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审定)

温柔似野鬼°
851次浏览
2020年08月28日 12: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面包机做蛋糕的配方-道歉的qq签名


升和毫升
学习目标:
1.知道1升和1毫升的容积有多大。
2.知道1升=1000毫升。
3.会进行升和毫升单位之间的化聚。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那些计量单位?
说说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等的用处。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计量单位。
(出示2个装有水的杯子)哪只杯子的水多?
但是要知道每个杯子里究竟装有多少水,就要用我们今天要学的容积单位。
板示课题:升和毫升的认识
二、认识升和毫升
1.认识量筒和量杯
要知道两只杯子里的水究竟有多少,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量筒和量杯标有
刻度,一般用毫升作单位 ,毫升用字母ML来表示。
板书:毫升 ML
2.毫升
(1)1毫升水是多少呢?
出示:注射筒、针药水
在注射筒内注入1毫升水。
针药水中告诉学生是几毫升。
(说明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积单位)
(2)量筒里的水是多少毫升?量杯里的水是多少毫升?
(3)看看你的容器,说说它们的容积是多少?
3.升
(1)盐水瓶里可灌500毫升水。
(2)1000毫升=1升
看1升有多少?
三、升和毫升的化聚
1.例1
5升=( )毫升
填几?为什么?
因为1升=1000毫升,5升就是5000毫升。
练一练:
6升=( )毫升 10升=( )毫升
4000毫升=( )升 12000毫升=( )升
小结:
注意是大单位化为小单位,还是小单位化为大单位。
2.例2 2升250毫升=( )毫升
因为2升等于2000毫升,2000毫升加上250
毫升就是2250毫升,所以,2升250毫升=2250升。
练一练:


10升100毫升=( )毫升
3升50毫升=( )毫升
小结:
先把大单位化为小单位,再把两个数加起来。
3.综合练习
6升=( )毫升 4000毫升=( )升
2升420毫升=( )毫升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升和毫升这2升容 积单位。并且知道它们的进率,利用它们的
进率进行单位之间的化聚。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初步掌握利用“四舍五入”试商的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试商进行有关计算。
3.培养同学们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教学难点:
通过试商,正确判断商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话,引出鞋价问题,呈现情景图,让学生了解图中的信息。
二、自主探索
1.提出帮小明妈妈估算是多少倍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估计。
2.交流学生的解决方法。重点使学生了解23接近20,可以把23看作20来试商。
3.用竖式计算。
重点使学生理解除数23接近20,把它看作20计算比较方便。同时要提醒学生注
意商3的书写位置。
三、尝试应用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交流,集体订正。
四、综合应用
第1、2题,是实际应用题。
第3题,按题目要求,先让学 生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然后再让学生独
立完成。老师重点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问题讨论:
这是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给学生尽量多的交流机会。
五、小结。
师:同学们,愉快的暑假结束啦。假期里你们不但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而且身
体也长高了是吗?


