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优秀教案

温柔似野鬼°
555次浏览
2020年08月28日 20:0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粉红色玫瑰花语-应届生简历自我评价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





学校:
学科:____语文_____

1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 并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
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 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学习内容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
园杂 兴》组诗60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将
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 托的手法写出了农民劳
务的繁忙。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
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设计思路】
2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
课 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
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 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
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习古诗 ,通过反
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
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1.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
下眼前的这片风景。(如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 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
美的好地方。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 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
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
里 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
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 诗里,写了60首诗。而
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
园杂 兴》(再读一遍)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3


读诗首先要读懂 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
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仔细品 味一下,
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杂兴)你很会品味,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
各样的感受都可以。)
因为有了这60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
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60首传诵千古的 《四时田园杂兴》,大
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整体感知
1.美读古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正音:绩,在这儿读第一声,跟老师念:夜绩麻,各当家。
谁有信心为大家读读这首诗?(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
节奏)
谁还想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
2.农民在忙什么?(耘田、绩麻、学种瓜)原来大人在耘田 ,
绩麻,小孩子在学种瓜,还可以从哪里看出人们没时间欣赏?(昼、
夜)
4


耘田、绩麻是两种农活,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是第三句诗中的
哪个词?(耕织)
古时候,农民就是靠耕耘和纺织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你知道,
除了耘田和绩麻,农民还需要干 哪些农活?(插秧、施肥、播种、
除虫)有那么多活要干,难怪范成大会看到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再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默读这首诗,默读下面的注解,想想
诗句的意思 ,如果能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的顺畅些,那就更了不
起了。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1.2句的意思吗。(白天出去给庄稼除
杂 草,晚上在家把麻搓成线,村庄的儿女各自都有自己的活)(出
示)
这就是农民伯伯在耘田, 把杂草除掉,才能使秧苗有一个好的
生长环境,通过刚才的补充,我们知道了,除了耘田,要使一粒种< br>子成为一株结着沉甸甸的稻穗的稻子,还需要干很多活。这可真是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带着这份感受来读这两句诗。
把麻搓成线,人们又可以将它们织成布,瞧,即使是上了年纪
的 老人,他也不愿闲着,熟练地织着麻布,一家人就有衣服穿了,
不过还得有能干的村庄女儿一针一线缝起 来,所以,庄稼人的口中
食,身上衣,都是来之——不易的。
5


读读这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
力维艰。
4.昼出耘田夜绩麻,要当好这个家,还真不容易!你觉得这是
一群怎样的村庄儿女?(勤劳,辛苦, 忙)
勤劳的村庄儿女,世世代代住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
劳动着,耕耘着。在朗读中 融入自己的感情,就能读出诗的味道,
谁愿意有感情的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夸夸他们吧!
大人们如此勤劳,即便是——(引读)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5.谁可以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小孩子不懂从事农事,也在桑荫下学 种瓜)
从这两句诗里,你又读出了什么?(学样,分忧)田园的孩子,
从小耳濡目染,也很爱 劳动。其实我们和这两个孩子一样,都是——
童孙未解供耕织。
6.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上两个小孩的动作、神态,想像一下,童
孙们会怎么来种瓜?
原来他们是这么种的,还挺像样的,你认为他们在种的时候,
心情会怎样?(高兴,期盼)(读) 感情朗读整首诗:这可真是大人忙,小孩忙,昼也忙,夜也忙,
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把这 首诗献给这些勤劳的人们,
(齐)
6


能背背这首诗吗?同桌互相背 背看。(指背,还有谁要背,会
背的同学站起来背)
三、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 读了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感受了田园风光的
美丽,农民的勤劳和辛苦,还有丰收时的喜悦,让我们和 着音乐,
再来读读这几首诗,体会体会,我也想读,可以吗?我读每首的第
一句,你们接着读。
就是这样美丽的田园风光,就是这些勤劳的田园人民,令范成
大陶醉其中,乐而忘忧。课后,同 学们可以去收集其余57首《四
时田园杂兴》,读读背背,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难点】
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7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 正经历着
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你们
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 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
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 们的诗
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稚子弄冰》这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提前想一千多年前的
儿童生活的场景。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了解作者
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 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
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
富 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
字词理解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
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
玻璃
8


2.划分节奏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了解本文的作者,学会尝试的给本诗
文段,有感情的朗读本诗。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用彩线穿
起来当做锣来敲。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
一样的破裂声。
“稚子 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
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 。“脱”字形象
传神,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翻译本诗,了解诗文的 大意,体会作者的对
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形象。
诗歌小结
9


写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锣来
敲打 ,声音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碎裂的
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五、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
并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六、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稚子弄冰》。
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0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
大黑板,每人一份表格,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
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
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
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 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
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 有问题
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
呢?
(指名读)
11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
打上相应的记号。
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
没有,那我们就要开
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
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6.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善加积累。
12


《村晚》 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
种无限的遐想。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像《 村晚》一样描
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并发到了社区中,现在派上用处了,让我们一
起来瞧一下吧。
请同学们分成小小组进行交流:
A、选取你们组喜欢的一首诗,并讨论: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
的美景?再完成表格。
诗题季节描写的景物
B、尝试着吟诵好这首诗。


2《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 文描写
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
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
之情。
13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歌曲《送别》;电影《城南旧事》片断及各种课
件。
2.学生准备:搜集作者林海音的资料。
【教学过程】
冬阳.童年.骆驼队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是甚么动物?大家听过这
首歌吗?。
2、多媒体播放《梦驼铃》。
3、这个画面,也正是作者林海音脑海中无数次浮现的画面。< br>关于作者,你了解些什把你搜集的资料跟大家说说吗?
师课件出示:(人物和文字)这就是本文 的作者林海音,她是
台湾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5岁时随父母从台湾来
到北京, 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
师:后来,回到台湾后,她把自己童年在北京城南生活的 往事
写成了一本书,叫《城南旧事》。《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
《城南旧事》这本书的 序言,请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4


1、学习课文之前,老 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课文的情况。
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出示生字,并组词)请 这
一排同学开火车读,如果他读错了,大家给他纠正;读对了,大家
跟读一遍,好吗?(强调卸 、嚼、傻)
师:这里还有1个多音字,你会读吗?慢慢地嚼;咀嚼。师:
在这两个地方,读音 是不一样的。一般单独用的时候,都读“jiao”,
但是在“咀嚼”这个词里,要读“jue”。 < br>2、生字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那老师再来检查一下课文朗读的
情况.别人读的时候,同学们要认真 听,发现他读错了及时纠正。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往事?
生:时间顺序。
师:你从哪儿看出是时间顺序的?生答略。
师:更确切地说,是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的。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件事?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
些自然段呢?
板书:学咀嚼谈铃铛想剪毛问去向
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我”关于骆驼系铃 铛
的想象(5—9自然段);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
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 11—14自然段)。
师:那课文的15、16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生答)
15


师:谁能把作者的这四件童年往事和15、16段的意思连起
来说一说。(生说)师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生接(主要内容)
谁再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师: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 ,与作者一起
分享她童年的快乐。我们先来看“学骆驼咀嚼”这件事。
师:(课件出示)请同 学们反复读课文的1-4自然段,细细
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在旁边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
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好,开始吧
学生圈画,教师巡视。 生1:“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这句话是说
林海音学骆驼咀嚼草料的样子,然后我 就想到了这时候的林海音是
傻傻的,她做出来的样子应该是非常怪的,龇牙咧嘴的样子。
师:为什么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生:因为她看得太入神了,她这样目不转睛地看着骆驼咀 嚼的
样子,觉得十分好玩,自己的牙齿也跟着动了起来。
师:看的时间久了,太入神了,觉得 太有趣了,所以就看得呆
了。看着看着,她好象就忘记了什么,觉得自己就是什么?
生(齐答):骆驼。
师: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觉得自己就是那头骆驼,所以自己的
牙齿也动起来了。
16


师:怎么样是看得呆了,你能想象出小英子的神情吗?(生答:
如眼都直了;忘 了周围的一切;傻傻的样子……)
师:你能来做个看呆了的表情吗?(生表演)
这个“呆”字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这个“呆”字让我感受到英子善于发现周围的事物,并对
它们充满了好奇,有着一颗好奇的心。
生:我感受到了小英子的幼稚纯朴!
生:我感受到了小英子的可爱!
生:我感受到了小英子的天真!
生:我感受到了小英子看得非常出神!
师:是啊,她忘了周围的一切,觉得自己就是骆驼!
生:我感受到小英子对骆驼咀嚼的好奇!
师:她观察得多仔细呀,这是在她在用心感受生活。
下面,谁能通过朗读,来读出小英子的投入(指导读:个人读,
齐读)
师:小英子这傻傻的样子多么可爱呀,你能告诉大家,她在看
什么看呆了?(生:看骆驼咀嚼)
师:骆驼是怎样咀嚼的?用横线在课本中划出来。
(学生交流: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 交错地磨来磨去,
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指导读。
17


