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高效课堂教案
宁波城市学院-职称外语免试条件
1、
草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
辽阔的草原是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你想去欣赏吗?请让老师带
领同学们去领略草原那美丽的
草原风光。(板书课题)
二、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课件,指名读。)
学习目标
1、认读生字、新词:
绿毯 骏马 无限 马蹄
天涯 礼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各个自然段的内容吗?
三、自学指导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有不理解的词语,学生可圈、画、查、注、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3、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体会。
四、先学
1、学生读书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确保每个学生都集中注意力,认真读、
想。
2、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1)读生字和词语
1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容易写错的字。
“蒙”的读音是měng
“好客”中的“好”应读“hào”
“同行”中的“行”应读“xíng”
“似乎”中的“似”应读“sì”
“毯”的最后一笔为“、”
“吟”“貌”不要多一点。
B、理解以下词语。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
以随心所欲,
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裙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一碧千里:碧:形容草很绿。整个草原全是望不到边的碧绿碧绿的草。
(2)指名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3)指名概括课文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师相机归纳:
(美丽风光——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五、当堂训练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渲(xuān xuàn)染
蒙(měng mãng)古
拘束(sù shù)
2、看拼音、写词语。
2
在gōulâ tiān yá lǜ
tán dī yín
( ) ( ) (
) ( )
在jí chí sǎ tuō xiū sâ
jīnpiāodàiwǔ
( )( ) (
)( )
3、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
(2)带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边的( ) 各色的(
)
迂回的( ) 会心的( )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及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
3
民的深情厚谊。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
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
1、复习有关词语:
地毯
渲染 勾勒 低吟 襟飘带舞 礼貌
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出示学习目标
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2、在第2自然侧面中,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草原
上行车十分洒脱”?
又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这份热情?
3、草原人民是如何盛情款待客人的?
4、你能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
理解和体会吗?
5、你能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吗?
三、出示自学指导
师:大家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可以用上以下学习方法:
1、同桌或前后桌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2、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口味,解决问题。
3、针对疑难问题,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4
四、先学
生认真展开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五、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指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六、后教
1、更正
对于学习目标中的问题,学生如有不同意见,请让其更正,并说明更正的
原因。
2、讨论:对于共性疑点,让小组讨论,并派代表 发言,教师点拨。
问题: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和体会。
(教师点拨)
七、课堂练习:
1、“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br>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里的“绿毯”指的是
;“白色的大花”指
的是:
;“绣上了”指的
是
。这个比喻具体恰当地描绘出了
的情景。
2、那些小丘的(
)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 ),不用(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
( )。
3、
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可以借鉴课
文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即兴创作
。
5
八、课堂小结
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 <
br>深受感动,我们真心希望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永存!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
的最后一句,作为我
们这堂课的结束语。
九、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识记本课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
刻的句子了解本部的灿烂历
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6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驼
队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西方的古老文化,
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的通
道,今天,让我们一
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认识丝绸之路。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舵鸟、匕首、贸易、芝麻
2、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
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3、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三、自学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
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
学过的方法解决。
2、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主动向老师请教。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一〉读课文,教生字。
1、指名几位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
2、老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
3、指名其他同学帮助正音。
学生可能读错的字有:
矗(chù)立
戎(rïng)装 匕(bǐ)首
4、鼓励学生提出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7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学生回答“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这条路上发生过哪些
故事?”
3、师相机点拨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
1、学生自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讨论交流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指名回答。
4、教师总结
七、课堂练习
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
如:栩栩如生
、 、 、 、 、
2
、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
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 画出。
摹写句子
(2)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
八、布置作业
小练笔:
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
8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白杨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
2、了解白杨的特点。
一、导入
在祖国的大西北,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
的大戈壁滩上的白杨。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
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抚摸、
介绍、边疆、陷入”等生字。
2、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认真品读课文的一至十二自然段在,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课文,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有不理解的词语,学生结合上下文或借助
9
工具书理解。
2、同桌之间互相听写生字,理解词语。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归纳中心)
1、生自由读课文,试着概括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学生归纳
3、师相机指导概括。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细读口味一至十二自然段)
1、学生读一至十二自然侧面,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
3、指名学生回答白杨树的特点。
4、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六课堂练习
地qīng xī
yǔ sǎn fǔ mō
( ) (
) ( )
在biān jiāng xiǎn
lîu
( ) (
)
2、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
管 ,不管 ,它总是
,
那么 ,不软弱,也不
,
突然,他的嘴角又 ,那是因为他
的右面,在一棵
身边, 正迎着风沙
。
10
3、小练笔
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
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哪儿„„
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
词语。
七布置作业
背诵爸爸说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边疆的远大志
向和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引入,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细读课文第12段,思考:
表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
2、白杨树是在极具恶劣的环境中成长
起来的,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
的?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3、细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体会它的深刻含义。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分析第12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12自然段。
11
2、生分组讨论交流“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
3、指名回答
4、师相机归纳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体会借物喻人的方法)
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爸爸和白杨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2、指名回答问题
3、师明确什么是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4、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
向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
你想对他们的说些什么呢?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生找出本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指名回答
4、生分组讨论交流你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
5、师指导学生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
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
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
来。”
六、当堂训练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
粗壮的枝
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
强,不软
弱,也不动摇。
(1) 这段话描述了白杨树的哪些外在特点?
