的艳丽时,只用了短短两句,好像有点意
犹未尽,请同学们查找西湖及荷花的资料,对西湖
美景进行扩写练习。
3、读过这首诗后,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请同学们就此诗写一篇读后感日记。
4、反馈交流。
回家同家长交流今天的学习,并且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八、总结全诗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千年以来,人们已经渐渐不知道林子方
是一个怎样
的人,但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杨万里送别他那天西湖上的景色,记住了杨万里和他
之间的情分,记住了这开阔优美的诗句——(指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15、古诗二首
《绝句》
总第(
)课时
第 (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背诵古诗,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及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
2.初步读懂诗歌
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能用自己的
话说出
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了解诗人: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出示),你知道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这首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还要争取读出点诗味来。
2.指读,正音(提醒同学们多音字:泊)
3.再指读。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好听在哪呢?(节奏、押韵an)
4.谁也想这样读一读?(指读,齐读)
三、吟诗炼字,感悟诗意:
同学们,读完这首诗,诗中有哪些字或词你不理解吗?提出来讨论讨论。
含——包含(画简笔画理解) 泊——停靠 白鹭、黄鹂——看图介绍
四、描述画面,感悟诗情:
1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读着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闭上
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
2.交流:
你看到了哪一幅画面?
(1)两个黄鹂鸣翠柳(示图)仔细看,这两只黄鹂在哪儿?它们在干什么?
(2)一行白鹭上青天(示图)一抬头,你又看到了什么?白鹭怎么飞的?飞到哪儿去
了?
谁能把这两幅画面连起来说一说?你感觉这画面怎么样?你能读出画面的美
吗?
二次备课:
(3)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示图)
诗人是站在哪儿看到这两幅画面的?看到了什么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你觉得这两幅画面怎么样?把你的感觉读出来(指读)
3.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几幅画面(女生读——男生读)
4.同学们,你知道吗?这首诗被称
为千古绝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它看似
简单,其实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你想发现吗?赶快
再去读一读,与同桌交流交流,
看看谁的发现多,谁的发现准。
5.交流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古诗,丰富积累:
1.诗人对春天,对大自然总是充满了感情,你还想到他写的哪首写春景的诗?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哪位同学先来读一读(指读、正音,五言绝句、节奏、押韵)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一读这首诗,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你觉得这景色怎么样?
4.让我们一起把春天的美读出来。
六、指导写字,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16雷 雨
总第( )课时
第 (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2.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创设情境,初步体验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引发想像:教师播放雨
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
闭目想像。听着这两段录音,你们都想像到了
什么?相机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
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把两段录音和插图进行正确搭配。教师板题。
二、自学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学
习生字“压、乱、垂、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教师要注意组
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
流,促进学生丰富识字经验。如:用动作记住:“压”垂
用换偏旁记住“虹”等。
3、利用生
字卡片进行同桌互检。也可设计识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如:齐读、摘果
子等。或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
在文中的那句话,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
4、小组读课,互相正音,评价。
5、全班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细读
1、范读,引导学生谈谈听读的感
受。启发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进而理清课文记
叙的顺序。
2、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
3、图文对照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课文语言的简炼。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
如:“虹、蜘、蛛
、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宽下窄;“压、逃、越”
都是半包围构;“彩”字右边的“
三撇”是上下排列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
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等。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3、学生临写,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写得好的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1、读写上节课学习的字词。利用生字卡片或课件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分段读文,回忆课文内容。
二、研读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划分的“雷雨前、
雷雨中、雷雨后”三部分内容,进行合作读书。
思考:你认为这个部分写得怎么样?结合文中的句子,说
说自己的理由。
2、交流读书感悟的情况;教师相机点拨。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互相提
问题。
如:描写雷雨前的部分“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
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闪电
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描写“雷雨中”的部分,
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两个“渐渐
地”说明了什么?等等。
三、
诵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练习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
也( )了。
3、照样子写词语:黑沉沉()( ) ( )
五、拓展
1、你还读过其他描写下雨的文章或段落吗?把自己收集的材料在组内或全班交流。
2、观察一个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作业设计:照样子,写一写。
例:闪电越来越亮。
( )越( )越(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总第( )课时
第 (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
、正确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作为教学重点,把掌握
一些辨别方向的方
法作为难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和观察自然的
兴趣。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1、有一天,小红帽去姥姥家送蛋糕和葡萄酒,走着走着她来到一片树林里, 小红帽
迷路了,
非常着急。你们能想办法帮助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要是你在野
外迷了路,就能从中找出一
些好办法,帮助小红帽找到姥姥家。(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轻声读课文,口述学习目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初读情况
1)复习词语:天然
指南针 辨别 忠心 向导
树影
一盏灯 北极星 稠 稀
沟渠 分辨
需要 观察 慌张
指名读、齐读
2)大声读课文,边读边用“---”标出课文讲了几种天然指南针?
