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企业年检流程-专业实习报告
kk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
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
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
的艺术”,第四组“他
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
世界
”,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
是在“语言的艺术”
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我们称之
为“小
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
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
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
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本册口语交际的话题主要有
:策划一次与远方的小朋友“手
拉手”的活动:讲童年趣事;劝说;讲述一件自己感动的事;演课本剧;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讲
人物故事;聊聊热门话题。高年
段口语交际的安排,不仅内容更加广
泛了,而且口语交际技能的训练更全面,兼顾交际和独白两个方面,
难度也有所提高。
习作的编排是这样的:(1)记实作文。安排了三次,在第二组安排写童年趣事,第四组安排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第七组安排写一
个特点鲜明的人。(2)应用文
。安排了三次,第一组是写信,介绍了
信封的写法,并鼓励学生将写的信寄出去;第三组是写发言稿,教
材
1
介绍了发言稿的具体要求和写法,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某种需要
写一篇
发言稿:在第六组综合性学习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是“利用信息,写
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材提供了两个研究报告的范例,要求“讨论一
下可以怎样写研究报告,然后分头撰写。”(3)材料作
文。安排了两
次。在第五组安排了缩写练习,并提供范例,要求学生不超过四百字
缩写《草船借
箭》或《金色的鱼钩》;在第二组,安排了看图作文,
学生要认真观察图画的内容,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
。这对学生观察力
和想象力培养都是很好的训练。从以上安排可以看到,更加重视写实
性作文,
体现了习作为日常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思想。另一方面,习作
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
除
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
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
际·习作”“回顾·拓展”
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
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
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
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
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
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
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
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
0
个。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
2
务。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
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
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
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
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
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
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
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
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
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
说明方法。
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
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
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
练写书信,表扬稿及简单的研究报告,
注意格式。能根据需要分段表
述,使用常用标点。40分钟完成约400字的习作。
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
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
适当。乐于交际,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10.积极参
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
示交流中发挥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
研究报告。
三、教学方法
(一)依纲扣本,熟悉教学目标,了解编辑意图,一个学期的教
3
学都是为着实现本同教学目标的。
(二)整组备课,整组设计,整组教学。
要有整合的思想。语文知识的掌握,读写训练重点的落实
,语文
能力的形成,要整组教学完成。要加强各部分的联系,如,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与交流平
台的教学,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习作教学,读写
教学与本组训练点的联系。也可对一组教学内容根据教
学需要进行重
组,目的是使教学更加省时,高效。
(三)识字、写字教学(在讲论教学时
提的不多,但要重视识字
主要靠自学,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写字仍重视,既要写单个字,
又
要写词语。要适当提高写字能力,培养听记能力(由词到句到写)
(四)阅读教学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能
发表感受,提出问题,是阅读的两项基本
功,是保底的要求。要舍得
花费境,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自主学习的重点是自学,阅读教学的起
点是自读正悟。
2.继续重视词和句的教学。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
课文内容
;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
彩;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想词句的意
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扩大词汇量。
3.加强续写结合,兼顾理解、表达
(1)通过课后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2)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4
(3)借“交流平台”总结读写规律。
4.继续训练精读、略读,学习通过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
(五)口语交际教学
1.提高交际的质量。(有层次,有深度,语言美,看对象)
2.交际训练与独白训练并重。在稍作准备的情况下,能当众作
简短发言,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六)习作教学
1.激发表达的欲望,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40分钟能完成约400字的习作。
3.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重点是:内容是否具体,用词是否准
确,语句是否通顺,书写是否规范。
4.加强结合阅读课和日常的小练笔,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七)综合性学习
1.结合课文教学进行的“语言表达的艺术”单元,要抓布置;
活动过程中的交流──交流
做法(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名人演
讲、趣联名谚;写提示语、广告词);活动后的展示,评议。
2.大综合单元
第一板块: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感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主要活动方式是搜集资料,阅读(包括收上提供的和同学们搜集的)
讨论交流。
第二
板块: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主要活动方式有:搜
集资料,调查访问,撰写报告,发表交流。
5
特点:任务驱动,会作探究。
重点抓以下环节:
(1)制订计划。
(2)就第一板块进行交流。
(3)阅读例文,了解研究报告的写法。
(4)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中的跟踪辅导(研究问题的确定
;资料
的获取与筛选;形成观点;得出结论……)。
(5)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第一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走进西部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
感。
2.引导学生学
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
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
言的能力,
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
受的写作方
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6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识生字27个,会写20个字。
2.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背诵指定段落:1课第2.3小节。3课指定段落。
6.第3课后的小练笔
解决措施: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
景、人、事与作者所
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
做一点西部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
史文化、风
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课时安排:15课时
1 草原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
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7
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
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
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
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
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8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
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
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
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
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
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
br>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
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
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
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
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
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
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
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
9
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
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
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
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
试着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10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
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
br>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
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
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
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
相遇的情景,说说
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
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
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
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11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
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
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
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
分别了。如果这时你
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
;“天涯”是指蒙古
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
指一
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
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
br>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
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
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
写一
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第三课时
一、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
12
要以草原为题呢?
