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区编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

余年寄山水
584次浏览
2020年08月28日 20: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恋爱个性签名-河北省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查询


1、动物过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方格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
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
心。
过程与方法
生字结合词语,词语结合课文,实际讲解。课文用提问式。(以学生
为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对动物过冬有一定的认识,培养他们爱动物的情



【教学重难点】


1、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了解小动物
们过冬的不同方式。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不同动物的过冬方式不同。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制作动物头饰。
2、查阅、搜集动物过冬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
1


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
来。(打一自然界的事物)
小朋友们猜猜看这是什么?(生:是雪花。)
师加以肯定,并随手在黑板上画上一个雪人。
冬天快到了,小动物们怎么度过寒冷的冬天呢?这节课我们就一道来学习
第一课。
板书课题:1、小动物过冬
2、自己读读课题,你能想知道些到些什么?(有如下问题:课文
中讲了哪些小动物?小动物们是 怎么过冬的?)


二、整体感知。


过渡: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刚才提出了不少问题。有些问题只要

读读课文就能解决。你们愿意自己读懂课文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漏字改字。
2、读好的小朋友可以再读一遍 ,然后自己想一想、说一说,读了
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多少。
三、检查自读。

1、读准生字。
(1)刚才小朋友们已经读了几遍课文了,生字词一定都能读准了。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或短句:
1)mǎ yǐ jìjìng huáng lí xiǎo cháo di
àn zi 蚂 蚁 寂 静 黄 鹂 小 巢
垫 子
páotǔ bào yǔ

2


刨土 暴 雨
2)早晨,小蚂蚁来到树林里找吃的。树林变了样,满地是飘零的树
叶。一阵风吹来 ,他感到有点冷。周围寂静极了,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
呢?
3)喜鹊把小巢垫得暖暖和和的准备过冬。
4)青蛙用脚刨土,它刨了一个洞也准备过冬了。
(2)自由读字词一遍。
(3)开火车展示,随时正音。
2、读通课文。
(1)请4个小朋友开火车朗读课文,注意读通句子,随时纠正
错处。
(2)同学评议:主要是表扬读得好的同学,并简要说出好在什
么地方。


四、学习第一节。


1、刚才提出的问题,你解决了吗?
课文写了哪些小动物?从哪儿知道的?
板书:青蛙
小燕子 杜鹃 黄鹂
小蚂蚁
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一节。
2、读了第一节,你有什么感觉?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读第一节,读出寂静的感觉。
3、齐读第一节。

3



五、学习生字。

1、巩固字音: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暖(luǎn nuǎn)和(hé huó huo)
2、理解生字字意。
你知道这些字的意思吗?由这些字,你想到了哪些词或 成
语?哪些名言警句?哪些诗文?说出来大家交流交流。(例如由“暴”想
到了“暴风骤雨”“ 暴跳如雷”;由“ 蚂”想到了“玛”、“吗”以及“妈”
等。)
3、学写生字。
(1)观察师写生字笔顺,按笔顺自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
正坐姿
(2)描一描田字格中的字,想一想,哪些字比较难写,待会儿
全班交流。
(3)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教师再范写,学生书空。着重指出:
“巢”的上面, “ 抱”与“刨”区分开来。 “垫”与“堑”区别开。


六、课堂练习。


1、 读词语,抄写词语 。
气候 蚂蚁 变样 飘零 寂静 鸣叫 黄鹂 鸟巢 垫子 刨
土 暴雨 粮食
2、猜一猜,连一连。
(1)百花村里有人家,鲜花瓣上种庄稼,招待客人用蜜酒,辛

4


勤劳动人人夸。
(2)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
带剪刀满天飞。
(3)身披绿袍,眼睛眉毛,先像逗点,后像小猫,跳上绿椅,
呱呱喧闹。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初读了课文,了解了 课文写
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的故事。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秋风刮起来
了,天气渐渐地凉 了,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 那么小动物们准备
怎么过冬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读课文2-4节。教师指导角色分配:一生读 小蚂蚁的话、
一生读喜鹊的话、一生读青蛙的话 。
2、组内交流:三个小动物分别怎样过冬?为什么要这样过冬呢?

三、理解感悟。

1、小组派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听者随时纠正补充。
生:燕子到南方过冬。因为南方暖和,虫子多。
师:是呀,冬天,北方太冷了,虫子都躲起来 了。小燕子到南
方过冬才有虫子吃。你真聪明!你从哪儿知道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好吗?
生读第二节。

5


师:你们知道秋天飞 到南方,春天飞回北方的这种鸟叫什么鸟
吗?(如果不知道,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叫候鸟。)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与小燕子的过冬方式一样呢?
生1:大雁也到南方过冬。
生2:我知道布谷鸟也是候鸟。还有……
2、师生配合读3节。
师:老师做小蚂蚁,谁来读青蛙的话,和老师配合一下?
师生合作朗读。
师:怎么你也要到南方去?
生: 不,我要去睡觉了。
师:太阳才升起来你你又要睡觉啦?
生:我要冬眠了。整个冬天,我们青蛙都睡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到
明年春天再出来。
师: 这就叫做——冬眠。
生:对,对!
师(面对大家):还有那个小伙伴和青蛙哥哥过冬的方式一样
呢?
生1:大狗熊。
生2:小乌龟。
生3:大蟒蛇。
4、 读最后一节, 说说小蚂蚁是怎么过冬的?
板书: 青蛙 冬眠
小燕子、杜鹃、黄鹂 飞到南方(候鸟)


6


喜鹊 把小巢垫得暖暖和和的(留鸟)
小蚂蚁 洞里吃存粮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小组中朗读,准备参加全班竞赛 。引导:与好朋友说话怎么说?
他们是用什么口吻说的?“商量”是什么样的口气呢?
2、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及时评议。