师:真为你们高兴!身体长高了,衣服和鞋子也小啦。这不,小明的妈妈就来到商店准备为小明买一双鞋。下面就请同学们看一看小明在商场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出
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呀?
师:观察的真仔细,那我们现在就来帮小明妈妈算一算:(提出问题1)
师:同学们根据掌握的信息估计是多少倍呢?
生答:3倍。
师:你们是怎么估计出 这个数的?这样,我们4人小组先讨论讨论,一会儿跟大
家说说你的想法(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大家讨论的真热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在学生交流估算的想法时,只要估算就要给予肯定)。
生:23+23+23=69因为一双1 号鞋23元,两双就是46元,三双正好是69元。所
以估计2号鞋的单价是1号鞋的3倍。
生:69—23—23—23=0说明69里有3个23。所以估计2号鞋的单价是1号鞋的3
倍。
生:因为23×3=69,所以估计2号鞋的单价是1号鞋的3倍。
生:把23看作20,
20×3=60,60接近69,所以估计2号鞋的单价是1号鞋的3倍。
师:同学们想法真不少,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
那怎么列式呢?生列式:69÷23=
师:请同学们用上节课学的知识试着用竖式计算出来。(生自主探索计算)
师:谁来把你的算法说说。
(生在实物投影上讲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生:除数23接近20,我把它看作了20,因为
20×3=60 ,所以商3。
(这里如果出现学生在竖式中把商3和20来相乘,教师要重点讲解)
师:商3写在什么位?表示什么?
生:个位。表示69里面有3个23。
师:那么3应该和几相乘?
生:23×3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你们共同探索出 了除数接近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那
么,我们用这种笔算方法帮小明的妈妈解决第二个问题好不好?
(提出问题2,生列出算式)
师:把69看作几十试商比较合适,为什么?
生:把 69看作70来试商,因为除数69接近70。
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出来。
(生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 集体订正。
师:你们表现的真棒,帮小明妈妈解决了问题。老师这里也有几个题,需要你们
帮助算一算,你们愿意吗? (出示试一试)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三道题的除数各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出现
的问题进行全班指导。
这节课我们不但帮小明的妈妈解决了鞋价问题,还掌握了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接近整十 数)的方法。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出色!这节课就到这里!


除法测试题
一、 填空。(20分,每空1分)
1、207÷28,商是( )位数,207÷18,商是( )位数。
2、计量液体,如汽油、牛奶、饮料等,用( )或( )作单位。
3、630÷90=( ),想:( )个90是630;630除以90得( )。
4、计算176÷22时,把22看作( )来试商,商是( )。
5、计算196÷28时,把28看作( )来试商,商是( )。
6、要想知道液体的多少,可以用( )和( )来测量。
7、723÷76,商是( ),余数是( )。
8、在除法算式中,余数必须经除数( )。
9、( )÷25=11……18 570÷( )=24……18
10、900是30的( )倍,( )的20倍是480.
二、判断题。(10分)
1、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可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
2、用天平可以测量液体的多少。( )
3、400÷70的商和余数都是5. ( )
4、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
5、根据7×70+10=500,可以证明500÷70=7……10是正确的。( )
6、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以后,除到被除数和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哪一
位商0.( )
7、6□9÷82的商是两位数。( )
8、190÷34把34看作40来试商比较简便。( )
9、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
10、“一辆汽车10小时行900千米,……?”这是求路程的题目。( )
三、选择题。(10分)
1、已知8角钱可以买两块橡皮,可以直接求出( )
A、橡皮的数量 B、一块橡皮的价钱 C橡皮的总价
2、买5把椅子的钱刚好可以买2张桌子,2张桌子490元,每把椅子( )
元。
A、98 B、70 C、245
3、一个除法算式,如果除数是11,余数最大可能是( )。
A、10 B、11 C、12
4、6□99÷82的商是( )位数。
A、一 B、二 C、三
5、计量液体,如药水、汽油、酱油等,用( )作单位。
A、克或千克 B米或千米 C升或毫升
四、在○里填上“>”、“<”或“=”。(6分)
29×6○174 516○64×8 47×7○320


24×5○100 87×3○250 265○35×7
5、下面的( )里最大能填几?(6分)
50×( )<320 ( )×30<260
40×( )<358 ( )×70<430
90×( )<525 ( )×80<398
六、计算。(28分)
1、口算。(4分)
16
÷
2= 80
÷
40= 90
÷
30= 200
÷
40=
120
÷
8= 240
÷
60= 100
÷
20= 10×10=
2、用竖式计算。(6分)
660
÷
50= 244
÷
63=



3、脱式计算。(12分)
125×6
÷
5 648
÷
24×32 216
÷
(6×3) 574
÷
(267-185)


4、列式计算。(6分)
①300减去136除以17的商,差是多少?


②156加上244,再乘30,积是多少?

七、应用题。(20分)
1、修一条长240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80千米,剩下的要20 天修完,
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2、明明家有3口人,四月分的生活费 用去450元,平均每人每天的生活
费是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3、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
12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 纸盒?


