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 【全册】 完整版教案
小学班干部竞选演讲稿-浙江成人教育考试网
开学第一课
【教学要求】
1.和同学分享寒假里的喜、怒、哀、乐及新发现、新收获。
2.交流展览寒假作业,对寒假工作做个总结。
3.了解高年级语文课本的结构,每单元特色,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4.对本学期的语文成绩拟定目标,制订计划,并交流怎样落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学期语文课本的特色,明确学习方向。
2.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轻松入课。
1.师谈话:愉快的寒假结束了,恭喜同
学们长大了,现在老师就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曲《童
年在长大》,同学们要认真听,听后谈感受哟!
2.(课件出示)我长大了,并配背景音乐《童年在长大》。
3.师:听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吗?(引导学生谈出又长
大一岁,应该承担更多的东西)
二、重温寒假,其乐融融。
1.师:这个春节,大家一定过得很开心吧,你能将你最想说的话
给同学们分享一下吗?可
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大家一定要畅所欲言呀!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三、作业展览,取长补短。
1.大显身手。
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感受到你们的寒假过得愉快而有意义,现在,又到了
我们大
显身手的时候了,把最能代表你寒假成长的、你认为最有创新和意义的作业摆到桌子上,我
们来个作业秀大比拼。
2.互动交流。
每位同学现在请携带自己的笔、本,走出自己的座
位,去欣赏参观其他同学的作业,对
于有深刻印象和感受的,随即记录下来。
3.学生参观。
4.全班交流。
(1)指名谈谈自己认为最出色的作业,并说出出色在哪里。
①
优秀对联的集锦。
② 优秀书法的心得。
③ 出色的手工制作。
……
(2)优秀学生谈自己的经验。
(3)以不点名的形式给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提个醒儿:不能一放假就忘记自己学生的身
份。
5.教师小结:凡是被选作“黑马”的同学,一定是怀揣着伟大的理想,目标明确,为了实
现自
己的目标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的人。
四、语文课本,新的朋友。
1.给语文课本这个“新朋友”起个亲切的名字。
同学们,请拿起你的语文书,轻轻地摸摸,
仔细地闻闻,谈谈自己的感觉。你能给这位
“新朋友”起个好听的名字吗?
2.浏览目录,了解书的基本内容。
(1)请你数一数本册书共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每个单元有几篇课文。
(2)教师介绍本册书的构成。(课件出示)
第一组“永远的童年”。
第二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第三组“遨游汉字王国”。
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第五组“作家笔下的人”。
第六组“思维的火花”。
第七组“异域风情”。
第八组“语言的艺术”。
(3)教师介绍这本书上新增的内容。(课件出示)
古文 名著
(4)相机推荐四大名著读本。(课件出示四本书)
五、订好计划,展现风貌。
1
.在这个学期中,同学们对学习语文有什么新的打算呢?现在,就请你们拟订一个计划
吧!可以从学习习
惯、学习方法、利用时间等方面介绍。
2.小组交流。
3.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课件展示)
学习态度要端正,上课听讲要专心。
课下作业要细心,日常生活要留心。
莫让时光白白流,莫让父母劳心神。
6.写一句座右铭。
请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贴在课桌最醒目的地
方,让它时
刻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激励我们勇往直前,快乐地度过小学五年级的时光吧!
六、送去祝福,化作期盼。
孩子们,新的学期,新的征程,让我们从此时此刻起,做一只快乐
的小鸟,去语文课本
这个大森林里尽情地觅食吧!
【板书设计】
开学第一课
我长大了要变作爱读书的“小鸟”
快乐在书的森林里觅食
教学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图,
使学生明白图意,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自
主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
文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使学生懂得语文可以多渠道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
热
情,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
2.初步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
至少一篇自己的作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使学生明白图意,让学生了解修改
作文的意义和作用,掌握
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揭题。
1.孩子们,你已经养成了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吧!
2.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观图:看看上面的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指名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修改作文的话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解读“文章不厌百回改”。
1.齐读课题三遍,分别强调“不厌、百回、改”。
2.指名谈读后的感受。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百,这里是虚指,表示多
次、反复的
意思)
3.师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4.补充名言,(课件出示)齐读。
(1)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叶圣陶
(2)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
这些名言都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三、出示小资料。(课件出示)
抗美援朝战争中,
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
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
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士。在初稿中,他选
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
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
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
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
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1.小组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2.教师
小结: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
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
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
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道理。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修改的事例呢?进一步了解修改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说出王安石的名
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和贾岛的故事——
《推敲》)
4.小结:名人尚且如
此,我们小学生的作文更不可能一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
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所以必须进行反复
修改。
四、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1.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有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1)坐姿端正。(2)握笔姿势正确。
(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4)专心致志。
2.我们应该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呢?请同学们纷纷献出自己的妙招吧!