五、戴头饰表演。
1、引导:喜鹊说话时会做什么动作? 蚂蚁说话时会怎么样?青蛙又

怎样?蜜蜂和燕子扇动翅膀样子一样吗?小伙伴们告别时会说些什么?
2、戴头饰分角色表演。
3、你们喜欢这三个小动物吗?为什么?(有礼貌 相互关心。)



六、巩固练习。


1、听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阅读童话故事。

七、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划线,将动物的名称与相应的过冬办法连起来。
青蛙 飞到南方过冬,明年春天飞来。
喜鹊
蚂蚁 点好鸟巢,在本地过冬。
杜鹃 睡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冬眠)
黄鹂
燕子 往家里拉小虫,准备过冬的粮食。
2)照样子写出同样结构的词语。
例:暖暖和和

7





八、心得体会:




















2 蜜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闷”“蜜“蜂”“触”“测”“迈”“误”“逆”“陌”等9个生字。
会写“蜜、蜂、”等8个 字。能正确读写“辨认、能力、推测”等18个词

8


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④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探究、交流、反馈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作者勤于观察、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了解蜜蜂辨别方向的实验过程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①教师: 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
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 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9


细读感悟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 实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 实验?(可板书“实验”两
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实验的,请读第二
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 实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 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 实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 实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
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课堂练习
①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蜜 、蜂 、 触、测 、 迈、 误、逆、陌 ,引
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 学生展示所写的字。评议学生写的字。
②抄写词语。

10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 实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
要内容。
③ 实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自由读)
c.教师激励:( 指名让朗读能力较强的来读) 其他同学觉得自己能
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
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 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
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可先让学生充分
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 议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
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 说说理由。
赏读 ,表达感情

11


①教师引导。小蜜 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
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 二十只蜜蜂中,十
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读片段,再激兴趣
1) 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
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3)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迈、触、误、逆、陌,引导观察,说说书写
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学生组词书写书,评议优点或不足。

板书设计:
(具有辨认能力) (试一试)
捉、记号

逆风飞 走两里路,放
陌生景物,四十分钟

超长本能
作业布置:
一、朗读课文,判断对错。
1、“我”在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是为了使蜜蜂看起来好看。 ( )
2、在40分钟的时间里面,有两只蜜蜂飞了回来。

12


( )
3、第二天,20
( )
只蜜蜂都飞回了蜂窝。
4“我”通过实验证实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 )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蜜蜂( ) 推测 ( ) 陌生( ) 无误
( )
包括( ) 迈进( ) 沿途 ( )逆风
( )

课后心得:




















6 养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

13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自己喜欢的
段落。
过程与方法: 采用提问、交流、反馈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养花的乐趣,懂得只有劳动才能创造
快乐的道理。
教具准备: 自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你们家里有花吗?见了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二、 初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句
子多读几遍。)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师指导。
三、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
1、 本文写了几个内容?
2、 全文表达了什么意思?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四、 自主读书
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再读一读,然后背下来。
第二课时
提问:

14


1、作者为什么喜爱养花?
2、找出最能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读一读并画下来。
齐读最后一段。
思考:作者在养花中获得了哪些乐趣?
朗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养花的乐趣?
1) 平时在写作空隙常常照顾花草,是脑力和体力得到调
节,有益身心。
2) 写在特殊天气里抢救花草,最后心结不劳动连花也养不
活的道理。
3) 作者为什么不养奇花异草呢?说明了什么?
(从自己实际出发,养不好这些花,所以只养好种易活自
己会奋斗及生命力强的花。说明作者爱花、怜花。对普通花
一样喜爱,养它们一样有乐趣。)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6养花
乐趣
有喜有忧 又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既„„又„„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作业设计:

15


读拼音,写汉字。
qīng zhú xún zá
( )盆 秉( ) ( )环 ( )死
yōu yāng yì
喜( ) 菊( ) 奇花( )草
zǎi
三年五( )
二、读句子、说句子、写句子。
1、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
经常听音乐有利于 。
...
有利于 。
...
2、 大风降温天气特别不利于蔬菜的生长。
...
说这样的话不利于 。
...
不利于 。
...

心得体会:


9 牛郎织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

16


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过程与方法
熟练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意思大致地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文了解这个神话故事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掌握字词,理解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神话故事。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以及 《牛郎织女》录像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你们知道那些关于星星的故事 ?(畅所欲谈)今天我们来
学习一篇有关天上星星的神话故事。板书 牛郎织女
要想学好一篇课文首先要把课文中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字
词消灭掉。那么下面我们先来解决字词。
一、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分组读、男女声赛读。发
现读错及时纠正)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郎”“嫂”“恳”“婚”“筐”“鹊”

17


方法:1)小组合作,分析字形,共同分析每个生字可用
什么方法来识记。
2)小组汇报识字方法,师生共同评价、订正。
3)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偏旁组字)让学生熟练认
识生字。
4)是在黑板上书写、学生观察书写笔顺与结构。
6)学生临写,师查巡,指正。
三、朗读课文,巩固字音。
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全班读文,并找出生字以及有生字组成的词、句。
3)各自给生字组词,越多越好。
板书设计:
郎 嫂 恳 婚 筐 鹊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
难发现 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
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 织女星”。民间
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
的故事。
二、自由朗读,理解课文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

