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打印版

温柔似野鬼°
879次浏览
2020年08月28日 20: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茶叶价格-三国鼎立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
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策略
1. 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4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识记“磬、陂、漪”这3个字。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读
准多音字“供”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昼、晓”“耘、桑”这2组字,鼓励让学生自主
练习。
2. 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
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 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课时目标
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单元导入,猜读诗题
1.单元导读。
课件出示冰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 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
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2.导入课文题目。
(1)谈话导入: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今天我们一起
来学习《古诗三首》。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古诗三首)
3.猜读诗题。
(1) 教师引导:童年生活历来总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诗人范成大将带领我们
感受什么样的儿童生活呢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 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教师引导:①猜猜诗题的意思。②读了诗题,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3)相机点拨:诗 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会有很多的感想。同学们可以尝
试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将重点词的意 思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猜出古诗题目的意思,也可
1


以用这种方 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31
首。
4.了解作者。(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
板块二 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学生读古诗。老师相机正音:“供”读一声“ɡōnɡ ”时表示供给,读四声“ɡ
ònɡ”时表示从事;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
(2)想想这首诗描 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夏季)教师引导学生:从哪个词看
出来的?理解“桑阴”。“桑”就是桑 树,“桑阴”就是桑树成荫了,当桑树成荫时,就是
夏季。
(3)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昼夜 耘田 供耕织
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昼、耘、桑”。(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4.习得方法,自学古诗。
(1)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教师引导:这首诗语言简练, 但含义深远,所以在
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古诗的大意。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呢 ?
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借助诗句旁边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
起来 就是每行诗句的大意,再把每行诗句的大意连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利用这个方法自学古诗。(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 默读古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 四人小组学习,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并说说古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5.教师相机小结: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
在说的时候我们 还要有自己的想法。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不是简单地把诗句的意思串
起来,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 句子中加上时间、地点、人物等,这样说起来就更流畅、更生
动。(再指名学生说诗意)
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结合注释说一说“耘田”和“绩麻”分别是在干什么。(锄草;搓麻线)
(3)查工具书说一说“各当家”是什么意思。(各忙各的农活)
(4)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2.观察插图,感悟诗境。
(1)插图也能帮助我们感受诗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中这首 诗的插图,这样的劳
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忙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的。 (板书:
劳动场景)一天的辛苦劳动后,回家看到妻儿各做各的事情,这样温馨的画面,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里那繁忙而井
然有序的 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学生接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不只是村子里的男 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的事情,就连小孩子们也——(学
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从诗中描述的小孩子学种瓜的情景中,你又获
得了怎样的感受呢?
3.想象画面,体会乐趣。
(1)指名学生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结合注释说一说“解”“供”“傍”和“阴”分别是什么意思。(懂得;从事;
靠近;树荫)
2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 会其中的乐趣。(全班
自由交流)
4.教师相机小结:能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劳动也是快 乐的。(板书:勤劳)一起快
乐地读最后两句——(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板块四 赏读古诗,感悟诗情
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 读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儿
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 br>(2)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十分快乐,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
做农活,也 是快乐的。(板书:童趣、孩子)这样和谐、温馨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
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大
家闭上双眼听老师在配乐中朗诵古诗, 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全班自由交流)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学生在语文练习本上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稚子弄冰
▶课时目标
1.会认“稚”1个生字,会写“晓”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3.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扣读诗题
1.谈话导入。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时期,你 们正经历着人生的快乐时光,一切都是新鲜的,
一切都是美好的。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在许 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
们留下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古时候孩童的生活情景。现在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第二首
古诗《稚子弄冰》。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板书:稚子弄冰)
3.指名学生猜诗题的意思。
师总结:“稚子”是指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古诗题目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
玩冰。
4.了解诗人杨万里。(课件出示诗人的资料)
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板块二 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钲”应读“zhēnɡ”,“磬”应读“qìnɡ”。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冬季)
(3)给古诗划分节奏,引导朗诵古诗。(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3


稚子 玉磬
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晓”。(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4.运用学法,理解诗意。
(1)让学生运用第一首古诗的学法,自学这首古诗,理解诗意。(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 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 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2)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5.教师相机小结 :清晨,儿童将铜盆里结冻的冰块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来当钲来
敲打。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 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玉石碎裂一样的声音。
板块三 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2)结合注释说一说“稚子”“金盆脱晓冰”“钲”分别是什么意思。(幼小的孩子;
早晨从金属 盆里把冰取出来;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 会其中的乐趣。(全班
自由交流)
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指名学生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结合注释说一说“磬”“玻 璃”分别是什么意思。(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
器;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3.多么调 皮的孩子,他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学生接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多么
聪明的孩子,他用彩色的线 把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锣来敲——(学生接读)彩丝穿取当银钲;
多么快乐的孩子,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 穿越树林,真好听——(学生接读)敲成玉磬穿林
响;多么沮丧的孩子,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美玉摔碎 的破裂声——(学生接读)忽作玻璃
碎地声。
4.教师小结:快乐也好沮丧也好,对孩子来说 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对作者来
说,他多么羡慕这个无忧无虑、聪明可爱的孩子啊。
板块四 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圈出这首诗中的动词。(脱、穿、敲、碎)
(3)从这几个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如“脱” 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
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
的向往之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古诗《稚子弄冰》。
(2)学生自由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板书设计

4



第3课时
村晚
▶课时目标
1.会认“漪”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晚》。
3.理解古诗《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扣读诗题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 一首诗通过小孩子学种瓜来体现
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一首诗通过孩子因冰块做成的打击乐器摔碎而失落沮 丧来表现孩子的聪
明、天真。你们还能背诵这两首诗吗?谁愿意背一背这两首诗?
2.谈话引出作者。
这节课我们要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 给我们的,他
的名字叫雷震。
3.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板书:村晚)
4.读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
“村晚”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所以这首诗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景色。
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我们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和《稚
子弄冰》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查工具书、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小组交流讨论等。
(2)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村晚》,理解诗意。(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 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村晚》。
 利用注释、工具书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汇报自学古诗的情况。首先检查 古诗的朗读情况。(课件出示诗的节奏
划分)(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陂”和“漪”的读音。指名学生按节奏朗诵古诗,学生评议后齐读。
(4)古诗讲究韵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应该注意把这首诗的韵脚“陂、背”读得清晰、响亮。
(5)学生练读,指名读,学生评议,全班齐诵古诗。
(6)检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全班交流汇报诗意)
6.教师小结:诗人抓住了对景物和人 的描写。(板书景:草、水、山、日;板书人:归、
横、吹)整首诗描绘了一幅牧童骑牛吹笛晚归图。
板块二 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结合注释说一说“陂”“漪”分别是什么意思。(池岸;水中的波纹)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指名学生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结合注释说一说“腔”“信口”分别是什么意思。(曲调;随口)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3.乡村的晚 景多美啊——(学生接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的生活
多么悠闲自在呀——(学生接 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教师小结:《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乡村傍晚时的景色, 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特别
是牧童骑在牛背上随意吹着短笛的悠闲自在,让人无比向往。
5


板块三 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1.读出感情,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
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全体师生在配乐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晚》。
(2)学生自由背诵古诗《村晚》。
板块四 对比阅读,感悟表达
1.现在我们已 经学完三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请比较一下这三首诗有什么
异同?四人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

2.全班学生交流汇报并填表。(课件出示表格的答案)
3.教师小结:这三 首古诗都向我们展示了古时候儿童生活的情景,只是写的事情不同,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了 夏天孩子们学着大人在桑树下种瓜的事情;《稚子弄冰》
写了冬天孩子们剜冰,用彩线将冰穿起来当打击 乐器,冰块摔碎了孩子们失落沮丧的事情;
《村晚》写了傍晚,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归来的事情。三位诗 人都善于捕捉儿童在做某件事
时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来体现田园生活的美好。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留 心观察,捕捉某
件事中的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掌握由面到点的写法。
4.完成课后小练笔。
(1)这三首古诗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都很美,都体现了古代儿童的有趣可爱,古代田
园生活的 和谐美好。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改写成短文。
(2)学生自由完成小练笔。(老师相机指导)
(3)用展示台展示写得好的小练笔。 5.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这也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请同
学们课后去 搜集这组古诗中的其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2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蚱、啃、樱”等10 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蚂、蚱”等
14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 1个词语。
6


2.默读课文,了解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3.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教学难点
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教学策略
1.识记字词 < br>结合语境,指导学生读准“倭、蚌、蚱”等容易读错的字;通过读音辨析,指导学生读
准多音字“ 晃”。根据字形特点,归类书写“蝴、蚂、蚱”,“拔、拴”,“瞎、铲、割”
这3组字 ,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个笔画较多的字。
2.阅读理解
运用长文短教的方法,紧 扣中心词,梳理课文脉络;品读关键语段,体会“我”的内心
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对园子里 的花朵、鸟儿、虫子等事物的描述中,体会字里
行间蕴含着的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3.语言运用
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品读感悟作者的内心感受,仿照文中的拟人句写一写。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小说《呼兰河传》。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蚂、 蚱”等
14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 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
记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小女孩向 我们讲述的她的童年往事,这个小女孩
叫萧红。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祖父的园子)
3.过渡:萧红为什么会对祖父的 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
的园子。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字词学习。
课件出示
第一组:蚂蚱 蜻蜓 蚂蚱 蚌壳
第二组:樱桃 谷穗 倭瓜
第三组:拔草 铲地 割草
第四组:圆滚滚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
(1)指名分组读,教师相机正音。
(2)引导发现:你发现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
3.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个笔画较多的字。
(1)指导写 “樱”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指导写“承”字。最后两笔不要连写。
7


(3)指导写“瓢”字。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
(4)指导写“逛”字。注意不要漏掉“辶”。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
事)
板块三 走进园子,感受美景
1.教师引导:作者记忆中的园子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 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快速
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1~3自然段 )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指名学生回答)
3.全班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概括。
课件出示
动物多: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颜色美:蝴蝶——白、黄、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
形态美: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像小毛球似的
4.教师小结: 作者在这段对园子的描写中,不仅写了好看的,还写了不好看的,不仅写
了昆虫的色彩还写了昆虫的样子 ,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园子。齐
读第1自然段,共同感受这幅五彩缤纷的画面 。(齐读)
5.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大花园!仅仅只有这些小昆虫吗?(联系下文可知还有天上飞的,< br>地上长的,果然是样样都有)
板块四 走进园子,感知趣事
1.默读课文第4—1 6自然段,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栽花、拔草、种
菜、铲地、嬉戏、浇水)
2.这六件事都体现了一个什么字?(乐)还体现了一个什么词?(自由)
3.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祖父的园子不仅景色美,样样都有,而且给“我”带来了无 穷无尽的快乐和自由,难怪
“我”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细读课文,趣中品乐
1.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六 件事,是哪六件事?(栽花、
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
2.浏览课文第4—16自然 段,想一想“我”在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最有趣,为什么?抓
住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全班汇报 交流)
(1)预设一。
课件出示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 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
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 反而把它踢飞了。
①哪几个词让你感到特别有趣?(东一脚西一脚、瞎闹、踢飞了)
②老师先指名学生表演这几个动作,再指名学生回答:你在瞎闹时的心情怎样?(板书:
快乐)
③指名学生读出这份快乐。教师小结: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去的却是快乐!
(2)预设二。(课件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
①想象“我”铲过的地是什么样的?(该铲的没铲,不该铲的却被铲掉了)
②想象“我”铲地的动作是怎样的?(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③教师小结:边读边想象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发现!以后要多运用这种学习方法。
(3)预设三。
8


