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绝世美人儿
606次浏览
2020年08月28日 20: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元旦诗句-司考成绩查询入口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新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按要求掌握生字。会认5个生字,
会写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
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古代少年们童年生活的情
景。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述的画面,体
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写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画卷体现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 习的《古
诗三首》真实再现了古代少年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
习的是范成大的《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看看诗中孩子的身上
是否有你们的影子。(板书课题,释题:“四时”“ 兴”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 2.
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学生举手自由发言,可根据课外掌
1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握的或是课前搜集的资料,知道多少说多少。) 3.师相机补充介绍
范成大及其文学成就。
(课件出示: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 士。他的诗以反映农村
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
共 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今天要学习的是其中一首,这首诗描写 的是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
景。)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请说说古诗应该怎样读?(指名说) 明确:朗读诗歌要
求读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范读。(课件出示划 分节奏: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
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
个人自由朗读。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
读,边读边想: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从哪儿
看出来的? (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小结板书:村庄儿女耕田织布童
孙学种瓜)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
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
号 。
昼:白天。耘田:在田间锄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儿女:男男
女女。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解:理解,懂得。耕织:
耕田织布。
2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供:从事。傍:靠近。阴:树荫。
2.结合注释,学生自主逐句翻译诗句。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诗句的意思:白天外出耕田,夜晚把麻搓成线,农家男男女女各
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2)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句的意思: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的事,也模仿着大人的样子,
靠近桑树荫学着种瓜。
3.指名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
女各当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农民繁忙的劳
动景象) (2)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农民除了“耘田绩麻”
还要干些什么? “昼”指白天,“夜”指晚 上(插秧、收割、种豆、
犁地、施肥……)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辛
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3)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
情,读出诗的节奏 )自由读、指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
为什么? (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爱劳动) (2)指导诵
读,带着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 的调皮、可爱,读出小
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小孩子热爱劳动、勤奋劳作的感情。
3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学生
入情入境地齐读,在朗读中自然成颂。
五、总结拓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一朵奇
葩,同学们在课后可 以多搜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进行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冰的图片)
同学们,请用“冰像”这个句式说一个句子。(指名说)你们知道冰
在古 人眼里像什么吗?今天,我们一起从《稚子弄冰》这首诗中找出
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理解字词 1.认识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 吉水县)人。南
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
大家”。他 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
斋体”。
2.字词理解。
稚子:幼小的孩子。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划分节奏。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同桌之间互相读诗,读给对方听,
有错误改正再读。同桌合作翻译诗句,全班汇报交流。
4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早晨小孩子从金属盒里把冰取出来,用丝线穿着当作钲来打击。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清脆嘹亮的声音,忽然听到了如玉石落在地
上碎裂的声音。
2.谁能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整首诗的意思。
明确:写小孩子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 上彩线,当作钲来敲
打,声音清脆、嘹亮。忽然,冰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玉石碎裂的声音,
表现 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四、含情诵读,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 (一)学生自读。思考:
诗句中何处让你觉得有趣? (二)交流对古诗的解读。(课件出示
诗句) 1.抓住“脱”“穿”“敲”等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
明确: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 的描写,刻画出了(天真快乐)
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2.想象声音,感受儿童的快乐。
3.想象儿童从“脱晓冰”到“当银钲” 再到“敲玉磬”至最后的
“忽作玻璃碎地声”的心理特征,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4.关于“银钲”“玉磬”这些名词的理解要立足于诗歌实际。
明确:“银 钲”指穿了丝线的冰块,“玉磬”指玉磬形状的冰块,
表现出冰块的色泽、透明、易碎的特点。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情绪
的变化。
5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明确:从字词出发,以“趣”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与诗中
儿童生活的联系,想象有趣的画面和变化而灵动的声音,感受儿童的
心理,从中品味儿童生活的快乐。
五、拓展延伸,改写古诗 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稚子弄冰》
改编成短文,展现 诗句中的情景,可以加入自己的合理想象。(课件
出示改写提示) 六、课堂总结 《稚子 弄冰》这首诗写了孩子
们的一场嬉戏,诗句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喜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大家 课后还可以读一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进一步感受少年
儿童的快乐和生活的纯真、烂漫。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引导回忆,
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出示诗题:村晚。
解题:启发学生用逐字理解、补充意思的方法读懂诗题,初步了
解这首诗描绘的乡村傍晚的景色。
二、 初读古诗,激发疑问 1.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提
出要求,指导自学。要求:读得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记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指名分句朗读,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识记。
(2)读好诗句,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朗读诗句。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3)教师组织学生点评朗读情况。
6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3.激发疑问。
师:读了这首诗,同学们有疑问吗? (学生阐述自己的疑问,
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做笔记。) 问题假设:
(1)诗中的“ 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不相
同的,一个是池塘,一个是池岸)学生找出诗句中 和图画上相对应的
地方,看图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这句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显
得生机勃 勃。
(2)这一句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呢?看图理解诗句的意
思。(山衔着 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衔”字呢?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
(3)理解“寒漪 ”。(指的是水中的波纹)“浸”是什么意思?(倒
映在水中)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 ?你能想象出这部
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
样的) (4)“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
放牛娃。)“归去”是指去哪里?(回家 )“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
理解该词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笛
不成曲调地在吹。) ( 5)“牧童归去横牛背”中的“横”字用得好,
表现出牧童怎样的性格特点?找一找本诗中还有没有能表 现牧童性
格特点的好字?(“横”字用得好。从“横”字可以看出牧童顽皮、
活泼、可爱的特点 。“信口”这个词用得好,可从这个词体会到牧童
悠闲自得的样子。) (6)本诗中用了两个“满”字,请问有什么表
7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达效果? (两个“满”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水草生机勃勃的景象和
池水满塘的美景。)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同学们,研
究问题就好比打仗,只有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 。让我们想一想,
解决疑问的办法有哪些?(指名说,比如,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
结合课 文插图等。) 2.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3.集体交流。
4.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
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练习背诵 1.教师引读:草满池塘……
2.分组练习背诵:一组背诵,另一组听,然后进行交换。
3.指名背诵。
4.全班一起背诵。
五、课堂总结 本诗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晚间乡村图景,表达
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教学板书]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村
庄儿女耕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 童年的纯真生活 稚子弄冰
稚子银钲 玉磬 玻璃 ↓ 童年的趣事 村晚 环境:草池塘牛
山 人物:吹笛的牧童 晚间乡村图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
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并板书重点字词,引导学生先理解个别词的
意思,在此基础上再弄懂古 诗的意思,并以课件辅助理解,板书流程
图直观归纳诗中脉络,提出问题并探究总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 性,
使学生能够养成深入探究的思维习惯。在探究中强调学生想象诗句所
描绘的画面,结合图片 让学生对画面具有更直观的印象。但教学时间
8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的掌握很关键,需在实际教学中合理控制教学时间。
2.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
字,掌握多音字“晃”,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我”在祖父园子里
的生活情景,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
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
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从具体生活情景表现出“我”在园
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
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揭示课题 同学们,一个普普 通通的园子,对你我而言,或许印象模
糊,或者压根就留不下印象,但是,对于著名作家萧红来说,这个 园
子深深烙印在她心中,让她久久挥之不去。这个园子带给她快乐,带
给她自由,带给她美好的 回忆,带给她无限的遐想,这就是——《祖
父的园子》,今天,我们就走进园子,一同感受她那美好的童 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
词,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初读
情况,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点拨。
(1)根据检查情况,教师指导难点、易错点。
字音:瞎xiā 铲chǎn 拴shuān 瓢piáo 逛guàng (2)
9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指导。
易错字:拔、瞎、承、瓢。
(3)主要内容:本文写了作者回忆童年跟随外祖父在园子里“劳
动”和玩耍时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场景。
3.文中的园子具有怎样的特点? (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自由
自在……) 4.文中写了园中发生的哪些趣事? (栽花、拔草、种
小白菜、铲地、追蜻蜓、浇水等)从发生的这 些趣事中初步感悟“我”
和祖父的性格。
5.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写这个儿时的园子呢? 三、小结 课
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感受那个令作
者念念不忘的园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过渡:同学们,这节
课让我们更近 一步走近萧红的童年生活的园子,走进她和祖父的园
子,去感悟那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园中景、园中事以及 园中情。
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记得哪两个段落
集中描写 园子吗?(生举手回答)这是个怎样的园子呢?(生:丰富
多彩、生机勃勃、自由自在) 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默读
课文,找出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文中“我”的心情。(学生
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1)对园子总的印象。(第1~3自然段) ①出示第1~2自然段,
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种类繁
多;
10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昆虫非常可爱;
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而美丽;
“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段落,
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 ①
默读第4~15自然段,画出 “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这些
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出示句子:“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 头乱钩一阵……”“一抬头,
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祖父浇
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
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 !下雨啰!’”…… ②讨论:“我”
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 就是
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伏在”“乱钩”说明“我”的
举止天真、可爱,说 明了园子是“我”童年的乐园。) ③选择句子
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第16~19自然段) ①朗读
第16~19自然段,思考:从这几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
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
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出 示句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愿意
爬上房就爬上房”“愿意开一朵花,就开 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
11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结一个瓜”“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
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
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
美好,充满活力。)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17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
和快乐。
④“我”在园子里轻松舒适地入睡引导学生关注两个“不用”说
明“我”困了就睡,无拘无束。
3.有感情地朗读16~19自然段,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
心情读出来。
三、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多
读几遍。
2.课后读一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去感受作者童年的美好。
[教学板书] 2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自由自在 祖
父:宽容、慈爱 童年的乐土 精神的家园 [教学反思] 这篇
课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 整节课
以学生自读为主,并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文中孩童般的语
言,体会作者的表达 方法。学生通过自读,大部分能理解课文内容,
加上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学生朗读时都富有情感,整体教 学效果较好。
3*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6个生字,掌握本
课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初步感知散文的特点。
12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
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思
1.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 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一位笃实
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深情。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今天 ,我们将
通过《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2.板书课题,看 到这个标题你能想到什么?(预设:有可能想到
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明”;
想到文章主旨是“思念家乡”;
想到李白的《静夜思》。) 3.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生于山东清平。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散
文家,东方文化研究 专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
斗”。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等 。1930考入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
京大 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
翻译了印度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此 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
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
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生字过关,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6
个生字) (2)理解新词。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13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
离乡背井:指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平沙无垠:沙子无边无际。
2.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个部分的主要内
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抒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
情;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对故乡与童年生活的回忆;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离开家乡后,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
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照应前文,将思乡情感推向高潮。
三、质疑难点,感悟深情 1.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
不懂的地方或是自己喜欢的句子。
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梳理指导之后解决。
3.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
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第1自然 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
做了简单阐释。“月是故乡明”是依据流传很广用以表达故园之思的< br>14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诗句,本文第一段,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的解释。) 4.学习第二部
分。(第2~4自然段) (1)作者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
(进行过渡,文章第2自然段中说中国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的陪
衬,所以下面提到了山,还写到了水 。) (2) 作者明明是写家乡
的月亮,为什么写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余?(这些童年趣事也
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都跟月亮有 关,不是
多余,反而更能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5.学习第三部分。(第5~6
自然段) (1)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亮,作者还写了那么多地方
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 乡的小月亮相形见
绌? (对比,文章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
对故乡 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之情。) (3) 那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 (故乡不
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 景构成的,是融
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因此,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
为融汇了乡 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 6.学习第四部分。(第7自然
段) 思考:本文用“月是故乡明”作为结尾,作用是什么? (首
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点明主题,使主题得以深化。)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本
文是一篇抒情散文 ,它的抒情线索是什么呢?(月亮。文章虽然写了
很多看似无关的事物,但却都是紧紧围绕月亮展开的, 这就是散文,
形散而神不散。) 2.教师再次重申三个重点:对比、借景抒情、形
散而神不散。
15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3.课下,请同学们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板书] 3*月是故乡明 借景抒情 思念家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 是选自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
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故乡明月的热爱之情。教学时,我先让学 生熟读
课文,掌握生字词、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再从对文章的疑问出发,
逐步解决疑问。最后 ,总结散文的特点。学生总体掌握较好,课堂热
情较高。
4*梅花魂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读记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
件事。
3.了解梅花的品性,理解外祖父爱梅花的原因,体会华侨老人眷
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梅花的品性,理解外祖父爱梅花的原因,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扣题质疑 1.
