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

玛丽莲梦兔
838次浏览
2020年08月28日 21: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律师资格考试-教师转正申请书范文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古诗三首》之【四时田园杂
课 题
兴】
主备人 XX学校 课 时 共 3 课时,第 1 课时
课 型 讲读课
教学内容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 并能用
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
教学目标
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
教学重难点
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具准备
课件PPT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1.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片风
景。(如果能用上自己积 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
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 树木
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
戏的野 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
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 ,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60首诗。而且每首诗
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 :《四时田园杂兴》(再读一遍)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 ”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用的巧,把春、
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仔细品味一下,还有 哪个词用的也很巧?(杂
兴)你很会品味,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都可
以。)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因为有了这60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 更为诗情画意了,也因
为这60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整体感知
1.美读古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正音:绩,在这儿读第一声,跟老师念:夜绩麻,各当家。
谁有信心为大家读读这首诗?(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谁还想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
2.农民在忙什么?(耘田、绩麻、学种瓜)原来大人在耘田 ,绩麻,小孩子在学
种瓜,还可以从哪里看出人们没时间欣赏?(昼、夜)
耘田、绩麻是两种农活,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是第三句诗中的哪个词?(耕织)
古时候,农民 就是靠耕耘和纺织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你知道,除了耘田和绩
麻,农民还需要干哪些农活?(插秧、施 肥、播种、除虫)有那么多活要干,难怪范
成大会看到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 .再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默读这首诗,默读下面的注解,想想诗句的意思,如果
能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 的顺畅些,那就更了不起了。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你能用自己的 话,说说1.2句的意思吗。(白天出去给庄稼除杂草,晚上在家把
麻搓成线,村庄的儿女各自都有自己 的活)(出示)
这就是农民伯伯在耘田,把杂草除掉,才能使秧苗有一个好的生长环境,通过刚
才的补充,我们知道了,除了耘田,要使一粒种子成为一株结着沉甸甸的稻穗的稻
子,还需要干很多活 。这可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带着这份感受来读这
两句诗。
把麻搓成线,人们又 可以将它们织成布,瞧,即使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也不愿
闲着,熟练地织着麻布,一家人就有衣服穿了 ,不过还得有能干的村庄女儿一针一线
缝起来,所以,庄稼人的口中食,身上衣,都是来之——不易的。
读读这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昼出耘田夜绩麻, 要当好这个家,还真不容易!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村庄儿
女?(勤劳,辛苦,忙)
勤劳的村 庄儿女,世世代代住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劳动着,耕耘着。
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就能读 出诗的味道,谁愿意有感情的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
一起来读,夸夸他们吧!
大人们如此勤劳,即便是——(引读)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5.谁可以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小孩子不懂从事农
事,也在桑荫下学 种瓜)
从这两句诗里,你又读出了什么?(学样,分忧)田园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
也很爱 劳动。其实我们和这两个孩子一样,都是——童孙未解供耕织。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6.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上两个小孩的动作、神态,想像一下,童孙们会怎么来种
瓜?
原来他们是这么种的,还挺像样的,你认为他们在种的时候,心情会怎样?(高
兴,期盼)(读) 感情朗读整首诗:这可真是大人忙,小孩忙,昼也忙,夜也忙,谁能把整首诗连
起来读读让我们把这 首诗献给这些勤劳的人们,(齐)
能背背这首诗吗?同桌互相背背看。(指背,还有谁要背,会背的同学站起来
背)
三、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读了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感受了田园风光的美丽,农民的勤 劳
和辛苦,还有丰收时的喜悦,让我们和着音乐,再来读读这几首诗,体会体会,我也
想读,可 以吗?我读每首的第一句,你们接着读。
就是这样美丽的田园风光,就是这些勤劳的田园人民,令范成 大陶醉其中,乐而忘忧。
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其余57首《四时田园杂兴》,读读背背,相信你会有 更大的收
获。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
一年四季 有感而发的兴致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之【稚子弄冰】 课 型
XX学校 课 时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

讲读课
共 3 课时,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
2: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 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
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 美好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
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 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
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稚子弄冰》这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提前想一千多年前的儿童生活的场景。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了解作者
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 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
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 趣。当时人称“诚斋
体”。
字词理解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
上。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2.划分节奏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了解本文的作者,学会尝试的给本诗文段,有感情的朗
读本诗。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用彩线穿起来当做锣来敲。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
“稚子金盆脱晓 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
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 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翻译本诗,了解诗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 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
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形象。
诗歌小结
写一个孩子在 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锣来敲打,声音也清越
嘹亮。忽然冰锣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 璃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五、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一首自己喜欢
的背诵下来。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稚子弄冰》。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古诗三首》之【村晚】
何凌霄
课 型
课 时
讲读课
共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3.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具准备
大黑板,每人一份表格,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
们的,
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 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
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 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6.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善加积累。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无 限的遐想。课
前,老师曾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样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并发到了社区
中,现在派上用处了,让我们一起来瞧一下吧。
请同学们分成小小组进行交流:
A、选取你们组喜欢的一首诗,并讨论: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景?再完成表
格。
诗题季节描写的景物
B、尝试着吟诵好这首诗。







乡村晚景
}
无忧无虑

村晚
{
牧童吹笛
背诵《村晚》并默写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祖父的园子》
XX学校
课 型
课 时

讲读课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
13个字, 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蝴蝶、蚂蚱、倭瓜等园中景物的图片 )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答)
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大大的园子,里面就有这些动物、植物, 你会喜欢吗?(喜欢)为什么
呢?(因为动物很可爱,因为有吃不完的瓜果,因为可以在园子里玩……) 是啊,如果有一个
这样的园子,老师也会流连忘返呢!不过,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园子 ,而是
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汇报,师指导识字:
(1)多音字“晃”:
huǎng(明晃晃) huàng(晃动)
(2)正确区分“拔”(拔萝卜)与“拨”(拨打)。
(3)承:注意中间有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3.(出示生字)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
4.(出示“蝴蝶、蜻蜓、蚂蚱”等词语)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并划分段落。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
个怎样的园子?( 充满快乐的、自由的、美丽的园子)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2.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哪些场景?
3.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 (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
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 亮的、自由的(第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
以快乐地入梦(第18~20自然段)。
4.(出示第1~3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说说祖父的园中有什么。(昆虫)有哪些昆虫 ?(蜜蜂、蝴蝶、蜻蜓、蚂
蚱)这里着重写了哪种昆虫?(蜜蜂)作者先是运用了ABB式的叠词,再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蜜蜂的可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2)除了 昆虫,园中还有什么?(树)哪些树?(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着重写了(大榆
树)。(出示与大榆 树相关的句子)仔细默读上面的句子,找出作者描写大榆树时所运用的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有什么 作用?(勾勒出大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大榆树
的活力。)
(3)再次齐读第1~ 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此刻你正漫步园中,看到这些富有生机的景
物,是多么陶醉啊。
四、小结。
祖父的园子里有蝴蝶,有蜜蜂,还有大榆树,真是生机勃勃,但是不是只有这些 呢?还
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发现。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祖父胡园子》
XX学校

课 型
课 时
讲读课
共 2 课时,第 2 课时
1.抓住文中的趣事,通过词句品读、想象画面、再现情境,用心体会
教学目标
祖孙之间的亲情,以及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无情乐趣。
2.读悟中领会“借物抒情、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萧红的自由和快乐,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受萧
教学重难点
红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对话的方法,初步感受文本的语言风格。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同 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祖父的园子,看到了里面的小昆虫和大树。现
在,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祖 父的园子,看看祖父的园子里还有什么好玩的、有趣的事物。
二、精读课文,重点赏析。
1.走近祖父,感受祖父的慈爱。(出示第4~15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4~15段,思考这 部分主要写了园中的什么?(人)主要是谁?(“我”和祖
父)“我”和祖父在做什么呢?(在园中栽花 、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
(1)这么看来,“我”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啰?(不是)为什么 ?(因为“我”其实并不懂
怎么干活,都是在捣乱。)从哪里看出来?(重点词:瞎闹、乱钩、马马虎虎 )对于“我”这
种“帮倒忙”的行为,祖父有没有生气?(没有)从哪里能看出?(“祖父大笑起来”“ 把我
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祖父对“我”怎么样?(疼爱)真是一位慈爱
的祖父,怪不得“我”在园中能如此自由自在。
(2)除了这些,“我”在园中还有哪些乐趣?(摘 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瓜花、捉蚂
蚱玩)玩腻了,“我”就去帮祖父浇菜,怎么浇的?(把水往天上扬 ,大喊着:“下雨啰!下雨
啰!”)从此处的语言描写,我们不难看出,“我”此刻无比快乐。
2.走近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出示第16~17自然段)
在园中,除了生活是自由的,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1)齐读第16~17自然段,回答上面的问题。(一切都是自由的。)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2)园子里太阳底下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句子:凡是 ……回答。)齐读这两句话,说
一说这两句话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对阳光、对光明、 对温暖的向往,
在“我”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都充满活力。)太阳底下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呢?(出 示句
子:黄瓜愿意……问它。)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
(“我”觉得黄瓜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可以看出“我”对自由的向往。)
(3)除了这些,还有很 多很多太阳下的景物,它们都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句子,与同学
交流。(具体参照第17自然段)这些 事物集中反映了一种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见,
“我”十分向往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令“我”感到十分 惬意。因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
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快乐地进入了梦乡。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阅读“阅读链接”的内容,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 从“阅读链接”的内
容可以看出,萧红后来无限怀念祖父,怀念祖父的园子。作者之所以怀念这个园子, 是因为
这个园子里有祖父的疼爱、有快乐的童年。由此可见,童年这段幸福、自由、快乐的生
活 ,在她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以至于让她念念不忘。)
2.童年的生活、童年的回忆永远铭记在 心,但是童年一去不返,我们也只能时刻回味
与怀念了。带着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之情,再次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参观了祖父的园子,你一定流连忘返了吧?想一想,你周围有哪些景物
也镌刻着你童年的回忆?试着把它写下来。

祖父的园子
难忘童年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月是故乡明》
何凌霄
课 型
课 时

