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教案

萌到你眼炸
839次浏览
2020年08月28日 21: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芦荟胶的用法-qq描述




第四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共 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
内容生动、人物鲜明, 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
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 ,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
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 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
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 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
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32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2.引导学生在 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
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 的高尚。
3.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 br>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 想感情,又要注意领
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2.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3.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14、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
大嫂、篮子、雪 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 br>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
达上的 特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这节课,老师 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图片,请
大家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用一两句话 描述图意。
2.指名学生描述。
3.师小结: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1958年最后 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


鲜人民告别的情景。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 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指名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
2.在朝鲜战场上,志愿 军战士浴血奋战。八年来,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分
别之际,他们无限深情地喊着(师指课题 ,生齐读)──再见了,亲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
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反馈、交流。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耗”等生字读音。
(2)学生汇报本课写到的亲人有:大娘 、小金花、大嫂,并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
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
4.速读课文。
(1)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
(2)指名学生读直接体现依依惜别情的段落(4~6)。
四、激情朗读,引发悬念
1.是啊,分别的时刻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段文字又明白了什么?
2.江报、交流(师相机出示送别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小结: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 也深深地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不忍心离开朝鲜的亲人,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离 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归心
似箭”,志愿军们是多么想回到妻儿身边、白发双亲身边。可是 他们却希望──
(齐读)列车啊,请开得慢些,……
4.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 待还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的召唤还令人留恋?
课文1-3段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因,下节 课,我们再细细品味1~3段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4~6段,熟读1~3段。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情导课
1.志愿军叔叔们在回国之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即将 开动了,他们拼命挥手,
深情地呼唤。(全班齐背4~6段)
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
文1~3段。
二、精读品味,体现真情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一自 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
语。并细细体会体会。
2.反馈交流(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①齐读,读了这一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引导学生提出“什么事能比山还高比海还
深”。
②再读课文,划出能表现出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


③总结:枪林弹雨送打糕;为救亲人失孙儿;为救亲人勇献身;为了亲人失双腿。
(2)出示句子 :您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来给我
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学生可抓住“冒”、“穿”、“顶”、“送”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大娘的真情。
②指出“雪中送炭”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③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④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二)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1. 总结学法:①放声读,划句子。②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③有
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
2.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3.反馈交流。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例如,
(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 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
于尽。(抓住“噩耗”、“同归于尽”两个词品味。)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抓住“代
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
(3)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回归整体,感受“亲人”
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怎能 忘怀呢?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
叔,跟他们一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感情朗读 1~3段)
2.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当年,志愿军战士雄 纠
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
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
像,说一说志 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来讲。
3.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4.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
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 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
为了__________(谁) 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
谊,因此两国 人民胜似__________。
5.列车越开越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 亲切的叮咛,战士们在心
里深情地呼唤,朝鲜人民也在心里深情地呼喊,请男生担任战士们深情背诵4- 6段,女生充
当朝鲜人民可模仿课文语言向志愿军战士深情话别。
四、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收集有关抗美援朝中出现的感人小故事,开个英雄故事会。
【板书设计】
6、再见了,亲人

人物

事 情


老大娘



带领全村妇女把打糕送到阵地上,为抢救志愿军,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小金花




大 嫂





【作业设计】
一、按意思写词语:
1、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帮助别人非常及时。 ( )
2、形容一起走向死亡,共同毁灭。( )
3、深厚的感情与友谊。( )
4、全世界各地。( )

【教学后记】
15*、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
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
迹 。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
人故事。今天这 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 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
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 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
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1.出示: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18 *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作业设计】
一、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是打比方的句子。
1、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
2、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3、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4、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过节似的。
16 桥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 搀扶、祭奠、
乱哄哄、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 英勇献身的崇
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
伤害。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 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
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向学习伙伴请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
(1)检查字音、字形
(2)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
(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三、感受险情
1.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可怕的一幕。读课文第一 段,找出文
中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用心体会。
2.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抓住“像泼”、“像倒”谈感受。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势不可挡。
A.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B.比较“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C.指导读出洪水的凶猛。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A.“跳舞”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B.指导朗读。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A.读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朗读: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说话练习:观察课文第一幅插 图(或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说说
这样的险情吗?
4.感受人们的紧张
(1)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
(2)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惊慌失措的样子吗?
(3)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二、感悟老支书的崇高精神
1.洪水如猛兽般袭来,死 亡正一步步逼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就是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
命桥。当他们跌跌撞撞地向唯一可以逃生 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请
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A.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B.不说话的老汉会想些什么?
C.朗读。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报名。”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 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快排到后面
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抓住“冲”、“揪”、“凶得像只豹子”体会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
B.指导表情朗读,读出老汉的凶。
C.可是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面,就意 味着他死的危险更大,他不
爱自己的儿子吗?从哪里看出来?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①抓住“吼”、 “少
废话,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什么”等 词来理解老汉爱儿子。②“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D.既然老汉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从队伍中拉出来呢?
E.有表情朗读,读出敬佩。(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段。
三、学习结尾,抒发情感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
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朗诵,再学生朗读。
2.文章为什么要在最后才交待两人的关系呢?
3.想像说话: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
会 怎么哭诉呢?
4.写话抒情: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书的坟前,你又想怎么赞颂这位老共产党员 呢?
大家想一想,把它写下来,最好用上“桥”这个字。
5.交流
四、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1.文章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2.总结:
五、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1.这篇课文是根据谈歌的小小说改编的,全文只有五 百来字,却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
它好在哪儿?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可以上网查阅更多“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
【板书设计】:
桥―――――老支书
窄窄的木桥前 像一座山
开始发抖 冲上去揪出儿子
痛苦呻吟 用力推儿子上桥
轰地塌了 被洪水吞没了
(不朽的生命桥)
【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借助 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并用“你拥我挤、势不可挡、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大雨倾盆”写一段话。
【教学后记】