(2)
这段话表现了白杨树的哪些精神?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12
(1)这段话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2)父亲在表白着怎样的心?
七、布置作业
小练笔: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种事物,比如:蜡烛、扫帚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把铁路修到拉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新字词
2、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筑
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
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及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
奇
丽,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本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二、出示自学目标
13
1、认识本课生字,会读“妖娆、机械、开凿、巍峨、狰狞”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3、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4、我们应该向筑路工人学习什么?
三、自学指导
1、按阅读要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自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作批注,小组交流。
四、先学
学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五、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重点提醒:“械、狰狞”的读音
2、指名理解词语,师重点提醒“杯水车薪、废寝忘食”等词。
3、引导学生理解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造福广大人民的
路。
4、指名学生读课文,找出筑路过程遇到的困难:
1
复杂冰冻土层
○
2
恶劣天气 ○
3
极度缺氧 ○
5、比说话:
我们应该向筑路工人学习什么精神?
六、当堂训练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素裹 ( )( )而飞
14
( )寝( )食 (
)头( )脸
( )水( )薪 ( )零 (
)落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修建青藏铁路的建设者遇到了( )、(
)、( )
这些困难,但都被他们一一克服。歌颂了他们(
)的精神。
3、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多次在文中出现,起到了什么作用?
七、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听写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5、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牧童》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牧童》诗句意思。
3、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与快乐。
1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想知道古代的儿
童是怎样生活的吗?
二、出示目标
(一)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自由朗读研古诗,注意“蓑、庶”的读音和写法。
2、试着读出诗歌的节奏,并画出节奏。
3、借助课文下注释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二)过渡语: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能当堂完成目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诗句,扫除生字词)
(一)自学指导: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
趣的事。
(二)读古诗,教生字
1、指名轮流朗读。
2、老师板书学生读错的生字。
3、指名正音。
(三)学生齐读古诗。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读古诗,译讲《牧童》)
1、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小声读诗句,并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释
16
诗句。(如有不会的地方,可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2、先学
学生读诗,准备译讲,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后教
A、指名译讲:后进生先译讲,发现错误,请其他同学帮助更正。如果还不
好,老师更正,并分类板书学
生译讲错的词语。
B、质疑问难
鼓励不懂的同学举手提出疑问,大家给予帮助。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背诵古诗)
1、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读,准备抽背。
2、指名背
3、生齐读
六、当堂训练
1、默写古诗《牧童》
2、把诗句补充完整,再解释加点的词。
草铺
笛弄:
..
3、填空
《牧童》的作者是 代的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
个牧童在 的情景,表现了
。
17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舟过安仁》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3、背诵古诗《舟过安仁》
4、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牧童》这首诗中写了一个小
孩子,接下来我们学习的《舟过安仁》则
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是多么顽皮吗?那
我们就来学习
杨万里写的这首《舟过安仁》。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读记生字词“篙、棹”
2、你能理解“棹、怪生、遮头、使风”等词的含义吗?
3、你能说说《舟过安仁》这首诗的意思吗?
4、自由读诗边读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画面?
师:我相信,咱们五年级的学生一定可以顺利达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读古诗,扫除生字词)
1、师:怎么实现目标呢?下面请几位同学朗诵古诗,比读音准确,声音响
亮,吐字清晰。
2、指名正音,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学生可能读错的字有“篙 gāo”
3、小组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准最流利。
18
4、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不理解的词。
怪生:怪不得。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讲古诗、译古诗)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边小声读课文,边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若有不会的地方可同
桌讨论或举手问老师。)
1、学生读诗,准备译讲,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检测自学效果
指名后进生先译讲,发现错误,请其他同学帮助更正。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2、指名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六、当堂训练
1、把诗句补充完整,再解释加点的词。
(1)怪生 ,不是
(2)怪生: 。
..