阅读课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
教学目标
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
受。
教学重难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3.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见过月亮,看到弯弯的月亮,我们 总会脱口而出:弯弯的月亮像小船。那么,
又大又圆的月亮,又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呢?(圆盘、月饼、中 秋)哦——中秋节,在这个传统
佳节,我们常常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甜甜的月饼,欣赏着天上的明月。 但是,中秋赏月,仅
仅是在看月吗?(不是,大家看着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故乡及亲人。)所以,诗中 说得好啊—
—月是(故乡明)。(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季羡林(1911—2009) ,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
学家、作家。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 、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
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 天竺心影》《朗润集》《季
羡林散文选集》等。
季羡林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但仍忘不了那个小 乡村,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季羡林一
起回味那故乡的明月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学生练读,师正音。
2.多音字“燕”: yān(燕园) yàn(燕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
2.提出问题: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1)课文第1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可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故乡的月亮)。
(2) 作者为什么说“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为太单调
了。)所以,古诗文中 ,月亮常用什么东西当陪衬?(山、水)想到这里,作者便回忆起了小时
候的一些趣事。
(3 )作者的故乡在哪?(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因为平原地区没有山,所以他从小没有见
过山,他想象中的 山是什么样子的?(圆而粗的柱子)多天真的孩子呀,也正因如此,他小时
候望月,从不与山联系起来, 就连诗中说的情景,他也无法想象。(补充苏轼《前赤壁赋》资
料)
(4)作者没有见过山, 那有没有见过水?(有,他故乡的小村子里到处都是水。)那么他和
水之间有什么趣事呢?(夏天黄昏后 ,他就去坑边场院里数星星,在古柳下摇知了。)还有没
有别的趣事?(更晚的时候,去坑边看水里的月 亮,晚上做梦还梦见两个月亮叠在一起。)从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真的十分喜爱月亮,而且,他总能 围绕着月亮,找到许多乐趣。
四、精读课文,情感升华。
1.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1)往事: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
感受:在作者的故乡,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 面积的一多半,坑边的月景给作者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给他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通过对故乡往事的 回忆,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
恋与怀念。
(2)经历:①作者离乡背井,在世界各地见到过许 多美妙绝伦的月亮,但念念不忘的还
是故乡的小月亮。②作者居住的朗润园景色优美、环境优雅,是赏月 的胜地,但作者心中所
想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平凡的小月亮。
感受:无论是在莱蒙湖上、非 洲大沙漠中,大海中,还是在高山上,都看到过美妙绝伦的
月亮,甚至作者居住的朗润园这样的赏月胜地 见到的奇景,都无法撼动故乡的小月亮在作
者心中的地位,足见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怀念,对故乡的怀念。
2.在回忆这些往事的时候,作者多大年纪?(年近耄耋)耄耋指老年,高龄。耋,七八十岁
的 年纪。这时,他早已不在故乡,而是住在朗润园,这里的环境怎么样?(此地有茂林修
竹……赏月胜地。 )多美的景色啊,可是,他仍然怀念的是故乡苇坑里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段话只有短短二十多个字,却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你知道是什么情感吗?(作者
渴望回到 故乡的迫切心情和通过月亮寄托的思念之情。)








月是故乡明
赞美月亮,思念故乡

搜集有关思乡的诗句,与同学交流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何凌霄
《梅花魂》 课 型
课 时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1.认 识“葬、腮”等8个生字。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
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 情。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
教学目标
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能说出对题
目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
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 出示梅花的图片)看到梅花,同学们第一时间想到了什么呢?(“墙角数枝梅……为有
暗香来。”)哦— —大家想到的是王安石写的《梅花》!但是,我们今天却不是要学习这首
诗,而是要学习一篇关于梅花的 文章——《梅花魂》。(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有
什么疑问吗?(梅花的魂是什么?)让我们带 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师正音。
(2)(出示生词:幽芳、玷污、欺凌等)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 的哪几件事。(读诗词
落泪、珍爱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泣、赠“我”墨梅图、送“我”绣着梅花的手 绢)
2.这些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爱梅,热爱祖国、思念祖国)
四、精读课文,感悟探究。
1.外祖父是个爱梅、敬梅的人,那你了解梅花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梅花图, 赏梅,对梅花形成初步印象。(梅花,原产中国,耐寒,冬季或早春开花,
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气味 清香。)
3.外祖父喜欢梅花,而且将它和自己的生命融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1)学生朗读第13自然段,思考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 精神。(可以用文中的相关语
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
(2)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 神!齐读“几千年来……不肯低头折节。”中华民族涌现过
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 片:岳飞、文天祥、江姐、刘胡兰、王二小
等。简略介绍江姐事迹,配乐《红梅赞》。)在和平年代,梅 花精神已然成了我们中华民族
的脊梁:人民子弟兵抢险救灾,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等等。想到这些你对梅 花魂又有了哪些
更深的了解?(引导理解梅花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3)出示“一 个中国人……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想一想:外祖父只是教育
“我”做梅花一样的人吗?(他也在 表白着自己的心!)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4)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激发爱国之情)
4.师朗诵课文,学生画出最受感动的地 方,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出示有关
语段,结合言语表达和朗读指导,体验感情。)
(1)出示“每当读到……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什么落泪?
②读到这些思乡诗词,外祖父会想些什么?
③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2)出示“我五岁那年……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①我们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到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外祖父为什么这样爱惜墨梅图?
④怎样读外祖父的话?
(3)学生自由选读受感 动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动。(方法迁移运用,教师放手让学
生自己理解。)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思考:文章除了借写外祖父对梅花的特殊情感,表达外祖父对祖 国的热爱、眷恋之
情外,还表达了什么?(“我”对外祖父的深切怀念。)
六、小结。
童年往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时时闪耀着迷人的光芒。你的童年,有什么难忘
的往事呢 ?与同学交流交流吧。







小练笔:写一写难忘的童年往事
读诗词落泪


珍爱墨梅图

忠贞不渝
因不能回国而哭泣

赠“我”墨梅图


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
爱国心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何凌霄
课 型
课 时

口语交际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
教学目标
爱。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4.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
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
爱。
教具准备
1.《童年》歌曲。
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目的:
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
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2.同桌间就近交流。
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
品引起的相关回忆。
学生充分参与交流。教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
伙伴。转变 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教师可以点拔,引导。
3.全班汇报。
(1)在学生充分参与 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
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 有条理。
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
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否生动有 趣两
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4.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
台前汇报。
5.课外延伸。
听父母、爷爷、奶奶讲讲他们童年的故事。







听父母、爷爷、奶奶讲讲他们童年的故事,并把它记录下来。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
2.学习把受到触动的瞬间写具体。
那一刻,我长大了
何凌霄
课 型
课 时
习作课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还要把自己受到的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
教学重难点
实感受。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谈话导入
很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殊不知,成长有时只在一刹那间。
当我们突然发现妈 妈眼角的皱纹,觉得妈妈一下子老了,是一瞬间的成长;当我第一
次当众发言觉得无比胆怯时,同学们给 予的鼓励的目光让我充满信心,是一瞬间的成长;
当我第一次离开家开始住校,学会独立生活,也是一瞬 间的成长。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
起将记忆的书,翻到过去的某一页,去寻找成长的那一刻。(板书课题 :那一刻,我长大
了)
二、指导审题
1.学生默读习作提示,画出习作要求及内容。(课件出示)
2.说说本次习作标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那一刻”和“长大”,两者相辅相成, 不可分开。)
3.如何拟定习作题目呢?
(本次习作是一个话题作文,既可以直接以“那一 刻,我长大了”为题,也可以根据
习作内容来确定标题,如“第一次住校”“我长大了,妈妈却老了”等 。)
4.本次习作的写作重点是什么?
(把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不仅要 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
己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三、创设情境,唤醒记忆
1.小组讨 论、交流: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件事情让你突
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2.全班交流。
预设1:小时候,我总是很依赖家人,走到哪里都需要他们陪着,现在我长大 了,可
以自己独立做事情了,而且我还每周陪奶奶去超市,帮她拎东西。
预设2:我学着妈妈 的样子,拿小勺一勺一勺地给妹妹喂饭,还用纸巾擦拭妹妹嘴角
的饭粒,妈妈看见了,直夸我:“长大了 !”
3.师生评议。
(1)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
(2)表述是否具体、流畅。
(3)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
4.再次明确习作要求。长大不仅是身体方面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心理方面的成长。
品德方面的成长:我长大了,我能帮助同学,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学习方面的成长:我能自己独立解决难题,能主动探索新的知识,知道细心的重要性。
能力方面的成长:学会了一项技能,能自己回家了,会为大家服务了,学会了保护自
己。
友情方面的成长:会处理与朋友间的矛盾,学会了谦让,学会真诚对待每一个人。
失败与沮丧 中得到成长:学会了失败后的总结、反思。而且还学会了吸取上次的教训,
得到启发。

四、指导构思,点拨表达方法
1.要有一个吸引人的题目。
2.按怎样的顺序写呢?
构思:记事的文章,通常有以下两种记叙方式。
(1)顺 序——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先发生的事情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
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 果。
(2)倒叙——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突出片段,然后再回过头来写事情是怎
样发 生的,中间经过怎样的发展变化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3.怎样才能把想写的内容写具体、生动?
(写出真情实感,故事高潮部分要写具体)

五、开心练笔
教师指导学生对自己印象最深的那个瞬间进行试写,注意要写出自己最想表达的意
思。

六、指导修改
1.这是提高习作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教师应针对本次习作的 要求制订修改目标
和方法,放心地让学生自己自改、互改,教师巡视。
(1)是否有中心,有重点。
(2)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
(3)事情的经过表述是否清楚。
2.学生按要求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七、习作讲评
1.教师选取几篇优秀 的习作,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习作哪些
地方写得好?
2.习作者分别陈述自己的写作意图。
3.其余同学针对习作者的陈述、结合习作者发表的看法,相互评析。
4.教师提示方法:
(1)哪些词或句子写得好?
(2)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有何借鉴之处?
5.学生阅读自己的习作,找出认为好的地方,在同桌之间交流评析。
6.学生再次修改习作,并抄写在作文本上。