4、王师傅3天做儿童衣服45件,照这样计算,做105件儿童衣服要 用几


天?



线和角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
画出相应的图形。
2.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
角和画指 定大小的角。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
和角的分类,能 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二、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根据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想法,你
能找出线段、射 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吗?请大家填在课本上的表里。指名口答填写的
联系和区别,老师板书。追问:线 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
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 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
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做“练一练”
三、角
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老师同时画出角的
图形。
2.复习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各部分名称,指名一人板演写角的各部分名称。提问:角
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指出: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追问:
角的大 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提问: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板书:锐角 直
角 钝角 平角) 锐角是怎样的角?(老师画出图形并写出相应的特征)大家能画出其余
几种角的图形和说出每种角的特征 吗?请同学们在第93页下面表里画一画,填一填。
指名口答,并板书出来。
4.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填在课本上,再指名口答。
四、复习垂线和平行线
1.提问概念。
我们知道了角大小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 说两条
直线互相垂直?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谁
来 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



《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经历探索倍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复习巩固自然数和偶数概念,认识倍数和
因数。

2、发现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倍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

1、掌握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培养学生抽象的概括能力。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 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
数的所有倍数。

3、能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
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 br>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难点:经历认识倍数的过程,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1、2、3、5

教学过程:

一、自然导入

师:三年级时我们就学习了如何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下面老师说两个 信息,看
看大家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口述信息:“妈妈今年32岁,小明8岁”

生提问题并解答。(引导提出倍数的问题“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解答:32÷8=4(不加单位)师板书。

答: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 师引导说出:32是8的4倍。反过来也可以说8
的4倍是32 4的8倍是32

在这个式子里32是什么?(被除数)8是什么?(除数)4是什么?(商)

从这个式子里你还活得哪些信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二、探究倍数的特征

老师今年25岁,你们呢?(10岁左右)能不能问老师的年龄 是你们的几倍?(不
能)为什么?(除不尽)

观察黑板上的式子,符合什么样条件的数才能说它是它的几倍呢?

生观察,引导总结:1、两个自然数相除。2、商是自然数。3、没有余数。

师总结 并板书: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相除,商没有余数,我们就说前一个数是后
一个数的倍数。

三、操练

1、85页练一练第一题,看谁找得多

指名说答案和思路,全班交流。

2、你能不能举几个数,说说他们的倍数关系。

指名回答。


3、判断:

1.2除以0.4等于3,所以1.2是0.4 的倍数。

12是倍数。

4、说说生活中常见的有倍数关系的数字。(年龄、学生人数、角的度数等)

四、探究求倍数的方法

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肯动脑,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数学非常有趣而且有
用。

有一首关于青蛙的儿歌还记得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
蛙两张嘴,四只 眼睛八条腿……”师边说边板书

从这首儿歌的数字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青蛙的只数和嘴是 奇数,腿和眼是偶
数,嘴是只数的1倍,眼是只数的2倍,腿是只数的4倍……)

根 据这个规律,青蛙的数量越来多,该怎么样快速、准确地说后面的数?(给只
数乘以1、2、4)

指名回答

师说一个只数,学生说嘴、眼和腿。(5只、8只、10只)

你有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引导归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2、出示数字2 4 6 9 12 18 20 30 48

先找哪些是4的倍数?(4、12、20、48)再找哪些是6的倍数?(6、12、18、
30)你是 怎样找的?

哪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12)为什么?