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
从人
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
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二、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板书:
天:清鲜、明朗
景美 天底下:小丘 平地、羊、马 、牛
1草原
人美 :热情好客、会心感人
课后记:
2 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
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
13
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重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
祖国西部的情感。
难点: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
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
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
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14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
载货物返回故
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
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
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
忙的
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
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
进……
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
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
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
年代的久远。
(2
)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
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
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
可以从课文中
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
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
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
15
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
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
?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
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
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
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
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
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
16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
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
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二、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
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
”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
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三、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2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课后记:
17
3 白杨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
表现方法,体
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的远
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
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
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重点: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
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
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
献精神。
难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8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
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记
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
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
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
的含义。
A、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
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
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
就可以了。
B、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
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
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
的语
19
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
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
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
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
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
(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板书:
20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
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
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
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7、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
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
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
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
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第三课时
一、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
么呢?
21
A、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
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B、
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
一样建设边疆。
C、
D、
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
……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二、拓展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
“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
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
或保卫者。
板书:
3、白杨
介绍白杨
表白 欣慰
风沙刮来,白杨
雨雪打来,白杨
面对干旱,白杨
面对洪水,白杨
课后记:
22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
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
关资料。
重点: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难点: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2、西藏的风光图片。
3、青藏铁路地图。
4、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
圣洁。
2、老师讲述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
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
随着西部大开发
23
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
实。出示课题:把铁路
修到拉萨去。
3、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
(1)出示:“一条长长的‘铁龙
’,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
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可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
看法,可能有:
(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说变就变;
(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重困难;
(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献给困难挑战;
……
4、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概括成一句话。
24
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
山隧道全线贯通。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反
复出现了很多次,
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这句话。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火山这
只拦路虎,筑路大军会
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3、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
br>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
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
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第8自然段。
③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有感情地
朗读“把铁路
修到拉萨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25
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后退的决心。
(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
的话说一说。
◇“科
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
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
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
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
个大型制氧站?……风
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第9自然段。
③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要读
出怎样的语
气?有感情地朗读。喜悦自豪,充满信心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这句话?
(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
(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
①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②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什么?
26
③此时此刻,应该怎样来朗读“把铁路是到拉萨去!”?有感情
地朗读。
二、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三、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
2.说说筑路大军在筑路中遇到哪些困难
板书: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一 我们的“手拉手”活动
教学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
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重点、难点: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27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手拉手”活动的一些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开讨论,明确目的
1、看课件:中国其他城市的小学生的一些情况。(发达地区的和
偏远山区)
2、你希望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吗?那如何才能联系上
呢?
3、学生小组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
立联系?
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
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
可以通过媒体来认识;
可以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
……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
划活动方案。
2、老师到各组听取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A、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28
B、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C、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D、……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同学们逐一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选择最可行的活动。
2、走好第一步:确定对象,用书信建立联系。
习作一 给手拉手的小伙伴写信
教学目标
1、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
去。
2、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
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重点: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
难点: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
——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29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
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
(1)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
(2)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3、交流写信的格式。
4、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
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第二课时
一、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边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30
2、 注意信封的写法。
(1)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上方写收
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
写寄信人的地址
、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2)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二、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
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
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
听。
第三课时
誊写作文:
要求:书写整齐干净。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好的和差的两方面讲评,注意以鼓励为主。
单元小结:
31
第二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永远的童年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
.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
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
,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
着的童年生活。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丰富语言的积累。
4.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21个,会写30个。
2.体会古诗重诗人的情感,并能把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改编成
短文。
32
3.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牧童》第6课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
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解决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
好的语
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
安排了交流“难忘童年”和写童年等内容
。“回顾、拓展”的“交流
平台”,安排了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积
累少年立志的名句。
5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
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
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准备:投影
课时安排:3课时
33
第一课时
一、回顾激趣
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
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
两首古诗。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
画面?
