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温柔似野鬼°
824次浏览
2020年08月28日 20: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北京理工录取分数线-乐趣作文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
整体备课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
第一组“走进西部”, 第二组“永远的童年”, 第三组“语言的艺术”,
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
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 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 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
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 。
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
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 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
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 ”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
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 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
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
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
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每课识 字量不超过14个,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
师要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 。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朗读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 有感情。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
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
语文课,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根本的任务。
(1)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三)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第二,要创设特定的情境。第三,要体现双向互动 。第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
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 怎样写研究报告,
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 活动
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话题;


第二步:获取资料;
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
第四步:依照样本,撰写报告。


单元备课

第一组
在本组的导语中,提出了“走进西部”。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 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 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
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 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
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 己的习作中。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 作者所要表达的
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 自
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
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可 将搜集到的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边疆
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课文教学中作相应安排 。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
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 在联系,使本组教学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老舍的《草原》 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
厚谊。
《丝绸之路 》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
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 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
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 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 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
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 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
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
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单元小结



1草原
知识与能力: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 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


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 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
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
感受那 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 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
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 字,可谓描绘草原
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
得 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 总想高歌一曲,表示
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 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
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
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 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从 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
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 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 记在脑海之中吧,
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
还是草原 ……”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
声音,也 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 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
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
忘。让 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 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
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
欢 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 那滚烫的心
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 < br>(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
面最合 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 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
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 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
了些什么?你 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 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
展示。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 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
那一望无际的草 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
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 ;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
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
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
和谐,人们总 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
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五、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课后小结


2丝绸之路(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 历史变
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 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 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
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 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
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 “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
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
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 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
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 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 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
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 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
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 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
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 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
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 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
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 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
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
迎候 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
迎候之热─ ─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
傲慢;薄礼不薄──史料 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
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 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 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
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3)小结:一 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
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
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 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
之路。
(2)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
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 ,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
呢?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齐 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
美奂。”
(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
种舞蹈在当时的 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
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 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4)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 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
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 迹,
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
伟大的路 呀!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 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
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 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
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生发。(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
现代西部 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3.激情朗读。
五、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有条件的,可以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课后小结


3白杨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 段话。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
精神。 < br>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
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 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
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
出,联系 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 ~~”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 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
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 “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
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 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
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Δ”号标出,想想“沉 思”是什么
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一)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 ,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
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 清晰,都是浑
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
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
壁滩 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3.学习文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 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
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 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


出来。
(2)学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
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br>(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
一句话 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①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 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
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 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
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 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③学生品读“不管 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
软弱,也不动摇。”
◇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 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
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
打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 洪水,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
5.学习第15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 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
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画上一颗心的图案。 )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在心形图案上
画一个“?”)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 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
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 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
要坐几天汽车。
(1)老师 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
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 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2)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3)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4 )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
爸的心到底是什 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二)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那是 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
起来。

1.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2.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1)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2)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3.学生交流讨论。
4.理解爸爸的心。
(1)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2)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
心情 、心思、心愿。
(3)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4)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 爸的心还指的是
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 而
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
就 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
心还有什么不明 白的地方吗?(指板书回答,并擦掉心中的“?”号。)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老师启发:学完《白杨》一课 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
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 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
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 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
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 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
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 什么呢?
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2.布置小练笔作业: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
板书设计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课后小结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过程与方法: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学习重点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
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学习难点
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天路》引读
1.师: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 铁路的感人事迹。
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播放《天路》配乐的青藏铁 路施
工画面)
2.师:这就是青藏铁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开工,但是半个世纪 过去了,这条铁路
还没有进入西藏,直到今天,西藏依然是中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份。这到底是为什么? 是什
么困难阻挡了这条铁路的前进?请同学们跟着筑路工人走进青藏铁路施工现场,大声朗读课
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
读课文,不认 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初读感受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个别难读的字音是 否读准。如械(xiè),不读jiè“狰狞”读准后鼻
韵。
2.师:读着课文,想着青藏铁 路的施工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学
生自由交流)
3.师:这是一条 艰难的铁路,(师生补充资料,结合看屏幕上的青藏铁路示意图:青藏铁路
要经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 山,要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1142公
里,要经过550公里的永久性冻 土区。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
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 大难题。)而风火山是最难的难题,但是最终,
这只巨大的拦路虎却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4.(屏幕出示句子:“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
的? < br>(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因为这里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
极度 缺氧)(2)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①因为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最佳温度,制 服了冻土区。②因为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
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的工作③因为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 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
(3)你们说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建设者?(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不怕苦不怕累……)
( 4)是啊,他们的确是一批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青年突击队员。你们谁想成为这样的一
名突击队员?我 们就请这位突击队员来读1~2自然段,要读出你们的决心来。
(5)同学们,让我们也象这位突击队 员一样“严阵以待”,准备迎接风火山的挑战。(齐读
1~3自然段)
4.师读:“然而,一次次爆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1)西方的媒体说明了什么? (2)他们认为不可能,那你们认为可能吗?(3)我们的青
年突击队员是如何把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 情变成可能的?让我们把自己当作中央电视台
的一名记者,走进工地,去采访筑路工人攻克风火山的艰难 历程。
三、读后采访
1.合作要求:
(1)自己边读边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工程的艰难和建设者的勇气与智慧。


(2)根据采访提纲上的问题提示,把自己的同桌当作青年突击队员互相采访。
(3)按“冻土区”“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分成三个事件,做三次报道。
2.采访提纲
(1)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2)这些困难给你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后果?
(3)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四、现场报道
1.攻破“多年冻土区”。(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理解“下马威”。
①什么是下马威?
②风火山给青年突击队员什么下马威?
③这些下马威可能给工人和工程带来什么危害?
④但是,这一切难得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吗?为什么?
(3)是的,因为这群勇敢坚强的青年突 击队员心中装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把铁路修到拉萨
去!”(齐读第7自然段)
2.克服“恶劣天气”。(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想象“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和“劈头盖脸”是什么样子。
3)导读第8自然段前5句(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强调突出作用)
(4)看图,想象工人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面前可能会怎样?
(5)是啊,房子吹倒了,屋顶 掀翻了,头砸破了,脸流血了,冷啊!疼啊!可是,当队员
们想到西藏人们贫困的日子和迫切的期待,他 们咬紧牙关,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呼喊:“把铁
路修到拉萨!”(齐读两遍)
.解决极度缺氧。(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什么是“杯水车薪”?为什么会杯水车薪?
(3)看图,想象工人背着氧气瓶在隧道里工作是什么样?
(4)胸闷,头痛,呕吐,四肢无 力……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这是多么可怕的难关啊!但是
建筑大军硬是让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 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为什么?他们的胜利依
靠的是什么?
①是工人们的勇气和毅力。
②是科技人员的智慧。
③是党中央的关怀。
④是西藏人们的支持。
(5 )因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铁路工人的坚强决心,也是全国人们的共同心愿。同
学们,带着全国 人民的心愿,让我们大声地呼喊出铁路工人的决心。(齐读10~11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
1.(屏幕出示最后一个句子: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地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
望……) 从最后的省略号里,你们读懂了什么?(介绍青藏铁路最新进展:工程进展顺利,
全线路基、桥涵、隧道 等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累计铺轨743公里,今年年底铁轨将铺到拉萨,
明年7月进行列车试运行。届时 将开通拉萨至西宁、北京、成都、上海、广州等多条线路,
并装备当今世界最豪华的旅游列车。到那时, 从拉萨乘座火车到北京,仅需48小时。)
.想不想坐上这趟列车去拜访神秘的青藏高原?来吧,跟老 师一起踏上这段神奇的天路。(播


放西藏美丽的风光,配上李娜的《青藏高原》,最后画 面定格在一个西藏小女孩站在铁轨边
上,眺望拉萨的方向。)
3.同学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 ,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
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 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但是正
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 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

.面对着这样一群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写下来)
附板书:
课后小结
口语交际一·习作一
学习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课前准备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 。说说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里?了
解哪里?
2.如果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你想要这样的一个朋友吗?
3 .组织学生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可以通过远方的一
个朋友介绍认 识;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可能通过媒体来认识;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1)首先写信,建立 联系。(2)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
动。(3)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 资助。(4)……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们会怎么做?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
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 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
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 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
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 。落款及时间
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2)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
的姓名,姓名 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的写自己的情况介绍,
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
完成。
2.开始写信。
四、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①学生讨论。②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 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
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 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①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②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1)学生讨论。(2)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 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
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1)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2)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3)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二、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 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
家庭。
2.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三、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 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
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 生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
的认识,比如: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识。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 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来比
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
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 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
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 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
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 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
“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 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
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 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
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 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
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的 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
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 视。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
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
允了 。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
菜一碟足矣。”富 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 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
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 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
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6.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 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
义也就变了。



第二组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教材就是以童 年为
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
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
度写渔童行舟 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
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 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
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 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
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 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
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 ,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
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 感和温馨会
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
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 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
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 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难忘

童年”和写童年趣事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
栏 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立志的名句,课外
去阅读关于童年 的故事等项内容。教师应从整体上观照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
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 、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
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
交际1 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1课时。


单元小结
古诗词三首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 相媚好”、“亡
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学习重点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牧童》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 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
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 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
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 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5.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 个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
自在、自得其乐等。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 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
里,笛弄晚风三 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5. 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
己的语言描述出 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三)设身处地,感悟诗情
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生互动交流。 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
住他在风 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3.诵读全诗。结束本诗学习。
二、学习《舟过安仁》
(一)借助画面,导入新诗
1.观察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看一看,诗歌是怎么描写他们的?
2.生自由读诗。“遮”,注意要读翘舌音。记住字形。读通、读顺全诗。
3.通过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基本理解诗歌大意。


(二)检查自学,深入探讨
1.指名读诗,正音,注意“篙、棹”两个生字的读音。
2.再读全诗,并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
3.师生互动交流诗歌大意,可 以先交流自己读懂的语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
同交流探讨。
(全诗大意:一只 不再扬帆划桨的小船中间,坐着两个小男孩,很奇怪的是,没有下雨,这
两小孩居然撑着伞,仔细一看, 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是舞动着伞柄起到类似
扬帆的作用。)
4.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5.边读边在头脑中 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
现出来。
6.指名读、齐读。读后点评。
(三)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背诵两首诗。预习《清平乐 . 村居》
第 二 课 时
一、课题导入,介绍知识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中间有个分隔符号,前者是
词牌,后面是词的题目。)
2.师生互动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3.师小结: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 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
曲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 段。宋代的苏东坡、李清
照等都是著名的词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题入手,想象内容。
师:课文描写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2.练习朗读,读准生字音,读顺诗句。
3.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巡视,发现学生 的困惑,或板书黑板,或与学生个别交流。
提倡组内合作,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4.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正音、评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亡、剥”两个字在本课的读音。
5.交流比较生僻、不易理解的词。如,醉里、相媚好、亡赖。
.指名说大意,其他同学补充 或纠正。(距离农家低小的屋檐不远处,是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屋檐下,有两 个头发发白的老头、老太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大
儿子十分勤快,在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老二呢,正 忙着编织鸡笼。最顽皮、可爱的莫过于
最小的那个孩子了,瞧,他趴在溪边剥莲蓬,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