课件出示
祖父浇菜,我也 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
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①“把水往天空一扬”中,这一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把自己淋湿了,像只落汤鸡。我感受到了她的自由畅快。
②指导朗读。
③教师小结:作者扬起的不仅是水,更是她的无忧无虑。
(4)预设四。(课件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
①作者想吃黄瓜就吃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 ,想捉蚂蚱就捉蚂蚱,真是想做什么就做
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一切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 自由)
②指名学生读出“我”的自由。(轻松自由的语气)
3.教师小结:不管是栽花、拔 草、种菜、铲地、嬉戏,还是浇水,作者都是在瞎闹、乱
钩、乱闹。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童年生活 是自由快乐的。
课件出示
这是一个( )的园子。
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
板块二 研读课文,笑中悟爱
1 .引导思考:为什么“我”可以在园子里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呢?(因
为祖父对“我” 的宠爱)
2.引导交流: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祖父对“我”的宠爱呢?(全班学生交流)
3.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祖父对“我”的爱。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描写,即“祖父大
笑起来”,从 笑中,我们完全明白了:“我”在这园子里拥有的快乐和自由,都是源自祖父
的爱。(板书:爱)
4.在《呼兰河传》中,作者是这样回忆祖父的笑的。
课件出示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祖父的这张和 蔼可亲的笑脸上,发挥你的想象,用“当……的时候,
祖父笑了”来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
当我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把菜种都踢飞的时候,祖父笑了!
指名学生仿照例句说话,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5.祖父这一次又一次的笑,让我们深切 地感受到了祖父对“我”浓浓的爱,这爱就组成
了一首爱的小诗。
课件出示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1)齐读这首小诗。你发现诗句有什么特点吗?(“我”都是跟在祖父后面,祖父做
什么“我”就做什 么)
(2)这首诗还没有写完,帮老师完成这首小诗。(学生练习写诗,老师相机指导)
( 3)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诗。说说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样的句子呢?(作
者是在一次次地回味 着祖父的爱)
6.在一遍遍的反复中,作者在一次次地回味着祖父的爱,祖父的爱就像涓涓细流,静静
地滋润着作者,悄悄地在作者的心中流淌。此时,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课件出示
这是一个( )的园子。
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
9


板块三 品读重点,感悟表达
1.正因为“我”在这园子里享受着快乐、自由 ,享受着祖父浓浓的爱,所以“我”看这
个园子时,就感到这园子有一种特有的魅力。(课件出示课文第 17自然段)
(1)自由读第17自然段,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园子特有的魅力是什么?(一切都活
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师生接读。
师引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生接读:鸟飞了, 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师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生接读:倭 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
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 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
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 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
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 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
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2.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课件出示
黄瓜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
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 开,也没有人问它。
(1)指名学生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作者的内心是自由
快乐的)
(2)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画上横线,和同学交流自己
的感受。 (学生互相交流)
(3)仿照这些拟人句写一写。
3.作者萧红曾在《呼兰河传》中这样写道:
课件出示
因为我感受到的是自由快乐,所以我看什么都是自由和快乐的。
教师小结:这种借其他的景物 来写自己心情的方法就叫作借景抒情、寄情于物。以后我
们也可以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景物。
板块四 阅读链接,再悟情感
1.作者在园子里可真是快乐、自由、无拘无束啊!读了 2.故乡住着她的许多亲人,可《呼兰河传》这本书开篇却写道: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
的祖父。为 什么“我”只说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呢?(因为只有祖父带给“我”无限
的快乐自由,无限的爱, 所以“我”只怀念自己的祖父)
3.无论呼兰河有多少人,“我”都已经淡忘了,唯一记得的只有祖父 。只要回忆起祖父,
“我”就回忆起快乐、自由和有祖父疼爱的童年生活,“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温馨、 幸福。
于是作者萧红写下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她在这本书的结尾部分这样写道:呼兰
河这小城里边……(课件出示《呼兰河传》结尾部分)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对课文有什 么新的体会?(体会到作者对祖父、对园
子深深的怀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br>4.课外阅读:快去读一读《呼兰河传》吧,相信你读完后一定能真正走进萧红的内心,
会对萧红 的童年生活以及她对祖父深深的怀念之情有更深刻的体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0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
3 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策略
1.识记生字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语境读准生字字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篝火、澄澈、 旖旎、
无垠、点缀”等容易读错的词语。出示词串“燕京、燕园、燕山、姓燕”,指导学生读准多
音字“燕”。
2.朗读教学
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对故 乡的怀念之情。找出季羡
林爷爷直接描写家乡月亮的句子进行品读,直接感受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
3.语言运用
本文最大的语言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找出文中的对比句品读感悟, 仿照文中的
对比句说一说。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吟诵古诗,导入课文题目
1.引导吟诵: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自古以来,月亮就 寄托了中国
人的思乡之情。古人最爱用诗词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一首诗?
2.学生吟诗。(课件出示吟诵月亮的诗句)
3.导入课文题目:吟诵月亮的古诗可真不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
散文《月是故乡明》。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 月是故乡明)
4.简介作者。
《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是季羡林爷爷写的,季羡林是一位什 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
就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出示季羡林的资料)
5.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羡林爷爷的内心世界。
板块二 初读课文,感知往事和经历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
号。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2)读准多音字“燕”。(课件出示词串)
课件出示
燕京 燕园 燕山 姓燕
指名学生认读。
3.学生自主阅读。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内心感受?
11


(2)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在文中做批注。
4.全班交流,感知往事和经历。
(1)引导交流: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指名交流)
(2)引导概括:你能用 课文中的词语简要概括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吗?(板
书: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
板块三 再读课文,感悟作者内心
1.引导交流: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
2.品读描写外国月亮的部分。
课件出示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 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
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 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
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1)指名朗读,交流:你有什么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
(2)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描写外国月亮的语段,学生读“我”的内心感受。
3.品读描写北京燕园月亮的部分。
教师引导:北京燕园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 流,
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
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
在我的窗外。
引导交流: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作者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师生合作朗读。
4.品读描写故乡月亮的部分。
(1)默读课文: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 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
月亮。季羡林爷爷心中故乡的小月亮又是怎样的呢?在文中找出描写故乡的月亮 的语句,用
横线画出来。
(2)指名学生朗读。(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评价,再齐读。
5.教师小结:外国的月亮再美,北京的月亮再好,我永远忘不 掉故乡的小月亮。对比之
下,故乡的小月亮究竟好在哪里呢?(指名学生说)
6.师生在配乐中朗诵课文。
7.教师小结:季羡林爷爷走出了鲁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 门,但没有走出那植根心
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燕园,走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乡土 情结;他走
上了社会的高层,步入了人生的辉煌,但没有走出那刻骨铭心的平民情结。季羡林爷爷即使< br>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乡,依然对自己的故乡念念不忘。
板块四 回读课文,感悟表达
1.感悟写法。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凸显出来,故 乡的小月
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见过的月亮都美妙绝伦,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
的月都不 及故乡的,月始终是故乡的明。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我感
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1)仿照这句话写一个对比句。(学生练习写对比句,老师相机指导)
(2)展示台上展示写得好的对比句。
2.季羡林爷爷已经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对那个小山村 念念不忘呢?(因为那里有季羡林
爷爷童年的快乐和美好的回忆,那里是他的故乡)
12


3.作者只记得那些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吗?除了记得在故乡发生的事, 他还记得故
乡的什么?(他还记得故乡的景色,比如故乡的水)
4.在作者心中故乡的水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至于水,我故 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
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 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指名读,再齐读。(板书:景——月、水)
5.作者写故乡的月亮是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他为何要写故乡的水呢?(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 总
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
6.教师小结:原来故乡的水是给故乡的月亮 当陪衬的。作者写家乡的月也好,水也好,
都是为了借物抒情。借故乡的月亮,借故乡的水来抒发自己的 思乡之情。故乡的一切都是他
无法割舍、无法忘掉的。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季羡 林爷爷心中的那
个小月亮,寄托了多少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啊!(板书:情——思乡)
板块五 布置作业,搜集诗文
1.回扣课文题目,出示杜甫的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一句诗。(课
件出示《月夜忆舍弟》)
(1)指名学生读这首诗。
(2)老师简单介绍:这首诗写了杜甫兄弟几人因战乱而离散,杳 无音信,于是思念之
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的月亮,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 得深沉
和浓烈。
2.布置作业。
请大家课下再搜集一些思乡的其他古诗,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
4 梅花魂
▶教学目标
1.会认“葬、腮、虬、玷”等13个生字。
2.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写的外祖父的几件事,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3.读懂课文题目,了解梅花的品格。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写的外祖父的几件事,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题目,了解梅花的品格。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13


本课要求会读的13个生字中,“玷、秉、飕”容易读错,要提醒学生结合词 语具体语
境识字。
2.朗读课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自读感知,以读代讲 。默读后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
件事?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外祖父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外祖父思念祖国的
思想感情,并迁移 运用,学会仿写。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古诗导入,初识梅花
1.谈话导入,引出梅花。
(1)教师导语:“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 四君子,梅居首位。元代王冕写了一首关于
梅花的诗,大家想读吗?(想)(课件出示《墨梅》)
(2)教师示范读,学生齐读。思考:你心目中的梅花是怎样的?
2.出示寒梅傲雪图,引出课文题目。
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美梅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
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梅花魂)
板块二 初读感知,理清结构
1.请同学们带着下面两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 br>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再和同
学你对题目 的理解。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葬身 腮边 玷污 郑重 秉性 凉飕飕 码头 撩乱 手绢 华侨 眷恋
指名学生读,正音,再齐读。
3.全班交流汇报: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4.指导学生写小标题。
能不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如第2自然 段可以概括为“读
诗词落泪”。
5.引导学生概括小标题。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 br>6.课文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外祖父喜爱梅花,
深深地 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7.通过情境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1)让时光倒流,让我们一 起回顾往昔,追忆外祖父往日的情怀。你瞧,那梨花木大
交椅上,外祖父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 词。用横线画出外祖父教“我”读的诗词。
(2)指名学生读画线的诗句。
课件出示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3)这三句诗是写什么的诗?(写思乡的诗)每当读到这类诗词 ,外祖父总会泪雨纷
纷,这是为什么?(外祖父非常思念家乡)
8.探寻落泪缘由,感受浓浓乡愁。
14


(1)诗句里 不绝的乡思、无边的愁绪,勾起外祖父满腔的乡愁,怎能不潸然泪下呢?
课文中共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眼 泪,另外两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落泪的呢?请同学
们找出来并画上波浪线。
(2)指名学生读画波浪线的句子。
课件出示
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椅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 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
绣着血色的梅花。
(3)外祖父三次落泪,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
想感情)
9.教师小结:外祖父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
年纪越 大,情感越浓,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外祖父心中刻骨铭心的痛。于
是,外祖父在异国他 乡将浓浓的思乡情寄托在梅花上,爱梅花超过了一切,我们从哪件事上
可以看出外祖父分外喜爱梅花呢?
(1)在文中找到外祖父分外喜爱梅花的句子或段落。(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2)找出描写外祖父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
么? < br>外祖父爱惜墨梅图,并不是墨梅图价值连城,而是在外祖父眼里,这不仅是一幅画,更
是祖国的象 征。每当思念祖国时,这墨梅图能慰藉外祖父的心。
(3)请仿照这段话来描述你熟悉的一个人,要抓 住这个人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来说。
(学生自由进行语言训练)
(4)指名学生上台口头描述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5)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写人的 文章中,可以加入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
态的描写。
板块三 质疑课文题目,感悟爱国之心
1.回归课文题目,引导质疑。
师:看到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魂是什么意思?梅花有魂吗?梅花的魂是什么呢?
2.细读课文,释疑“梅花魂”。
(1)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这很好,但是 真正会学习的人不仅能提出
问题,还会自己解决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题目中的一个字—— “魂”,那么
“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能解释“梅花魂”的句子。(课件出示
课文第13自然段)
(2)师引导:原来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秉性,梅花的秉性是什么?(愈是 寒冷,愈是风
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3)教师小结:此刻让我想到了古诗句“墙 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已是悬崖百丈
冰,犹有花枝俏”。原来,外祖父喜欢梅花,就是喜欢梅花的秉 性,梅花的魂。大家现在知
道梅花的魂是什么了吗?(梅花不怕寒冷、不怕风欺雪压的精神)
3.由物及人,领悟精神。
(1)难道梅花魂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红梅赞》。
(2)教师介 绍: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
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 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
烂的地方。歌曲唱的是梅花,实是赞美江姐。 在你的记忆中像江姐这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
还有谁呢?(方志敏、王二小、董存瑞、邱少云…… )
4.品读重点段落。
(1)那些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就像这昂首怒放的梅花一样,千里冰霜脚 下踩,三九严
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13自然段。
15


