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设计(人教版)
尼亚加拉-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设
计(人教版)
如何让学生经历探索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以下
是
小编收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设计》,
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设计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例1与相关的内容,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
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是学生能结合乘法的口算、估算来进行验算,养成良
好的计算习惯。
3.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技
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
计算。
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首先进行
知识回顾和检测。
出示:
1. 口算
23×20= 42×30=
23×19≈ 42×29≈
23×21≈ 42×31≈
2.
笔算
34×12= 76×47= 25×36= 37×82=
独立完成,4生板演。简评
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步骤和要求。
师:其实,数学学习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回想乘法
学习的历程:我们首先学习的是一位数乘一位数,就是表内
乘
法,接着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然后是两
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今天我们再往前迈进一步
,学习三位
数乘两位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那以后我们
还会学习多位数的乘法
。
3.出示练习变形: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1) 估算
师:首先来估算一下134×12的积大约是多少?
生:估算乘积。
(2) 尝试笔算
师:你能不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经验来尝试列
竖式计算
134×12呢?边算边想: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情况)
请学生板演展示,并讲解计算的步骤:
先算什么? 134
再算什么? × 12
最后算什么? 268
(134×2的积)
134 (134×10的积)
1608
(134×12的积)
师:问竖式中的各乘积的意义?
(3)
尝试笔算176×47
师:能试着计算176×47吗?边做边想过程,先算什么?
在算
什么?最后算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或在计算时你
遇到了什么困惑?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生:板示不同的笔算。(正确的 错误的 困惑的)
师: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用乘数哪位上的数去乘,乘积的末尾就和乘数的那位对
齐。
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4)
与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对比,你觉得有
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注意什么呢?
4.巩固练习
完成后两道练习,订正,讲评。
5.小结笔算方法
6.解决问题
师:学以致用,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就是
为了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一问题吧!
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
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
京有多少千米?
生:(1)读题,弄清题意。
(2)说出,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独立完成。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设计二: 目录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例1)……………湖洲小
学…………2-5页.
第二课时:口算乘法练习课………………湖洲小
学…………6-7页.
第三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例
1)
………………板芙小学…………8-10页.
第四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0)(例2)
………………板芙小学………11-13页.
第五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3)
………………新联小学………14-17页.
第六课时:积的变化规律(例4)…………新联小
学………18-20页.
第七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例5)…芙蓉学
校……21-24页.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例1)
一、教学内容:课文第45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
及练习六的第1-3题。
二、教学流程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
法的过程,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
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2、技能目标
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
位乘法)。
3、情感目标
(1)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2)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学会协助与合作,从而提高
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学会协助与合作,从而提高学习
效果,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教学策略
1、本单元内容以启发式教学、实践活动、探究、检验
等方法
进行教学,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
过程,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
在1000
以内的进位乘法)。
2、辅助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能够创造<
br>较为真实的模拟情景,产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效果,学生
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3、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卡片、学生上课的练习题。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懒羊羊要去旅游,可以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它想
同学们给它一些建议)
2、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
(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设计意图】
以学生们喜爱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喜羊羊创设情景,能迅
速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
(二)探索计算方法
1、 出示例1:
故事情节:懒羊羊出发时给灰太郎看见了,于是灰太郎
去追喜羊羊。
我们来看看灰太郎能不能追上懒羊羊。
出示:灰太郎骑自行车追,1小时约行16千米。
懒羊羊坐在特快列车上,1小时约行160千米。
师:同学们能追上吗?
(1)灰太郎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2)懒羊羊坐特快列车上,3小时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3)灰太郎马上回家,改坐飞机。(飞机每小时飞800千
米)
灰太郎3小时可以飞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4)最后灰太郎抓住了懒羊羊。
2、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还是以
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画中的人物,情节
吸引学生进行枯燥的计算,目的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有趣。
另外,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把两位乘一位数的口算
乘法迁移到新课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去。
(三)尝试练习。
1、懒羊羊给灰太郎抓住的消息传到喜羊羊那,于是喜
羊羊马上出发去
营救。它来到灰太郎的家。可是门锁着。要
打开这把密码锁必须要同学们帮忙。同学们愿意吗?
