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大连外国语大学分数线-交通工程就业前景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课题:
信息窗1:平行与相交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
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能用工具画出
一组平行线。
2.在知识探究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br>师:为了保障咱们行人的安全,交
通部门在我们的生活中设置了许多交
通设施,一起来看
看吧。(课件出示情
境图,见图1)
预设:学生发现每幅图片中都有许
多线。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发现图片中都有许多线,从而引出下面对交通
中的线的研究。
师:你能从每一幅图中找出两条直线,并画出来吗?
要求学生在练习纸上用彩笔从每幅图中选择一组直线画下来。
师: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每组两条直线有的相交;有的不相交。
小结:虽然每组都有两条直线,但它们的位置各不相同。
图1
<
br>师:每组直线都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两条直
线的位置关系。(板书课题
)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分类——感悟特征
师:下面我们从大家手中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研究。
教师巡视,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预设: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六组直线,并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
1.学生先观察,然后小组讨论,按一定的标准把6组直线分类。
2.学生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分类结果,在组内达成共识,集体交流分类
情况。
预设1:按直线的方向进行分类,即:①⑤⑥是横平竖直的为一类,②
③④是斜着的为一类。
预设2:按“交叉”、“快要交叉”和“不交叉”分成三类
④⑤是交
叉的,①③⑥是不交叉的,②是快要交叉的。
预设3:按“交叉”与“不交叉”分成两类,即:①③⑥是不交叉的,
②④⑤是交叉的。 3.教师组织学生边交流,边思考,边纠偏。先通过转动纸张,否定第一
种按直线的方向进行分类的
方法,然后再通过给②添加延长线,让学生感知
直线“交叉”的“真相”,修正认识上的不足,达成共识
。即:如果按“交
叉”与“不交叉”分类,正确的分法是②④⑤一类,①③⑥一类。
(二)归纳——掌握特征
1.观察验证、调整后的分类结果,教师指出(指黑板),交叉的一
类在
数学上叫“相交”(板书),相交的这个点叫做“交点”(板书),而在同
一平面内不相交
的两条直线,就说它们“互相平行”(板书)。
(课件出示平行定义,见图2)让学生说给同桌听听,
(课件继续出示
一组平行线)让学生说说谁是谁的平行线?
2.(指黑板)除了黑板上的作品,让学生观察
自己的作品,是相交关系
的,把作品举起来,同桌俩互相评评。是互相平行的,把作品举起来,给周围的同学看看。
3.判断,加深对“平行”和“相交”
的认识。
课件出示:“
平行”和“相交”的判
断练习,(见图3)抽生回答,根据学生
回答出示答案。
图3
1、4平行;2、3、5相交;6不是直线,所以既不是平行也不是相交。
4.用手势判断长
方体各个面上两根小棒的位置关系。再出示不同平面上
的两根小棒,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平行”还是“相
交”。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这一组线跟我们刚才研究的互相平行的两条线
不同,它们在不
同的平面内。
小结:我们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时,首先要看他们是不是在同一平
面内。
三、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一)在教室里平行与相交
让学生从上课的教室中找平行
与相交现象,并说说你是如何辨别的,即
让学生回忆刚学过的平行线的特征。
(二)在图形中找平行
出示几组学习过的平面图形,让孩子们找图形中的平行现象,把各组平
行线找出来,画上不同的颜色。(每组平行线用同一种颜色表示)
(三)欣赏
师出示从生活中找到的平行和相交的图
片(见
图4)让学生也来找一找相交和平行。
(学生到前面指)
师随机提出问题:
1.游泳池的隔离带为什么要平行?不互
相平行可以吗?为什么?
2.直线①的平行线是几号?
3.直线②和直线④是什么关系?
4.和直线③平行的直线是几号?
(四)通过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找运动中的平行与相交 <
br>(课件播放,见图5)动画形式播放停车场闸道上标志杆的起落,让学
生观察标志杆的起落运动方
式,找到标志杆旋转前后,对应的边是相交关系。
(课件
播放,见图6)动画形式播放教室平推窗开关时的运动方式,找
到窗户平移前后,对应的边是平行关系。
四、动手实践,探讨画法
(一)自由创作,归纳方法
1.学生自由画平行线,师巡视搜集不同画法。
预设1:利用点子纸上的点子连线画。(没有点子怎么办)
预设2:利用直尺两边,沿着直尺的两边画两条平行线。(师拿出一把
图4
一边直,一边是波浪的直尺来,我的直尺是这样,也能画出平行线吗?)