(2)梅花魂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板书:民族魂)我们< br>中华民族的精神到底是什么?(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
地,不 肯低头折节)
5.感悟表达。
这篇课文借梅花赞美了具有梅花精神的人,这是什么表达方法 ?(借物喻人)第13自
然段解释了题目的意思,在习作中这叫什么手法?(点明主题)
6.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外祖父不但赞美梅花,他更希望莺儿做一个有梅花品格的人。文中 是怎么写的?(指名
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7 .教师小结:其实,这句话不仅仅是外祖父对莺儿说的,更是他老人家自己的心灵独白。
他漂泊海外,作 为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
格,有灵魂,有骨气。(板书 :爱国心)
板块四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师生配乐齐唱《我的中国心》。
2.教师总结:学了这篇课文,老师希望你们也做一个有梅花精神的人,不管历尽多少磨
难,不管受到怎 样的欺凌,都要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教学目标
1.确定好提问对象,针对提问对象列出问题清单。
2.认真倾听,在交流时边听边记录。
3.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重点
认真倾听,交流时边听边记录。
▶教学难点
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策略
1.学习提问
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对象列出问题清单,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问,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
出多个问 题。
2.学习倾听
引导学生认真、耐心地倾听别人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边听边记录,不 明白的地方或
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适当追问。
3.学习表达
16


提问之后,整理记录,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1.教师引导:同学们,第一单元的课文主题是“童年往事”。我们可以用单元导 读中冰
心奶奶说的一句话引出本节课的话题:“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
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每个人都有自己
的童年。你 知道大人们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吗?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
的故事。(板书并朗读: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2.师生对话:你想走进谁的童年岁月?指名交流,适时追问:为什么想走进他 (她)的
童年岁月?(指名学生说)。
板块二 阅读范例,学习提问
1.阅读范例,列出问题清单。
先确定好提问对象,再根据提问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这里有两个问题清单可供参考。
课件出示
问题清单一
 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哪几篇课文?
 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是什么?
 课后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
问题清单二
 小时候玩过哪些玩具?
 最喜欢哪个玩具?为什么最喜欢它?
 这个玩具是怎么玩的?
……
(1)指名学生读,再齐读问题清单。
(2)说说你从这两个问题清单中发现了什么?
问题清单一是根据提问对象从不同方面提问; 问题清单二是根据提问对象围绕一个话题
提出多个问题。
(3)学生总结列问题清单的方法: 根据提问对象从不同方面提问或者围绕一个话题提
出多个问题。
(4)学生根据列问题清单的方法列出自己的问题清单。(学生边思考边列出问题)
2.四人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思考各自列出的问题是否对了解人物的童年有用。
3.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列出的问题。
4.展示台上展示学生根据提问对象列出的问题。(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板块三 创设情境,提问采访
1.交流向提问对象提出问题的方式。
确定了提问的对象和要问的问题 后,我们现在与提问对象无法见面,怎么对他提问呢?
(可以打电话、发信息、语音聊天、视频聊天…… )
2.学习提问的礼节和要求。
我们今天提问的对象都是我们的长辈,要注意交流的礼节和 要求,要认真、耐心地听别
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不明白的地方或感兴 趣的内容可以
适当追问。
课件出示
 认真倾听,交流时边听边记录。
 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学生齐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板书:认真倾听、边听边记录)
17


3.培养学生有修养的提问习惯。
除了以上要求,我们向长辈提问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 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 注意不要随意打断别人。
 不明白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适当追问。
4.向提问对象询问列好的问题。
大家现在就拿出你的问题与提问的对象去交流吧!(可现场或电话采访老师、家长、邻
居等)
(1)现场采访教师。
(2)电话采访家长。
板块四 整理记录,讲述故事
1.归纳整理,明确要求。
(1)同学们获得了满意的答复,了解了大人们的童年。请几位同 学上台展示自己的谈
话记录。(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2)这几位同学的谈话记录杂乱无章,需要整理一下。如何整理谈话记录呢?
课件出示
 记录的格式应该是一问一答式。
 把大人们讲的童年故事整理好,做上记号。
(3)学生按要求整理自己的谈话记录。(板书:整理记录)
2.有条理地讲述故事。
讲故事要条理清楚。如何有条理地表达呢?
课件出示
 一条一条按记录的顺序表达。
 找出重点内容,把不相关的内容删掉,只表达重点内容。
3.教师小结:不管是口语交际,还是习作都需要有条理地表达。可以按顺序一条一条地
表达,也可以抓 住重点,只简单地表达重点内容。(板书:有条理地表达)
4.四人小组交流整理好的谈话记录,比一 比谁表达得最有条理。(小组内讲一讲了解到
的大人们的童年故事)
5.每个小组选一个表达最有条理的代表到讲台上做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
我了解到了( )的童年,他的童年( )。
小组代表上台交流汇报。
6.畅谈讲故事后的感受。
同学们讲了许多大人们的童年故事,讲得真精彩、真有趣!听了这 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 深刻的
记忆)
板块五 回归生活,练习交际
1.提出现场交际要求。
今天因为课堂的局限性,大部分同学使用的是电话采访家长的办法,回家以后,大家可
以现场采访家长, 面对面地交流,那种交流情境又是不一样的。
2.转换交际对象。
我们还可以去了解其他大人的童年故事,切换一下交际对象,训练我们的口语交际能
力。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走进了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了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同学们学
会了根据提问对象提 出恰当的问题,学会了认真倾听以及边听边记录,也学会了根据整理的
记录有条理地表达。这节课我们的 收获真不少啊!
▶板书设计
走进他们的童年生活
18


认真倾听
边听边记录
整理记录
有条理地表达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
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某一个时刻或某一件事情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
受。
3.写完后和同学交流,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教学难点
能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某一个时刻或某一件事情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策略
1.习作指导
(1)指导选材:翻阅影集、日记……回忆自己成长的历 程,抓住让自己突然觉得长大
了的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来写。借助教材中的示例和插图帮助学生打开 思路。
(2)指导习作:①写印象最深的事情。②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③把“那一刻”的情
形写具体。④写出当时的真实感受。
2.习作展评
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习作,采用师评、生生 互评等方式,赏评习作中的亮点,增强学生写
作的信心。同时对照习作要求,看学生有没有把受到触动的 那个瞬间写具体,指导学生二次
习作,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影集、学生日记、学生成长手册。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某一个时刻或某一件事情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
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语境,导入主题
1.翻阅影集,畅谈感受。
(1)请同学们欣赏几组照片。(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中小女孩从婴儿到长大的成长照
片)
(2)请同学们翻阅一下自己带来的成长影集。
(3)谈一谈翻阅影集后的感受。(学生自由畅谈)
2.穿插“猜一猜”的游戏。
(1)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这里有咱们班一位同学小
时候的几张照片, 你们猜猜看他是谁呢?(展示班上一名同学婴儿时期的照片)
(2)学生自由猜测。(展示班上那名同学小学时期的照片)
3.揭示习作主题。
19


同父母一起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那一刻,陪奶奶一起聊天、做 游戏的那一刻,同学陪我
过生日的那一刻,陪父母去探望爷爷奶奶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板书并齐读
习作主题。(板书:那一刻,我长大了)
4.教师小结:同学们翻阅自己的成长影 集的时候,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成长
中的故事吧。老师欣赏这些照片的时候,也感慨万千。还 记得大家刚进入一年级的时候,有
的孩子经常哭哭啼啼,转眼间变成了意气风发的少年,长大仿佛就在一 瞬间。
板块二 回忆童年,指导讲述
1.寻找“那一刻”。
引导:翻阅影集、 日记……回忆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情
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学生自 由翻看自己带的影集、日记……)
2.讲述“那一刻”。
(1)指名讲述:回忆了自己成长的历程,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2)指名学生读教材中的示例。(课件出示示例)
(3)学生交流汇报:示例中的句子,哪些词让你有所触动,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3.指导讲述。
想一想你是在哪一刻长大的呢?那一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是做了 什么?那
一刻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组交流。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长大的“那一刻”,说说当时的情景。
5.全班交流分享。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
板块三 结合课文,指导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
(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
 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 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2)学生齐读这些要求。
2.指导习作方法。
(1)教师引导: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读中悟写。(课件出示《梅花魂》第3自然段)
引导交流:你从这段话中能发现什么写作方法?
教师点拨:写事离不开写人,把一件事的重点 部分写具体,离不开对人物的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板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3.指导写出真情实感。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习作打动别人,感染别 人,还得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尤其是要
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板书:真 情实感)
4.教师小结: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除了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外,还需要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板块四 自主拟题,自由习作
1.指导学生自主拟题。
(1)本次习作的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 ”。这是大主题,同学们可以自己想一个
更好的习作题目,题目自拟。
(2)学生拟定好习作题目。
2.放手让学生自主习作。
这次习作要写一件自己成 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
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 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现在运用今天学到的把一
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开始写作吧!(学生自由写 作,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第2课时
20


▶课时目标
1.展示习作,和同学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
2.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能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分享,构建方法
1.佳作欣赏。
(1)指名学生朗读佳作。
(2)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说说展示的佳作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2.例文诊断。
(1)教师出示学生习作中尚需修改完善的片段。
(2)师生评议 :引导学生从“事情经过是否清楚”“那一刻是否具体”“是否写出了
真实感受”三个方面评议。
(3)讨论修改。
3.借助课件,指导方法。
课件出示
 我和妈妈在 马路边看见一个小女孩带着她瘫痪的妈妈乞讨,我给了小女孩十元钱,小
女孩用充满感激的眼神望着我, 那一刻,我长大了。
 我生日那天,爸爸原本答应陪我庆祝生日的,可中午吃饭的时候,爸爸接到一 个工作
上的电话要出去吃饭,爸爸左右为难,我劝爸爸以工作为重,那一刻,我长大了。
 奶奶天天在家里干家务,最近奶奶身体不适,我放学一回家就帮奶奶干活,还给奶奶
捶背,那一刻,我长 大了。
4.教师小结:本次习作最重要的是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怎样才能把受到触动的
那个瞬间写具体呢?(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最好用上比喻、
拟人、排比 、夸张等修辞手法)
板块二 修改习作,养成习惯
1.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鲁 迅先生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老师相信爱动脑筋的你们,一定能改出最棒
的习作,赶快运用这些 好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吧!
2.同桌交流互评。
同桌之间互换习作读一读,和同桌交流,看 看有没有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根
据同桌的意见再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学生再修改习作 ,老师相机指导)
3.全班展示交流。
展示台上展示修改好的优秀习作,全班交流。(优秀习作欣赏)
板块三 总结提升,分享收获
1.学生畅谈收获。
在本次习作过程中,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2. 教师总结:本次习作的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我们在习作中要围绕把事情的
经过写清楚,把“那 一刻”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誊抄习作,展现成果。
学生将修改至满意后的习作誊写在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那一刻,我长大了
经过——写清楚
情形——写具体
感受——写真实



语文园地
21


▶教学目标
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用排比句式从不同方面描述 一种情景,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能用对比
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3.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教学重点
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教学难点
能用排比句式从不同方面描述一种情景,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能用对 比的
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借助教材中4 位小伙伴的话,回顾本单元学过的4篇课文,总结归纳关于体会课文表达
思想感情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
自读例句,引导学生发现例句在句式、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在仿写中加以运用。
3.日积月累
多种形式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用排比句式从不同方面描述一种情景,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交流,习得方法
1.回顾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梳理阅读方法。
(1)教师引导: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是怎么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
课件出示
 读到《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时,我能直接感受到
作者对 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 读到《祖父的园子》时,我从课文对园子里的花草、虫子、鸟儿等事物的语 句中,体
会到了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我”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 我在读《月是故乡明》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
情。
 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了,也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
体会。
(2)指导梳理:小伙伴用了哪些方法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回顾课文中学到的方法。
(1)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2


