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特级教案全集

萌到你眼炸
520次浏览
2020年08月28日 12: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steelheart-关于教师的名言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1 页,共 1 页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特级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
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数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 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
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写完以内 的数。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把
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因为 在多位数中最常
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比亿达的数的读写就
可依此类推了。另外教材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见的计算工具及使用方法。
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数的 大小比较和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
位的数,了解数的产生和世界上曾出现过的不同数字以及 不同时期的计算工具,
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数感。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 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数的读法
和写法以及大小比较,这样,理解和掌握本 单元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容易。
2、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不太平常,学生了解也并不太多,教 学
中应大量提供一些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拉近学生与知
识的联系。
3、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和大小比较与万以内数类似,学习中教师适当加以引
导,学生可凭借知识 经验自学自悟。难点是大数的改写,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自悟
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改写 方法。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大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方法,会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将大数 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会用“四舍五
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3、了解数的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会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过程与方法
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2 页,共 2 页
1、让学生经历大数的认识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方法。
2、通过从实际生活中认识大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感,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
教法与学法
数产生于生产生活,同时又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让学生从生
活中去认识大数,并借助计算器帮助学生掌握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和数的大
小比较,理解用“四舍 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值。通过介绍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
计算工具和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数感。



第 一 课 时
课题: 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每相邻两 个
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2、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体念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2、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
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状况,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3 页,共 3 页
重点: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会按数级读数。
突破方法:通过有趣的数数活动,让 学生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和它们之间的
关系;通过复习万以内的读法迁移学习,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掌握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法与学法:
教师:演示讲解法。
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组织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提问:这些数据你们会读吗?(学生试着认一认这些数,会觉得这些数据较
大)
2、 教师引入:以前我们学习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要用
到比万更大的数。像前面说的30 万千米,一千三百八十一万九千人,还有如我
国土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约有78万所中小学 等等。这些数是怎么数
出来的,又是怎样读、怎样现写那呢?从今天开始,我们来认识这些大数。
(教师板书: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老师:以上所说的到的是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万以内的数,其实在声国中
我们已经常用到比万大的 数,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更大的数─亿以内数的认识。
2、介绍主题图。
老师:2000年我 国开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在老师提供几个省.直辖市
和自治区的人口数,请同学们看看这几个省, 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看了这些数据,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提的?
3、教学例1
教师:从同学们刚才尝试读数中,我们明白要想正确地读出这些大数,应该
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4 页,共 4 页
先了解掌握这些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这些知识点。
(1)
(2)
出示图例:
计数单位的认识:
老师: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
计数器上遮去万以上的计数单位
① 一千一千地数,数到10个一千。
老师:10个一千是多少
学生:10个一千是一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满10向前一位进1,得出
结果。)
教师用计数器表示:
② 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
老师:10个一万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显示“十万”)
③同样方法认识百万、千万。
④认识亿的计数单位。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老师明确说明:千万 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在计数器上显示”
亿”。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 认识数级.
① 引导学生观察数位及计数单位的排列规律.
学生回答探讨结果,并在自己的数位顺序表中填出新学习的数位以及相应的
计数单位.
② 进一步向学生说明: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死个数位为一级.最低一级
是个级.引导学生 理解掌握个级左边一级是万级,万级左边一级是亿级,并填写完
整.
(4) 认识“数值”
三、巩固反馈
1、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1题.
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数位顺序表,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的数级划分的认
识.
4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5 页,共 5 页
提问:①从个位起,第几位是百位?第几位是百位?第几位是万位?
②万位右边的一位是什么位?左边的一位是什么位?
2. 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总评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整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课题: 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二)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读法。(课本第5页的第2及”做一做”,第8页练习一的
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巩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能熟练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认读大数的过程,体验认读大数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现实数据的读数,感受大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认读大数。
突破方法:通过数数活动,让学生通过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掌握亿以内数
的读法。
5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6 页,共 6 页
难点:熟练地读出中间有或末尾有0的数。
突破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法与学法
教师:讲解法。
学生:独立练习与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数位顺序表知识.
(1)让学生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2)从和位起,第几位是万位?第几位是千万位?
(3)个级含哪些数位?万级含哪些数位?
(4)万级中各个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各是多少?
2、 个级的数的读法.
下面这些数怎么读:
5432 4000 2008 105 120 3025
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投影出示数位表: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然后对照数位写上数字.
(1)
(2)
个级的数的读法,写出2496.
万级的数的读法.写出24960000.
① 先让学生尝试读法
② 比较24960000和2496在数位上的区别。
2496000 0含两级的数,其中的”2496”在万级,”0000”在个级,2496是
个级上的数。
③ 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6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7 页,共 7 页
6表示6个万 9表示90个万
4表示400个万 2表示2000个万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并在黑板上写出(或电脑显示)这个数的读法。
④ 讨论:2496与26960000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二千四百九十六┆
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联系:“2496”不讨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二千四百九十六。 区别: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
多少”1”,读数时就 不读这个1。
⑤ 即时训练.
读一读:50000 180000 2350000 40000000
⑥ 小结:首先要先明确万级上的饿数(可以缓出分级线);
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
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
(3) 两级的数的读法.写出6407000.
① 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 都是含两级的数.
不同点 : 6407000个级上有7000;24960000个级上是0.
② 老师;万级,个级上都有具体的数字该怎么读?
③ 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然后有教师总结说明;先读万级上的数(多少万)再
读个级上的数.
板书 : 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万级上的数是”640”,就按照个
级 来读─六百四十,在添上”万”字,然后再接着读个级上的数.)
小结: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着读个级上的数.
④ 即时训练.
读一读:1205000 2358700 18006500 256050
(4) 每级中见有0的数的读法.
写出85000300
① 讨论,尝试读法.
② 要求按读数的步骤进行;
7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8 页,共 8 页
分别:8500┆0300
读万级的数:八千五百万
读个级的数.
启发: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正确读法: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③ 即时训练.
读一读:2430800 23000050
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每级中间有0(不管是连续两个0,或是3个0)的都只读< br>一个零;每级末尾有0的不读零.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5页的”做一做”
2、课文第8页第2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不体会:同样的数字放在个级和万级的读法不同。
3、课文练习一的第3~5题。
第3题呈现了一个情境:小组同学交流不同的读数方法,探索 比较方面的读法,
体现了由学生自主先哲合适的读数方法。
第4题呈现三幅北京景观的图片, 让学生正确地读出图下面的数,进一步加深
学生对亿的内数读法的理解,提高学生读数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由学生自己来说说这节课体会和总结含两级的数的读法:先读万级的数,在< br>读个数的数.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
级中间有0的应 该读零(联系两个0或着三个0的只读一个零),没级末尾的0不
读.
教学反思:






8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9 页,共 9 页

第 三 课 时
课题 : 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写法.(课文第6页的例3、第7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中的第
6~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写较大数的过程,体念迁移和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
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归纳出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每级中间或末尾带有0的数的写法。
突破方法:利用数位顺序表,理解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法与学法
教师:讲解法。
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亿以内数的读法.
(1)先要求学生读出下面各题的数.
32000 1200000 1050000 30080000
40500000 186400 1086400 10086004
9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10 页,共 10 页
(1)
发.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学生的回答, 教师简明概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
2、万以内的数的写法.
(1)出示9650,学生读:九千六百五十
擦去”9650”,让学生根据”九千六百五十”写数.
(2)出示”7080”,学生读:七千零八十”.
擦去” 7080”,让学生根据” 七千零八十”写数
(3)让学生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写法体会.
学生可能回答:
(1)
0占位.
(2) 要注意含有0的数的写法.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老师:刚才我们写的几个数,都是万一内的数的写法.同学们掌握 了这些方法,
还谈到了写数的体会,并总结出一些经验.很好!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写数很有
帮助.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新的内容─亿以内数的写法.板书:亿以内数的写
法.
2、教学例3.
(1) 投影出示:
语音播出:”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
① 尝试写六千八百五十万.(对照数位顺序表)
② 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写的?
③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含两级的数的写法.如:
六千八百五十万含有几级的数?(两级)
你怎么知道?根据什么?(读数时有”万”字)
万级数位上是多少?个级的数是多少?
④ 写数步骤:
先出示数位顺序表.
10
从高位写起,那一位上是几 就写几,那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就写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11 页,共 11 页
千 百 十 万 ┆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
位 位 位 位 ┆ 位 位 位 位
写万级上的数.
问: 六千八百五十万,写在万级上的数字是多少?
生:6850.
板书:(对照数位顺序表)6850
写个级上的数.
问:个级数位上有没有数?(没有)
没有数怎么办?(用0表示或用0占位)
如果不写0,就剩下”6850”性不行?为什么?
板书:(对照数位顺序表)在6850后面写上”0000”,即68500000.
⑤ 读一读.
同样,把68500000分级,在读做:六千八百五十万,然后和原来的读数(原题目)< br>进行比较,检验.
(2) 显示: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① 让学生尝试写数;
② 引导启发:含有几级的数;
a万级上的数字是多少?个级上的数字是多少?
b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要注意什么?
(同样,这也是含两级的数,万 级上的数字是”3080”,个级上的数字
是”0000”.在写数时要注意:万级上的“零”要用0表 示,个级数位上要用0占
位.)
(3) 写一写: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① 同样,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让学生学出这两个数;
②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检验;
③ 提出存在的问题,有同学或来势来讲解;
④ 全班交流,板书正确写法: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写作:15693000
1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12 页,共 12 页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写作:6723112
⑤ 看数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7页”做一做”
(1)由学生独立完成,请4位同学上台板演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教师奖品,全班校对.
2.课文第7页:“你知道吗?”
介绍有关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发展历史,对学生形成树感,感受数字的文化内
涵提供了素材。
3、练习一的第6题的一、二排
第6题“看计数器写数”要求学生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顺序,看珠子写数2、
练习一的第7题,
本题没有数位表来支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数位线或数位格来代替,逐步
过度到直接写出.
四、测
练习一的第6题的第三排
五、总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时
课题: 亿以内数的读写(练习课)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练习一第8~1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亿以内数的读写过程,体验大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数、写数练习,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1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13 页,共 13 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突破方法:通过形式各样的读写练习熟练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难点: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树的读,写法
突破方法:采用同学之间互相交谈,归纳总结末尾和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方
法。
教法与学法
教师:讲解引导。
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对照顺序表,回答.]
千 百 十 万 ┆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
位 位 位 位 ┆ 位 位 位 位
9 ┆ 0 0 0 0 9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________
1 0 5 ┆ 0 0 0 0 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2 3 0 0 ┆ 0 0 0 0 这个数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
2 3 4 ┆ 0 0 0 0 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___
“2、3、4”各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
1 0 2 0 ┆ 0 8 0 0 这个数读作__________.
2.写出下面各数.
六千三百二十 二十三万五千 一百零四万零二十
要求:(1)先说一说写数的方法,步骤(你是怎么写的)
(2)读一读,先明确含有几级的数;
(3)对照数位顺序表写数.
2.练习一中的第12题.
要求:(1)先读一读:13090034,96000000,860100,13909000
(2)写一写:九千六百万 一千三百九十万九千
1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14 页,共 14 页
八十六万零一百 一千三百零九万零三十四
(3)按题目要求连一连
(4)想一想:如果不经过读数,写数,能不能通过推测,判断进行连线?说
出你的策略.
二.专项练习
1.不对照数位顺序表直接写出下面各数.
(1)一百五十万三千
①由学生独立完成;
②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过度到直接写数.
如:第一步,先明确有几级的数.
第二步,划线表示万级,个级万级 个级,最重要的是必须明确每级含有
死个数位.
第三步,分级填上数字:10250600万级个级
(3)写一写:
一千零八万 二百二十六万三千四百 二百万零六十三
2.课本练习一中的第14题:
要求:(1)教师读数,学生听写
(2)同桌校对,互相交流,检验;
(3)让学生说说体会,介绍自己写数的方法,步骤.
3.课本练习一中第9题.
要求:
(1)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题目特征.
(2)引导练习.
比如第(1)小题.
提出问题:最高位是什么位?
(对照数位顺序表)百万位上写什么数字?
十万位上写什么数字?
万位上写什么数字?
千位上写什么数字?
期于各个位写什么数字?
14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15 页,共 15 页
(3)土模的第(2)(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4)学生之间相互校对,教师巡视,检查.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一的第10.12.13.15题.
第10题呈现了一个读,写数的实现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大数.教材这样
设计题目的目的既可使学生感到有趣,也为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提供了 素材,因此
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并组织开展活动.
第11题呈现一组图片,让学生读,写其中 的数.图片的内容可使学生了解有关
知识,扩大视野.
第15题是判断题,同过呈现的4个数 据让学生说出是否合理,不仅了解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培养了学生对大数的数感,而且训练了学生分 析判断的能力.
四、小测
课本练习一的第11题
五、总评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 五 课 时
课题: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文第13页的例4响应的”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
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5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16 页,共 16 页
理解.掌握比较大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比较两(或两个以上)大
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经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过程,体验比较、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体验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并掌握大数的比较方法
难点: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突破方法:通过对不同数据的大小比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法与学法
教师:设置情景,讲解法。
学生:猜想验证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读出下面各数.
32800 230008 1230080 3200000
要求:
1.题目用课件逐一出示;
2.学生看数后,读数(每小题可请1.2位学生来读);
3.课件出示每一题争取的读法;
4.全班对照数字,齐读一遍.
二.探究新知.
1.对照数位顺序表,读数并回答问题.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16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17 页,共 17 页
────────────────────
4 0 0 0 0 0
4 0 0 0 0 0 0
(1)读一读:400000读作四十万
4000000读坐四百万
(2)回答问题.
十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表示4个十万)
百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表示4个百万)
同样的数字─”4”在不同的数位上所示的大小一样吗?
(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
(4)想一想:如果去掉数位顺序表,你能否一下字看出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你
怎么想的? < br>学生可能说:从数位的比较可以容易看出谁大谁小,一个是七位数,一个是六
位数,七位数大雨六 位数.
这种想法很好,也很正确,教师应给予肯定,表扬.
(4)
(5)
比一比
700000和6000000 9999和111111
2.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紧接着出示:
6500000和5600000
问:这两个数都是七位数,那么,又是哪个大哪个小呢?
生:6500000大雨5600000.
问:为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读 数.根据数位顺序得出六百五十万大雨五百六十万.(两个数的最高位
都在百万位,一个是6,一个是5 ,6个百万大雨5个百万.)
引导探索:可是5600000中的第2个数字是6.而6500000 的第2个数字是5,6
比5大.我说5600000大雨6500000行不性?为什么?
( 对这个问题,学生并不难判断,很容易说出理由.老师引导的目的,是让学生
概括出位数相同时,两数大 小比较的方法,规律.)
启发: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位数相同时,看最高位(学生可能会表达成”第一位”,教师要予以改正.)
17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18 页,共 18 页
最高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最高位数字小的,这个数就小.
紧接着,教师再出示:
3306558和3380000
问:那个大,那个小?你又是怎么比较的?
等学生争取回答结果并说出比较方法后,老师再问,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应到学生概括出: 最高位上数字相同,就看后一位数字,后一位又相同,就看
再后一位的数字,这一数位上的数字大,这个 数就大;反之亦反.
3.教学例4
出示中国地图册挂图.
(1) 先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到以下几个省的位置;
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四川,西藏,新疆.
(2)问:你去过这些省吗?看到了什么?给同学做个简单介绍.(学生知道什么
就讲什么)
(3)幻灯出示各地区特点的形象图片,教师先对这些文化名胜作简单介绍,然
后再呈现各省的 面积数.
(4)让学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
(5)随意选取两个省份的面积数进行比较.
如:黑龙江:454800 内蒙古:1100000.
经过以上的基本题练习,学生根据 位数大雨位数少的数,很容易得出结果.这
时再要求学生用”>”号表示,得
1100000>454800
又如比较:西藏:1210000和新疆1660000.
学生根据,位数相同,从最高我诶开始比较,也很容易得出结果.
1210000<1660000
(6)引导归纳大数的比较方法.
首先看位数,位数多的 数比位数少的数大;饿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一位一位地往后看,哪为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 大.
(7)同桌合作,强化练习.
同桌两人合作,在这6个省份中随意选取两个省份,比较 它们的面积数,一人
出问题,一人来比较,解答.
18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19 页,共 19 页
1.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提出问题:根据面积打下,将这六个省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会吗?请
排一排.
(1)让学生尝试排列
(2)让学生分组交流,校对排列结果,并说说各自的比较方法,过程.
(3)引导概括比较方法.
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
七位数的有:1100000 1210000 1660000
六位数的有:454800 720000 485000
位数相同的:从最高位开始比较,先出现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三个七位数中,那个最大?那个最小?你是怎么比较的?
提问学生回答比较方法,过程,引导全体学生明白比较方法.
①随意选取两个数比较大小;
②将叫大的数再与第三个数比较,得出最大的数;
③然后再比较林外两个数,得出第二与最小的数.
七位数:1660000>1210000>1100000
六位数:720000>485000>454800
正确排列:
1660000>1210000>1100000>720000>485000>454800
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13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根据每组树的位数情况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文练习二的第1.2题.
这两题是配合”比较大小”安排的练 习题.第一题是联系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第2题是联系比较死个数的大小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联系 完成后,可以安排
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及过程,看看哪一种方式简便,哪一种便于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反思:

19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20 页,共 20 页







第 六 课 时
课题 : 大数的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教学内容:大数的改写课本第14页例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的改写整万的
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过程,体验数据记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热情,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
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知识迁移和推理,掌握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的方法。
难点:理解改写的方法和依据。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交流,掌握改写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师:创设情景,引导讲解。
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2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21 页,共 21 页
1、我们学会了读数和写数,现在大家来比一比,看谁能很快地写出题目中
的数据。
⑴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千米。
⑵我国的国土面积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
⑶我国有七十八万所中小学。
⑷某乡镇去年的财政总收入是六千零二十万元。
⑸2002年我国生产彩色电视机三千九百三十六万台。
2、说说你记下哪几个数?记数时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记下这些整万
数时,写0很麻烦。
3、引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写下这些大数,像这样的大数有简单的计数方法吗?这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用万作单位的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将以下的数写在黑板上:
300000 9600000 780000 60200000 39360000
观察思考: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整万的数)
2、如果要简单记下这些数,你想怎样写呢?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指名汇报。
(2)教师指导学生明确: 这些数分别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万”
字写在对应的数的后面。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30万 960万 78万 6020万 3936万
并说明改写前后,数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可以用“=”连起来。
300000=30万 9600000=960万 780000=78万 60200000=6020万
39360000=3936万
3、讨论:把一个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怎样改写?
让学生归纳出改写的方法:先 找到万位,再把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
改写成一个“万”字。
4、教学例5
2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22 页,共 22 页
(1)出示挂图或电脑课件展示人体血液的构造,介绍红细胞,白细胞的作用.
如图:
说明在一滴血液中含有多大数目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出示板书。
一小滴血液含有:
红细胞:5000000个
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数.再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后,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什么是整万的数呢?
像20000 350000 1000000 1020000„„都是整万的数.
(学生明确了整万数与非 整万数后,不仅对改写以”万”作单位的数有帮助
而且对将非整万数”四舍五入”到以”万”作单位的近 似数做了铺垫.)
(3)明确告诉学生: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读写,常常将万位后面的4个< br>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来代替数末尾的4个0,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
以”万”作单位 的数.
(4)改写.
板书出示:500┆0000个=500万个
强调:把个级的4个0省略掉,在500后面写上个”万”字.这样照样读作:五
百万个.
想一想:10000个=1万个.
先让学生来说,然后教师添上板书”1”
(5)即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80000 300000 18000000
学生独立改成.老师巡视,观察学生是否记住写”万”字,并当作要点进行强
调.
三、巩固练习.
1、找出例4中的整万数,并将它们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完成。
2、课文第14页的”做一做”。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在教材上,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23 页,共 23 页
3、练习二第3题。
(1)先指名读题,弄清题意。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指名汇报,集
体订正。
(2)从题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教师利用教材中的数据,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课题 :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
教学内容:教材第15页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含义,知道它们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
它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过程,体验类推和概括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小组交流,理解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
2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24 页,共 24 页
法。
难点:省略尾数时怎样进行“舍”和“入”。
突破方法:运用直观表示法,使学生理解尾数和尾数最高位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
解?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出示:
长城距今大约有2500年的 历史,长城大约是1万里长。我们班有38名同学,
去过长城的有3人。
2、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数据前面加了“大约”,说明不是准确的数据。)
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含义。
(1)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你能够或 必须真实准确地统
计出某个数据,如刚才统计的全班人数,就是能够实实在在数出来的,非常准确
的数,而有时候,你没有办法或者没有必要得到一个非常精确的数据,如长城的
长等。因此,人们根据 数据来源的准确性把它们分为“准确数”和“近似数”两
大类。
(板书:准确数 近似数)
(2)说一说上面的数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分别指名说一说。
(3)提问:下面这些数据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为什么?
李明有12张邮票。
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
教室里有4支日光灯。
我们学校有学生360多人。
(4)你还能举出一些准确数的例子吗?
2、教学运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24
问题引入
1、我们班有 38名同学,有多少人去过万里长城?你们对万里长城有哪些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 册教学设计

第 25 页,共 25 页
(1)理解“四舍五入”法。
出示:光明小学有学生1105名,红星小学有学生1920名。
教师:如果以“千”作单位,你认为哪所学校各有几千名学生?为什么?
(光明小学有1千名,红星小学有2千名。因为1105接近1千,1920接近
2千。) < br>教师: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可以根据要求舍去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如
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 (是4、3、2、1、0),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成0;如果
尾数的最高位满5(5、6、7、8、9 ),舍去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前一位进
1.
例如: 1105≈1000