2、填空
(1)《舟过安仁》的作者是 代 。此诗写诗人
所见到的情景,展示了
个小渔
童 。
(2)你还知道杨万里有什么佳作吗?选择一首默写下来。
19
七、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舟过安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词。
2、理解《清平乐·村居》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清平乐·村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舟过安仁》这首诗,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
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介绍诗人
辛弃疾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晚年,他隐居在江西信
州,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表现恬静田园生活的诗词。
二、出示目标
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读记“媪、亡赖、剥、莲蓬”等词语。
2、你能说说《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意思吗?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
情景?
20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读古诗词,扫除生字词)
1、自由练读
2、指名学生诵读
3、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注意提醒:“媪”字读作“ǎo”。
“亡赖”中的“亡”应读作“wú”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读诗词,译讲课文)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边小声读课文,边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5分钟后比谁能
解释重
点词并能正确译讲。(可同桌讨论)
1、学生读词,准备译讲,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检测自学效果。
出示译讲方法:一人译讲一句。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最后翻译
整个句子。
指名后进生先译讲,发现错误,请其他学生帮助更正;若不对,师更正,
并板书学生译讲错的词语。
指名译讲,如有错,引导其他同学更正,教师补充并板书。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背诵课文)
1、学生自背
2、全班齐背
六、当堂训练
1、填空
21
《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 代的 “清平乐”是
。
“村居”是 。这首诗描绘了
。表现了
。
2、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剥莲蓬”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能说
一说吗?
4、宝塔诗如何读?
开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山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2
教学反思: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
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
怀念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时光悄悄流逝,留下
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
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
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的童年。
(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毡、卸、咀”3个字,会写“毡、卸、咀嚼、漠、寞、袄、袍、
傻”等字。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3、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试着背下来。
23
三、自学指导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中的生字认准确把生字写正确。
2、遇到疑难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认读生字)
读课文,教生字。
1、指名几位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
2、老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上。
3、指名其他同学帮助正音。
4、鼓励学生提出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2、学生讨论交流如何背诵。
3、师相机点拨。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
1、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2、学生讨论交流如何背诵。
3、指名背诵。
4、师总结。
七、当堂训练
1、比一比,组成词语。
卸( ) 沟( ) 脆( ) 悦( ) 漠( )
缺( ) 构( ) 跪( ) 脱( ) 寞( )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哪几件事?
24
八、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2、能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几个生活片断?
2、从作者想起骆驼剪毛看出什么?
3、从”追问骆驼去处“这个片断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
4、从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童年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5、想一想,你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三、学生先学
1、自由读课文
2、师巡视,了解学情。
四、学生反馈
1、指名回答“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几个生活片断?”
2、指名回答学习目标中,2、3、4中的问题。
25
3、让学生说出自己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4、教师相机指导。
五、当堂训练
1、写出下列词的同义词或反义词。
反义词:丑——( )长——(
)增加——( )
旧——( )问——(
)缓慢——( )
同义词:寂寞——( )安静——(
)轻松——( )
悦耳——( )整齐——(
)侵犯——(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课文以
为线索,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 、
、 和
几个片
断,表现了
。
3、连线
冒 铃铛
驮
热气
系 傻事
做 麻袋
悦耳的 心灵
干冷的 驼铃声
幼稚的
空气
六、布置作业
抄写文中优美段落
26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祖父的园子
学习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
2、熟读课文,想
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
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
年生活的情趣。
第一课时
教学教程
一、导入部分
上节课,我们随着台
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
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
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
的童年生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读“
蚱、嗡、樱、蚌、嘟、 倭 、啃、 瓢”8个字及“蚂蚱、樱
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
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
词语。
27
2、默读课文第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儿和玩儿的句子,细细地
读一读,想象“我”的
心情。
3、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儿还是干活儿?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三、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针对疑难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3、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指名几位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
2、老师板书学生读错字。
3、鼓励学生提出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学生回答学习目标中的2、3、4、问题
3、师相机指导
六、课堂练习
1、按拼音写字组词
城yuán 花( )团( )来(
)
于míng ( )亮( )字( )叫
1 yú ( )树( )快( )蠢
5jiã ( )果( )日( )断
2、比一比,组成词语
28
据(
)芝( )睁( )蚌( )
剧( )茫(
)挣( )蛙( )
栽( )漂( )凉(
)倭( )
载( )飘( )晾( )萎(
)
七、布置作业
抄写文中优美句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老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9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据此,猜测
一下他是一个什么孩子。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痴迷、羞愧
、驱逐、
随心所欲、绞尽脑汁”等词语。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3、仔细读读你所找出的那几句话,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
的心情?