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
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朗读。
释义:六七
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
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
自得、怡然
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34
(2)“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
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释义:牧
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
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
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
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
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
个“卧”。(可爱、调皮、疲
倦)
(4)、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2、 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说说诗意,你好象
看到了什么?
释义: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
在船上。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
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释义: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
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
“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35
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
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
什么?
2、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想象画卷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的记叙文或
者散文。
2、默写《牧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知“美”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
居》。
2、释题:
(1)介绍作者辛弃疾。
(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
(3)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 “村居”呢?
(居住在乡村)
二、初读,走近“美”
1、 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
36
准,句句通顺。
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4、学生再读。读读、看看、想想。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
号。
5、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
可以查字典,可以找
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
教。
三、品读,感受“美”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依次说。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看图知道。你感到了什么?(简
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
受。)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
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
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
令人醉呢?
(
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
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
37
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
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
——“茅檐
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
——“醉里吴
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
生活啊,那对白发夫
妻陶醉了。
2、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
3、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他的朗读仿佛让老
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
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四、再读全词,回味“美”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
境里,又有勤劳可爱
的儿子,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
(继续品味“醉”字。)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
这样的画面之中。
4、配乐朗读或背诵。
第三课时
一、课外拓展,延伸“美”
38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记叙文。
二、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1、2。
2.练习册上的填空题
板书:
牧童卧
黄昏 月明
草、笛、蓑衣
清平乐. 村居
大儿——锄
翁媪 中儿——织
小儿——剥
课后反思: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
童年生活画面。
2、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毡、嚼、傻”等生字,积累课文中有意蕴的句子,了
39
解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课前准备
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
南旧事》。
这是根
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
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
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
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
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
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
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40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的
读音。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并个别朗读相应的课
文。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
子读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
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
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
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
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41
……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
东西,会不由自主
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
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
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
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
的。
◇“我”很同情
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
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
42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
◇“我”很喜欢骆驼。
◇“我”很善良。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
1、摘录写有情趣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
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43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
◇“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
一去不还了。”
◇“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
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
头。”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
44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第三课时
一、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作者的童年如此有趣,那么同学们的童年又有什么记忆最深
的事情吗?
学生们说说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事情。
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二、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完成课后习题2、3
板书:
6冬阳·童年·骆驼队
看骆驼咀嚼
想象骆驼系铃铛
童年重 冬春之交骆驼脱毛
临心头
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
课后反思:
45
7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
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揣摩、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选择课文段
落能有感情地朗读。
3、认识“蚱、嗡、啃、樱”等几个生字,正确书写“蚂蚱、樱
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
教学重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选择课文段落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读读注释。
2、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
黑龙江呼兰
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
成名作
《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
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6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
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
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
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
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
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
句子,细细
地读读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47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
了……”
◇“祖父浇
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
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
雨啰!’”
……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
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
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48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
哪里感受到?
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二、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摘录句子
三、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
2.完成练习册上的1、2题。
板书: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课后反思:
8 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
49
过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
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
含
义,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
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准备:挂图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
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 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
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
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50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
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
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
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
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
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
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
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
怎么来的。
51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
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
“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
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
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
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
个月。”
52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
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
解答这个奇妙
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
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
鱼身上发现
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
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
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
53
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
学说,
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
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
,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
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
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
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第三课时
一、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
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
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
勤奋钻研
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
54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二、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习题2、3.