18


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牛郎只好和老牛住在山下的一个小
屋里 ):简述牛郎的家里情况 。写牛郎生活的凄惨,为下文与
织女结城美满姻缘做铺垫。
第二部分(“那老牛不但„„而且„„”到“牛郎让老牛喝
干净的水,吃嫩草”): 讲牛郎和老牛相处融洽,为下文老牛帮
助牛郎埋下伏笔。
第三部分(“有一天晚上”到“ 这头老牛是头神牛”):老
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 ”到 “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牛郎
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他们男耕女织 ,并生下了一双儿女,
幸福地生活着。
第五部分(“王母娘娘知道了这件事”到 “牛郎怎么 也过
不去”)讲王母娘娘不赞成牛郎与织女的婚姻,并用宽宽的银河
来隔断这对恩爱的夫妻。
第六部分(“从此以后”到“让他们在鹊桥上见面”)牛郎
和织女可以在七夕鹊桥相会。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2、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19


3、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4、 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 牛郎从小无父 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
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 。
( 2) 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
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 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
孩子。他对牛很好, 每天都让牛吃嫩草、喝清水 ,说明他是勤
劳的孩子。
(3)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哥嫂 只给他一头老牛, 把他赶出了家。牛郎 地离开了家,
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4)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
换来的。)
(5)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五、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20


板书设计:
9牛郎织女
勤劳创造 勇敢追求
作业设计:
一、 按正确的语序写句子。
1、织女 要 牛郎 做 妻子 他 的

2、抓 天兵天将 走 王母娘娘 把 织女 了 派

3、立刻 河 出现 了 一条 面前 牛郎

4、分别 的 牛郎 留在 两边 和 织女 银河

二、 熟读课文,根据提示,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身边的人
听。
1、 牛郎和哥哥嫂子
2、 牛郎和老牛
3、 牛郎和织女
课后心得:




21













10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 12个生字,会写 8个生字。正确读写“ 、黑暗、
上升、下降、 、四肢、肌肤、辽阔、 、奔流不息、 、滋润、 ”
等词语。能借助 拼音读通课文,了解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
丽宇宙的过程。有感情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引导
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培养学生 、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
自己的语言积累。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22


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
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
阅读神话 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 过
程中,我们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
事?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叫《盘古开天地》
3、读了课题,你知道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
2、学习生字新词(领读--- 开火车读----齐读)
找一找形声字读一读。
找一找月字旁的字,说说为什么是月字旁。
找一找表示动作的词语,做一做。

23


读准多音字“降”和“倒”
3、开火车读课文
4、读了好几遍课文后,谁能说说对课文或盘古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一、二段
1、 盘古真是了不起,能够在混沌一片的宇宙中开天辟地,现在
我们去看看宇宙当时的情景吧!
2、师范读课文
说说看到了什么?(自由说)
是啊,很久很久以前,宇宙只是 混沌一片, 黑漆漆的一片,
课文里用了哪个词?读第一段。 就这样一直到十万八千年的一
天,混沌之中一位名叫盘古的巨人醒了,他是怎样开天辟地呢?
3、自由读第二段,划出有关句子。
1)指名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应该怎样读?指导朗读: “猛劈
过去”要读重一点,清和轻应该轻读,要是读重了就会掉下去了。
2)再读读这段话,让我们用朗读来感谢盘古给我们带来明朗
的天和坚实的土地。(齐读) < br>3)在读着段文字时你有什么发现吗?同学们,你们发现作者
在写这段神话时用了很多的什么词? 请赶快找出来。并校对。
4)我们能利用这些反义词和近义词把天地分开的情景说清楚
吗?(自由练说——指名说) < br>4、小结:作者用上了这么多的反义词和意思相近的词,使
神话情节形象起来了,讲起来就更有味 道了。同学们,天地分开

24


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 头顶着天,脚踩着地, 请找
到课文的语句读读吧。
四、课文的第三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或者齐读
3、朗读:(中间穿插导语:同学们,盘古为了不让天和地合在一
起,就像巍巍的巨人一样,直挺挺的撑在天和地的中间,孤独寂
寞的、辛苦地站住那里。十年过 去了、百年、千年、万年——一
站就站了一万八千年,天就变得很高很高,高到了九千丈,地就
变得很厚很厚,天和地终于被固定住了,但盘古也到了精疲力尽
的时候,所有的精力也消耗殆尽。终于有 一天,他轰的一声,倒
在地上死去了。此时,你又想对盘古说什么?让我们把想说的话
送到朗读 中去把!
4、过度:就算他倒下了,可他还是用自己的整个身躯把这个世
界变得美丽。让我们 下节课再去看看他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
吧!
五、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过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盘 古开天辟地之后,累
得倒下了,可就算他倒下了,他还是用自己的整个身躯来创造美

25


丽的宇宙。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创造的?
二、学习课文的第四段
1、自由读
2、提示:同学们,边读书边想着画面,这是一 种非常好的读书
习惯,咱们去试试好吗?(学生再读)
3、你刚才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呢 ?(引导学生边读
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交流)
4、到底是什么词语使我们联想到了这么美丽的画面,让我们再
读读这段话,你发现了吗?
师:“飘动的云”,像这样的词语,在这一段还有好多呢,找找读
读吧。
出示:飘动的云 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诃 茂盛
的花草树木 滋润万物的雨露和甘霖。
5、谁能读出这些词语的意思,
6、放到课文中去读读,就能读的更好了。(指名读——齐读)
7、我们看看当时神话般的情节吧!(播放盘古开天地)
小结:同学们,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他没有忘记把自己的全部留
给他开创出的天和地。 后他用 了自己整个的身体来使这新诞生
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美丽。那么你们也想作者一样,进行大
胆 的、合理的想象,盘古的其他部位变成了大自然中的什么呢?
8、交流(用上怎么样的什么,这样的词语)
预设:他的牙齿、骨头、骨髓则变成了蕴藏在大地下的闪光的金