17* 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 迫不及待、
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 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
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 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
含的深意 。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非洲缺水的状况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梦想”的质疑
1.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
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
(1)谁的梦想? (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3)梦想是怎么实现的?(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
二、“梦想”是什么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①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②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③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三、“梦想”怎样实现的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
(1)瑞恩为攒够这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②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孩子, 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
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的同情心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很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一口井的钱。
◇瑞恩的老师没想到……是瑞恩和同学们让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3.再次默读课文,深入地思考:是什么使瑞恩的梦想成真?
(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四、“梦想”的力量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课堂交流。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
①朗读课文第十四自然段到第十六自然段。
②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
③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幸福地流泪?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2)“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打了30口井。
3.讨论: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
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 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
贡献。
【作业设计】
1、瑞恩满怀希 望的去募捐,当他得知七十块钱只够买一个水泵时,幼稚的他并没有失望,
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 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虽然这非常非常难,但瑞恩依然执着地
做着。他的执着感动了妈妈的一位朋友。 她决定帮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他把瑞恩的事
写成了文章。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文章中写 些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
的感受,写一段话。参考题目:《执着的瑞恩》、《瑞恩的梦想》、 《瑞恩的井》……也可以自
己命题。
【板书设计】
17* 梦想的力量
竟有如此之大!
筹集70块钱──做额外家务活
筹集2000块钱──感染了周围人
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感染了更多人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 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
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 br>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
真实 。
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准备】
1.“洗脚”公益广告片段的课件。
2.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3.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 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
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 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
感恩。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 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
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 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
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 ,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
没有上来。(音乐响起)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 你有什么感受?
6.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 歌声。
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
7.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说。一位同学说完后,
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 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 楚,说
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独立撰写,巡视指导
1.导语: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分享自己亲眼所见的最难忘、感人的事。
2.生练习,教师巡视。
二、指导写作
1.交流写作: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 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
可以改进?
2.按方法、小组评改。
三、完成习作


1.把这篇文章全部写下来。题目自定。
2.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导入
1.导语:上节课 同学们用笔大胆记录下最让自己感动的事。如果再动动脑,就会使你笔下那
感动、难忘的事,内容更加具 体、语句更加通顺,情感表达更加真实、准确,也就更加感人!
这节课咱们一起评改上次的习作。
2.一起回忆这篇习作的要求。
二、分享语段,体会写法
1.分享精彩语段。导语 :很多同学上节课作文中都出现了波浪线,愿意把你写得精彩的句子
读给大家听吗?写得好,还要读得好 ,那才棒!自己先练习读一读。
2.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精彩在何处。(注意鼓励习作困难的学生 发言、展示,提高其写
作的积极性。)
三、精品赏析,渗透评改
1.优秀习作者上 台朗读习作,边投影展示,同学观看、倾听并思考。(同学主要写了一件什
么事?让人感动、难忘在什么 地方?哪几句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2.倾听评析。
(1)你觉得这篇文章所选的事感人或难忘吗?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一件感人或难忘的事?
(3)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学习?
3.小结优点。
四、互评互改,不断提高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
2.四人小组修改片段,再次交流分享。
3.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或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回顾过程,总结全课
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进步明显的学生: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六、作业
将 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可以投寄给班级的班刊或平时阅读的刊物,体验希望
与成功的喜悦, 让更多人分享你的感人故事。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标】
1.巩固本组学习本组 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
能够被感动。
2.积累20个成语。
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
想感情。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对话,畅谈发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师:请学生们自由大声的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想想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对话。师:谁愿意说说自己的发现吗?
3.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将学生发言归纳为: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
(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 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
人》)──直接抒发感情。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4.回忆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5.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比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
二、总结学法,课外拓展
1.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听说大家在课外也收集了一些 感人的文章,请在小组中
交流交流(学生出示自己平时阅读是比较喜欢的文章),老师提两点建议:
(1)朗读文章时,要入情入境读,用自己的朗读打动听者。
(2)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思考, 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动?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自
己的思想感情的。
2.学生小组交流。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朗读文章,学生交流听后感受与体会。
第二课时
一、教学“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
2.小组中交流哪些词语自己会认识,让学生较快地从熟悉的成语中产生亲近感。
3.再读课文,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的精神。
(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再次诵读。
5.开展“小组故事会”活动。
(1)自由选择文中的三个成语,讲述自己熟悉的历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故事。
(2)小组要评出“故事大王”,推荐参加全班“故事大王”比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游戏好吗?
2.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成语还不少。大家一定知 道不少成语都来源于生动的历史故事。今天,
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程门立雪 。
3.齐读课题。注意“程”是后鼻音,“门”是前鼻音。
三、初读故事,概括
1.自由读。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提示: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同桌互说,全班交流。(杨时和游酢为了解决疑难问题,冒着大雪赶到程颐门前,当时老师正在午睡便站在门外等
候,等老 师醒来,他俩已成了雪人,后来,杨时成为一个著名的理学家。)
3.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
四、总结廷伸,课外拓展
1.齐读第二段。
2.“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3.速读全文,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时尊敬老师?
4.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5.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六级报名入口-古交一中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安农大经济技术学院


鄱阳县扬帆中学-什么时候端午节


法语作文-富士康总裁语录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部留学服务中


绥化学院地址-工作描述范文


两会指什么-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潍坊人事中心-会计实习报告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