末尾的最高位小于5,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
1920≈2000

末尾的最高位满5,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还要向前一位进1.
(2)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3250 4608 7432 6501 3849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互相交流,再指名汇报,并说明求近似值的过程。
教师:像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板书:“四舍五入”法
3、教学例6.
(1)投影展示太阳和地球图,让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大小
关系.
(2)让学生读出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并说一说太阳的直径是地球
的多少陪.这时学生感到 直接说出这两个大数之间的陪数关系比较困难.
(3)启发学生想到: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会比较方便.
(4)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怎样把这两个数改为整万的数?
(5)介绍”四舍五入”法及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
万”作单位的数.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板书:12756
25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26 页,共 26 页
②看万位右边第一位上的数,是2
③说明:根据”四舍五入”法规定,像 这样小于5,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
写成0.板书:12756≈10000.
说明:因为得出的是近似数,所以必须用”≈”,不能用”=”.
④再把1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10000=1万(说明:这里两数是相等的,只能用”=”)
(6)想一想:怎么将1389000用”四舍五入”法该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
数.
先让学生尝试联系,然后教师在逐步引导.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1389000
②看万位右边第1位上的数.大雨5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
改写成0.
板书:1389000≈1390000
③再把139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1390000=139万
教师: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陪.
(7)即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1264008 1328543 1209000
先由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讲 评,如果学生直接”略写”成以”万”作单
位的数也可以,但要强调写上”≈”
如:1264008≈126万 1328543≈133万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14页的”做一做”。
通过联系,一方面是让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改写,进一 掌握新知;一方面
回忆过去提供的有关地理知识素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知识,扩大视野.
2、课文第15页的”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分别求出同一个大数的不同的近似数,联系使用 ”四舍五入”求
近似数,这样可以加深写生队近似数的理解.
3、课文练习二的第3~8题。
26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27 页,共 27 页
第3替的素材介绍了我过主要的农产品,可一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在改写之后
还要求学生进行大数的比较,对两部分知识进行混合练习。
第4题是关于近似数 的联系,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对比,区分联系,题会在
什么情况下使用准确数,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近似 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近似数的
含义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第5题是关于我国第五次人口普 查中6个省份的人口数.让学生求出这些数
的近似诉,并提示学生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互连网等媒体了解 其他地区的人口数.
同时还介绍了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的知识.
第6题是大诉的大小比较,是对上一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第7题是让学会练习将大数 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对于题目中出现了
亿以上的数,对改写不会增加难度。
第8题是 先写数,然后再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
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课题: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的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练习三中的习题P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数的产生、初步认识自然数。
27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28 页,共 28 页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 以
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识了解,体会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 数的产生和认识十进制计数法,体会人类伟大的创造力和人类灿烂
的文化,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突破方法:通过阅读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难点:读千亿以内的数。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万级以上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教法与学法:
教师:讲解法。
学生:阅读思考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数位顺序表、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课前搜集关于数的产生的资料)。
二、展示、交流、点拨
(一)数的产生
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课前大家了解了一些,我们
一起来交流。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 br>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
少只野兽等等, 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①计数方法
A、远古时代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28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29 页,共 29 页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 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
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 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
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B、介绍各国的记数符号。
C、出示P19图。
②符号
因为各国的数字 不仅书写麻烦,而且还给各国的交流带来沟通上的不方便,
所以,产生了统一数字的要求,经过了很多年 的演变之后,这种阿拉伯数字成为
了世界通用的数字。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 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
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A、小组讨论
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
最大的呢?
B、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 地数,总
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二)十进制计数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 间,
产生了较完善的计数方法。
就象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在日常生活
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世界人口已有50多亿,
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
1.数位顺序表。
(1)猜一猜
提问:“亿”后面的计数单位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生说出10个亿是十亿等。
(2)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
制计数法。
29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30 页,共 30 页
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
单位。
(3)学生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
2.填写数位和计数单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是怎样
分级的?
A、小组合作完成
数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数级……( )级( )级( )级
计数单位……
B、填写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10个千万是多少?
②10个亿是多少?10个十亿是多少?10个百亿是多少?
③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叫什么级?每级各表示什么?
3.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计数单位)
(1)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2)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
数位。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和( )。
④(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 )是一百亿、10个亿是( )。
⑤4在十亿位,表示( )个( )。
2.写出一些多位数,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3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31 页,共 31 页