八、归纳总结
针对本次习作的经历,畅读收获和感受。教师补充,提出鼓励和希望。







完成本篇习作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何凌霄
语文园地 课 型
课 时
综合课
共 1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
和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抒发感情的两种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选择情景进行仿
教学目标
写;了解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会照样子写一写。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深
的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中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会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了解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积累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出示课件2】
①读到《月是故乡明》中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时,我能直接感受
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② 读《祖父的园子》时,我从描写园子里的花朵、鸟儿、虫子等事物的句子中,体会
到了字里行间蕴含着的 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③我在读《月是故乡明》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
④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
会。 (2)问题引导: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
读一读上面四 个小朋友说的话,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看看你都了解了哪些表达思想感情的
方法?
(3)小组交流。
(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①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
会。
③抓住文章中直接表达感情的句段,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从课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中,体会到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2.练一练,学运用。
小组交流:怎样体会到下面各段表达的思想感情?
(1)【出示课件3】
花开了, 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 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祖父的园子》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 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这段话,就是把情感寄托在园子里的
花朵、鸟儿、昆虫等事物上,用委婉含蓄的方 式,表达作者对祖父的园子深沉的热爱和怀
念。从文段对花、鸟、虫子等具体事物的描写中体会到字里行 间蕴含着的思想感情,感受
作者对祖父园子的热爱和怀念。
(2)【出示课件4】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
—《月是故乡明》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文章开篇点题,接着由月 过渡到山,
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 br>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抓住文章中直接
表达感情 的句段,是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
3.我拓展,我积累。
在同一篇文章中表达思想 感情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为了表达的需要作者可能多种表
达思想感情的方法穿插运用。一般的表达情感 的方法有如下三种:【出示课件5】
(1)寓情于景:情感的抒发蕴蓄在景物里,即情景交融。 例如:老舍《草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
绿的,小丘也 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
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本段描写的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作者
通过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流露出对草原的赞美 之情。)
(2)融情于事:情感的抒发蕴蓄在对事件的叙述中。
例如:萧红《祖父的园子》 中我和祖父的对话。(从作者对事情的叙述中让我们感受
到祖父对“我”的耐心和慈爱;感受到祖父的慈 祥、和蔼可亲和疼爱孙女。也感受到作者
对祖父的崇敬和怀念。
(3)借物抒情:情感的抒发蕴蓄在对某一物的介绍中。
例如:许地山《落花生》中父亲对“ 我们”讲的道理。(文章采用的是借物抒情的写
作方法,借歌颂花生的特点告诉我们学不要看不起外表不 美,要像花生那样做普普通通
的人,干实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人带去更多的好处。)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例句,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再选一种情景仿照着说一说。
1.读一读,找规律。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出示课件7】
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 从黑暗的
地方飞出来。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 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用排比的方法写出阳光的亮、刺眼,同
时又生动的描写了蚯蚓、蝙蝠害怕光 ,富有童趣。
【出示课件8】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用拟人和排比的方法写出了天气的炎
热。
2.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从“忙、冷、吵、静、快、辣”中选一种情景,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
说。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①今天天气太冷,冷得滴水成冰,冷得小鸟缩成一团,冷得我浑身哆嗦。
②教室里真安静啊! 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上都听得见,静得连呼吸声都听得见,静得连
心跳声都听得见。
(二)下面的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照样子写一写。
【出示课件9】
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
过月亮。……对此之 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
亮。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这是对比。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
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 月亮。”这样对比描写
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之情。
【出示课件10】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
里的桂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杜甫的“月是故乡明”如出一 辙。从这句话中表现出母
亲浓浓的爱乡情。
【出示课件11】
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 只是破旧的蓬,远比不上绍兴的鸟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
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姑爹的小船和精致的乌篷船对比,说
明承载父爱的小小渔船的亲切难忘,更显出了父爱之深挚。
练习:
【出示课件12】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是《社戏》的最后一段,用简明的语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言表达人物的情感。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 ”与以后所有的豆,所有的戏相
比较,凸显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的美好回忆。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出示课件14】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1)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2)解题:
古人把离家在外的人叫“游子”,“吟”是朗诵、唱,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3.简介作者:
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唐朝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
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4.简介创作背景:
孟郊早 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职,结
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 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
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务则 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此篇题下作者
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 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
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 口。
5.【出示课件14】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1)《游子吟》:题下原注“迎母溧上作。”当时作者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
(2)吟:吟诵,诵读。
(3)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4)临:将要。
(5)意恐:心里很担心。
(6)归:回家。
(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儿女。
(8)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 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
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 照耀着子女。
6. 【出示课件15】课件出示相关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7.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
的衣衫。临行 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
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 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8.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 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
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 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
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 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
者强烈的共鸣。
9.教师小结:《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五 言乐府诗。全诗共三句三十字,采
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 颂了母爱的伟大与
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延伸阅读《岁暮到家岁末到家》




[清]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何凌霄
《草船借箭》 课 型
课 时
讲读课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
忌、军事”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目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用
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
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关于三国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之一
的《三国演义》 ,大家都看过这本书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人物?(生自由讨论发言)听了
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 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足智多谋、神机
妙算)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 有关。(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
吗?(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借 到了吗?怎么借的?)现在就请大家带着
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着重指导: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师指导正音。
(2)注意:“ 忌”的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督”的下面是“目”,不要写成
“日”。
(3)(出示生词)指定学生带读。
3.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 找出描写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
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起因(1~2自然段);
经过(3~9自然段);
结果(10自然段)。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与诸葛亮约定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只
箭,想借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小结。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但 是诸葛亮却将计就计,承诺三天就能办好。接下来,他如何在
三天内成功造好十万支箭呢?且看下回分解 。
草船借箭







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片段


诸葛亮知人识天 神机妙算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1、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人物特点。
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片段,并能在文中找到对应的段落。
《草船借箭》
何凌霄
课 型
课 时
讲读课
共 2 课时,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地原因
2、深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 么会发生“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并初步了解了四个人
物,那么,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 四个人物进行排名,你觉得可以怎么
排?(学生自主排名,展示)
每位同学都给四个人物打了 分,尽管答案不同,但是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从谋略和智
慧的角度,诸葛亮排第一。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真让人佩服。
二、深入体会,感知人物形象。
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 学们默读课文,用线画出表现诸葛亮神机
妙算的句子,从中体会后再小组交流。
(学生读课文并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
通天文、气象 ,对天气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兵,
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 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①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漫天呢?联系上文说说。(“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
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找到文中这两处,引导学生诵读,要读出诸葛亮的
胸有成竹、 从容不迫。从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知道这天有大雾。)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②我觉得“第一天……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个句子写 得太啰唆,前两天没有动
静,是否可以删去,直接写“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组织学生
讨论)
小结:不能删,因为通过具体写前两天没动静,我们才能把时间快速流逝 与诸葛亮从容
的行为作对比,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 br>葛亮!
(2)“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只用 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隙,使受箭
面积达到最大。)
(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
声呐喊。”
(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造声势,又是为了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
(4)“鲁肃 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
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 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诸葛亮是笑着说这句话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诸葛亮的自信、镇定。(齐 读)诸葛亮在笑
什么?这一笑表现了什么?小声诵读,仔细思考。(自由汇报)
小结:如此谈 笑风生,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
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兵,只 会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一笑表现了诸葛亮的自信、大
度、胸有成竹、运筹帷幄。
(5)诸 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
说:‘江上雾很大,敌 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
箭,不让他们近前。’”
(6)“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
箭。”
(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周密、滴水 不漏,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
神。)妙不妙?(生齐答:妙。)
(7)什么时候曹 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
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 追也来不及了。”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了这样一句话:“(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1)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2)利用曹操谨 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
放箭。
(3)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3.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用几个词语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 学生齐读,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
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 么多的箭。
三、拓展延伸,读后感悟。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1.在学习课文之前,大家觉得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人,那么学了课文
之后,大家对 文中的人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诸葛亮:有胆有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才智超群。
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谨慎小心。
2.思考:诸葛亮借箭成功,除了自身才智,还有哪些因素?(天时、地利、人和)
四、小结。
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对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理解。回家以后 ,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1.接龙复述故事。
2
.把文本演绎成课本剧

草船借箭
诸葛亮:神机妙算——识人心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XX学校
景阳冈 课 型
课 时

讲读课
共 2 课时,第 2 课时
1.认识“筷、恰” 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会写“冈、饥”等
15个字,会写“一饮而尽、性命”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句试着猜一猜。
教学目标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 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武松打
虎的故事,注意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4.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的武松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1、.初步感悟武松的性格特征,体会武松的优点和缺点。
难点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好汉歌》,导出名著《水浒传》)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片段,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
足智多谋。今天 ,让我们来走进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一部——《水浒传》,看看今天,我们在
景阳冈上,会遇到谁?(板书 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词)指导学生识字。
(1)学生自由练习读生字,练习完毕,随机指名检查练习成果,指导正音。
(2)注意:
多音字“泊”读bó时,多是动词,停泊;读pō时,指水域,如湖泊,所以,梁山泊中的
“泊 ”应该读“pō”。
3.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 件什么事。(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喝了酒
之后趁着酒兴上了冈,遇见老虎并与之搏斗,最后杀死老 虎并挨下冈来。)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2)根据故事情节,你认 为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四个部分)如何划分?第一部分:喝
酒(1~4自然段);第二部分:上冈 (5~7自然段);第三部分:打虎(8~12自然段);第四部分:
下冈(13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1~4自然段,说说课文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武 松去店里喝酒,酒后不
听店家劝告,执意过冈。)
1.大家在读这部分时,有没有遇到什么不懂的词语?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筛、客官、如何 、但凡、吊睛白额大虫)大家遇到这些不懂的词时,会用什么方法理
解呢?其实,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 比如说,筛了一碗酒其实就是说倒了一碗酒。按照这种
方法,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词语了。
2 .我们从这部分的内容了解到,武松赶了几天的路,到了阳谷县的时候,时间已经是
(晌午),这时他感 到(肚中饥渴),这时,他望见了一家酒店,酒店门前挂着一面旗,旗上写着
(三碗不过冈)。这是什么 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接着往下读。
3.武松到了店里坐下,招呼了店家点了牛肉,又叫了酒,不过,酒 只上了三碗,就不再上
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武松没钱了吗?(不是)那是因为什么?(店家说这酒 喝三碗就会
醉,过不了前面的山冈)原来,三碗不过冈是这个意思呀!那么武松信不信呢?(不信)于是 ,
他前后喝了(十八碗),多么豪爽又倔强的性格呀!
四、小结。
喝完了酒,武松 想要过冈,店家阻止了,因为——(冈上有老虎)。然而武松还是不信,
所以,趁着酒兴,他便上冈了。 上冈之后发生了什么呢?下节课为大家揭晓!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了解武松的其他故事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1.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武松打
教学目标
虎的故事,注意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2.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的武松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景阳冈
何凌霄
课 型
课 时
讲读课
共 2 课时,第 2 课时
1、细读武松“喝酒”和“打虎”两部分内容,感受武松智勇双全的特
教学重难点