指名学生读,老师归纳 :第1课《古诗三首》都是运用想象来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与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课件出示《祖父的园子》第16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学生归纳:读第2课《祖父的园 子》时,从课文描写园子里的花草、虫子、
鸟儿等事物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我”对祖 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3)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 但是,看到它们,我 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
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 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
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 你!
 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指名学生读,学生归纳:读到第3课 《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这句话,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也能体会
到作者的怀乡之情。
(4)课件出示《梅花魂》第13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学生归纳:读第4课《梅花魂》,通 过有感情地朗诵外祖父赞美梅花精神
的这段话,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对课文表达的思想感 情的体会。
4.全班交流汇报。
5.本单元的重点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交流平台告 诉我们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
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以上4种方法外,你还学会了什么方法?(同桌互相交 流)
6.教师总结: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大家用情朗读,从字里行间慢
慢体会,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就一定能体会到作者心里想要表达的情感。
板块二 句段运用,学习表达
1.读中悟写。
课件出示
 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
地方飞出来。
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1)指名学生读,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
(2)引导发现: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预设:
①围绕一个中心词写。
②采用排比句式。
③从几个不同方面来写同一情景。
④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2.仿说练习。
观察这两个排比句,它们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 小结:写排比句,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句
子排列在一起。因此,排 比句一定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句子组成的,而且每个分句都有一
部分字词相同。
课件出示
选择下面一种情景仿照着说一说。
冷 静 辣 忙 吵 快
4.我们以“冷”这种情景为例,要有三个相同的句式,要有一部分字词相同。
课件出示
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23


 ___________。冷得___________,冷得____ ________,冷得___________。
5.指名学生用“冷”这种情景说排比句。(学生自由发挥)
6.请同学们在剩下的5种情景中选一种情景说一个排比句。先同桌相互说一说。(同桌
交流)
7.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排比句)
8.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运用排比句说一种 情景。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学以致用,在
自己的习作中恰当使用排比句。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2.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聚焦表达,学会运用
1.自由读下面的语句,想一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
 在风光旖 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
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 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
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 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
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 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
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2.全班齐读,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这3段话在表达上的特点。(同桌自由交流)
3.指名学生回答。(这3段话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这段话除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4.第一段话的仿写最难,要运用对比和排比的手法。
课件出示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对比之下,_______,无论如何比不上__________。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并照样子说一说。(同桌自由交流)
5.把交流好的句子写在语文练习本上。(学生自由练写,老师相机指导)
6.全班展示写得好的句子。
课件出示
在奶奶家吃饭也好,在外婆家吃饭也好,在 酒店吃饭也好。对比之下,我觉得这些饭菜,
无论如何比不上我妈妈做的饭菜香。
7.请同学们再选择剩下3句话中的一句,照样子写一写。
课件出示
 ____________,也比不上________________。
 虽然_______ ______,远比不上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再没有_______________,——也不再___________ ___。
学生在语文练习本上自由练写对比句。(老师相机指导)
8.同桌互相交流写好的 对比句,听取同桌意见并修改写得不够好的地方。(学生自由交
流并修改)
9.展台上展示写得很好的对比句。(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10.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 了写对比句。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学以致用,在自己的习
作中恰当地使用对比句。
板块二 熟读成诵,积累古诗
1.谈话导入诗题。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出门在外,最牵挂 儿子的就是母亲。下面我们就跟随唐
代诗人孟郊去感受那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板书古诗题目,齐读古诗 题目。(板书:游子吟)
24


2.理解诗题。
“游 子”是指出门在外远游的人,游子吟是指出门在外的游子有感而发写下的感叹。
这首诗写的是长年出门在 外的孟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师范读古诗。(课件出示《游子吟》及节奏划分)
4.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5.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解题目、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6.学生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
7.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学古诗的情况。
8.全班交流汇报自学情况,老师相机指导。
9.老师在配乐中诵读古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随着诗文中的情景展开想象。你眼前浮
现出怎样的情景?(指名学生回答)
10.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11.同桌间比赛朗诵古诗。
12.学生背诵古诗,积累古诗。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5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 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
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的生字可以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醒学生注意:“擂”读léi,不能读
成lè i;“丞”读chénɡ,不能读成cénɡ。指导写字时,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
本 课要求学生正确读写的词语较多,可以将这些词语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已不常用
的词语,如“军 令状、水寨”;另一类是如今仍常用的词语,如“妒忌、军事、委托”等。
要注意分类指导,对不常用的 词语,只要求学生知晓大意,能够读写即可。对常用的词语,
要求学生理解意思,正确读写,并能积累运 用。
2.课文朗读
可以抓住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 味,展开想象,
感悟人物形象。如开头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反映了两人的性格特点,被称为神来之笔。 可
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进入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理解。边读边想,每次对
话 时人物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边议边读,读后评价。评价后再读,边演边读。通过有感情
地朗诵,感受诸 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识人心的英雄形象。把自己当成诸葛亮,通
过朗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
3.语言运用
25


学会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 。本篇课文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开篇对人
物语言的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要引导学生学习 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
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读写 “妒忌、
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谈话导入。
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 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之一,
你知道是哪四本书吗?书中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三国演义》 主人公:曹操 刘备 孙权 诸葛亮 周瑜
《水浒传》 主人公:宋江 林冲 鲁智深 武松 李逵
《西游记》 主人公: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僧
《红楼梦》 主人公: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王熙凤
2.你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诸葛亮、周瑜三人有什么了解?谁来简单地说一说?
3.有 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
《三国演义》是一部智 慧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是智慧里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
谋略与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 定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草船借箭的故事。
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草船借箭)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或想法呢?
预设:(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
5.老师心中也有个疑问:草船借箭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课件出示背景介绍)
板块二 阅读课文,理清层次
1.明确阅读要求。(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请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问,按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周瑜 妒忌 都督 幔子 水寨 擂鼓 呐喊 弓弩手 丞相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忌”和“擂”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交流汇报,提出并解决问题:
①谁用草船向谁借箭?(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②为什么要借箭?(周瑜借军情紧急,令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③怎样借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巧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2)本文是按照故事 发展的顺序来写的。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
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预设 :①周瑜借军情紧急,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巧施
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 箭”成功,如期交箭。
26


②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 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
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4.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按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指名学生说)
板块三 细读课文,解读对话
1.大家都知道借箭起因是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周瑜最终要 诸葛亮三天内造好十万支
箭,可他却暗中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画出 相关的语句。
(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 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
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 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
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1)周瑜阻挠诸葛亮造箭,是为了什么呢?(定诸葛亮的罪)
(2)定诸葛亮的什么罪?(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古代立下军令状如果完成不了,就
是死罪)
(3)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
三天也绝 对造不好十万支箭。这说明了什么?(周瑜心胸狭窄,想除掉诸葛亮)
2.这些话是周瑜私下对部下鲁 肃说的,可是周瑜在诸葛亮面前说的要造箭的原因是什么?
请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周瑜对诸葛亮 说的话。(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
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 “十天造得好吗?”
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1)周瑜对诸葛亮说的造箭的原因是什么?(马上要跟曹军交战,但军中缺箭,军情
紧急)
(2)造箭真的是因为要跟曹军交战吗?(不是,是周瑜想给诸葛亮安一个罪名)
(3)齐读周瑜说的话,思考: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阴险、狡诈、公报私仇)
3. 可是诸葛亮却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
好甘受惩罚。他为什 么会这样做呢?请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诸葛亮说的话。(先
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诸葛亮说 的话)
(1)诸葛亮为什么把十天的造箭时间改成了三天?(因为十天不可能造好十万支箭,
诸葛亮根本没想过造箭,他想的是草船借箭)
(2)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 动要求去做?(因为诸葛亮早
已想好计策,胸有成竹)
(3)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 很高兴?(周瑜为阴谋要得逞而高兴)诸葛亮知
道周瑜在陷害他吗?(知道)他明知是陷阱,为什么还要 踏入陷阱?(因为当时刘备和孙权
联合抗曹,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
(4)齐读诸葛亮说的话 ,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
大局为重,主动入套。可见诸葛亮是一个从 容镇定、胸有成竹、心胸开阔的人)
4.教师小结:故事一开始,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 ,一个设下陷阱,步步
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同桌之间一个当周瑜,一个当诸葛亮来分角色读 读他们的
对话吧!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7


2.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深入研读,感受形象
1.自学课文,圈画词句。
上 节课我们通过品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对这两个人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周瑜嫉
贤妒能,诸葛亮顾全 大局。故事的结果是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
比不上他!”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 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出来,并
在旁边做上批注。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课文第6自然段中的句子。
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预设:(1)课文第6自然段中“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
诸葛亮有什么 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我联系上下文
知道诸葛亮算准了第三天四 更时候会起大雾,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2)课文第6自然段中“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 起来,朝北岸开去”,我
联系上下文知道把船连接起来是为了增加船的受箭面积。
教师相机小 结:联系上下文来阅读古典名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可以运用
这种方法学习这篇课文。诸葛 亮能预测天气,说明他知天文。(板书:知天文)
4.老师有一个问题没弄懂,谁能帮老师解开疑惑吗?
课件出示
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
呐喊。
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
受箭。
(1) 诸葛亮为什么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然后又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呢?(为了使船身受到更 多的箭)
(2)如果只用船的一面受箭,会有什么后果?(船无法在水面上保持平衡,很有可能
翻沉)
教师小结:双面受箭是为了让船保持平衡,方便快速撤退。
5.学生继续汇报交流。
预设:课文第7自然段“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我联系上下
文体会到诸葛亮 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准三天后必有大雾。他知天文,所以能预测得这样准确,
真是神机妙算。
(1)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因为江上大雾漫天,敌人根本看不
清虚实,加上曹操 这个人疑心重,他怕有埋伏,不会轻易出兵,这是“借”箭的绝好机会)
(2)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坐 在船上,都看到了这场大雾。假如你是鲁肃,看到这场大
雾,你会怎么想呢?(鲁肃想:前两天天气还好 好的,今天怎么会起这样大的雾?诸葛亮真
是神机妙算啊)
(3)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怎 么想呢?(诸葛亮想:果然不出我所料,周瑜啊周瑜,
你费尽心机想谋害我,我便将计就计,胜你一筹)
6.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
去。”
请同学们把“笑”字圈起来,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诸葛亮在笑谁?
预设:(1)诸葛亮在笑 曹操,因为雾太大,曹操不敢出来迎敌,他嘲笑曹操生性多疑,
反而害了自己。
(2)诸葛亮 在笑鲁肃,因为鲁肃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笑鲁肃忠厚老实,不知底细。
这是一种友善的笑。
28


(3)诸葛亮在笑周瑜,因为周瑜本想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 将计就计,轻易就把十万
支箭“借”回来了,周瑜根本想不到“草船借箭”这一招,这是一种得意的笑。
(4)诸葛亮在笑自己,因为他算对了天,算对了人,没有让周瑜的诡计得逞。这是一
种自信的 笑,胜利的笑。
7.教师小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他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 来;
他说三天后取箭,果然第三天就取回了十万支箭。(板书:神机妙算)
板块二 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1.学完课文后,你对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有没有进一步的了解?小组内交流讨
论。
2.全班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1)诸葛亮顾全大局、心胸开阔、神机妙算。(2)周瑜嫉 贤妒能、心胸狭窄。
(3)曹操生性多疑。(4)鲁肃忠厚老实。
3.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对应的段落,感受语言的特点。
(1)这段话选自《三国演义》原著,它与课文中哪些自然段相对应?(第8、9自然段)
(2)这段话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半文言半白话)
4.今天我们认识了《三国演义》中的诸 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
他们的故事?(赤壁之战、舌战群儒、空城计、六出祁山 等)
板块三 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 演义》中的故事——草船借箭。请大
家回想一下我们用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联系上下文阅读法 、做批注阅读法、圈重
点词句阅读法、借助相关资料阅读法)
2.作者是怎样将文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既鲜明又形象的呢?
预设:(1)作者通过对诸葛亮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出他的性格特点。
(2)作 者抓住了四个人物不同的特点,如他们的语言、动作等,从而体现出不同人物
的性格各异。
3 .由此可见,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刻画人物?(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
体现人物的性格 特点,这是我们写作中不能缺少的)
4.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诸葛亮给了要加害他的周瑜不小的教训, 此后的教训还多着呢。
《三国演义》中有著名的情节“诸葛亮三气周瑜”。同学们想知道诸葛亮是怎么气 周瑜的吗?
又把周瑜气到什么程度呢?请同学们课后自读《三国演义》,找到相关章节,一睹为快吧!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6 景阳冈
▶教学目标
1.会认“倚、箸、碟”等17个生 字,读准多音字“绰、呵、泊”,会写“冈、饥、碟”
等15个字,正确读写“半夜三更、寻思”等5个 词语。
2.默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重点。
3.抓住重 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能加上
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详 细地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29