出示P46做一做(密码就是这些题目的答案)
同学们完成后展示多煤体把灰太郎的房子门打开。
2、门开后经过花园,花园里的花朵挡住了喜羊羊的路,
喜羊羊须要同学们帮忙。
P47练习六第1题(每算完一棵花,就倒下让路)
【设计意图】
有了上面例题的
讲解和训练,也因为有了旧知识一位数
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所以教师把练习的重点放在引起学生
兴趣方面做,让学生在计算学习、练习中减少枯燥的情绪。
(四)巩固新知
1、经过花园,前面就是关着懒羊羊的房间,在但是前
面共有三个房间,同学们我们一起找,好吗?
(一起完成P47练习六第2、3题)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通过具体的各种情境,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
行巩固,感受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也让知识
得到一个升华。
(五)课堂作业
调查我们身边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体会三们数乘两位
数口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境,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
巩固,感受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八、教学检测安排
教师准备的口算练习题
九、相关练习
书本上练一练和练习六中相关练习题
十、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
灰太郎:
16×3 =48 800×3 =2400
16×30
=480 800×30 =24000
懒羊羊:
160×3=480
160×30=4800
第二课:时口算乘法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P47练习六,第4、5、6、7、8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
数(或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3、情感目标
(1)感受数学计算的乐趣。
(2)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学会协助与合作,从而提高
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重点
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
位乘法)。
四、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五、教学策略
1、本节课内容主要以比赛形式完成。吸引学生计算的
兴趣。
2、辅助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补充一部
分的练习 。
3、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学生上课的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书本P47练习六,第4题。
揭示课题:口算乘法练习课。
2、P48第5题。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的内容,作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做到巩固的作
用。
(二)理解提高
1、第6、7题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两题的练习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意
义
与以前所学的乘法意义相同。加强巩固乘法意义的学习和理
解。对今后乘法应用掌握有良好作
用。
(三)拓展练习
第8*题和思考题
【设计意图】这两题是提高
题,不要求所有的同学都能
掌握,所以教师讲解分析针对在课堂教学中“吃不饱”的同
学。
(四)课堂作业
教师准备的口算练习。
【设计意图】
巩固本节课所学,并作为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
掌握情况的手段。
(五)板书设计
(板书有关的练习题解答)
第三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板芙镇板芙小学 彭亚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1
【教学目标】
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
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
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
一步体验学习成
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
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 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旧知铺垫,忆旧引新
列竖式计算: (1)145×2=(2)45×12=
学生
先说一说列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再计算。
最后再说说计算这两道题时分别运用了哪些旧知识?
计算这
两道题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
验,从类结构上为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做铺垫。)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一) 课件呈现题目: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
了12小
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
有多少千米?
提问:
该城市离北京有多远?怎样列式?
(二)、估算。
你能运用估算知识估一估:该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
(三)、探究笔算算理和过程。
1、学生独自尝试笔算。
2、学生小组交流:(1)要先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
什么位置?
(2)再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
(3)最后算什么?
3、指名学生上黑板,边讲解计算过程边完成板书。
4、找出学生一对一错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辨析,明
确需要注意的问题。
5、沟通联系,归纳算法。
比较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
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
:迁移类推的办法,不仅是一种有益的联想,
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
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
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类比迁
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
力。)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1、翻牌游戏:找找红色的两个数字相乘的末位数字藏
在哪张牌下面。
2、三级跳:列竖式计算163×21时,要先算( ),再算
( ),最后算( )。
3、笔算竞技:比一比,哪组算得又快又准。
134×12 25×116
241×23 217×42
4、 火眼金睛:先判断对错,再改正。
5、
脑筋急转弯:不列式计算,你能很快找到正确答案
吗?
(设计意图:新课
程使课堂具有活力与温度,但课堂教
学要想保持持久的活力与温度,练习题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
层次性和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
数学本身感兴趣。)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你有办法吗?下课试
试看。
(设计意图:四位数乘两
位数表面看只是对三位数乘两
位数乘法计算的一次拓展,但实质是对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法
则的一
次检测,是对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的再次训练。)
第四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
板芙镇板芙小学 杨忠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53页。
【教学目标】
1、 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
写法
,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
及概括等能力。
2、
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
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逐步形成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60×50
240×20 (板书:因数末尾有0)
2、 你能口算吗?你是怎样算的?
生: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
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学生猜一下,我们能不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呢?