2、交流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天然的指南针?
板书:太阳、北极星、大树 、积雪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这篇课文的预习非常的充分,我想很多小朋友一
定把课文读得很
流畅了。谁来读读第一小节?
1、导学第1小节:
(l)指名读第1小节 (2)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指南针
(3)小结:第1小节讲如果在野外迷了路,天然的指南针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
二次备课:
(4)指导朗读第1小节。
2、导读课文
(
1)出示自学指导:小组合作,默读课文第2-5小节,想一想,看看课文介绍了了
哪些大自然中天然的
指南针?天然的指南针是怎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完成表格
(2)、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a)太阳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理解“向导” “忠实” 相机指导书写“忠”
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小结:晴天,可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b)利用北极星辨别方向:
出示多媒体课件,指导看“星象图”
指导朗读。 练习说话。
小结:在黑夜里可以利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c)利用大树辨别方向。 出示多媒体课件(因为朝南的枝叶平时受阳光照射多,朝
北的枝叶
平时受阳光照射少,所以才形成南稠北稀。)
相机理解“稠”、“稀”两个词。 指导朗读。
小结:阴雨天,大树枝叶的稠密可以指示方向。
(d)积雪指示方向。
出示多媒体
课件(因为沟渠的积雪朝南的阳光足,而且日照时间长,雪化得快;相反,
北边化得慢。)结合看图理解
。 指导朗读。
小结:大雪天积雪融化的快与慢能指示方向。
4、指导学习第6小节:
齐读第6小节,思考:你知道大自然还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吗?指名说
小结:大自然有很多指南针,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
四、当堂训练,分层提高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课外搜集资料,了解其他辨别方向的
方法
五、实践活动,分层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外了解其他天然的指南针,试着把你了解的天然指南针仿写诗
歌
3、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了解更多大自然的奥秘,感受神奇的
大自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18、太空生活趣事多
总第(
)课时
第 (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有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必”的卧钩以及书写的笔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看过《蓝猫三千问》吗?那肯定知道蓝猫和杨利伟叔叔一起去太空探
险,发
现了许多有趣的事。
2、(出示杨利伟的照片)你有什么话想问杨利伟叔叔吗?
3、播放杨利伟叔叔的邀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小朋友们一定等不急了
吧?别急,要想了解清楚呀,就得先学好生字,读通顺课文。
就请小朋友们边读课文,边把生字宝宝圈出
来,想想办法把它们记住。最后,还要请
你给每一个小节标上序号。
2、指名读生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3、摘星星(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有趣的事?
5、交流,板书有趣的事。
6、初步感知有趣
(1)小组内朗读:每人读一段有趣的事,看谁读得好,选一名同学把自己
读的最好的
一段读给大家听。
(2)出示学生比较难读的句子,指名读。
(3)比赛读。
三、学写生字
1、生字都会读了,能写好它们吗?实物投影出示“
杯、件、住、须”,你有什么发现?
(左窄右宽)
2、范写,生每个字写2个
3、评讲。
4、出示:能、飘,你又发现了什么?(左右均匀分布)
5、范写,仿写。
6、出示杨利伟图片:小朋友们,你们都学会生字了吗?
太空中的生活说起来还挺有趣呢。下节课继续去看看有趣的事情!
第二课时
一、空中探险导入(出示课件)
1.生字卡片抽查认读情况,给生字组词。
2.做书上154页的读读说说。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课文中有一段话
跟题目的意思是一样的,找找看。
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有趣:就是有意思
挺:你能给它换个词吗?(真,很,怪,真是)
二、感悟有趣和不容易
(一)小组学习讨论,太空生活怎么有趣?与我们地面上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啊?
(二)汇报:
1、你从什么地方发现太空生活特别有趣?
2、你能读出新鲜有趣,让人听了就觉得很惊奇吗?