三、发挥想象,加深理解
1.师:这一家子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能想象得出老两口正在说什么悄悄话吗?
2.生各抒己见。只要想象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
3.这一家子的其乐融融给我们留下了很 深的印象,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一家子带到我
们面前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在头脑里产生相应的画面 ,看看他们各自在忙些什么?
4.生自由练读。展示读,集体评议,纠正。再读。提醒学生在读的时候 是否表现出乡村自然
环境的优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温馨、和睦,以及“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 蓬”的
轻松、活泼、愉快。


四、改编歌曲,激发兴趣
1.师:词 本身就是为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建议学生自己尝试配乐演唱。师可范唱苏轼的《水
调歌头》,给学生以 直观的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生练习试唱。众评议。
五、总结谈话,回归整体
1.师:关于词、关于辛弃疾,我们才刚刚有了很肤浅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课外多阅读些经典
文 学作品,吸取更多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2.诵读全词,结束本课时学习。
六、布置作业,积累升华
1.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收集、背诵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开展一次背诵比赛。
课后小结



6冬阳·童年·骆驼队(
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 写喜欢的句子。课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
小说《城南旧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 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课前准备
1.歌曲《送别》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这是根据我国当 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
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 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 美好童年
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 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
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 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1)看骆驼咀嚼。2)看骆驼脱皮毛。(3)关于铃铛的遐想。4)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课堂交流,随机
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br>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

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
历吗?同桌 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 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
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 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
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②比较句子
◇我 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
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我”很喜欢骆驼。◇“我”很善良。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
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 动物的一个
场面。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
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
又重领于我的心 头。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暖暖的心情◇失落和怀念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课后小结


7祖父的园子
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 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
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 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 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
红的红,绿的 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 多彩;
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
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
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1)预设学生喜欢的 事情可能有: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
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理由 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
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
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 ”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
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 等等。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
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 ,是“我”对园子里的一


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 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
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 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 “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
由快乐;等等。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 ─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
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 皮写出来,具有真情
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 看到“我”
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
有人管。……”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 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
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 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
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 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
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 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课后小结

8童年的发现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
活泼 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 注
生活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
学习重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
意识 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 受到驱逐和迫
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
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 br>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
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
个 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
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 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2) 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3)在白纸
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 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
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 “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 这段话描写的情景。◇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
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惊 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 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
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 解。◇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想一想,
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 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
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
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


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 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
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 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
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 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 ,教会将他
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 br>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 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
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 ”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
鼓励支持。比如:1)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
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 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
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课后小结


9 儿童诗两首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学习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 称得上是一首赞美
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4 .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

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这首诗在 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 ”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
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 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 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
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
跳着鱼 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 .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
尖悄悄爬 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2.生探究、发现。3.交流感悟。 4.师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 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5.想一想自己 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
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 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7.
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 、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
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 通往儿童世
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课后小结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激发情趣
1.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 》、《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
课堂评价:(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要求:一位同学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3.师生共同评议说得是
否清楚 、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3.班内交流。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品味了《童年》 这优美的歌曲。听了这样的歌曲,我们想到很多,好像也看
到了很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同学们和老师 所收集的童年影集吧!这些都是我们童年时代
捕捉的特别镜头,里面珍藏着大家的美好回忆。.学生交流 翻看影集。
.过渡:同学们,童年的歌声还在我们的耳边吟唱着,童年照片中的美好画面还在我们的眼
前浮现,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想吧!一定回想起了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其中,有一定很多有
趣的 事情!现在请同学们用简单的几句话把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大家,好吗?
指名发言。 .听完同学的有趣事,大家一定会发现,在我们的童年时代里,有许多有趣的、值得回忆的
事情,今 天老师要大家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最有趣的童年往事说出来,让大家彼此分享。
(同时亮出小黑板,上 面写着:童年趣事)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过渡:现在,咱们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说 说你们在童年时代的有趣的事情。所说内容不
限,可以写童年时代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家 里的趣事,等。只要是觉得有趣
的事情就行。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他的童年 趣事,到底有趣在
哪里。(老师随时参与各小组中,分享大家的趣事,并认真观察,适当、及时地给予必 要的
点评。)
三、大组交流,评价指导
.让四人小组推荐代表,说说他那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组织评 价。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
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 过程说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
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 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四、草拟片断,渗透写法
让学生把的童年故事写下来,让老师和 更多的同学分享。先让学生写一个自己认为最有把握
写好的片断。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写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教师选择典型的例子,组织全体学生展开评价,可以欣
赏 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五、小结谈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 的眼前呈现出许许多多有趣的童年往事,如梦如画,丰富
多采,充满着天真无比的童趣……。由于时间关 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写完,下课后继续写
完,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让老师分享你们的童年趣事。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展示典型,组织讲评
1.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2.导语: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 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大家童年的
纯真和美好。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让作者朗读。4.生 共同评议。
导语:刚才听了这位同学朗读了他的习作,大家看看,他写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
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师生评价)
导语: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
5.展示中等的习作,让组织学生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注意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6.展示教师杜撰而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同样问题的“病文”(也可以从外引进),组织评价。
二、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先指出自己习作 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让
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三、总结谈话
通过 这节课的讲评,大家的思路应该更加宽阔了吧!为了使大家的童年趣事更加生动,更加
精彩,请大家根据 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回去把文章认真改一改,把童年趣事写得具体,更生
动,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们童年 的美好和欢乐。
回顾·拓展二
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2.积累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同学们 ,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我们深深被感染
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 生在我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
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学生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我们呢?
2.学生发言。3.归纳: < br>(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
的顽 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我们觉得写的就是我们同龄人
的真实生活,所以 才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如《童年·冬阳·骆驼队 》中对“我”模仿
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学生 发言。3.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


感情 ;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如果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 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是自己将会怎么做?把自己融入
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 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 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
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 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
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 间是过得
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
半步一步 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三、课外书屋
1.师:今天首先给大家 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
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 .学生互动介绍该书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
大致了解高尔 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 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
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4.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时教学。
课后小结


第三组
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 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
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 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
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 》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
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 略和智
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 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
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 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 ,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
言。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

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项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语言。

本组教材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是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


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本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把这次综合 性
学习和本组其他各项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时,教师要整体观照本组教材编排的特
点 ,整体安排教学活动,做到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教学活动能够协调进行。

教学本组教材, 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
交际1课时,习作2—3 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l课时,展示台1课时。

单元小结



10 杨氏之子
知识与能力: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过程与方法: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 )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
古汉字在现代汉语 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 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
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 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
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 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
气?(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
可能有些傲慢、随意 ;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 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
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 家的。
2.讨论:(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课后小结


11 宴子使楚
知识与能力:。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 “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
等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 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
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理解句
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 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
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 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 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
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 br>(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
儿甩一 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①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②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 br>(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
到这儿 了。
①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②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 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
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 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
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①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②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 热爱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四、作业

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课后小结




12 半截蜡烛
知识与能力: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 不同。.能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过程与方法: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 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
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导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 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
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 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学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2)指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 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
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 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
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1.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 ,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
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 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
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2.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3.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4.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1)预设一:认为伯诺德大人贡献最大。(因 为当她看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
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 十分勇敢和机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 气?(轻松
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读到 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
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 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 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
的。)
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评价。
(2)预设二:杰克也 有贡献。(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
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 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
师: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学 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
么说德军不会 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3)预设三:认为杰奎琳的贡献最大 。(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的。而且她很勇
敢,很聪明。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 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
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 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
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 得她一定非常
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
机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师小结:是 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
国家。(电脑出示,第二 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1.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默读思考。
同桌同学交流着法。
3.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 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
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 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
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剧本来读一


读。(为学生推荐《日出》《雷雨》等经典之作。)
四、作业

1.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2.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3.阅读其他剧本,感悟人物语言。
课后小结



13打电话
知识与能力: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情 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
感兴趣。
过程与方法: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一个挂钟。事先录制相声《打电话》片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话呀,要讲究艺术。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 话,风趣幽默,深深地感
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我们领略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 《打电话》
一文,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2.揭题:打电话。3.谈打电话。
(1)导语: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 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的时候最需
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
(2)如果你 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
你会怎么说呢?
(3)模拟计时表演。
(两个学生上台模拟表演,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_______ 分钟
小结板书:简练、得体、明白。
(4)这么一点 儿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
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1)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3)交流: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1)找一个小伙伴分角色练习对话,并互相评价。


2)擂台赛:各小组推荐两人,竞赛读。(教师、他生当评委)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
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2)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甲:讨论吗?不讨论。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 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
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 ,他找了我三块四。乙:他在这报账
呢!
2.归纳: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小组练习: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4.集体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_______ 小时
小结板书:啰嗦、耗时、误事。

5.畅所欲言: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6.小结:说话太啰嗦不 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
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学生选读,了解相声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学生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3.教师小结: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4.欣赏表演,进一步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播放事先录制的该相声表演录像,一边欣赏一边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5.小结 :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
包袱”;相声是笑的 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
迪……

五、自选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创设情境,尝试创作


(1)语言情境一:甲没有太高的文化 水平,而又喜欢夸夸其谈显示自已有知识,仅就“海
马”一词,就出入意料地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

