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关于艺术的作文-庆七一标语
语文园地
本次“交流平台”列举了古典名著中的几个句子,让学
生体会并掌握一些阅读古典名著
的方法,以便于我们理解名著的内容。“词句段运用”安排的词语古今义
有所不同,引导学
生理解;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能根据选段猜测人物,激发学生阅读四大名著
的兴
趣。“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词,理解诗意,背诵古诗《鸟鸣涧》。
通过本次语文园地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四大名著,感受人物的栩栩如生,感
受名著的魅力,激
发阅读的兴趣。
1.本组教材围绕“名著”选编的,文中的语言与现代文有
所区别。因此课前可以让学
生查字典和有关资料,尽量弄懂一些词句的意思。
2.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使阅读更加顺畅。
3.古诗词应结合图片、诗意,指导学生快速地背诵。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交流,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2.通过“日积月累
”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朗读能力,增加
语言积累,使学生了解、热爱我国优秀
的古诗词。
【过程与方法】
1.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实现自我学习。
2.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把人物写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重点
交流阅读方法,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了解词语的古今义,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文本,大致了解词语的古今义。
2课时
1.通过交流,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2.了解词语的古今义,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交流阅读方法,指导朗读。
一、谈话导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古典名著精髓荟萃。我们小学生应从小感受中华文化的
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之传
承发扬。你们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词语
或者一些句子让你费尽心思也不得其解呢?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些阅读名著的方法吧。
二、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句子:
“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九,遂有灵通之意”。说说你对句话的理解。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阅读的难度。
3.全班交流。
4.师生小结:
(1)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2)遇到难理解的语句,知道大致意思就行。
(3)借助资料了解更多的人物信息,有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4)结合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更多的阅读乐趣。
(5)还可以从成语、
俗语中揣摩大意。如“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
三、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词语:
榜文 印信 驿站 郎中 店家 客舍 货郎
墨客
(1)利用工具书弄懂每个词语的古今义。
榜文:古代指文告。现在一般叫通知、公告等。
印信:政府机关的图章。现在一般叫印章。
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及往来官员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相当于
现代的旅
馆、宾馆、招待所或高速服务区。
(2)拿出积累本,分小组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
(3)全班展示。
2.结合句子,理解词语。
(1)读句子,猜测画线部分的意思
。
“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2)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结合上下文,自主学习二、三两句,自学有困难的可以向小组成员求助。
(4)全班交流。
“喜不自胜”就是高兴得控制不了自己的意思。“瞑目蹲身”是闭着眼蹲下
身子的意
思。写出了石猴发现水帘洞的欣喜之情。
“拱伏无违”“序齿排班”是说猴子们听到他说的话,立即跪在地上
没有一个违抗的,
一个个按照年龄排位次,朝着上方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了解了一些词语的古今义。希望
同学们课
下能够多阅读名著作品,感受名著的魅力。
语文园地
古典名著阅读方法:(1)联系上下文理解
(2)了解更多人物信息
(3)影视剧认识人物
(4)成语、俗语等了解故事情节
1.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把人物写生动。
2.有感情地朗读《鸟鸣涧》,并背诵。
3.了解诗句的意思,体味诗句所描绘的情境。
4.感受诗人内心的安宁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重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绘的情景。
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把人物写生动。
一、词句段运用:根据语段猜人物
1.自由读选段,说说他是谁?(孙悟空 诸葛亮 武松)
2.为什么大家能一眼就看出作者写的是谁?
3.全班交流。
4.小结:要把人物
写得徐栩栩如生,就是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
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二、日积月累
(一)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王维(701-761
),唐代大诗人,字摩诘,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县)人。他
的山水诗造诣极高,《鸟鸣涧》是他山水诗
的代表作,苏轼就曾经夸他的诗“诗中有画”,
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欣赏这幅画。
2.学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3.(屏显古诗)指名读。
4.读了这么几遍,你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吗?(春夜)
5.诗人王维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到诗中一句一句仔细地找,并把它圈
出来。
(这里有桂花、山、月、鸟、涧。)
(二)感知诗意,体味清幽。
1.指名读第一句:人闲桂花落。
(1)这句诗写的是在一个幽静的夜晚,桂花轻轻柔柔地飘落了。(屏显:人闲桂花落。)
(
2)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告诉我们什么呢?(夜静)那诗人写桂花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是
为了告诉我们
什么呢?(指名回答)
(3)夜静,更因为看风景的人心更静,哪个字写作者内心的静呢?(生:闲。)
(4)小结
:是啊,王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悠闲自在,淡泊名利,所以他说自己是——
人闲。带着这份情感我们
一起来读一读。
2.第二句:夜静春山空。
(1)听着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王维才发觉夜
是多么静啊!真是——夜静春山空。此时
的月夜静得诗人觉得好像整座山什么都没有了,空荡荡的。谁来
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
(2)让我们把这个“静”字留在心中,读好这句诗。(屏显:人闲桂花落,夜
静春山空。)
齐读。
3.第三、四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引读: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从哪出来呢?(云)怎样的云?(薄薄的几片云。)
(2)是呀,一轮明月从云层中钻出来,皎洁柔和的月光一下子倾泻在山涧中,睡梦中的
鸟儿于是睁开
朦胧的睡眼,啾啾叫着。诗人不是写夜静吗,怎么会写鸟鸣声呢?
(这就是一种反衬手法,以动衬静。)
(3)齐读。
4.朗读背诵整首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要想象那屡屡桂香飘溢,悠悠鸟鸣传荡。让我
们把鸟鸣涧的
幽静永远留在心里,一起背一背。
三、作业
1.默写古诗《鸟鸣涧》。
2.写一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情景。
花
山
月
鸟
涧
鸟鸣涧
春
夜
明
静
美
本节课我主要以交流为主,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我国古典名著和古诗词的魅力,
增加阅
读兴趣。“词句段运用”则是借助了解词语的古今义读通名著,并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人物写
得生动形象的。“日积月累”要学生品读诗人的内心,激起学生与诗人情感的共鸣,这一环
节往往受学
生生活阅历的影响,有一定难度,因此,配乐诵读诗歌,使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
入情入境地想像画面,把
自己当作诗人,体会当时的心境,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
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