26


属、坚硬的石头、美丽的珍珠和湿润的玉石。就连他身上的汗水
也变了,变成了无尽的雨露和 甘霖。肉变成肥沃的土地,筋骨变
成条条宽阔的道路。他高兴的时候是睛天,发怒的时候是阴天。
9、由此引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10、是呀,正因为盘古的献身,才使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 上有
了山川草木,才有了现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神
话,人们喜欢这些神话,一 谈起历史,常常就说从“盘古开天地”
起。这是因为盘古是我们人类的创世神,那在神话中说是谁创造< br>了我们,(而民间认为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是始祖神,
盘古和女娲作为和创世神和始 祖神,广泛而又长久地受到了中华
民族的崇拜。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神话故事吗?让我们在中华
传统文化的这座巨大的宝库里,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吧,引读民
族神话千字文

板书设计:
10盘古开天地

盘古 顶天踩地 创造宇宙

化作万物

课后心得:

27







13、古诗三首
1、所见2、村居3、小儿垂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 8个生字。认识“袁”“莓”“苔”。
2.。学习要求掌握的词,结合古诗了解它们
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这三首,背诵这三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
生字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并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28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
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1、所见
(清)袁枚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 的人。是干什么的。
(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
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
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29


1.解释题意:牧童 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
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 br>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
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méi chán
(1)出示生字词卡:枚 蝉
(2)注意,前鼻音: 蝉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要求学 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
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

30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
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 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
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 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
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 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 樾——树荫
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
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
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31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 捕——
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了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
到蝉叫声。)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三、齐读全诗
四、叙说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32


一、复习巩固
l.熟读全诗。
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振 欲 捕 鸣 闭 口 立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全诗,说出诗意。
1.看插图,讲图意。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歌唱,知了 在树上
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
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 上的知了。)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指导读第一句诗。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心情。
指导读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33


2.指导读第二句诗。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忽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
情 ,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
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 准备。想象牧童的内
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
住呼吸, 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全诗
五、分析指导字形
1.比较字形。
蝉—— 单 枚 牧
2.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3.指导书写。
六、总结
1.朗读全诗。

34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愉快、
顽皮)
板书设计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2、村居
(清)高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5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
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
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 放大的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
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 、师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
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 。河堤上,杨柳长
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傍晚,农家的炊烟
袅袅上升。这浓 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
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 就
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
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 4个生字 。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36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1、学习一句。
1)指名读上半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地成长,黄莺飞来飞
去)
3)齐读上半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下半句。
6) 看插图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
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 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 图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句。
2、学习二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小组去读这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句后,你好像
看到了什么?

37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
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
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
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字形,提出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自由练习。
4、组词。
3、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教学目标:

38


一、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 绘的情景,领会儿童收视
反听、机警可爱的形象。
二、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和词组。
三、能有情感地朗读古诗,并能诵古诗。
教学时间:1课时
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一起说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垂钓吗?说说你的垂钓经历。
不光同学们喜欢垂钓,连古代的小朋友也很喜欢垂钓,今天我
们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 垂钓》。
二、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⑵说说意思:小儿就是小孩儿,垂钓就是垂钓的意思。
⑶问:作者为什么不写大人垂钓,要写 小儿垂钓呢?这个小孩
儿垂钓事实有什么地方把诗人吸引住了呢?那我们一起来学习古
诗。
二、讲授古诗:

39


一、朗读古诗:
(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起首要读好古诗,练习读准字音,诗句
读通顺。
⑵指名读, 老师指导。讲解稚子、侧坐。稚子:小孩儿。 侧
坐:身板歪斜着坐。
⑶师范读,让学生注意停顿和语气。
⑷再指名读,齐读。
二、自学古诗:
(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之处可以查字典,看图,或
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⑵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内进行总结。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理解了哪个词、哪句诗的意思?
⑵初步讲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A、蓬头:头发散乱,没有梳理。
垂纶:这里指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40


莓苔:长在湿润之处的低等植物。一般长在太阳光不容易照到
之处。
映身:遮蔽身子。
B、连起来讲说诗句的意思。(注意改正病句)
⑶初步讲解路人 借问遥挥手,怕得鱼惊不该人。
A、借问:向人询问打听的意思。借问是指有礼貌地问。
遥:远远的;应:应答。
B、连起来讲说诗的意思。(改正病句)
三、深入体会古诗,赏识诗歌。
一、一个小孩儿垂钓是平常不过了,作者为什么要去写他呢?
再读读诗歌,说说你感受和领会最深的是什么?同桌交流一下。
二、师引导,深入体会
(机警可爱)
(1)、理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A、蓬头说明了连头发也没有梳理,就来垂钓 。
B、侧坐莓苔草映身说明小孩儿机警伶俐。

41


莓 苔:此地太阳光不容易照到,人不会被爆晒。人去的比较少,
干扰少,是一个垂钓的好地方。
草映身:担忧被鱼看见,用草遮拦着身板。又 说明了他 认真
地垂钓 。
这一切说明了小孩儿有了一定的垂钓知识,学得有样。
小结:
这个小孩已看了很长 时间,学了很长时间,准备了比较长的时
间(钓竿、钓钩、),今天终于有机会大显身手了,你说此时, 他
心中会想什么?(钓大鱼,大人瞧得起)
C、操练朗读:开头句开心,第二句要念书儿童的机警可爱。(指
名读、齐读)
⑵、体会路人借问遥挥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A、让学生先回答;
B、是啊,当你正 在垂钓时,而且好象鱼就要上钩了,却有人高
声向你问路,你心中会怎样?(做了用手做姿势叫行人不作 声)
你会如何去做?(摆手让他走、摆手叫他别作声、挥手叫他过来,
轻轻告诉他)
你以为书上说的是什么用手做姿势?