师:小英子除了看 骆驼怎样咀嚼草料看呆了,还看什么看呆
了?生: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能体会出什么?指导读。
师:想不想亲眼看看骆驼这有趣的长相和吃相,以及小英子看
呆了的傻傻的样子?
师 :小英子看得多入神呀,也许这是小英子第一次看到骆驼,
难怪她会看呆了。你能通过朗读,读出小英子 的这份天真,这份好
奇吗?自己试着读一读吧。(齐读)
总结学法:
师:刚才我们 一起学习了作者的第一件童年往事,你能说说我
们用什么方法学的吗?生说师出示:读——画——写—— 读,下面
请你从其余的三件事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件事,运用刚才学
到的方法自行学习。 好,开始吧、
学生自学。交流。
师: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生答(师出示第二件事。)
师:你感受最深的是那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师:关于打头的那一匹骆驼,长脖子底下为什么总是系着一个
铃铛,爸爸的观点是什么? 生:爸爸的观点是骆驼很怕狼。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
音,就不敢侵犯了。师:英子怎么看?
生: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它
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 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
18


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 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
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师:英子说戴驼铃是为了增加行路的情趣!一个问题,两种说
法。你更赞同谁的?说说理由?
生:我赞同爸爸说的,因为爸爸说的有科学根据。
师:噢。你也在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
生:我赞同英子说的,因为人们要走那么远那 么长的路,要是
戴上了驼铃,就像乐曲一样能增加他们行路的情趣。
师:你也是个孩子,老师理解你!
生:我赞成英子的想法,因为英子的想法更符合我们的想法。
师: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关于驼铃,你们有没有自己的
遐想呢?为什么?
生: 我认为沙漠里常有风暴存在。当风来时,风就会吹响骆驼
的铃铛。当铃铛响时,就会提醒它们的主人,然 后好避风。
师:能告知主人我在哪里,是吗?说的挺有道理的。
生:夜晚有猎人打猎,铃铛摇一摇,主人就会来救。
师:是啊,铃铛可以保护骆驼。爸爸、英 子,还有你们说的都
挺有道理。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得对问题的看法也不相同。
爸爸呢 ,是个成人,看法更现实一些,充满了理性。而英子和你们
就像诗人一样,想象充满诗意,充满情趣。咱 们怎么读好父女两人
的对话呢?爸爸说的怎么读?
生:严肃一点。生:和蔼。
19


生:读出对英子的爱。师:英子的话该怎么读?
生:天真一些。生:活泼可爱。生:诚恳。
师:把你们的理解读出来。同桌合作,一个当爸爸,一个当英
子,开始读吧!
(指名同桌读合作读)
全班分角色读,男同学读爸爸,女同学读英子,老师读旁白,
体会爸爸的理性,英子的天真可爱。
师:你还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呢?接着交流
生:想给骆驼剪毛。(师出示课件第三件事,指学生读)
师:这部分内容,你觉得哪里有趣?
生:林海音看着骆驼把脱下的驼绒袍子垂在肚皮底下,她想拿
起剪刀帮骆驼剪整齐,这件事体现 了林海音童年时十分幼稚、天真,
她小时候十分有趣。
出示这句话。师:从中你也可以体会出什么?
生:我从这件事看出她的心灵是十分天真纯洁的,她对一切都
十分好奇。
生:喜欢骆驼,关心骆驼。指导读这句话。齐读第三件事。
师:你还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呢?接着交流
生:问去处。(师出示课件第四件事,指学生读)
夏天来了,再也见不到骆驼的影子了,它到哪了呢?老师来当
妈妈,谁当英子来问一问?(指名 师生对读;老师和全体学生对读)
师:英子总是问,她都问了什么?
20


生:夏天来了,骆驼去哪里了?
生:骆驼的脖子上为什么系上一个铃铛?
生:骆驼的皮毛为什么到春天就会掉下来?
师:为什么童年时的林海音“总是问、总是问”呢?
生:她对世上一切事物都十分好奇,看到什么都想知道这到底
是什么东西。
师:是呀,这就是孩子,好奇的孩子。脑海中有着问不完的问
题。
五、学课文最后2段,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在北京,在城南,我的童年是多么有意思呀!可是——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2段。
师:
1、从这两段中你体会出作者对于童年生活的一种什么样的感
情?板书:怀念
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
2、前面作者说“童年一去不还了”,后面却说“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两句话不矛盾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师:是啊,童年的时光一去不还了,但童年的往事却常常浮现
在作者的脑海中。
六、看板书总结课文
希望大家课下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书,你一定会被作者描写的那
些景物和人物所吸引。
21


七、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15、16自然段。
板书设计: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学咀嚼
谈驼铃 怀念
剪驼毛
问去向
教学反思:



3、《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意境,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
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重难点:
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
活的快乐 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
祖父的怀念。
第一课时
2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多种形式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初步感受园子里景物的自由,体味作者轻松的叙事笔调和
清新灵气的语言。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体味作者轻松的叙事笔调和清新活泼、
富有灵气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 蜂飞蝶舞,黄瓜倭瓜自由生长;
有一个女孩,淘气顽皮,古怪精灵,她和祖父在这园子里度过了一
段美好的时光,这段温馨的回忆深深地刻进了女孩的生命,终生难
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我 和祖父的园子》。
2.板书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3.指导读题
(1)如果这个园子是我和祖父共有的,怎么读?
(2)如果这个园子只属于祖父,又该怎么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默写本课三组词语
第一组: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
23


第三组: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2.出示三组词语,互相批改。
3.再认真读读这三组词语,想想为什么这样分类?
(按照昆虫、农作物、农活划分的)
4.根据这些词语,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5.小结:看来,以后我们在预习新课 的时候,遇到生字词要画
一画,会读会写了以后,如果有必要,再给它分分类,这样有助于
我们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6.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
土窝:下种留下的土坑。
溜平:本课指用泥土将下过种子的土窝抹平。
倭瓜:南瓜的别称,北方人把长的圆圆的小南瓜叫做倭瓜。
谎花:指不结果实的花。
瞎闹:没有来由或没有效果地做;胡闹。
7.出示课文中的重点句段,检查朗读情况,小组读,个别读。
三、走进园子,感受特点。
1.过渡:浏览全文,哪些自然段集中描写了这些昆虫和庄稼?
(2、13小节)
2.自由地读读这两个小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
的园子?
学生交流: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美丽的自由自在……
相机板书中心词: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24


3.学习第2自然段,默读,边读边在书上勾画,想想这个园
子 的“丰富多彩”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
交流: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园子。
(1)出示第一句: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
都有。
抓住“样样都有”。还会有什么?(蜗牛、蚯蚓、小甲虫)
总之,不管是天上飞的,草里藏的 ,知名的,不知名的,样样
都有。这是“种类”上的样样都有。
指名读第一句。
(2)除了种类上的“样样都有”,还有什么也是“样样都有”
的?
昆虫的颜色 < br>出示: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
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 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
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
球似的不动了。
这白,这黄,这红,这金,这绿,多么绚丽多彩的颜色呀,想
想怎样通过你的 声音把这几种不同的颜色读出来呢?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这么多可爱的昆虫,色 彩缤纷的昆虫,如果你就是这位
小姑娘,你会怎样来介绍这个园子呢?带着怎样的语气?
25


配乐感情读第二小节。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萧红的自由和快乐,祖父的宽容和慈爱,
感受萧红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祖 父的怀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对话的方法,初步感受文本的语言
风格。
教学重点:
1.抓住文中的趣事,通过词句品读、想象画面、再现情境,
用心体会祖 孙之间的亲情,以及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的
无情乐趣。
2.读悟中领会“借物抒情、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我和祖父
的园子》。还记得这个园子给你留 下了哪些印象吗?
2.出示:这是一个的园子。
(生:生机勃勃、色彩绚丽、多姿多彩、充 满生机、美丽迷人
的、有各种动物的、样样都有的……)
师:是啊!这园子里多姿多彩,样样都有,都是生机勃勃的!
(板书: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26


二、品读感悟
过渡:这个园子不但生机勃勃,而且充满自由。 (板书:自由
自在)哪一段告诉我们的呢?(第13自然段)
(一)感受园子里的自由(学习第13自然段)
第13自然段中哪一句概括了“自由自在”?对,这就是中心
句。出示,有感情地读一读: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一切都活了,哪些事物活了?(花、鸟、虫子)花活了,是什
么样子的?(出示句子)花开了,就像花 睡醒了似的。
说花开了,就说——睡醒了。这花在作者眼里仅仅是花吗?
(人、伙伴)对呀, 花像人一样会睡醒呢!不是叫醒的,也不是惊
醒的,而是自然而然地睡醒的,这就是自由呀!谁愿意来读 出这份
自由?
7.鸟活了怎么样?生读句子,出示: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
似的。
飞得多高啊!它若是不想回来,有没有人怪它?(没有)因为
它是——自由的。谁来读?
.虫子活了怎么样?生读句子,出示: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
说话似的。
如果你是虫子,你会说什么呢?(园子真美啊!在园子里真自
由啊!)
27


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虫子的心情。
你看,这些动物、植物都活了,就像是小 萧红的小伙伴一样,
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园子里!谁想把它们都读活了?
变化成诗的形式读:萧红的语言朴素而富有诗意,读起来就像
读诗一样。让我们读出诗样的美!
园子里还有哪些事物也是自由的呢?找来读读。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
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这些话虽然没有出现“自由”这 个词,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自
由呢!而且这段话很特别,“愿意……就……”多次出现,反反复
复出现相同的句式,又好读又好背呢!想挑战一下吗?(生自由读,
背。)
特别的写法往往蕴 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复写,我们也
来反反复复读一读。我们可以读得快一点。倭瓜愿意爬上架— —(生
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
花——(生接)就开 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生接)就结一个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生接)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 哪儿——(生
接)就飞到哪儿。
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
有什么感受?
28 < /p>