2、体会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武松在门前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的 酒店,喝了十八碗酒,感受
到了他豪爽倔强的性格特点。我们把这部分的内容,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出来, 那就是——
喝酒。那么,接下来,他上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二、抓住细节,探究赏析。
1.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第二部分,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武松上冈之后,看见官府
榜文, 才相信有虎,但仍继续上冈。)
思考:为什么他在相信有虎之后,依然敢只身上冈?(喝了酒胆子大、 他本来就不是胆
小鬼、好面子)那么,我们就把这部分内容用小标题概括为——上冈。
2.很 快,武松酒力发作,这时,他想休息一下。这时,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呢?我们
一起来默读文章第三 部分。
(1)武松刚躺下,乱树后就跳出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这一吓,武松就清醒了。那大虫如何攻击他?武松又如何应对?出示“说时迟,那时快……又闪在一边。”
①找出大虫一开始抓人时的动词。(扑、掀、剪)
②武松的应对。(三闪)
第一回 合对阵,结果怎么样?(大虫劲儿泄了一半)为什么呢?(因为武松消耗了它的体
力,挫伤了它的锐气。 )武松用“三闪”沉着应战,体现了他的以退为进,有勇有谋。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2)大虫肯定不甘心,所以它又开始了第二回合的攻击。 出示:“那只大虫剪不着……
只拿着一半在手里。”这一回合,武松战绩如何?(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 一半在手里。)
(3)这时大虫又展开了第三回合的攻击。出示:“那只大虫咆哮着……搭在武松面
前。” < br>①武松没了武器,他用什么应对大虫?(赤手空拳)如何应对?出示:“武松把半截哨
棒……只剩 下口里喘气。”
②从武松打虎的动作和经过中,你体会到什么?(武松勇武过人的英雄形象)
(4)在第三回合中,武松绝境反击,但是这时大虫还没彻底死去,于是,他又找来了折断
的哨棒,把 大虫打死。经过这番激战,武松已经手脚酥软了。
(5)这一部分,可以用“打虎”作为小标题。自己 练习讲述这部分的情节给同桌听,可
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动作,使故事情节更生动传神。
3.打死老虎之后,武松体力耗尽,而且,天色也已经黑了,所以,他只能把老虎的尸体放
着不管,自 己先(一步步挨下冈来)——下冈。
三、拓展延伸。
有人说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 向虎山行;可又有人说,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
莽,不听别人的劝告,虎口逃生只是侥幸。你觉得呢?说 说你的理由。
(赞成前者:武松性格豪放,打虎时有勇有谋,从容应对。赞成后者:武松不听别人善意
的劝告,自以为是,好面子,太鲁莽,武器折断时情况十分惊险;在打死老虎之后,自己也没
什 么体力了。)
四、小结。
无论如何,武松打虎这一壮举,已经塑造了他勇武过人的英雄形 象,而这一切也归功
于作者施耐庵,正是他塑造了这样生动传神的形象,有血有肉的英雄,我们才能读到 这精彩
刺激的故事。






读读《水浒传》中其他的人物故事


武松:(豪爽、倔强、无所畏惧、勇敢机智)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猴王出世》
XX学校
课 型
课 时

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阅读课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过,体会石猴敢作敢为的性格特
教学重难点
点。
2、理解课文中古代白话文的意思,产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 < br>听到这首曲子,大家想到了什么?(西游记)说起西游记,我们都知道《西游记》讲的是
孙悟空、 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本领高强,大家对
他一定非常了解。本文中 的“石猴”就是指孙悟空。那么,石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他又
是如何成为猴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 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猴王出世》。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品和作者。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为文章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石猴第一个跳入瀑布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众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3.再次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第一部分。
(1)说一说,石猴是怎么来的。( 一块仙石孕育了仙胞,一日迸裂,产一个石卵,因见风,
化作了一个石猴。)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2)石猴出世之后是什么样的?(那猴在山中……朝游峰 洞之中。)几笔就勾勒出一个
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喜好交友而又顽皮可爱的石猴形象。
2. 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石猴的生活,使他摇身一变,成了猴王,发生了什么
呢?(一天,群猴发 现一个瀑布。)和石猴成为猴王有什么关系?(有猴子说谁能进去找到源
头且不伤身体,就拜谁为王), 听到这句话,石猴的表现如何?(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
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性格 (争强好胜)。
3.说完,他是怎么做的呢?后面又发生了什么?齐读相关片段,找出问题答案。 < br>(1)发现了这样一个好地方,石猴很高兴(喜不自胜),连忙出来告诉其他猴子,又把其
他猴子 带进了水帘洞。
(2)群猴进洞,发现了此等好地方,都兴奋得不得了。这时,石猴提醒群猴(人而无 信,
不知其可),于是,群猴拱伏无违,称其“千岁大王”。从中可以看出石猴(聪明、机敏、爽
朗、坦率,做事有计谋,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现在大家知道,石猴是怎么成为美猴王的了吗?(发现洞天—敢于挑战—被拜为王)
4.思考:作者是怎么塑造出猴王形象的呢?
交流: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方法,把猴王写得非常生动。
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 塑造出孙悟空这样个性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形
象。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 ,使自己的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更
有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从课文 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敏、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石猴。《西游记》是我
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从1 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等十几种文字
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能 读一读原著,切身感受古典文化,感受经典魅力。






阅读《西游记》


活泼可爱,敢做敢为

猴王出世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红楼春趣》
XX学校
课 型
课 时
阅读课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屉、鬟”等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3.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与同学交流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体验阅读名
著的快乐。
1、感受宝玉的人物形象,学习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方
教学重难点
法来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技巧。
2、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观,领会人物的美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风筝图片)大家放过风筝吗?(放 过)和谁一起放的呢?(父母、朋友等)放风筝
好玩吗?(好玩)今天,让我们走进《红楼梦》,到大观 园里,和宝玉、黛玉等人一起去放风
筝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资料)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与同学交流。
3.(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师指导正音。
4.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 顺序记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了解事
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大家听到声响,原来是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
经过:大家都拿出各式各样的风筝放了起来。
结果:风筝断线飞走,大家也都回去了。 小结:本文主要讲了黛玉、宝玉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故事。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
序,先讲众人被飘 来的风筝吸引,决定自己也来放风筝;接着讲众人各自取出风筝放起来,
唯独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 最后讲众人剪断线放晦气,风筝飞得无影无踪。
三、再读课文,理解细节。
1.窗外的大风 筝是谁的?(娇红姑娘的。)看到这个风筝,大家是什么反应?(宝玉说给
他送回去;紫娟说要拿来玩; 探春怕忌讳;黛玉说把这个送回去然后把自己的拿出来放晦
气。)这时候,大家都兴奋极了,找出了各自 的风筝。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2.他们的风筝是什么样子的呢?
探春:软翅子大凤凰风筝;
宝玉:美人风筝;
宝琴:大红蝙蝠风筝;
宝钗:一连七个大雁的风筝
果然各式各样,十分有趣。把风筝拿来之后,大家便放了起来。正 当大家都放飞风筝
的时候,宝玉的风筝飞不起来,这里具体写出了宝玉的反应。(急的宝玉头上出汗,恨 的掷
在地下……我一顿脚跺个稀烂。)好在有黛玉劝慰宝玉。(那是顶线不好……就好了),不
然,他真得闹起来不可。
3.当风筝都高高飞起时,紫娟把风筝递给了黛玉,但是因为风大,风筝籰子 线尽,所以
黛玉说(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这时,李纨安慰黛玉(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带了去
就好了)。紫娟更是直接把线剪断,笑说这一去,把病根儿都带了去了。这也说明,大家都
希望 黛玉能够健康快乐。
4.宝玉惋惜这个风筝的命运(若落在有人烟处……我替他寂寞),所以,他把他 的风筝
也放飞,和之前飞走的风筝作伴。
5.在这伤感之际,又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 么呢?(天上几个风筝绞到了一起,都
断了线,一起飞走了。)后来,大家干脆把风筝都放走,各自才散 了。果然,不仅风筝赏心悦
目,而且放风筝的过程,也充满了趣味。
6.你对哪个人物的印象最深刻呢?和同学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总结:
宝玉: 性格率真、心思细腻而且多愁善感。在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贾宝玉没有一点
儿居高临下的公子哥儿的架 子。
黛玉:娇弱、聪明、细心、多愁善感。
四、总结。
大观园中众人放飞风筝 的场景真是热闹,在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满天的风
筝,听到了大家的欢声笑语。接下来,我们一 起来看看“阅读链接”的片段,说说这篇文章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放风筝的喜爱)相信你一定也 爱上了放风筝,找个好天气,和
你的父母或者朋友一起,去放飞自由吧!