预设3: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挪一下尺子,再画一条直线。
师把画的步骤板书下来,(板书
)画—移—再画,并也用他的方法画一
组,让学生判断这种方法行吗?最终确定移出了问,要平移。(添
板书:平)
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平移,引导学生想出就像窗子一样给他造个轨道。
如果学生自
由画时出现了利用三角板和直尺画的方法,就请那个同学来交流
画法,如果没有就让学生自学课本中利用
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预设4:利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
可以请这位同学边说边演示给同学们看,并及时以温馨提示的方式把需
要注意的地方告诉学生。
生集体说画法,老师黑板上板演画。
学生也用三角板和直尺的方法再画一组平行线。
(二)提高难度,巩固应用
1.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生拿出1号答题纸,尝试画出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归纳画法,观察画出的这两条直线,它
们都和第一条直线平行,那它们
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是互相平行的,进而得出画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线有无数
条。
(教师巡视过程中对先行画完的孩子,可以提高难度,随机在学生的答
题纸上加
上一个点,让有余力的学生尝试探究下面的内容)
2.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能力提
升,老师在学生的答题纸上(黑板板书)点出一个点,起名为
A
点写上。再画出一条直线,让学
生能经过
A
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交流画法,最后得出结论,经过
A点只能画出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其他的经过A点画出的直线都与已知直线是相交关系的。
(注:此环节可以依学生掌握情况和个体能力机动调控
五、当堂达标
1.下面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①
②
2、你能从图中找到平行和相交的例子吗?
③
⑤
④
⑥
教后反思:
课题: 信息窗2:认识垂直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能借助工具画出任意一条
直线的垂线。知道哪
是垂足。
2.在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知生活中的垂直的现象,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
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板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走在繁华的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特别多,为了保证交通的畅通,
马路上修建了许多交通标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呈现情境图,见图
1)
师:在这些交通设施当中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你发现了什么数学
信息?
预设1:每幅图中的两条线都是相交的。
预设2:每幅图中都有直角。
师:同学们
关注到了这些交通标志中的线,这几组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
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一)观察比较,感悟特征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片中抽象出几组线,呈现出探究的素材。(见图2)
师:仔细看看这几组相交的直线,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结果,在组内达成共识。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
预设1:每组的两条直线都是相交的。
预设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都是直角。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验证发现。
小结:每组两条直线相交都形成四个角,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归纳概括,建立概念
师:刚才大家的发现非常重要。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
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
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板书课题:认识垂直。
师:怎样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
线”?
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如: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同时直线b也是直线a的垂线,不
能说直线a是垂线。
小结:垂线是两条直线相互依存的关系,单独的一条直线不能称为垂线。
(三)深化理解,再塑概念
师:我们认识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一种新的位置关系,下面考考你:
课件出示(见图3):下面的每个图形中哪两条线是互相垂直的?
学生分组充分讨论后,集体进行交流,重点对第三组直线的位置关系说
出“是”或“不是”的理由。
小结:两条相交的线,不论它们相交的形状如何,不论是直线、
射线还
是线段,只要它们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线就互相垂直。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或图形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学生找后交流。交流中说清判断的理由,
进一步明确:两条直线相交后
是否形成直角是确定是否垂直的标准。
三、组织操作活动,深化概念理解
(一)尝试任意画一组互相垂直的线
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边的材料和工具,想办法画出两条互
相垂直的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各小组学生推选代表交流各自的方法和作品。学生边口述方法,边展示
作品。
预设:学生“画”的方法可能有:
1.用三角板“描”画。
2.用量角器画。
3.在点子图上画。
4.用两把直尺画。
在学生交流展
示时,教师引导学生摆出不同位置的“互相垂直”,帮助
学生形成对“互相垂直”的正确认识。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那画垂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用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师:刚才同学是用手中的不同工具画出了垂线,比较一下你喜欢用哪种
方法画?
引导学生优化:用三角板画垂线比较方便。
师:现在老师让大家用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你行吗?
学生尝试画垂线,老师借助课件边演示边介绍。(见图4)
(三)按要求画垂线
师:你能过A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吗?(见图5)请你自主尝试完成,
并在小组内交流是怎样画的?
预设:学生板书演示,讲解。
师:用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的
步骤是什么?
学生尝试总结画法。
小结:一贴(手拿斜边底贴线)
二移(移动尺子紧靠点)
三画(点线吻合画垂线)
四记(记上符号美无边)
预设: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四、精心设练,应用新知
1.下面的每个图形中,哪两条线段互相垂直?请标出来。(见图6)
2.教材P54自主练习3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组垂线,巩固垂线的画法。
3.教材P54自主练习4
过直线外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的巩固练习。
4.教材P54自主练习5
借助现实素材让学生找一找互相平和互相垂直的现象,进一步体会生活
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
五、当堂达标
1、下面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两条线段互相垂直?
