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绝世美人儿
887次浏览
2020年08月28日 19: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日本留学生论坛-教师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1草 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
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
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
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 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
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 意。作
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 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
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 组课文
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
容。而且要认真学习 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
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
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
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
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
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 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
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 br>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
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
教 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
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 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
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 包外→蒙
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 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
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 分为2段;(3)按初入
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
法 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
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
柔美、渲染、回味、茫茫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
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 3段:蒙
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
温克。第5段:斜 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
的热 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

(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四)背诵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
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背诵课文第1段。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
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
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 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 是抓住哪
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 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
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 物显示了草原
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
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 细心体会,认真想
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②“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
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 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
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
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
“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
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 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
熟读成诵。)


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
到的,按 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
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 起,即景抒情,情景交
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
一幅 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二)讲读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

(教师提示:学习课 文第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
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 方法,
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
可分为几层?

(可分为两层: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
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3.讲读第1层课文。


( 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
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
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
上行车十分洒脱。”)

“洒脱”是什么意思?(不受拘束。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制。)

(2) “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
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 有什么特点?(十分静
寂。)

(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
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 (草原的环境有了变化,从见
到一条河开始变化。)

(4)看到了河,环境有什么变化?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了什
么?

(说明有人了。)

(5)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有了河 流、水草
长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



4.讲读第2层。

(1)指名学生读第2层。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因为他们 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
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 热情。)

(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
语句可以看出来?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
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 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
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 种兴旺、
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
果,这说明,环境 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作业。

1.背诵课文第1段。

2.练习课后作业第1、3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
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
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第 1、2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
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 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
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3、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
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 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
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 你体
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
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 ?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
心的微笑”?

(3) 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
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 句怎么讲?(蒙汉两族
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 第2句中的“话”是什
么意 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
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 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
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
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
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
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
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 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

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
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
草原为题呢?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
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 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
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 特的风
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
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 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


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 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
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
抄写在摘抄本上。

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板书设计:

天:清鲜、明朗

景美 天底下:小丘 平地、羊、马 、牛

1草原

人美 :热情好客、会心感人

2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加工信息,能从
网上 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
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 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
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 古
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
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 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
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
路?丝 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
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
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
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
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
“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
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

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
术”、 “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 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 会一下两国人
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
交流。

(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
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 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


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 前”“满
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
以看出两国的友好 与融洽。)

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 将
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 绸之路发生的一个
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
集的资料 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解读


随着西部大 开发的号角的吹响,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问题。本组教材就是围绕着“走进西部”这一专题进 行编写的。这一
组教材共选编了4篇课文,其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分别
从不同的角 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西部的神奇,西部的开发与建

本文:


内容仅供参考

厦门期货-五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国际护士节-企划部职责


东盟留学-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


临海市教育网-铜陵三中


承德一中录取分数线-商铺出租合同


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城建学院分数线


未来的地球-散文读后感


中国林科院-迎接新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