阅读《红楼梦》原著片段



红楼春趣

贾宝玉



姿态:飘飘飖飖
林黛玉


放风筝



形状:鸡蛋、黑星儿
丫头们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怎么表演课本剧
XX学校
课 型
课 时
口语交际课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1、 讨论排演课本剧的步骤,能够根据需要适当改编故事内容,设计符
合人物身份、性格的台词、动作和表情 。
2、在讨论怎么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开展小组讨论,学会轮流主持,引
教学目标
导组内每个人发表意见,讨论中既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够听取
最合理的意见,尊重大家共同的 决定。
3、通过讨论怎么表演课本剧,进一步亲近名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魅力。
1、讨论如何将课文语言转换为课本剧中人物的台词、动作、神态。
难点
2、教学中指导主持人引导组员达成共识。
教学重难点
教师:《草船借箭》课本剧视频,并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课件。
学生:观看与本单元课文相关的影视片段,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自己
教具准备
最感兴趣的适合表演课本剧的故事并打印出来,为自己准备表演的课本剧
准备简单的道具。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交际主题
1.同学们,你们看过课本剧吗?谁说说你看过哪些课本剧?
2.这节课,我们来分小组讨论怎么表演课本剧。(齐读课题。)
二、看剧读文,明确讨论内容
1.学生观看《草船借箭》课本剧视频,交流哪个角色演得好。
2.学生交流讨论怎么表演课本剧。
3.教师小结板书:选课文 分角色 怎么演
三、分组讨论,落实讨论内容
每组确定3位主持人,分步骤主持本组讨论。
1.第一步:选择课文,改编剧本。
(1)提出讨论要求:主持人先引导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 意见,说清楚选择的课文及原
因,最适合改编的片段。然后展开讨论,最终形成一致意见。
教师特别提示:既要人人发表意见,又要尊重共同决定。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2)小组讨论,教师巡导。
(3)各组汇报交流。
2.第二步:依据剧本,分配角色。
(1)依据剧本中不同身份、性格的角色,讨论小组中的各个成员分别适合扮演哪个角
色。
教师特别提示:既要考虑角色的身份、性格,又要考虑组员的实际情况。
(2)小组讨论,教师巡导。
(3)各组汇报交流。
3.第三步:怎么演好角色。
(1)从角色的台词、表情、动作以及服装、道具等方面进行讨论。
(2)以《草船借箭》第 2自然段为例,教师抓住其中的几个句子,指导学生给人物加
上合适的语言、动作、表情。
①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
么兵器最好?”(周瑜说 这句话时会有什么样的动作或是表情?)
②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诸葛亮会有怎样的表情或是动作?)
③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你认为给两人加上什么样的语言、动作、表情最合适?为什么?)
(3)结合你对人物的理解,需要准备哪些服装、道具。
(4)主持人组织小组讨论,对本组选定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台词、动作、表情进行改
编。
(5)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组排练,班上表演
1.课下各小组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排练。
2.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课本剧片段。
3.引导学生讨论哪里演得好,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五、拓展延伸,课后继续排演 同学们,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有大量的历史名著和文学作品,其中包含着
许多引人入胜的故 事,课下请你们选择最感兴趣的故事和同学一起读一读,演一演。






和家人合作,寻找课文中的一个片段演一演。



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



选课文(学过的课文)
分角色(身份、性格)




怎么演(台词、表情、动作、服装、道具)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何凌霄
写读后感 课 型
课 时
习作课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1.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2.从最近读的书中,选择印象最深的写一篇读后感。
3、要写清楚读的什么书,并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看
教学目标
法。
4、通过读写结合,积累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学习例文,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2、联系生活实际抒发情感,自由表达,写出真实的感受和见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读习作提示并思考:
(1)什么是读后感?
(2)写读后感应注意什么?
2.谁来说说,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是读后感?
3.这段话告诉我们写读后感应注意什么?
(①读是基础,读懂了文章才会有感受;②感是重点,不能过多地重复文章内容。)
4.教师 小结并补充:读是基础,感是重点。为了把感受写具体,可以适当地应用相
关资料,还可以联系实际来谈 。
二、佳作引航,感悟写法
1.读后感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找答案吧。
如山的父爱
——读《纸钢琴》有感
“父亲每天很早出去,很晚回来,裹着一身泥便 倒头大睡。”父亲为何如此拼命?
原来,它是为了给他酷爱音乐的女儿买一架钢琴。就这样度过了五个春 秋,钱终于凑够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了,可是,谁又能料到,在买钢 琴的途中钱被偷了。父亲无奈,只好含泪送给女儿一架
“纸钢琴。”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 了满足儿女的愿望,为了培养儿女成才,为了拯救儿女的
性命,每一位父母都愿意为此付出任何代价,甚 至生命也无怨无悔。
记得,我们曾经学过这样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89年, 美国
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坍塌。一位父亲一心要救出他的孩子阿曼达,不顾
他人 的劝告,冒着生命危险在学校的废墟中不停地挖呀、挖呀……过了36个小时,他的
双眼已经布满了血丝 ,两只手上沾满了鲜血,破烂不堪的衣服紧贴着他的身体。38个小
时过去了,奇迹发生了:那个孩子得 救了,那个班的孩子们也安然无恙。他和他的儿子
阿曼达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位父亲不仅拯救了儿子的 生命,还拯救了儿子全班同学的
生命。
父爱是坚韧的;父爱是深沉的;父爱是厚重的;父爱如山!
点评:这篇读后感是在作文指导后 当堂动笔的真情细作,文章情真感深,该文尤为
成功的地方是小作者能抓住生活中切实感受的“父爱”生 发开去。按照习作课堂所指导
的“引 — 议 — 联 — 结”写法进行习作,并能所学所用,举学过 的实例恰到情深
处,紧扣中心,抒发真情。习作整体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无半点牵强、矫揉造作之势,令人读后不禁拍案叫绝。
2.导读第1自然段:这段话主要写的是什么?
教师小结 :引出读了什么文章,文章讲了什么内容,这种写法叫做:引出所读。(板
书:引出所读)
3.导读第2自然段:这段话写了什么?
教师小结:这种写法叫作议出感受。(板书:议出所感)
4.读第3自然段:这段话把感受写得更具体了,作者用什么方法把感受写具体的
呢?
教师小结:这段话就是通过联系实际的方法把感受写具体的。(板书:联系实际)
5.读第4自然段:这是文章的结尾,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小结:总结了读文章后的感受。这种写法叫总结所感。(板书:总结所感)
6.小结:这 就是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第一步是(生:引出所读)第二步是(生:议出
所感)第三步是(生:联系实际 )第四步是(生:总结所感)。简单地说就是:引、议、联、
结。
7.过渡:如果把引、议、 联、结四个部分看作是读后感的身材,那么,文章的题目
就好像是她的眼睛。为了给这篇读后感取个亮闪 的题目,先后想了三个题目(屏幕出
示):《纸钢琴》读后感、读《纸钢琴》有感、如山的父爱——读《 纸钢琴》有感。请你
选选,哪个最好,为什么?
教师小结:前面两个题目也可以。但第三个题 目更好,让人一眼就看出作者的感受
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三、交流感受,激情写作
1.在同学们读过的文章或一本书中,一定有许多让你感动的。最使你感动的是哪一
篇文章或哪 一本书呢?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动或启发?能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吗?
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想好 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最感动的是哪篇文章或哪本书?它给你带来怎 样的感
受或启示?(在学生谈感受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3.要是把我们读文章 或书后的感受写下来,供自己以后回味和欣赏,那该多好啊!
请同学们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 写一篇读后感。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4.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写得好的及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备点评。




写读后感

引出所读

议出所感

联系实际

总结所读


完成本篇习作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XX学校
语文园地 课 型
课 时
综合课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1.通过交流,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意
思。
2.通过“ 日积月累”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
朗读能力,增加语言积累,使学生了解、热爱 我国优秀的古诗词。
教学目标
3、.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实现自我学
习。
4、.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把人物写生
动。
5、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交流阅读方法,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2、了解词语的古今义,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谈话导入
中华文化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古典名著精髓荟萃。我们小学生应从小感受中华文
化的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之 传承发扬。你们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
一些词语或者一些句子让你费尽心思也不得其解呢?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些阅读名
著的方法吧。
二、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句子:
“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九,遂有灵通之意”。说说你对句话的理解。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阅读的难度。
3.全班交流。
4.师生小结:
(1)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2)遇到难理解的语句,知道大致意思就行。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3)借助资料了解更多的人物信息,有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4)结合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更多的阅读乐趣。
(5)还可以从成语、 俗语中揣摩大意。如“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司马昭之心,路人
皆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
三、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词语:
榜文 印信 驿站 郎中 店家 客舍 货郎 墨客
(1)利用工具书弄懂每个词语的古今义。
榜文:古代指文告。现在一般叫通知、公告等。
印信:政府机关的图章。现在一般叫印章。
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及往来官员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相
当于现代的旅 馆、宾馆、招待所或高速服务区。
(2)拿出积累本,分小组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
(3)全班展示。
2.结合句子,理解词语。
(1)读句子,猜测画线部分的意思 。
“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2)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结合上下文,自主学习二、三两句,自学有困难的可以向小组成员求助。
(4)全班交流。
“喜不自胜”就是高兴得控制不了自己的意思。“瞑目蹲身”是闭着眼蹲下 身子的
意思。写出了石猴发现水帘洞的欣喜之情。
“拱伏无违”“序齿排班”是说猴子们听到他说的话,立即跪在地上 没有一个违抗
的,一个个按照年龄排位次,朝着上方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了解了一些词语的古今义。
希望同学们课 下能够多阅读名著作品,感受名著的魅力。
语文园地

古典名著阅读方法:

(1)联系上下文理解

(2)了解更多人物信息

(3)影视剧认识人物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语文园地
XX学校
课 型
课 时
综合课
共 2 课时,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1.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把人物写生
动。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鸟鸣涧》,并背诵。
3.了解诗句的意思,体味诗句所描绘的情境。
4.感受诗人内心的安宁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绘的情景。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把人物写生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词句段运用:根据语段猜人物
1.自由读选段,说说他是谁?(孙悟空 诸葛亮 武松)
2.为什么大家能一眼就看出作者写的是谁?
3.全班交流。
4 .小结:要把人物写得徐栩栩如生,就是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
好,人物的形象就突出 、鲜明了。
二、日积月累
(一)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王维(7 01-761),唐代大诗人,字摩诘,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县)
人。他的山水诗造诣极高,《鸟鸣涧 》是他山水诗的代表作,苏轼就曾经夸他的诗“诗
中有画”,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欣赏这幅画。
2.学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3.(屏显古诗)指名读。
4.读了这么几遍,你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吗?(春夜)
5.诗人王维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到诗中一句一句仔细地找,并把它
圈出来。
(这里有桂花、山、月、鸟、涧。)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二)感知诗意,体味清幽。
1.指名读第一句:人闲桂花落。
(1)这句诗写的是在一个幽静的夜晚,桂花轻轻柔柔地飘落了。(屏显:人闲桂花
落。) < br>(2)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告诉我们什么呢?(夜静)那诗人写桂花落地的声音都听得
见,是为了 告诉我们什么呢?(指名回答)
(3)夜静,更因为看风景的人心更静,哪个字写作者内心的静呢?(生:闲。)
(4)小结 :是啊,王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悠闲自在,淡泊名利,所以他说自己是
——人闲。带着这份情感我们 一起来读一读。
2.第二句:夜静春山空。
(1)听着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王维才发觉夜 是多么静啊!真是——夜静春山空。此
时的月夜静得诗人觉得好像整座山什么都没有了,空荡荡的。谁来 把这样的画面读出
来。
(2)让我们把这个“静”字留在心中,读好这句诗。(屏显:人闲桂 花落,夜静春山
空。)齐读。
3.第三、四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引读: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从哪出来呢?(云)怎样的云?(薄薄的几片
云。)
(2)是呀,一轮明月从云层中钻出来,皎洁柔和的月光一下子倾泻在山涧中,睡梦中
的鸟儿于 是睁开朦胧的睡眼,啾啾叫着。诗人不是写夜静吗,怎么会写鸟鸣声呢?
(这就是一种反衬手法,以动衬静。)
(3)齐读。
4.朗读背诵整首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要想象那屡屡桂香飘溢,悠悠鸟鸣传荡。
让我们把鸟鸣涧的 幽静永远留在心里,一起背一背。
鸟鸣涧