3.教师归纳。(课件展示)
(1)写完后再念、再念、再念。
(2)不通顺和有错别字的地方及时改正,改不了的地方先做上记号,寻求老师或同学帮
忙。
(3)欣赏其他同学的佳作或教材提供的范文,这样有利于找到自己的不足。
(4)自己的作文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反复读,再作修改。
五、观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作文《小花猫》,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请一句一句地读,先读修改前的,再读修改以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
3
.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想想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件出示)
(1)错别字。 (2)标点符号不当。
(3)用词不当。 (4)语序颠倒。
(5)语句多余。 (6)词语脱漏等。
4.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
知道哪些修改符号?(出示常见的修改
符号)
5.小组活动:共同合改一篇作文,说出自己修改的理由。
六、总结。
1.今天的课上你们有什么收获?
2.总结谈话:学会修改作文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
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养成修改
作文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其
他的好习惯我们
也要加强,成为一个好学生。
七、作业布置。
选择同桌的一篇日记进行修改,注意用上修改符号。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
及习惯时说:“有时事务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
的秘诀实际上在于把90%的生活变成习惯
,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了。毕竟你想都不用想
就去刷牙,这是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
受益。今天我们要讲的另一个良好的
学习习惯是“多种渠道学语文”。(板书课题)
二、语文大家谈。
1.同学们平时都是通过哪种途径学习语文的呢?你认为还有其他的途径吗?
2.观图:(课件出示)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1)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习。
(2)同学们到工厂参观。
(3)同学们认真地听辅导员讲解飞机模型。
(4)同学们参观军事基地,听解放军讲解。
(5)同学们到田间学做农活。
(6)同学们可以借助电脑检索。
(7)同学们在图书室选书。
(8)同学们在阅览室读书。
(9)同学们在家里收看电视讲座。
(10)同学们做现场采访、摄像。
(11)同学们在教室里开讨论会。
3.谈谈自己观图的感受。
4.你从中发现他们有哪些良好的习惯了吗?
坐姿端正,书本摆放整齐有序,同学们个个精神
抖擞,专心致志,能做到眼到、口到、
手到、心到……
三、你以后准备怎么样多渠道学习语文呢?
1.小组交流。
2.师当小记者采访同学。
甲:我觉得收听收看广告是一个语文学习的途径。比如太平洋保险
公司的广告——“平
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一语双关,告诉大家平时你要参加保险,每次交
的费用
不多,一旦有困难时就会有大的回报。
乙:我觉得看书学习语文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通过看书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
知识。妈妈告诉我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进行对话。有
一次,老师第二天要讲李
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刚刚读过介绍唐朝诗人的书,对李白和孟浩
然的生平和
诗歌有一些了解,回到家我又认真看了看,并且把相关的内容摘抄在课本上。第二天上课,<
br>听着我侃侃而谈,同学羡慕,老师夸奖,可把我给乐坏了。从此,我更喜欢读课外书了!
丙:我
特别喜欢和人聊天。以前,我爸爸总觉得这是我的一个毛病,他说我天天不停地
说,不嫌烦,可我就是改
不了。不过,后来语文老师找我聊天,我才明白,原来聊天也可以
学习语文呢!我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
和人聊天时一遇到有趣的话题或者听到别人说的有意
思的话,我就赶紧掏出小本记下来。有的时候还能用
在我的作文里面。老师都夸我的语言有
生活气息呢!现在连爸爸也夸我是个有心人呢!
丁:
我觉得参加学校活动也是语文学习的一条渠道。上次学校举行演讲比赛,要求稿子
必须自己写,内容要结
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我不仅查阅了很多资料,还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中
间做了小调查。经过
我的精心准备,最后参加比赛,评委一致认为内容真实,注重实际,语
言流畅,富有激情,给了最高分。
我觉得通过这次比赛,我的语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人
也变得更加自信。
3.教师小结。
(1)学校内:
图书室、阅览室,网络学习,宣传栏,黑板报,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向老师
请教,同
学讨论……
(2)家里:
看电视、听广播、阅读课外书籍、和家人交流、学做家务……
(3)校外:
参观工厂、军事基地,深入农村学做农活,采访、访问、调查、旅游、与人交流……
四、总结。
“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你是
个有
心人,养成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你的语文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
有句话说得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同学们,任
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两天的工夫,它需要我们有耐心、信心、恒心,
有的时候,你甚至会觉得
枯燥,但是,只要你坚持,你就一定会有收获!