(2)语言情境二: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
摆脱困境。

(3)语言情境三:有两个小朋友常常在一块比吹牛,谁也不服谁,这不,他们又吹上啦。

(4)语言情境四: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和同桌一起创作几句。

2.熟读《打电话》,想象当时的情景,用叙述的方式写下来,并表达自己对此种现象的看法。
课后小结




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目标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
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3.通过创设具体的场合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 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捉图片。3.写字板
若干。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展示图片:(幻灯片展示本校水资源浪费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2.画外音,引出讨论。
导语: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 后不关上,任水白白流
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
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3.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学生各抒己见(倡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开班会……)
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板书)。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导语:劝告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让我们来讨论一
下。
(准备:各小组领写字板一块。)
1.小组就怎样以理服人展开讨论,小组负责人负责记录本组发言提纲。
2.小组上台交流。各小组汇集共同点写在黑板上,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共同点:用水资源的宝贵来劝说。(生成、不可再生)
用水的用途来劝说。用积水成渊的故事劝说。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3.教师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 做出相应的补充。
4.听录音:明确诚恳的态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道理已经准备得 很充分了,那么让我们来听一听两位同学劝说
的开场白。
(播放录音1)
甲1:乙1同学,快去把水龙头关掉,水在那里哗哗地流,太浪费了。
乙1:关你什么事?(一边哼歌一边走)(播放录音2)
甲2:乙2同学,你刚才水龙头忘了关了,水哗哗地流,我觉得很可惜。
乙2:噢,对不起,我忘了。(回头把水龙头关了,流水声停了。)
(2)比一比,说说自己的想法。
甲1 甲2
态度:生硬──和气语气:直接──婉转角度:自己──他人结果:接受──拒绝
生小结:甲 1说话的时候语气生硬,有指责批评的意思,引起了乙1的反感,不能达到预期
的效果;甲2说话婉转、 诚恳,至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并无指责之意,所以对方接受了他的
建议。
师小结:劝说也是一 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够的,诚恳的态度、婉转地表达是
让人接受的前提。
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要求: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他生当群众。
尝试实践:生应用劝说提纲展开劝说工作,他生适时插话补充。
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依据提纲有理有节地劝说,提醒学生不要扯与话题无关的事。
四、组织评价,促进提高
1.评一评: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诚恳,被说服者是否心悦 诚服,还有哪些道理没有
讲清楚?
2.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各个学生根 据自己的需要摘录、补充自己的提
纲。
3.擂台赛。
(1)推荐两组4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
(2)评一评。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恳、调理是 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
被全者是否心悦诚服。
五、创设情境,拓展劝说 < br>1.生活中,需要劝说别人的情况有哪些?(爸爸的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
是不 听;走到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
静静地看戏,可身 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
上吃饭,既影响学习,以伤身体 ……)
2.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情况,分小组练习劝说。
3.小组推荐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组织评价。
六、作业
生 活中我们一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有能力和义务对当事人
进行劝告。请从 小事做起,从周围的朋友们开始,选定一件你认为必须劝告但经过自己或他
人多次尝试都未成功的事情进 行劝告。注意: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再拟提纲,然后找一个人
一起练习一下,准备充分后带着诚意去劝说 ,祝你成功。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课前 准备1.录象资料:学校大队干部竞选演说的场景。2.学校或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场景照
片资料:班里 要开展改选班干部活动剪影,“六一”联欢会上活动剪影,社区围棋比赛的活
动剪影,到敬老院慰问老人 等。
教学过程
一、观赏中引题
1.上课一开始,伴随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多媒体大屏幕播放:“学校大队干部竞选演
说”的场景录象资料。
2.仔细观看录象,重点体会参加队干竞选选手的发言技巧和发言内容。
3.引导学生畅谈观后感。
4.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发言的时候很多,比如,
(1)虚拟情境一:“六一”联欢会上,你将代表全班同学做一个简短发言。
(2)虚拟情境二:重阳节,少先队员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请你代表少先队员讲话。
(3)虚拟情境三:海报──学校要竞选大队委,你打算竞选其中的一个职位。
(4)虚拟情境四:班上要竞选语文组长,你打算参加竞选。
(5)虚拟情境五:庆祝教师大会,你代表全体同学发言。……
要发言,通常要写发言稿,请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种情境,展开想象,写一篇发
言稿。
二、分组讨论,明确内容与写法
1.过渡:请选择同一种情境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在小组内 讨论,各组的发言稿应写什么和
怎样写。
2.小组汇报。教师小结。(屏幕提示习作要求以及注意要点)
(1)开门见山提出本人要谈的问题。然后说明理由,最后照应开头对全文做简明扼要的总
结。
(2)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对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要实事求是说明,不要含
糊其 词,如果是汇报性的发言,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3)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 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内容,都要考虑清
楚,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
(4)语言通俗易懂。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三、学生撰写,教师指导
学生自主选材感兴趣的内容动笔写作,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
(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3.师生共同评议。评议的重点:
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
等。


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2.课堂交流:
(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
②条理清楚。一 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
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 点。
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3.课堂交流、评议。附1: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今天走上讲台参加竞选班长职务,我相信凭着我的勇气和才干,凭着我坚强的毅
力和勇于拼搏的决心 ,这次演讲带来的必定是下次的就职演说。
我叫杨也,是一个“三心二意”的学生,这里的“三心二意 ”可不是做事不专心,随随便便
的意思。“三心”是指进取之心、平和之心、宽容之心;“二意”指的是 创意和诗意。因为有
了“进取”之心,才能使我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在保证学习成绩优良的前提下 高质高
效完成班级工作。有了“平和”之心,无论成功与失败,我都会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有了
“宽容”之心,才使我胸怀宽广、虚怀若谷,接受同学的意见,与他人合作把班内活动处理
好。那“二 意”呢?增一份创意我们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展示我们班独一无二的风采;添
一点诗意我们能在紧张的 学习生活中处变不惊,临乱不慌,从容不迫。
对待班内活动,我又将如何做呢?首先,我认为,一个好 班级必须要做到合理分工,让最合
适的人去做他最擅长的事,从而建立一个合理有序的班集体。其次,我 会努力做到将大家团
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增强班队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班 级工作
的透明度。最后,我将力求提高工作效率,使班级各项工作都有效的进行,在最短的时间内
做到最好。假如我能当选,我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制订好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班级工作
在最短的时 间内顺利步入正轨。
也许有时候我太活跃了,但是我相信,有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扬长避短 ,改掉自
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
希望大家支持我,谢谢!
回顾·拓展三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快板等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
进 行表达。
课前准备: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激情导入

师: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
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教师巡视课堂,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
展 开。)
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1)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例1:我觉得《晏子使楚》 一课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
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 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把齐国人口众多说得很形
象生动。
例2:我觉得相声特别有意思,因 为里面有很多语言很幽默,它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说话不
要罗嗦,而是通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这个 道理。
(2)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①结合生活中 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
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 戈为玉帛。
②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说话。如: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外国记者问
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人走路时总昂着头,而中国人走路时总是低着头?这个记者
的本 意是想贬低中国人,给周总理难堪,可是周总理略一思索,说:因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
路,而中国人走的 是上坡路。那位西方记者对周总理的敏捷才思和机智从容十分佩服。
(3)教师小结。
希望 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
精当的语言与他人 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 请学生
谈谈对对联的了解。)
1.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2.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3.指名读,正音。
二、感悟对联特点
教师点拨: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可以
数字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5.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6.课外拓展:
(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2)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
师:你还见过类似这样的对联吗?有积累这样的对联吗?


顶针联:“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 “开口便笑,笑古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
容天地难容之事。”
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回文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
叠字联:“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风收;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报捷。”
(3)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为什么?
可以从内容上说,对联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写景、有 说理……可以从语言形式上说,对联短
小精悍,对仗工整,富有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
三、背诵积累
1.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诵。
4.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四、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可以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等。
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语言实


第四组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 的志愿
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
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
为人的壮举 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
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 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 的情感;课文在表
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 金色的
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
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
上(精练、 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编排这组教材 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
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 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
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 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
要引

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教学本 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


法。 另外,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教学本组 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
际与习作3—4课 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


单元小结

14再见了,亲人
知识与能力:1.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
联 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
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用具 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
厚友谊。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 ):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图片,请大家
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 动作,用一两句话描述图意。
2.指名学生描述。
3.师小结: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195 8年最后一批志原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
民告别的情景。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 着──再见了,亲人!(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指名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
2.在朝鲜战场上, 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八年来,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分别之
际,他们无限深情地喊着(师指 课题,生齐读)──再见了,亲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
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3.反馈、交流。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í)、“耗”(hào)等生字读音。
(2)学生汇报 本课写到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师板书),并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
们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 。
4.速读课文。
(1)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
(2)指名学生读直接体现依依惜别情的段落(4~6)。
四、激情朗读,引发悬念
1.是啊,分别的时刻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段文字又明白了什么?
2.江报、交流(师相机出示送别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小结:从刚才的朗读中, 老师也深深地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不忍心离开朝鲜的亲人,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情感呢?按常理说,志愿军战 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归心似箭”,


志愿军们是多么想回到妻儿身边、 白发双亲身边。可是他们却希望──
齐读)列车啊,请开得慢些,……
4.那么还有什么比 亲人的等待还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的召唤还令人留恋?课文
1-3段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 因,下节课,我们再细细品味1~3段内容。
五、布置作业1.背诵4~6段,熟读1~3段。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情导课
1.志愿军叔叔们在回国之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即将开动 了,他们拼命挥手,深情
地呼唤。(全班齐背4~6段)
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 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
3段。
二、精读品味,体现真情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 认为最重要的词语。
并细细体会体会。
2.反馈交流(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①齐读,读了这一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引导学生提出“什么事能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②再读课文,划出能表现出志愿军展示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
③总结:枪林弹雨送打糕;为救亲人失孙儿;为救亲人勇献身;为了亲人失双腿。
(2)出示 句子:您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
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学生可抓住“冒”、“穿”、“顶”、“送”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大娘的真情。
②指出“雪中送炭”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③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④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学生如果讲到其他句子,教师随机教学。)
(二)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1.总结学法:①放声读,划句子。②读重点句,抓 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③有感情
朗读,读中悟情。(小黑板出示)
2.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3.反馈交流。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例如,
(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
尽。(抓住“噩耗”、“同归于尽”两个词品味。)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抓住“代
价” 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
(3)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都用第二人称 ;都先用一个称呼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
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 情。)
三、回归整体,感受“亲人”
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 怎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
跟他们一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感情 朗读1~3段)
2.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板书: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是经受 过战火洗
礼的。当年,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 /p>


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同学们
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可以采用第二人
称来 讲。
3.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4.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
在 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 谁)为了
__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 _________的情谊,
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__________。
5.列车越开越 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战士们在心里深
情地呼唤,朝鲜人民也在心 里深情地呼喊,请男生担任战士们深情背诵4-6段,女生充当朝
鲜人民可模仿课文语言向志愿军战士深 情话别。
四、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收集有关抗美援朝中出现的感人小故事,开个英雄故事会。
课后小结

15金色的鱼钩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 语的意思,能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
述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 大局、
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过程与方法:.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
学习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
迹。 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
人故事。今天这节 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 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
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 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
秋,在二万五 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
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 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 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


语 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 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
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
饱经风霜, 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 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
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 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
地时的眼神,那 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 我们吃完,脸上
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 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
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 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
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历尽艰辛 ,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
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 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 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
产党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
时有要忙着张罗 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
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 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
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 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
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 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
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 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 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
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 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
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 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
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 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
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 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课后小结




16桥
知识与能力: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 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
格魅力。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
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
伤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了解梗概
1.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 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
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
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 自由读课文,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揪”(jiū),“瞪”(dèng)。
3.检查
(1)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洪灾 老汉)