睡觉——把自己绑在睡袋里
1、把有趣的现象读出味道来,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在读中感悟有趣。
3、是的,没法睡觉,睡得不安心,在课文中就有一个词跟这个意思相反的,你能找出
来吗?(安稳觉
)
4、是的,如果不绑在睡袋里,就没法睡个安稳觉。我们一起来看看,宇航员在太空睡
觉的
情景。(出示课件图片)齐读。
喝水——用带吸管的塑料杯
1、你发现怎么有趣、奇特了?(水很难喝到)
2、你能读出这么有趣的事情吗?
3、这是怎么回事?
走路——带钩的鞋子
带网格的地板
1、你又有什么发现?怎么有趣了?(我们在地上走路很平稳,而宇航员很麻烦,得穿<
br>带钩的鞋子。我们地板很平滑,而他们的地板是带网格的。)
2、是的,请看看这幅图。想一想,宇宙飞船里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
3、你能读好这句话,让别人很好地了解宇宙飞船的这个独特的设计吗?
4、还有什么发现,
让你感到有趣呢?(在地面上,怎么用劲,怎么咳嗽都好好的,可
是在宇宙飞船里却不一样,会飘到半空
,还有可能后退。)
洗澡——特殊的沐浴器
1、怎么有趣了?你能读好这几句话吗?突出沐浴器的不同、特殊。
2、听听世界首位太空游客蒂托回到地球后说洗澡的趣事:
3、这么有趣,你能读出这么有趣的感觉吗?
(三)感受不容易
1、太空的生活在
我们看来,是那么有趣,可是在宇航员的眼里,却不是那么回事。你
们试想一下,如果你们长期这样的生
活,有什么感受?(很不容易)
2、师就拓展文字(为了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在地球上刻苦训练的例子)
3、围绕刻苦锻炼的主题,展开多种句式的说话训练:
在太空中,宇航员
必须 ,
不然
。
为了能在太空生活,宇航员必须
。
(四)再读课文
三、找找原因
1、太空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我们到太空这么游
玩了一番,领略了那么多新鲜有趣而又
奇特的太空生活,太令人难忘了。现在,你脑子里有没有一个大问
号?有疑惑吗?(在
太空中生活为什么会这么奇特呢?)
2、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这个答案就藏在课文里,其中有一句话可以为你解答。
3、了解失重(课件演示)
四、再寻趣事
1、你们还知道太空生活中别是趣事吗?是怎么知道的?谁来向大家介绍?
2、播放杨利伟叔叔的期望。
3、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再去太空看看,播放课件。
五、指导写字“必、事”
重点指导:1、“必”的卧钩以及书写的笔顺
2、“事”的笔顺。
六、布置兴趣作业:
1、写话练习:根据手上的资料,展开合理的想象,假设自己在太空会发
生什么趣事,
以“我在太空中生活”为题目写一段话。
2、绘画:自由想象太空的奥秘,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六
总第(
)课时
第 (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各种单位名称,并能扩散到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2、学会仔细观察并按要求写字,注意把字写正确,学会写上下、左右结构的字。
3、学会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并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
4、学会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秘密,学会问“为什么”,并探究问题的答案。
5、展示班级图书角的管理制度和图书管理守则,学会整理班级图书角。
6、积累李绅的古诗《悯农》,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7、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悯农》。
8、阅读《最大的“书”》,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各种单位名称,并能扩散到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2、学会仔细观察并按要求写字,注意把字写正确,学会写上下、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难点:
1、学会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并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
2、学会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秘密,学会问“为什么”,并探究问题的答案。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课时:4课时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博物馆、科
技馆、展览馆、体育馆这些地方的图片,提问:“孩子们去过这些
地方吗?”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的地方。
3、去过的同学用自己的话介绍这些地方究竟有些什么设施。
4、出示博物馆、科技馆、展览
馆、体育馆这些地方的图片,重点让学生了解这些地方
都是做什么的。
5、边观察边引导学生
认识生字博、馆、览、育这几个生字。博和馆是左右结构的字,
览和育是上下结构的字。
6、你还知道哪些“馆”? 7、学生汇报。
8、师小结:
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
9、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研究所、派出所、哨所、诊所。
10、认识生字:研、究、哨、
诊。
二、字词句运用。
1、出示生字含、迎、留,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每个字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学生互相提醒。
3、师引导:含是由今和口组成,迎的中间部分要注意,没有一撇,留的
第一部分有一
点,千万不能漏掉。
4、学生动手写一写,老师巡视指导。
5、观察荡、满、整,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这三个字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6、学生交流汇报。
7、老师提醒:
(1)荡字是上窄下宽的字,下面的汤就要写得宽大舒展。
(2)满字是左窄右宽的字,书写时要注意把右面写得饱满些。
(3)整字是上宽下窄的字,上面部分就要写得较宽,下部分就要写得较窄。
8、学生动手写一写,老师巡视指导。
三、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1、出示句子,注意打点的词语。
(1)下课铃一响,原本安静的校园一下子喧闹起来。
(2)他并没有明说,只是用眼神暗示我。
(3)这件事情你可得保密,不能泄露半点儿消息。
2、学生自由读一读。
3、分小组讨论:怎样理解词语的意思。
4、学生汇报。
5、师小结:是啊,我们可以借用
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比如:
(1)从“原
本安静的校园”就知道喧闹肯定与安静是相反的意思,不安静肯定就吵闹,
所以理解喧闹就是吵闹的意思
。
(2)从“没有明说”可以看出没有说明,只有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
(3)从“这件事情你可得保密”可以看出泄露就是不能说出去,让别人知道。
四、老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大自然真奇妙,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你知道吗?