【板书设计】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0)
第一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 课 提 要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
以及儿童学着大
人的样子在树荫下种瓜的情景,展现了
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
劳
、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
浓的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一诗中,孩
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
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村晚》
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真
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
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
的情景,
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
家园,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 <
br>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不同地方的月亮让学生感悟作
者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爱故乡、爱亲人、爱祖国
的深
沉情感。
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
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
祖父的深切怀念,歌颂了外祖父
心系祖国、眷恋祖国的深厚情感。
交流大人们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由儿时的照片,感悟自己长大了,然后在明确习作
目标的基础上开始习作。
了解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古诗,体会母
亲伟大、无私的爱。
课 时
1 古诗三首
2
2 祖父的园子
2
3* 月是故乡明
1
4* 梅花魂
口语交际:走进
他们的童年岁月
习作:
那一刻,我长大了
语文园地
1
1
2
1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的训练点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
上,
抓住重点词语,抓住主要事件体会作者的感情。
授 课 方法探究
1
古诗三首 1.自读自悟,感受诗中的童真童趣。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借助注释,交流、感悟。
2 祖父的园子
3* 月是故乡明
4* 梅花魂
抓住字词句体会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通过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然后结合题目,
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理清文章结构,抓重点段落研读,体会人物的感情。
教学过程典案
1 古 诗 三
首
第一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感受农民的辛苦和劳动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赞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赞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体现童趣的诗歌,查找范成大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诗的世界
里。诗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富有诗意与情趣。交流课前收集
的体现童趣的诗句,初步感悟儿
童活动的乐趣。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又要走进诗歌的花园
,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拿出笔,
在你的课堂记录本上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强调“园
”是“公园”的“园”,“杂”字下面是
带钩的木,最后三笔分别是竖钩、撇、点)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诗人范成大。
介绍作者范成大:字致能,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
石湖居士。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
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4.现在让我们走进春末夏初的农村,看看大人们都在忙什么,孩子们在做什么有趣的事。
设计意图:
引用与童趣相关的诗句,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拉近了
学
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读准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对于读不准的字你是怎么解决的?(查工具书、问同学、问家长……)
“昼”是翘舌音,“耘”是整体认读音节,“供”读第四声。
2.再读诗歌,试着把握诗歌的节奏。(课件出示)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大家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4.结合课文插图,大家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
?(这首诗写了农村大人们在耕织,小孩
子在学着种瓜。)
设计意图:
给予学生充
足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去发现诗文中的乐趣,从而有效诱发学生的兴趣
和情感,使学生获得对文本多元
的感受。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释题:“四时”怎么理解?“杂兴”是什么意思?
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四时:四季。杂兴:
各种兴致,随兴而写。诗的题目意思是作者
随兴写下一年四季农村里的情景。)
2.学生自读自悟,交流诗意,与同学交流读懂的词语,不懂的借助工具书理解,或者问
老师。
3.教师指导点拨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在田间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
句意:农民白天去田间除草,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农家男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
句意: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种与织布,但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设计意图:
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感悟诗情。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想一想,在农村,人们除了要耘田,还要干什
么?(播种、插秧、犁田、施肥、除虫、
喂猪……)你体会到了什么?
(2)课件相继出示:
农民耘田图、夜晚搓麻图,用几句话说说图上人们是怎样劳动的,抓
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来说。
(3)引读:大人们真能干啊——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农民们太忙碌了——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br>(1)最有趣的是谁?(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也傍……学……)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想
象,体会乡村儿童的天真、勤劳、可爱。)
(2)出示小孩种瓜图,说说孩子的神态、动作等。
(3)引读:真是懂得体谅爸爸妈妈的好孩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真是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多么懂事的孩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多么可爱的孩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诗人晚年隐居故乡石湖,以老农
自居,想象一下,范成大会和农民说些什么?会和学
种瓜的孩子说些什么?(师扮老人,学生扮农民和童
孙)
4.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劳动人民的乐趣。
五、拓展阅读。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
结籽。
白天长了,篱笆边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3.感悟。
这
首诗写江南初夏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
季南
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
使学生感受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让学习成为
学生快乐的源泉。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范成大
儿女: 耘田 绩麻
(勤劳、忙碌、热爱劳动)
童孙: 学种瓜 (天真可爱、热爱劳动)
第二课时
稚子弄冰 村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注释,自学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教学方法】