总结:12都是4、6的倍数,4、6是12的因数。

五、拓展

1、出示数字1、2、3、4、5,写出他们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倍数个数无限,
但有最小的倍数 ,是它本身)

2、找出这些数倍数的特征

(1的几倍还是几;2的倍数都 是偶数,末尾都是0、2、4、6、8;3的倍数各数
位上的数各是3的倍数;4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 但2的倍数不一定是4的倍数;5的
倍数末尾是0或5)

3、独立完成85页第2题

4、一起来做个猜数游戏,师生共同完成。(有时间的情况下)

生生互练,找几组来展示。

六、小结: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七、游戏出教室

师出示卡片2、3、5,先让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用“几是几的倍 数”或“几是
几的因数”说出2与学号的关系再走,剩下的同学想想是几的倍数。



因数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教材第90~9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教学难点:
掌握质数与合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利用旧知导入新课。
1、 指名说一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是有限的还是
无限的?
2、 10的最小倍数是几?有最大倍数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板书:因数。
二、 探索新知。
1、 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多媒体出示例1)
师:把12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多媒体展台展示。
生1:12=1×12
生2:12=2×6
生3:12=3×4
师:两个数相乘,乘数也叫因数,所以1、2、3、4、6、12这些
数又叫12的因数。
2、 学生探讨:什么是一个数的因数?
生1:两个自然数相乘得到一个数,那么这两个数就叫这个数的因数。
生2:可以用字母表示 因数与积的关系,如a、b、c都是自然数,且
a×b=c,那么a、b就叫c的因数。
3、 试一试:
师:18的因数有哪些?
4、 探索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师:在练习本上写出1~10各数的所有因数。
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1:我发现这些数的因数都有1和它本身。


生2:我发现有些数的因数只有两个因数,有些数的因数不止两个。
生3:我发现1只有一个因数就是它本身。
……
师生共同概括出:像这种只有1和 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除了
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合数。
师: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你认为1是质数还是合数?
生: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 练一练。
1、 师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 学生利用数表,在书上圈出质数。再集体订正。
四、 拓展练习。
1、 同桌各出一个数,让对方说一说这个数的因数。
2、 找出50~100的自然数中的质数。相互交流想法。
五、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因数是1。
1的因数有:1
2的因数有:1、2 4的因数有:1、2、4
3的因数有:1、3 6的因数有:1、2、3、6
5的因数有:1、5 8的因数有:1、2、4、8
7的因数有:1、7 9的因数有:1、3、9
10的因数有:1、2、5、10
只有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
其他因数的数叫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 数。

用计算器探索某些计算规律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活动,使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 通过探索活动使同学们掌握用计算器探索出的一些计算规律。
3. 培养同学们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活动,使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活动,使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探索算式背后的
规律。
二、探索规律


1.活动一。
(1)出示活动规律。
任意取三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和一个最小的三位数。
用最大数减去最小数,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
用新的三位数中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和一个最小的三位数
重复上面的运算。
师:我想你们都应该得到495这个数字。
(2)学生依据以上规则进行探索活动。
如:选5 1 4 这三个数字。
541-145=396
963-369=594
954-459=495
完成后,再提出另一个问题。
(3)任意选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和一 个最小的四位数,按以
上规律进行探索。
过程要求:
①学生任选四个不相同的数字。
②按以上规律进行探索。
③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结果都得到“3996”这个数。
如:选3 1 5 8这四个数字。 如:选7 2 3 9这四个数字。
8531-1358=7173 7732-2377=5355
7731-1377=635 5553-3555=1998
6543-3456=3087 9981-1899=8082
8730-3078=5652 8820-2088=6732
6552-2556=3996 7632-2367=5265
9963-3699=6264 6552-2556=3996
9963-3699=6264
2.活动二。
(1)出示活动规则。
任取一个两位数

是双数,除以2;是单数,乘3再加1

得出结果,如上反复进行

最后得出结果
师:最后结果是多少,你们去探索。
(2)学生探索活动。
(3)发现规律。
①最后结果等于1。
②说一说什么是双数,什么是单数。
(4)如果任取一个三位数呢?你猜猜结果是多少


①学生自己说出猜想。
②探索活动。
③发现规律。
计算结束后,将结果与刚才的数比较,你看看是否猜对了。
3.活动三。
师:将上面程序中的单数“乘3再加1”改为“乘5再加1”,结果会怎样?
生:我想结果也应该等于1。
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以下几点。
(1)双数除以2,这样一直除的结果是1。
(2)单数“乘3再加1”“乘5再加1”或者“加1”都变成双数。