42


小结。(何等伶俐的小孩)
C、练习朗读。这两句轻声。
⑶、看图 理解:看书上的图,行人笑呵呵地,没有告诉他路,
为什么还是笑呵呵的呢?行人会说什么?(黑板字: 可爱)
⑷、齐读古诗,读出小孩的可爱机警。
四、读通古诗。这么好的古诗,28个字就将 一个可爱的垂钓小
孩活泼地描述了出来,让我们来背下来。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认真专心)
14、松坊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
分。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以

43


及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体会作者看到景物时的心情。
4、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和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深入体
会作者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生字结合词语,词语结合课文,实际讲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江山,培养学生的生活
情趣。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雪中松坊溪的景物的特点。。
2、学习抓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把句子写生动的写
作方法。
教学时间:2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44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Tián jiàn zhàn juān yòu mó g
恬 涧 湛 鹃 诱 蘑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
(1)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松坊溪的春景?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
1、 听写词语。

ū

45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 松坊溪春天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 文中描写溪石在下雪前和下雪是情景的句子。找出
雪后溪鱼的句子。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 形状各异的山涧溪石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那溪石多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子
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小熊正走上岸来。
(3)说说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

46


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有关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
色 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
雪走上雪白的岸边。
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
(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
1、指名读
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6、7 自然段
(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明亮的白雪世界?
指导朗读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怎样美丽?
五、作业
背诵 “冬天来了”到结束。
板书设计
松坊溪


47


溪石上:小牛溪中饮水、 狮子睡在岸边、白熊准备上岸
(观察想象)
雪中美景
石桥上: 溪石到处披着白雪,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
2、想象画面。

二、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 溪中 溪石 松坊溪
映照 倒映 反映 放映
披着 披风 披散 披甲
三、朗诵并摘抄的写景文章。
四、作业设计
1、读读记记下面的短语。
彩色的溪鱼 轻轻地降落
恬静的山村 淙淙地流淌
湛蓝的天空 高高地升起
白色的蘑菇 慢慢地走着

48





火红的杜鹃花 静静地听着
2、下面这段文字是森林的秋景,说说短文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秋天到来它们又怎样的表现?
一到秋天,森林里又换了一番景色。落叶松和各种阔叶树的
叶子变成各种深浅不同的黄色,不落 叶的书显得更加苍翠。秋风
摆动树林,哗哗的声音好像好像海边的浪涛。各种山果子熟了:
榛子 、野枣、山里红„„说也说不完。松鼠忙起来了,它不停地
把山果子搬进树洞里去。东北的森林,10月 就飞雪了,松鼠不
得不早作准备,好渡过漫长寒冷的冬季。
课后心得:





咏梅词二首
17、 卜算子
咏梅 ( 唐 )陆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49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理解本首词的字面意
思。
2、通过对比、朗读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
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畏严寒、俏不争春、乐观
谦虚的品格与精神。
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诗词大意,体会两位词人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与
精神,感受作者所 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
态度也有所不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50


一、 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对它有哪些了解?
师:梅花,因其凌寒独 放、暗香幽远,成为历代文人墨
客竞相吟咏的对象。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更是创作了
百余 首以梅为题材的诗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首
《卜算子·咏梅》。
二、初读感悟
1、自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小组间检查
认读,把易错的字写到纠错本上。
2、交流汇报
3、指名读文,随机指导。
易读错的音:著(zhuó)碾(niǎn)妒(dù)
三、 精读词意
1、学生自读,解决疑难
师:正确、流利的朗读是理解诗词的前提,请同学们自
由读文, 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字面意思,不理解的字词记
录下来。

51


学生自读
全班交流
师:有哪些字词不理解?
预设:驿外:(驿站之外,形容荒凉之地。)
更:(再一次)著:(经受)
苦:(拼命、尽力)零落:(凋零)
碾:(碾压)
2、初谈感受
师:你能大致说说整首词的意思吗?带着你的理解读一
读这首词吧。
四、 品读诗词
1、师: 同学们,请你们再读这首词,说一说陆游笔下
的梅花是什么样的?你 是从哪读到的?结合相关诗句谈一
谈。
孤独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驿站之外本来就很少有人来,这座桥还断了,就更没有

52


人走了 ,梅花生长在断桥边上,无人问津、无人照顾,更没
有人欣赏它,可见它很孤独寂寞。
2、凄凉(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只有这枝无人过问的梅花还开 放
在断桥边上,它怎么能不发愁呢?更何况它还要忍受风雨一
次又一次的袭击,可见梅花的处境 是多么悲惨凄凉!
3、清高(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梅花在这么艰难 的处境下绽放了,却不想和那些百花去
争奇斗艳,任由他们嫉妒。等到凋谢了被碾成泥土化成灰尘
了,可是它还是像以前那么香。
五、 研读情感
师:
同学们,为什么在陆游的笔下梅花是如此寂寞、愁苦
呢?
生:介绍陆游资料。
师:出示 大纸条(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坚
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 ,投降派

53


打击他,他陷人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
师: 同学们,古人 诗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那么
这首词又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呢?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表达了他郁闷
愁苦的心情。因为他得不到皇帝的信任,投降派 也排挤他。、
2、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表达了他孤独寂寞的
心情,他就像这断 桥边的梅花一样,投降派们都打击他,皇
上也不信任他,大家都孤立他,使他感到凄凉、寂寞。
3、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体会到词人的
清高。虽然没有人支持他的北伐主 张,他也不和那些投降派
同流合污,他是一个孤傲清高人。
师:尽管皇帝不信任我,尽管 投降派排挤我,打击我。
但是,我的爱国情怀永远不变。这就是陆游,伟大的爱国主
义诗人,同 学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首词吧!
第二课时
一、 激情导入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块学习了陆游笔下的梅花,
作者寂寞、愁苦的感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伟 大领袖