第九课时
课题: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21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三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掌握亿以上数的读法,并能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大数。
2、会把千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亿以内数的读写以及改写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大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
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读、会写千亿以内的数,会改写千亿以内的数。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认识亿以上的数。
难点:运用分级很快地读写千亿以内的数。
突破方法:通过交流讨论,掌握将千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教法与学法
教师:讲解引导。
学生:迁移类推,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组交流:
3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32 页,共 32 页
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的数据在小组内互相读读。再说说是怎样读这些数的。
2. 全班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引导学生看亿以内的数是怎么读的。
(2)全班交流亿以内数读法。
二、探究新知
师: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出 示例1,(6100000000)地球上有这么多人,
这个数怎么读呢?(学生思考)
指名读数,教师板书读法。
出示1 4
师:这两个数又该怎么读呢?(小组读一读,并交流读数方法。)
指名全班读一读。
师:亿以上的数该怎么读呢?
(全班交流)
生:先分级,然后从高到低一级一级地读。
师:读含有三级的数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生:还要注意读完了亿级的数要加上“亿”字,读完万级的数要加“万”字。
生:还要注意0的读法。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
不读。
出示一些亿以上数的信息。例如:
①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
②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3700500000双。
③2002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5600000000美元。
④截止到2003年一月,我国青少年上网人数约为102000300人。
让学生快速读出这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1、课本21页做一做
同位互相读一读
2、练习三3—5题
第3、4题,学生自读,然后全班开火车读一读。
第5题,学生先分级,再指名全班读一读。
3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33 页,共 33 页
四、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课题:亿以上数的写法、改写。
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例3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掌握亿以上数的读法,并能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大数。
2、会把千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亿以内数的读写以及改写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大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
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读、会写千亿以内的数,会改写千亿以内的数。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认识亿以上的数。
难点:运用分级很快地读写千亿以内的数。
突破方法:通过交流讨论,掌握将千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教法与学法
教师:讲解引导。
学生:迁移类推,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3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34 页,共 34 页
一、亿以上数的写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写含有2级的数。请 同学们打开练习本,你能试
着写出下面这些数吗?
写出下面各数。(先自己写,再小组间互相说说)
三亿 三十亿九千万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四百八十亿
三十亿零六十万 一千零四十亿零五百万
同时提供给学生思考题思考:(先自己思考,再小组间说说)
请你思考一下有什么好方法、好经验要和同学们交流的?
2.学生反馈:
(1)首先全班交流数写的对不对,订正。
(2)重点处理写数的方法:以学生交流的形式进行方法总结。
3.在这里教师要重点处理0的写法。
(1)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用0占位。
(2)使学生意识到,不能读几个0就写几个0。
4.组间交流。学生手中有很多数据,可以 充分利用,可以安排这样一个活动,
两人间读一条自己喜欢的大数的数据,1人读,1人记录。
小结:(1)怎么写亿以上数的。(2)自己是怎么解决新问题的。
5、练一练:第22页做一做。
二、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一)数的改写
1、自主学习:
出示:人类用最大的望远镜可以观测到天空中1000000000颗行星。
(!)谁愿意先读读这个数?
(2)你有好办法一下就读出这个数吗? 这个数怎样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小结并板书:1000000000=(10)亿
注意:只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然后再加“亿”字。不要有几个“0”去几个“0”。
2、练习:
46000000000=( )亿 4200000000=( )亿 8000000000元=()亿元
34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35 页,共 35 页
3、小结: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什么样的数可以改写成以亿
作单位的数?
(二)求近似数
1、 出示: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235000000 284000000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求?怎样求?学生汇报并板书:出示线段图
想:这两个数在2亿和3亿之间,哪个数更接近2亿呢?哪个数更接近3亿呢?
就要看千万位上的数,把它四舍五入。
所以:235000000 ≈ 2亿 284000000 ≈ 3亿
2、练习:把下面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
1276270000≈_____亿 987654000≈_____亿 2≈_____亿
3、小结:怎样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1)根据省略尾数的最高位千万位上的数 来决定四舍还是五入,并且五入时不
要忘记进1,而且有时还会遇到连续进位的情况。如:299700 00000≈_____亿
试着求一求。板书:29970000000≈300亿
(2) 省略尾数是按一定的要求去掉尾数,求出的是原数的近似数,改变了原数
的大小,所以要用“≈”表示。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29页第6、7题。写出下面各数,再指出各是几位数。
2、课本第30页第10题
3、判断下面各题。
(1)795000 ≈ 79万 ( )
(2)5304900 ≈530万 ( )
(3)1700000=17万 ( )
(4)449600000 ≈ 5亿 ( )
(5)1000000000=10亿 ( )
(6)952000000 ≈ 10亿 ( )
(7)七百零三万零三十写作:703030 ( )
四、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亿以上 数的写法、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
习,你有什么想法?
35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36 页,共 36 页
五、作业:练习三的8、9。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课题: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23~2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不同时期人类发明的计算工具,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各键
的名称符号与功能。
2、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认识各种计算工具,经历用计算器计算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
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学习的意识,体验人类文明的光辉灿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实物操作,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实物观察,认识算
盘和常用计算器。
36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37 页,共 37 页
难点:发现例题中的计算规律。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 合作交流,掌握一些特殊算式的计算规律。通过实物演
示,掌握计算器上各个按键的功能。
教法与学法
教师:演示讲解。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 “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
示179,按“ =”,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课件出示)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引导学生回答: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
计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练习。
做一做。
两个小组合作学习。其中一个活动是:一个学生出算式,另两个学生选择不
同的计算工具比谁做得快;另一个活动是:每人出一道算式,现笔算,再用计算器
进行验算,检验结果。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7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38 页,共 38 页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 ,你发现什么规律?(学生独立算,再引导学生观察,
找出答案中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 数,最高位和个
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
有学生先完成,再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三的第11题。学生 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用计算器做一道,看看小组
内所有学生能不能都全对。
2.练习三的第 12题。要求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注意学生计算后填表时
对应数据填写的是否合适、是否正确。
3、练习三的13、14题。是有规律的计算题,通过计算器运用让学生观察计
算结果、发现规 律,突出用简便方法计算可能必计算器还要快这一点,体现了计
算方法的灵活性。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
38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39 页,共 39 页
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三第14—1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的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会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
作单位的数。
2、能正确比较两个大数的大小。
3、会用计算器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多位数的读写和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
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进行多位数的读写。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亿位以上的数的正确的读、写法。
难点:客服用计算器计算过程中的错误操作。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交流,学会找规律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上的数的认识,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掌 握的怎么样
呢?这节课我们就检查一下,大家可要加油呀!
二、综合练习
练习三第14—19题。
第14题: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快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做完后,让算得最 快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简便算法)使学生体会用简便算法计
算比计算器还要快,提示学生在计算时,要根据 情况灵活选用计算方法,提高计
算速度。
第15题:是一道读数练习。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正确读出亿以上的数。
39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40 页,共 40 页
2、可让学生先任意写出几个多位数,再读一读,这样更能考察学生灵活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6题:是一道写数练习。
1、提问:写数时应注意什么?(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2、老师读数,看谁都能写对。(写完后,集体订正)
第17题:先写数,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先复习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让学生说一说)
2、学生独立完成,同位检查,然后指名上台展示交流。
第18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个大数的大小?
第19题:1、学生展开关于计算结果的讨论,判断分析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可让学生用计算器进一步验证结果。
三、总结
学生自我评价,自己还有哪些疑惑?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
课题:1亿有多大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知1亿这个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感知1亿有多大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
4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41 页,共 41 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1亿有多大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求知的欲望,
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大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制定方案并实施。
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突破方法:在交流中感悟。
教具准备:一叠纸张(1000张)或书本、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老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大数。今天,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能
想象1亿有多大吗? 引发学生猜想。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
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测。
学生回 答的内容可能有:1亿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一整车吧;1亿米在体育
场上要跑一万圈,10万圈吧;1 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
二、探究活动
1、首先确定研究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已有 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
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2、思考如何进行测量。
提问引导: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吗?不能直接测量怎么
办?
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张呢?学生:100张、1000张、10000张。
教师:有没有想到 取115张、1021张呢?接着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
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3、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分别用100张和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进行测量。
(1)教师取几份100张纸给部分学生测量高度,然后学生分小组推算1亿张纸
的高度;
4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42 页,共 42 页
(2)教师把1000张纸给其他的学生测量高度,让他们也分小组去推算1亿张
纸的高度。
由于学生测量时的误差,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另外部分学生对推算的方法、
过程也不一定理解 、掌握,所以,要让学生讲出推算的方法。。
以1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的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所
选择)
提问引导: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3)推算结果。
1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老师:你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
你记 得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这里学生感受到1万米比
珠穆朗玛峰还高,也就是说如果 有1亿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它的高度将超过珠穆
朗玛峰。
以10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9厘米。照此推算:1万张的高度为9000米。
老师: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
为了让学生理解“基数越大, 误差越小”的道理,教师可以打个比方;如果取1
亿张还有误差吗?
三、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推算,进一步感
受1亿有多大。
四、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思考:
1、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2、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3、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反思:


4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43 页,共 43 页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画角。
直线、射线、线 段和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教材
中首先将射线与直线、线段进行比较,明确它 们的区别与联系,引出角的概念。
接着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角的画法以及角的分类方法。教学内容直观 具体,便
于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学情分析
1、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图形 的基础认识,内容比较形象直观,学生可
以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掌握比较容易的方法。
2、 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的
感性体验,再在小组交流中形成知 识技能。
3、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加强知识 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形象兴趣。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和联系。
2、认识角,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
3、掌握角的分类。
观察与方法
1、经历射线、直线、线段以及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4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44 页,共 44 页
2、经历量角、画角和角的分类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的能力,获得成功的
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 探究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获得成
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法与学法
首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来认识射线、直线、线段和角,通过比较,理解
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 系。通过观察比较,知道角有大有小,从而激发测量角的意
识,认识测量角的工具,动手操作掌握测量角 的方法,根据角的大小进行分类,
掌握画角的方法。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学习 习惯,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内容:射线、直线和线段的认识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角的定义。 (课文第
35-36页的内容,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直线、射线和角。
2、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直线、射线、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射线和角。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观察比较认识基本图形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
称。
难点:建立角的正确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对图形的理性认识。
44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45 页,共 45 页
教法与学法
教师:演示讲解。
学生:观察思考与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手电筒、直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直线
1、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3)学生尝试画直线。
(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名称 图形 联系 区别
线段
射线
直线
小组汇报
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 ?(P39、1)
引导想象,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二、认 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45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46 页,共 46 页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 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
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 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
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 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 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
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三、巩固练习:
1、 P36“做一做”1、2
2、P39、2、
四、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五、课后作业:P40、8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
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 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课文第37-38页的
内容,“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46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47 页,共 47 页
1、认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和度的符号“°”。
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量角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角的度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掌握角的测量方法。
难点:怎样读出角的度数。
突破方法:通过操作,小组合作探究认识角的大小形成的原因。
教法与学法
教师:演示讲解。
学生:练习操作,小组讨论。
教具准备:
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 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
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 ,要造这样的椅
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
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 想法,有的
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47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48 页,共 48 页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
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
心、0度刻度线、内刻 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
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 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
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 br>(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
(在一种塑料扫帚上 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 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
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 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
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 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
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 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 吗?(因为没有标角
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 度线
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
度数。教师 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 以延长边来
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
48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49 页,共 49 页
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作业:P40、5、7。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练习四第5~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2、能用三角板拼出一些特殊角的度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测量角和拼角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测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掌握测量角的不同方法。
难点:通过折纸、拼角等操作,认识一些特殊的角。
突破方法:通过测量角的大小,理解简单图形中角的特征。
教法与学法
教师:讲解引导。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
49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50 页,共 50 页
教学准备
正方形的纸、圆形的纸、三角尺、剪刀、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1)什么叫做角?
(2)怎样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
组织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3、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有关系吗?与什么有关?
指名说一说。
二、练习体验
1、折一折,找一找。练习四第5题。
(1)学生准备好正方形纸。
(2)按照题目中的要求对折,打开。
(3)试一试,你能找到哪些45°、90°、和135°的角。
2、拼一拼。练习四第6题。
(1)拿出自己的一副三角板。
(2)说一说每个角的度数,你还记得吗?
(3)你能用一副三角板拼出这些角吗?
如:75° 135° 105° 15°
3、量一量。练习四第7题。
(1)量出图中4个角的度数,并记下来。
(2)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
(3)∠1与∠3有什么关系?∠2与∠4呢?
∠1与∠4有什么关系?∠2与∠3呢?
(4)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
4、数一数。练习四第8题。
5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51 页,共 51 页
(1)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在一个角里再画一条射线,检查你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
三、反馈练习
1、用一张圆形的纸对折两次,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角?自己动手试一试。
2、下面各图是由一副三角板拼成的,不用量角器量角,算一算图中所拼成的
角的度数。
3、不用量角器,用折纸的方法,分别剪出90° 45° 和135°的角。
组织学生动手试一试,选择剪对的学生上台说明剪的过程,展示他的作品。
四、课堂总结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肯动脑,肯动手,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第四课时
课题:角的分类
教学内容:
认识平角、周角以及锐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课文底41页的例2、例3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定义。
2、理解各种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正确地将角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角的分类过程,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数学中的分类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分一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认识不同类型的角。
难点: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5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52 页,共 52 页
突破方法:通过对常用角的分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
教师:演示讲解。
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
教具准备:
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各种角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
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
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 三类角中,哪一类角
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以90°的直角 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
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6.认识平角和周角。
①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 打开
书P41,自学例2.
5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53 页,共 53 页
②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360°
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板书补充: 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
板书: 钝角:大于90°,小于180°。
三、巩固认识:
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想一想,你们采用什么方法进
行研究?(小篇子)
2、P41、思考题
3、P43、4看图填一填
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P43、3、5。
第五课时
课题:角的画法和角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按给定的度数画角。(课文第42页例4.相应的“做一做”,第2题,以及练习
五的第2、3、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画角的过程,体验画角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美感,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突破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掌握画角的方法和步骤。
5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54 页,共 54 页
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操作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画已知度数角的技巧。
教法与学法
教师:演示讲解。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教具准备: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
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角的画法
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
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
(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
(2)试一试: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
地画一画。
说一说: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
教师讲解说明。
2、做一做(P42、2)分别画出75°、105°的角。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意画的步骤。
三、巩固练习
1、P43、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5°、75°、150° 165°的角。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P44、7。
54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55 页,共 55 页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练习五第4~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回顾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
2、熟练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角的度量相关知识的回顾,体验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
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整理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
突破方法:总结、归纳角的度量的方法。
难点:运用知识讲解问题。
突破方法:熟练量角、画角的方法,学以致用。
教法与学法
教师:质疑引导。
学生:回顾整理,思考练习。
教学准备
55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56 页,共 56 页
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回顾本单元的主要知识要点,小组组长作好
记录。
2、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角的度量
直线 没有端点,无限长。
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线段 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边)

(顶点)
(边)
直角=90° 锐角﹤90° 90°﹤钝角﹤180°
平角=180° 周角=360°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学生说一说量角和画角的方法、步骤。
二、巩固练习
1、填空。
(1)90°的角叫( );比90°小的角叫( )角;比90°大的角
叫( )角;180°的角叫( )角;一个周角等于( )度。
(2)一个周角是( )角的2倍,是( )角的4倍。
(3)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角的( )组成角的两条射线叫角的( )。
(4)九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 )角。
2、判断。
(1)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分,每一份所对的角叫1度的角。
56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57 页,共 57 页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
(3)平角是一条直线。
(4)大于90°的角叫钝角。
3、把各角按要求填入圈内。
50° 180° 90° 9° 175° 89° 95° 102°




锐 角 钝 角
三、指导练习
1、练习五第5题。
(1)找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让同桌看一看是否是指定的那几个角。
(2)找一张圆形纸对 折三次后展开,找一找能得到哪些度数的角,让学生
充分地说,发现规律。(能得到这样的角:45°, 90°,135°,180°„)
2、练习五第7﹡题。
(1)∠1=∠2,因为∠1与∠2同中间的角相加都是直角。
(2)∠1=∠2,因为∠1与∠2同中间的角相加都是平角。
四、应用反馈
1、用量角器画出70° 、20°、95°和145°的角。
2、用三角板画出120°、75°、150°和15°的角。
组织学生动手画一画,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五、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找到不同的角,运用角的知识也可以帮我们解
决很多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57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58 页,共 58 页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积的变化规律,乘 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和乘法的估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先从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入手 ,运用已有的两
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概括出三位数乘两
位数的计算法则。再通过对一组乘法算式的观察、比较、归纳出乘法算式中积的
变化规律。运用乘法计算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常见的数量关系。
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在日常生 活中的重要意义,掌握乘法估
算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因数是一位数的乘 法计算方法,为多位数的乘法计算打下了基
础,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方法掌握比较容易。教学的重 点是引导学生在用
十位上的数去乘时,得数的结果应如何对位,使学生明白算理。在计算教学中,
学生会感觉比较枯燥乏味,教学中可将计算与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总结归纳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5、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乘法估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乘法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总结、归纳、比较、抽象的思
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8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59 页,共 59 页
通过学习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谨慎思考、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法与学法
三 位数乘两位数是学生掌握了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安排教学
的,教学中要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 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形成认识结构,
在教学中渗透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发展 学生的思维。同时,数
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教学中,要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际,通过解< br>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良好的学 习习惯。


1、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课文第
46的例1,相应的 “做一做”,及练习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口算过程,体验观察、推理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掌握口算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突破方法:通过对口算方法的过程分析,使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法与学法
教师: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59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60 页,共 60 页
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与合作。
教具准备:图片、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
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 18×4= 24×3= 25×2= 14×6=
2) 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 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
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 口算练习(略)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第48页6--9。
6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61 页,共 61 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两 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有关“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进行口算。
突破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掌握口算的方法。
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对口算方法的过程分析,使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法与学法:
教师:质疑引导。
学生:小组合作与独立练习相结合。
教学用具:挂图、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6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62 页,共 62 页
(1)教科书47页的第4题。
1、 教师以口算卡的形式出示算题,要 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正确应用算
法的基础上,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速度。
2、练习时人人参与,独立口算。
3、 个别答和小组开火车相结合,然后在教科书上填写结果。
(2)教科书48页的第5题。
1、小黑板出示算题。
2、口算得数,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请认真观察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
交流讨论。) < br>结合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
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
(教师可利用板书进行简要的说明。)
二、估算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6题。
1、小黑板呈现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口算结果。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三、创新思维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7题。
1、板书题目。
2、读题,理解题意。“买3棵送1棵”是什么意思?(付3棵的钱,得到4
棵小树)
3、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4、反馈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认真体会,鼓励创新思维。
5、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教学反思:



6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63 页,共 63 页





2、笔算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 零的笔算乘法。(课文第49页的例1、
“做一做”,练习七的第1—4题)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笔算乘法计算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尝试体验、掌握笔算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经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法与学法
计算:讲解引导。
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6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64 页,共 64 页
1、口算: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523×3=
2、笔算 24×12= 44×59= 63×52=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
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 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
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45
× 12
-------
290
145
-------
1740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 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
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
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 425×36 =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七第3题。
64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65 页,共 65 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笔算乘法练习
教学内容: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文练习七的第4~13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熟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和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对算理的分析,使学生掌握计算中正确的对位方法。
教法与学法
计算:质疑引导。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教具准备:题卡。
65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66 页,共 66 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8×3= 16`×8= 36×2= 46×20= 4×160= 3×150=
15×6=
150×6= 26×7= 20×19= 200×73= 900×24= 430×8=
190×5=
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笔算
322×24= 145×27= 679×13= 286×35=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判断并改错。
134×16= 152×23= 246×34=
134 152 246
× 16 × 23 × 34
---—— ———— ————
804 156 964
134 104 638
———— ———— ————
938 1196 7344
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
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笔算
124×73=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
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解决问题
1)学校 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
用。学校应买多少本?
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
66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67 页,共 67 页
3)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4) 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
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 钱?
5)书上练习七第8题
三、思维训练
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1、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
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 ,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2、练习七第12、13思考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七第10、11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三位乘两位数的乘法。课文第52页(例2),及相应的
“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简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
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过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成功,培养积极主动的
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67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68 页,共 68 页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算方法。
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突破方法:通过对笔算过程的分析,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算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师:讲解法。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608×5=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908×4=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2、特快列 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
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
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 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
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68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69 页,共 69 页
—————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 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 30
————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 这个过程可以不要
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
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
教学反思:




69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70 页,共 70 页


第四课时
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课文第54页例3及练习八的第5—9.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行程问题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体验抽象、归纳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中的逻辑美,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间的
密切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突破方法:组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归纳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不同问题的解决训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师:讲解法。
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 br>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7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71 页,共 71 页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 。可以写成16千米/时。
(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
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
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
教学反思:



7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72 页,共 72 页



第五课时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课文第58页的例4,“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积的变化规律探究过程,体验比较、抽象、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
究、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观察、比较、分析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突破方法:设置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教法与学法
教师:质疑引导。
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 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
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7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73 页,共 73 页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
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
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 (18÷2)×(24×2)= (18×2)×(24÷2)=
105×45= (105÷5)×(45×5)= (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 ,另一
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7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74 页,共 74 页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1、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 ,宽扩大到
原来的4倍,这 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
是多少?
五、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59页4、5。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课题: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
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课文第60页的例5、相应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
中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乘法估算,培养估算
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乘法的估算过程,体验估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
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74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75 页,共 75 页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对不同问题的具体分析,优化学生的估算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师: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生: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计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 ×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
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 准备多少
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4)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
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
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
算一下,全年可以 运水多少桶?
三、巩固新知
1. 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 )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 )个。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克。
75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76 页,共 76 页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
到吗?
4、第62页的5、6、7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第63页8、9、10、11、12。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课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及符合应用的练习。(课文第62—63页的第7
—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回顾整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熟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笔算、估算的方
法和积的变化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知识的回顾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整理的思想和方法。
76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77 页,共 77 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加强知识的回顾整理和应用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进一步理解关于两
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 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突破方法:采取小组合作交流。
难点:通过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突破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法与学法
教师:质疑引导。
学生:小组合作,独立练习。
教学用具: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教科书62页的第7题。
以口算卡片的形式出示算式,个别答与开火车相结合,以作到人人参与。
2、教科书63页的第8题。
(1)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
(2)汇报结果,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零和因数末尾的 零在笔算时的不
同操作办法,教师进行演板。
3、教科书63页的第8、9题。
(1)列出原算式:63×4=
(2)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
(3)利用算式进行对比。
(4)仔细观察,请你说一说哪个因数的变化了,怎样变的,积又是怎样变
的。
二、提高练习。
1、出示(1) 12 × 18 = 216 (12×3)×(18÷3)=
请你猜一猜结果会是几?你的理由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进行详细的讲解。
2、那么(2)(12÷3)×(18×3)=的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77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78 页,共 78 页
3、而(3)(12×10)×(18×10)=又该等于多少呢?
三、综合应用练习。教科书63页的第11题。
1、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多种解法。
如:用估算,430、380、407都 看作400,因此400×30=12000(千克)或(400
×3)×10=12000(千克)。
用笔算,430+380+407=1217(千克),1217×(30÷3)=12170 (千
克);(430+380+407)÷3=406(千克)把406看作400,因此400×30 =12000
(千克)。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综合练习,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收获,谁来说一
说。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简析
本单元 教材内容包括: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垂直与平行中线探
讨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引出垂直与平行概念,再学习掌握垂线与
平行线的画法。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中先通过画一画,比较观察 ,认识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几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再探究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的
名称,认识等腰梯形。
78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79 页,共 79 页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直线、 线段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了角、长方
形和三角形,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
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感性
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 作探究,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垂 直与平行的概念,会正确地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会画长方形或正方形。
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几种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3、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认
识等腰梯形。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几种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比较、类
推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 的知识内容,形象直观。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讨论
会有哪几种情况来认识垂直和平 行,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
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再讨论长方形的画法。认识平行四 边形和梯形,先让学生
在纸上画出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四边形,讨论四边形的分类情况,引出平行四边形< br>和梯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理解几种四边形之
间的内在联系,认 识它们的高,认识等腰梯形。教学中应注意注重对学生的探索
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 中讨论、归纳,认识这几种图形的本
质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9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80 页,共 80 页
1、垂直和平行
第一课时
课题 :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内容: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课文 第64页的例1,
及相应的“做一做”,几联系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垂直与平行这两种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垂直与平行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激发学习
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垂直与平行的特征。
突破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小组讨论交流,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意义。
难点:对平行与垂直两种位置关系的描述。
突破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空间经验,形成对平行和垂直的
理性认识。
教法与学法
教师:创设情景,质疑讲解。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
小棒、三角板、直尺、手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
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8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81 页,共 81 页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 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
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
号。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
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 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
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 按照“相交”或者“不
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
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 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揭示课题)
3、其实我们 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
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 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
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找到后快
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4、学生试着说概念
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一) 折纸
81
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 编上序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82 页,共 82 页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
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
愿意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折
的?
4、 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有困难的,可
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学生演示。
师:大家可真不简单,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现在,请迅速把这些纸< br>收好。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拓展练习:贴挂图69页7题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课后作业:
P65 1、2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画垂线
教学内容:
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垂线的距离。 (课文第66页的例2、练习十一中的地3、
4的相应小题,第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8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83 页,共 83 页
1、掌握平行线与垂线的画法,会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2、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都相等。
3、掌握长方形的画法,会画出规则的长方形。
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行线、垂线和长方形的画图过程,体验类比和推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突破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分析、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
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 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
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和长方形的画法。
教法与学法
教师:演示讲解。
学生:独立操作,小组交流。
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 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
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探究新知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1) 先画一条直线。
2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
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 点是垂足)。
8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84 页,共 84 页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 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
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 br>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
知点之间可稍留一 些空隙。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
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
1、68页4题画一画。
2、69页5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69页6题怎样修路最近呢?
1、 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练习画垂线。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画平行线、画长方形。
教学内容:
84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85 页,共 85 页
学习平行线,画长方形的方法。((课文第67页的例3、练习 十一的地3、4(2)
(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方形的画法,会画一个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的画图过程,体验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空间 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画法。
突破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
难点:应用垂线和画平行线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法与学法
教师:演示讲解。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教具准备:直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
2、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
板书课题:画平行线
二、探究新知
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步骤: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 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沿
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2)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第一步画
85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86 页,共 86 页
出的直线平行。
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
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组内的同学
互相检查,对方画的 是否平行。
3、小组活动: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
一量这 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全班汇报。
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4、小组讨论: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可以用垂线或平
行线的方法来画。
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
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 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
起来。
三、巩固新知:
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1、 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画平行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68页4题。
教学反思: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86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87 页,共 87 页
第一课时
课题:
平行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分类、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课文第70页的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平行四边形、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突破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难点:理解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 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
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法与学法
教师:讲解法。
学生: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感知图形
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87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88 页,共 88 页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正方形
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
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
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 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④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⑤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
么?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3.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过的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
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4.判断:
①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③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
三、巩固练习。
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学生展