板书:
8童年的发现
发现规律——找到答案——得到证实
(
)
( )的费奥多罗夫
( )
课后反思:
9 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
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
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
愿望。
教学难点: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准备:投影
55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
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可以说说<
br>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
二、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
同的内容……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
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
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
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56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
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在街头看书
◇在溪边钓鱼
◇在江上游泳
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
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
觉?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
具体说说。
◇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地上……
◇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
57
……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
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二、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
(1)“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2)“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
里白条’。”
……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韵味。
(2)语言中有图画。
……
58
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三、作业
1、选择背诵诗歌。
2、 写一首儿童诗。
板书:
9儿童诗两首
我 想
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眼睛——装在风筝上
自己——种在土地上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二 难忘童年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快乐,勾起对往日美好生活
的回忆。
2、能清楚、具体地说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
教学重点:感受童年的快乐,勾起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
教学难点:能清楚、具体地说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
教学准备:录音
课时安排:1课时
59
教学过程
一、歌曲回放,回顾往事
播放歌曲《送别》,在歌曲声中回顾本组内容。
指名请同
学分别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
《童年的发现》讲述的内容。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中有喜有乐,有悲有痛,你记忆深处留下的是什么故事呢?老师先说一个自己记忆最深的童年故事。
2、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要求:清楚、具体。
3、同学们自由和同桌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4、课堂交流,老师、同学及时做出评价。
三、积累内化,升华主题
1、请同学朗诵在上《儿童诗两首》时所写的小诗。
2、老师推荐书目:《盛世繁花》、《一路风景》、《雾都孤儿》。
习作二
教学目标
1、看图作文——一场球赛。要求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写<
br>下来。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并加上个性化的题目。
2、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
白了什么。
60
3、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
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教学难点: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教学难点: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并加上个性化的题目。
课前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准备范文一篇。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
br>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
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
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说说,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
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
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
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
61
思……)
②要根据我们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
话,可以是
钓龙虾,可以是恶作剧,可以是有趣的经历……
4、全班交流:有趣的经历和故事(共同讨论,选材是否新颖,
是否能突出“有趣”。)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
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
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
的事吗?
四、写出“有趣”,写出个性
1、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好的题目告诉大家。(材料可以是课文图
中
的内容)(“虎口”脱险、夏天的“雪花”、龙争虎斗……)
2、用心写一段开头。
3、全班交流自己写的开头,修改。
第二课时
一、用“情”写,写出“童趣”
62
1、朗读自己上节课写的开头,然后继续快速作文。
(可以选择自己的材料,可以选择课文中的《球赛》)
2、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
左右的文章。
3
、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
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
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
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二、用“心”改,改出水平
1、请划出你自认为写的比较好的句子与大家共享。
2、再次修改。
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
自己
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3、 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
br>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
改,随后学生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誊写作文:干净、整齐,标点符号准确。
第四课时
讲读课文
一、 总结本次作文的优点和不足。
63
二、 读两篇佳作,讨论其优点及不足。
三、
读两篇较差的习作,提出改进意见。
单元小结:
第三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语言的艺术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文章不同题材的表达
方式。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11个,会写20个。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64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5.体会相声的语言的艺术特点。
解决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友感情地读书,感
受人物语言的精妙,
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
流“劝
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的
“交流平台”,安排的也是紧紧围绕有关语
言艺术和形式问题。教学
中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积累语言。
10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
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
处。
教学难点: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图片。
65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
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
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
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
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
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
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66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
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
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
招待
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
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
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
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
67
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
孩,认为他还是
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
飞扬,说话
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
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
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
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
当然就
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第三课时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
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68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板书:
课后反思:
11 宴子使楚
教学目标:
1、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
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
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2、理解宴子说的话,体会宴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
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宴子说的话,体会宴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69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
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
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比如:孔子、孟子
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
了楚王
,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
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70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
国家?
(3
)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
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
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
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71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
子举
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
肩插肩,脚碰脚。大王
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A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B
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
派下
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A
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B
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
思?
2、出示:“淮
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
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
道理,齐国人
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
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A 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B 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72
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 热爱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第三课时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
头结尾的关系。
四、作业
1、
2、
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排练课本剧。
课后反思:
73
12
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
上的不同。
2、默读
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
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
德一家对德国鬼子
的仇恨。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教学重点: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
恨。
课前准备:
1、
2、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
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
br>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74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
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
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
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
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
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
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
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
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
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
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
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
75
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
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德国鬼子对伯诺
德一家的迫害;(2
)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
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
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
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
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
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
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
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
,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
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
写一写。
76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
你的印象来自
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二、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介绍文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人
板书:
板书设计:
燃 吹 点燃 端 夺 拿
点 熄
重新 走 回 上楼
课后反思:
13 打电话
教学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
77
地说话的重要性。
3、能对相声感兴趣,喜欢听相声,试着说相声。
教学重点: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能对相声感兴趣,喜欢听相声,试着说相声。
课前准备:
1、相声《打电话》录音。
2、其他相声节目的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
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
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
声——《打电话》。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求或希望。
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
1、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
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
,教师都要充分的肯定。
3、边看课文边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
教学中
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
机引导概括,比如:相声是两个人说的(其实还
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
78
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
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
仅是说,还要唱……
三、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
1、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找出“打电话”
的句子。
2、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有什么感受,举例说明?