是啊,读这一段话,我们感觉到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由在、
随心所欲、无忧无 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羡慕不?让我们也来自
由一番吧。
出示:这是一个的园子。(指名说)这的确是一个自由自在的
园子啊!
同学们,你们 知道为什么这园中的一切在萧红的眼里都是自由
的呢?其实,在园子里谁才是最自由的?(萧红)
对呀!因为萧红是自由的,所以看到的景物都是自由的!
课文中就这样连用六个“愿意、就” ,让我们感觉这个园子里
的一切都活了,让我们感受到到最自由自在的萧红——(引读)要
做什 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指读板
书:自由自在)
(二)感受萧红的自由与快乐(学习3-12自然段)
1.那么自由自在的“我”都做了些什 么呢?让我们默读课文
3-12自然段,看看课文给我们描绘了哪些有趣的场景。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汇报交流,相机补充。
【预设一】第3自然段
①关注内容:领略事情本身的有趣。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如尾巴一般跟随祖父,成了祖父的影子。
②关注形式:感知语言、句式的独特。
再来看看这段话,写得也比较有趣。试着读读看。
反复读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心情?
29


是啊,对“我”来说,园子里的生活是那样快活、自由,让我
们 用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
③“我”和祖父如影随形。“我”就像祖父的()。
祖父下种,我就——
我真是在下种吗?说话得有根据。你是根据什么来说她在瞎闹
呢 ?看看后面的内容,我们继续结合自己的批注交流。
④谁关注到了她的动作?
园子里的我不是在溜土窝,而是在。
瞎闹背后可是那份自由、那份快乐。你还关注了哪些词语?
(若没有人说到“踢飞”:一起关注这个词——踢飞)
踢飞的是 ,踢出的是 。请你来
读好这几句话朴实的语言,简单的句式,读来有趣。这就是作者独
特的语言魅力。
【预设二】第4-10自然段
①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菜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能吃的割掉了,不能吃的倒留着,这下可要饿肚子了。
②关注“爬““乱勾”。
③关注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想象着人物的表情,我们
就能把对话读得有声有色。
【预设三】第11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想到了哪个故事?这是萧红版的小猴子下
山、小猫钓鱼啊。
30


关注文中连续用的4个“又”。
小猫钓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但这里谁又会去
在意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三心二意呢,唯一让你们感受到的是什么?
(自由)把这 份自由、惬意,随心所欲读出来。
【预设三】第12自然段
(1)想象画面(2)指导朗读
关注动词“抢”“拼”“扬”“喊”。乱闹中扬出的是水滴,
也是乐趣啊!
又听见了什么?“下雨了!下雨了!”
谁也来喊一喊?这一喊,你体会到了什么?谁来快乐地喊一
喊。小女生一起来喊一喊。
一抢一拼,一扬一喊,把这份快乐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了。
(3)综上小结:当祖父在园子里 劳动时,我却在瞎闹,乱勾,
乱闹,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看,她是
(点击中心句: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你们认为,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出示:这是一个的园
子。是啊,自由自在的萧红在园子里是快乐的。板书:充满快乐
(三)感受祖父的爱
这一幅幅小萧红跟在祖父后面玩闹的画面,都让她感到快乐和
自 由,那么这快乐和自由是谁带给她的?(祖父)你从哪里体会到
的?
出示学习要求:
31


交流:拔下锄头杆——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慈爱的、
疼爱孙女的)
我闯祸了,不骂,反而笑——这是祖父对我的(宽容)
教我认谷子——祖父很有耐心
师:这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的祖父。祖父很爱笑,文中几
次写了祖父的笑?
是呀,(引读)当我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把菜种踢飞时,祖
父笑了;
当我从祖父手抢手水水瓢,把水扬到空中时,祖父笑了;
当我把韭菜割了,却留着狗尾巴草时,祖父笑了;
当我不听祖父的话,却去摘黄花瓜、追蜻蜓时,祖父笑了。
在祖父的笑声中饱含了对孙女的——爱啊!(板书:爱)
小结: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 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
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祖父的笑令萧红难忘,其
实是 祖父的爱让作者怀念啊。(完成心形板书)
让我们再次走进13小节去感受这份让萧红刻骨铭心的爱吧。
一切景语皆情语,心是自由的, 看到的景物就是自由的;心若
是快乐的,看到的一切景物就是快乐的,这就是借景抒情。萧红选
择了典型的事例,用独特的语言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32



《4.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抓重点词句,通过人物心理、言行的揣摩,体会人物个性特
点和品质。
2.以读为本,读中提升情感;引入材料,丰满人物形象。唤起
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共鸣。
教学重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
功的主要原因。
课前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赤壁(下)》中草船借箭的视频。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上节课, 我们已
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下面老师
要考一考你。(出示练 习)
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是()。
2.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
3.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二、重点研读,感悟“神机妙算”。
33


(一)、诸葛亮三天就出 色完成了这么艰巨的任务,怪不得周
瑜自叹不如,请找出他佩服诸葛亮的句子。
出示: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讨论:“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抽生回答)
(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 同学们默读课文
的4到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诸葛亮究竟“算”到了什么的句
子。
(1)学生自读勾画,在书中批注。
(2)组内交流。
(三)、汇报反馈
1.知天文:大雾漫天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大雾漫天可能是巧合呢?从哪知道不是?
(大屏幕出示两组句子)
比较哪组句子更好?为什么?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 br>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2.知地理:顺风顺水
出示: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
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34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
军水寨受箭。
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
出示: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使出二
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3.识人心
▲算曹操
1.俗话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哪!”天气难料,这人心 就
更难测了。那曹操是不是真的不敢出来呢?
出示:曹操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 我们看不清虚
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2.指导朗读: 观察图片,从曹操的眼神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猜
曹操有多少人马,体会他的生性多疑。
3.诸 葛亮就是算到曹操的性格,知道他肯定不敢出来。这不,
诸葛亮又笑了?抓“一定”,品读:诸葛亮笑着 说:“雾这样大,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认真读句子,比较他们的意思相同吗?
1.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2.雾这样大,曹操不一定敢派兵出来。
▲算鲁肃
诸葛亮借箭需要谁的帮助?(鲁 肃)读读描写鲁肃的4.5.6小
节,你觉得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35

< br>1.诸葛亮说别告诉都督,鲁肃“果然不提”、“私自拨船”、
“照诸葛亮说的”。
2.抓“私自”体会鲁肃忠厚老实、顾全大局、信守承诺。
3.诸葛亮算到鲁肃一定会帮助他,怪不得诸葛亮笑得如此轻
松。
品读:诸葛亮笑着 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算周瑜
周瑜妒忌诸葛亮,想通过造箭来陷害诸葛亮。
1.读句子,体会周瑜的为人
出示:
(1)我们就要跟曹操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2)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 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
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3)十天造得好吗?(4)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2.思考
出示: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
待他。
1.周瑜很高兴,为什么?
2.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
且立下军令状?
三、角色扮演,回味“神机妙算”。
36


1.思维大逆转(屏幕出示,口头回答)
1.假如第二天没有雾或者不是“大雾漫天”,()
2.假如鲁肃不肯“帮忙”,()
3.假如曹操听到呐喊声和鼓声就下令曹军“出动”,诸葛亮不
但(),还会()
4.假如这二十只船驶回南岸时,不是“顺风顺水”,()
诸葛亮并没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但 他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这不是神机妙算又是什么呢?怪不得在故事的最后,连一向忌妒他
的周瑜也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分角色朗读:“诸葛亮真是神机妙 算啊!”体会人物心情:
周瑜(心有不甘,自叹不如),曹操(一拍大腿,后悔莫及),鲁
肃( 十分敬佩,心悦诚服)
3.每个环节都关系着借箭的成败,每个细节都彰显着诸葛亮的
智慧。 是神机妙算让鲁肃心悦诚服,是神机妙算让曹操追悔莫及,
是神机妙算让周瑜也自叹不如,让我们发自心 底地说一声:“诸葛
亮真是神机妙算啊!”
四、课外拓展
1.你们还知道关于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抽生汇报)
2.出示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故事名称,引导学生课
外阅读。
教学反思:

37



《景阳冈》
教学目标
l.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限期、吓唬、诡计、霹雳、酥
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武 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
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比较课题,导入新课 < br>大家都知道《水浒传》中描写了一位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英雄,
那就是武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武 松打虎的故事。板书:武松打虎。
读过课文的同学都知道,课文的题目是《景阳冈》,比较一下,这两个课题有何不同?(交流明白以地点和主要事件作为题目均
可。)
既然武松打虎是主要事件,那么文章围绕景阳冈还写了那些内
容?
二、 自读课文,理清结构
38