4.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二、感受情势危急
1.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 那个特殊的黎明,
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汇报交流谈体会。
(1)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2)谈感受。
①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从 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
(相机指导朗读这 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③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 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
“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 猛兽,突出了
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师相机板书:情势危急)
④这些句子,语言都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像倒。”
(3)观察想象体验
师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或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
不及掩耳之势 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
劳动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 。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
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 时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危
急)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大段,读出自己的感受。(危急、恐怖、恐惧、担心)
三、体会英雄言行
1.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 木桥拥去时,有一
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 抉择。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板书:老汉)
2.学生自学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沉着冷静,嘴上不说话,心里正思考 着应对突然来临的灾害的办法。“像一座山”,说明
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现了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 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让学生写出评 价老汉是怎样的人的词语,可能是: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坚定果断、先人
后己……)
4.指 导有表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要读得干脆、有力,节奏快,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
评读等方式)
5.齐读第二大段。
四、启发联想,加深体验,注重积累
1.当我们的脑海中树立 起这位清瘦的巍然屹立如山一般的老汉形象时,你联想到了什么词
句?什么文章?什么人什么事?
(如,词──忠于职守……句──不是亲情,胜似亲情……
人、事──《丰碑》中的军需处长


《一个降落伞包》中的周恩来 “非典”时期的钟南山、姜素椿、叶欣……)
2.作业:
(1)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2)写一段话,用上环境描写的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1.听写词语:咆哮 惊醒 狞笑 拥戴 乱哄哄 沙哑 依次
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第一、二大段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二、思辩“矛盾”之举
1.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有着崇高的人格魅力(板书: 崇高的人格魅力),他
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漫到人 们的腰际
时,又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用心默读第三大段。
2.生自学,说一说段的主要内容。
3.出示学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4.读议结合,交流汇报,提升认识。
(1)谈体会。要求边谈体会,边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例如:
生:从“冲、揪、骂”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老汉对小伙子很凶。
师:你能不能把老汉很凶的态度读出来?
生表情朗读第15自然段,学生展开评议,并在议读、感情朗读中理解、感悟。
(2)学生发现矛盾与疑惑:
①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的“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这是矛盾一,为什么?
②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这是矛盾二,为什么?
冲 揪 骂 凶(师相机板书: 老汉 小伙子) 吼 用力推
5.学习第四大段,解开难解之迷。
( 1)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是多么充满矛盾,令人费解!请同学们读最后4个自然段,
老师相信你在顷 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2)生默读,谈感想。师相机点拨。
(文章在最后才交代老汉和 小伙子的关系,这个结局太出人意料了,太让人震惊了。老汉太
伟大了……)
6.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1)当你明白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时,再回过头来看看父 子在木桥前的情景,你
们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引诵第三大段。
同学们,让 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
朗诵第三段,我们就更能 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教师引读:“老汉是村支书,他一
心想挽救群众的性命,他突然冲上前 ,从队伍里揪出自己的儿子,骂道──”后边为学生接
读,把几个“小伙子”都换读成“儿子”。)
(3)想象: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板书:喊)
(4)此时的老汉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回答,并有选择地请生上台板书关键词,如“父爱如山”等)
师小结:是的,做为一名共 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
母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 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的
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三、练习写话,颂人间真情


1.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 长跪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
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 的笔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
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
2.生写话,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四、总结全文,探究“桥”的含义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
五、拓展阅读,注重积累
1.提供补充材料。
①[法]雨果《“诺曼底”号遇难记》
②《伦敦地铁大火灾》
2.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合作交流。
课后小结



17梦想的力量
知识与能力:认识6个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瑞恩的梦想和 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
好心灵。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学习重点
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 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
学到什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名言,激情入文
教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 。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
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 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
动。
板书课题:17﹡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 读通顺、读流畅、读准确,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教师出示文中重点词,让学生进行说话。
自由选择五个以上下面词语,并把他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非洲 水井 额外 水泵
攒钱 捐款 钻井机 流泪 瑞恩的井
三、感受梦想,感动爱心
1.读第一、二自然段。
(1)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2)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3)出示非洲孩子生活的状况资料(录像或图片以及文字资料)。
(4)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我一口井,好让他有


干净的水喝。
2.教师:瑞恩梦想仅仅是为了实现挖一口井让非洲孩子喝上干净的水吗?自 由读课文3──
13自然段。划出瑞恩实现梦想变化的句子,以及瑞恩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并 在
小组中讨论。
3.学生自学。
4.反馈。
(1)教师出示表格,小组讨论。
(2)小组学习,汇报。
(3)教师让学生把自 己富有个性的答案写再题板或纸板上,再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板书,
贴到黑板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瑞恩 实现梦想的艰难。
(4)此时,你心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交流反馈。
教师:是啊,这一个 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00
元“洁净的水”募捐项目到再 增加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假使仅仅靠
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
(5)读课文,在瑞恩行为的感动下人们都为帮助瑞恩实现这个梦想作了什么?
(6)自由读划出的句子,此时你们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5.瑞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
四、设身处地,升华情感
1.自由读瑞恩和父母来到安格鲁与孩子相见的情景。
2.指名读句子,出示:
(1)车子开进村庄,5000多名孩子……安格鲁小学社区建造。”
(2)听到这里,瑞恩 和父母都留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
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①齐读,并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流泪?这样大的力量指什么?
②齐读,理解“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
3.假如你现在就是5000名的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小组讨论,回答。
课后小结



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习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 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
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 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
真实。
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课前准备
1.“洗脚”公益广告片段的课件。
2.本单元中四篇文章的插图。
3.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4.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 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
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 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
感恩。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代历史上 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
的故事 。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 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
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 ,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
没有上来。(音乐响起)
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6.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
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 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
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
7.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话。
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 的地方,
说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05”比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 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
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 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独立撰写,巡视指导
1.导语: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分享自己亲眼所见的最难忘、感 人的事。又看见你们和同
桌快乐地分享各自听到、看到、亲身经历那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真羡慕!有 句啤酒广告
词:“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吧!可是我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
一位同学的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这样吧,拿起笔来,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最令
人感 动、难忘的事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你可以给文章加个有趣、
新颖、恰当的标题 。写完后,再对照讲述故事的具体要求,认真改一改。2.生练习,教师巡
视。
二、指导写作
1.交流写作: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
可 以改进?
2.按方法、小组评改。
三、完成习作


1.把这篇文章全部写下来。题目自定。
2.教师巡视指导。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华丽)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导入
1. 导语:上节课同学们用笔大胆记录下最让自己感动的事。如果再动动脑,就会使你笔下那
感动、难忘的事 ,内容更加具体、语句更加通顺,情感表达更加真实、准确,也就更加感人!
这节课咱们一起评改上次的 习作。
2.一起回忆这篇习作的要求。
二、分享语段,体会写法
1.分享精彩语段。
导语:很多同学上节课作文中都出现了波浪线,愿意把你写得精彩的句子 读给大家听吗?写
得好,还要读得好,那才棒!自己先练习读一读。
2.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精彩在何处。
(注意鼓励习作困难的学生发言、展示,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
三、精品赏析,渗透评改
导语:欣赏了全班每位同学感动、难忘的故事,其中有些文章的描写让老师仿佛也亲身经历
这件 事。
1.优秀习作者上台朗读习作,边投影展示,同学观看、倾听并思考。
(同学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让人感动、难忘在什么地方?哪几句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2.倾听评析。
(1)你觉得这篇文章所选的事感人或难忘吗?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一件感人或难忘的事?
(3)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学习?
3.小结优点。
四、互评互改,不断提高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重点放在个人感动、难忘的精彩章节)
导语:每一个人成长的足 迹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各有千秋。请大家再次回忆最让自己感动
的事,把听到、看到或亲身经历的最令 人感动、难忘的事像在大脑中放电影一样放一遍。像
刚才那位同学一样,把它写清楚,写具体。
自己动笔进行修改。
2.四人小组修改片段,再次交流分享。
3.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或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回顾过程,总结全课
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进步明显的学生: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小结:好的作文是修改 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改”,要“不断修改,反复推敲”,还要“多
读、多思、多改”。
六、作业
将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可以投寄给班级的班刊或平时阅读的刊物,体 验希望
与成功的喜悦,让更多人分享你的感人故事。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巩固本组学习本组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比如,读文章要入情入
境才能 够被感动。


2.积累20个成语。
2.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 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
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朗读对话,畅谈发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师:请学生们自由大声的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想想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对话。
师:谁愿意说说自己的发现吗?
3.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
教师将学生发言归纳为: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
(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 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
人》)──直接抒发感情。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4.回忆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5.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比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
二、总结学法,课外拓展
1.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听说大家在课外也收集了一些 感人的文章,请在小组中
交流交流(学生出示自己平时阅读是比较喜欢的文章),老师提两点建议:
(1)朗读文章时,要入情入境地读,用自己的朗读打动听者。
(2)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思考 ,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动?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自
己的思想感情的。
2.学生小组交流。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朗读文章,学生交流听后感受与体会。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 任雄)
第二课时
一、教学“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
2.小组中交流哪些词语自己会认识,让学生较快地从熟悉的成语中产生亲近感。
3.再读课文,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
(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再次诵读。
5.开展“小组故事会”活动。
(1)自由选择文中的三个成语,讲述自己熟悉的历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故事。
(2)小组要评出“故事大王”,推荐参加全班“故事大王”比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游戏好吗?
2.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成语还不 少。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成语,都来源于生动的历史故事。今天,
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 书课题)程门立雪。
3.齐读课题。注意“程”是后鼻音,“门”是前鼻音。
三、初读故事,概括
1.自由读。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提示: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杨时和游酢为了解决疑难问题,冒着大雪赶到程颐门前,当时老师正 在午睡便站在门外等
候,等老师醒来,他俩已成了雪人,后来,杨时成为一个著名的理学家。)
3.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
四、总结廷伸,课外拓展
1.齐读第二段。
2.“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3.速读全文,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时尊敬老师?
4.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5.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第五组
悠悠中华 ,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
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 ·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
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 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
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 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
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 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
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
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
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也 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 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
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 方面也比
较感兴趣。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
学时,要 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

听他人介绍,读 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
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 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组教材
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 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


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
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2课时。

单元小结
18将相和
知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 和大将军廉颇
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学习重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
1.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 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
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 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
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我国的文学 、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三言二拍》《资
治通鉴》等)名著中 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
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 ,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
读一读“资料袋”。(生读)
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
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
1.听课文配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 ?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完
璧归赵 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
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
3. 指名接力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
哪些自然段讲 “负荆请罪”?
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 会”;第15~
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
①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国去。……”
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 一会儿”?(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
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 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
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 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
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 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


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 的精神。)
②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
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
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
秦 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
◇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 子上”吗?(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
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 国,不是真的要“撞”。但
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
◇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③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 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踏实、坦
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 惧无畏)
④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
(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 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
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 ”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
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
(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完成练笔:
蔺相如是一个_ _________________的人(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
无畏、足 智多谋……)⑤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
(1)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 不理解的问题进行交流。如蔺相
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2)提问:
①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
②这场斗争,赵 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赵国赢占了上风。因为秦国是
强国,赵国是弱国,秦王和赵 王一样为对方演奏乐器,秦王吃亏了。再说,赵王是秦王叫他
鼓瑟的,而秦王是被蔺相如逼着击缶的,秦 王和蔺相如身份不一样,要求对方的方法也不一
样,所以说是赵国占了上风。)
③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自然段。
(2)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 答案可以是──廉颇只能说犯错,不能
说有罪。廉颇认为自己有罪,这说明廉颇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以可 以是──如果廉颇不及时
改正错误,就要成为国家的罪人。
(3)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 颇是是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
益为重的人。)