花 春
山 夜
月 明
鸟 静
涧 美

1.默写古诗《鸟鸣涧》。

2.写一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情景。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何凌霄
快乐读书吧 课 型
课 时
拓展课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1.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读懂名著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道理。
2.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目标
3、指导学生学会读通名著,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4、通过阅读,感受名著的永恒魅力,从中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启迪人生。
1、指导学生学会读通名著,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教学重难点
2、通过阅读,感受名著的永恒魅力,从中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启迪人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激趣导入
1.根据歇后语,写出中国古典名著中的人物。
( )上梁山——官逼民反
(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 )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你知道四大名著的作者吗?
《三国演义》罗贯中 《红楼梦》曹雪芹
《水浒传》施耐庵 《西游记》吴承恩
二、走进名著
1.《西游记》是 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在书中成功地塑造了孙悟
空这个神通广大,敢于反抗的英雄形象 。
(1)孙悟空的哪几个故事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说说你眼中的孙悟空是个什么样的人?
(3)除了孙悟空你还想说说哪个人物?和他有关的哪个故事情节最精彩?
(4)全班交流。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2.《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1)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诸葛亮的哪几个故事情节很精彩?
(舌战群儒、草船借箭、 七擒七纵 、空城计等。)
(3)你还想说说哪个人物?
3.《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这部小说通过对四大家族衰亡史和贾宝玉与
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的描写,有力地鞭打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
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
(1)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他(她)的哪件事让你喜欢上他(她)的?
(2)复述你最喜欢的故事情节。
三、课堂小结
说说阅读名著有哪些方法?
四、作业
从你读过的名著中选一部,做一个简要的读书笔记。
好书推荐卡
作品 作者 朝代
作品的主要内


印象最深的人


给你的人生启








读古典名著 品百味人生

了解主要人物和性格

方法

了解主要情节 和典型事件


识记与作品有关的诗句、名言、歇后语


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了解作家作品知识
多读读经典名著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汉字,真有趣》
XX学校
课 型
课 时
综合性学习
共 2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1.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
教学目标
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汉
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文字之让我们在这
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
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 、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
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4.制定计划:
例:“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x月x日
活动地点:x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
组长:xx搜集资料:xx 编辑:xx抄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二.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 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
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 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
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 ,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
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三.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四.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杜刘孟
刚才猜的字谜都 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
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 ,哪一组给大家猜?
五.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 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
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 ,把后一部分
(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
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一连三座庙──B石头蛋腌咸菜──C隔着窗户吹喇叭──D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 :A妙(庙)妙(庙)妙(庙);B一言(盐)难尽(进);C名
(鸣)声在外;D自我吹嘘(须)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
题?
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畅谈收获: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我爱你,汉字》
XX学校
课 型
课 时
综合性学习
共 2 课时,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1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我爱你,汉字》,激发学生对
汉字的热爱之情。
2.通过社会用字调查,增强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努力为纯洁祖国
教学目标
语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在书法作品的欣赏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在活动中,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学会
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
1、增强规范用字的意识。
2、学写调查报告。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话题导入。
同学们,有人说,汉字堪 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汉字正是因为有着悠久文化的积
淀而有着丰富的内涵,也因此不仅神奇有趣,而且 充满生命力。让我们走进缤纷的汉
字世界去进一步地探索吧!
二、学习探究,了解汉字文化。
【活动一】
汉字历史——趣事知多少。
1.猜一猜。
中国最早的汉字是什么?
2.说一说。
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听我来介绍。
3.看一看。
汉字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各种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4.故事串。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1)一个汉字记载一 段历史。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能够看到祖先是怎样生活
的,这种生活又是怎样变化的,甚至能够“看” 到他们是怎样思考的。(讲解
“监”、“国”、“女”等汉字故事)
(2)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
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一字毁千军、一点值
万金……)
【活动二】
书法作品赏析。
1.欣赏教材作品。
阅读课本:欣赏课本上提供的优秀书法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2.拓展书法文化。
你知道的书法家有哪些?了解他们有名的碑帖。
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
3.读读背背《赞汉字》。
(1)结合诗中的词语欣赏搜集碑帖和书法作品,如行书流畅,楷书端庄,草书奔
放,篆书隶书 古色古香等。
(2)赏析书法的要求:
①既要对作品宏观地把握,如气势、神采、布白,又 要细微地观察,如用笔、用
墨、结构、线条等等。
②注意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型的意趣和哲理。
③注意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
④把握书法的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
4.举办小型书法展览。
可以欣赏有书法特长的同学的作品,也可邀请同学或老师、家长现场挥毫。
【活动三】诗文诵读。
1.激情导读。
一个个方块字,就是一幅幅跳跃的画。细细 读她,如同一段隽永秀美的小诗;用
心品她,好似一则意蕴深远的故事;静静赏她,仿佛走进了多彩的历 史画卷……
读读诗人刘湛秋的散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你一定会为自己面前的这一个
个 方块字而动情!
2.自由朗读课文,认识13个加点生字。
造诣(yì)殷(yīn)商顿挫(cuò)
抑(yì)扬隶(lì)书拘(jū)束
风韵(yùn)撇捺(piěnà)浩瀚(hàn)
凝滑如脂(zhī)驰骋(chěnɡ)魅(mèi)力
3.体验。
汉字在作者眼 里,一个个“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
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作者还 觉得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展开想象的翅
膀,你从哪些字词中能感受到、回味到怎样的风韵?
4.感悟。
交流自己静心品读的感受。
5.交流。
读完课文我最想。( 有感情地读、体会热爱文字的情感,摘抄喜欢的句子,背诵
喜欢的句子……)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6.教师总结。
汉字多奇妙,它像一朵朵美丽多 姿的鲜花愉悦着你的眼睛,它以无限活力和奇特
魅力吸引着你,它以不同的风韵展示它的灵性,你觉得汉 字带给你的是怎样的感受?
三、调查探究,学写调查报告。
1.制定活动计划,进行社会用字情况的调查。
2.分小组讨论、交流调查的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3.明确调查报告的三个部分。
(1)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的目的。
(发现社会上的错别字,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建议。)
(2)对调查到的材料作分析,主要是统计和分类。
(如,调查了多少商店,发现了广告招牌 上有错别字的有多少家;这些错别字大
致有哪些类型;产生这些错别字的原因有哪些。)
4.学生写调查报告,教师巡堂指导。
5.师生共同评议出优秀的调查报告,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6.学生修改调查报告。推选出好的调查报告做成一个展览。










课外搜集关于规范汉字认识的必要性的相关资料。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郑菊红
9.古诗三首

课 型
课 时

讲读课文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1.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
写字“仞、岳、摩、遗”等6个生 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
教学目标
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
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都很喜欢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 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
一首古诗朗诵给大家听。
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3.教师评议,相机出示古诗。【出示课件2】田园诗:《乡村四月》《望庐山瀑
布》《村夜》
4.教师小结:我们刚刚交流的古诗多以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
等的劳动为题 材,这种诗被称为田园诗。
5.谈话过渡:谁能给大家朗诵一首与田园诗风格不同的古诗。
6.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7.教师评议,相机出示古诗。【出示课件3】边塞诗:《出塞》《凉州词》《塞下
曲》 8.引导交流: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在唐诗
中,有很大一部分 诗歌是反映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的,这些诗我们称之
为边塞诗。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 的要塞。在古代,以
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唐朝与周边外族政权先后
发生过许多战争,一些诗人或从军边塞,或去边塞旅行,于是将所见所感诉诸笔端,
于是就有了 许多边塞诗。
9.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军行》,就是一首边塞诗。(板书:从军
行)
10.出示《从军行》。【出示课件4】
11.引导了解从军行:【出示课件5】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1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6】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 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
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 圣手”。②
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不能。)他又能怎么办呢?(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平
定战争,早日回家。)
(2)亲人思征人:
①明月千里寄相思。远在家乡的亲人也一定在思 念着长年在外的战士。此刻,他
的妻子遥望着远方,会怎样思念着他?年迈的母亲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又怎 样惦记着
他?他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牵着父亲的手,又有什么话想对爸爸说?请你任选一种或
几 种角色说一说。
②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古诗,读准生字,指导书写。【出示课件8】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
(3)指导书写会写字。【出示课件9】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玉门关 楼兰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出示课件10】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意。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谈话过渡 :同学们,要想学好古诗,首先要熟读古诗,然后借助注释和插
图理解古诗,这样才能让古诗深深地印在 我们心中。让我们先来朗读和理解古诗的前
两句。
(二)学习诗句。
1.学习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
(1)读一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说一说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多个学生
读。)
(2)说一说:
①小组交流:读了“青海长云暗雪山”这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 样
的景象?你从“暗”这个字中读出了什么?【出示课件12】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小结。暗,荒凉,阴沉。(板
书:青海 暗雪山)
(3)看一看:【出示课件12】雪山景象。
①学生欣赏雪山景观。
②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想一想。
①根据课件,想象场景,再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②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全班再次齐读——青海长云暗雪山。
2.学习诗句:孤城遥望玉门关
(1) 谈话过渡: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诗人将目光移到远处,看到的又一
种景象:“孤城遥望玉门关” 。【出示课件13】(出示图片)
(2)“孤城”是什么意思?(孤零零的一座城池。)“遥
望”是什么意思?(远远地望去。)
(3)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 (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
“青海”地区,正是唐军与敌人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敌人的势力
范围。)
了解玉门关。【出示课件14】出示玉门关相关资料
请同学说一说:看了图片及文字,你觉得 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
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
(3)你觉得“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孤)为什么?
引导总结:① “孤城遥望”让人感受的城“孤”,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
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 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这样一座孤城,在万
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②“孤城遥望”让人感受到“孤城”中的人“孤”,这“孤城” 不是居民点,而
是驻防地。将士们久住“孤城”,举目无亲,孤苦伶仃,思家怀乡。(板书:孤城
玉门关)
(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 现出环境的荒凉、孤寂、冷清,表达出戍边将士孤独
和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6)小结过渡 【出示课件15】: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
方的玉门关。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 ,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戍边将士们又是怎
么做的?怎么想的呢?
3.学习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 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
概括力极强的诗句。作者在这两句诗里概括交代了什么?(戍边 时间之漫长,战事之
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
(2)“百战”是指一百次战斗吗?(不是,是指战斗的次数多。)
(3)从“百战”和“黄沙”你感受到什么?(战争的惨
烈。)
(4)从“百战” 而至“穿金甲”你又感受到什么?(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
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 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板书:百战
穿金甲)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5)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 ,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
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哪句诗写出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不破楼兰终不
还”)(板书:不破 终不还)
(6)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6】:“黄沙百战穿金甲”一 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
频繁越写得突出,“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 br>(7)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塞外
的将士身经百战 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来。)
(6)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4.感受将士的征戍之苦,体会将士的报国之志。
(1)课件播放古代战争的视频片段。
(2)结合诗句和刚才的视频,你能体会到戍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出示课件
18】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
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 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9】:
这首诗前两句情景交融,后两句直抒胸臆,将边关的风貌,和将士们的爱国情怀
展现的淋漓尽致。
五、拓展交流。
(1)征人思亲人:
①如果他是已经结婚的战士,他有什么心里话 要对妻子倾诉?如果他家有老母,
他将如何对母亲说?如果他已经有了孩子,他又会对孩子怎么说?请你 任选一种角
色,说说战士的心里话。(学生自由发言。)
六、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 现在,我们拥有和平快乐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需要有
人为守护它 。让我们珍惜和平的生活,感谢守护我们的战士们。
2.课外练笔: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士,你 想说些什么?如果此刻,你就是
戍边将士的小孩,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任选一项写下来。
4.搜集并阅读边塞诗。