4、你能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吗?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认读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同桌间互相听写词语
3、指名认读生字词
4、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准。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回答问题)
1、生仔细阅读课文
2、指名回答问题,比一比,谁回答得又快又准。
3、生画简单的发现流程图,展示给大家看。
4、说说作者发现规律后的心情。
5、师相机指正,并板书。
五、当堂训练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不( )自 默( )( )声
30
( )尽脑( ) 随(
)所( )
一本( )( ) (
)( )自如
2、比一比,再组词。
澄( ) 较(
) 淘( )
橙( ) 绞( ) 陶(
)
3、填空
“我”在 岁时就发现了
这完全是“我”
独立思考的结果。“我”的在发现起始于
。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善于
发现,勇于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
,有时还面临着受到
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旧知识
1、齐读课文题目。
2、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31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从“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
规律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
孩子?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说说你对“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
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三、自学指导
1、认真读课文,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并且把它画出来。
2、借助工具书和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遇到疑难问题要跟同学交流或举手问老师。
四、学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五、生反馈,师后教。
1、指名学生回答“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师相机归纳:
A、“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B、“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C、“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2、生反复读能体现出“我”特点的句子,加深体会。 3、师引导学生举例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
和迫害的风险。”比如: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哥白尼的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
端,受尽酷刑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在火刑柱下
被活活烧死。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生举手回答
B、师相机补充(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
的勇气面对风险。
32
六、当堂训练
1、写出下列词的同义词或义词。
同义词:祸患——( )迷恋——(
)
妨碍——( )惊讶——( )
反义词:轻盈——( )澄澈——(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9、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责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
快乐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
教学过程
33
一、出示课文题目《儿童诗两首》,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儿童诗,可以说出诗歌的
题目,也可以背诵其
中的一两句。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等词语。
2、《我想》与《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区别。
3、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5、《童年的水墨画》分别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三、指名朗读
1、师:下面
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比比谁读音准确,富有感情,如有读错字音
的,请其他同学举手帮助更正。
2、生齐读字词两遍
提醒:“丫、汲”的读音
四、指导自学
师:下面开始自学,请各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
下面请同学们一边小声地读背这首两首诗
,一边思考学习目标中的问题,6分钟
后看谁回答得快又准确。
学生自学
五、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回答学习目标中2、3、4、5的问题。
2、师适时给予指导归纳
六、当堂训练
1、按音节写字组词
34
1zhī 枝( )两(
)脚三( )铅笔
1dài( )领( )表(
)帽
1chãng( )长( )墙( )实
1jīng眼( )( )神( )过
2、比一比,组成词语
蓝( )篷( )境(
)妆(
篮( )蓬( )镜( )装(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试写一首儿童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学习文言文中的生字、新词。
2、根据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35
)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氏之子》
二、出示目标
(一)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惠、曰、禽、谐、为设果、应声”等生字,新词。
2、你能根据课下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吗?
3、背诵全文。
(二)过渡语:
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能当堂完成目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一)指导:下面请几位同学轮流朗读课文,看谁读得准,声音响亮,吐字清
晰。其他同学认真
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二)读课文,教生字。
1、指名几位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
2、老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
3、指名其他同学帮助正音。
(三)齐读课文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读课文,译讲课文)
师:大家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准
备译讲课文。
(一)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并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8分钟后比谁能正
确译讲课文。
(可同桌讨论)
(二)先学
36
学生看书,准备译讲,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后教
1、指名译讲:后进生先译讲,发现错误,请其他同学帮助更正;如果还不对老
师更正,并板书学生译
讲错的词语。
2、质疑问难
过渡语:同学们,还有有懂的地方吗?鼓励不懂的同学举手提出疑问,大家给
予帮助。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背诵课文)
1、下面比比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课文背诵下来
2、学生自背
3、学生齐背
六当堂训练
1、比一比,组成词语。
氏( )惠( )诣( )示( )
纸( )慧( )指( )未( )
2、解释下面带点的词的意思
A、甚聪惠
...
B、君平诣其
..
父
C、孔指以示儿曰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37
A、此是君家果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为设果,果有杨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言文中的生字、新词
2、根据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和别人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有效地
与
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
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杨氏之子》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3、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4、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自学指导
1、同桌之间互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得好,注意停顿。
38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四、学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五、学生反馈,师后教。
1、指名回答,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派代表说说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3、指名回答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哪些?
4、师归纳
杨氏之子不但委婉地回答了问题,而且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
幽默。
六、当堂训练
1、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A、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B、为设果,果有杨梅。
C、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
极明邪?”徐曰: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A、解释词语
戏:
不然:
B、你认为除孺子的话巧妙在哪里?
C、修改病句
1
我的家乡是山东人。 ○
39
2
麦子已经快要成熟了。 ○
3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改进了自己的缺点 ○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A、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
的规律,这完全是我
的结果。
B、我明白了
世界上重大的发明者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
受到 和
的风险。
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说说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