二、读一读,说一说。
1、大自然有哪些“为什么”?
2、出示,并让学生读一读。
(1)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 (2)为什么雨后天上挂着彩虹?
(3)树叶的形状为什么是各种各样的? (4)花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呢?
(5)下雨前蜘蛛逃到哪儿去了? (6)是谁告诉蝉要下雨了?
(7)石头上怎么会有贝壳呢? (8)雨点儿还会有脚印吗?
3、试着分析这些问题的答案。
4、学生汇报交流。
5、师生共同交流这些问题的答案。
(1)“星星眨眼睛”是由于地球大气流动造成的,并不是星星真的一闪一闪的眨眼。
(2)
“雨后天上挂着彩虹”是因为刚刚下完雨时,空气中浮悬着许多小水珠,在太阳
光的照射下,就产生折射
和内反射,而太阳的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
七色的波长都不一样,当它们照射到空中这
些小水珠上时,各色光被小水球折射的情
况也不同,因此就分解成七色光而形成彩虹。
(3)
“树叶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是对树木长期生态和进化历史的反应。每一个物种
都会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叶
子形状,如简单、舒展的香蕉叶,针状、耐寒的松针等。
(4)花的颜色主要是由花瓣里的色素决定的。
(5)下雨前蜘蛛逃到巢穴里去了。
(6)是闷热的天气告诉蝉要下雨了。
(7)“石头上有贝壳” 因为地壳的运动。在亿万年
前,现在我们出在的大陆还是海洋,
各大版块的不停运动导致海洋变成了陆地,而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因各
种原因变成了化
石,其中贝壳是最容易变成化石的!
(8)雨点儿是有脚印的。
三、说一说,写一写。
1、读了这些问题,你心中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2、把你心中的“为什么”写下来,制成卡片。
如:为什么会出现“雾”?
夏天的草叶上为什么会出现露珠? 冬天的河面为什么会结冰?
小鸟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飞? 树叶黄了为什么要落下来?
3、在小组里将你的“为什么”与你的组员进行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成员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5、把你在讨论过程中的发现或者收获写下来。
(1)学生写自己的发现或收获,可以是简单的几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
(2)老师巡视指导。 (3)请同学交流汇报。(4)老师评一评,看看谁的收获最多。
四、老师总结。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师:上一次口语交际时,
我们才共同制定了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公约,孩子们觉得有
了这个图书管理公约以后,借图书是不是比以前
方便了呢?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3、今天,我们就来展示一下我们班的图书角。
二、展示台。
1、学生分小组交流,我们班的图书角都有哪些优点?有没有不足的地方?
(1)学生先观察班级图书角。
(2)分小组交流。(3)老师巡视,引导学生有话可
说。
2、分小组进行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小结:
(1)我们制定了《图书管理公约》。
(2)我们班有《图书管理守则》。
(3)我们班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便于寻找。
(4)我们班的图书都有编号,借了以后便于归还,也便于登记和摆放。
(5)我们班的图书有专门的同学负责管理。……
三、日积月累。
1、学生借助拼音把古诗《悯农》读通读顺。
2、老师引导学生阅读,重点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生字。
3、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4、交流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悯、夫、农、万、收”,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的不准的
地方及
时提醒和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粉笔标出来。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理解字义: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为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四海:指全国或全世界。
4、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到许多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很多农民因为吃不饱而饿死。
5、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
全诗的意思。6、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
行评价。
7、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8、指导朗读: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
劳动的辛苦。
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五、老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能够不断地去学习思考,反复诵读古诗,表现真不错
,农民们辛
辛苦苦的劳动才换来珍贵的粮食,我们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第四课时
一、兴趣导入
1、谈话:(出示一本书)同学们,这是一本——(板书:书)
2、老师知道大家都喜爱读书,能说说读书的好处吗?