同学们, 说起梅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那么,通过以前的学习,梅
花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相机引导学生交 流咏梅的古诗、名句、
名画、歌曲等。) 2.师小结: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
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
人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3.读了本课课题以后,你有没有产生
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由质疑)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6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2.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师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3.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
思想感情? 4.小组内交流讨论,指名汇报。
(①常教“我”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②“ 我”
因弄脏墨梅图引得外祖父大发脾气。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 墨梅图送给“我”。⑤船快开时,又递给“我”
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 想感情。)
三、精读重点段落,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重点抓住第2自然段,体
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
诗句,并仔细体会诗句的感情。
(2)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因为这
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 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国他乡,不能回
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3) 你是怎样理解
这几句诗的意思的? (生说诗意)从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出外祖父怎
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
情。) 2.自学重点段第13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1)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 看出来的,用横线在书上
画出来。(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旁的
花 ,大抵是春暖才开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这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2)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
说明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她是最
17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
怎样 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
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 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
父深深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3.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
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 了让
“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
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 我”带回祖国。) 4.“梅花魂”的内涵是什
么?课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
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5.
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四、总结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应,首尾连贯,更加突 出了身在异国的
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落,
再次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教学板书] 4*梅花魂 教诗词落泪 珍爱墨梅图 难归
而痛哭 赠予墨梅图 码头送手绢中国心 [教学反思] 针对这
节课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还是挺满意的,第一,我对文本的解读较为
准 确,该抓的都抓到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课堂的线条也十分清
晰,一条是悟梅花的魂,另一条是思念 家乡情(爱国情)。第二,学
生的思路很好,在回答问题时观点分明,所表达的语言有一定的深度,流露出来的是一名高年级学生身上所具备的素养,这是让我感到最欣
慰的。当然,这节课也还存在着 不足,由于内容较多,整节课觉得有
18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点赶,所以在分析重点段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口语交际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教学目标] 1.以采访的形
式走进大人们的童年,在交流时认真倾听并做好记录。
2.根据采访时整理的记录,分享时做到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重难点] 围绕着“童年”话题主动进行访谈,访谈前列
出问题清单,边听边记录,并学会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
这一单元的阅读 主题是“童年”。单元导读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个人
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 都是心动神移的最
深刻的记忆。”大人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
起走进他 们的童年,了解他们小时候的那些故事。(板书课题:走进
他们的童年岁月)。
二、引发思考,总结看童年的视角 1.教师说自己的童年生活
片段。
《看小毛驴推磨》 我姥姥家在海城市的一个小山村。小的时候,
姥姥家自己磨豆腐。一个大石磨盘, 中间有个窟窿眼,把黄豆放进去,
撒上水。石墨很沉,就套上小毛驴,转着圈儿推磨盘,把黄豆磨碎。
每次推磨的时候,都要把小毛驴的眼睛用厚厚的布蒙上。然后,
小毛驴就乖乖地一圈一 圈地转。我呢,跟在旁边,也一圈一圈地转。
不知不觉间,头竟有些晕乎乎的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小毛驴 不头晕,
为什么姥姥总要蒙上小毛驴的眼睛?…… 2.说说可以从哪些方面
来谈论童年往事? (无忧无虑的生活场景;
19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看到的有趣的场景;
做过的有趣的事情;
问过的有趣的问题……) 3. 引导学生看课文《古诗三首》《祖父的
园子》《月是故乡明 》《梅花魂》,讨论一下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回顾自
己的童年往事? (景物;
事情;
人物;
动物;
想法;
发现……) 4.让学生在小组内向同学讲述一 件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事
情或者场景、一个地方、一个人物、一个曾经的想法、一处风景……
(预设学生可能经历过的生活往事:看蛐蛐打架;
看小狗啃骨头;
看小猫捉老鼠;
问一些奇怪而有趣的问题;
做一些可笑的事情:孵小鸡。和大人不一样的想法:山那边有什么?
盐弄脏了为什么不能洗?) 5.总结:可以从多个视角看童年。
三、列问题提纲 1.过渡: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了看童年的不同
视角,那么,该怎样去询问大人们的童年呢? 1.先想一想可以了解
谁的童年,比如祖父母、父母、朋友、邻居…… 2.针对不同的对象,
提出相对贴近采访对象的问题。(课件出示两个问题清单示例) 问
题清单一:
20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哪几篇课文? 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是什么?
课后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 问题清单二:
(1)小时候玩过哪些玩具? (2)最喜欢哪个玩具?为什么最喜
欢它? (3)这个玩具是怎么玩的? …… 明确:列问题 清单时
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提问(如问题清单一),也可以围绕同一个话题
提出多个问题,进行 深挖(如问题清单二)。
3.想一想,采访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边听边记录,不随意打断别人。) 4.教
师布置课下任务:了解大人们的童年。
四、交流分享 1.小组交流。 借助问题清单以及整理的采访记
录,说说在访问过程中让你印象深刻的故事,并谈谈你的感受。
2.选出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示例:我采访了邻居王阿姨几个问题:
(1)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哪几篇课文?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
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 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
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让我们荡 起双桨》)
(课文讲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师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
持学习的事。 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珍贵的教科书》)。
(2) 干过什么傻事?说过什么傻话? (六岁时,爷爷给了我五
角钱叫我自己买零食,花了两角, 还剩下三角,如果回去,肯定要还给
爷爷,因为身上没口袋,怕弄丢,就攥在手心里。走在半路,看见一 垛砖
21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在路边,于是我从中间拿掉一块,把钱放了进去,把砖放回去,以后想
花 钱了再来取,当时感觉自己实在太聪明了!为了以后好找,还做了特
别的记号,在放钱的那块砖上画了个 小圈,不细看看不到。回到家就说
钱花完了,爷爷也没说什么,就出去玩了,那时小,玩一会就把这事忘
得一干二净。当我再次想起这件事,已经是一个月后,马上去放钱的地
方,当场我就惊住了,砖 垛没有了,一块砖也没留下!当时感觉整理个
世界都黑暗了。) (3) 做过的最自豪事情是什么? (每次考试
都能拿第一名,被老师、家长夸奖,同学们心生羡慕。) 五、修改
提高,班级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听到的童年故事说
得更清楚、具体。
2.开展童年故事会。
3.从内容、态度、表达等角度评选“最佳童年故事”。
六、课堂小结 1.说说你在本次口语交际的收获是什么。
2.分享时,可以适当加入自己 的感受,比如大人们的童年与自己
的童年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等。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平时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因此本
次的口语交际课进展得很顺利。绝大多数 同学能够乐于分享自己的观
点,并一起交流讨论。部分同学的语言不够流畅,还需对遣词造句进
一步地推敲。
习作 那一刻,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 1写一件成长过程
中印象最深的事情。
2.学习把受到触动的瞬间写具体。
22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教学重难点] 1.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还要把自己受到的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
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很多人认为,
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殊不知,成长有时只在一刹那间。
当我们突然发现妈妈眼角的皱纹,觉得妈妈一下子老了,是一瞬
间的成长;
当我第一次当众发 言觉得无比胆怯时,同学们给予的鼓励的目光让我
充满信心,是一瞬间的成长;
当我第一次离 开家开始住校,学会独立生活,也是一瞬间的成长。今
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将记忆的书,翻到过去的某 一页,去寻找成长
的那一刻。(板书课题:那一刻,我长大了) 二、指导审题 1.
学生默读习作提示,画出习作要求及内容。(课件出示) 2.说说本
次习作标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那一刻”和“长大”,两者相辅
相成,不可分开。) 3.如何拟定习作题目呢? (本次习作 是一个
话题作文,既可以直接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也可以根据习
作内容来确定标题, 如“第一次住校”“我长大了,妈妈却老了”等。)
4.本次习作的写作重点是什么? (把自己 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
情写下来,不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的那个
瞬 间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创设情境,唤醒记忆 1.小组讨论、交流 :回忆一下自己
的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
23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了? 2.全班交流。
预设1:小时候,我总是很依赖家人 ,走到哪里都需要他们陪着,
现在我长大了,可以自己独立做事情了,而且我还每周陪奶奶去超市,帮她拎东西。
预设2: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小勺一勺一勺地给妹妹喂饭,还
用 纸巾擦拭妹妹嘴角的饭粒,妈妈看见了,直夸我:“长大了!” 3.