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 暗雪山 孤城 玉门关
百战 穿金甲 不破 终不还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 ______________的意志
和豪情。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郑菊红
9.古诗三首

课 型
课 时

讲读课文
共 课时,第 2 课时
1.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
字“仞、岳、摩、遗”等6个生字 ;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
教学目标
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
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 br>1.谈话激趣: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
夏夜的繁星, 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
灵,去感受他的情怀。
2.简介陆游。【出示课件3】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 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晚年退居家乡。一 生笔耕不辍,
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 br>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
《老学庵 笔记》等。
3.导入课题:陆游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他年少的
时候就立下“马上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人领袖,而且
在中国文学史上 享有崇高的地位。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一起感受他在68
岁写下这首诗的情怀。(板书课 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齐读课题,指导学生将课
题读通、读顺。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4.理解课题。
(1)小组交流理解诗题,代表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2)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哪个呢?(感 )说说自己对题目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感想、
感受、感慨。)
(3)从课题中,你知道诗人感受到了什么呢?(凉)
(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题目 的意思。(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篱笆门
不禁感到迎面吹来的凉风十分伤感。)
5.谈话过渡:诗人仅仅只是感受到秋日的清凉吗?来,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
这首古诗。
6.了解写作背景。【出示课件4】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 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
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黜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 原地区的
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二、初读古诗,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指导书写 。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出示课
件5】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出示课件6】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引导学生总结诗意。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三万里河东入海
(1)这里的“河”指哪条河?(黄河)
(2)你是怎样理解 诗句中的“三万里”的?(“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
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里。 )(板书:三万里河)【出示课件7】黄河图片及
简介
(3)你还可用哪些词句来形容黄河呢?(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
涌……)
(4)“入”字表现了什么?(“入”字表现出黄河的生气。)
(5)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滚,向东流入大
海。)
2.五千仞岳上摩天
(1)这里的“岳”指的是什么?【出示课件8】华山图片及简介。 < br>(2)你是怎样理解诗句中的“五千仞”的?(“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
伟高大。)( 板书:五千仞岳)
(3)“摩”是什么意思?这个字表现了什么?(摩擦,接触。“摩”字突出山的高
峻。)
(4)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
(5)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 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
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4.指导朗读:
①祖国河山如此壮丽 ,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高兴、激动、自豪、兴
奋)(板书:山河壮丽)
②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遍。(让每个发言的学生读)
5.请同学再读古诗后两句。
谈话过渡:读完后两句,你又感受到诗人心中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悲凉、悲
伤)你是从哪些字眼体会 出来的?(“遗民”“泪尽”“胡尘”)
6.遗民泪尽胡尘里
(1)“遗民”“泪尽”“胡 尘”是什么意思?(“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
姓。“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
的泛称。“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指暴政。也指胡人 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
土和金朝的暴政。(板书:遗民泪尽)
【出示课件9】从“遗民”“ 泪尽”“胡尘”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北方沦陷区
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
7.南望王师又一年
(1)“南望”“王师”是什么意思?( “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2)从“望”字你感受到什么?(全诗以“望”字为 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
千回百转的心情。)(板书:南望王师)
(3)“遗民”就这样“望”了多长时间。教师引读:
①一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②五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③十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④65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 诗句的意思。(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
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5 )同学们,“遗民”们的盼、他们的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他
们期待的南宋君臣到底在 干些什么?

【出示课件10】“遗民”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 愿落
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
愈炽 ;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
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 可悲!有诗为证。【出示课件11】题临安邸
(6)“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北师又一年。”这两句 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反映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这两句描述了山河破碎,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 迫心情,表现
了作者对当沦陷地区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权者不去收复失地的不满。)(板书:山河破碎)
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交流了解朗读节奏。【出示课件1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学生练习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总结古诗主旨。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今浙江省绍兴市)。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 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
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 江绍兴)乡下向
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 br>现统一。六、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 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那对祖国的热爱,那报国的 赤子之心至死不渝,
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示儿》。【出示课件13】
此时此刻,你 一定深深地被诗人的心诗人的情所震撼了,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
的情怀?(板书:忧国忧民)
2.陆游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他那忧国忧民
的情怀、那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那 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三万里河东
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 年。
3.作业设计:
(1)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处,把你最想说的话以书信的形式写一写。
①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
②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 、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也可以以书
信的形式写一写。)
③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也可以以书信的形
式写一写。)
(2)积累古诗。《春望》《出塞》《题临安邸》《示儿》《满江红》等。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代:陆游
三万里河
五千仞岳 山河壮丽
遗民泪尽
南望王师

山河破碎

忧国忧民
默写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郑菊红
课 型
课 时

讲读课文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 会认“彭、拟”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
形;正确读写“泽、彭”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 、锻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教学目标
3.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
世界。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
解。
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
教学重难点
的内心世界;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的理解。
教具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请同学们欣赏。【出示课件2】
2.播放完毕后谈话 交流:歌词中为什么说“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出
示课件2、3】
3.这节课我 们就来学习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
骨)学生齐读课题。请同学们分 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与课文有关资料,谈谈
自己对课文的感知。
4.简介毛主席。【出示课件4】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 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
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 泽东思想
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5.相关资料。【出示课件5】毛岸英简介,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牺牲时说的话。
7.导入学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对究竟把毛岸英的
遗体运回自己的祖国安葬,还是安 葬在朝鲜做决定的艰难过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6】: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出
示课件7、8 】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出示课件9】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全文以 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
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 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是否将毛岸英的遗骨运回国
内,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面对这两 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
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 在电报上写下了“青
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板书:(一)毛岸英牺牲,毛主席巨大悲痛。(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
尸还。)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深入感知课文内容。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出示课件10】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了解了与课文有关的一些资料,了解了课文内
容。
2.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和阅读有关资料,对毛主席及其亲人有更多的了解。









拟定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喃喃 起草制定。
踌躇 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虑的意
思。
黯然

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毛岸英牺牲,毛主席巨大悲痛。 ——普通的父亲
(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超人的胸怀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郑菊红
课 型
课 时

讲读课文

共 课时,第 2 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
形;正确读写“泽、彭”等 15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教学目标
3.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
世界。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
解。
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
教学重难点
的内心世界;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的理解
教具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上节课我们初 读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语,初步
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作者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 态的描述,体会毛
主席的内心世界,感受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二、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令你深 受感动的语句,反
复朗读,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在橘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1)【出示课件3】呈现电报内容
① “电报”是谁发来的?从哪儿发来的?内容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②【出示课件4】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
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 次。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毛主席接到这封电报后有什么感受,你是 从哪里看出来的?(从对毛主席的动作描
写中感受到毛主席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
③谈话过渡: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的毛主席会想到什么?(学生
自由发言。)
④指导朗读,从毛主席的动作中感受泽东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2)【出示课件5】
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
怎么会……

①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毛主席回忆起毛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
你从中了解到毛岸英什么?(从中了解到毛岸英的成长经历。)感受到什么?(每想到这
聚少离多的日子 ,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
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 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②请把“这次怎么会……”省略的内容补起来?(a. 这次怎么会牺牲了呢?b. 这
次怎么会回不来了呢?c. 这次怎么会不能回来了呢?……)
③从这里的省略号你又感受到什么?(毛主席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
信这是真的,表现了 毛主席的无比悲痛。)
④指导朗读,从对毛主席的心里活动描写中感受毛主席失去爱子后的震惊和悲痛心
情。
⑤简介毛岸英的成长经历。【出示课件6】毛岸英的照片
⑥学生阅读有关毛岸英的资料,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起来的。
(3)【出示课件7】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①指导朗读,从对毛主席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中体会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的
悲痛心情。
②谈话过渡:彭总司令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这是对烈士毛
岸英的尊重, 对领袖毛主席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方面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
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 子,要求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
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 想的呢?(学生自由交流。)
(4)【出示课件8】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
想。
①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主席想
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 时, 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
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这个要求作为 主席是能做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至此,一个普
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板书:普通的父亲)
②这段话是通过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来表现毛主席的心情的?(动作、神态、心理
活动。)
③引导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师生评议,学生齐读。引导学生感受一个普普通通
的父亲心情。
(5)【出示课件9】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 br>①“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千千万
万志愿军烈士安 葬在朝鲜。)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②毛主席做出了什么决定?(毛 主席做出了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把毛岸英的遗体
安葬在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③从毛主席的决定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毛主席超人的胸怀。)(板书:超人的
胸怀)
④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毛主席超人的胸怀。
(6)【出示课件10】
秘书将 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示意秘
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①这段话中“踌躇”描写了毛主席的什么?(心理活动。)从中感受到什么?(当秘
书将电报记录稿 交由毛主席签字时,他又迟疑了,毛主席在做艰难的抉择。)