88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89 页,共 89 页
2、七巧板拼一拼
①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②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③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下面的图形中有( )个大小不同的梯形。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把1张梯形纸剪一次,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拿一张长方行纸,不对折,剪一次,再拼出一个梯形。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
1、把一个平 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图形,然后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是什
么三角形?有几种剪拼的方法?
2、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一下,分成两个梯形,有多少种剪法?
教学反思:




89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90 页,共 90 页


第二课时
课题: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内容: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 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梯形的
各部分的名称。课文第71的例2、第72页的“做一做”及 练习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意义和画高的全过程,进一
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
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突破方法: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比较,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腰和高。
突破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测量和比较,提高认识。
教法与学法
教师:讲解法。
学生: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直尺、硬纸条、图钉、剪刀。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感受新知
1.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那么平行四边形有
9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91 页,共 91 页
什么特征呢?
(1)教师演示。教师拿出一个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 两手捏住长方形的
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为什么
没有变?
(2)动手操作。学生自己把准备长方形框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测量一
下 两线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
定性。
(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它容
易变形,也就是不稳定性。
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应用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找出相对应的底和高。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讲解后,学生动手画高,72页“做一做”第2题。73页1题。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 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个部分的名称。
提问:梯形的高是从哪一边到哪一边的垂线?高能不能画在腰上?
完成72页做一做2,73页1题 。在梯形中试画高。
总结:梯形的高只能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
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对否平行来区分的。
2)认识等腰梯形。
(1)小组研究:每组一个等腰梯形,研究它的特点。
(2)小组交流汇报。
对折后两腰相等,并且重合。用尺子测量后,也同样得到两腰相等的特征。
(3)概括。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9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92 页,共 92 页
三、巩固练习
1、73页2题,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别画出它们的高。
2、73页3题。剪一剪。
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
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另一个图
形是什么形呢?
四、课堂小结:你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74-76页4、8、10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本单元知识的综合练习。(课文第73-7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整理回顾本单元的知识要点,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知识整理和应用过程,体验归纳的学习方法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
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整理本单元知识要点。
突破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并整理,共同回顾的方式。
难点:总结归纳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突破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并相互交流。
9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93 页,共 93 页
教法与学法
教师:质疑引导。
学生:小组合作,独立练习。
教学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引发探究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探究新知
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用量角 器测量一下每个角的度数。再把四个角
的度数相加,是多少度呢?这是一个四边形,其他的四边形是什么 情况呢?
小组研究,总结规律:
1、组内分工测量75页8题中的每个四边形的各个角的度数。
2、汇总填表75页9题。
3、共同讨论总结规律,全班汇报交流。
出示图形,小组内可再任意画一个四边形试一试。
小结:任意一个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之和都是360度。
三、巩固新知
1、在9题表中适当的空格内填上度数。
2、在图中填写合适的四边形名称。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76页 10---12。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材简析
本单元 的教学内容包括:口算除法,笔算除法,运用除法解决问题,商的变
化规律,最后安排了一节单元知识的 整理和复习。
教材中注重了对试商的教学。首先在口算除法中就安排了除法估算的内容,
笔算 除法时,运用估算的技巧来试商,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在学习算理和
法则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解 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几组除法算式的观察、
9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94 页,共 94 页
比较,归纳除法中商的变化规律,为除法中的简便算法找到了算理依据。学生可以在计算除法时,运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规律,进行
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掌握了除法计算的笔算格式和基
本试商方法,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
2、学生通过全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用观察、比较、 归纳、合作探究等方
法学习知识和认知体验,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开展探究式学习。
3、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要加强计算的练习,使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内化,
形成技能。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除法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地口算和估算除数 是整十数和接
近整十数的除法算式。
2、掌握笔算除法中的试商技巧,能熟练地进行笔算除法的计算。
3、能运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理解和掌握商的变化规律,能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观察与方法
经历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推理、比较、归纳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
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善于分析思考、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法与学法
首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掌握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方法,理
解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再通过对学生进行估算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掌握
笔算除法中的试商方法 ,突破学生计算除法的难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数
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然后通过比较除数是两位 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
法,归纳总结计算法则。最后通过教学商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在观察比较、 讨论
交流中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并运用规律进行笔算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中,要联
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总结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
价值。


1、口算除法
第一课时
课题:口算除法
94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95 页,共 95 页
教学内容:用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第78~79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
养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对
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掌握口算除法与估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法与学法
教师:讲解法。
学生:小组合作,独立练习。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0÷2 80÷4 90÷3 120÷6
二、新授:
1、出示例1
(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80÷20 如何计
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练一练:80÷48= 90÷30= 83÷20≈ 80÷19≈
(2)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问题?
95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96 页,共 96 页
可以分给几个班?怎么计算?列式:120÷30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120里面有几个30?几个30是120?120是12个1 0,30是3个10,120个
10除以3个10,商4。
练一练:120÷40 150÷50 160÷80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 也可用乘
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必免出现120÷30=40的情况,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
验算:30×40=1200。
三、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2 6÷3 36÷6 42÷7 450÷50
360÷90 810÷90 80÷40 40÷20 60÷30
360÷60 420÷70 90÷30 540÷60 630÷70
2、书后:(P80 1、2、3、4、5)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自己相应练习一些口算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口算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提高
96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97 页,共 97 页
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和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理解并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
法。
难点:巩固学生估算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对算理的分析,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师:质疑引导。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1、口算。
30÷10= 180÷60= 360÷40= 240÷60= 800÷40=
420÷60= 54÷3= 60÷30= 250÷50= 7200÷90=
要求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2、口算。(完成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出示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2题。
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除法应用题。
4、出示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3题。
提问:“限载40人”是什么意思?
根据画面编一道应用题。学生独立列式完成。
5、完成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表示什么?
6、完成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5题。
97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98 页,共 98 页
提问:“大约”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7、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2、笔算除法
第一课时
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2页的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培养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习
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直观操作,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初步试商的方法,理解写商的位置。
教法与学法
教师:质疑引导。
98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99 页,共 99 页
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60÷20 120÷30
2、在下面的( )里最大能填几?
40×( )<83 60×( )<50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今天是“阅读日”,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
小结: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
两位数的除法,应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1)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么位
置?
3
30 )9 2
9 0
2
(2)练一练
20 )80 30) 64 40)85
(3)出示:
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140÷30=4„„20

4
30 ) 140
120
20
99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 100 页,共 100 页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借助小棒尝试算一算。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4个30是120,商4。商写在什么位置?
练一练:
20)140 50)280 80)565
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什么?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练习:
1、板演:
20)80 30)160 90)820 90)480
2、P82 1、 2.
四、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书后:第82页2,第83页1、2.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除法的试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例2、例3和练习十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培养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勇于
探索的精神。
100

半截蜡烛-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意大利留学注意事项


26个韵母-诚信格言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小学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


旧口高中-盐城市招生考试中心


小学生读后感-歌颂祖国的儿歌


风之恋-河南机电高等专科


季羡林的文章-广东高考报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