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教案
竞聘报告-纪律教育学习月心得体会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线和角
本单元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空
间与图形”领域图形的认识中
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及对线和角有
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包括直线、线段和射线,角
的概念、角的度量和角的画法等内
容。
本单元教育目标:
1、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
br>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2、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
的大小关系。
3、
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
30°、45°、60°、90°角。 4、在探索线的特征、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及角的图形特征和大小关
系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5、在操作、实验等探索性、挑战性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
性。
1
本单元共安排了7课时,其中认识“线“安排了3课时,认识“角”
安排了3课时,探索
乐园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线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经历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过程。
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能按要求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3、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空
间观念。
教学重点:
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异同。
教学难点:
对于直线、射线的长度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直线和线段。
1、绷紧的弓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作线段。
指导学生通过课本中的情景图和教室里
诸如黑板边缘的线段等的
实物,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然后说明
“
绷紧的弓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作线段”。
2
教师示范画出一条线
段图,并说明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
有限长度的,可以度量。
2、引导、启发学生想象
:如果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会怎么样?鼓
励学生用语言、动作描述出来。
然后指出:把一条线
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直线没
有端点,是无限长的,无法度量。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启发学生想象:如果线段的一段无限延伸会怎么样?
说明: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
成了射线。学生讨论得出一
条射线有且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是无限长的,无法度量。线段、射线
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4、观察教材上的插图,使学生了解探照灯射出的光线、太阳照射
的光线
,都可以近似的看作射线。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可以近
似的看作线段或射线。
如:拉直的鞋带像线段、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像射线等。
5、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小组讨论,再交流。
3
线段
两个端
射线 直线
没有端
不同点
点
相同点
一个端点
点
线都是直的
二、做试一试。
说出各条线的名称。
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线③是一条曲线,学生说不上来,
教师要给予说明。
三、画线段。
1、复习线段的特点,提出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的要求,让同学
自己试着画。
2、学生交流画线段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视情况进行指导和示范,
并说明线段的表示方法。 <
br>(先点一个点,把直尺上的0刻度对准这个点,用笔从0开始画到
4,再点上一个点。画出的线段
可以记作:AB=4厘米。)
四、练一练。
1、自己画一条线段,注明线段的长度。
(让学生独立画线段。学生画出的线段可能各不相同,教师要关
4
注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
2、量一量下面线段的长。
(学生第一次接触类似的问题,首先让学生找出对应的线段,再
自己测量)
3、下面分别给出了3个点、4个点和5个点。在每相邻的两点之间
画线段。
(由
学生独立完成。答案分别为三角形、长方形和正五边形。注:
①题目中相邻两个字很重要。②画图要规范
,用直尺、铅笔作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看图讲故事、看图回答问题和测量活动中,感受在两点间的
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知道两点间的距离,会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5
理解并能应用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会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教学难点:
理解并能应用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
1、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
2、在讲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发生
了什么数学问题,了解
小狗走的路(直线)比主人走的路近。
二、看图回答问题。
1、先观察情景图,了解、交流图中的信息。
(1)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
学生讨论,实际数一数,了解小明家到学校有3条路。
(2)你估计小明去学校走哪条路?为什么?
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要给予肯定。但要使学生明白,
走中间的直路比较近。
三、测量。
量一量,从A到B的三条线中,哪条最短?
1、先让同学估计一下,从A到B的三条线中,哪条最短,大约
6
有多长,然后再实际测量。
2、交流测量结果,使学生在亲自动手测量中体会
、了解“两点之
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最后指出: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
两点间的距
离。
四、练一练。
1、 (1)乘火车,从北京到广州的路程是2313千米。
(2)乘汽车,从北京到广州的路程是2529千米。
(3)乘飞机,从北京到广州的航程是1966千米。
问:为什么乘坐三种交通工具所行的路(航)程不同?
组织学生读题,了解题中的信息,然后针对问题进行讨论。
2、观察图中大连与上海间的铁路线和水运线。哪条线长?为什
么?
观察线路图,找
出铁路线和水路线,再讨论。大连到上海的铁路
线弯度大,水运线比较直,所以铁路线长,水路线短。
3、在A、B两点间画出三条线,并分别测量这三条线的长度。
让学生自己画,测量出长度后,再交流。熟记“两点之间的所有
连线中线段最短”。
7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做实验和画直线的活动中经历认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过
程。
2、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会经过一点或两点画直线。
3、积极参加试验和动手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
教学重点:
会经过一点或两点画直线。
教学难点:
了解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教学过程:
一、小试验。
把一块木板固定在墙壁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1、提出试验问题,让学生猜一猜。
2、根据本班情况,学生分组试验或师生共同试验。
3、师生边试验边体会。
(1)在木板上钉一个钉子,无论钉在什么位置,木板都可以转动,
8
不能固定。
(2)在木板上钉两个钉子,就可以将木板固定在墙壁一定的位
置上。
(3)钉三个或更多的钉子,会增加木板的牢固程度,对木板的
位置没有作用。
4、得出结论:把木板固定在墙壁上,用两个钉子就可以了。
二、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1、提出画直线的两个要求,让学生自己尝试画直线。
2、交流、展示画直线的过程和结果。
结合自己画的直线,讨论“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过两点呢?”
得出结论: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最后,教师指出: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数学上也叫做两点确
定一条直线。
3、介绍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试一试。
要把下面的木板固定在墙上,请你在木板上画出钉子的位置。(引
9
导学生在书上画一画,再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需要几个钉子。)
四、兔博士网站。
在测量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常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
(2)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让第三个人把另一
根标杆插在C点,
使B、C两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
(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
(4)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
直线测定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量出A、B两点之间的距离了。
本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测量比
较远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时采用的方法,可
以在课后或活动课上让学生分组实际做一做。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