(1)“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
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
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
——说话绕圈子。
(2)“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他是女的呀。”
——明知故说。
(3)“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
呀。开会吗?……不开会。”
——没话找话。
(4)“……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
六,我
给了他五块,他找我三块四。”
——东拉西扯。
……
79
3、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思考如果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
后果。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
1、
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练习朗读。
2、 自由组合,学说相声。
3、
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
二、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有关习题。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三 劝说
教学目标: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
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教学重点: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
教学难点: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80
课前准备:
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意义
1、播放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
听。
(1)片断一:《汉武大帝》中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的场
面。
(2)片断二:《成长的故事》中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的场面。
播放录像前,先说明当时的具体情况。
2、在这两个录像片段中,你看到的,听到了什么?
(1)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
(2)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劝说”,
劝说和鼓励是相对的,
劝说往往要求对方改变某一种做法或想法,劝
说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劝说是
否真诚,
是否讲究策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联系生活,明确情境
1、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否有过劝说他人或被他人劝说
的经历?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
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劝说的语言,即“怎么说的”“说了
81
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劝说?
(1)阅读课文中的一段话,打开学生的思路。
(2)自由地说说。
三、自由练说,模拟表演
1、你最想对谁,对那种情况进行劝说?想一想,该怎样说效果
会更好?
2、学生轻声地练说。
3、师生模拟表演。
(1)学生说明当时的情况。
(2)教师扮演被劝说对象,学生扮演劝说者,模拟表演。
(3)师生共同评价模拟表演的情况。
教师可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或者在评价中随机地指出
或引导学
生指出劝说是要注意的事项:说话态度要真诚;不同的劝说对象要有
不同的语气,比如
对长辈要尊敬;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语气,比
如紧急的情况就不能慢条斯理;一般要分析原因,指出
改正的方向等。
四、修改提高,分组表演
1、根据刚才的提示,对自己的劝说进行修改,争取取得好的劝
说效果。
2、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分组模拟表演,相互交换角色。
3、课堂展示,共同评议。
五、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82
提高自己劝说的意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尝试进行劝说。
习作三
写发言稿
教学目标:
了解发言稿的一般写法,能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一份内
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发言稿。
教学重点:了解发言稿的一般写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一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语句通顺的发言稿。
课前准备:
不同类型的发言稿若干份。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说说你听到过的最精彩的、印象最深的发言。
2、今天,我们要学写发言稿,想一想你在哪些场合需要准备发
言稿。
(竞选班干部,运动会上代表运动员发言,领奖时发言等)
二、明确情境,试写发言稿
1、假如班里要改选班干部,你打算竞选班长,怎么来写发言稿
呢?
83
2、讨论:这份发言稿,至少要说明白什么?
(1)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我要竞选班长。
(2)要讲清楚自己的优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
(3)要讲清楚我的打算: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3、尝试写一份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三、共同评议,修改发言稿
1、同桌相互读读各自写的发言稿,相互探讨,提出修改意见。
2、选择三位同学的发言稿,展示评议。
(1)评议标准: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即有没有
说清:“我要
竞选班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和“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2)评议过程:一项一项的对照,同时评价语言是否通顺。
3、各自根据评议的要求修改自己写的发言稿。
第二课时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件),让学生和自己的发
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
(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84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
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
3、师生共同评议。
评议的重点:
(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
化等。
(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
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
明确表态。 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
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
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
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
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
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3、尝试写一写其他的发言稿。
85
第三课时
一、 课堂交流、评议。
二、
誊写习作。
第四课时
讲评习作
附1: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走上讲台参加竞选班长职务,我相信凭着我的勇<
br>气和才干,凭着我坚强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决心,这次演讲带来的必
定是下次的就职演说。
我叫 ,是一个“三心二意”的学生,这里的“三心二意”可
不是做事不专心,随随便便
的意思。“三心”是指进取之心、平和之
心、宽容之心;“二意”指的是创意和诗意。因为有了“进取”
之心,
才能使我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在保证学习成绩优良的前提下高
质高效完成班级工作
。有了“平和”之心,无论成功与失败,我都会
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有了“宽容”之心,才使我胸怀宽
广、虚怀若
谷,接受同学的意见,与他人合作把班内活动处理好。那“二意”呢?