(4 )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
(5)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二、回归全文,总结提高
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
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后面一
个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围绕“ 和”字来写。
3.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
课后小结


19草船借箭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 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
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紧扣课文语言, 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
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 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
识人心的本领。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有 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
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 葛亮。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 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
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
(2)学生交流。
(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 句──“周瑜长叹一声,说: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读感悟,周瑜临 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 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 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
么想的?
角色扮读。
(2)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如,第
二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 来……第三
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
到第三天四更 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
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
第七自然段的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
(2)交流体会。
(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第八自然段的“诸葛 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
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词 尤其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
必能识破秘密;理由二:距离曹军水寨远了,又 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积不大。“度”的把握
全在智慧。)
三、课外延伸
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 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 说诸葛亮之
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的确,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 br>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
己才华 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知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
式来探究?
2.学生片刻沉思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1)读:有感情地朗读。
(2)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有色地说一说。
(3)演:邀请几个同学或者老师,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4)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5)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
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个体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
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例
(1)读:“诸葛亮 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学习方式,
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
果。
(2)说: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
(交流要点:①主要的情节和内容要讲清楚。②可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创造,特别是
第二自然段的 对话,要加上一些生动的提示语和有趣的细节等。③语言要自然、流畅。不同
人物的语言,要用不同的语 气和语调,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④说话时态度大方,要
注意“听众”的反应,能用目光和手势与 他们进行交流。)
(3)演: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帝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
呢?
(交流要点:①要编好“剧本”。把课文内容改为“剧本”,有些语言要适当改变。②选择好
“ 演员”,分配好“角色”。③各自熟悉“台词”。④准备好简单的“道具”。⑤注意:一可以
演具体片断 :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对话交锋”;第七自然段的“饮酒取乐”;二可以串演整
篇课文内容。) 5.请同学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
葛亮知 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
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 ─知人心进行汇报,
教师参与、互动。
以第七自然段为例──“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
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针对这个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学习策略的同学,教学情境可以这样创设:
师:“《草 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
诸葛亮的‘笑’。你们 演演看,诸葛亮他这时怎么‘笑’?”
(可能是: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从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雾 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
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曹操轻蔑的嘲笑。)
(可以是:诸葛亮面对南岸,仰天大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
只管 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战胜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可以是:诸葛亮看着眼前 的船只,听着擂鼓、呐喊声,微微一笑,说:“雾这样大,曹操
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天亮了就回去。”这是自豪、自信的笑。)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朗读把“笑”的不同内涵读出来。
二、营造“对话”,塑造人格
1.同学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上台板书)
2.用关联词说话训练。
提供几组关联词:
因为……所以 如果……就 只有……才 虽然……但是 一……就
谈话:老师提供几组关联词,同学们尽量多地选用这几组 关联词,结合刚才你们概括出来的
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把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绍完 整。
3.汇编诗歌,体味经典。
师:把故事编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 不寻常,


要论成败 有文章。
都督周瑜 欲陷害,
孔明先生 巧应对。
妙算天文 雾漫天,
通晓地利 蒙曹操。
洞悉人心 妙计成,
箭如雨下 满载归。
神机妙算 诸葛亮,
世世代代 美名扬。
喜欢的同学读一读,也可以背诵下来。
三、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畅谈 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如“空城计”;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
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 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
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 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四、作业超市
1.接龙复述故事。
2.把文本演绎成课本剧。
课后小结


20景阳冈
知识与能力: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
2 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 班交
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2)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 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
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 武松把脚往大虫
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
7自然段 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 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
后”、“闪在 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 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
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 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
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 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
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 ,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
形象生动地凸现了 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 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
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 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
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
定会叫店家耻 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
“勇往直前”的豪气。当 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
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 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
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 小结:《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
是《水浒传》 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
《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 到阅读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课后小结


21猴王出世
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过程与方 法: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
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 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
王 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了解石猴的由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交流。
(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理解“盖自”(自从)、“即久”(已久)、遂(于是)
◇提示:这一句交代顽石生成的环境。
(2)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
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 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
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朗读并感受作者运用了排比句,语言简练,初步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提示:这几句 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勇敢。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
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四、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
1.自由读读2~4自然段,画出并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相关句子。
2.交流。
(1)“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2)他 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
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 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
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 与列位安眠稳
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五、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课后小结






口语交际·习作五
学习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排课本剧,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 特点。培
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学习缩写,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 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拓宽了解与《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阳冈》等故事相关的内容。
2.准备人物形象的服饰、道具。
3.多媒体课件《三国演义》《猴王出世》的精彩片段。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感知角色形象
1.播放《草船借箭》,观前布置思考问题。
(1)你最喜欢哪个演员的出色表演,为什么?
(2)你认为导演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2.学生自由讨论。
可以从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是否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谈;可以从故事情节的 安排谈;可以从服
饰道具的使用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在欣赏中学习,由此激发学生编排 课本
剧的兴趣。
二、赏析课文,体味角色形象
1.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将 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阳冈》,你最喜欢的人
物是谁?为什么?
2.作者是怎 样将这些人物的特点体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故事情节的
合理安排等方面理解。
三、探究编排,表演角色形象
1.老师以《草船借箭》为例引导学生如何编排课本剧。
(1)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主要人物并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的相关语句。
(2)学生简要交流。
(3)课文中有些人物神情并没有直接提供,作为编导该怎么办?引导 学生根据人物特点以
及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想象他们的神情。如: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周 瑜说:“是
他自己说的,”你们认为他们的表情可能是怎样的?
(4)课文中有些人物语言是 运用专署的形式出现,并没有直接引用,作为编导该怎么办出
示一段话──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 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
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如果 你是编导,遇到这种转述的句子,
怎么办?(改编为直接叙述的句子,还可以进行合理的增补,从而更好 地体现人物的特点。)
教师小结:编排课本剧不能仅仅停留于课本,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还要 进行必要的
改编,形象地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展现给观众。有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进行< br>拓展创编。
2.自主选择,分组创编。


(1)按照每个人的兴趣、爱 好分成四大组,推选出一个责任编导,负责执笔、汇总大家的
意见。
(2)每个人选择一个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解透彻。
(3)交流讨论各自 的角色体验,小组内进行整体性创编。(根据故事情节,安排好各种人物
的对白、出场顺序以及剧本内容 。)
分小组的讨论、发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生通过
自读自悟,讨论探究,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品味成功。
3.欣赏表演,评价表演。
(1)讨论欣赏要求,评价方法,准备推选出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
(认真倾听、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欣赏整个编排是否有创意。)
(2)分组表演。先由编导简要介绍表演篇目、演员阵容、服饰道具,再进行表演。
(3)评 价表演。(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着重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
入手;再从是否富有 创造性来评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由编导或表演者来阐述自己的
设计意图。)
4.评选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
四、拓展延伸,丰富角色形象
1. 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外阅读,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特点,为进一步创编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三国演 义》《水浒转》《西游记》等)
2.融合大家的合理性建议,尝试做一回编导,并与同学合作进行二次创编。
激活学生学习的 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
学习,真正体现教学的艺术不 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福建省厦门第二实验小学 吴雅卿)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入
下周班队课我们班要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这 次交流会要求每位同学抓住要点将自己喜欢的
篇幅较长的文章,简要地介绍给大家。要介绍得好,首先要 学会缩写。什么是缩写,怎样缩
写呢?
二、揭题,了解要求
看习作要求,读一读,说说你明白了什么?画出来,并标出序号。
A.什么叫缩写 B.缩写的具体要求 C.缩写后的字数要求。
三、结合《景阳冈》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
1.读《景阳冈》原文与缩写稿,自学思考。
(1)说一说《景阳冈》一文有哪些要点。
(2)比较一下,缩写以后保留了哪些内容,删除了哪些内容。
(3)保留的部分是怎样连接成文章的?
(4)朗读缩写文章,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
贯。
2.全班交流讨论,初步掌握缩写的方法。
四、选出自己准备缩写的课文,交流讨论怎样缩写
1.每位同学将准备缩写的文章(《草船借箭》、《金色的鱼钩》或其他文章)多读几遍,理出
要点。
2.小组讨论交流。
(1)所选的文章分为几部分,哪些部分可以删掉?哪些部分可 以一带而过?哪些部分应重
点写,为什么?


(2)保留的部分怎样改写,怎样连缀成文。
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点拔。
4.试写初稿,教师指导点拔。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谈话导入,拟出故事会评比标准
1.我们的读书交流会马上要开始,我们将评出最佳缩写 故事奖6名,你们说说,评选的标准
应该是什么?
2.师生共同拟出评比标准(即缩写的要求)
二、进行读书交流 (一)小组内交流,全体组员共同评议。(二)全班交流
1.教师根据课前浏览初稿的情况,选择数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喜欢的文章。
2.其他同学边 听边对照评比标准,看看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有没有不足之处?如果有,可以
怎样修改?
3.每一位同学讲完后,全体同学都可以当评委进行点评。教师予以补充。
(三)评出最佳缩写故事奖6名。
三、全体学生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习作修改
课后小结


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一、单元总说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
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
有着 很重要的意义。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
受信息传递方式的 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
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 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 的研究报告”
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
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
得信 息的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
提供。这是继五年 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
习。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 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
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 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
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

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 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
变化。(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 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
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3)通过讨论或辩论, 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
制不良信息。(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 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 。开始时可以用l课时制订和交


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 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
课时,必要时可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上。

单元小结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知识与能力: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 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了解现代信息
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 害。认识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 信息
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
机组成部分 。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___________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 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
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 师》和《网上
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14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 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
故事》、《因特网将世界 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等五阅读
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 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
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当时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多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
(2)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
的录音技 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 )—→现代:( )—→当代:广播、电视和( )。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 特点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阅 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
呼救》《把握自己》 ,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五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
的电脑魔术 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网上呼救》……
(5)认识沉湎网络的危害──《把握自己》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 br>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离他最近的电话在外
面的走 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 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
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3.重点阅读《把握自己》。


(1)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①沉迷于网的危害: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身体健康;导致犯罪……
②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它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3)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 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
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 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获得信息的渠道爸爸妈妈我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 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
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2005年9月28日
调查人:502班 殷晨露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信息来源 爸爸
中国男排以0:3负于日本队
④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