认识角(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角的表示方法,会读角。
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读量角器的度数的方法。
3.会用量角器度量角。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思考、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量角器度量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问题1:角由什么组成?
问题2:两条边是线段?直线?射线?
师:知道了这些,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几张图中共有几个角吧!
出示数角的一系列图片。
二、新授
(一)角的表示
师:每张图中都有这么多的角,我们该怎样区分它们呢?
师:给它们各自取个名字,好吗?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表示一个角,怎样去读角。
角的表示方法:
(1)可以标出三个大写字母,写作∠ABC或∠CBA读作:角ABC或角CBA


(2)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字母B在中间)
(3)所以,在只有一个角的时候,我们可以写作:∠B读作:角B
(4)为了方便,有时我们可以标上数字,写作:∠1,读作:角1。
(5)注:区别“∠”和“﹤”的不同,请同学们随意画几个角,训练一下这三种读法。
(二)角的度量
1.引入
展示图片《比较角的大小》
个别回答,集体核对。
师:我们以前学过用米、分米、厘米等计量线段的长度,大家能不能想 出一种合适的计量角的大
小的单位呢?
分小组讨论、汇报。
2.介绍量角器
师生同时拿出量角器。
你看到了什么?这个量角器像一个大迷宫,一点也看不明白,是不是? 老师告诉大家在这个迷宫
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走一走这迷宫,看看你能找到几座城堡。
反馈:请找到中心点这座城堡的小朋友,指着它 (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总结: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内半圆的数所在的刻度线称为内刻度线, 外半圆的数所在的
刻度线称为外刻度线。
以右边的0°为起点,起点处的0°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的刻度线。
3.认识1°角
课件演示。
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而度就是角的大 小单位,通常我
们用1°表示1度。
4.学习量角
(1)出示一个直角让学生量
师: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分组讨论,汇报。
师生共同小结方法:
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点对点(板书)
零度刻度线与角的边BC重合--- 线对边(板书)
所要量的角的另一条直角边对着90,所以是90°。
复述量法。
(2)试一试


出示40°和140°角
师:当看另一边时有二个数,应该读哪一个数呢?
小结: 角的一边对着里面的零度刻度线, 就应当数内刻度线了
当角的一边对着外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外刻度线了--- 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板书)
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教材41页“试一试”
四、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小节所学内容。
五、作业
教材46页练习二第4题。



认识线(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能力目 标:在创设的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提
高学生观察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学工具
视频、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出示图片《看图讲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狗为什么会跑到小主人的前面吗?
学生讨论、汇报。
二、学习新知
1.数学活动
在纸上任意点两点,用线联接它们,量一下它们的长短,比较一下谁最短?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回答。


2.想一想
出示图片《看图回答问题》
(1)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
(2)你估计小明到学校走哪条路?为什么?
指明几个学生回答图中的问题,并说明他们的理由。
3.量一量
学生独立完成36页的“量一量,从A到B的三条线中,哪条线最短”。
学生汇报结果。
4.看一看
观看视频《公理(线段最短)》。
师生共同总结出结论: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师提出距离的概念: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5.做一做
问题1.河道长度
如图《河道长度》,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有什么变化?
问题2.九曲桥
如图《九曲桥》,公园里设计了曲折迂回的桥,这样做对游人观赏湖面风光有 什么影响?与修
一座笔直的桥相比,这样做是否增加了游人在桥上行走的路程?说出其中的道理。
6.教师鼓励学生试着举出类似的例子。师生共同讨论。
三、小结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四、巩固练习
教材36页“练一练”