课文很长,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围绕景阳冈还写了什么内
容?
读后交流,理清结构:
冈下喝酒——大步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去
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三、切入重点,学习武松打虎
同学们,在以上四部分内容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武松打
虎。
我们就来看看武松打虎的过程。自由读这部分内容,你对打虎
内容有和感受?
交流读 后感受。这样的感受是粗浅的,让我们深入来学习相信
你的感受会更深。让我们现来读读第九节。老虎是 怎样进攻的呢?
这里写了两块内容,你们想读武松还是想读老虎的内容?
一读:通过师生合作 读,指导读:读通内容,能流利的朗读课
文,做到能读出老虎凶猛进攻的气势。
二读:读出武松机智、灵活、勇敢。
老虎进攻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而武松只用了一 招—
—“闪”。同学们如果把这个“闪”改成“躲”,你再读读感觉有
何不同?
交流闪出了灵活,闪出了勇敢,闪出了智慧。
引导交流闪出智慧。(闪在青石背后;原来大虫 抓人,只是一
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先泄了一半。)
39


老师读老虎内容,学生读武松部分。读出武松的灵活、勇敢、
智慧。
三读:读出课文的写法。
同学们,大家读得很好,读着读着,我们发现武松和老虎的动
作描写如何结合的呢,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交流:一、武松和老虎交叉来写。“老虎攻,武松闪;老 虎又
攻,武松又闪;老虎再攻,武松再闪。”始终如此。
交流:二、写老虎进攻凶猛的目的?衬托武松的机智勇敢灵活。
交流后,再读体会写作的妙处。
过渡:老虎发动凶猛的进攻都被武松一一化解,武松开始发起
了反击。
同桌合作练读 读第十节。抽生读,小组合作读,多种形式读出
味道。引导交流:“劈”劈出了什么?
师生合作读。
过渡:老虎这回可发怒了,前二三十人我吃得不花吹灰之力,
可今天居 然三招没吃到,还想打我,它又一次发动进攻,武松又如
何表现的呢?学习第十一节:大组合作读,读出 每次打法不同。指
导朗读后,师生合作读。赛读。
整体朗读9-12节,交流你感受到的武松 形象,同时再次感受
描写方法。随机板书:机智勇敢敏捷力大无穷
四、小结
40


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武松机智勇敢灵活的身形,也感受到了
交叉进行描写的方 法。
五、通过学习武松打虎的过程,武松那勇猛机智灵活的形象深
深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 面让我们再来学习,对人物形象更全面
的了解。
(一)学习冈下喝酒(抓住语言)
自由读冈下喝酒,交流:你又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创设情景,进行对话:店家和武松喝酒部分(抓住人物的主要
语言)
穿插想象店家的心理和武松不同心理,再次朗读对话。
交流你感受的武松形象:倔强暴躁艺高胆大豪爽
(二)学习大步上冈(抓住心理)
自读大步上冈的部分,划出武松心理部分,你又从中感受到怎
样的武松?交流:自负多疑死要面子
引导朗读武松心理,读出多疑、自负、死要面子。
六、整体回归
综合人物形象,总体感受武松人物形象。
同学们,如果在我们面前有两个武松:一个武松只有 优点,他
勇猛,敏捷,机智。另个武松缺点多多,他勇猛,敏捷,机智,但
是他暴躁、倔强,他 多疑、死要面子,还非常自负。同学们,你们
喜欢哪个武松?感受到武松优缺点的统一体,英雄因优点而 可敬,
因为有缺点而可爱。
41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冈下喝酒——大步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去
倔强多疑勇猛
暴躁自负敏捷
艺高死要面子机智
胆大力大无穷
豪爽
教学反思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㈡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42


㈢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㈣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
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㈡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㈠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43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
后果。
㈡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
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七、教学步骤
㈠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 br>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㈡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㈢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44


㈣自由读课文,你喜 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
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㈥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 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
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一块仙石——迸裂产石猴——成王
教学反思




45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通过品读《西江月》和“宝玉摔玉”的情节去领会宝玉的精神
世界(重难点)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林黛玉走进了贾府,从此遇见自己一生的知己——贾宝玉。今
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学习宝黛初会。
文本探究——宝黛初会
找出集中描写宝黛初会的段落。(13—14)
宝黛初会时有一个眼神的交会,二人各有何表现?
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 奇怪,倒好像在那
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说:“这个妹妹
我曾见过的 。”(二人感觉相同,似曾相识,但反映不同,一个“笑”,
一个“惊”)
ppt投影:宝玉 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
倒好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黛 玉看罢,因笑说:“这个哥哥我曾见过的。”这样改动一下
可以吗?明确:不可以。二人的语言行动反映 了各自的性格、身份、
地位。黛玉:含蓄委婉,初到贾府,寄人篱下,说话行事步步留心,
时时 在意。宝玉:贾母的心肝宝贝,贾府未来继承人,说话行事毫
46


无顾忌。文章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出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
意”?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
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 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 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
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 个字。”
人物探究——初识黛玉
两人的这一对视如电光火石般震撼了心灵,在宝玉的眼中, 看
到了一个怎样的林黛玉呢?(请一学生朗读)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
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肖像描写:轻灵秀气、美貌多情、多愁多病、聪慧敏感
为什么宝玉眼中的黛玉竟然没有任何关于服饰的描写?
明确:黛玉的美不止在外表,更美在精 神气质,美在灵秀气韵。
宝玉看黛玉不会关注衣裙妆饰等俗物。
黛玉在贾府见到了那么多人,其他人眼里的黛玉又有什么特点
呢?
47

< p>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
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体弱多

王熙凤:“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标致美丽
小结:众人 看黛玉,是从长辈的角度关心黛玉的身体;王熙凤
夸赞黛玉,是为了奉承贾母。因此,黛玉之美,只有在 宝玉眼中才
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人物探究——初识宝玉
宝黛初会,林妹妹在宝玉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么宝玉在
林妹妹眼里又是什么样子的? < br>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
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 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
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
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
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 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
块美玉。
——英俊多情的富贵公子
黛玉之前在心里猜想 ,“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
懵懂顽童?”为什么她对宝玉有这种印象?
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黛玉母亲:极恶读书,顽劣异常
48


3.文中的《西江月》二词也对宝玉进行了评价,请齐读:
无故寻愁觅恨,有 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
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 人诽
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
望。天下无能 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
状!
a.你从这两首词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宝玉?
b.这两首词对宝玉的评价是褒赞还是贬低?
小结:从封建社会的卫道士眼中看来,宝玉的确是一个不喜读
书,不求上进的无用之人。他怕读 被统治者奉为儒家经典的文章,
却爱读《牡丹亭》《西厢记》等弘扬人性的“禁书”。他不愿走科
举之路,不愿意和官场上那些勾心斗角的俗人往来。而从作者来看,
其实是高度赞扬了宝玉的纯真本性 。《西江月》评宝玉,似贬实褒。
ppt投影:
“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 说过这些混账话,
我早就和他生分了。”----《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可见在鄙弃功名利禄 这一方面,宝玉和黛玉的价值观是高度一
致的,达成了人生意识上的共鸣。他们的精神世界是脱离尘俗纷 扰
的,是纯美干净的。(ppt展示宝黛共读、黛玉葬花的图片)但是
这样纯美的世界,能为外 界世俗社会所容吗?
合作探究——宝玉摔玉
49


1.就在这看似 平静的初会之时,这两种世界的冲突却一下子表
露出来了,宝玉做了一件大家都没想到的事——摔玉。宝 玉为什么
会摔玉?
“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都不择”
“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 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
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自己有“宝贝”,姐妹们也应该有——追求男女平等)
2.宝玉“衔玉而诞”,这种天生的 与众不同让贾府众人对他抱
有非常大的期望,期望他能够光耀门楣。这块玉,无形中成为了世
俗 社会给他的沉重的包袱,束缚了他的自由。所以,宝玉摔的不仅
仅是玉,更是世俗社会给他的沉重的包袱 ,这是一次和世俗社会的
冲突。
可以这一次冲撞的结果如何呢?
——失败了,在贾 母的半哄半劝下又把玉戴上了。暗示着宝玉
高洁脱俗的精神世界终究难和污浊的现实世界抗衡。




读后感教案
【导学目标】
1.了解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
50


2.在分析、思考的 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
闻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作。
【重点、难点】
学习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新课导入
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感想)。
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上面坐着一个哲 学家。哲学
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
你失去了一半的 生命。”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
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 命。”刚说
完这句话,风把船吹翻了,两人都掉入水中。船夫喊到:“你会游
泳吗?”哲学家说 :“不会。”船夫说:“那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小结:
1.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2.骏马能砺险,耕田不如牛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拥有实践水平比掌握理论知识重要,所以要善于实践
二、认知读后感
读后感作 文,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
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 感想,叫“观
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读后感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51


一 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
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感”是重点。“读”,
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
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三、写作指导
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来:
1.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
某篇课文、某 部名著或指定的某材料,是阅读材料;阅读材料
确定后,要根据阅读的材料和感悟来拟题。题目能够直接 写“《×
×》读后感”,也能够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主标题是概括自己的
感受或评价,副标题 是“——读《××》有感”;分两行,第一行
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事物的
准确答案不止一个〉读后感》《金钱重于亲情——读〈我的叔叔于
勒〉有感》等。标题是 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个人拥有一
双明亮的大眼睛一样。注意标题一定要结合感点,否则会弄巧 成拙,
贻笑大方。
2.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在通常情况下,文章开头就是围绕感 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
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
论做 好铺垫。注意引述原文要简洁、准确、有针对性,不能大段大
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材料的具体内容 。
3.亮出感点。
52