请看以下例题。
(设计意图:通
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
验,从类结构上为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做铺垫。)
二、运算知识迁移,构建新知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
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提的问题,
并评价,抓住有用资源引出问题。)
老师能提一个问题吗?大家思考老师的问题包含了几个
问题啊。
出示例题
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重点让
学生理解“各”字在问题中的意义)板书子问题:特快列
车
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2、交流“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
(1)、怎样列式?
(2)、怎样计算?
(3)、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
B、怎样确定积的末尾的“0”的个数?
(4)通过对比,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迁移类推的办法,不仅是
一种有益的联想,
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让学生经历探索因数
末尾有零的笔算方
法的过程,并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
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类比迁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交流“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算法。
(1)学生独立列式,用竖式的简便写法怎么写?因数有什
么特点?(板书:因数中间有“0”)
①3为什么和6对齐?
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和探
索;
在交流和探究的过程中,碰撞思维,学会表达;在不同思维
的表达与碰撞中
,收获和发展;在收获和发展中,进一步学
会学习与思考。)
(2)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220×40 106×60 360×25
580×12
三、巩固计算,提升技能
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修正。修正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解
题的思路。
3、
课件出示课前的交通工具时速集合图片,让学生自
主选择素材,提出相关问题,同桌互考互查。
(设计意图:新课程使课堂具有活力与温度,但课堂教
学要想保持持久的活力与温度,练习
题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
层次性和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
数学本身感兴
趣。)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什么技巧吗?你今天学
得开心吗?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八的第2、4题。
第五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
级上册第54页的内容,练习八的
5—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
的关系,并能用它解决问题。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
自信
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看搭载天宫一号火箭发射实况,让学生感知速度.
师:近段时间发生在中国的航天科技大事是什么?
9月29日21时16分,搭载着我国第一个目
标飞行器天
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
射。科学家们经过精确
的数学计算,把天宫一号准确的送到
太空。我们用数学的眼光看这个短篇,火箭的速度快吗?
(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
生
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
2、关于速度,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3、揭示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1、 速度的含义
出示图片,介绍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
的运动速度等等。
引导学生说出速
度包括每分、每时、每秒、每天等时间
单位,还要有在这些时间里行的路程。(单位时间行的路程
叫做速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可以用速度来比较快慢,建立
时间单位的表象,
再通过交流每一个速度分别可以表示什么,
深刻理解速度的含义。】
2、速度的统一表示
(1)小组讨论:速度的写法,读法。
10米秒 读作:10米每秒 10米时
读作:10米每时
(2)了解在生活中的速度。
猎豹
(图片)追捕猎物时的速度是120千米∕时.
火车(图片)全速行驶的速度高达2千米∕分
长征三号甲火箭(真实图片)的速度是8千米∕秒
嫦娥一号(真实图片)的飞行速度是8000米秒
光的速度是298000千米∕秒(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
电,再听见声音)
【设计意
图:让学生自己体会出学习速度的统一写法的
必要性。而不是把速度的统一写法直接的灌输给学生。】
3、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出示例3:(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
行多少千米?
(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米?
学生先独立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
(1)80×2=160(千米)
(2)225×10=2250(米)
【设计意图:从现实情景入手,探究求时间和路程的数
量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式
在题(1)中,80千米小时叫速度,2小时叫时间,行
的
距离叫路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出:速度×时间=路程
怎样求时间?(路程÷速度=时间)
怎样求速度?(路程÷时间=速度)
教师讲解: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关系的问题,叫
行程问题,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行程问题。
【设计意图:梳理、小结知识点,让学生思路更清晰。】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八的第5题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
2、练习八第8、9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速度的理解,巩固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
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梳理、总结知识点,让学生思路更清晰。】
五、布置作业
1、用统一符号表示下列速度
(1)天蛾是一种昆虫,它飞行的速度每小时可达53千米,
可以写作 。
(2)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叫尖尾雨燕,它的飞行速度每小
时可达120千米,可以写作 。
2、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
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做作业,加深学生对速度的理解,
巩固速度×时间=
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例3
(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
少千米?
80×2=160(千米)
答:2小时可行160千米。
(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米?