4.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重点。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
▶教学难点
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详细地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如“踉”读liànɡ,不读liánɡ。 要指导学生读准
多音字“泊”。写字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兼”和“截”,提醒学生“勿”字的两 撇
上没有点,其他的字学生自学。课文虽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了改编,但仍延续了原作的语言风
格 ,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把这些词句读正确,尽可能读流利,如“但凡”“掀他不着”
“你如何不肯卖 酒与我吃”等。对于其意思,不要求学生逐词理解,有些词语的意思,通过
多读能够意会即可。
2.阅读理解
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来学习武松打虎 这一部
分。先自读,画出描写老虎和武松行为的关键词语。再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小组内
互相读,读读评评,评评读读。最后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交流感受或体会。
3.表达运用
本文作者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动词的运用,很有特色,对表 现武松
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训练学生讲述武松打虎这个
片段,指导学生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倚、箸、碟”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绰、呵、泊”,会写“冈、 饥、碟”
等15个字,正确读写“半夜三更、寻思”等5个词语。
2.默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重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片段及主题歌,师生随曲同唱。
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水浒传》)
2.你们对《水浒传》这本书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自由交流)
3.看得出同学们对《水浒传 》中的人物很感兴趣。《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
一。这部小说塑造了一百零八位个性鲜明的英 雄好汉形象。今天,我们锁定这一百零八位好
汉中的一位打虎英雄——武松,下面我们将通过《景阳冈》 来认识他。
4.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景阳冈)
5.题目已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那么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呢?(武松)
6.看过《水浒传 》的同学讲一讲,武松为什么来景阳冈?(武松许久不见哥哥,急着赶
路回清河县寻找哥哥武大郎,途中 路过景阳冈)武松在景阳冈打死老虎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武松成为打虎英雄,被阳谷知县看中,做了 步兵都头)
板块二 初读故事,指导方法
1.默读课文,给这个故事换一个题目。(指名学生说)
2.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句 不太好懂,如“筛酒、梢棒”等。为了扫除字词障碍,
你是怎样做的?
预设:
30


生1:查工具书。
生2:联系上下文猜的。
3.联系上 下文猜词语的意思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同学们可以运用这个方法来学习
这篇课文。
课件出示
筛酒 吊睛白额大虫 梢棒 印信
(1)指名学生读这四个词语,老师相机正音,齐读。
(2)谁来猜一猜它们的意思?(“筛 酒”指倒酒;“吊睛白额大虫”指老虎;“梢棒”
是防身用的木棒;“印信”是指印章)
4.课文中还有一些其他难懂的句子,大家也来猜一猜它的意思吧。
课件出示
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
自误。
(1)指名学生读句子,猜一猜“但有”和“请勿自误”的意思。(“但有”指只要有;
“请勿 自误”指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2)看到这样的告示,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虫?(十分凶猛、可怕)
(3)这个告示加 上官府的印信,就是榜文。官府都出榜文来警示了,说明情况怎样?
(十分严重、危险)
5.景阳冈上的老虎如此凶猛可怕,文中的店家是如何形容它的呢?
课件出示
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晚了出来伤人,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
(1)指名学生读句子,并说说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这是只猛虎)
(2)老虎现在可是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能随便打的吗?(现在不能打老虎,但在北
宋时期不仅能打这只老虎,打死它还是 为民除害的行为)
(3)教师小结:这只老虎伤了这么多人性命,简直就是恶贯满盈!所以武松打虎大快
人心。
板块三 再读故事,理清结构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读,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肋”和“截”。(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3.快速浏览课 文,想一想: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根据出示
的课件,将内容补充完整。
(1)同桌互相交流应该怎么填。
(2)全班交流汇报。(课件出示故事的发展顺序) 4.请同学们拿出笔,按喝酒、上冈、打虎、下冈把全文划分成四个部分。(先指名学生
说,再课件 出示课文层次划分)
5.这四个部分中,你认为哪一部分最精彩?(打虎)
6.打虎这个部 分是故事的重点,喝酒和上冈是为写武松勇打猛虎做铺垫的。请按照喝酒、
上冈、打虎、下冈的顺序,用 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
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 ,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后下了景阳冈的故事)
7.教师小结:把故事的每个部分的内容连接起来就是故事 的主要内容,以后我们可以用
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学会全
面地看 待人物形象。能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详细地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品读课文,感受形象
31


1.我们阅读古典名著的时候,应该如何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呢?(学生自由交流)
2.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描写来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大家 都认为武松打虎这部分最精彩,那让我们走进武松打虎的场面吧。读这一部分,我们最
应该关注的是什么 ?(武松的动作)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句子。
(1)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同学们先读句子,再谈感受,有理有据,这是学习阅 读古典名著的好
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这个方法学习课文。
4.这只老虎一跳出来,武松就开打 了吗?武松是怎么做的?请大家到文中去找一找。(从
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 边)武松在躲老虎,作者为什么没用“躲”,
而用了“闪”?(武松遭到突然袭击,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
防御的手段,体现出武松的机警敏捷)
5.引导学生体会武松初遇老虎的反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1)指名学生读这4句话。初见老虎,武松一闪再闪,你怎么看?(指名学生说)
预设:不 了解敌人,上来就硬拼是不对的,那是莽夫的行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武松在一闪再闪之时了解 了老虎的性情,真是机智、聪明。
(2)齐读这4句话,感受武松的机智、聪明。
6.此时 此刻,武松摸清了老虎的底细,还要不要再闪下去?(不要)继续闪下去会怎样?
(狭路相逢勇者胜,此 时,不是老虎死就是武松亡。所以此刻武松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打虎)
7.武松是怎么打虎的?(指名学生读文中写武松打虎的句子)
课件出示
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
来。
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
只顾打。
(1)这些句子都是写武松打虎的,找一找,“打”这个字出现了几次?(一次)
(2)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语还有哪些?用红笔圈出来。(指名读圈出的词语)
课件出示
轮 劈 揪 按 踢 提
(3)武松在打虎时只用了一种打法吗?(不是,他是又轮,又劈,又揪,又按,又踢,
又打)
(4)这么多的打法,武松是在乱打一气吗?(不是)你从文中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就
势)
(5)“就势”是什么意思?(见机行事,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打法)
8.武松打虎这部分写得真精彩啊!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想象当时武松打虎的激烈场面。
9.试着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来读武松打虎的部分。(指名学生读)
10.就是因为这一次打虎,武松成了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板书:英雄)
11.武松是英 雄,他有勇有谋、力大无穷、机智灵活。请小声读下面的两个句子,体会
人物的心理。
课件出示
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 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
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武松心里很害怕、紧张)
32


12.即使是无所畏惧、机智勇敢的英雄,也有害怕紧张的时候。试着用自己的话详细地
讲述武 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先在小组内练习一下,比一比,
看谁讲得最好。
13.每个小组选一名讲得最好的代表上台讲述故事。
板块二 整体阅读,感悟平凡
1.同学们把武松打虎这个部分讲述得惟妙惟肖,请快速浏览喝酒、上冈这两个部分,说
说你看到的武 松是怎么样的。还是用刚才的方法,先读句子,再谈印象。
预设:
生1:我从“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这句话感受到武松的
豪爽。
2.这位同学说武松豪爽是在表扬他。“武松敲着桌子叫道”说明他怎样?(粗鲁,没礼
貌) 继续交流。
生2:“(武松)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我觉得这句话可以体现出武松的冲动、鲁莽。
生3:店家对武松说“三碗不过冈”,让武松少喝酒,可武松却叫道:“ 休要胡说。没
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这句话让我看出武松很倔强。
3.读一读武松的这句话。
课件出示
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指名学生读出武松的倔强。除了倔强,你还读出了什么?(爱逞能)
4.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出武松爱逞能?(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 这早晚 正是未末申初时分,我见你走都不问人,枉送了自家性命。不如就我此间
歇了,等明日慢慢凑的三二十人 ,一齐好过冈子。
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
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分角色读这两句话,说说你的体会 。(武松太逞能了,店家劝他晚上不要独自过冈,他
不听,执意上去)
5.逞能又倔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任性。我们继续交流。
生4:“武松道:‘便真个有虎 ,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
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从这句话可 以看出他还很多疑,店家这样劝是为他好,
他却怀疑人家谋财害命。
生5:“武松读了印信榜 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
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这句话表现出他很爱面子。
6.从这些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武松倔强、爱逞能、多疑、爱 面子的性格特点。
默读这三个句子,这写的是武松打虎之前的表现。
课件出示
 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 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
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 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指名读这3句话。武松说话时老 在笑,他在笑什么?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特点?(笑别人
胆小,说明武松浑身是胆、勇敢无畏)
7.武松打虎之前笑了好几次,打虎之后还笑得出来吗?
课件出示
就在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子来。
(1)全班齐读最后一句话。我 们抓住了一个“笑”字体会武松打虎前的状态,哪个字
最能体现他打虎后的状态?(挨)
33


(2)从这个“挨”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 软、筋疲
力尽)
8.从武松打虎这个部分我们看出他是英雄,从武松的豪放、倔强、多疑、爱 面子可以看
出他其实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平凡)(板书:凡人)
9.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是 武松打虎,可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他喝酒、上冈的部分
呢?(详细写这两个部分不仅是故事情节 发展的需要,为写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而
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 全面更真实的武松)
板块三 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大家静下心想一想,我们现在看到的 这惊心动魄的打虎场面,是因为武松打虎打得好,
还是作者写得巧、写得妙呢?单一个“打”,就有了不 同的动作,不同的方式,看来生动的
描写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刻画出武松的人物形象,作者运用了哪些方 法?(抓住人物的语言、
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
2.武松因为优点而亲切可敬,因为缺点而 真实可爱。在《水浒传》里,作者花了较多的
篇幅和文字在描写武松上。(课件出示描写武松的章回目录 )
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3.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是这样评价武松的。
课件出示
武松天人者, 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
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 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自由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武松真是很厉害的人,他兼具了梁山其他好汉的许多
优点)
4.金圣叹评价武松的同时,也让我们对其他英雄人物有所了解,比如鲁智深的豁达明理、
林冲 的凶狠、杨志的正气、柴进的善良、阮小七的敏捷、李逵的直爽豪迈、吴用的才智、花
荣的风度、卢俊义 的大方轩昂与石秀的机警谨慎。(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资料袋”)
(1)向学生介绍宋江、林冲、 吴用、张顺、武松五个人。(宋江是水泊梁山一百零八
将的首领;林冲排名第六,武艺高强;吴用是梁山 军师,排名第三,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
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张顺有一身好水功,能在水中 游移如白条闪现;武松在梁
山一百单八将中排行第十四位,人称“行者武松”。)
(2)学生 自由读记他们的绰号。(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浪里白条
张顺,行者武松)
(3)全班一起背诵五位好汉的绰号。
(4)读过《水浒传》的同学上台讲一讲这五位好汉的故事。(学生上台讲故事)
5.水浒一 百零八将,个个性格鲜明,丰满而真实。走进这本书,你才能全面地认识这些
英雄人物,才能品悟到小说 语言的精妙,才能感受到经典的魅力。请同学们课后读读《水浒
传》,与英雄好汉们交朋友吧!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
7 猴王出世
▶教学目标
1.会认“芝、遂、迸”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呵”。
34