亮出感点,就是紧承前一段“述读”所引 述的材料,针对材料
实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做一番分析;也能够
由现象到 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做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
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也就是中心论点。
注意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述读材料。如果没有述读的这部
分材料,感 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
泛泛而谈。所以,不管述读在感点之前,还是在感 点之后,首先要
有述读的存有,其后才能有感点的成立。
4.论证感点。
论证感点 就是对“感点”——中心论点实行论证。这个部分是
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或正
面论证,或反面论证,证明感点的合理性。论证时要联系实际,要
有针对性,必须 紧扣感点,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5.收束全文。
收束全文时,既能够回应前 文,强调感点;也能够提出希望,
发出号召。不管怎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要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总来说之写读后感,读是基础,情是纽带,感是核心。因而,
我们应在读上下功夫,在情上求共鸣,在感上做文章。
四、佳作欣赏
《背影》读后感
53


朱自清的《背影》全文只有一千五百字,却感人至深,脍炙人
口 。《背影》表现了人间的至情——真挚的父子之情【感点】,描
写细腻、真实、深刻。作者二十岁的冬天 的一天,祖母去世后,父
亲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引”,概
述原 文内容。】。在那特定的场合下,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
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 忘,并且十年之后,想
起来,那背影就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文章中父亲
从不放 心茶房而要自己去送;从寻找座位、反复叮嘱;到亲自去买
橘子【“引”,概述原文内容。】,都体现了 父亲的爱。各种事情,
都是极其平常的,极其琐细的,但从中表现出的感情,却是极其珍
贵的, 我拜读后,也是深深为之感动。父子之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深沉的,细细读来,不但使人想到了自己, 想到了自己的父亲,那
种愧疚的心情油不过生。我不禁回忆自己每次离开家和父亲从我这
里离开 的时候,自己的父亲的背影,那种以前面临分离的无奈和无
可奈何的表情,那种永远难以名状的矛盾心情 。一个父亲的爱,就
是这样,仅仅默默付出,不需要回报,甚至不一定需要懂得。【“议”,
联 系实际,引出自己的观点即论点——段末一句。】
读这篇散文,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一辈子不就 是一直在
探求做人的真谛吗?父母关心子女、子女关心父母,我们关心别人,
别人关心我们,我 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不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
社会吗?⑤【紧扣论点,联系实际,作出结论,很有启发 性。】
教学反思
54






有趣的汉字
活动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 趣。
3.认识10个生字。
课时安排四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 老
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
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 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
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 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
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 受汉
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
人。
55


4.制定计划:
例:“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x月x日
活动地点:x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
组长:xx搜集资料:xx 编辑:xx抄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反思:
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
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相关资源介绍。
第二课时猜字谜
一.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 汉字的魅力。
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二.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56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 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
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 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
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 ,放在剑的旁边;
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
姓什么?
三.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四.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
林杜刘孟
刚才猜 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
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 许多字谜,哪一组给
大家猜?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有趣的谐音

一.说谐音性歇后语
57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
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 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 前一部
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
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 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
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
又快?
A一连三座庙──
B石头蛋腌咸菜──
C隔着窗户吹喇叭──
D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A妙(庙)妙(庙)妙(庙);B一言(盐)难
尽 (进);C名(鸣)声在外;D自我吹嘘(须)
58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 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
语,哪一组先来出题?
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
继承和发扬。
二.谐音笑话
1.读一读。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三、汉字的起源
1.指名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 能是由
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
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
3.交流: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呢。哪一组给大家
讲一讲?
4.一个 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默读《“册”“典”“删”的
来历》。你还知道其它汉字的来历吗?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6.认读课后的十个生字。
四、畅谈收获: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仓颉造字》与《“册”“典““删”的来历》
59


一、阅读《仓颉造字》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几节课综合性 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
趣,这些有趣的汉字是谁创造的?你们想知道吗?
2、板书课题:仓颉造字。
3、自学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⑴在没有汉字之前,人们怎样进行交流?
⑵仓颉怎样造字?
4、讨论交流。
5、拓展课外:
同学们,仓颉造字知识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有仓颉一
个人创 造的,也不可能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
大的活动。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 谁能根据自己搜集的
资料讲一讲。(指名介绍)
二、阅读《“册”,“典”,“删”的来历》
1、师导入: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读读课文,说说“册”,“典”,“删”
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2、自渎材料: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懂。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的来历。
4、你还知道哪些字的来历?
60


(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三、认识课后生字
四、总结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学会了制定活动计
划,还通过搜集各种大量的资料,感受到了祖 国文字--汉字的有趣,
认识了汉字的起源。我们的收获可真大啊。我们还要继续进行综合
性学 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
五、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1、形式: ⑴书面汇报。⑵合作汇报。⑶制成演示文稿汇报。
⑷出示实践活动展版或编小报汇报。2、以组为单位进 行成果汇报
展示。
【教学反思】



我爱你,汉字

1.学会1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我爱你,汉字》,激发学
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通过社会用字调查,增强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努力为纯洁
祖国语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61


3.在书法作品的欣赏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
力。
4.在活动中,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
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增强规范用字的意识。

学写调查报告。

一课时

一、话题导入。
同学们,有人说,汉字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汉字正是因为有
着悠 久文化的积淀而有着丰富的内涵,也因此不仅神奇有趣,而且充
满生命力。让我们走进缤纷的汉字世界去 进一步地探索吧!
二、学习探究,了解汉字文化。
【活动一】
汉字历史——趣事知多少。
1.猜一猜。
62


中国最早的汉字是什么?
2.说一说。
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听我来介绍。
3.看一看。
汉字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各种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
的?
4.故事串。
(1)一个汉字记载一段历史。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能够看到
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种生活又 是怎样变化的,甚至能够“看”到他们
是怎样思考的。(讲解“监”、“国”、“女”等汉字故事)
(2)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
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一字
毁千军、一点值万金……)
【活动二】
书法作品赏析。
1.欣赏教材作品。
阅读课本:欣赏课本上提供的优秀书法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
欢它们。
2.拓展书法文化。
你知道的书法家有哪些?了解他们有名的碑帖。
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
3.读读背背《赞汉字》。
63


(1)结合诗中的词语欣赏搜集碑帖和书法作品,如行书流畅,
楷书端庄,草书奔放,篆书隶书古色古香等。
(2)赏析书法的要求:
①既要对作品宏观地 把握,如气势、神采、布白,又要细微地观
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等。
②注意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型的意趣和哲理。
③注意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
④把握书法的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
4.举办小型书法展览。
可以欣赏有书法特长的同学的作品,也可邀请同学或老师、家长
现场挥毫。
【活动三】诗文诵读。
1.激情导读。
一个个方块字,就是一幅幅跳跃的画。细细 读她,如同一段隽永
秀美的小诗;用心品她,好似一则意蕴深远的故事;静静赏她,仿佛
走进了 多彩的历史画卷……
读读诗人刘湛秋的散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你一定会为自
己面前的 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
2.自由朗读课文,认识13个加点生字。
造诣(yì)殷(yīn)商顿挫(cuò)
抑(yì)扬隶(lì)书拘(jū)束
风韵(yùn)撇捺(piěnà)浩瀚(hàn)
64


凝滑如脂(zhī)驰骋(chěnɡ)魅(mèi)力
3.体验。
汉字在作者眼里,一个个“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
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 眼睛”。作者还觉得每个字都
有不同的风韵,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从哪些字词中能感受到、回味到
怎样的风韵?
4.感悟。
交流自己静心品读的感受。
5.交流。
读 完课文我最想。(有感情地读、体会热爱文字的情感,摘抄喜
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句子……)
6.教师总结。
汉字多奇妙,它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着你的眼睛,它以
无限 活力和奇特魅力吸引着你,它以不同的风韵展示它的灵性,你觉
得汉字带给你的是怎样的感受?
三、调查探究,学写调查报告。
1.制定活动计划,进行社会用字情况的调查。
2.分小组讨论、交流调查的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调查报
告。
3.明确调查报告的三个部分。
(1)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的目的。
(发现社会上的错别字,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建议。)
65


(2)对调查到的材料作分析,主要是统计和分类。
(如,调查了多少商店, 发现了广告招牌上有错别字的有多少家;
这些错别字大致有哪些类型;产生这些错别字的原因有哪些。)
4.学生写调查报告,教师巡堂指导。
5.师生共同评议出优秀的调查报告,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6.学生修改调查报告。推选出好的调查报告做成一个展览。
四、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关于规范汉字认识的必要性的相关资料。

1.贴近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
与积极性。
2.课前组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
解,达到活动的教学目的。
3.课前充分搜集相关资料,使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说
服力。






66



送元二使安西四年级上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 2.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
学 人的情感。
目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
标 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

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


师生活动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表现
对送别诗有
导 人间真情的古诗词,尤其是千古传
一个整体的印



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谁能背一
象,感受诗的意
背?
境,为学新课打
生背诗。
铺垫。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唐代
设计意图
67


诗人王维写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
西》。
生齐读课题。
师:自由诵读全诗,读完后,说
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读书。
听范读,(课件)。
指名读书。
引导学生总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
结归纳学习方
整 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是怎
法。
体 样学古诗的?