225×10=2250(米)
答:10分钟可行2250米。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总评】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
泛
,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课时的
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
进行概括总
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
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
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
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教学,先让学生看嫦
娥一号飞行的实况录象,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比
较小军和小
刚的速度及了解生活中的速度理解速度,总结出求速度的数
量关系。
让学生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
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
生的
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
课主
要是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
四年级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
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
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在教学
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很适应合作学习,也
很注
重老师的评价。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
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
,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
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
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
功的体验。
第六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 上册第58页
例四,59页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
除以)几,积也乘
(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
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
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
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
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
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玩游戏?请听游戏规则:老师说
第一句
,你们说第二句。看谁的脑子转得快!(开火车形式)
师:1只青蛙 生:4条腿。
师:2只青蛙 生:8条腿。
师:( )只青蛙 生:( )条腿。
…… …
2、那么在游戏中藏着什么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找
一找吧。刚才同学们是怎么算出2
只青蛙8条腿的?谁能列
式?(4×1=4,4×2=8,4×3=12。。。。。。)
3、等号左边的两个数叫什么?等号右边的数又叫什
么?(因数、因数 积)
:根据儿童
的心理特点,创设青蛙“对对子”游戏这一
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行为产生强大的内<
/p>
张力,并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接着得出的这组算式,是
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
给他们成功的体验。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例4
6×2= 20×4=
6×20= 10×4=
6×200= 5×4=
2、通过观察算式找出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会乘几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在学生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我主要采
用的是教师引导,
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在学生汇报
交流时,我运用多
媒体课件来展示学生的推理过程,从而使
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思维的条理性,接下来让学生举例验证规律,在验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更趋于严谨与理性,提
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3、学生举例子,验证规律。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概括,激发学生积极
探索
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
合作学习,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的
合作交流
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问题,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
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让学生举例验证规律,在验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
维更趋于严谨与理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3、尝试练习:
(1)在4×5=20中,如果4不变,5乘
2倍,那么积也
( )。
(2)在6×8=48中,如果8不变,6除以
3倍,那么积也( )。
: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应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
应的问题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心。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做一做: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2、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4×13=52 24×300=7200
4×130= 24×30=
4×1300= 24×3=
40×13= 12×300=
400×13=
6×300=
:练习设计训练学生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让不同层次的
学生说一说变化的规
律,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大货车在普通公路上以4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小
时可以行(
)千米。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大货
车的2倍,小轿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
)千米。
4、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
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5、*算一算,想一想。你发现什么规律?
18×24=432
(18÷2)×(24×2)=
(18×2)×(24÷2)=
规律: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点进行归纳小结,对重点知识进行
回顾和思考。
五、作业布置:练习九第3题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积
不变 乘几 也会乘几
: 不变 除以几 也除以几
乘几 除以几 积不变
(0除外)
第七课时《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应用合适的
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
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
的判断。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
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
方法。
【教具】主题图、课件、游乐项目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铺垫孕伏
师:学校将要组织同学们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
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
。(出示图片)
问: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数学信息。
生:“老师买酸奶用去153元,买果汁用去102元;买苹
果用去101元”。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饮料和水果大约用了多少钱?
生:153+102+101≈350
150 100 100
师:如果老师刚好带350元,你认为够了吗?指名生说
理由。
师:刚刚
我们在计算时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加
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
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
究怎样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
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1、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2、初
步理解
估算结果的意义。)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师:
这次秋游,我们将要乘车去游乐场玩(出示课本60
页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
什么数
学信息?(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
师:根据这些信
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准备多少
钱买票比较合适?)(此环节的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的问题
意识;2、准确把握题意。)
师:谁来把这道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指名学生读)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用估算,
算式是:49×104)
2、学生自主探究估算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一种估算方法算一算,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估算情况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
方法一:49 × 104 ≈ 5000(元)
50 100
方法二:49 ×
104 ≈ 5500(元)
50 110
方法三:49 × 104 ≈
5250(元)(此种情况较少出现)
50 105
3、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师:肯定同学们的方法之后抛出问题:你认为哪一种方
法更切合本题题意?为什么?请你和
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
己的意见。(此环节目的在于:1、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
力;2、培
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3、培养学生针对实际情
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并说明理由。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情况跟大家交
流一下。
(生A:我认为第一种方
法比较适合本题,因为它把第一
个因数看成整十数、把第二个因数看成整百数,计算又快又
简便
。生B: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好,因为把104看成105,
估算出来的钱数更接近准确值。生C:我认为
第二种方法比
第三种方法好,因为它把104看成105,不便于计算。生D:
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道题目。由于把104估成110,
这样算出来的5500元肯定超过准确
值,如果学生在活动中
发生意外,或者想玩其它的游乐项目,老师还可以应付得了。
这个同学考
虑问题真周到,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说到了准确值。那么我想知道准确
值是多少?(5096)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5、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归纳总结。
师: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比较多的同学
都认同第二种方
法了吗?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第一种方法估算出来的钱数比
准确值小,钱带少
了就有同学上不了车,去不到游乐场,第
二、第三种方法由于把两个因数都看大了,估算出来的钱数肯定够,但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计算更
简便。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
实际情况来选择最
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类似情况
的时候,什么时候
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
情况而定,不一定非得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近似数。这个道理你弄明白了吗?