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2.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3.会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
4.培养同学们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绷紧的弓弦、人行横道。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身边,你们还发现哪些事物和绷紧的弦、人行横道相似吗?
学生向老师汇报各自的答案。
二、认识线段、直线、射线
1.认识线段。
师:绷紧的弦、人行横道和同学们说的这些都可以近似的看成是线段。线段有什么特
点呢?指名学生回 答,教师画出线段: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线段的特征。
让学生画几条线段。
2.认识直线和射线。
师: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教师边说边演示)将会得到一条直线,线段是直线的一
部分。
让学生在线段的基础上画出直线,感受直线的无限延展性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直线的特征。
师: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会得到一条射线。
出示图片:探照灯射出的光线、太阳照射的光线。
师: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出哪些类似射线的事物呢?
学生向老师汇报自己的答案。
让学生自己画几条射线。
引导学生得出射线的特征。
3.比较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
三、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
师: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想一想,线段、直线、射线都有什么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直 线和射线都是可无限延长的,因此没有长度;而线段是可度量
的,因此有长度。
师:怎样才能画出一条给定长度的线段呢?同学们,你们都有什么办法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汇报各自的方法。
教师总结画法。
四、小结
线段、直线、射线各自的特点,及三者间的关系。



教 学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2.使学生能用画平行线和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会画一组平行线和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使学生学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





画平行线
1.使学生学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
教 学 过 程
一、旧知铺垫


1.说一说下面哪几组线互相平行。(出示图)
2.你是怎么验证的?
二、探究新知
1.画平行线。
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线,并懂得了平行线之 间在、所有垂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的
性质,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画平行线。
(1)教师演示。
①说明画平行线所需要的工具:直尺和三角板。
②示范讲解画平行线的方法、步骤。
a.三角板或直尺先画一条直线;
b.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c.取一直尺,将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
d.按住直尺不动,三角尺紧靠直尺平移;
e.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所画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学生画平行线。
①让学生独立画两组平行线。
②请两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观察作图步骤。
③教师要做简要评价。
(3)如何检验?
①教师在黑板上随便画两组直线。
②哪一组是平行线,你可以怎么样检验?
2.画长方形。
师:我们已经学过用垂线 的方法画长方形、正方形,下面,我们要结合画平行线的方法来
画长方形、正方形。
(1)说一说长方形的4条边有什么关系?


①两组对边互相平行;
②两条邻边互相垂直。
(2)你认为可以怎样画长方形?
过程要求:
①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② 尝试画一画。
③ 请一位同学演示。
(3)画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作画,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并说明作画过程。
①画一条长5cm的平行线段。

5cm
②画这条线段的垂线,垂线长4cm.。
5cm
③分别画出长和宽的平行线。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中的练一练。
1.第1题。
(1)学生在课本方格纸上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说一说你是怎样画得?
2. 第2题。
(1)学生按题目要求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展示学生的作品,简要评价。
3.第3题。
(1)学生认真看图,找出互相平行的和互相垂直的直线。


(2)回答问题,并进行验证。



垂线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测量、画图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垂线的过程。
2.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
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电脑出示),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两根小棒相交,竹篱笆,十字路口。
像这些我们都可以近似的看作两条相交。下面老师用直线将这些图形画在
黑板上。
2.我们观察一下这些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都相交于一点)
教师明确指出这就是“交点”。
二、画出相交的直线。
1.下面就请大家照黑板上的图形,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两条相交的直线。
学生动手画图形。
2.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这些图形,思考: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有几个
交点?
学生可以在自己画的图形标出来,教师在黑板上标出。(4个角)
学生汇报有几交点。教师强调:两条直线相交又且只有一个交点。
三、继续观察,深入引导
1.请同学们再次仔细观察三个图形,看看两条直线相交成的角,你能想到
什么问题?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图3中四个角可能是直角。
3.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可以用三角板测量,也可以用量角器测
量。)
4.教师教学“互相垂直”“垂线”。
电脑出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 相垂直。其中一条
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个点(教师指出)就是垂足。
5.回头进行巩固。
问生(指出图1、图2的交点)是不是垂足?进行巩固、加深印象。
三、练习
生活中有很多垂直的现象,请学生找一找。
四、教学“距离”
1.从直线外一点向一条直线画线段能画多少条?(无数)
2.下面老师画了四条线段,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先猜一猜哪条线段最短?