①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
③妈妈天气预报:明天晴
④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
①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
③我 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
④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
③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
③(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 ③报刊和书籍;④
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 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
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 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 和
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 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
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 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 br>(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
的,哪 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 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
效的信息。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 “怎样
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 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 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 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 ∕ 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第六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认识5个生字。
2.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
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
二、阅读报告,了解特点
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1)观察记录天气(风向)的变化。
(2)了解有关知识。
(3)收集相关的资料。
……
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
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
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
(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
……
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4.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
(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
(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
(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4)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5)究竟有没有“UFO”
(6)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
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1.出示研究计划的范例。比如:
第二小组研究计划
研究课题:我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
研究方法:1 发调查表,做统计。
2 观察同学的读写姿势。
3 访问家长,了解同学们在家保护视力的情况。
分 工:组 长:叶 青


调查统计:楚 雪 杨芳芳
观察记录:王天韵 何 阳
走访家长:姚 凡 李 洁
研究报告执笔:金 刚
时 间:5月15日前完成调查,5月20日完成研究报告。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第七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 留,无关的删除。②这个资料
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认真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 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
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 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相同点:
①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
②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
(2)不同点:
①《奇怪的东南风》的写作思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②《关 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
况和资料整理—→结 论。
③两篇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篇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后一篇更平实一些。
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怎样表达?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第十课时
学习目标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课前准备
各小组做好汇 报准备:(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3)在教
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 等。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二、评价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
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
建 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以便
今后查找。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
(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
研究报告集。
课后小结


22人物描写一组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
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 、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
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比如,神通 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 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
些人物的特点。(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 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板书),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新的朋友。(读题,注意“嘎”读ɡā)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导语: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 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请
查查字典。(学生自读)
2.指名读。结合正音。
精神抖擞(sāu) 裆(dānɡ) 挠(náo) 拽(zhuài)
3.说说课文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读懂课文,再现形象
1.导语:尽管我们只是初步读了课文,但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还是可以看出,小嘎子和

胖墩儿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再次认真地读课文,
这一次,要把 每个词、每句话都读懂、读明白。然后同桌或者上下桌两位同学,可以试着把
小嘎子和胖墩儿的摔跤表演 出来。(学生读书、表演)
2.导语:现在我们请一对同学当演员,上台来扮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把 他们摔跤的动作过
程演出来。其他的同学就当导演,在底下仔细观看,对照课文的词句,看看他们是不是 准确
地把两个人物的每一个动作和摔跤的经过都表演出来。
3.演员演戏,导演说戏。“演员 ”表演结束,及时组织“导演”评价指导。指出表演准确和
不准确的地方。如果有指导和评价不到位的地 方,教师要提醒“导演”。教师要特别注意下
面这些地方,“演员”是否表演出来,是否遗漏,“导演” 指导评价是否到位:
(1)“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 ,“来吧,
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注意爽快、无所谓惧的语气、跳”“退”“闪 ”(快速转身)的作和“叉腰”的站立姿势
的表演和评价。
(2)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打架似的对起阵来。
──注意“虎势一站”(还有气势,以谁也不服谁、水也不怕谁的姿势站立)的表演和评价。
(3)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总想使巧招, 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
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 儿破绽。
──注意:①小嘎子的“精神抖擞”“蹦来蹦去”“下冷绊子”(突然伸脚绊)的神情动作的
表演和评价。②小胖墩儿“塌着腰(凹着腰),合了裆(合并两腿),鼓着眼珠子”的动作表
演 和评价。
(4)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 br>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
住气, 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
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 天。
──注意“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抓)”“推拉拽(拉)顶”“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的动作表演和评价。
如果“演员”表演存在较多 缺漏或不到位的地方,应要求他们再根据“导演”的评价指导再
次比较准确地表演一次。
四、深读课文,感悟形象
1.导语: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活生 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现在,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两 个人物,在
大脑中活现出他们的形象来。
2.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3.导语:通 过起先精彩的表演和现在会心的朗读,我想,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一定活在
同学们的心中。那么,在 同学们的心目中,小嘎子和小小胖墩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
同学们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 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嘎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胖墩儿
(关于小嘎子,可以填上聪 明、活泼、调皮、顽皮、灵活等等;关于小胖墩儿,可以填上沉
稳、憨厚、诚实、老实等等。)
4.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小胖墩儿?
5.导语: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两个人特 点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小嘎子活泼,
调皮,小胖墩儿沉稳,憨厚,只要读过这段文字,相信对这两个 人物就会过目不忘。那么,


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用了这样的方 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反馈: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 写的
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
作,听到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五、齐读课文,结束全课
1.导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朋友。让我们齐 声朗读课文,再次走进并
亲近这两位朋友。
2.齐读。
六、布置拓展性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节选自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徐光耀先生的中篇小说《小兵
张嘎》。 这部小说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改编成同名电影,影响了几代人。1980年小说和
电影分别获第二届 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最近又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有条件的同学
可以课外阅读《小兵张嘎》。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 张小平)
第二课时(临死前的严监生)
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挂图等
学生:阅读《儒林外史》,收集关于作家吴敬梓的有关资料。
一、课前交流,阅读铺垫
1.交流《儒林外史》的读后体会。
2.教师小结:作者 吴敬梓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去世不久,他的家就遭遇变故。他对人生有
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追求功名 ,这在当时是很难被社会所容的,这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
下层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为熟悉他们的生活 提供了便利,这样就从个人恩怨的小圈子里转
向对社会不满与批批判上来。也正是在1736年前后,他 开始了《儒林外史》的创作。这部
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的 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
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心态以及在名利驱使下各种各样的人。尤其 对人物
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与心灵刻画,成为“千古绝唱”,被人们津津乐道。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 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同学们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
利。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严监(jiàn) 诸
亲六眷(juàn) 两茎(jīng)
4.自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学生自读思考。
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三、纵向联系,感悟“吝啬”
出示语段:“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摇了两三摇。”
1.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 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
在旦息……)
2.听老师把这句话读一遍,大家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老师故意读漏“总”字)
3.学生 评读,由“总”字让学生体会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从而引发讨论:病情恶化


到这 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在想什么?(让学生揣摩人物内心,进行心理活动
描写的训练。)
4.这句话中,有几个关于严监生的动作的描写,你能找出来吗?
5.从几个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 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根灯芯草在
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6.在 听了大侄子的话后,他又有怎样的举动?“摇了两三摇”,如果把它换成“摇了摇”可
以吗?说说你的见 解。(让学生体会严监生此时的焦急。)
7.此时的严监生又会怎样想呢?
8.练习朗读,学生评读。
9.在本文中,像刚才提到的动作的描写还有几处,你能找出来吗?
10.根据学生回答梳理: 与大侄子的交流
伸出两个指头
把头摇了两三摇
与二侄子的交流
越发指得紧了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与奶妈的交流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把眼闭着摇头
与赵氏的交流
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
11.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12.体会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后面话,要读出心理的变化。
四、课后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阅读《守财奴》中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
(第三课时(“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红楼梦》的信息,注意搜集有关贾母、王熙凤的资料。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生词。
一、激趣导入
1.曹雪芹的《红楼梦 》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
剧为主要线索,塑造几百位性格鲜 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贾家荣宁两府的兴衰败落,表现了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喻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节选自
这本古典文学名著。
2.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
3.教师补充:《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的祖先曾随皇帝出过兵,兄弟二人都
受 封国公爵位。哥哥贾演封宁国公,弟弟贾源封荣国公,两家府第相连,就叫了宁国府和荣
国府。到《红楼 梦》开篇时,第一代人贾演、贾源,第二代人贾代化、贾代善都已过世,只
有贾代善的妻子贾母还在。如 今虽年事已高,把家政交给二儿媳王夫人和孙媳妇王熙凤主持,
自己只带着孙儿辈寻开心,享清福,但在 宁荣二府中仍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贾府的老祖宗
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 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想到黛玉年纪小没有人照顾,就派人把 黛玉接进贾府。本文介


绍的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的生字,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准字音。
①读书要细心,读不通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②遇到不理解的生词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实在不理解的画下来留作讨论。
③不动笔墨不读书,将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名 接力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顺。师生随机纠错,并适当解
答同学们的有关疑问。
3.再读课文,思考: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三、深入读文,探究性格
导语:王熙凤,是贾母的大儿子贾赦的儿子贾琏的妻子,贾母二儿子 贾政的妻子王夫人的内
侄女。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 ,深得贾
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那么,王熙凤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语言、外貌、动作的句子,仔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下教学分三块,分别从语言、外貌、动作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
的回答变序进 行。在每一块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出同类描写,进行分析比
较,体会描写方法的作用, 以便掌握描写方法。
(一)外貌描写──美丽
(1)同学们先读读外貌描写的文字,再看图,找出谁是王熙凤。
(2)为什么要描写王熙凤 的外貌?(因为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牲
进行描写。指导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 抓住特征写。)
(3)指导学生朗读。
(二)语言描写──放纵,逢迎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有“语言学家”之称,下面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她的说话艺术。
1.“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
(1)这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王熙凤又给林黛玉留下了什么印象?(放诞无礼)
(3)出示“这些人个个……放诞无 礼?”“敛声屏气”什么意思?“个个敛声屏气”说明当
时的气氛怎样。
(4)这样的气氛下 ,王熙凤竟说说笑笑地进场,足见其性格放纵,不拘小节。难怪贾母称
他为“凤辣子”。出示:贾母笑道 :“你不认得……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2.“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
(1)“真”去掉有什么不同?(说明之前曾怀疑过,流露出对黛玉美貌的惊叹。)
(2)从“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有相见恨晚之意。)
(3)你能明白“凤辣子”说“况 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
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 ”这句话的意思吗?(她讲话时,周围人物
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 还有众姐妹的母亲邢、王二夫
人。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 她这样表达,既
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至于扬此失彼。看来她还是个心理 学
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
此 可见一斑。)
(4)最后“凤辣子”为什么又要转喜为悲?说“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 就


去世了呢!”(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 悲痛万
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
前头,转喜为悲。)
3.“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该打,该打!”
(1)过渡:“凤 辣子”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
咽”,此时“方略略止住”。 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
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 。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
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 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
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一 个天才的表演家!
(2)“凤辣子”是真的忘了老祖宗了吗?引导学生联系贾母的地位想想。(当然不 是,恰恰
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呢。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4.“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也只管告诉我。”
(1)如果你是林黛玉,听了这话,你 觉得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物?(一是热情,在贾母面
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与林黛玉虽属 同辈,口气却极像一个主人在对一个怯
生生的孩子说话。)
(2)练习朗读王熙凤的所有语言,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动作描写──圆滑
(1)让学生找出有关王熙凤的动作描写。
(2)从“携、送、拭泪、拉”这些动作的描写中,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把这些动作加进刚才的对话中再读一读。
(4)小组练习后再表演。
三、布置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红楼梦》有关章节。
课后小结