三、创设情境,轻松一刻
师:门票和车票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我们赶快走进游乐
场吧。(出示图片)这些是游乐场部分的游玩项目,有摩天轮
,你喜欢玩哪一
个? •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此环节的设计依据是:1、四年级
学生高度
注意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中要注意调节;2、四
年级学生仍然倾向于直观、形象的事物,对抽象的东
西不感
兴趣。)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想玩这些游乐项目,你们的愿望马上就
可以实现!
(1)必
答题:摩天轮最大载重量4000千克,四年级学生
平均体重是28千克,四年级104名学生可以同时
乘坐摩天
轮吗?
师:摩天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
喜欢的游
乐项目,并从中选择一道数学问题,用你喜欢的方
法来解决。
(2)自选题。
A:旋转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满坐),上午运行
19次,上午玩旋转秋千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
?
B: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学生,
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
2、解决返程的数学问题。
师:秋游活动即将结束,我们准备乘车返回学校,请同<
br>学们算一算: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学们乘
车返回时,客车每小
时行63千米,3小时能否返回学校。
五、反思回顾,自主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了“秋游活动”,
请大家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设计三: 教材分析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
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
乘法。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
本单元的学
习内容是义务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
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中来,因此,学生对算
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
位的增加,计
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
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
要。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
算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
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基本情况:这个班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强,书写比较规范。但这个班学习不够积极,上课不喜欢个
别回答问题,只喜欢集体回答。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
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
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
理已理解了。
3.学生认知障碍点:由于因数数
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
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
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
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
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
乘两
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
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
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
计算问题的体会
,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
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
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
br>置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热身:每组算一题其他组作判断。
16×4 230×4 19×3
180×4
2、竖式笔算:45×12=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说一说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乘法要
注意哪些问题?
二、情境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南宁人的精神是什么?能帮就帮,那你
们愿不愿意帮助一个身患重病的同学
呢?昨天我们中心校倡
议同学们为一个身患重病的同学捐款,对吗?据了解已经有
一个班捐得了
145元钱,如果每个班都捐得145元,我们中
心校共有几个班级呀?(12个班),你想提什么问题
?(一共能
捐多少元呢?)
1、板书题目:每个班捐145元,我们学校共有12个班,
一共捐得多少元钱?
2、你想怎么列式? 145×12= (元)
3、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
什么不同吗?
4、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5、145 X 12,你想怎样算?
(1)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全校共有12个班,一共
捐得多少元钱?
说一说你的想法?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今天我们就重点来
研究三位数成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尝试
算
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
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有
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
法进行计算。
②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③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6、学生互相说算法。
7、你想提醒大家笔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学生畅所欲
言。)验算。
8、观察归纳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三、练习:
1、基本练习〔目的:达到正
确,快速,对新知识的巩固
和加强〕分层测试卡基本练习的第一题,能做几题就做几题。
(讲评
时提醒学生最后一题可交换因数的位置,使计算简便)
279×31 545×69
28×287
结论: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
数积是(
)位数或( )位数。
2、变式练习〔目的:针对易错点进行改错〕课本51页
第7题
说出右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把它改正过来。
3、分层测试卡的基本练习第3题。
四(2)班有35名学生,每人交书费116元,一共交书费
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学法提炼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师:回顾一下刚才你们是怎样学会的?通过哪些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