师生评议。
(1)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
(2)表述是否具体、流畅。
(3)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
4.再次明确习作要求。长大不仅是身体方面的成长,最重要的是
心理方面的成长。
品德方面的成长:我长大了,我能帮助同学,帮父母做力所能及
的家务。
学习方面的成长:我能自己独立解决难题,能主动探索新的知识,
知道细心的重要性。
能力方面的成长:学会了一项技能,能自己回家了,会为大家服
务了,学会了保护自己。
友情方面的成长:会处理与朋友间的矛盾,学会了谦让,学会真
诚对待每一个人。
失败与沮丧中得到成长:学会了失败后的总结、反思。而且还学
会了吸取上次的教训,得到启发。
24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四、指导构思,点拨表达方法 1.要有一个吸引人的题目。
2.按怎样的顺序写呢? 构思:记事的文章,通常有以下两种记
叙方式。
(1)顺序——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先发生的事情先写,
后发生的事后写, 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倒叙——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突出片段,然后 再
回过头来写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中间经过怎样的发展变化才出现这样
的结果。
3.怎样才能把想写的内容写具体、生动? (写出真情实感,故
事高潮部分要写具体) 五、开心练笔 教师指导学生对自己印象
最深的那个瞬间进行试写,注意要写出自己最想表达的意思。
六、指导修改 1.这是提高习作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教
师应针对本次习 作的要求制订修改目标和方法,放心地让学生自己自
改、互改,教师巡视。
(1)是否有中心,有重点。
(2)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
(3)事情的经过表述是否清楚。
2.学生按要求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七、习作讲评 1.教师选取几篇优秀的习作,请习作者上台朗读,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 2.习作者分别陈述
自己的写作意图。
3.其余同学针对习作者的陈述、结合习作者发表的看法,相互评
25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析。
4.教师提示方法:
(1)哪些词或句子写得好? (2)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有何借鉴
之处? 5.学生阅读自己的习作,找出认为好的地方,在同桌之间交
流评析。
6.学生再次修改习作,并抄写在作文本上。
八、 归纳总结 针对本次习作的经历,畅读收获和感受。教
师补充,提出鼓励和希望。
[教学反思] 写事的作文学生已经训练很多次了,但本次习
作中,仍然有一些同学在写事作文时,还 没找到写作方法。有的学生
在写一件事时抓不到重点,不知如何把主要内容详写,详略安排严重
失调;
有的学生不会抓事件的经过,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现长
大的那一瞬间;
还有的学生不会选材,写的事没有代表性。
针对这些情况,我每一种都找了一篇文章 ,一边读一边让大家分
析哪里出现的优缺点怎么改。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选事要选有代表
性的 ,写事时要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写清楚。最后,让学生把自己
的习作讲给同桌听,再次进行修改。通过 交上来的文章,发现不少学
生已有所感悟,写好文章还是要多写,多练。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夸张、对比的手法,体会其在具体情境中的
26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作用。
3.学习古诗《游子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进一步学习比喻、夸张、对比的手法,体会其在具体情境中的作用。
2.积累古诗《游子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 br>解具体内容,而且要从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感
情。有句话说得好“言为心声” ,就是说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
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批评;
或肯定、揭露。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
(二) 我们每位同学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应该如何体会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呢? 1.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文 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
读,去想,这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比如,我在读《月是
故乡 明》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的语句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
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自己的观点< br>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如《梅
花魂》一文中,“当年的我 ,还过于稚嫩,并不懂得,我带走的,岂
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副丹青、几朵血梅?我带走的是身 在异
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哪!”直抒胸臆,表达了外祖
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7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
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
上的共鸣。但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 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
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言外之意。这时候,我们要体会作者蕴含< br>在语句中的态度,或者要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
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 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和结构层次,尤其
要联系词语、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
4.在反复朗读和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效地朗读有助于
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 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边读,一边
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 阅读方法,
它不同于朗读,也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
自我体验的过程 。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
去想,这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三)说说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还有哪些? 1.抓课
题,从整体入手。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
解决问题。
2.抓关键词句。如,从抒情部分找中心,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
心,从课文的反复部 分找中心,从重点句、段找中心,关注首尾。
3.抓课后问题。
4.联系生活实际。
5.了解写作背景。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1小题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
28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文中的例句,力求读准确、读通顺。并说说这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课件出示例句) 明确:夸张(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
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和排比(利 用
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句子并列,达
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 2.分别说说每个句子的句意,以及这样
写的好处。
明确:(1)通过列举人 睁不开眼睛、蚯蚓不敢钻出地面、蝙蝠不
敢从黑暗中爬出来等事例,突出了太阳光之强,富有童趣; < br>通过描写鸡、狗、蝉的各种表现来体现八月天气很热。(2)在例句中,
先选择事物的某一个特征 ,再用具体的事例把这一特征诠释出来,使
之更生动、形象。
3.请同学们选择下列任意情形仿照例句说一个句子。
忙 冷 吵 静 快 辣 冷:十二月,天多冷。狗熊冷
得躲进树洞,鸡冷得挤成一堆相互取暖,狗冷得趴在窝里不出来。
吵:这条街车水马龙。鱼被吵得跳跃,狗被吵得耷拉下耳朵,喇
叭被吵得似乎要跟它较量较量。
静:这湖面犹如一面镜子,静得连一丝微风都舍不得掠过,静得
蜻蜓不忍心去点水,静 得鱼儿舍不得跃出水面。
…… (二)学习第2小题 1.读一读课本中的4个例句,想一
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都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对
比的作用: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使读者的感
受更强烈。
29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1)将异乡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进行对比,突出思乡之情。作
者提到非洲大沙漠、大海、高山等地望月,月亮虽美,作者对它们并
没有深切的感情;
故乡之 月,能引起很多美好的记忆,让人感受到亲近、温馨,这样的
对比,就是要突出“月是故乡明”的感受。
(2)从香气上看,杭州小山上的桂花与家里的桂花是没有分别
的,甚至小山上的桂花 比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得多。而母亲之所以这
么说,是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已经充盈了她的全部生活空 间,甚至
可以说是母亲生命的一部分,这些是无论何时、无论多香的桂花都无
法代替的。因此, 在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味永远都是最香浓的。
(3)是父亲摇着姑爹的小船把“我”带到一个 个人生的驿站,
这条船承载着父亲无尽的期望,体现了浓浓的父爱,这是绍兴的乌篷
船所无法比 拟的。
2.选择其中一个例句,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这个女孩还穿着又小又薄的破衣裳,她旁边的那个漂亮姑
娘的脸庞在红棉袄的映衬下越发红润了。
3.仿照例句,根据提示写句子。
示例: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
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1) 寒冬,天多冷。
(2) 夏天,太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日积月累 (一)导入新课 1.
30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赞美母亲的古诗《游子吟》。(板书课题,
释题,“吟”是轻轻地吟唱,“游子”是离家在外的人。) 2.关于作
者孟郊,你了解他什么?(指名发言,教师补充) (二)初读古诗
1.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地方。
2.你知道孟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古诗吗? (孟郊一生窘
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谋到江苏溧 阳县尉的卑微之职。做官之后的
第一件事就是接他母亲来溧阳,安享晚年。此时,孟郊就想起了进京赶考前临行的情景。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
(三)再读释疑,感知诗意 1.小组讨论交流: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
什么?并交流不懂的地方。
2.理解古诗。
(1)点拨诗中重点词语。(课件出示)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阳光。
(2)诗中哪些诗句是描写儿子离家前母亲对儿子的关爱的?请学
生自由读,同桌讨论,并说一说意思。
(3)诗中哪一句写出了儿子的心声?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四)细读品味,体会诗境 1.发挥你们的想象,描述儿子离家前那
个夜晚的情景。(请学 生交流自己的想象:明天,儿子就要远行,在小
油灯下……) 2.母亲年迈体弱,眼睛昏花,动作迟 缓,但她仍然坚
持一针一线为儿子缝制衣服。母亲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3.假如你
就是那位即将远行的儿子,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怎样想? 二、课
31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堂小结 本次语文园地我们学习了如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进
一 步学习了排比、夸张、对比的手法,还从孟郊的《游子吟》中感受
到了母爱的伟大。希望同学们能及时巩 固所学,并学以致用。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一 交流平台 边读边想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词句段运用 学会情景描写 感受句子表达
特点 日积月累(背诵、积累、感知) [教学反思] 本次交
流平台中四个学生的对话,相当于对单 元主题“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
感情”进行了总结。因此,我在教授这个部分的时候,引导学生总结
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时,相应的也会出示对应的例句。这样
一来,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容易。后 来还有不少同学根据自己的学习经
验提出了值得借鉴的方法,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中的内容,学生学起来兴趣较浓,总体掌握较
好。
5.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妒忌、擂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
的神机妙算。
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事特点和刻画人物的
方法。
4.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知天文”
“懂地理”“识人心”的本事。
32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
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
片段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
要故事? 3.谈话:今天,老师和 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
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知道< br>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
字新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检查预习,巩固生字词。
(1)指读课文,正音。
(2)结合上下文体会“妒忌、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的
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
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2.“草船借箭”这
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围绕这个字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借”
字。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
接着写了诸葛亮借箭前的准备;
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
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四、
品读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思考:周瑜对诸葛亮心态是怎样的?文中哪个词可说明?请画出
33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来。
(心怀妒忌) 2.自读第2自然段。
(1)思考: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2)周瑜的 真正目的是陷害诸葛亮,而诸葛
亮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
状? (3)周瑜居心叵测,诸葛亮运筹帷幄,请同学们体会他俩每
次对话时,各自心里可能想些什 么?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表
情?什么语气?试着读一读。
3.分角色朗读1~2自然段,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大致
了解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对诸葛亮 和周
瑜的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
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 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
“知人心”。的确,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 的内容,
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
二、探究课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诸葛亮的“神
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 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
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
“妙”在何处?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知天时 1.课件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
都看不清。” (1)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
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假如你是鲁肃,怎
34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么读这个句子? (3)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谁来读读。
(4)联系上下文,体会“知天时”。
①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也许是凑 巧赶上
大雾漫天呢?请联系上文,找到相关的句子。
②前两天没动静可不可以不写, 直接交代:第三天四更时候,诸
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多简练,这样改好吗?为什么?
(二)懂地利 诸葛亮算好了大雾天,那么他又是怎样找准借箭的地
理位置的呢? 1.“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
开去。”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
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 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
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
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命令? (两面受箭,既
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都考 虑得那么
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得这么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
不神?妙不妙?) 4.“到还快要散时……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
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滚滚 长江东逝水,长江
水流方向向东,风向向东,因此船受箭归来才会船轻水急,这就是诸
葛亮的神 机妙算。)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难
怪周瑜长叹一声,说—— (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识人心 草船借箭的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诸
35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准不准呢?从哪里可以看
出来呢? 1.“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
敌人忽然来攻……箭好像下雨一样。” (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
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弩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
亮 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2.“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
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
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在这篇课文中,写 诸葛
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
怎样理解诸葛亮的笑? 3.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
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 话呀!你
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 4.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
自若。怪不得周瑜长叹一声,说—— (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
真比不上他!) 三、人物对比,升华感受 1.那么,周瑜到底在
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提示后讨论交流)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
因有哪些? [教学板书] 5草船借箭 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周瑜妒而聪明:将计就计 鲁肃仁而忠厚:借船求箭 曹操疑而狂妄:
草船借箭 识天象四更大雾 晓地利顺风顺水 [教学反思] 在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 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
探究,如: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并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找找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明
白诸葛亮怎么做到让船顺风顺水 、调转船头借到箭的。学生的积极性
很高,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6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6 景阳冈 [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理解“梢棒、筛酒”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
3.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
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
强、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师:前面我们已经 学过一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学习一
篇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师出示生字,指名读。(重点指导“跄、蹿、抡、簌”的读音)
3.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师重点指导。
梢棒:一种防身用的棍棒。
筛酒:斟酒。这里指从壶里往杯子里或碗里倒。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吊睛白额大虫:文中指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
4.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俺”字第十画是竖折钩,上边出头;
“兼”第五画是长横,右边出头。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
37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完
成课后填空题。
喝酒→( )→( )→( ) 2.检
查自学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填空题。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3)
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 四、学习“喝酒”部分 1.默读第
1~2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1)作者在这部分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他们主要在
谈论什么?(谈酒、谈虎) (2)分角色读这一部分。为什么店家
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 (3)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豪放、
倔强、勇敢的性格) (4)讨论:这一部分与打虎有什么关系?起
什么作用?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的对话,刻画了武松
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作铺垫。) 2.小结学习方法,
讨论归纳。
(抓重点理层次;
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五、学习“明知山有虎,偏
向虎山行”部分 1.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1)武松一路上看到了几处关于景阳冈有虎的告示?找出来并
相互交流,再说说自己的体验。
(有两处这样的告示。武松开始以为是店家的诡计,看到官府的
印信后才相信了,却还 是要上景阳冈。从中可以体会到武松的好强、
38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倔强、胆量过人。) (2)故事重点是要写武松打虎,为什么作者还
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描写武松“上冈”呢? (不仅是情 节发展的需要,
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
打猛虎作了 很好的铺垫。) 2.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这样文章前后内容联系更紧密,结构更
紧凑。)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品读“打虎”部分 1.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这一部
分可分为几层?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部
分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
群的性格特点。) 3.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在文中画出相应的
词句。
“从半空里蹿下来”“把腰胯一掀”“吼一声” (“蹿、掀、吼”
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 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
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这是反衬的方法。) “武松将半截棒丢
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踢”
“打”从中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4.同桌讨论:这部分
主要通过什么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
意何在? (1)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
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2)具体写了虎的气势、虎的灵活、虎的声势。
(3)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39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5.朗读指导。
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三、学习“上冈”“下冈”部分 (一)学习“上冈”部分 1.
默读这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思想活动) 2.
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
的句子加以体会。
(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3.这部分有什么作用?