54


毛主席在读了他的词后,也写了一首《卜算子.咏梅》, 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毛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
二、初步感知, 提升学生的情感
1、 初读诗词
指名读
你们知道毛主席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卜算子.咏
梅》吗?
2、了解时代背景、积淀情感
师:1961年,我国连续三年遭到严重自然灾害,国家很
困难;美国大肆反华,苏联也背信弃义,撤走援助中国的专
家,逼中国还债,并攻击中国共产党要当国际 共产主义的领
袖。
师:1961年12月,毛主席在广州主持中共中央会议,
当时我们国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
十分猖獗,年轻的共和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正面临着严峻
的考验。毛主席就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卜算子.咏梅》
三、再读诗词,感受梅花的品格

55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教师指导纠正读音)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词,说一说你读到了梅花怎样的品
格和精神?(生:自由读)
全班交流
预设一:
【不畏严寒】(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天气非常寒冷,在悬崖边上,冰柱都已经结了白丈厚了,
可是梅花不畏严寒,依然傲然挺立.可以看出梅 花坚强、不畏
严寒的品格.
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两句吧。
预设二:
【乐观谦虚】(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
漫时,她在丛中笑)
(1)寒冷的冬天梅花盛开的那么俏丽,却不与百花争
春可以体会到梅花谦虚的精神.
( 2)等到百花都盛开的时候,梅花已经凋零了,但是
它并没有悲伤,隐没在草丛中的它只是欣慰的笑,可 以看出

56


梅花很乐观。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句吧。
师: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梅花那种不畏严寒、乐
观谦虚的品格你们都领悟在心了,现 在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
一读这首词吧。
四、品读诗词,领悟主席的情感
师: 同学们,咱们知道诗词往往都寄托着词人的某些
情感,那么毛主席的这首词仅仅是在写梅花吗?请 大家结合
刚才老师讲的意思,再读诗词,想一想,从这首词中你还读
到了什么?你是从哪读到的 ?为什么?
预设一:
我读到了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决心。(已是悬崖
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虽然当时我们国家的处境非常困难,
但是我们要像梅花那样,勇于和困难做斗 争,挑战自己,这
里写出了我们国家领导人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预设二:
我读到了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俏也不争春,只把春
来报。)从这两句我感受到当我们国家摆脱了困境 、人民富
裕起来的时候,作者并不居功自傲而是非常谦虚的把这个好

57


消息告诉大家。
预设三:
我读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胸。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
在丛中笑。)等到百花都盛开的时候,梅花已经凋零了,但
他没有悲伤而 是隐没在花丛中欣慰的笑。我觉得这两句就是
在写作者自己,当祖国从困难之中走出来的时候,他一定会
感觉欣慰而笑的。
六、 对比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对主席的了解真 不错。那
么主席笔下的梅花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陆游笔下的 梅花有
什么不同呢?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生:陆游笔下的梅花是悲观、寂寞的。(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主席笔下的梅花是坚强、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
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体会到他的乐观、豪迈。
师:同样是写梅花,为什么陆游与主席笔下的梅花截然
不同呢?

58


生: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所处环境、性格不同。
(学生结合 讲解谈看法)
师:同学们,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怀着不同的态度面对
它,就会产生不同的 情感,我们也要向主席那样学会面对困
难,常言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
师:带着感受读一读这两首词。
七、 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伟人毛 泽东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让我们钦佩
不已、诗人陆游坚贞不屈的爱国情话也不由得让我们心生敬
佩。课下,请同学们再找一些诗词来读,体会人物的情感,
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八、作业设计
一、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 驿

外断桥边,寂寞
..
开无主。

2、 无意苦

争春,一任群芳妒



59



3、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二、默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课后心得:





18 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6个生字,会读,会写,会用。掌握“顽强”“祥瑞”“旺盛”等 17个
词语并理解词义。
2、分角色朗读对话,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命所具有的适应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讲解、讨论、交流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60


通过学文使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关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掌握字词,认识歌颂生命这个主题的真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复习
背诵前一课。(指名检查)
二、 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耐寒的植物?(学生畅所欲谈)
是的,雪莲花是特别耐寒的植物。那么哪类人是最耐寒的人呢?我们学习了第18
课就知道了。板书 18顽强的生命力
三、授新课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画出生字词。
2、指名读生字,师在黑板上写出生字及带生字的词。
板书:
Xiáng ruì liè zhuān lěi liè
祥 瑞 猎 砖 垒 劣



慈祥慈祥 瑞年 瑞雪猎人 猎户 瓷砖 砖石 保垒 垒砌 恶劣 劣汰
3、反复读词,并在课文中找出带这些字词的句子。然后仿照句子用自己的话来说
一说。
4、词语(指名读、赛读、齐读直至全班会读为止。)
顽强 生命力 人迹罕至 关于 祥瑞 溪流 吉祥 适应 北极圈 常
年 打猎 砖 垒 包含 强大 恶劣 旺盛
较难理解的词义: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形容地处偏僻。
生命力:质食物的生存、发展能力。
祥瑞:只好事情的兆头或征象。
适应:适合外界环境或条件。
常年:长期;一年到头。
包含:里边含着。
旺盛:这里指生命力强大。
恶劣:多指环境或条件极差。
四、检查自词掌握情况。(听写字词,用自己喜欢的词造句。)
五、自由读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一、选字填空。
1、人们伴着吉 (祥、详)的歌声跳起了锅庄舞。
2、现在,那个地方的 (猎 、惜)人已经不多见了。
3、我们学校围墙是红色的 (砖、转)垒起来的。
4、哪里的自然条件特别恶 (劣、尘),几乎寸草不生。

61


5、藏羚羊大都生活在人迹 (牢、罕)至的可可西里地区。
二、选词填空。
高大 强大
1、大家团结一心,就能形成( )的力量。
2、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座( )的山峰。
常常 常年
哥哥( )在外工作,只有过节时才回来。
扎西学习很刻苦,( )受到表扬。
努力 尽力
你已经尽了最大的( ),谁也不会说什么。
有困难没有关系,大家会( )帮助你。
七、心得体会:





