2.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运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特点。
▶教学策略
1.识字教学
课文 中有一些难认的字,其中有许多字在本课尚未列入“会认”的范围,能借助拼音会
读这些字即可。课文中 还有些词语,能知其大意即可。实在不懂的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朗读教学
以读为主, 用自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
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 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学
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 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不理解的句子,可以略作讲解,但不要逐字逐句地解 释。
3.语言运用
在读懂课文写了什么的同时,还要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的学 习过程中发现
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让学生抓住优美的语言文字,品味经典名著的魅力。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和小说《西游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主题曲《猴哥》。这首歌唱的是谁 ?(孙悟空)他是四大名著
中《西游记》的主人公之一。
2.这本书你们看过吗?(出示长篇 小说《西游记》)大家对《西游记》里的故事应该都
不陌生,里面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人物形象。那么 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能用几
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吗?
3. 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
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 《猴王出世》。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猴王出世)
板块二 检查预习,关注提示
1.你是怎么预习这篇白话文的?
课件出示
 圈画生字词,读熟课文。
 结合注释读通课文。
 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来学习。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3.本文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读后用自己的 话
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板块三 初读课文,了解出世
1.学生默读课文,找找阅读提示里那两个问题的答案。
2.学生交流:石猴是从哪儿来的?结合课文说一说。(是从仙石里蹦出来的)
3.石猴是怎 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它为大家找到了水源和安身之处,
简单地说它是凭自己的本事成 为猴王的)
4.根据这两个问题,可以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板书:出世、成王)读到这里,石猴< br>给你留下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神奇、活泼、勇敢、无畏、自信……)
35


5.小结过渡:仙石迸裂,化出一个顽皮可爱的石猴,往水帘洞一跳,跳出一个猴王,从这里开始,美猴王的形象,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板书:仙石迸裂顽皮可爱)那么,作者
吴承恩又 是用怎样的语言把这个猴子的形象写得深入人心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石猴的生
活,去发现,去感受吧。
板块四 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1.学习“猴王出世”这个部分,品味文章语言的精练。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①指名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②读这段话,体会语言的韵律和节奏,读出石猴的快乐和自由。
(3)提问:这句话有哪些特点?
预设: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观察发现。
课件出示
 关注语言形式——对联、排比、精练。
 关注语言内容——饮食、交友、起居。
 关注语言节奏——三个字(动词+名词),短促有力。
(4)细细品读,把握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读出活力。
(5)在朗读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在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全班交流。
(6)教 师小结: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顽皮的石猴,所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
节奏。或者说,从这样的语 言里我们读到了一只活泼可爱、顽皮的石猴。像这样内容与语言
高度统一的句子,就是经典句子。课文中 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感受语言的魅力。
2.研读“石猴成王”这个部分,感受语言的魅力。
(1)快速浏览“石猴成王”这一部分的内容,请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
注。
(2)组织交流,引导品味、感悟语言。
课件出示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 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
朗朗的一架桥梁。
①石猴是怎样跳进水帘洞的?学生边读边模仿石猴的动作,体会石猴进洞时动作的轻巧。
②朗读这句话,体会石猴的勇敢。文中还有一处体现了石猴的勇敢,请找出来。
课件出示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3)众猴连呼 了三声,只有石猴回应并要求进去,对比之下更体现出他的勇敢。众猴
看到石猴进洞后都有哪些表现?
课件出示
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 一
会,也都进去了。
①读句子,圈出动词。结合表演理解“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②指导朗读,体会其他猴子的胆小。
(4)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 石猴能称王了吧!(板书:跳
水寻源敢作敢为)
板块五 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1 .课文记叙的是孙悟空的出世,选自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第一回,你还知道《西
游记》中有哪些精 彩的故事吗?(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女儿国……)
2.《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 语言非常优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
自己心中都有了一个猴王形象,它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自 信、勇敢的人。喜欢这样的
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电视剧和动画片能让我们快速了解《西 游记》里的故
事,但相比之下,原著更加精妙,请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读读这本书。
36


3.同学们读过《西游记》后,我们要召开一个故事会,每人准备好一个故事 ,看谁讲的
故事最精彩。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
8 红楼春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恰、屉、嫣”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
2.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运用学到的阅读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这篇 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有些生僻。可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嫣、钗”这两个字,
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为主,以读代讲 。长文短教,
抓住中心人物,找出描写宝玉和黛玉的句子,抓住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
特点。
3.表达运用
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 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
点。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并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 力,先小组
交流讨论,再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和小说《红楼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尾曲《枉凝眉》,师生随 曲同唱。同学们来猜一猜这
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红楼梦》)
2.你们对《红楼梦》这本书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后,课件出示《红楼梦》简介)

3.《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古典小说是清代曹雪芹历经十年所创,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 br>4.看得出同学们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挺感兴趣。《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在我国广
为流传, 如宝玉初见林黛玉、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等。今天我们就通过《红楼春趣》
这个故事走进《红楼梦 》,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5.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红楼春趣)
37


6.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春日里,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 的故事。这个题目是后
人所加,谁能猜猜题目的意思?(学生自由猜测)
板块二 初读故事,指导方法
1.默读课文,给这个故事换一个题目。
预设:
生1:放风筝。
生2:大观园里放风筝。
生3:宝玉、黛玉放风筝。
2 .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小说,有些词句不好懂,如“放晦气”等。读课文的第一步是要
扫除字词障碍,你 会怎么做呢?
预设:
生1:结合书上的注释或查工具书。
生2:联系上下文猜词语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猜词语的意思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同 学们可以运用这个方法学习这
篇课文。(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学生读这几个词语,老师相机正音,齐读。
(2)谁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猜测)
4.课文中还有难懂的句子,大家也来猜一猜它的意思。
课件出示
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yuè)子来。
(1)指名学生读句子。这句话描写了什么?(描写了丫头们准备放风筝的动作)
(2)从这 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丫头们准备放风筝时的忙乱场景,但忙
乱中又透出一股欢快劲儿)
(3)教师小结:阅读古典名著可不能单看句子的表面意思,要联系前因后果细细品味
才能体会 句子的深层含义。也就是说只读一句话、一段话或一个故事,那么对其中的故事或
人物只能一知半解;只 有通读全书,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才能真正读懂故事的内容,才能全
面地了解人物的形象。
板块三 再读故事,理清人物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读,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2.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很多,快速浏览课文,把故事中出 现的人物都用红笔圈出来。(指
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宝玉、黛玉、紫鹃、探春、宝钗、宝琴
3.这么多人放风筝,谁才是中心人物呢?(宝玉和黛 玉)为什么说他们俩是中心人物?
(因为描写宝玉和黛玉的文字最多)
4.为了读懂这个故事 ,我们还要弄清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请读过《红楼梦》的同学给
我们介绍一下吧!(先指名学生说,再 课件出示人物简介)
5.教师小结:弄清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了中心人物,就能大致读懂课文了。
板块四 品读课文,感悟形象
1.我们阅读古典名著的时候,如何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呢?(学生畅所欲言)
2.我们读 一个人物,通常要关注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这是一篇略读
课文,能大致读懂就可以了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 默读课文,读后思考: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深?重点说说宝玉给你留下的印象。
并在书上做批注。
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文中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他(她)是一个的人。我是从
文中第自 然段中的感受到的。
 全班交流汇报。
38


(1)学生自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一边做批注。
(2)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
示例1:文中 宝玉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他是一个天真、顽皮、率直的人。我是从
文中第4自然段“宝玉说丫头们 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急的宝玉
头上出汗,众人又笑。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 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
烂’”中感受到的。
老师相机引导:请同学们圈 出这段话中的动词,从这些动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宝玉率直
纯真的性格特点。请你用红笔画出宝玉说的话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宝玉喜欢美人,
关爱女性)
示例2:文中黛玉留给我的印象最 深,我认为她是一个生活细致的人。我是从文中第5
自然段“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 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见
“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中感受到的。 < br>老师相机引导:风筝线很细很有韧劲,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这个动作足以
说明她善于 观察,心思细腻。
3.想要全面地感受人物形象,就要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分析。
课件出示
 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 红
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
 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
 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
 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 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
个稀烂!”
 指名学生读句子。这是文中描写宝玉的句子,从对他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中,
你体会 到了什么?(我体会到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纯真、关爱女性的性格特点)
4.文中还有一个中心人物——林黛玉。
课件出示
 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 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指名学生读句子。这是 文中描写黛玉的句子,从她的几次“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黛玉聪慧、多愁善感的性格特 点)
5.阅读提示中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
事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6.关于风筝的文章很多,我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里的文章《风筝》。
(1)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从这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什么?
7.《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的语言质朴自然、富有哲理,非常值得一读。
《红楼梦》原著比电 视剧更加精彩,请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读读这本书。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39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
▶教学目标
1.了解排演课本剧的步骤,能够根据需要适当改编故事内容,设计符合人物身份、性格
的台词、动作 和表情。
2.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开展小组讨论,引导组内每个人发表意见,尊重大家共同的决
定。
3.通过排演课本剧,进一步亲近名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排演课本剧的步骤,能够根据需要适当改编故事内容,设计符合人物身份、性
格的台词、动作 和表情。
▶教学难点
开展小组讨论,学会轮流主持,引导组内每个人发表意见,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
▶教学策略
1.小组分工合作,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最感兴趣的故事并创编剧本。
2.课本剧的编排过程 远重于演出成果,教学时注重其中的口语训练过程。引导学生自由
讨论交流,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
力求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上获得实实在在的提升 ,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活动中得到扎扎实实
的发展,学生的人文情怀在学习中获得真真切切的培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1.谈话导入。
漫长悠远的岁月,大千世界的风景 ,性格迥异的人物,都可以浓缩在小小的舞台上。同
学们,你们看过课本剧吗?谁来说说自己看过的课本 剧?(《晏子使楚》《咕咚》)
2.这节课,我们也来排演课本剧。板书口语交际主题,齐读口语交际 主题。(板书:我
们都来演一演)
板块二 看剧读文,明确步骤
1.学生观看《晏子使楚》课本剧视频,交流哪个角色演得好。(小组内自由交流)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排演出这样的课本剧,要做好哪些准备。(小组内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演课本剧前的准备。(表演课本剧前,需要选文、改编、排练)
课件出示
第一步选文: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最感兴趣的故事。
第二步改编:1.根据需要对故事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
2.设计人物的台词、动作、表情,要尽量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等。
第三步排练:1.分好角色,各角色说记台词,商量该怎么演。
2.进行排练,可以制作或选用一些简单的道具,还可以配上音乐。
全班齐读演课本剧前的准备步骤,老师相机板书。(板书:选文、改编、排练)
4.教师小结 :只要同学们按这三个步骤认真准备,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在舞台上尽情地展
示自己,重现那些精彩的瞬间 和难忘的对话。
板块三 分组讨论,落实步骤
40


1.让我们分小组,开展一次课本剧表演活动。准备课本剧有3个步骤,我们每个步骤选
一个主持人,每 组确定3位主持人,分步骤主持本组讨论。第一步,确定故事内容。(课件
出示选文讨论要求)
课件出示
 主持人先引导每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选择的故事及原因,还有最喜欢 的
精彩片段。然后展开讨论,最终形成一致意见。
 既要人人发表意见,又要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
由1号主持人主持讨论,小组成员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2.各小组交流汇报。(1号主持人汇报选文决定)
3.故事选好了,现在进行第二步改编。(课件出示《晏子使楚》课本剧剧本)
这是根据课文《晏子使楚》改编的课本剧,快速浏览这个课本剧,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开头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背景。
生2:每个人物后面的括号里写的是人物的动作或表情,最后面写的是人物的台词。
4.要注 意课本剧的格式,设计人物的动作、表情、台词,要尽量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
等。我们以《草船借箭》 第2自然段为例,学习怎样给人物设计合适的台词、动作、表情。
课件出示
 有一天,周 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
兵器最好?”(周瑜说这句话时会 有什么样的动作或神情?)
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诸葛亮会有怎样的表情或动作?)
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你们认为给两人加上什么样的台词、动作和表情最合适?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5.教师小结:改编人物台词的方法有添加、借用和改造。现在开始运用这三种方法改编。
6.由2号主持人组织小组讨论,对本组选定的故事内容和人物的台词、动作、表情进行
改编。
(各小组在2号主持人的组织下改编完成课本剧)
7.课本剧改编好了,可以开始排练了,该如何排练呢?(课件出示课文剧排练要求)
课件出示
 分好角色,各角色说记台词,商量该怎么演。
 进行排练,可以制作或选用一些简单的道具,还可以配上音乐。
由3号主持人组织各小组讨论分配角色、选用道具、配乐等事情。(老师相机指导)
8.各小组积极排练自己改编的课本剧。(老师相机指导)
板块四 上台表演,汇报成果
1.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课本剧片段。
2.引导学生讨论哪里演得好,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3.其他小组上台表演课本剧。
板块五 拓展延伸,继续排演
同学们,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有大量的历史名著和文学 作品,其中包含着许多
引人入胜的故事,课后请你们选择最感兴趣的故事和同学一起读一读,演一演。