(这部分通 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
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二)学习“下冈”
部分 1.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 (依然是武松的心理活动,他寻思
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么斗得他过?)
2.此时武松的心里有点畏惧,这与武松之前勇敢无畏、武艺超群的形
象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
拳打死一只大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筋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 斗志
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让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
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 人物做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具体,让
读者更喜欢他。) 四、总结拓展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武
松是个怎样的人? (生自由发表看法,可联系全文对武松神情、动
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加以体会。) 2.回家后,用自己的话向父母
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教学板书] 6 景阳冈 喝酒 豪放 明知山有
虎偏向虎山行 倔强 勇敢 打虎 机智 武艺超群 上冈
40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下冈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先自读课文,了解
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重点讲解“武松打虎”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
英雄形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 讨论文章其他三部分内容与“打虎”
的关系,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在教学中,我抓住重
点词句,让学生自读自悟,我适当点拨,学生都能对人物性格有一定
的感悟。
7* 猴王出世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读记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
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领略经
典名著的魅力,激发 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
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小说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西
游记》片段)大家对《西游 记》都不陌生,那么在《西游记》中,你
最喜欢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
(生自由交流) 2.是呀,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形象已经走进了
千家万户。今天,我 们一起学习关于他的课文《猴王出世》,齐读课
题,介绍作者 。
二、了解大意,整体感知猴王形象 1.根据文前“阅读提示”,
明确问题。
(课件出示: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2.课
41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所以有些句子会
觉得 不好读,不好懂。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
出来。
交流自学情况 ,说说自己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了什么。或现在还有
什么不懂的?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
3.交流学习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石猴是哪里来的。(板书:出世——
仙石迸裂) (2)学生尝试说说石猴是如何成为猴王的。(板书:成王—
—跳水寻源) (3)留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怎样的猴王?(神奇、活泼、
勇敢、无畏、自信……) 4.小结过渡: 仙石迸裂,化出一个石猴,
往水帘洞一跳,跳出一个猴王,从这里开始,一个美猴王的形象,走
进每一个人的心里。那么,作者吴承恩先生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一
个猴子的形象写得深入人心呢?让我 们一起走进石猴的生活,去发现,
去感受。
三、品味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学习“猴王出世”,
感悟语言的“精炼”。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2.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
觅树果;
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指名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2)读这段话,读出
42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石猴的快乐和自由。
3.师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观察
发现:(1)关注语言形式——对偶;
排比;
精炼。(2) 关注语言内容——饮食、交友、起居。(3)关注语言节奏
——三个字(动宾结构),短促有力。
4.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读出活力。
5.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做上批注。
6.小结: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跳 跃的猴子,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
跳跃、有节奏。或者说,从这样的语言,我们读到了一个活泼可爱、< br>顽皮跳跃的猴子。像这样内容与语言高度统一,这就是经典。课文还
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让 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研读“猴子称王”,感受语言的魅力。
1.快速浏览“石猴称王”的内容,请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
边写上批注。

2.组织交流,引导品悟语言。
(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 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
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①石猴跳是怎样跳进水帘洞的?体会石猴进洞动作的轻巧。
②朗读体会。
(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
43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①读句子,圈出动词。理解“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②指导朗读,体会猴子的“胆小”。
四、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1.我们了解了孙悟空由石
猴变成美猴王的 经过,相信大家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觉得
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用四字词语说说。
(活泼可爱、机智勇敢,敢作敢为,身手不凡……) 2.课文记叙
的只是孙悟空的出生,是古典小说 《西游记》的第一回,那你还知道
《西游记》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学生讲述《西游记》的故事) 3.
播放《美猴王》主题曲,师: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猴王的风采!
五、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积累欲望 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
著之一,她的语言非常 优美。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
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 。希望同学们
都能读到原著,切身感受古典文化,感受经典的魅力。
2.同学们读过《西游记》后,我们要召开一个故事会,每人准备
好一个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教学板书] 7*猴王出世 出世:仙石迸裂——顽皮可爱
成王:跳水寻源——敢作敢为 顽皮可爱 [教学反思] 这是
一篇略读课文, 由于时间有限,我应更好的关注学生的情况,如问题
研究价值不高,可以对问题进行二度开发。这节课中 提示语中的两个
问题:一是石猴是从哪来的?二是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当时想孩子们
对《西游 记》早就耳熟能详了,对他们来说这两个问题根本就不是问
44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题,内容就不需要研读了,只要品味语言就行了。因此,我从研究语
言入 手,重点体会通过语言刻画人物,研究人物语言和性格的关系,
进而掌握人物形象。
不足之处:课上学生的表现不够活跃。我思考可能有以下原因: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可能没有对这篇课文 产生浓厚的兴趣,或者说故
事情节孩子们是有兴趣的,可古代白话文的形式让他们学起来有一定
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喜欢阅读古典名
著,乐于品味古典名著,应在教学这 一单元之初就有意渗透古典名著
的魅力所在,或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读名著,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8* 红楼春趣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读记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分析鉴赏小说中的
人物形象。
3.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
读体会,品味课文语言。
2.学习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简介古典
文学名著《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
2.课件出示放风筝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注意读准以下生字的读音。
恰(qià) 屉(tì) 嫣(yān) 讳(huì) 晦(huì) 墩
45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dūn) 钗(chāi) 敞(chǎng) 袭(xí) 2.词语解释。
晦气:不吉利;
倒霉。
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忌讳: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
三、出示阅读要求,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边读边
思考下列3个问题。
(1)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 (2)本文记
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 (3)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
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小组合作研讨。
3.班内汇报交流:
对第(1)个问题,要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课文中出现
的人物。然后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对哪个人物描写最多。也可以
引导学生根据人物间的关系确定中心 人物。
对第(2)个问题,要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用自己的话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概括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明
确本文的主旨。
对第(3)个 问题,教师可让学生从文中众多人物中挑一个自己
印象最深的,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引导学生针对文 中的中心人物
贾宝玉,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理由。(在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
贾宝玉顽皮 、欢乐,一点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公子哥的架子。大鱼风筝
被晴雯放走,自己却从未放一遭儿也不气恼;
46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看见美人风筝做得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说丫头们不 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
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得摔在地下, 指着风筝说道:“要
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从贾宝玉的言行举止中,我们可
以看出 ,贾宝玉完全没有公子哥儿的架子,十分率直纯真。) 4.抓
住重点语段,欣赏品味 (1)投影出示句子。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
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①“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把
这个词语换成“飘飘荡荡”好不好? (“飘飘飖飖”在文中指风筝< br>在风中飘动。“飘飘飖飖”这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
美,换成“飘飘荡荡”不好。 ) ②“鸡蛋”“黑星”描写了什么?风
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 ③“一时”“一展眼”“一会
儿”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风筝随风而去后很快消失) ④谈谈
自己对句子的体会。
(风筝被铰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开始,他们看 到的风
筝只有鸡蛋大,一展眼,风筝迅速飞去,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一会
儿就不见了。这个句 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
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达了 贾宝玉等
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 (2)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欣赏品
味,同桌交流。
四、自由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
中描写的放风筝的场面,品味文中的妙词佳句。
47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欣赏品味句
子方面去谈。
六、 拓展阅读 读一读阅读链接中林庚写的《风筝》,说说与
本文有什么区别。
(林庚写的《风筝》是一篇散文,生动描写了北平放风筝的习俗
和他自幼对风筝的喜爱;
本文 记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经过,突出了
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表现了贾宝玉 等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
爱。) [教学反思]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凤凰、大蝙蝠等各种风筝
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 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教
学本文时,我围绕“第一,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 ?
第二,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第三你对课文中
的哪一个人物印象最深? 为什么?”这三个问题展开,组织学生开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并能享 受到成
功的喜悦,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另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小组
交流的时间太少,那 些不善表达的学生发言太少。今后应多注意解决
这一方面的问题。
口语交际 怎么表演课本剧 [教学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
的基础上编排课本剧,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
点。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48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教学重难点] 学习编排课本剧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
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角色形
象 1.播放《草船借箭》,观前布置思考问题。
(1)你最喜欢哪个演员的出色表演,为什么? (2)你认为导
演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2.学生自由讨论。(可以从人物的语言或
动作是否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来谈;
可以从故事情节的安排谈;
可以从服饰道具的使用谈。) 二、赏析课文,体味角色形象 1.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 》《红
楼春趣》,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也可以选取学过的其他
课文中有趣的故事来 说) 2.作者是怎样将这些人物的特点体现出来
的?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故事情节的合 理安排等方面理
解。
三、探究编排,表演角色形象 1.教师以《草船借箭》为例引
导学生如何编排课本剧。
(1)请学生从课本中找出主要人物并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
神情的相关语句。
(2)学生简要交流。
(3)课文中有些人物神情并没有直接提供,作为编导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特点以及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想象他们的神
情。如,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 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周
49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你认为他们的表情是怎样
的? (4)课本中有些语言较为简略,并没有直接引用,作为编导
该怎么办?如,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 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
报告周瑜,果然不提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这些材料。
(改编为直接叙述的句子,还可以进行合理的增补,从而更好地
体现人物的特点。) 教师小结:编排 课本剧不能仅仅停留于课本,
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还要进行必要的改编,形象地将人物的
语言、动作、神情展现给观众。有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进行
拓展创编。
2.自主选择,分组创编。
(1)按照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分成四大组,推选出一个责任编
导,负责执笔、汇总大家的意见。
(2)每个人选择一个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
解透彻。
(3)交流讨论各自的角色体验,小组内进行整体性创编。
(根据故事情节,安排好各种人物的对白、出场顺序以及剧本内
容。) 3.欣赏表演,评价表演。
(1)讨论欣赏要求,评价方法,准备推选出最佳创编奖,最佳
评论员。
(认真倾听、欣赏表演者的每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编排
是否有创意。) (2)分组表演。先由编导简要介绍表演篇目、演员
阵容、服饰道具,再进行表演。
50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3)评价表演。
(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着重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动作、神情入手;
再从是否富 有创造性来评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由编导或表演
者来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 4.评选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奖,最
佳评论员。
四、拓展延伸,丰富角色形象 1.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外阅
读,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特点,为进一步创编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书中的其他篇目。) 2.
融合大家的合理性建议,尝试做一回编导,并与同学合作进行二次创
编。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平时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因此本
次的口语交际课进展得很顺利。绝大多数 同学能够乐于分享自己的观
点,并一起交流讨论。部分同学的语言不够流畅,还需对遣词造句进
一步地推敲。
习作 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任选一篇读过的文章或
一本书写读后感,突出阅读作品中让你感触最深的内容。
2.能结合具体事件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具体事件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最近你读
的哪本书或哪篇文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要地用几句话或一段话说一说文中或书中主要讲什么,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抽几名同
51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学谈) 2.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课
题,解释什么是读后感?) 二、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
(1)要求 要求学生从最近读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中选择感受最深
的,写一篇读后感。
(2)题目 可以用“《×××》读后感”或“读《×××》有感”,
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题目。
(3)重点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把阅读过程中感受最深刻的部分
描写下来。要突出阅 读作品中让你感触最深的内容,感受要真实、具
体。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 文中的句子,
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习作指导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 深的一点或两点上来发表议论。
2.练习实际,情感真实。
这个“实际” 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可以是别人的思想
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 事写,并切合
切身体会,体会才真切,文章才具有说服力。
3.读感结合有侧重。
正确处理好“读”“感”的关系。“读”是“感”的前提。“感”
是“读”的结果和目 的。因此要有读有感,读感结合,比例协调。不
52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能只读不感,一味抄写文章,没有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原文
意思 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当然,
交代所读文章的名称和主要内容是必写 的。
四、学生选材,互说 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
2.学生互相说。
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五、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1.学生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六、文后指导 1.结 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
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 作兴
趣。
2.投影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七、修改习作、誊写作文 1.学生再次自行修改习作。
2.定稿誊抄。
[教学反思] “写 读后感”在五年级的教学中是一个起点,
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因此,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 主学
习为主。通过授课,我发现整个课堂流程比较紧凑,内容齐全,学生
活动积极,特别是习作 展示环节,学生表现良好。结合课后学生的习
作反馈来看,我发现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当然还存在个 别后进生
课堂表现腼腆,把故事内容做大段大段的叙述,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
53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中,慢慢鼓励,他们会有进步的。
读古典名著 品百味人生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说说你都
看过哪些课外书。(课件出示四大名著)看过的请举手。今天这节 课,
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四大名著。
板书课题: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二、认识作者,了解内容 1.这四部书的作者分别是谁呢? 2.