23刷子李
知识与能力:. 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写人的写作方法,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初识“刷子李”
1.出示课题“刷子李”,说说从课题中你可以看出一些什么?
可能的答案:(1)课文描写 的是一个姓李的人;(2)这是一个用刷子干活的人;(3)这个人
刷墙特别好,所以才叫“刷子李”… …
2.刷墙特别好的,姓李人叫“刷子李”,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称呼。你还知道类似的称呼吗?
比如:做豆腐特别好的,姓王的人叫“豆腐王”,剃头特别好的,姓陈德任叫“剃刀陈”……
二、读课文,了解“刷子李”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可以自由说说初读课文后 的感受,谈谈初步印象,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里
的话来说。
3.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做好标记。
4.课堂交流, 用一个词来说说“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到了什么程度,并在课文中找出理
由。
学生可以多 个词语来形容“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比如: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出乎意
料、不可思议。
理由主要有以下这些,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调整教学顺序。教学时要把理解、
朗读结合起 来。
(1)“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写出了“刷子李”刷墙时动作熟练优美。
(2)“啪啪声里,一 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
白的屏障。”
──一个“天衣无缝”,一个比喻,写出了“刷子李”粉刷的墙面十分平整,质量很高。
(3)“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这 段话可以和文章开头的一段话联系起来,理解“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
身上真的没有白点 ,不可思议。
……
5.选择最有兴趣,认为写的最好的句段有感情朗读。
三、悟语言,体会韵味
1.熟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独特的感觉。
2.通读课文,在头脑中想象“刷子李”的形象,刷墙时的样子。再和同位说一说。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
2.摘录精彩的语句。
课后小结


24金钱的魔力
知识与能力:.认识课文中的4个生字,积累有关语言。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
过程与方法:.通过 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感受课文神态描写
和语言描写的传神之处。
课前准备 课前介绍《百万英镑》的故事梗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出示课题“金钱的魔力”。
2.自由读课文,思考:从课文的描写中看,金钱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3.课堂交流。 学生可能有各种回答,都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应该尽量承认他们的有限合理性,但是一定
要围绕课 文,从课文中得出结论。比如:金钱可以让一个人的笑容凝固;金钱可以一下子改
变一个人的态度;金钱 可以让一个流浪汉受人尊重……


同时,还要让学会生朗读相应的课文,以检测学生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的情况。
二、再读课文,谈谈感受
1.默读课文,思考:
(1)读了课文,你对托德和老板 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比如:讨厌、喜
欢、厌恶等。
(2)你的这种感受来自于什么地方?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说说理由或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讨论,形成组内意见,推选发言人。
3.课堂交流,谈谈感受。
一般情况 下,学生一致的感受是讨厌或厌恶,但也不能排除有些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但要让
学生把话说完,注意学 生分析的理由是否言之有理,同时也要注意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理由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
(1)托德:从刻薄的嘴脸到一脸的窘况,主要集中在托德笑容的变化。
(2)老板:从耻高气昂到过分殷勤,主要集中在他说的一场段话中。
4.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厌恶或讨厌他们呢?托德和老板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概括。
三、研读重点,体会语言
1.读读课文中有关段落,想一想:在这篇课文中,你觉得托德和老 板这两个人,哪一个描写
得更加传神?
2.交流各自的观点,展开讨论。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要随机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描写的传神之
处。
3.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和第十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课外阅读《百万英镑》。
2.背诵第6自然段。
课后小结


口语交际·习作七
学习目标
1.讲述人物故事,要求有条理,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人物形象有特点。
2.回忆生活中给自 己留下深刻印象人,能在头脑中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并能准
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3.学习运用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等方法写人,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一周让学生回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人,留心他们的外貌言行特征,然后找出一
位 印象最特别的人,也可以阅读报纸杂志,搜集一些人物故事。
1.故事录音。 2.回忆生活中特点鲜明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激趣
1.我们在文学作品、电影、电视以及故事中接触了很多文学人物,说说哪些人给你留下深刻
的 印象。
2.今天,我们就要来说说人物的故事。
二、试说故事


1.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轻声地说说他的故事。
2.请三位同学来说故事。
3.课堂评议:有没有把故事说明白?
在学生的评议中 随机归纳:(1)说话是不是大声响亮;(2)故事的事不是有头有尾;(3)故
事的经过交待是不是清 楚。
三、再说故事
1.根据上面讨论的标准,再次自由练习说故事。
2.把故事说给同桌听,互相评议,提出改进的意见,反复练习。
四、讲好故事
1.听故事录音,想想哪些地方说得比自己好。
2.课堂交流。
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随机归纳:
(1)语言要口语化。口语化是故事语言的特点,因为口语 化的语言接近于生活语言,富有
生活气息,说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不会因为语言的障碍影响听众的注 意力和对内容的理
解。
(2)掌握好语气和语调。讲故事的人要运用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表达 不同的感情色彩。在
述不同的内容、描绘不同的情态时,都要运用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加以区别。如果不 是这
样,语调平淡,再好的故事也吸引不住人。
(3)处理好语速和节奏。讲故事,要快慢适 度。太慢,听的人不耐烦;太快,听的人把握
不了故事内容。要节奏鲜明,让人听起来清晰、连贯、悦耳 。
(4)富有感染力。运用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姿态、动作、表情等,把故事中人物的
性格、思想感情形象地表达出来,把故事发生、发展的环境气氛渲染出来。
3.练习把自己的故事讲的形象生动,吸引听众。
4.举行讲故事比赛,由全班学生进行评判。
(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小学 洪春幸)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回忆人物,激活形象
1.回忆本组课文中的几个人物,说说他们的特点。
2.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人也给你留下了深刻鲜明的印象?
课堂交流,要求学生说清:
(1)这个人是谁?
(2)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3.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 的印象呢?仔细回忆这个人的一些情况,比如做过的事,他
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闭上眼睛,让人物 在你的头脑里动起来,像放电影一样。
4.说说回忆起来的一些情况。
在学生说得过程中, 教师可以追问一些关键的细节,帮助学生在头脑中进一步清晰人物形象
和特点。但是不要把学生头脑中的 人物概念化,而是要典型的形象的语言和行动。比如:他
的习惯动作是什么?他在这样的时刻说了什么? 他的手怎么放的……
二、快速作文,固定形象
1.读读本组课文中的一些人物描写的片断,简单的说说人物描写的方法。
2.想想准备怎样来描写自己头脑中的人物。
3.课堂交流:抓住人物的那些方面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可以用具体的描写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怎样写得更
好。


4.学生作文,教师可以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典型讲评,修改作文
1.选择典型的作文。
教师在巡回的指导的过程中,要对 学生的写作情况有大致的了解,要迅速判断学生作文中的
普遍问题是什么,并选择带有这些问题的作文作 为讲评的例文。
2.课堂评议。
评议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来说说例文中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
可以把整篇例文都读完,再请学生评议;也可以在关键的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学生评议。
评议的重点是人物的特点是不是突出,如果不突出,原因在哪里?怎么改?
一般包括这些方面:
(1)描写外貌,不宜千人一面,面面俱到,要因人而异,根据表达的需 要有重点地写,必
须学会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灵活地描写人物的外貌──既可以用一般文字集中介 绍,
又可以穿插在人物做事的全过程中多次描写,力求用较少的笔墨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反
映出人物的年龄、职业、生活经历和个性等特点,给人以鲜活之感。
(2)语言描写不能千人一腔,众 口一词,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点,要辅以恰当的动
作、神态、姿势、语气或情绪,这样写语言会更 生动形象。
(3)准确的动作描写,能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描写人物的动作,既要写出
做了什么,更要写出怎么做的。首先,要精选动词,把动作写准确具体;其次,要写出人物
的连 续动作,活现出人物的动态。
(4)写人还要有典型事例,用事实说话,借助一两件典型、新颖的事例来表现。
3.学生根据评议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互相评价,互相修改
1.把写好的作文给同学看,请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2.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回顾·拓展七
学习目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交流话题1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 现代的;有中国
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7.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
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 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
行深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
10.小组讨论
11.全班交流。
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2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
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 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
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 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导入新课
本单 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
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外貌)
(2)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
黑旋风李逵 文质彬彬
拳王泰森 仪表堂堂
班级自选人名 虎背熊腰
班级自选人名 身强力壮
(3)预计中的课堂生成:学生可能对于“文质彬彬”与“仪表堂堂”这两个成语所找的对
象不同,我们 引导学生体会“文质彬彬”主要是形象人文雅有礼貌,与外貌好不好看关系不
大,而“仪表堂堂”则是形 象人的外表好看。
(4)由这四个成语,你还想到了哪些人?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3.积累第二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神态)
(2)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
(3)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4.积累第三组成语
(1)请学生上台 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
大摆”。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积累第四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语言)
(2)大家根据下面几段话的提示填上这两组成语,每个成语只允许用一次。
A.××(班级人名)在学校说话总是低声细语的。
B.王老师对我们真是和蔼可亲,当我们 犯了错误时,她总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道理,他讲
得娓娓动听,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
C. 这个罪犯真狡猾,面对警察的提问,他巧言如簧,总是东拉西扯,将一些题外话说得滔滔
不绝,当警察将 一些证据放在他的面前时,他开始变得支支吾吾,在警察的一再追问下,罪
犯张口结舌,只得交待了作案 的全过程。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 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
们能将这些成语在平时运 用到作文或平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
学习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 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
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习。
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7.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勤学苦练)
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第一节)
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10.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


第八组

关于本组教材的学习,课本中的导语提出了明确的 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
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 、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
者的写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 各自条件,通
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向学
生推荐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选读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可结合本
组教 学适当安排。

教学时,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 使学生受到审美
情趣的陶冶。还要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本册最后一单元,对本学期注重培养的阅读能力 ─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等,要加以复习与巩固。整组课文在理解上的
难 度不大,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可充分利用学生过去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
读经验,进一步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本组可用12—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课 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单元小结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 “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习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 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
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 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
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 季羡林
──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
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
们所 学的这篇课文。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 样一篇
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 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
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 读第二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
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 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
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 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
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 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


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 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
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 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
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
你对这句 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 的哥廷根,
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 < br>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
多 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课后小结


26威尼斯的小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领会抓住事物
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
的关系。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2.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有条件 的可以放录像):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古城,是世界
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以她的美丽和恬静迎 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
去浏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威尼斯美在哪里?
3.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
4.全班交流:
威尼斯城市风光美;威尼斯小艇的美。
请学生读读描写威尼斯风光的句子。
自由交 流感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
的古建筑,夜色中的 威尼斯。)
三、深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
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要想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
穿梭,小艇只能是又窄又长。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 ”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
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 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 么?听到什么?说些什
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1.读: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船夫驾驶技术的句子。
2.说:交流哪里写出了船夫驾驶技术之高超。
3.想象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船夫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拥挤场面,船夫会怎么做呢?
4、演:造型独特 的小艇带领我们浏览威尼斯风光,小艇随着浪花时起时伏,我们的心也随
之忐忑不安,真怕一不小心坠入 水中。如果此时你就是我所坐的小艇的船夫,你会怎样来帮
我?(介绍自己的驾驶技术;唱歌助胆;介绍 威尼斯风光;播放威尼斯地方的音乐……)
5.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说话。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 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冈
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 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
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地朗读。
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
5.如果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 你想选择哪一类的音乐?(抒情的钢琴曲或小提
琴曲)配乐朗读。
6.小结:白天的小艇像活 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但晚上,
当小艇载走最生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 停泊于码头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
艇与威尼斯,与威尼斯的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 息息相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后小结