教后反思:
课题: 信息窗3: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目标: <
br>1.通过“猜一猜,画一画,量一量”活动,理解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
线所画的
垂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含义。
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经历“猜想—验
证”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
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教学难点:
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及其画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了交通方便,在修路时遇到河要架桥,如果遇到了大山,
应该怎么办呢?
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预设1:绕过山。
预设2:火车爬山。
预设3:修建隧道。
……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绕路需要多费时间、
费能源
。火车爬山也不太安全,直接通过隧
道方法好像更好一些。
(课件出示,见图1)看图,教师向学生讲
图1
二次备课
解什么是隧道:隧道是埋置于底层内的一种地下建筑物。隧道可分为山岭隧
道、水底隧道和地下
隧道等。
师:为什么要修隧道呢?今天这节课就一起研究这其中的秘密。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认识两点间的距离
1. 提出猜想。
师
:刚才同学们都认为修隧道的路程最近,其他的方法路程会远一些,
这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的,其实在数
学上它还只是一个猜想。
板书:猜想。
2.操作验证。
(1)讨论研究方案。
师:这种观点究竟对不对呢?在我们还需要验证一下。
给学生一个简易的大山图,在山的两侧分别标出两个点A和 B。
师:小组内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证明我们的观点是否正确?
小组内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课件出示探究方案:
①从A 地到 B地,你能把修隧道的方法在图上表示出来吗?动手画一
画。你还能想到哪些不
同的路线?试着画几条,看看能发现什么?
②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比一比、量一量,验证你的发现是否正确。
③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与小组同学交流。
(2)学生分小组操作验证。
(3)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学生用测量的方法证明直接把A和B连起来的那条最短。
师:线段可以测量,其他线路如何验证呢?
预设:可以用线绕曲线,然后拉直……对于学生的各种验证方法师要给予
鼓励肯定。
师出示课件动态演示三条线路比较长度。(见图2)
图2
小结: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我们验证得出了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板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揭示: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就是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二)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刚才连接两点
中,发现
了两点之间的线段是最短的,从而明白了
在修路时“遇河架桥,遇山开道”的道理。<
br>笑笑同学家也打算从家到公路修一条水泥
路,该怎样修呢?(见图3)
2.小组合作探究。
师:拿出课前发的作业纸,我们可以把笑笑家看做一个点,把公路看成<
br>一条直线,请你用手中的工具,用不同的方法找出最近的那条路,并加以说
明。(课件出示,见图
4 )
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对于活动有困难的小组,教师要给予
帮助。
3.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选几个有代表的组表到讲台前用实物投影展示:
预设1:先画出几条不同的线段,再分别量一量,发现垂直的线段最短。
(见图4)
预设2:用毛线比一比,毛线的一端固定在笑笑家那一点,另一端固定
在公路上,逐步移动毛线,毛线越
来越短,短到一定程度,毛线越来越长(如
图5)。
预设3:用直尺量,如图。(见图6)
师:刚才这几个组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找到了从笑笑家
到公路的最近的
那条路,虽然大家的方法不同,但最短的这几条路都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它们都是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
揭示: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
距离。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体会“两点间的距离在生活中的应用”。(见图8)
图8
(1)先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并思考这样测量或设计线路合适
吗?有什么好处? (2)交流时让学生结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真正地体会这样测量更准
确,这样设计路线可以让它们
之间的距离更近,更节省材料,让游客少跑路。
2.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在生活中的应用。(见图9、图10)
(1)4个同学做抢板凳游戏,谁最有可能抢到?这样公平吗?
(2)从数学的角度谈谈为什么总是有人去践踏草坪?
第一个图
片先让学生表演游戏,在体验中了解游戏的不公平。再引导
学生用数学眼光去分析此题,加深认识“点到
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第二个图片引导学生看懂情境图,先独立思考:“草坪里竖着‘请爱
护小草’的警示牌,为什么总有人去践踏草坪?”再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
分析此题,加深认识“点到直
线的垂直线段最短”。最后结合本题及时进行
思想教育。
3.实际应用。(见图11)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动手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时重点强调:
画从蘑菇房到小木屋的路是根据“两点之间线
段最短”这一知识点画的,画从蘑菇房到小河最近的路是根
据“点到直线的
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画的。
四、全课回顾,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畅谈后教师总结:
知识提升:我们今天学习了点与点,点与直线的距离,那么用连接
两点
的线段来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用垂线段的长度表示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法提升:我们把
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了数学问题来解决,从而给我们
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上述探究学习中我们还
经历了猜测—验证(指
板书)的过程,猜想验证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点
到直线的距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希望同学们把更多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让数学更
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
活。
五、当堂达标
1、朋友做“抢板凳”游戏,他们的位置如下。
2、(1)请你画一条从蘑菇房到小木屋最近的路
(2)请你画一条从蘑菇房通向小河最近的路。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