师简要介绍作者。
3.在这四部名著中,《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最高,你知道这部书
主要写了什么吗? 4.请你说说这部书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课件出示相应的人物图片) 5.在这些人物当中,你最想了解谁的
故事? 6.交流其他几部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
7.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你最佩服谁?你最想读哪本书? 三、交
流方法,培养习惯 1.我们了解这四部书的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那
么同学们一定特别想找这四部名著来读一读。你会用什 么方法来读?
2.交流总结:
(1)“囫囵吞枣”式——速读 (2)“细嚼慢咽”式——精读 ①
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画勾划;
写批注;
做摘录;
列提纲;
写心得。
②断章取篇来细读 (3)“如牛反刍”式——品读 (4)对比
54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阅读 四、断章取篇,熟悉精读方法 下面我们断章取篇,用精读的
方法读一读四大名著中精彩的片段。
1.王熙凤见林黛玉 (1)明确题目所对应的读书方法。
(2)检查预习,交流成果。
(3)师小结:林黛玉初到贾府,处处留意,步步小心,一个个
人物随着林黛玉的到来 而表现了不同的性格,那么林黛玉又怎么和贾
宝玉见面的呢?请同学们读原著。
2.香菱学诗 (1)你在读这篇文章时都使用了哪些读书方法?
(2)读完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感想? (3)师小结:香菱这个人物,
命运很悲惨,她原本 生活在富贵人家,可被人拐骗,卖给了宝钗家做
丫鬟,她后来的命运有怎样呢?请同学们阅读原著。
3.关羽刮骨疗毒 (1)请你说说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
(2)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最深? (3)阅读原著可以让我们都发
挥想象,每个人对关羽的感受都不一 样,电视剧的导演就是把自己阅
读名著后心目中的关羽还原成了画面。同学们去看电视剧《三国演义》< br>刮骨疗毒的片段,你的想象是否也是如此呢? (4)读了原著,看
了视频,同学们能否说说关羽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5)师小结:关羽这个人物,最后的命运如何?请同学们读原著。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四大名著的内容及主
要人物,也熟悉了一些读书方法。请同学们课后就到图书 馆去借阅,
也可到书店购买阅读。你可以拣自己喜欢的内容看,可以囫囵吞枣地
看,也可以找到 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精读,还可以和这部书拍成的电视
55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剧对照读。
[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兴趣是语文教学的 关键,发挥学生的
主题作用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学习的
过程是学 生自主活动的过程。因此,我设置了多个环节,激发学生自
主学习的兴趣,使其学有所获。比如在讲解王 熙凤见林黛玉这一部分
时,我详细讲解了林黛玉和薛宝钗见面的情形,却将林黛玉和贾宝玉
见面 的情景留作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自己去寻找答案。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四大名著的兴趣。
2.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难懂的词句。
3.学习古诗《鸟鸣涧》,体会月夜春山的幽静。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具体事件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
2.激发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兴趣。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一)
谈话导入 古典名著中的语言和现代文不太一样,内容理解起来有些
难度,如果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更加顺畅。下面,请同学们
交流一下当你遇到不懂的词句时会怎 么做呢? (二)交流学习名著
的方法 1.学生思考整理各自理解难句的方法。
2.个别学生汇报交流。
3.全班朗读交流平台中给出的课文的范例。(课件出示) 4.总
结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1)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56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2)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知道大概意思
就好。
(3)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4)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阅读
的乐趣。
(三)学以致用 1.用总结出来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同学们
在今后的阅读中可以尝试着去运用这些方 法,帮助自己更好的阅读。
二、词句段的运用 (一)学习第1小题 1.(课件出示词语)
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词语,力求读准确。
(榜文、客官、钱铺、印信、驿站、伙计、郎中、店家、客舍、
货郎、墨客) 2.猜猜词语的大致意思。
(1)同桌之间交流自己所理解的意思,并说出猜测理由。
(2)查词典确认意思,指名分享成果。
明确:榜文——告示、公告 客官——客人 印信——政府机关
的图章 驿站——休息、住宿的地方 伙计——服务员 郎中——医
生 店家——旧时指旅店、酒馆、饭铺的主人或管事的人。
客舍——旅馆 货郎——旧时民间在农村或城市小街僻巷流动
贩卖日用杂货的商贩,有的兼收购土特产品。
墨客——旧时指文人 3.拓展。
钱铺——钱店 掌柜——老 板官府——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57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二)学习第2小题 1.读句子,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说说是怎么
猜出来的。
2.学生运用“交流平台”所学的方法猜测“请勿自误”“喜不自
胜”“瞑目蹲身”在句中的意思。
3.指名分享答案,师相机指正。
(1)但有过往客商,可巳、午、未三个 时辰,结伙成队过冈。
请勿自误。(通过字面理解词语的意思。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伤害
或耽 误自己。) (2)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
跳出水外。
( 根据上下文猜测并理解词语的意思。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
制自己。瞑目蹲身:闭上了眼睛,蹲下身体 。) (3) 众猴听说,
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
(结合上下 文和字面理解词语的意思。拱伏无违:抱拳举到头上,
弯下身子。序齿排班:按年龄大小排序。) (三)学习第3小题 1.
句子描写的都是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读一读,猜猜写的是谁,说说
你的理由。
(1)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
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 肩查又硬。挺挺身材变化多,
声音响亮如钟磬。
(可以通过我们所熟悉的特征猜出该 人物,例如“身穿金甲亮堂
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挺挺身材变化多”等内容
猜出的人物是孙悟空。) (2)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
58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通过“鹤氅”一词可以推断出该人物是诸葛亮。) 2.拓展延
伸,学生描述班上的同学,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一)直接导入 1.
学生齐读古诗题目,释题。(鸟鸣涧:有小鸟不时鸣叫的小溪沟。) 2.
简介作者。王 维的山水诗造诣极高,《鸟鸣涧》是他山水诗的代表作,
苏轼曾经夸他的诗“诗中有画”。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 1.自由读《鸟鸣涧》,要求读正确、
读通顺。
2.教师范读,学生标出节奏。
3.借助工具书,尝试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品读诗句,想象古诗描写了怎样
的景象。
2.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的意思。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的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
似空无一物。) (2)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息的鸟,它们在春天的溪涧
里不时地鸣叫。) 3.读古诗,想象画面,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
么感受?(同桌交流) (四)拓展写作背景 1 .我们学习古诗,通
过了解它的时代背景就能更深刻的理解这首诗。你们觉得盛唐时期是
一个怎 样的社会? (盛唐时期的生活是和谐安定的,那时候人民的
59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生活就像我们现在的生活一样幸福快乐,正因为人民生活是和谐安定
的, 诗人才会那么的“闲”,心才会那么静。) 2.让我们带着对盛唐
时代和谐安定生活的闲适心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3.学生背诵古诗,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 键,发挥学生的
主题作用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学习的
过程是学生 自主活动的过程。因此,我设置了多个环节,激发学生自
主学习的兴趣,使其学有所获。比如在讲解王熙 凤见林黛玉这一部分
时,我详细讲解了林黛玉和薛宝钗见面的情形,却将林黛玉和贾宝玉
见面的 情景留作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自己去寻找答案。
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 板块一 汉字真有趣 [教学目
标] 1.通过阅读和查资料的方法,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
字文化。
2.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
3.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2.探索发现汉字的起源、演变以及神奇之处。感受汉字文化的无
穷魅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
们平常看 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汉字在我们的学习、
工作或是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你们想不 想更多地了解汉字?今
60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天就让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
神奇 ,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字文化做些力所能及的
事吧。(板书课题:汉字真有趣) 二、阅读材料,整体感知 师:
阅读五则材料,思考:这五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
(一)字谜七则 1.阅读材料1,明确这七则谜语的谜底,以及如何
解谜的。(学生组内讨 论解决问题,教师适当点拨或解析。) 2.这七
则字谜的谜底是什么? (1)第一到四则是字谜,谜底:日、田、
立、也。
(2)第五、六则谜面是画,谜底也是猜字。谜底:休、斗。
(3)第七则谜底:默。
3.猜字谜的方法。
(1)会意法——总体理解谜面的意义,扣合谜底。
(2)加法——将笔画相加或将某些字相加,以扣合谜底。
(3)象形法——根据事物特征、汉字结构进行拟人拟物,加以
形象化,引起联想,增加趣味。
(二)门内添“活”字 1.阅读材料2,指名说故事。
2.师小结:门内添活则为“阔”,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
形和字义有密切的关系。
(三)有趣的谐音、“枇杷”和“琵琶” 1.默读材料3和材料
4,说说课文介绍了几种使用谐音的 形式,材料中谐音的字词有哪些。
(指名答) 2.生汇报:
(1)歇后语和笑话。
61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2)旧(舅)、无(吴)、输(书)、动(冻)、言(盐)、名(鸣)、
枇杷(琵琶)。
3.说说这些歇后语在谐音方面有什么特点?(指名答) 师小结: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 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这
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 br>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书上出现的是谐音性
歇后语。它们的特点是借助同 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
效果。
4.古诗中有时也运用谐音达到一语双 关的表达效果。《“枇杷”和
“琵琶”》就告诉我们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笑话。
(四)有趣的形声字 1.指名分自然段读,正音、点评。
2.理解材料内容。
(1)阅读材料5,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指名答) 生:了解
了“星、凤、蜀、祭”四个字的来历。
(2)你还知道其他汉字的来历吗? (3)组织点评、总结:从
这几个字的来历中,我们可以知道“象形”和“形声”是汉字产生初
期十分重要的造字方法。
三、总结拓展,激发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 br>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
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
有效途径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合作学习,制定活动计划 1.学生
62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自读“汉字真有趣”的活动建议。
2.学生汇报活动要求。
(自由分组,讨论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活动结束展示成果)
3.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拟定小组名称,选出组长,明确组员分工及职
责等。
4.组织学习小组商定活动计划。例:
×××组“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活动内容:搜集或自编字谜;
搜集歇后语和笑话;
了解汉字的起源…… 活动要求:(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 成果
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参加人员:
人员分工:组长、主持、搜集资料、记录等。
制订日期:
5.以小组为单位汇 报活动计划,师生共同评议,小结:注意计划的
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和内容要尽量不重复。
6.小组根据评议意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二、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制定了活动计划,请同学们课下根
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应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教学反思] “汉字真有趣”这个版块的综合性学习的重点
是让学生感受到汉 字的有趣和神奇。我先带领学生学习几则材料,让
63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他们了解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探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完全被汉
字的 魅力所吸引。接下来让他们按照制定的计划去搜集资料也能很轻
松地完成。整节课学生感受到了综合性学 习的快乐,从中找到了方法,
学生的收获很大。
版块二 我爱你,汉字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独
特之处。
2.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利用信息进
行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根据主题,搜集有关信息,利用信息写简单
的研究报告。
2.选择与汉字有关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
究报告。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
入新课 师:上节课,大家通过 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第一个阶
段的综合性学习。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
的文化。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 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了
解更多的汉字。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到底有哪些值得
我们去了解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我爱你,汉字》。
二、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 1.自由读材料1—5,具体了解
汉字的历史和文化。
64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1)认真阅读材料1—5,想想这5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
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2)除了上述5个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3.