27 与象共舞
知识与能力:.认读课文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大象表演节目、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字、图像资料,做成课
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谈话:泰国有 “大象之邦”称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
是吉祥的像征。有泰国人向游 人炫耀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既
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后,请学生读一读,读通顺说说:读了这一段,你对泰国的大
象 有什么印象?
3.出示课题:“与象共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泰象
1.自由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读了课文,说说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
泰国的大象勤劳、善良,有时调皮,有时乖 巧,有时活泼。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的一分子。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
三、抓住重点,深入了解泰象
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何以见得呢?自由读课 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想一想。
2.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
(1)象是泰国的国宝。(2)象 与人之间没有距离。(3)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
与人开玩笑。(4)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 。
3.随机指导。(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象是泰国的国宝。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
①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
②你还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国,没有大象行吗?为什么?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
段。
④读后说话训练: 在战场上,泰象与人是( )关系;在舞台上,泰象与人一样是( );在
国际上,泰象充当的是( )角色;当遇到困难时,泰象则是(
);在农场里,泰象就是( );在……可见在泰国,大象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2)自由
朗读第四自然段。
①哪些地方写出了大象的聪明、灵气?
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描写。
③如果你就 躺在地上,让大象按摩,你敢吗?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轻轻地抚弄”等词:
什么才叫“抚弄”?这 个词写出了什么?
④出示大象逗女士的一段话:找出描写大象动物神态的词,读一读,这些词写出了什么?
⑤这一段是用哪几个句子把几层不同的事例连在一起的?
出示三句话:◇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 有灵气的动物。◇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有
趣的是,它偶然也会跟人开开玩笑。这三句话可以 去掉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⑥有感情
地朗读这一段。
四、总结课文,领会写法:
1.读了课文,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段落。
2.透过泰国的大象,你看出泰国是怎样的国家?泰国人有怎样的性格?
3.仿照课文总分结构写一道话介绍泰国的大象。可以自己写总起句,也可以选择:
泰国的大象十分热情。泰国的大象是友谊的使者。 泰国的大象是劳动的能手……
4.课堂交流。
课后小结


28彩色的非洲
知识与 能力:.了解课文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展示非洲的多姿多彩的写法,抓住重点词句深
入体会,并学会积累 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对非洲风情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为什么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学习重难点
丰富对非洲风情的感受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自由谈谈对非洲的印象。
2.出示课题:“彩色的非洲”。
二、整体感知,了解“非洲的彩色”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2.出示句子:“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1)理解“色彩斑斓”的意思。
(2)朗读句子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4.课堂交流,引导学生概括:
(1)非洲的蓝天、骄阳是彩色的:
(2)非洲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
(3)非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4)非洲的艺术是彩色的。
5.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找出这些句子。 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
作用?
三、深入阅读,体验“非洲的彩色”
1.色彩 斑斓的非洲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再仔细地朗读课文,划一划:非洲的哪
一处地方最让你心动 ,读一读,品一品。
2.自由交流,随机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出了花之多,花之艳?
①出示句子:“芒果树开 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
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 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
“高擎”和“绽开”两个词妙在哪里?“一棵似一 团火,一排是一片霞”写出了什么?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出示句子:“还有一种叫做 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
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 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
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花树的“妙不可言 ”妙在哪里?这样的树你看到过吗?你仿佛听到这位“含情脉脉的少女”
在对你说些什么?此时,你会做 什么?你想说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2)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最难理解的句子是哪一句?
①出示句子:“那些蝴蝶经过防腐处理 ,制成了精美的工艺品。其颜色不仅有赤橙黄绿青蓝
紫,而且在不断地变幻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 ,令你目不暇接。”
蝴蝶变成了工艺品,它们彼此的颜色怎么还会“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呢?“ 目不暇接”
是什么意思?我们在怎么样的情况下会“目不暇接”?
小结:当无数的色彩斑斓的 蝴蝶一下子全部呈现在你眼前时,灯光、蝴蝶的色彩,交相辉映,
纷纷映入你的眼帘,你一会儿看这朵, 一会儿又看那只,眼花缭乱,所以种种色彩就“不断
地变幻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了。
②有感情朗读,把蝴蝶的多,色彩的美,你的眼花缭乱表现出来。
(3)自由读第七自然段,非洲的音乐、舞蹈和非洲人的性格怎么也会是彩色的呢?
①展示非洲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印象。


②强悍而热情的非洲人用他们的奔放的舞蹈在向人们说着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四、创设情境,介绍“非洲的色彩”
1.自主作业:
(1)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展示非洲的色彩斑斓;
(2)摘抄描写非洲的优美的文句。
(3)请你当一回导游,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介绍非洲。
2.总结:非洲是一方热土,他古 朴、自然、美丽;他吸引了世界人的目光,他更呼唤人们对
和平的心态对待这片淳朴的土地;非洲人正渴 望你伸出友谊之手,共同保护这片奇异的土地。
课后小结


口语交际·习作八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
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让学生 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
学习修改作文。
课时安排
3课时
A案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同学们,在这大千 世界里,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学校还是社
区,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每天 都会发生引起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或新闻。作为小学生,不
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道是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现在大家就畅所欲言,来聊聊自己所关注的热点 话题或新闻。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读题目明确要求。重点指导学生明白题目中的几点要 求: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也可以谈
对问题的看法,把理由讲清楚;通过讨论,争取对某一话题取得一致 的认识。
2.学生说说自己在搜集资料时,关注到什么方面的话题。
3.选择学生比较关注的几个热点话题,作为重点讨论对象。
4.小组内畅所欲言聊话题,有感兴趣的话题可共同谈论,补充。
出示讨论要求:
(1)认真听别人说了什么,想想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信息。
(2)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
(3)学会提出问题,并学习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4)学会小组合作,互相补充完整话题。
(5)每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作为嘉宾上台发言。
三、召开热点话题座谈会
1.请热点话题发言人到主席台就坐。
2.推荐一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合作主持活动。
3.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内容或事情的过程讲清楚。
(2)在发言过程中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 言人共同讨论同一话题或对这一话题进行提问。发言人对同
学的提问应作解答,如有不周全的地方,同组 同学或对同一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进行补充发
言。
4.各位代表分别发言。
5.每位代表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6.评选“最佳发言人”“最佳热点话题”,要求说出评选理由。
7.主持人宣布发布会结束。
四、老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话题使我们的走出 了教室,走向社会,迈向全国,放眼了世界,并从中
了解到了许多众人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学会了从多 角度,多方面去分析谈论话题。作为新
世纪的主人,我们必须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内外大事 ,以此同时,我们还要学
会能言善辩,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适应社会的发展 。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生活中有许多 动人的故事,有许多自己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有做过的各种各
样有趣的事情,也看到了深深印在脑海里的 美丽景色,同时还有许多悄悄话要告诉大家,今
天我们畅所欲言,把自己想说的话和事尽情地倾吐出来。
二、打开思路 畅所欲言
1.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在学习上发生了什 么记忆深刻的事;生活中家庭里发生了什么令人高兴或难忘
的事;在与同学们的相处过程中又发生过哪些 愉快或难过的事,在旅游观光时看到了什么好
景致,或者在看书或看电视时感触深刻的事,想想这些事情 中哪一件是你自己最想说的?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纸上写上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说出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
3.在这件事中你最想告诉别人的话是什么,请写在自己的草稿纸上。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要写一篇自由命题,自定内容的作 文。我们可以把平时想说而又没处说,想写而
又没写的事在文中写出来,尽情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不 受约束地把整个事情经过写出来,
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写作方法:一篇文章要写得好,还需要有好的 方法。在本学期学
过的课文中,有哪篇文章你最喜欢,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的?
指导学生尽量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写人:特点鲜明、事例典型,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写事:选材新颖、条理清晰,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写景、状物:抓住特点、融入真情、描写生动、情景交融。
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到的表达方法。
(从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等方面交流方法。)
3.谈谈你准备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写自己的文章。
四、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一)自由写片断并点评。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定的内容写一个片断,选择适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描写。
2.学生自由写片断,教师巡回观察,找出描写方法比较好的片断,准备讲评。
3.投影学生 习作片断,师生共同点评:什么地方写得精彩?用了什么写法?你对这一片断还
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4.学生根据指导自选进行修改片断。
(二)学生完成整篇习作。
提示学生:自由作文无论写什么,都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朗读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
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习作,说说文章好在哪里?哪些方面使你感动?
2.找出精彩的之处,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描写,抒发了内心的什么情感?
3.再看看文章,说说你觉得有什么不够好的,提出修改建议。
4.教师总结:这是一篇自由 命题,自定内容的好作文。小作者能够写得这么好,主要在于写
出了平时想说而又没处说,想写而又没写 出来的事。他在文中尽情地抒发了内心的感受,不
受约束地把整个事情经过写出来了。
二、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1.对比别人的习作,看看自己的习作有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
2.检查一下自己的习作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3.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
4.看看文章中还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一、日积月累
1.导入
同学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知 识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竭的财富。”“知识是有学问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脍炙
人口格言名句 ,曾经鼓励了多少人去拼搏进取,发愤努力,成就了多少名人志士。今天,我
们又要学习一组中外名人的 一组格言警句。这些句子会告诉我们如何树立理想,如何看待生
活、事业,如何快乐地面对烦恼,让我们 一起来读读这些名言警句吧!
2.学生一边默读名言警句,一边思考含义。
3.同桌交流读后的感想。
4.班级交流,讨论。
5.课外拓展:共同交流平时积累的格言,或名言警句。
6.抄录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二、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语言奥妙无穷,趣味横生。有一家钟表厂,为了说明自己的产品 质量很好,打
基础出了这么一条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 处
可见各种各样幽趣味的语言。
2.学生默读《最短的科幻小说》《交通告示》,理解含义。
3.交流读后的感受,说说读完后想到了什么。
4.拓展积累: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还看到了那些趣味语文?
5.激发学生自己编一两广告语,师生共同评议。
课后小结

共享马扎-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月月鸟


ghost怎么用-安全保卫工作计划


学雷锋黑板报-美国税改


此致敬礼格式-打工实践报告


夸父逐日原文及翻译-中秋节300字作文


如何加入九三学社-深圳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系统


伤感美文摘抄-爱情公寓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