3、是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
们在书中能学知识,长才干。今天,老师将带大
家读一本与众不同的书——(补充课题:最大的“书”)
。齐读课题。
4、老师想问问,你第一次看到这课题的时候,心里有什么问题吗?
(
最大的书是什么?为什么书要引号? 这书什么用?为什么叫最大的书?书什么样
的? )
二、 初读课文,讲读生字词
1、
打开课本,带着刚才的疑问朗读课文,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读书的要求。要求明
白了吗?那开始读吧!
2、检查效果
3、分段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字词的意思
(1)请4位同学读1-4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5-8小节谁想来读?
注意“哩”是轻声。
(3)剩下来的5小节9-13节,谁想来读一读
注意这里面有个多音字是藏zàng宝藏 藏族 藏cáng埋藏 捉迷藏
4、咱们的读
书效率可真高呀!你看,才一会儿功夫,大家就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词。
那再来看看刚刚我们提的问题有
能够解决的了吗?
三、 学习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1、默读1~4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岩石哪儿像书呢?
(1)生找到第四自然段,朗读,出示。你找得又快又准。
(2)请你学着叔叔的样子读一读。(自读、指名读)2-3个
(3)听了你的回答,川川
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老师当川川,你们来告诉我。引读
“哪里有书啊?”
2、除了一
层一层、厚厚的像书,还有什么原因把岩石称之为书呢?请同学们继续默读
5~10自然段,找、划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2)一起来读这段话来告诉我岩石上的字是什么?
(3)你们想不想看这岩石书的字呢?现在老师就来当一次自然博物馆解说员,带你们
去看看这些石头书
上的“字”。
(4)谁来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来当回小解说员,向别人介绍一下这些岩石? 同桌之
间
先练一练,待会儿请小朋友来说。(老师下去指导,大家好,我是xx我来给大家介绍一
下岩石书上的字) 2-3人
3、是啊,在岩石上居然还有字呢!除了字,岩石上还有什么吗?图画(板书)
(1)恩,
这可是叔叔仔细看才发现的,发现这些叔叔是多么惊喜,多么自豪。谁来读
读叔叔的话。
(2)文中地质勘探员叔叔在山上发现了岩石上有树叶,有贝壳,还有一条鱼呢!
(3)小朋友想象
一下这个地方曾经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吗?树叶化石告诉我们曾
经是——陆地
,贝壳和小鱼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大海
(4)是的,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林
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这里
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
山,就是我们
脚下的这座山。
(5)这漫长神奇的变化我们人类无法亲眼目睹,但是这岩石
却默默地记录着这世界的
变迁。谁来把这漫长的过程读出来。
4、此时的川川听了叔叔的介绍
,已经对岩石有了更多的了解,可他还是不满足,他还
想知道生读:“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处?”
(1)你看川川这样一个劲地问个不停,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问,非要把这件事弄
个清楚
明白。这就叫----刨根问底
(2)谁来回答川川的问题,指名回答。原来岩石有这么大的作用呢
!(板书:作用很
大)我们一起来读。
(3)快看,叔叔这段话中还藏着一个省略号,老师
不禁要像川川那样刨根问底了:“这
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啊?”谁来为老师答疑解惑呢。
5、把岩石这本书读懂,就能找到更多的宝藏。川川听到这高兴地说:齐读。
四、
整体回顾,总结延伸
1、课文学到这里你现在明白为什么说岩石是书了吗?
2、小朋友们
,你们想不想像地质勘探员叔叔一样读懂这本最大的“书”呢?现在老师
就给你们推荐一些资料,帮助你
们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3、 推荐:《岩石如此活泼》、中国化石网。
五、总结。 <
br>如果小朋友感兴趣的话,可以利用节假日走进博物馆去了解一下感受一下,看看你是
不是能从那一
块块岩石中读懂这本最大的“书”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每单元后有:
一单元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