抓住关键的几个字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体会《稚子弄冰》中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和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3.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在儿童眼中,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你们知道一千多
年前的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
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
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
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古诗《稚子弄冰》。
(一)解诗题,知诗人。
1.理解题目意思。 2.了解作者:杨万里,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合称南宋“中兴四
大诗人”
,被誉为一代诗宗。
设计意图:
借助对诗人背景的了解,理解古诗内容。
(二)读准古诗,理解诗意。
1.读准字音,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古诗,了解诗意。自学要求: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诗意:清晨,
儿童将夜间冻结在金属盆中的冰块取出,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
林而过的响声,忽然冰块落地,
发出了如玉石破碎的声音。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
有趣的事情?(板
书“趣”)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抓住“脱”“穿”“敲”等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板书)
2.想象声音,感受儿童的快乐。
3.想象儿童从“脱晓冰”到“当银钲”再到“敲玉磬”至
最后的“忽作玻璃碎地声”各
个环节的心理活动,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4.对“玻璃”“玉磬”“银钲”这些名词的理解要立足于诗歌实际。
设计意图:
从字词出发,以“趣”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与诗句中儿童生活的联系,想象有趣
的画面和变化而灵
动的声音,感受儿童的心理,从中品味儿童生活的快乐。
三、学习古诗《村晚》。
(一)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由此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二)读准古诗。
1.读准字音,读正确,读流利。
2.按节奏读出韵味。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理解古诗意思。
1.教师点拨。
陂(bēi):池岸。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漪(yī):水中的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2.诗意: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波
光粼粼的水中。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四)领悟诗情。
1.诗的题目是“村晚”,乡村的傍晚有什么景物?(读前两句)
2.学习前两句。
(1)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
(2)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
(3)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样子,生动形象。
(4)诗人把池塘、山、落日
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
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5)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
抓住用得巧妙的几个字,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图画。
3.学习后两句。
(1)“横
”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天真活泼、纯朴无邪。
(2)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牧童自然就优哉游哉、其乐融融
了。同
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3)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
体会儿童的无忧无虑。
四、拓展其他古诗。
1.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梅子留酸软齿牙,
收篙停棹坐船中。
芭蕉分绿与窗纱。
怪生无雨都张伞, 日长睡起无情思,
不是遮头是使风。 闲看儿童捉柳花。
2.根据三首古诗的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的古诗积累量,并让学生改写成短文,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写
作能力。
【板书设计】
稚 子 弄 冰
“趣”:脱、穿、敲——儿童的天真淘气
村 晚
池塘、山、落日
横牛背
信口吹
儿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
}
饶有生趣的乡村晚景图
2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读准1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园子里的“我”自由自在生活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感悟园子里的自由自在。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童年的生活总是让人终生难忘,童年的记忆总是五彩缤纷。作
者萧红一生魂牵梦萦的
是祖父的园子。今天,我们就随着萧红富有诗意的语言,一同走进祖父的园子,感
受作者童
年的天真烂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2.学生课前交流收集到的关于萧红的资料。
3.教师出示课件: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
将课文置于《呼兰河传》的背景中,既
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
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
文中部分词语。
晃:huǎng①明亮:明~~。②光芒闪耀:~眼。③很快地闪过:一~十年。
huàng摇动,摆动:~荡 ~动 ~悠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
园子(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4自
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
都是自由的(第15—16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
入梦(第17—19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园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
“我”也
经常在园子里玩耍,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我”也是自由、快乐的。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对《祖父的园子》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三、走进园中,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出示课件,自学提示:想想课文中描写了一个
怎样的园子。(学生找出相关的自然段,画
出相关句子,并在书的旁边标注自己的体会。)
(一)初进园子,感受园子的生机勃勃。
自由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板书:生机勃勃)
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相机指导朗读。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非常可爱
,“我”非常喜爱它们。作者描写得这么细致,
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
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二)再进园子,感受园子的自由快乐。
1.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一段也是写园子里的景物的?(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16自
然段,看看这段话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园子。(自由自在、随心
所欲、无忧无虑……)(板书:自
由)
3.抓住“花”“鸟”“虫”,感受园子里的自由自在。
(1)哪句话直接写出了自由自在呢?
指名回答,并出示: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
由的。
齐读句子。
作者说“一切都活了”,都有哪些事物活了呢?(花、鸟、虫子)
(2)师引读:作者是如何形容花活了的?→生接读:就像睡醒了似的。(课件出示句子)
体
会:这花在作者眼里仅仅是花吗?(人、伙伴)对呀,花像人一样会睡醒呢!不是叫醒的,
也不是惊醒的
,而是自然而然地睡醒的,这就是自由呀!谁愿意来读出这份自由?
(3)师引读:作者是如何形容鸟活了的?→生接读: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课件出示句子)
体会:鸟儿飞得多高啊!它若是不想回来,有没有人怪它?(没有)因为它是——自由的。谁
来读?
(4)师引读:作者是如何形容虫子活了的?→生接读:就像在说话似的。(课件出示句子)
想象:如果你是虫子,你会说什么呢?(园子真美啊!在园子里真自由啊!)
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虫子自由、快乐的心情。
指导朗读:这些动物、植物都活了,就像是“
我”的小伙伴一样,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
在园子里。谁想把它们都读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