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5.生汇报,教师点拨。
(1)《汉字字体的演变》: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
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另找一两个汉字 的演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
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2)《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请学生在小组
内互相讨论讨论。
(3)《书法欣赏》:学生仔细观察三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
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 性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4)《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先让学生自己阅读,
然后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5)《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自主学习,知
道研究报告分为哪几个部分,这篇研究 报告中是这样处理收集到的信
息资料的。
三、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师总结: 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
我们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
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
65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面的内容,学习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
位,每人简要地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
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
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①给搜集到的信息分类。
②筛选搜集到的信息,去掉与研究课题无关的部分。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并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首先,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 关的保
留,无关的删去。其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
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认真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
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就需要继续搜集资料;
66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没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
同的 观点,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的资
料是属于哪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资料,进一步分类、筛选、讨论,形成自己小组
的观点。
五、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
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
我们有哪些资料?可以怎样表达? (3)我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我们应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5)研究性报告可分几部
分来写?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六、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七、 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的表述是
否清楚? 2.信息资料的表述是否准确? 3.语句是否通顺? 4.
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更直观地表达信息? 5.结构是否
清晰? 6.格式是否正确? 7.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学生基本了解了研究报告
的写作方式。我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指导学生怎样搜集对自己有用的
信息,使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完善。
67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我设计了一个根据
所搜集资料的讨论环节,把学生喜欢的题目作为这次调查报告的题
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撰写研究报告奠定了基础。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
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课
题 1.简介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理解“从军”。(板书:从军) 2.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 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
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想去唐朝的边塞,领略一下当时的边塞 风
光,看看将士们作战的情况吗?现在,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
龄写的《从军行》。(板 书:行) 二、解诗题,知诗人 1.《从军
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 军事生活。标题有
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2.说说你对王昌龄的了解。(指名说,师补充) 三、品诗句,
明诗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再读,整体感知 (1)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2)通过这几遍读,你们能不能感受到诗人在表达一种怎样的
情感? 3.研读,读懂诗意 (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带着
68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自己对这首诗的初步感知,把诗读懂。
(2)指名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四、想意境,悟诗情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
门关。” (1)指名读,教师随手将“暗”“孤”加上点,再请学生
读。
(2)透过这两句诗 ,透过这“暗”“孤”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有
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样的画面让你的脑海中又涌现了哪些 词?
(3)请你走进这个画面,假如你是遥望玉门关的战士,你心中会想
些什么? (4)将你的体会融入诗句,读这两句诗。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你从这两句中
又读出了什么?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出“黄沙”“百战”“穿”等
重 点词语去体会环境的艰苦,边地的荒凉,战争的残酷,时间的漫长。
抓住“终不还”去体会战士们保家卫 国的决心。) (2)教师用语言
去渲染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用自己的朗读去表达。
3.感受此诗的艺术技巧。
(1)一、二句的写景对表现边疆战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
小结。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的高度统一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一个突出特
点。
4.全班比赛读古诗,读出战士誓死戍边的决心。
五、 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看图背诵古诗,体会戍边战士的
爱国热情。
六、 拓展作业,做爱国卡 (播放《精忠报国》)伴着《精忠
69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报国》这首歌,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想用实际行动回报祖国,让我们把
“为 国家繁荣富强而读书”作为我们的誓言,回家后制作一张“爱国
卡”,在上面默写《从军行》这首古诗, 让我们以守边战士为榜样,
从我做起,为国争光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板书课题:秋叶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你认为这个题目该怎么读?
(秋叶 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2.介绍作者
陆游及写作背景。
二、读准字音,理解诗意 1.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诗,师生评价。正音:仞、岳、摩、遗。(课件出示) 3.
边读古诗边看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谁来把你的理解带进诗中读一读,试着读出节奏。指名读,师
生评。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指名说说诗的大意,随机指导理
解“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虚指写法。
2.疏通诗义后追问:
①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
②听音效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
幕怎样的场景? ③哀声 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
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板书:泪)这滴滴流 淌的是怎
样的泪啊? ④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
等凄凉、何等悲 惨的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
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3.参读陆游的《示儿》,
70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深化感悟。
①“南望王师又一年”,你知道,这“又一年”是 多少年吗?诗
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
啊,780 个月啊,23000多个日日夜夜呀!——引读“遗民泪尽胡尘
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②又一个十年 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
宋王师来了没有呢?背诵陆游《示儿》,南宋王师盼到没有,你是从
哪儿体会到的?(但悲不见九州同)此时此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③古诗读到这里,你觉得“遗 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
(遗忘、遗弃)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是谁无情地遗弃了他们 ?
四、 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朝廷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
度日,中原 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学生
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迎凉有感的 背后,是诗人一颗怎
样的心在跳动啊? 2.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
宋 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自由选择,
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3.沉沦的是无道昏君,堕落的
是无耻佞臣。(播放《满江红》视频)面对破碎的河山,面对苦盼的人民,抗金名将岳飞喊出了“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
五、拓展延伸 1.小练笔,选择下列一处场景,把你想说的话
写下来。
(1)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
(2)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什么呢?
(3)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什么呢? 2.
71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积累古诗:《春望》《出塞》《题临安邸》《示儿》《满江红》。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
渲染气氛)随着悠扬的古乐,我们这 堂课将走进古诗的画卷。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春夜喜雨》,谁先来背一背?(生答)杜甫的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答)师相机介绍杜甫及他作品的主要风格。
(出示杜甫简介)今天,我们 要学的是一首他另一种风格的诗,是他
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初读
古诗 1.齐读课题,解题。(重点理解“河南河北”,“河”在古代专
指黄河,“ 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 2.过渡:
由于战乱,杜甫一家在他乡异地流浪了整 整八年之久,收复蓟北的消
息传来,此时,诗人心情会怎样?诗人一听到这胜利的喜讯不禁欣喜
若狂,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
诗中吧! 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4.再读古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讨论解
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做上记号。
5.质疑问难。说说古诗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同解决。
6.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三、细读古诗,感悟诗情 1.学习后两句诗,感受诗人迫切的
心情。
(1)师: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看看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或有什
么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交流汇报。
72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3)师:其实,这两句诗就是杜甫回家的路线图,诗中也有明
确的指示,那就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指名读这两句诗,感受诗人的归心似箭。
①你从哪些字词感受到诗人的归心似箭? ②动画演示回乡路
线图,学生随机用诗应和。
③你们猜想一下,杜甫可能想在多长时间内回到故乡?(学生猜
想) ④教师出示诗歌《恨别》,学生读《恨别》前两句,感受路之
漫长、路之艰辛。
⑤师 :回乡之路可谓千里迢迢,但在诗人杜甫的眼里,故乡就在
眼前,亲人就在眼前,家乡的美景就在眼前, 就让我们带着同样迫切
的心情再读这两句诗吧。
⑥师:诗人流落他乡,过了八年颠沛 流离的生活,现在终于能够
回故乡了,你们想想此刻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激动万分、百感
交集、欣喜若狂、喜出望外……) 2.学习前六句诗,体会“喜欲
狂”的心情。
(1)学生再读诗句,圈出最能表达此刻诗人心情的词语。(喜欲
狂) (2)小组合作,找出能体现杜甫喜悦之情的言行举止。
四、总结 作为爱国诗人,杜 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壮丽的诗篇。
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教学板书] 9古诗三首 从军行 青海长云雪山(环境恶
劣)(“暗”) 孤城遥望(思念家乡) 黄沙百战穿金甲(环境恶劣、
73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战争频繁) 报国壮志:“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匹夫有责 精忠报国 三万里河
泪尽(凄凉) 山河壮丽 遗民 五千仞岳南望(悲凉) 忧国忧民
天下兴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涕泪满衣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喜悦 爱国 [教学反思] “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
想 诗境,悟诗情”这些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步骤,也是学生自学古诗的
一半思路。同时,让学生的课外积累与 课内学习相结合。这样做,不
仅帮助学生梳理了课外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加工信息的能力,还为进
一步读、悟古诗做了情感铺垫。
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我先让学生了解诗歌背景与 作者
信息,再请学生读诗歌,边读边思考诗歌的意思。学生读后,我便请
学生先提出不理解的词 句。我先让学生学习后两句诗,体会诗人归心
似箭的心情,然后再学习前面几句诗,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喜 悦之情。
整节课下来,虽然一开始学生对理解诗歌的内容好像有些困难,但是
经过相互之间的合 作讨论及我的点拨引导,一切都迎刃而解。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5
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黯然”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
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 和无私的襟怀。
3.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体会毛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感受毛主席平凡人的情感
74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世界和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
家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吗?现在请随老师一起来重温一下那 段历史吧!
(课件出示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播放录像) 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
朝中为了保家 卫国浴血奋战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呢?这些中华
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主席深爱的长 子——毛岸英。
毛主席惊闻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他的内心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
们走进《青 山处处埋忠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
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通顺、流利,
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生字,纠音:“赴”应读fù,不要读成pù;
“躇”应读chú,不要读成zhù。
3.提出不懂的词语,结合预习在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同时结合词
语特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
4.学生在小组内分段读课文,读通读顺,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
错误。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
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 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获悉这个
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毛岸英遗骨是否回国安葬的抉择过程。)
6.结合搜集的资料简要谈谈抗美援朝战争和对毛岸英的了解,为下文
的学习作铺垫。
三、感悟“悲痛”,领略慈父情怀 1.师:默读课文第4—9自
75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后的语言、动作、神
态、 心理活动的句子,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
结合关键词句,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
2.交流句式:
这句(段)话通过对人物( )的描写,让我从中体会到毛主席
( ),他是一位( )的人。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继点评引导。
出示句子一: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
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出示句子二: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
把他送到他身边。后来 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
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 己的身边
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出示句子三:“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
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课件出示补充资料,请学生读资料,说说从这份资料中你
读懂了什么。(补充资料:毛岸英生平及 照片) 师:幼年丧母,岸
英的童年历经磨难,与父亲聚少离多;
想起岸英曲折的童年,想起父子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一个父亲,毛
主席心中有愧…… (2)“这次怎么会……”请学生尝试补充省略号
省掉的内容。
4.学法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抓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深切地体
76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会到了毛主席失去爱子时悲痛欲绝的心情。课文读到这儿,你对毛主
席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 (毛主席也和普通人一样,也有丧子之痛,
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他让我们感受了一个慈父的情怀。) 第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毛主席的慈父的情怀,这节课我们继续来
学习课文。
二、品味“抉择”,讴歌伟人胸襟 1.明晓:两份电报,两种
选择。
2.毛主席 想把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吗?文章的哪一句话最能体现
主席的这种愿望?交流以后出示:“儿子活着不能相 见,就让我见见
遗骨吧!”从主席的心理活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毛主席能把
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吗?(学生交流)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
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感悟主席博大的胸怀。) 4.