增一份创意我
们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展示我们班独一无二的风采;
添一点诗意我们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处变不惊,
临乱不慌,从容不
迫。
86
对待班内活动,我又将如何
做呢?首先,我认为,一个好班级必
须要做到合理分工,让最合适的人去做他最擅长的事,从而建立一个
合理有序的班集体。其次,我会努力做到将大家团结在一起,互相帮
助、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增
强班队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班级
工作的透明度。最后,我将力求提高工作效率,使班级各项工作
都有
效的进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好。假如我能当选,我一定要在第
一时间制订好工作计划
和实施方案,保证班级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顺
利步入正轨。
也许有时候我太活跃了,但是我相
信,有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
我一定会扬长避短,改掉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
希望大家支持我,谢谢!
单元小结:
第四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他们让我感动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87
1.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感情受
到感染和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
高尚。
2.引导学
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
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
3.引导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教
学做一些准备。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32个,会写26个。
2.正确、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
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
作用。并运用
到习作中。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
达方法。
解决措施:教学本
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
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另外,入选的4
篇课文
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14 再见了,亲人
88
教学目标:
1
、结合课文认识“役、妮”等八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
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
”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
点句子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
习作者围绕
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3、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
人却胜似亲人的感
情,体会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重点: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
情。
难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课前准备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
事。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1、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
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
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
89
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
3、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10月,中
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
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
的
侵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
1958年10月撤离朝鲜。在漫长
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
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
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
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
题:再见了,亲人
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
血缘关系,
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学生读课文
的兴趣。
二、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1)大娘为志愿军战士洗衣服,几夜无眠;
(2)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3)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4)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2、 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
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90
①交流。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②重点出示:
◇“是您带着全
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
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
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
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
励、希望、信心……)
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
暖!”
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
也许大娘做的事还有更多更多,这一切,怎么不使
我们感动和敬
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③引读: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
的母亲,但却像母
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
地说——
(生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
忘怀?”——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
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随机理解词语:同归于尽、噩耗
②重点指导: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泰山。
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
91
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
动
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真切,对比又如
此强烈。有感情地朗读。 ③引读: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与
志愿军叔叔离别时,她却哭了,她与
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
亲人”啊!所以,当志愿军叔叔与小金花离别时,关心地说——(生读)“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小
组交流体会。
②重点交流,出示句子:
“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
呢?这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③引读:为了给战士们挖蔬菜,大嫂却为此付出了双腿残疾的代<
br>价,所以在志愿军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所
以,在离别的一刻,战士们满
怀真情地说——(生读)“您为我们付
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再读课文,加深体验:
92
1、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人的事迹呢?有感
情地读一读。
2、交流展示朗读。
3、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4、是的,
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
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牵
肠挂肚啊!让我们
齐声读——再见了,亲人!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领悟写法
1、选择你最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分别读不同的故事。
3、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自
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写法相似,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
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
的关心帮助,付出
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每
一段最后
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
舍之情。
三、刨根究底,再读再悟
1、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
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
会。
2、交流:
93
◇“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
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侦察
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
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我们缺少野
菜……”
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3、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共同浴血奋战;朝鲜
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一家人,同甘共苦,都是为了什么?(为
了共同的敌人,为了共同的心愿—
—和平,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是
国际主义精神。)
四、创设情境,体验朗读
1、
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
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
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
你的心情是怎样呢?请通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朗读来表现出你的
心情
。
2、 指名读——互评——齐读。
3、读了这几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哪几个词来形容?
(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4、正是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两国人民生
死相依,患难与共。所以说这种
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这种感情是不是
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94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齐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
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
表达。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
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们的口气,
写
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二、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摘录使自己感动的句子。
板书:
14再见了,亲人
战役 友谊 跺脚 噩耗 硝烟
小金花
再见了,亲人 大嫂
大娘
课后反思:
15 金色的鱼钩
95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
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
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
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
班
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课前准备: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语感,说自己想到的,教师可以引导:光明、
灿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
96
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
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
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
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
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
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
了一个什么任务?
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
,是保姆,是勤务
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
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
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
,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
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
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
班长是怎么做的?
97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
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
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2、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
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
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
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
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
么?
◇“他坐在那里捧着
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
扎着喉管,
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吃得多吗?
“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
上了钩,又跑了!’”
98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
丝笑意。”
鱼汤这么
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
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
4、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
了,饿跨了。他终于支撑不
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
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
是怎
么说,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
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
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
,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
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
br>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
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
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
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第二课时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后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
99
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
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
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
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
辈用他
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
建设得更加美好。
五、作业
1、复述课文。
板书:
15金色鱼钩
(长满红锈)
老班长───────── 三个小同志
灿烂光芒
课后反思:
16 桥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