习作: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了解读后感的基本特点。
2.学习并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3.学 会运用联想、想象、质疑、思考、探究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感受作品,找准感悟点
从而写好读后感。
4.通过老师的讲评指导,学会修改自己的读后感。
41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联想、想象、质疑、思考、探究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感受作品,找准感悟点从
而写好读 后感。
▶教学策略
1.重视学生准备读后感写作材料的过程。读懂文章或书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和关键。
2.减 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教师不能以一个模式来要求学生,更不要用范文来束缚学生。
让学生自选内容,自 读自悟,自主拟题,自由写作。
3.让学生紧密结合习作例文体会、学习写作方法,忌空洞的说教。要 尊重学生独特的理
解和感受,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不写空话、大话、套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读后感的基本特点。
2.学习并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3.学会运用联想、想象、质疑、思考、探究等 方式,从不同角度感受作品,找准感悟点
从而写好读后感。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大家最近喜欢看什么书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能将 古典名著完整地阅读一遍的人让人心中佩服,老师为你们点赞。我在书上看到一
个字谜,想拿来给大家猜 一猜——黄昏方与志士别,你们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学生自由
猜谜,老师相机板书谜底“感”字)《 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感”字的:“感,动人心
也。从心,咸声。”这是一个形声字。“咸”字本义 是“呼喊”,所以“感”就可以说是“动
人心的呼喊”了。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读后感 ,把这“动人心的呼喊”写成一篇感想之花,让它绚烂
绽放!板书习作主题,齐读习作主题。(板书:写 读后感)
板块二 知读后感,抓感悟点
1.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人 生的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
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指引着人生的航程。现代社会中, 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
读。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我们应该从中知道些什么呢?(文章的主要内容、 结构层次、
写作方法、思想感情)
2.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不但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结 构层次、写作方法,更重要的
是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并且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 际谈感受。这就
是我们所说的读有所感,读有所悟。那么什么是读后感呢?
课件出示
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这
样的文章就叫“ 读后感”。
3.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 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你印象最深的内容。
 选择一两处让你感触最深的内容 ,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可以联系
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 语句。
学生齐读习作要求。
4.明确了习作要求,在写读后感前还要做好一些准备。是不是 读过的每篇文章都能写读
后感?(不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读得懂的文章能写读后感,而如果文章太深奥, 读不懂就没
42


有办法写读后感;文章读着有意思,激发了你的情 感,使你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就能写读
后感,而文章读着没有意思,就不能写读后感)
5. 读后感的侧重点是“读”还是“感”?(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读后感侧重在“感”
上。如果侧重于“读 ”,那么读后感就成了“读后抄”了)
6.写好读后感的前提是什么?(在讨论中让学生认识到:“读 ”是写读后感的前提和基
础,是最关键的一环。要想写好读后感就得把原文读懂。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 原作讲的什
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感受也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 br>并且有深刻的感受。)
7.读后感中的“感”指什么?(引导学生用“感”来组词,明白读后感 的“感”是感受、
感想、感动、感情、感悟,即获得的知识、明白的道理、情感的波动以及不同的见解等 )感
想从何而来呢?(先读后感)
课件出示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产生自 己的感想。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
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 动,如《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
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有时文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如《 铁杵成针》揭示的做事
要有恒心的道理。
写读后感不能泛泛而谈,要有依据。依据就是触发你 产生这种感受的点,也就是感悟点,
抓住一个感悟点谈感受才会具体。自由读课件中的这段话,找一找所 给示例的感悟点。
预设:
生1:写《安徒生童话》读后感的感悟点是拇指姑娘的人物形象。
生2:写《祖父的园子》读后感的感悟点是“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
生3:写《铁杵成针》读后感的感悟点是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
8.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书,感悟点不同,感受也就不一样。
课件出示
读后感“读 ”是前提,“感”才是最重要的。提炼感悟点的角度,一般可以侧重以下几
个方面:人物形象、重要事情 、讲述的道理等。
9.想一想:下面这段话的感悟点是什么?(课件出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语段)

指名学生说感悟点。(保尔·柯察金的形象)
板块三 学会拟题,写法指导
1. 精准地找到感悟点后就可以构思了。我们先要拟一个醒目生动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
眼睛,题目的优劣直 接关系到文章的好坏。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四大名著中的经典篇章,回想
一下你对哪个人物最感兴趣;也可 以选择课外书上的一篇文章。(课件出示三种题目:①读
《XXX》有感;②《XXX》读后感;③XX X——读《XXX》有感)
选择第③种题目的同学,要自拟主标题。拟主标题要紧扣感想的中心,即抓 住感悟点,
突出感想的主题,同时讲究语言的高度概括。
2.标题拟好后,就可以正式谋篇布 局了。要整体构思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这样才
能让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写读后感比较常见的 方法即“四字口诀”:引、议、联、结。
(板书:引、议、联、结)
课件出示
 第一步“引”是简述文章内容。
 第二步“议”是评议所引内容。
 第三步“联”是联系生活实际。
 第四步“结”是总结自己怎样做。
3.第一步简述文章 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做好铺垫。“引”的
内容如所读文章的篇名、作者、内容 概要,也可以是文章中的一个片段或一句话。快速默读
你选好的文章,想想你要怎样介绍这篇文章。(学 生默读后思考并回答)
43


4.第二步评议所引内容,对你所读 文章中的人物或事件进行简单的评价,也就是你对文
中的人物或事件有什么看法?你体会到了什么?它让 你懂得了什么?这部分内容是针对文
章内容谈的,先不要联系实际。同桌间互相说一说自己对所写文章的 评价。
5.第三步联系生活实际,再好的评价,再多的感受,如果不能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
来,都会显得空洞无味。所以必须把感受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做一下对比,我们在
生活中是否 也遇到过或者见到过和文章中类似的情况?我们又是怎样做的?谁能联系实际
讲一讲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呢 ?(全班交流)
6.学生讲故事,老师相机指导。(联系生活实际写的时候要写详细,要多加一些语言 、
动作以及心理等描写。这部分是最重要的,可以将与文中主人公截然不同的人和主人公进行
比 较。最好是你自己,这样才可以显现出你要向他学习的决心)
7.第四步总结自己怎样做,对原文内容 进行了评价,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出了例
子,明白了自己与主人公的差距,那么我们今后该怎样去 做呢?这就是读后感的总结部分。
谁能说说根据你所读的文章所得到的感受?你今后要怎样去做呢?(学 生思考后进行交流)
8.教师小结:这四步就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同学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适当的
调整,但一定要保证把自己的感情表达清楚。
板块四 例文评析,学生习作
1.同学们来评一评,这篇读后感是不是按我们讲的四步法来写的?
课件出示
读了 《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本书作者罗贯中 为读者讲述了唐僧和他的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
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使这本书
成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预设:这篇读后感只有“引”和简单的“议”,没有“联”和“结”。
2.再来评一评,下面这一篇与上一篇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一个《水浒传》的读后感
片段)
预设:这一篇读后感以“义”字为感悟点,运用了“引”“议”“联”“结”的方法,
把自己的 感想表达得很清楚。
3.学以致用。赶快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最想写的读后感写出来吧!(学生安 静习作,
老师相机辅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总体评价学生的作文,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
2.通过老师的讲评指导,学会修改自己的读后感。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佳作欣赏,习得方法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写读后感,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写读后感的要求。(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 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那些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
 选择一两个让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可以联系
自己的阅 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2.要达到习作的要求,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感受点 。习作中有不少同学能够用简练的一句
话,明确自己的感受点,而且感受很独特,呈现出了许多角度的想 法。
课件出示
 实践出真知
 心中有正义
 顾大局,识大体
 凡人中的英雄
我从这次习作中挑选了一些同学的感受点,“实践出真知”是谁写的感受点 ?(学生举
手示意)请你告诉同学们,你是从哪个角度写的?(从亲身经历这个角度写的)
44


3.还可以从哪个角度来写?(家长不能什么都包办代替,要 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否则孩子将一事无成)
4.这次习作中,不少同学不仅有明确的 感受点,而且能结合生活实际把自己的感受写得
特别具体,耐人寻味,所以被选入了今天的佳作欣赏中。 (教师指名学生上台读自己的习作,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读后感的感受点是什么?他是怎样把自己的 感受点写具体的)
预设:
生1:他的感受点是亲身体验很重要。他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 把自己的感受点写得
具体的。(板书:亲身经历)
5.再欣赏一篇佳作,指名学生上台读自己 的习作,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读后感的感
受点是什么?他又是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点写具体的?
预设:
生2:他的感受点是心中有正义。他是结合他人的事例来把自己的感受点写具体的。( 板
书:他人事例)
6.欣赏最后一篇佳作。指名学生上台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这篇读后感的
感受点是什么?他又是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点写具体的?
预设:
生3: 他的感受点是亲身体验是成功的源泉。他是结合相关的资料把自己的感受点写具
体的。(板书:引用资料 )
7.教师小结:这三篇佳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把自己的感受点写得特别具体,特别感人。
看 来,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时,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结合他人的事例,还可以
结合自己在电视 或书中看到的相关资料。
板块二 对比优劣,修改习作
1.欣赏了三篇佳作之后,你一定从 他们的佳作中学到了不少写好读后感的方法。现在就
请你运用这些方法来当一次“习作小医生”,评价一 下这篇读后感,看看这篇习作有哪些值
得学习的地方和哪些不足。
课件出示
《三国演义》读后感
前段时间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可以说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中讲 述了很多个小
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那么精彩,那么扣人心弦,比如说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桃园结义,
等等。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故事讲述了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
事情 ,诸葛亮最后被刘备的坚持和真心打动了,同意当刘备的军师。
其实我感动的原因是刘备的坚持。我是 一个做事经常不能坚持到底的人,往往做一件事
会做到一半就放弃了。刘备让我看到了坚持的意义,只有 坚持下去才会有收获,才能体会成
功的快乐。以后我也要做一个坚持到底的人。读书让我明白了做事的方 法,我会坚持读书,
读好书,不断从书中丰富自我、提高自我。
学生自由评议这篇读后感的优 点和不足。(我觉得这篇文章的优点是能够联系生活实际,
不足是他的“感”写得不够具体)
2.谁能抓住感受点帮他把“感”写具体一点?(指名学生上台修改习作)
课件出示
《三国演义》读后感
前段时间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可以说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中讲 述了很多个小
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那么精彩,那么扣人心弦。比如说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桃园结义,
等等。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故事讲述了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
事情 ,诸葛亮最后被刘备的坚持和真心打动了,同意当刘备的军师。
其实我感动的原因是刘备的坚持,他始 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刘备少年立志:匡扶汉室,
拯救苍生。他的一生只围着一个志向转。同时刘备的大半 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
屡败屡战。换个人,估计早放弃一万次了。首先对于刘备来说,他如果 不自己死磕,随便跟
个诸侯都能混得一个不错的官职。比如袁绍,比如曹操,都很欣赏刘备,但是刘备不 为所动,
他只想坚持自己的理想。事实证明,刘备通过努力,取得了成功,坚持就是胜利。我是一个45