(线段AC)为什么呢?(因为线段AC是直线的垂线)
教师要告诉学生线段AC可以称作为垂直线段。
3.进行验证。
请大家动手测量一下看看是否和我们猜测的结果一致。
学生测量、填写、总结。
4.教师总结
电脑出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
线的距离。
五、结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垂线,垂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br>希望同学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到生活中去主动的观察、发现。



垂线和平行线测试题
一、 判断题。(20分)
1、 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垂直。( )
2、 过直线外一和已知直线的垂线,只能作一条。( )
3、 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它就一定与另一条垂直。
( )
4、 长方形相对一两条边是一组平行线。( )
5、 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作无数条垂线,这些垂线的长度都相等。( )
6、 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无数条与这条垂直的直线。( )
7、 两条直线不相交,这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
8、 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其中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另外三个角
也一定都是直角。( )
9、 9时30分,分针和时针成直角。( )
10、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
二、填空题。(20分)
1、两条直线相交成( )时,这两条直线叫做( )。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 )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
( )。
3、在( )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有( )。
4、课桌面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 )的。
5、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 )。
6、从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画线段,( )最短。
三、选择题。(10分)
1、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可以使用( )。
A、三角板 B、量角器 C、直尺
2、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


A、交点 B、垂足 C、端点
3、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 )。
A、1条 B、2条 C、无数条
4、图形=是由两条( )组成的,∠是由两条( )组成的。
A、线段 B、射线 C、直线
5、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其中一个角是90°,那么其他三个角是( )。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四、操作题。(40分)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
·
·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 ·
·
3、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等线。
·
·
·

·
4、用画平行线的方法,在下图的基础上画出一个长方形。



5、过A点分别作这两条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

6、用下面两条平行线的一段作长方形的一组对边,画一个长方形。

7、用下面两平行线间的垂线的长作正方形的边长,画一个正方形。
五、计算。(10分)
1、求∠1、∠2、∠3的度数。



1
2
40
3

2、下图中,CD垂直于AB,已知∠1=160°,求∠2、∠3、∠4的度数。
2
C
60
3
1
A
4
B

垂直和距离的含义
D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的概念,理解距离的含义。
2.感受垂直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 学 重 点:
理解垂直的概念,理解距离的含义。
教 学 难 点:
运用垂直解决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认识垂直
1. 请学生画两条相交的直线。
(1)学生随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
(2)选择不同的相交情况,展示出来。
2.说一说: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有几个交点?
学生不难发现:两条直线相交可以组成4个角。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学生回答,教师在图上画角和交点。
3.想一想。
观察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你想到了什么?
(1)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以下几点。
①∠1与∠2的和等于180°,或者∠2与∠3的和等于180°等。
②∠1与∠3的度数相等,∠2与∠4的度数相等。

③图三中四个角可能都是直角。
4.垂直概念。


(1)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验证自己的想法。
(2)教师明确告诉学生: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
条直线的垂线。这个交点叫垂足。
5.找一找。
请你找出生活中垂直的现象。如:
(1)黑板面的长边和短边是互相垂直的。
(2)窗户中的横框和竖框是互相垂直的。
(3)教室地面的长和宽是互相垂直的。
(4)书本的长边和短边是互相垂直的。
二、认识距离。
1. 出示点A与直线l.
2.请学生从A点向直线l画连线。你能画几条?
(1)学生独立作图。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图情况。
(3)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你能画几条?(画无数条)
3. 距离的概念。
(1)请学生估一估,这几条线段中那一条线段最短。
(2)用尺子量一量,验证你的猜想。
(3)教师说明距离的概念。
板书: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4.画一画。
学生随意画一点和一条直线,然后再画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并量一量距离是多少




欠条模板-我的新学期打算


播音员招聘-补充协议模板


小草作文-用工合同范本


生物科学专业排名-合作意向书


安胎假-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7年七夕-销售员工作总结范文


关于写雨的作文-英语手抄报


英语语感-歇后语骑驴看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