19 丰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生字,会读,会写。认识“倚”这个字。

62


2、掌握词语,理解他们的意思和用法。
3、理解“好似”和“看上去”,并用这两个词造句。
4、学习文中的外貌描写,体会“丰碑”的力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反馈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军需处
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崇 高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63


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再板书一个“丰”字,
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 个词是什么意思?
(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的?相信同学
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请同学们轻声朗 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碑 伍 辟 袭 峻 秃 薄 莹
特别注意: 薄(bó ) 碑( bēi )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
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
了?
(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
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探究。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 一座晶莹的丰碑?把
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64


2、同样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阅读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
决这个难题。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按照
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 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
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
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交流。
5、在全班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了解了故事发生在战争时代,一支队伍
艰难地行进在白雪皑皑的 山中。那里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二、研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回忆我们上节课质疑的问题。
2、你们认为军需处长和丰碑之间,第一点相似之处是什么?
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

65


第一个相似点:军需处长冻僵时的身体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板书:身体—光辉形象)
(1)怎样读,才能把“军需处长冻僵时的身体成了一座晶
莹的丰碑”表现出来?各自练习朗读。
(2)你们觉得第7自然段,应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基调?
指名读。
(3)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请你再读一读。
(4)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们认为第二个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
懂的?
第二个相似点: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
晶莹的丰碑。(板书:精神)
从课文7、8、11自然段的联系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作为军需处长就是负责办理军队所需的给 养、被服等物资的
领导,然而他却把所有的棉衣分发给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
破旧的衣服, 在冬天雪地中冻僵了,所以军需处长具有一心为公、
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互换角色,体会情感,自由表达。

66


1、如果你此时身在云中山中,身为军需处长,你会怎样想?
(我可能会犹豫,虽然我从心里也愿 意给战士们棉衣,但寒
冷的滋味太难受了;我将毫不犹豫的像老战士那样,把棉衣让给
别人;我 想如果能和战士伙着穿,你穿一会,我穿一会,既可以
保全生命,有可以关心战士。)
2 、现在你就是军长,面对这样一位衣着单薄的被冻僵的老
战士,你能想到什么?会怎么说?朗读描写军长 的句子。
(让学生置身情境去体会文中的角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
力)
四、进一步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1、(课文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品质,
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将军情感的变化?)
2、请同学们默读画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
3、读一读你们画的句子。
4、在什么情况下,将军的情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我们进
行对读。(先师生对读,再生生对读)
对读中,你们体会到将军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

67


点拨:起初将军担心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禁得住严峻的
考验,后来,他 为什么变得信心十足,坚定不移?(虽然环境恶
劣、装备很差,但是又像军需处长这种一心为公,舍己为 人的的
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因此将军信心十足,迈着坚定的
步伐,大步走进了漫天的 风雪之中)把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
的句子多读几遍来体会感情。
五、小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谁说说你学到了什么?背诵你自己喜欢的
段落。
板书设计:

身体 :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 大雪覆盖的
军需处长的身体,光亮透明,坐着的样子像一
座晶莹的碑。)
丰碑—军需处长


68


精神:舍己为 人、一心为公(军需处长那颗
舍己为人、毫不利己的精神是不朽的精神成
了将军和战士们心中的 一座丰碑)


作业设计:一、按要求完成练习。
近义词
艰难(艰苦) 率领(带领) 辨认(辨别)
覆盖(遮盖) 装备(配备) 开辟(开拓) 思
索(思考) 抖动(颤动) 严峻(严肃)

反义词:
严寒(酷暑) 镇定(惊慌) 湿润(干燥)
二、完成课后一、三、四题。

课后心得:






69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读拼音写汉字。
Ruì liè quān lěi
祥( ) 打( ) 北极( ) ( )砖
Liè jì
恶( ) 人( )罕至
三、 导入
课文从雪莲引入了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谈论生活在北极圈的因纽特人。 虽然
对象不同,地域不同,但其生存条件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生存环境恶劣。尽管如此,
人类依 然能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说明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无所不在。那
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道理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顽强的生命力
学习新课
一、
1、 自由读
2、 分角色读
3、 男女声赛读

二、再读课文, 思考并讨论一下几个问题。
1、 雪莲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
2、 什么人生活在北极圈附近?那里是什么样子的?
3、 你怎么认识生物顽强的生命力?请举例说一说。
4、 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三、 学习关联词“不是……而是”和介词“通过”的用法。
1、“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用来强调 对比。例如:“不是我不愿意给,而是
他不愿意要。”“这种水果不是本地产的,而是从外面运进来的。 ”
2、“通过”介词,表示经过某种方式而达到某一目的。例如:“通过介绍我们相互认

70


识了。”“通过”还可以当动词用,例如:“扎西顺利的通过了这次考试。”
学生仿照例句造句师巡视,造得最好的让其学生在班内大声读出。
四、 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课文所讲的道理 不论处在怎样的环境当中,人类只要通过自身
不断的努力,就一定可以战胜自然。
五、 板书设计
顽强的生命力
雪莲(长在人迹罕至的雪山顶上。)
藏族(生活在青藏高原上)
因纽特人(生活在长年冰雪覆盖的北极圈附近,住冰块垒的房子)
不论处在怎样的环境中,人类只要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就一定可以战胜自然。
六、 作业设计
1、用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不是……就是 不是……而是
(1)我们明白了,这列火车( )开往北京,( )开往成都。
(2)每天( )面条,( )馒头,没什么好吃的。
(3)你弄错了,地里种的( )小麦,( )青稞。
(4)因纽特人( )生活在南极圈,( )生活在北极圈。
(5)一到周末,他( )电脑游戏,( )复习功课,很少到外面玩。
2、分角色朗读对话,然后任选一个话题,和同学在课外展开讨论。
(1)雪莲花
(2)因纽特人
(3)石缝里的小草
(4)顽强的生命力
心得体会:

21长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
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 发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
2.学习事物观察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71


过程与方法:提问、讨论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问是学生懂得长城是我 国古代劳动
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民
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 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要求会认的字。
2.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
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72


(3)小组讨论,并说说。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
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 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
“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这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学生发言。
4.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3


7.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板书:21长 城
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
作业设计
一、 天空,组成短语。
遥远的( ) ( )的问题
宽阔的( ) ( )的牧场
宏大的( ) ( )的表情
悠久的( ) ( )的工程
二、 选词填空。

74


平整 整齐
1、路边的那块土地十分( ).
2、教室里的桌椅摆放得很( )
事迹 奇迹
1、他的病居然( )般的好了。
2、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扎西德先进( )。
访问 询问
1、李校长向班主任( )班里的情况。
2、爸爸他们这次要参观( )许多地方。
课后心得:









75













22卢沟桥的狮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图画和 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
多、形态各异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反复读的方法,理解和体会文中描写狮子形状的句
子。
2.课前预习时重点让学生阅读一些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

76


了解一些有关“七七事变”的经过,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成为具有
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
2、学习生字新词,尤其是准确理解栩栩如生、千变万化、
神态、嬉闹等词语。
教学准备:利用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
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的狮子而驰名中外。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
桥。”它更因 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
桥就是“卢沟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看图学文 ,着重写
的是卢沟桥的狮子。(板书课题:22卢沟桥的狮子)
(二)(观察插图)
1.边观察边说出桥上的景物。

77


(供人通行的桥面、桥栏杆和栏杆之间的望柱、望柱上的狮
子。)(培养观察能力)
说一说图片的内容。(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看图片,讨论对卢沟桥的总体感觉。(卢沟桥非常雄
伟、壮观,桥上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先讲卢沟桥的特点,接着讲卢沟桥上狮子以及形状,最
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按叙述顺序分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第二段:〈二自然段〉第三段:〈第
三自然段〉
4.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课后词语,请学生读一读。
雕刻 狮子 模样 神态 千变万化 栏杆
栩栩如生活 倾听 肥胖 张望 摇头晃脑 嬉闹 铃铛
搂 表情 生怕 歇后语
(2)出示带有重点词语的句子,重点检查词语的理解。( 从
理解词语入手,加深对句的理解,培养语境解词的能力)
(1)有的只露出半个头一张嘴,好像怕人是的。
(2) 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学

78


生只知道什么样的语句是歇后语即可。)
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泥菩萨过江 自身难保
讲解词义:
望柱:栏杆间的柱子。
栩栩: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嬉闹:嬉笑打闹。
(3)检查朗读情况
①分段读
②自由读全文(为进入重点、难点的学习打基础)
(四)学习第二段〈重、难点部分的学习〉
1.通过读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部分?为什么?
(具体写狮子的第二段,这段写出了卢沟桥狮子的各种
形状,写出了狮子的千姿百态。)
2.安排学习第二段的自学内容:
①把描写卢沟桥狮子形态的句子用笔画出来,看是从几
方面描写的?
②观察书中这幅狮子的特写图,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3.学习第二段
(1)指读第二段
思考: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卢沟桥狮子的 ?(大

79


小、形状、神态)
(2)逐步读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理解“ 大概”一词。
板书:卢沟桥的狮子
竖 听
爪 抚摸
吃 钻
抓 嬉戏
打 抢
搂着 惊慌
(看) (想)

(3)概括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
(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4)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5)概括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五)小结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作者没有一
一写出来,因为卢 沟桥的狮子多得很难数得清,请同学们课下再
多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生动具体描写的。
(六)完成作业

80


1.看拼音写汉字。
2. 读一读,了解词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背诵第二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歇后语 狮子 栏杆 栩栩如生 摇头晃脑 倾听
肥胖 张望 嬉闹 铃铛 表情 生怕
2.指名背诵第二段。
(二)学习第一、三段
引导谈话
1.卢沟桥的狮子这么有特点,如果你不上桥能看到这
么有趣的狮子吗?
2.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
思考:在这一段中,都讲了什么?桥有什么特点?
(板书: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桥的特点: 桥面两侧是石栏杆,栏杆中间立着281
根齐胸高的石望柱。每根石望柱上 都雕刻着大狮子,大狮
子的上下左右还有小狮子。)
(2)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德育教育)

81


(3)齐读第一段。
3.第二段的学习
(1)启发谈话:卢沟桥的出名不光是因为狮子多,各具
情态,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2)齐读第三段
1.指导用“叫做”、“大概”各说一句话
叫做:名称是。例如:这种药材叫做“藏红花” 我们的妈妈叫
做“中国”。
大概:形容词。不十分祥尽的。例如:这就是当时的大概情况。
副词(1) 表示数量、时间的不很精确的估计。例如:她大概
地23岁。
(2)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可能 。例如:已经3点了他大概不
会回来了。大概:天空积起了乌云,大概要下雨了。
作业设计:
一、 比一比,组词语。
娇( ) 楼( )挡( )晃( )师( )
桥( ) 搂( )铛( )晨( )狮( )
二、 区别多音字,并组词。
模 背 调


数 朝 长

82



课后心得:


















83

马拉西亚-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债券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16岁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招生网


最伤感的个性签名-远程教育培训计划


法国领事馆-小学教师年终总结


董事长秘书岗位职责-事业单位工资表


庙宇对联-促销策划


延安大学录取分数线-政治思想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