生答。
老师归纳总结一下,出示学习方
法(课件)。
指名读方法。
68


师:我们按照学习方法来学习这
首诗,首先做什么?
生答。
师:谁送谁?送到哪里去?去干
什么?连起来说一说?
理 师:请找出诗中有哪些地名?它
通过预习,
解 们什么关系呢?
查字典由扶到放



出示图,说说你的感受。
地理解诗句意
师讲解地图。
思。并掌握自学
《送元二使安西》又叫《渭城
方法。
思 曲》,唐代演唱此诗又称《阳关三叠》。
师:我们理解了诗题,接下来干
什么?
生自由读诗的前两句。
小组自学:借助字典理解每个字
的意思,再连起。
69










小组自学:借助字典理解每个字
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诗句的意思。
师:你喜欢哪个字?为什么?
(重点理解“新”)和书写。
同桌对读前两句,读出早春的生
机。
指出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
创设了自然环境,那么前两句在写什
么?
师 小结: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
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
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 为送别
提供了自然环境,可是,在这样一个
清新的早晨,好朋友元二就要远行
了。
读读后两句。
师: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
前两句的?
生答。
下面按照学习前两句的方法,自
学后两句,把你的学习结果汇报给大
家。
70
生汇报学习结果。(重点理解
“更、无”)
对重点的字
加以强调并指导
书写。




师:我们如何才能把王维与元二
那种难舍难分的友情表现出来呢?
即不能读 得悲悲切切,也不能读得凄
注重读法的
品 凄惨惨,要读出豪情,自己读一读再
指导以及评价。
体会体会,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中体
在朗读中获
诗 会。
得审美感受,自


生读。
然实现有感情地
师范读,生评价,师指导读法,
朗读和背诵。
介绍平仄规则。
指名读。
那后两句写了什么?
师:诗人为什么写送别还要写客
舍、柔柳?


景渲染了气氛……
对照着插图,谁能把全诗的意思
借景抒情,
使学生融入文
本,感悟诗情,
实现与诗人的情
感共鸣。
境 完整地说一下?
请同学们听音乐,一起背诵全
诗。
结 同学们,自古至今,有了情,文
束 字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有了情,人间
语 才有了万古不朽的诗篇,友人分别是
71

< p>
伤感的,但只要心中留有一份思念与
牵挂,就不再令人感伤。因为我知道:
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记
下这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让我们
一起背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份 送别的
情意吧!

《凉州词》
教学目标
1读正确,读通,读有节奏,即字正腔圆的读好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 想象画面,体会戍边战士
的思乡但不能回乡的情感以及戍边将士豁达的情怀。读出诗意境,
唱出 感受,达到自然成诵。
3课外拓展王翰《凉州词》,渗透两首《凉州词》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感受王之涣的《凉州词》的古诗意境,读出自己对这首古诗蕴
涵的情感( 感受诗悲中不失其壮的基调)。
教学过程
一、教学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 五六年级)的
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
诗人的情感。受 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72


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 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
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颠峰时期.
盛极一时的边塞诗,确乎前无 古人,这其中当首推王之涣的《凉州
词》。板书:王之涣《凉州词》。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么? < br>预设:生提问:凉州在哪儿?词是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为
什么两首诗一样?(师及时鼓励学 生会动脑筋,想问题.)
1出示唐代地图(标注:黄河,凉州)。师随机介绍凉州:地名,
指 墩煌附近,今甘肃武威。地处西北,十分荒凉。
2词呢?唱词。
3释题:(可以先请学生说 )预设:其实凉州词准确的说,不是
诗题。它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 br>为它填词,便有许多首凉州词了。
4作者简介:师:你们了解诗人王之涣么?
预设:(1)可以随机指名,请学生说,
(2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或没有查好资料,师介绍。
师:其实《登鹳鹊楼》就是他写的,正是一曲《登鹳鹊楼》和
我们今天要学的《凉州词》,使他 跻身于唐一流大诗人行列。出示
幻灯片(指名读作者简介)。
过渡:想读读这位人称小官员,大诗人的作品么?
(二)初读古诗:出示幻灯片,提出读的具体要求:
73


1自由读(至少两遍)。
2指名读,听后评读。(老师或学生评)
过渡:如果说初读古诗的第一步,那么读出感觉,读出味道那才
是我们读好诗的更高境界。
(三)感悟诗句前两句
1轻声读前两句诗,找出自己读的感觉,并且或写或勾做上自
己习惯的学习标记。
2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自己感觉到的。
3指名读。(要求说感受,读出感受。)
4师或生听后评议。
学习前两句诗预设:学生可以从第一句里找感觉,也可以先从
第二句谈起。课堂师要随机引导。
若学生先体会第一句,则重点点拨:
(1)解决远上的意思。老师用手势和眼神带。(自下而上)
(2)听音乐,师:提到黄河用 什么词语可以形容它?(自由抢答:
汹涌澎湃、磅礴、气势宏大)
(3)谁带着你的想象再来读,其他同学闭眼听想象画面。
(4)听后评读。
(5)你听了这样的朗读后,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高远辽阔感)
(6)想象画面,同桌加动作自由读,听后说说他哪读的好?
若先体会第二句,则重点点拨:
74


(1)谈自读后的感觉。(孤)孤什么意思?师及时鼓励孩子的感
受。
(2)你们也这样读读,体会孤的感受。
(3)解疑(胡兴业同学提出的疑问):片的意思是 什么?师:是呀,
为什么写一片而不是一座呢?
预设:a学生自己争取解决。
b师 引导。进情境诗人由高远辽阔的黄河,笔锋一转,把视角
拉下来,远望,不觉咏出个人接读第二句。 < br>c如果读不出片(单薄,小,)的感受,师随机指导这个学生:
再远些,再远些看,边读边想象它 的样子。此时,再说你(你们)的
理解。指名说或自由说。(师注意捕捉学生的零散感受。(座呢,城< br>比较高大,厚实的感觉。写片更突出了城的孤,单薄,小。犹如一
片小小的树叶。更加有种悲凉, 危险的感觉)
4师:想看看这片城么?(课件)
5配乐《凉州曲》创设情境:(师语速缓慢 地)茫茫戈壁,假如
你是戍边战士,盛夏骄阳似火,大漠之上(生接读:一片孤城万仞
山。); 秋风飒飒,中秋月挂梢头,(生接读:一片孤城万仞山。);
冬夜北风寒,雪花漫天飘(生接读:一片孤 城万仞山。)。此情此景,
身处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两个词说说。(指名说,生:凄凉,
苍凉,寂寞,孤独)
6小结:前两句诗,如果说首句带给我们更多的是黄河的气势
磅礴和天 空的高远,用一个字壮(板书壮),那么第二句则更侧重的
75


守城战士环境 和内心的描写,我们也用一个字概括:悲,(板书悲)。
这真是壮中有悲,悲中有壮呀!
7自己再读读,体会体会这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8个人展示读。(师再评:我听出你在突出一 和万,对比读中,
反衬了城的孤单薄和战士内心的凄凉感。真是用心在读啊!
过渡:如果说前两句是画意,那么后面的诗情又是什么呢?
(四)学习三、四句。
1轻声读三、四句,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么?(预设:谁怨谁?何须
怨又是什么意思?)
2解疑。出示ppt
(1)何须什么意思?
(2)何须怨呢?(不必怨。)谁不必怨谁?(羌笛不必怨杨柳)。
(3)看着大屏幕诗句, 学生试着说诗句大意。追问:为什么不
必怨呢?(怨也没用,无可奈何的感受。)[
(4)试着读出这种感受。
(5)指名读。
(6)师生评读。(师随机评:我还听 出了你的怨愤之情。)说说
你为什么这样读?(怨愤朝廷的漠不关心;所以突出春风一词的朗
诵 。)
3师:然而,一个何须怨,道出了将士心声保家为国,(板书:
保家为国),表达了他们 豁达的胸怀。怎么读出这情怀?自由读指名
读范读指名读学生自评。
76


4回读全诗:同桌互读,读后评议他哪读的好?展示个人读大家
评议。
5学唱古诗。播放视频《凉州词》。
古诗是可以唱的,想唱么?让我们唱中表达心中的感受。 1遍:
轻声学唱。2遍:自由大声唱。3遍:起立,加动作,眼神,有滋
味的吟唱。(自然课堂 呈现熟能成诵的感受。)
(五)课外拓展:师过渡:同学们,还有一首与此题目相同,内
容相 同,感情相近的诗,但表达将士的情怀直接,更豁达。出示ppt
王翰《凉州词》,相信你们用刚才的方 法,一定能很快进入角色的。
1自由读,找感受。
2小组交流感受或读出感受。
3小组赛读。形式自己设计。读后学生互评,或者老师评议。
4试着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可 以从题目,作者,诗表达的情怀,
内容都是边塞诗...)这些都要因学生学情而定。也可以提问质疑,
师随机解疑。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还记得王老师吗?给王老师打打招呼(学生有叫亲
爱的王老师,尊敬的王老师等)
师:能不能叫王叔叔?
77


生:王叔叔(笑)
上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古诗,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读读这两
首诗,结合注释试着说说这两首诗 的主要意思。
[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注释理解诗句意思,锻炼了学生的自
学能力,从整体上 感受两首古诗。]
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题临安邸》、《秋
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谁来朗诵这两首古诗。(大屏幕同时呈现两首古诗)
一生读第一首,老师指导朗读“熏”;另一名同学读另一首。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思考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这里是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中的细
节。]生齐读古诗。
生:这两首诗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南宋。
师:你们对宋王朝有哪些了解?简单地说。
生:(介绍南宋的历史)南宋王朝并没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训。
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师:是的,那是个非常复杂的时代。(老师介绍历史背景)。
[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使学生自主 学习,能够了解到宋朝的一些
情况,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老师用富有情感的语言介绍
历史背景,给学生情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师:谁来说说第二首诗题目的意思?
78