做事经常不能坚持到底的人,往往做一件事会做到一半就放弃了。 有一次妈妈送我去学毛笔
字,才去了三天,我就觉得练毛笔字十分枯燥乏味。妈妈叫我练字,我一会说肚 子痛,一会
说纸用完了,找各种借口逃避练字,到最后我的字还是歪歪扭扭的。读了《三国演义》,刘< br>备让我看到了坚持的意义。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有收获,才能体会成功的快乐。以后我也要做
一个坚 持到底的人。同时,读书让我明白了做事的方法,我会坚持读书,读好书,不断从书
中丰富自我、提高自 我。
这篇修改后的习作在“议”这个环节,举事例说明刘备从少年一直坚持信念直到成功。
在 联系生活实际这个环节,又举了一个没有坚持写毛笔字的事例。借他人的事例和自己亲身
经历的事情来写 读后感,能把自己的感想表达得更清楚。
3.老师还发现有些同学是这样写感受的,先摘录了原文中的 一些关键句,然后再结合这
些句子谈自己的感受。同学看看这段话,想一想:他把感受写出来了吗?
板块三 展示成果,养成习惯
1.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当堂修改的成果?(指名几位学生上台朗读自己修改好的读后
感)
2.老师采访上台朗读的学生:你是怎样修改自己的读后感的?把自己的好方法跟同学们
分享。
预设:读了《渔王的儿子》这篇文章后,我最深的感受是:我们都需要独自体验生活。
我重点修 改的是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那个自然段。修改时,我首先在这段话中把我的父母
与渔王进行了对比,初 稿我是这样写的“在我的生活中,我对我的父母不像渔王那样感到很
满足”。我把这句话改成了“在我的 生活中,我的父母不像渔王一样,他们总是让我独自体
验生活中成功与失败的感受,我很庆幸我有这样的 父母”。我还把初稿中写的“我发现自己
的胆量变大了,便不畏惧地又站了起来,又开始一步一步地练习 了。渐渐的,我滑得越来越
快,越来越稳。我终于学会滑冰了,这就是我独自体验成功或失败所带给我的 进步”改为“我
发现自己的胆量变大了,便不畏惧地又站了起来,这时我想:我可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呀! 现
在虽然失败了,可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于是我又开始一步一步地练习了。我终于学
会 滑冰了。是呀,‘亲自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只有自己在生活中去亲身体验成
功或失败,才能 取得最终的胜利”。
3.大家觉得他修改得怎么样?(他结合生活实际写得更具体了,还把生活中自己 的父母
和文中的渔王进行了对比,把自己的感受谈得更加深入了)
4.如果让你来修改《渔王的儿子》读后感,你会怎么修改?
预设:
我的感受是: 家长的溺爱是多么可怕。我会这样修改:“文中渔王说过‘为了让他们少
走弯路,我一直陪着他们’,这 看似尽到了父母的责任,但最终的结果呢?他的孩子却一事
无成。父母当然会爱自己的孩子,但不能什么 事情都包办代替。父母不能做文中的渔王,因
为这是溺爱,后果也会不堪设想。渔王对他的儿子们的溺爱 将使他们一事无成,这足以说明
溺爱的可怕。”
5.教师小结:你用上了刚才学到的方法,结 合文中的关键句来谈自己的感受,通过你的
修改,这篇习作更具体、更感人了!刚才我们只改了其中的一 些片段,下面请同学们继续对
全篇进行修改。“文章不怕改,越改越精彩”,相信在同学们的不断思考、 加工下,你们的
作文一定会更加生动鲜活。也衷心地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养成写读书笔 记
的习惯,就可以为自己以后写读后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了。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阅读名著时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学会理解名著中较难懂的词句。
3.掌握感受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46


4.有感情地朗诵《鸟鸣涧》并背诵。
▶教学重点
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
阅读名著时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学会理解名著中较难懂的词句,掌握感受名
著中人物 形象的方法。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指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借助资料了解历
史背景;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词句段运用
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外貌描写来 了解人物
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3.日积月累
引导学生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人以动衬静的写法。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积累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阅读名著时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学会理解名著中较难懂的词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指导学法
1.最近我们班里的同学阅读了许多古典名著,请说说你们读了哪些古典名著。(指名学
生说)
2.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本单元我们走进了古典名著,
学习了 四大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讲的是哪四个故事?(指名学生说)
3.这四个故事中的中心人物分别是谁呢?(指名学生说)
4.这些中心人物中,你最喜欢谁?可以结合你阅读的整本书谈一谈为什么。(指名学生
说)
5.阅读这些古典名著的时候,你遇到了哪些困难?
预设:
(1)我读的是《西游记》的原著,古代白话文读起来很难懂。
(2)我读的是《红楼梦》的原著,我根本不知道里面有些古代用具的名称指的是什么。
6.想读懂经典名著很难,我们必须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课件出示
 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够更加顺
畅,也能更有收获。
 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如《猴王出世》中的“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
感之既 久,遂有灵通之意”,我大致猜到这句话在讲猴王很有灵性。
 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 琢磨,如《红楼春趣》中“剪子股儿、籰子”
等词语,只要知道是与风筝有关的物品就行了。
 读《景阳冈》的时候,我借助资料对武松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有了阅读古典名著的
兴趣。
 我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等,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更多阅读的乐趣。
(1)指名学生读,齐读。
(2)你从他们的交流中发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
47


7.他们教给我们不少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我们可以运用今 天学到的方法去阅读古典名
著。你还知道哪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自由交流 )
8.教师小结:“囫囵吞枣”式快速阅读法、“细嚼慢咽”式精读法、“断章取篇”式细
读 法、“如牛反刍”式品读法、对比阅读法,都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只要掌握一些方
法,阅读起来就 能够更加顺畅。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老师也要传授你们一个最喜欢
的好方法:一边读一边圈点勾 画,写批注。希望大家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阅读自己喜欢
的古典名著吧!
板块二 词句运用,习得方法
1.最近班上的同学阅读四大名著的场面那是热火朝天啊!有些同学遇到一些不 懂的词语
就来问我,今天大家一起来猜猜它们的大致意思。
课件出示
榜文 印信 驿站 郎中 店家 客舍 货郎 墨客
指名读,齐读。
2.这些词语有的是本单元课文中的,有的是课外的,你准备用什么办法猜出它们的大致
意思?
预设:
(1)课文中的词语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猜测意思的方法。
(2)课外的词语 可以运用以往的阅读经验来猜测意思,也就是说以前在某个故事中见
过这个词,根据这个词在以前读过的 故事中的意思,就能猜测出这个词语的大致意思。
3.我们来分一分,哪几个词是课文中的,哪几个词是课外的?(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 课内词语:榜文、印信、店家
 课外词语:驿站、郎中、客舍、货郎、墨客
4.如果是课文中的词语,可以去找原文中的句子,根据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请同学
们找一找本单元 课文中带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指名学生说)
 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来。”
 酒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时,进来看官司榜文。”
 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
指名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
5.猜一猜课外词语的大致意思,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猜测的。(学生畅所欲言)
6.教师 小结:今天同学们用了各种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有根据上下文猜测意思的,有
根据故事情节猜测意思的 ,也有根据成语猜测意思的。以后在阅读古典名著的时候,大家可
以运用这些方法猜测出书中难懂的词语 的大致意思。
板块三 学习方法,运用方法
1.同学们,我发现阅读古典名著的时候,有 些四字词语的意思很难读懂,词语的意思没
弄懂,这句话的意思就更不可能懂了。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弄懂这些四字词语的方法。
课件出示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们的意思的。
 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
 石猴喜不自胜
,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
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
(1)指名学生读,齐读。
(2)想一想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说)
2.了解了句子的意思,请说一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喜不自胜:欢喜得控制不住自己。
瞑目蹲身:闭上眼睛,蹲下身子。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不违抗。
48


序齿排班:按年龄长幼来排列顺序。
3.请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们的意思的。(学生自由交流)
4.教师小结:同学们,今 天我们学到了许多理解古典名著中难懂的词语的方法:有根据
上下文猜测意思的,有查字词典或工具书的 ,有请教同学或老师的……这些都是阅读古典名
著的好方法,大家阅读古典名著时可以适当地运用。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感受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诵《鸟鸣涧》并背诵。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历史的天空》。
2.“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 铮鸣……”可是,当我们阅读一本本古典名著时,在
我们眼前,又会浮现出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同学们 ,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阅读古典
名著的方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诸葛亮、周瑜——《草船借箭》——《三国演义》
武松——《景阳冈》——《水浒传》
孙悟空——《猴王出世》——《西游记》
贾宝玉、林黛玉——《红楼春趣》——《红楼梦》
3.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4.下面句子描写的都是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读一读,猜猜写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
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 眼
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
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 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
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1)指名学生读,老师相机正音,齐读。
(2)猜猜这几段话分别写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自由猜测,并说明原因)
(3)教 师小结:这三段话都运用了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第一段话写的是孙悟空,
从“金箍棒”一词可以 猜测出来。第二段话写的是诸葛亮,从“纶巾、鹤氅”可以猜测出来。
第三段话写的是武松,从“相貌堂 堂、万夫难敌”可以猜测出来。
5.教师小结:古典名著之所以是经典,除了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 意犹未尽外,栩栩
如生的人物也是关键。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也是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同学们以后阅 读古
典名著时可以运用这种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
板块二 日积月累,初读古诗
1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诗歌挑战赛。我出上句,你们对下句,大家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吗?(师说“独在 异乡为异客”,生对“每逢佳节倍思亲”;师说“劝君更尽一杯酒”,生
对“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说“ 明月松间照”,生对“清泉石上流”)
2.这三句诗,都出自同一位诗人之手。(唐代诗人王维)谁能 来说说你所了解的王维?
(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王维的资料)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 习王维的一首古诗《鸟鸣涧》。板书诗的题目,齐读诗的题目。
(板书:鸟鸣涧)
4.诗题中 的“涧”是什么意思?(山涧,两山之间的小溪)你是怎么知道它的意思的?
(查字典)
查字典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5.谁来猜猜《鸟鸣涧》这个题目的意思?(小鸟在两山之间的小溪边鸣叫)
49


6.老师要告诉大家,鸟鸣涧其实是个地名,就在诗人的好朋友皇甫岳家的附近。开元十
年,诗人一路游历,把自己的所见所感用诗歌记录了下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鸟鸣涧》
这 首诗,去看看,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7.大声把诗读两遍,争取把诗读准确,读通顺。
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8.我们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课件出示《鸟鸣涧》及节奏划分)
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齐读。
板块三 品读古诗,感受情境
1.在诗人的眼中, 鸟鸣涧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诗人把他所有的感受都凝缩成了一个字,
嵌在了这首诗里,这个字就是这首 诗的诗眼。你发现了这首诗的诗眼吗?(静)
2.为什么觉得诗眼是“静”呢?你从哪里感觉到鸟鸣涧 的静呢?再次默读古诗,想一想,
圈一圈,画一画,哪些句子、词、字让你感受到了鸟鸣涧的静?(学生 边读边圈画)
3.全班交流汇报。
4.我跟大家的看法不一样,这首诗明明处处都在写动啊 。请同学们拿出笔,圈出诗人写
的景物。(桂花、春山、月亮、山鸟)
5.同学们再用笔把诗 句中的动词用三角符号标出来。谁来读一读你标的动词?(落、出、
惊、鸣)
6.这首诗写到 了人,有人肯定是动的(人闲),一朵朵的桂花从枝头飘落,这也是动(花
落)。月亮从山边出来了(月 出),鸟儿被惊动了,扑棱棱飞起来,在山涧里发出清脆的叫
声(鸟鸣)。这些都是动词,这些动词说明 这里是有声音的,有声音怎么能叫安静呢?(诗
人写动是为了衬托出环境的安静,这就叫“以动写静”)
7.除了这些动词,你还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鸟鸣涧的安静?(闲、静、空)
8.让我们再一次 走进诗歌,感受鸟鸣涧的静。全体起立,先让你的心静下来,放空下来。
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深呼吸几口 ,听到老师说“起”的时候,再开始一起朗诵这首古诗。(全
班齐诵古诗)
9.谁能根据我们刚才的理解和感悟猜一猜这首诗诗句的意思?(指名学生说)
10.整首诗 以动写静,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大家观察古诗边的插图,感受“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
11.诗人描绘了一幅多么美丽的春天的画卷,让我们一起来试着背一背这首古诗。(齐
背 古诗)



快乐读书吧
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教学目标
1.对阅读古典名著产生兴趣,感受人物形象,品读精彩故事,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
2.初步感受古典名著的文体特点、语言特点。
3.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对阅读古典名著产生兴趣,感受人物形象,品读精彩故事,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
2.初步感受古典名著的文体特点、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策略
1.用精读、略读、跳读、猜读、浏览、交流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精彩故事,品味语言
文字。
2.迁移运用整本书阅读策略:预测、联结、统整、视觉化、比较。
3.利用“小贴士”的功能,指导学生感知古典名著的文体特点以及阅读方法。
50

警察体能测试-考试分析


描写眼睛的句子-上海外国语大学分数线


广东中山大学-关于语文的作文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团队执行力心得体会


湖北三本院校-村书记述职报告


武汉军事经济学院-二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憧憬造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彭文坚-祝福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