反复读这两句话,感受毛主席思想斗争的激烈。
5.重点交流:秘书将电报记录 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
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 br>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
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踌躇”是什么意思?毛主席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为什么还会
“踌躇”? 6.出示句子: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
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课堂练笔: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
77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 ),他( ),他( ),他( ),无言的泪水打湿了
他的枕巾。
7.尽管心如刀绞,尽管有太多的不舍,第二天早 上,秘书还是看
到放在毛主席枕头上的记录稿。读第10自然段。
(1)说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的意思。
忠骨: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骨。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
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师小结诗意:
岸英已把整个身心 都献给了祖国,即使长眠于异国他乡又有何妨呢!
(青山到处都埋葬着忠诚的战士的尸骨,又何必要用马 皮把尸体包裹
起来运回家乡呢?) (2) 领悟诗句中的情感,有感情地引读。
三、小结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对毛主席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呢? (他以国家的大局为重,强忍悲 痛,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
决定,表现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毛主席用他强大的意志力告诉我
们:他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教学板书] 10青山处处埋
忠骨 毛主席痛苦 伟大抉择动作、语言 神态、心理 [教学反
思] 教学时我努力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尽力做 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
去感悟,比如:我在课前播放抗美援朝战争的录像,并讲解时代背景,
把学 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出示毛岸英的照片以及他的生平,让学
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 可惜,从而体会毛主席的悲
78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痛心情。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文 中有很多的
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我觉得我在这块的处理比较好,首先
让学生找到这样 的句子,初步感受到了主席的情感,接着体会作者展
现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学生就更容易接受。
11.军神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积累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了解正面描写与侧
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2.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课件出示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先读一读 这个故事,
关云长刮骨疗伤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师板
书课题,学生交 流) 教师小结: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刘伯
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 忍受了72刀的刀
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
让我们一 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
79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通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 教师点拨:“晕”
为多音字,文中读yūn。
3.师重点指导易错字的书写。
(“匪”字里面的“非”不要漏写横画,最后一笔的竖折;
“衷”字是上下结构。) 三、锁定重点,品读“军神”内涵 1.再
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并画下来。
出示句子: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
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2.齐读这句话,体会沃克
医生说这句话时的感情。
(惊讶、激动、赞美、崇敬……) 3.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读这
个句子。
4.引导质疑:此刻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预设:沃克医生为什
么会惊呆了?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个 真正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5.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其实这些“为 什
么”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课文,去体会,一定会
从文中找到答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阅读讨论、合作
解疑;
教师参与讨论,下节课再解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
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出示上节课的问题,学生继续思考。
二、汇报交流,解读“军神”内涵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
80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报自己的研读成果,进行集体交流。(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点拨,
把握重点) (1)抓住刘伯承就诊时沃克医生的语言和神态的词句进
行体会。
他愣住了,蓝色的 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你是军人!”沃克医生
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 才能这样从
容镇定!” 沃克从一开始的“冷冷”到“目光柔和”。
①师小结:沃克医生的语言和神态变化足以说明刘伯承的伤势严
重;
而刘伯承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从容镇定,可见他坚强、勇
敢,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②出示刘伯承负伤前后的资料,让学生体会更加强烈明晰。
(2)抓住刘伯承手术前与沃克医生关于“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对
话进行体会。
(课件出示沃克医生与刘伯承的对话) ①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
朗读,在读中体会刘伯承为了有一个非 常清醒的大脑,甘愿承受剧烈
疼痛时的坚毅;
体会沃克医生由生气到吃惊,再到由衷佩服的情感变化。
②出示刘伯承在不同时期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不朽功勋的资料。
③师小结:事实证明,刘伯承 的确以自己清醒的大脑,超凡的才
智以及他的勇敢无畏,为中国革命事业、解放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 br>的一笔,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此刻他将为此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剧
痛!他的确是一个真正的男子 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3)抓住手术
81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中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表现,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①播 放电影《青年刘伯承》“手术台上”的片断。通过让学生谈
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设身处地地去感受 刘伯承承受的剧烈疼痛,
去体会做手术的沃克医生的心情是何等紧张。
②再反复朗读课文第20—21自然段,从文字中再现画面。
(4)抓住“七十二刀”,体会刘伯承超凡的意志。
通过让学生回忆不小心使自己受伤的经历 ,老师相机引出:据医
生介绍,摘除眼球手术要比割口子疼几百倍、上千倍,因为视神经和
颅内 神经紧密相连……而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承受了
整整七十二刀!这样的对比使学生的体会 更深刻。
2.升华情感,再读重点段。
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征服了沃克 ,也征服了我们。手术台上那
惊心动魄的一幕更让我们每个人难忘!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第20—21< br>自然段,永远记住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生再读第20—21自然
段) 三、延伸扩展 这节课,我们读懂了《军神》这个故事,知
道了“军神”是人们对刘伯承的由衷赞美。 还有人称刘伯承为“武神”
“编外参谋”“教书先生”,那么这些称呼的背后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呢?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查阅刘伯承的相关资料,看看他的其
他称号背后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教学板书] 11.军神 沃克医生称刘伯承军神 救治术前术
中术后 镇定、平静 一声不吭 惊人的毅力 [教学反思]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以人物的语言展开教学,因为这篇
82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课文中人物的语言是一大特色,几乎贯穿整篇课文。言为心声,抓住
人物 的语言,也就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教学设计,肯定会
使有的地方不能涉及,但我想每篇课文教 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抓住特
点,使学生一课一得,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课堂上的问题还是有点琐碎,总是有
些不放心,总想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 殊不知,这样引导学生,反
而会打乱学生原有的思维。如果让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充分地展开
讨论,老师退后一步,适时点拨一下,这样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效果自然会更好。
12* 清贫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体会方志敏同
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
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 什么?
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
自尊自信,这些都是 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
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精彩人生。
二、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课前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方志敏
的资料及小故事。谁来把你搜集到的和 大家分享一下?从中你体会到
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2.方志敏是一个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
83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共产党人,1935年被捕入狱后,在狱中写下了《清贫》《狱中纪实》
《可爱的中国》等篇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贫》。(板书课题)
谁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 么意思。(指名说)想象读完文章后,
大家会对“清贫”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本
课生字,掌握词语。
2.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接龙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事。
四、品读课文,交流思想 (一)出示中心问题:你从文章的
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 情操?结合具体的字词句
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要求:1.边读边画,品读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2.读完后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句子一: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 长期的奋斗中,
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
元;
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作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 方志敏“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
的生活难能可贵,值得敬仰。而且他“经手的款项,数百万元”,他
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清风,一身正
气”是他的一生写照,他的 清贫关键在清。) 3.敌人“从我上身摸
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
84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铜板都没有搜出”,还“坚不相信”,这些做法照应了上文哪句话? 句
子二: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
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说明了不仅是方志敏一个 人这样,甘于清贫,舍己为公是每一
个共产党员所具备的美德。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做到的事在国民党的伟
人们看来“颇似奇迹”,“认为夸张”足以说明当时国民党的军队极力
追求个人利益,而共产党 员是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人。) 句子三:
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 一些金镯金
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
捏到袜底,除了 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方志敏被捕时身上仅有的两样东西都是革 命工作所需,除此之
外一无所有,可见方志敏所想所虑的都是革命事业,克己奉公在他的
身上体 现得淋漓尽致。) 句子四:方志敏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以
及国民党士兵的情绪变化部分。
(1)面对凶恶贪婪的国民党士兵的要挟、威吓,方志敏微笑面
对、从容应答,共产党 员淡定伟岸的气度令人敬佩。
(2)敌人从“摸、捏”到“威吓”,这些动作描写形象的再现 了
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本性,也说明国民党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
的。从中也凸显了“我不比 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的深意。
(3)国民党士兵的情绪变化进一步从侧面印证了方 志敏清贫的
人生信念和矜持不苟的革命信念,国方兵士确实没有钱的时候所流露
出来的惊讶,恰 恰说明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
85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句子五:第9自然段 (故事已经写完了,作者还要补叙第9自
然段的内容,交代方志敏的全部家当只有“汗褂裤”和“缝上底的线
袜”,而且被方志敏当成是“传家 宝”,进一步说明方志敏的清贫。)
(二)再谈清贫,升华感情 1.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此时此刻你
对“清贫”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呢? 2.相信大家对以方志敏 为代表的
共产党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
结伴而行的,你觉 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富有”又是什么
呢?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 们体会到方志敏同志
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感悟到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希望
对同学 们今后的成长能起到指导作用。4.文中的“传世宝”“富翁们”
各指什么? [教学板书] 12*清贫 方志敏 甘于清贫 矜持
不苟 舍己为公 国民党士兵 贪婪自私 生活情景 [教学反
思] 本篇课文的学习,我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方志敏的清贫。再围绕“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出了方志敏的清贫?”引导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在学生充分 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品读感悟,
深入理解清贫,最后总结归纳方志敏的崇高品质。这节课上,我做 到
了重点突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我课后 冷静下来再回顾我教学的
一些细节时,我发现,这节课如果能在一些方面有所加强会使这些细
节 更加精彩:首先,训练学生读的过程中,照顾的层次不完整。朗读
时如果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 生,可能训练的效果会更好,
朗读也容易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其次,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安排
86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有些短,环节进行得有些仓促。
习作 他_____了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次习作的主题,根
据已有的固定题目格式,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通过讲述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来表现他的人物特点。
3.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人物特点写活人物。如外貌、神态、语
言、动作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指定一
名学生做出不同的表情,另一名学生以“他了”的形式猜出对应的表
情。
回想一下,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
印象深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一写半 命题作文“他了”。
二、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1.审题:本次习作属于半命题作文,
以“他了”为固定格式把题目补充完整。比如,《他生气了》《他陶醉
了》《他获奖了》。
2.审清重点:本次习作要求写他在某一具体情境下令你印象深刻
的表现,把产生这一 情感的原因写出来,特别要把人物的外貌和神态
描写具体,反映出人物的内心。
三、方法指导 (一)读一读范文片段,体会人物的得意之处。
1.全班齐读文中“激动”的片段。
2.小组交流从哪里体会出了人物的激动之处。
3.指名回答。
87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4.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 师生明
确: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如:
(1)神态: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眼神与平时一样吗? (2)
动作: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 (3)语言: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
的语气是怎样的? (4)环境:周围人有什么反应? (二)精彩片
段分析。
1.(出示精彩片段)全班齐读“精彩片段”的内容。

2.指名分析所描写的内容是通过哪些角度来体现人物状态的。
路灯亮了,李明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心理描写)。
他慌慌张张向家里跑去(神态、动作描写)。
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 时出现在他眼前。
他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心理描写)。
他匆匆地一路小跑(动作、神态描写),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