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生:……
师:对这首诗的大意你能说说吗?生:(有点紧张)
师:别紧张,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
生:(用自己的话,基本讲清楚了)
师:沦陷区的百姓被称为——
生:遗民(老师板书)
师: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 以后,你觉得“遗民”应该怎样
理解?是“遗留在沦陷区的人民吗?
生答:是遗弃的人民。
师:诗句中的“胡尘”仅仅是灰尘吗?
(播放音乐,展示诗句引导学生想象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金兵一连串的马蹄声,践踏在人们的身上。
师:你看到哪些人倒在马蹄之下?生:老人生:妇女生:孩子
师:他们留的是怎样的泪啊?
生:流泪 师:那滴滴的泪是什么泪?
生答。(痛苦,愤怒,绝望,期盼……)(师板书:清凉)
师:北方的壮丽山川陷落了——西 湖边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
象;北方的老百姓在异族的欺压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权贵们在
歌 与酒之间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复中原的部队,望眼欲穿
——南宋的统治者们终日寻欢作乐,早已 将失地与那儿的老百姓一
起忘到了九霄云外。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79


师:读了这首诗,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想?
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时感觉宋朝政府真是腐败无能。(师
板书:凄凉)
师:是啊,他们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却是他们的盼啊,盼
啊!读——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又一年是多少年?65年呐,……一年过去了,读!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5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十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65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抛弃了,被那些终日 沉醉在湖
光山色、莺歌燕舞中的游人们抛弃了。
课件出示《示儿》,教师引读,学生再读。
师:诗人到死都没有看到中原的统一,他的心情怎样?
生:我感到诗人非常失望。
师:内心的心凉之感是一种悲凉之感。(板书悲凉)
[从“悲凉”到“凄凉”,学生的情感确实已经上升到这一步
了,有水到渠成之感。]
那令人心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读林升写的《题临安邸》
生:山外青山楼外楼……师:那 令人心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
呢?生再读。师:那让人悲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生再读。
师:对这首诗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80


生:为什么说杭州把比作汴州?师:对于汴州,你们想了解吗?
生:想。 < br>师:“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无论在汴州还是杭州,那些
权贵们不都是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吗 ?汴州已经沦陷了,杭州的命
运又会怎样呢?那些昏昏度日的当朝统治者断送了一个汴州,难道
不会再断送一个杭州吗?
生:……师:你怎么理解这个醉字?透过这个“醉”字,你仿
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们花天酒地,一个个大腹便便的……
师:通过这个醉字,你还能听到什么?生:……
师: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你有何感受?生:我感觉总有
一天……
师:请你朗读一下。生朗诵。(掌声)
师:当这两首诗同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你又有何感受?
生:我感受到宋朝政府腐败无能。
生:我感到了一种鲜明的对比。痛苦的日子一年又一年,杭州
的权贵们吃喝玩乐,……我觉得他 们太对不起为他们流干眼泪的百
姓了。(掌声)
生:……
师:而西湖旁边的这些权贵们却还在花天酒地之中。读——
生读:
师范读,一生再读。
81


有没有注意第二个句子——“西湖歌舞几时休”是个什么句
子?
生:问句。师:谁问谁?师:是作者在问南宋统治者。
师:如果你是作者,你怎么问他们?
生:(有些愤怒地)——西湖歌舞几时休?师:现在,请你指
着那些统治者的鼻子,你怎么问他 们?
生:(愤怒程度有所提高)——西湖歌舞几时休?师:现在,
就请你指着这个昏庸的南宋 皇帝,你怎么问?
生:(越来越愤怒地)——西湖歌舞几时休?(台下掌声)
师:让我们一起来问一问这个昏庸的皇帝!生:——西湖歌舞
几时休?
师:读了这两首诗,你有没有发现,诗人有一颗怎样的心?
生:忧国忧民之心。
师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
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野心勃勃 、对江南之地虎视眈
眈的侵略者,以及面对这两首诗的作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生练笔。
请五名学生学生上台。
生:……你们对得住哪些老百姓吗?
生:……
(学生写得很精彩,感情也很投入)
82


师:强敌的入侵,面对沦 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
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 br>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
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 》,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
一代的人。(播放《满江红》)
师: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
[激情的《满江红》歌曲,把情感推向了新的高潮!]
《清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崇高精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表达
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展开小组讨论,说一说方志敏是个怎样的人?
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
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
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重难点分析:
83


1.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2.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于方志敏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讲述故事,新课导入。
1.讲述方志敏的故事。(注重他在狱中的经历,强调他的为人
品质。)课件展示
2.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何谓“清贫”?
出示课件
学生先尝试解释,然后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讨论,确定“清贫”
的意思。
课件展示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指名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相机进行矫正。
(2)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课文的主体是“一桩趣事”,是详细介绍的。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总体介绍自己的观点和情况。
84


三、品读“趣事”部分,朗读对话,品味语言,加深理解。
1.自读课文第2-8自然段。简要说出这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
课件展示
3.点评:读得怎样?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教师要指导学生体会国民党士兵的凶恶、 贪婪,体会方志敏的
从容、淡定和对国民党士兵的蔑视。
4.圈划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心理的语句,说说它们的
作用。
课件展示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和体会重点词句。可以从以下角度来体
会:
(1)体现国民党士兵贪婪的;
(2)体现国民党士兵凶狠的;
(3)体现方志敏从容镇定的;
(4)体现方志敏清廉为公的;
(5)体现方志敏对敌人蔑视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认读重点生字新词。
2.复述一件“趣事”。
85


教师了解学生对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注意指导学生
复述故事时人称的变化。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让学生谈谈感受。
课件展示学习提示:
从课文的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联系有关的语句来谈一
谈。
2.品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思考:
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充叙述有什么表达作用?。
课件展示
3.品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练习前面的内容说说对这段
话的理解。
教师注意让学生关注这样几个点:
(1)方志敏的“清贫”与“洁白朴素”,体现在哪些地方?
(2)“战胜困难”又体现在什么地方?
三、升华认识,拓展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1.方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课件展示
2.“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到底有什么意义?课件展示
3.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贫”,你同意吗?请谈谈
你的理解。
86


课件展示
四、拓展延伸。
1.阅读郭沫若盛赞方志敏烈士的话。
课件展示
2.小话题。
思与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精神还需要吗?
课件展示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人物描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教学目标:
1.我能认识5个生 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破绽、咕
咚、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和胖墩儿两个人物
形象。
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
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小嘎子和胖墩儿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87


教学过程: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课前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通过人物的
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为我们塑 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
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
的廉颇 ,勇武过人的武松??在作家的笔下,这些有血有肉、性格特
点鲜明的人物,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
师:老师想了解了解,你们平时都愿意与怎样的同学交朋友?
生:我愿意与性格开朗的同学交朋友。
生:我愿意与和我谈得来的同学交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 br>《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学生读),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
新的朋友,去领略文学长廊中更 多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去感受作
家笔下的人物特点。屏幕出示:“小兵张嘎”的图片
师:他是谁啊?认识他吗?你是怎么认识他的?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想和一个人交朋友,必须先了解他的为人,也就
是他的性格。
88 < /p>


那么小嘎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胖墩又是一个什么样
的孩子呢?今天,我们 就通过“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的一个
片段去了解他们。
二、呈现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破绽、咕
咚、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 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和胖墩儿两个人物
形象。
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
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师学习目标解析: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感受小嘎子和胖墩
儿两个人物形象,难点是体会学习作者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
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带着目标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之旅吧!
三、新知探究:
师: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132页,并拿出导学案看到新知探
究部分。
请同学们同 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完后,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
(学生独学)
师:检查字词(出示课件词语)
词语:
89


破绽咕咚精神抖擞手疾眼快扳不动膀大腰粗单褂儿一叉一搂
三抓两挠
仰面朝天蹦来蹦去
师:请几个同学来读吧,这次先不选同学,我走到哪儿以拍肩
为提 示,拍到谁谁就起来接读。如果他读对了,我们就送给他一个
赞,跟着他读,如果他读错了,我们就一起 来帮帮他。
继续展示2小题。
师过渡:同学们刚刚的自主学习表现都非常好,我们对课文已
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知道课文讲了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过
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 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的事。
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把最能体现人 物特点的句子划下来,圈出重点词语想一想,你
似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嘎子,一个怎样的胖墩儿?小组 合作学
习,交流你的感受。
四、合作探究:
集体交流
师:在这一篇课文 中,谁是主人公呢?(小嘎子是主人公)所
以我们首先走近小嘎子吧!请同学们大胆说一说,从课文的哪 一句
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嘎子呢?
(一)议嘎子:
语段一:

90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
自 然不跟他一叉一搂。(心理)
“手疾眼快”写出了嘎子什么的特点?(板书:机警敏捷)
一向??从不??自然??”,从这几个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
子?(板书:富有心计)
怎样读才能把嘎子的这种特点读出来呢?
感情朗读。
语段二:俩人把“枪”和“鞭 ”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
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动作)
师:这一句虽然写的是俩人,但也包括嘎子,什么词语体现了
嘎子的特点?
①“虎势儿一站”什么意思?指名说。
“虎势儿”中的虎就是“老虎”,“老虎给你们一种怎样的感
觉?
一起读“虎势儿”这个词,读出老虎的勇猛,把这种虎气生威,
咄咄逼人的气势读出来, ②“虎势儿一站”,站出了一个怎样的嘎子?(板书:气势逼
人)③此时此刻,小嘎子心里到底在想 些什么?
④谁能把你的体会放到句子里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感受这种
威风与气势?
语段三:
91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 灵,围着
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动作、心理)
①“猴儿似的蹦来蹦去”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嘎子在猴儿似的蹦来蹦去的过程中,
他在想什么?
③你能读书小嘎子的灵活与心计吗?
语段四: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 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
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
个仰 面朝天。(心理)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子?(沉不住气)他想取胜的心情太迫
切了,所以使 用了最后一招——钩,这一钩,钩掉了什么?(交流:
钩掉了胜利的希望。)
从这一钩上,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子?(板书:求胜心切)
师过渡:要是换在平日里,机 警敏捷、富有心计的小嘎子早就
获胜了,可今天他的对手是谁?胖墩儿有什么特点呢?
(二)议胖墩:
语段一:“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几步,一闪身脱
了单 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动作、
语言)(板书:胸有成竹)感情朗读 ,读出胖墩儿的胸有成竹和底
气。
92


语段二:可是小胖墩儿也是 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
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动作)我们一起读一读。
什么是惯手?(经常干这行)从哪里可看出胖墩儿是摔跤的惯
手?(板书:塌、合、鼓)学生示范他的动 作
从这三个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胖墩儿?(板书:沉稳老练)
谁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感情朗读
胖墩儿如此稳如泰山,真是难以对付啊!
语段三: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
硬是搬不动他。
哪些词 语体现出他是个身强力壮,厉害的对手?(膀大腰粗:
身体强壮;一身牛劲儿:力大如牛;推拉拽顶:一 个词描写了哪几
个动作?说明各种招术在胖墩儿面前都——失灵了)
谁来读一读,把胖墩儿的实力读出来?感情朗读
4.那么精彩的摔跤比赛,那么鲜明的人物特 点,作者究竟主要
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进行描写呢?(主要是动作描写,兼有语言和
心理描写)
板书:动作语言心理特点
难怪“人民艺术家”老舍爷爷说:只有描写行为,人物才能站
起来。——老舍
五、综合提升:
仿写:
93


师:同学们,通过品味词语 ,我们对小嘎子的性格有了一定的
了解。现在就你的了解,小嘎子摔跤输了,而且摔得是仰面朝天,你觉得这么争强好胜的小嘎子第一次失败后,他会善报甘休吗?你
觉得他此时此刻心里会怎么想?会 对胖墩说什么?
生:我觉得小嘎子心里会很不服气,他会说:有本事再来一盘。
生:我觉得小嘎子此时心里会很害羞,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
一开始他信心百倍的。
生:小嘎子心里会很着急,因为他的手枪输掉了,但是他又不
能这样就熟了,所以他会说:“胖墩,摔跤 摔不过你,咱来爬树,
怎样?”
师:小嘎子当时到底怎么说的呢?
屏幕出示:儿童 小说《小兵张嘎》中,小嘎子摔跤失败后说的
一句话:“慢着!”小嘎子脑门上哄哄冒火,又羞又急,“ 咱们是
三盘两胜,倒一回就归你啦?——还有两盘呢!”“又三盘两胜啦,
你可真会耍赖!好, 三盘就三盘!”
生齐读。
师:是的,同学们你们猜中了,第二次摔跤开始了。你觉得这
次比赛结局会怎样?
生:我觉得小嘎子会赢的。
生:我觉得这次小嘎子还是会输。
师:好,根据你对小 嘎子的了解,抓住嘎子的动作和心里,请
你模仿课文的写法,发挥想象,用三五句话写一写或说一说你心 目
94


中他们第二次摔跤的情景吧!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还可兼用语言、< br>心理的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
生写片断。
生写好后交流。(略)
小结: 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且各有特色,老师要给同学们送
上一份礼物,原版小说中第二次摔跤比赛的片段。
六、小结课堂:
师分课件呈现第二次摔跤片断,学生自由朗读。
师:小嘎子,这回胜了吗?怎么胜的?
生:靠咬了胖墩一口才胜利的。
师:小嘎子靠‘咬人'这一不太光彩的动作取得了胜利,你还
想和他交朋友吗?”
生:我不想和嘎子交朋友,因为他太赖皮了,要赢就就应该赢
得光明正大些。
生:我也不想,因为他不诚实。不诚实的人,不能和他交朋友。
生:我想和嘎子交朋友,虽然嘎子身上有很多不足,但是他机
智、勇敢。
生:我也想 和嘎子交朋友,嘎子是有些调皮,但这正是我们儿
童的天性,我喜欢和这样的人交朋友。
师: 有愿意与嘎子交朋友的,也有不愿意交朋友的。同学们,
愿不愿意与他交朋友,你可以有你的主见。但是 ,老师想告诉大家
的是,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而是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
95


中逐渐完善的调皮捣蛋的小嘎子就是这样,他后来区队长、老钟叔、
奶奶的引导帮助 下最终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八路军战士。同学们可以
到课外去阅读儿童小说《小兵张嘎》,相信你们会对他 有更全面的
了解。到时你在决定是否和他交朋友,好吗?我也相信,在同学们
的身边也有类似“ 嘎子”这样的同学,平时比较调皮捣蛋,虽然现
在你也许还不愿意和他们交朋友,但是终有一天他们会在 老师、你
们的帮助下成为真正的“小兵张嘎”,成为你们真正的朋友。下课!
教学反思:



第12课《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主要依据单元目标和课后题设计)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侄痰2.趣味识字:痰,结合情景识字,人咳嗽了,
就生病,容易吐痰。3.易 读错字:监(易读成一声)茎(易读成四
声)揩(易读成jiē)4.多音字:监【jiàn】国子监g uózǐjiàn;[jiān]:
监考5应会写字:监侄郎
写正确:易写错字:“郎、监”“郎”:右边是双耳旁;“监”
前两笔左短右长。
96


写美观:
指导书写的字:监、郎
②指导要点:“郎 ”注意右边是个右耳旁,左边不要漏下一点,
左宽又窄,美观大方;“监”前两笔左短右长。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哥子、郎中、医家、诸亲六眷、登时、
穿梭、插口、故此、一茎灯草、纪念
这是一篇古代的白话文,有些说法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 比如,
(师说意思,学生说词语,课件出示):
文中称男孩子为(哥子)称中医的医生为(郎中),又叫(医
家)
所有的亲戚,叫(诸亲六眷)立即、马上叫(登时)
来回跑叫(穿梭)插嘴叫(插口)因此、所以叫(故此)
一根灯芯叫(一茎灯草)牵挂、惦记叫(纪念)
(二)重点读的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流畅地读出描写严监生的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品味严监生
的人物形象 。
二、理解运用
(一)共性目标
1.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课文主 要内容: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
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 ,才一命
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97


(2)概括方法:(抓住严监生的动作神态,其他人物的语言,
了解故事情节,概括文章内容。)
2.体会整篇文章的表达顺序
(1)文章结构:作者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 br>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再现了有钱人严监生极为吝啬
的人物形象。
(2) 体会方法:(通过读文体会艺术夸张的描写方法,引导
学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的句子,入情入境地阅读, 边读边想象他临
死前的样子,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去猜想严监生的内心活动。)
3.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1)恰当地使用讽刺夸张再现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2)选取典型情节。
4.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难点)
(1)重点词句:
①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
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②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
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 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
指的紧了。
③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 在跟前,故
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98


(2)体会方法:(抓住严监生的动作神态,走进人物内心感
受言为心声。)
4.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刻画人
物形象。
(二)本课重点问题:(教学重点)
1.课后思考题:
(1)读了课文,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
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2)找出最能表现严监生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
处。
2.学生质疑:
三、情感体验:
1.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
的方 法,进一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学会运用。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感受名著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艺
术魅力。
今天,我们 来认识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就是吴敬梓长
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板书:严监生 ]正音,监生
读jiàn,你知道什么是“监生”吗?(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
相当于我们 常说的举人、秀才之类的。严监生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
严监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儒林外史》 中写到:“他家有
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
99


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读后
你有什么感觉?请 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大款、富翁、家财万贯)
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临死前又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
《临死前的严监生》。
二、预习评价。
(一)展示预习完成全面、书写认真的同学:
1.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二)展示填写预习检查统计表比较认真的小组长:
三、成果展示,精讲点拨。
(一)日积月累。
1.朗读:
(1)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师生正音。
(2)重点朗读描写严监生三次摇头的句子:
①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
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②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
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 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
指的紧了。
③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 在跟前,故
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2.识记生字
100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校-我身边的雷锋


平谷中学-兔斯基语录


中国人才卫生网报名入口-南昌市二中


今年情人节是几月几号-河南万方科技学院


2015考研数学-工作转正自我鉴定


重庆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网-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秋分是几月几日-领导讲话学习心得


数学小论文-搞笑小品剧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