前几天爸爸刚说过,放学后要直接回家, 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他才
刚遵守了几天,就又给忘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
揍他呢(心理描写)。这时,他放慢了脚步(动作描写),心想着该怎
么办(心理描写)。现在只有一条 路,那就是向爸爸承认错误,请求
原谅(心理描写)。想到这儿,他又加快了速度,飞快地向家里跑去< br>(动作描写)。
3.师小结:片段中通过大量的心理、动作、神态描写,体现了李
明内心的恐惧、害怕和不安。
88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四、学生习作,个别指导 学生开始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
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五、交流赏析,指导评价 1.教师选取几篇优秀习作,请小作
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评价其习作好在哪里。
2.小作者讲述写作思路。
3.学生自由发言,评析习作。
4.学生阅读自己的习作,借鉴他人的长处,自我修改,教师巡视
指导。
[教学板书] 习作 他_____了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作文教学首先要激 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兴趣,一旦学生有了
强烈的兴趣后,就能始终以兴奋的状态去完成写作任务,愿意表 达内
心真实的情感,从“要我写”改编为“我要写”,甚至会在写作中感
受到快乐,于是优秀的 作文便应运而生了。激发兴趣的方法有很多,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我做你猜”的游戏环节激发了学 生的兴趣。
在进行作文指导时,我又以具体的例子来进行分析讲解,学生理解起
来较为容易。最 后,学生写的作文也十分出彩。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
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并能仿写。
2.明确书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到书写工整。
3.积累两首古诗,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表
现人物的内心,并能仿写。
89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
台” 1.谈话导入: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语言
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2.朗读体会:朗读范例中的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语 句好在哪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回顾
拓展:你还可以从本单元课文中哪些人物的动作、语言 、神态,体会
到人物的内心?并和同学交流。
二、词句段运用 (一)第1小题 1.(出示课本中的三个句
子)学生齐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1)同桌之间交流体会。
(2)师生一同明确:
①动作描写反映了毛主席爱 之深切,惊悉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
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感情,超人的胸怀。
②这句话是对黄继光的神态和语言描写。体现了黄继光对敌人的
满腔仇恨和完成任务的决心。
③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袁明将军深深地被战士们的情义所感
动,现在他不是以一个首长的身份,而是以 一个长辈的身份,请孩子
们吃菜。
2.从“焦急地等人、期待落空、久别重逢”中选择一种情境,照
样子写一写。
(1)学生独立动笔写一写。
(2)同桌之间交流分享成果。
90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3)教师指名分享答案。
期待落空:他的头慢慢地 低垂下来,往日里亮晶晶的眸子也灰暗
了下来,仿佛星光被乌云遮掩,没了光彩。周遭的气息也仿佛舒缓 下
来,一切成了慢镜头。刚才心里的期待成了伤人最深的刀。希望越大,
失望越大。心像坐过山 车一样,高高的扬起然后急速下落,最终归于
让人无奈的平静。嘴角慢慢牵起了一抹不自然的微笑,颇有 些让人心
碎的味道。
久别重逢:周围的时间仿佛停止了,微风吹着脸颊,心里激动极
了,脑子里马上回忆出与老朋友度过的美好时光,进而我们相视一笑。
(二)第2小题 1.(出示课本中的两个句子)学生齐读下面的
句子,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1)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的句子,读准确、通顺。
(2)同桌之间互相体会句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3)指名学生分享成果。
明确:①连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双手都颤抖了,说明这场手
术难度大,令人紧张。从侧面衬托了刘伯 承坚强的意志。
②与以往乐观开朗的“我”相比,现在“我”的表现显得很焦躁、
郁 郁寡欢。说明这件事比以往要不顺心。
(4)师点拨:句子中人物与平时有不同的表现是为了 通过对比
的写作手法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人物特点。
2.请同学们仿照例句说一说。
①同桌之间互相举例。
91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②教师指名回答。
例:他一向说话做事大大咧咧,这次居然温柔地安慰起同桌来。
三、书写提示 1.(课件 出示刘湛秋的《帆》)自由读刘湛秋的
散文诗——《帆》,力求读准确、读通顺、读出感情。思考:书写 时
需要注意什么? 2.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3.师生一起明确:
(1)标题和作者的位置要写在醒目的位置。
(2)段落要分明。
(3)标点符号不顶格书写。
4.学生动动手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5.抽一两名优秀学生作品在班级展示,让学生之间互相传阅欣赏
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一)学习王之涣的《凉
州词》 1.谈话导入 迄今 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
峰时期,盛极一时的边塞诗确乎前无古人,王之涣的《凉州词 》就是
这其中的优秀代表。(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2.感悟诗意,朗读体
会 (1)划 分节奏读古诗。读准确、通顺,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
6.“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是盛唐 时流行的一种名。7.请
写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思。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3.品读古诗 (1)学习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①你觉得该怎
么读?指名试读,评议。
92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②读完第一句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
学习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 ①理解“仞”“一片”的意思,思考:
这一句诗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②诗人为什么不用“座”而
用“片”?(万仞高山的衬托下,用“座”显得单薄;
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用“片”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3)
学习第三、四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②征人有怨吗?怨什么?(因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而怨) ③
为什么又何须怨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一个“何须怨”,道
出了将士们保家为国的心 声,表达了他们豁达的胸怀。) (二)学
习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释题导入 (板书课题)说
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读诗题后所得:送的地点,谁送谁,
“之”的 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
友谊故事等。) 2.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古诗。读准
确、通顺。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2)指名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
(3)师生明确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1)学习第一、二句: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①结合地图,了解黄鹤楼和广陵的方位。
②(课件播放江南美景)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华都市,你有什
么想说的? (2)学习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
93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流。
①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望啊望, 他在看
什么啊?(孤帆)可那是盛世唐朝啊,长江是交通要道,江上应该有
许多来往的船只。为 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过尽千帆皆不
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多么深厚的友谊啊!) ②“孤 帆远影碧空尽”,
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没有尽。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
尽的是对 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4.背诵两首古诗,交流积累古
诗的方法。
[教学反思] 由于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认真落实了“运
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这一学习要素,语文园
地中“交流平台”与“语句段运用”的内容又是对前面知识点的一个
总 结回顾,对于学生而言难度不大,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次
“日积月累”增加了一首古诗,时间上 比较紧凑。在操作过程中,朗
读方面效率低,培养学生想象画面这一环节因时间关系而不能尽情发
挥,有点草草收场的感觉。在表扬学生方面做得比较好,能充分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但赞扬学生的用词 比较格式化,感觉与学生还是有点
距离。
13.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
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
94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等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初识嘎子 请大家把书本打开。你们发现了吗,这一课和我 们以往学
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写了哪三个片段?(指名说) (由三个片段
组成,分别是: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 这节课我
们先来学习第一个片段,认识两个很有特点的人物。(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
3.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4.组内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走进文本,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一)赏析嘎子的“灵”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嘎子的句子。(出示学生找出的句子) 1.
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让我们看到了小嘎子的机灵、敏捷? 2.又有哪
些词语让我们看出了小嘎子富有心计这一特点? 3.引导朗读,读出
嘎子的机敏,读出小嘎子富有心计的特点。
4.继续交流。
引导:嘎子沉不住气了,这说明了什么?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
呢? 想象说话:此时,我们仿佛见到一个怎样的嘎子呀? (争强
好胜) 是啊,他争强好胜,时时刻刻 都想把对手打败,即使在用了
推、拉、拽、顶等方法都没把胖墩儿扳倒的情况下,到了比赛的最后,95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他还想使巧招!那他究竟使出了什么巧招呢?引导朗读,读出嘎子的
机敏 、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
过渡:这一钩,钩掉了嘎子的什么?从小嘎子摔跤的动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也是个摔跤的厉害角色,平时的他一定赢过许多比赛,
可是今天,他的对手是谁?(胖 墩儿)这是一个怎样的对手,让小嘎
子无法取胜的呢?请大家找出描写胖墩儿的句子。
(二)品读胖墩儿的“实” 学生自由汇报描写胖墩儿的句子。
(三)回味俩人的“势” 过渡:嘎子和胖墩儿都是摔跤的惯手,
他们的摔跤从开始到结束都特别的精彩。
出示句子:
1.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
似的对起 阵来。(出示图片:这里让我们看到他们已经做好了摔跤的
准备,也看到了他们威风和自信的气势) 2.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
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邀请学生表演) 3.胖墩儿趁
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小嘎子输了)
四、总结运用,领会人物描写方法 在这个片段中,徐光耀爷爷主要
抓住人物的什么方面来表 现小嘎子和胖墩儿的个性特点的?(动作和
心理活动) 1.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后,教师作总结。
(这些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丰富 了人物的性
格,成功地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使一个顽皮、机敏、争
强好胜、富有心 计的小 嘎子跃然纸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96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一、回忆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认识了顽皮机灵、
争强好胜的小嘎子,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个片段《他像一棵挺脱的
树》。(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品,自学课文 1.师介绍作者及写
作背景,学生了解。
2.快速浏览文章,想一想老舍笔下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将它画出来,在空白处写一写自
己的感受。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学生总结:
(1)他能吃苦耐劳,有目标:看着 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
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
(2)他让人看着挺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
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 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
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3)他是一个有着农民 的淳朴品质的人: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
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 仿佛
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三、学习拓展 1.师:大家读了老舍这篇《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你对老舍先生的文笔有什么体会? (1)语言简洁。
对祥子的外貌有着细致的描写,脸上的每一个特征都描写得很到
97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位,但是没有过多的形容。
(2)心理描写。
祥子是本课的主人公,但却没有过多的语言描写,而是将人物的
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
2.课后请大家读一读《骆驼祥子》这本书。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揭示课题 在上课以前,
我们先来玩一个猜谜的小游戏,我先说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你 们来说
具体的人物,我来说你来猜:
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变。(孙悟空) 少年英雄,三头六
臂,带有七件法宝。(哪吒)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持鹅毛扇。
(诸葛亮) 导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鲜活生动的 人
物形象,他就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板
书:严监生) 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让我们借助课文
下方的注释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读书效果。
指名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觉得特别难读的,再个别指导读。
3.相信同学们读了好几遍课文了,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篇课文
主要讲了什么吗? (结合文中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还念念
不忘两茎灯草来概括。) 4.一般人死前会牵挂些什 么?可是在严监
生的眼里,都没有那两茎灯草重要啊!严监生究竟是何许人也?他的
家境又如何 呢? 三、聚焦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1.面对临死前严
监生的那两根手指,诸亲六眷作出了哪些猜测,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
98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和同桌交流交流。
2.指名读诸亲六眷作出的猜测。
他们猜对了没有? 没人能理解,没人能读懂他啊。此时 的严监
生把眼闭着摇头,他的内心只有(绝望):难道真要让我死不瞑目吗?
(学生一起读。) 四、体会表达,有感情地朗读 对于一个奄奄
一息的人,作者是怎样准确地对他进行描写的呢?对,抓 住了他动作
上的微妙变化,一个鲜活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指着板书) 下
面就让我们拿起书,读一读这篇文章。
[教学板书] 13人物描写一组 摔跤 小嘎子——顽皮机敏、
争强好胜、沉不住气、 富于心计(语言、动作) 他像一棵挺脱
的树 他——淳朴、阳光、充满激情(外貌) 两茎灯草 严监生
——爱财如命(神态、动作) [教学反思] 感受小嘎子、祥
子、严监生 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
的重难点。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描 写人物的动作、语言、
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组织学生充分阅读,细细品味,从中体会人
物的 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再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可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 多种形式,在反复读中体会
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14.刷子李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能正确读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99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
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是哪个行业,只要 用心努力,精
于钻研,都能成为佼佼者。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技艺高超的粉刷
师傅“刷子李 ”,一起领略他出神入化的功夫吧。
2.解题:为什么叫“刷子李”呢?(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 3.
简单介绍作者及本文出处《俗世奇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碰到
生词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词) ①抽生读,然后全班读,
要求学生读得字正腔圆、掷地有声。
②注意“师傅、包袱”都是读轻声。
(2)理解词语。
稀溜溜:粉浆稀的样子。
半信半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露馅: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了。
难堪:难为情。
(3)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粉刷技艺高
超) 3.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
100

畅想未来-韩语言


交朋友的原则-小学教导工作计划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徐州师范大学分数线


几点立秋-小学家长会教师发言稿


湖南大学专业排名-厦门华侨中学


鞍山大学-最新入党申请书范文


悉尼大学世界排名-爱国主义教育手抄报


纪委书记述职述廉报告-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