②毛主席在“踌躇”什么?(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③从“黯然的目光”你感受到什么?(毛主席经历着巨大的悲痛。)
④从毛主席“转向窗外” 、“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
什么?(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毛主 席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
一旦签字,就意味着毛主席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毛岸 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
乡,真是艰难的抉择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主席是伟人,也是凡人。 )
⑤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毛主席矛盾的心理。
⑥最后,毛主席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你是从哪里知
道的?(出示下面课件)
(7)【出示课件11】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 放在了枕头
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① “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
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 什么?(仿佛看到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
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 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
痛!我们读着这句话,心里忽地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 万言千语,都变得苍白
无力,“被泪水打湿的枕巾”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震撼: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 大
的!)
②谁来谈谈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个诗句的理解?【出示课
件12】马革裹尸出处
③教师小结:从“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和“青山处
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我们能够想象到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我们不由得不说毛主席是一位平凡的父亲,更是伟大
的领袖!请同 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者部分课文在朗读中表现出这位父亲的平凡,在朗读中
表现出这位领袖的伟大。(学生 朗读。)
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1.谈话引导: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感受到了毛主席常 人的情感和超人的胸怀。那
么,课文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 议,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进行说明。【出
示课件13】
(1)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内容总结:本文主要讲了 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
主席得知这个恶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 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2.写法总结:本文写作方法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 致刻
画来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毛主席的性格特点。
3. 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4】
以下任选其一
(1)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毛主席 先后失去了包括毛岸英在内的六位亲
人。请你搜集有关资料,并展示给同学们。
(2)学完了 课文,我们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又产生了新的认识。如果有兴趣,同学
们可以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办一 张关于毛主席的手抄,建议手抄报围绕“普通的伟
人”组织材料。
(3)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 写作方法,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
来表现做某一件事时的踌躇心理。





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1.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2.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毛岸英牺牲,毛主席巨大悲痛。 ——普通的父亲
(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超人的胸怀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郑菊红
11.军神
课 型
课 时

讲读课文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沃、匪”等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
形;能正确书 写文中“庆、龄”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熟练、惊
疑、审视”等词语。
教学目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4.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
坚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具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关羽刮骨疗毒
学生自由阅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感受到关羽豪迈的 大丈夫的帅气、光彩风
度、勇敢无畏、意志坚强。)
2.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 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
为“天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刘伯承以当年关公 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
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 尊称其为“军
神”。(板书课题:军神)
学生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3】学生阅读了解人物
刘伯承,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四川省
开县人。
3.简介作者及故事背景
【出示课件4】简介作者
毕必成,中国著名电影编剧,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人。代表剧本《庐山恋》。
【出示课件5】故事背景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6】: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7、8】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9】:
第一部分(1~10),刘伯承伤势很重,找医生求治,非常镇定。
第二部分(11~15),手术前,刘伯承坚决不使用麻醉药。
第三部分(16~23),讲 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一声不吭,忍受着剧痛,还一直数
着开刀的刀数,医生称赞病人是真正的男子汉 ,是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
第四部分(24~26),讲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 沃克医生肃然起
敬,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
(板书:“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四、课堂总结,阅读全文
1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一道了解了刘伯承疗伤的经过,理清
了课文层次,初步感受 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2.学生自由阅读全文。

11.军神



“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伤势严重 拒用麻药 超凡意志 肃然起敬
一、读词语,给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一针见血(①xué ②xuè) 4.邮局(①yóu ②yǒu)




2.勉强(①qiǎng ②jiàng) 5.施行(①sī ②shī)
3.惊呆了(①dāi ②ái) 6.刘伯承(①céng ②chéng)
二、读拼音,写词语。
nián lín
ɡ
jù jué shī xín
ɡ
zhǎn xīn
( ) ( ) ( ) ( )
三、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两个,写一句话。
一针见血 从容镇定 一声不吭 肃然起敬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郑菊红
11.军神
课 型
课 时

讲读课文


共 2 课时,第 2 课时
1.自主学习 字词,会认“沃、匪”等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
形;能正确书写文中“庆、龄”等15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熟练、惊疑、
审视”等词语。
教学目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4.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
坚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具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上节课我们我 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一道了
解了刘伯承疗伤的经过,理清了课文层次,初步感受了刘伯承坚强的 意志。这节课我们
继续阅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继续体会刘伯承的坚强
意志。
二、抓住重点,感受“军神”。
(一)浏览课文,整体了解。
1 .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回顾故事的前因后果,同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
方圈画出来。
问题预设:
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
刘伯承保持清醒的大脑做什么?
开始,刘伯承为什么谎称自己叫“刘大川”?
……
2.汇报交流。
(1)教师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 导学生
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
(2)对那些易于回答的问题,请知道答案的同学予以帮助。

(3)对那些有思考价值、值得阅读探究的问题,将其逐一梳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
实践自主解决。
3.问题探究: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更多,这是为什么呢?< br>(学生各抒己见。)
(二)再读课文,探究交流。
1.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沃克 医生称赞军神刘伯承的话,并画下来。(师生交
流。)【出示课件3】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
神!” 2.指导朗读: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这段话,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读沃
克医生说的这句 话时读出惊讶、激动、赞美、崇敬……的语气 。
3.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师生齐读。
4. 探究交流:沃克为什么会惊呆了?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男子汉,一块会说话
的钢板?为什么称他为 军神?……(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阅读讨论、合作解疑;教
师巡视,参与讨论。)
三、汇报交流,崇拜“军神”。
(一)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学习“求治”时,引导学生抓沃克医生的语言和表情神态的词句进行体会。【出示
课件4】
(1)从沃克医生的语言和神态变化“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
你感受到什 么?(足以说明刘伯承的伤势严重。)(板书:伤势严重)
(2)从“‘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 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
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你又感受到什么?(刘伯承 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保持
着从容镇定:可见他的坚强、勇敢,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 3)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冷冷地”到“目光柔和了”这样的变化?(正是刘伯承
的坚强意志使沃克的“ 目光柔和了”。)
2.学习“术前”部分,引导学习抓刘伯承与沃克医生的对话,进行体会。【出示课件
5】 < br>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
士帮他擦了一次 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1)学生自由朗读,想一想:①刘伯 承动手术为什么拒绝使用麻药?(因为眼睛离
脑子太近,刘伯承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为了非常清 醒的大脑。)(板书:拒用麻
药)②往日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的紧张表现说明了什么?作者点出这一点有 什么作用?
(医生紧张的表现说明他担心年轻人的忍受力,衬托了年轻人的坚强。)
(2)简要介绍刘伯承在不同时期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不朽功勋,学生了解清醒的大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脑对刘伯承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事实证 明,刘伯承的确以自己清醒的大脑,超凡的才智以及他的勇
敢无畏,为中国革命事业、解放事业,添上了 浓墨重彩的一笔,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4)指名多组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交流。
①从刘伯承为了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甘愿承受剧烈疼痛中感受到什么?(刘伯
承的坚毅。)
②从沃克医生“生气”“愣住”“有点口吃”“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等
神态、动 作,以及语言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沃克医生由生气到吃惊,再到由
衷佩服的情感变化。) < br>(5)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刘伯承的坚毅,表现出沃克医生由生气到
吃惊,再到由 衷佩服的情感变化。
3.学习“术中”部分,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里沃克医生
和刘伯承的表现,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出示课件6】
(1)“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 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
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主要描 写了刘伯承的哪一方面?(动作、神
态。)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这两句话具体描写了病人在没有使用麻 醉剂开刀的情景,句
中的“抓住”“暴起”“汗如雨水”“使劲”等词语突出了病人强忍痛苦的神态,尽 管疼痛
之极,而病人却一声不吭,这里病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自我克制忍受能力,情况就
不 可能这样。)
(2)“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七十二刀。” 描写了刘伯承的什么?(语言。)摘除
眼球手术要比割口子疼几百倍、上千倍,因为视神经和颅内神经紧密相连……而刘伯承
在没有使 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整整承受了72刀!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刘伯承超凡的意
志。)(板书:超凡意志 )
(3)“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沃克医生吓了一跳……沃克医生惊
呆了” 主要描写了沃克医生的什么?(动作、神态。)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能感受到
做手术的沃克医生的心情 是何等紧张,进一步体会到刘伯承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4)【出示课件8】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
军神!”
①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这是沃克医生发白内心深
处的赞美!)
②老师小结: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征服了沃克,也征服了我们。手术台上那惊心
动魄的一幕更 让我们每个人难忘!(齐读课文第16和第17自然段。)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术后”部分,了 解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
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
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板书:肃然起敬)
(二)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引导学生读出人 物说话的语气,抓住对沃克医生
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三)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教师总结,感情升华。
1.练习写话,升华情感。
(1)同学们,假如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 刘爷爷说些什么?
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出示课件9】刘伯承的照片)
(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饱含激情朗读自己所写内容。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2.教师总结,深化情感。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 ”,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创办
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 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
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 ——“军神”。引导学生饱含
深情再读课题。(板书:堪称“军神”)
五、课后拓展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
样为祖国的解放和建 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学生交流汇报。)

11.军神



“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伤势严重 拒用麻药 超凡意志 肃然起敬
一、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A】“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
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 样 从容镇定!”
【B】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指青筋暴起,
汗如雨 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 )被抓破了。
1.根据文意,在【B】中的( )内填入一个恰当的词语。并用所
填词语造句。

2.语段【A】是对人物__________ 的描写。语段【B】是对人物
___________的描写。
3.这位“病人”是________________ ,被沃克医生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别说明下列两句中量词或数词叠用的作用。
1.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 地说:“你,你能忍受吗?
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句中的“一刀刀”是为了突
出 。
2.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
额上汗珠滚滚,护士 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句中的“一次又一次”是为了突
出 。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郑菊红
12.清贫
课 型
课 时

讲读课文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1.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奢侈、款项、筹集、矜持不苟、
积蓄、齿冷”。
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
教学目标
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4.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
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5.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了解课文用动作、语
教学重难点
言、 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方志敏甘于
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 操。
教具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2】
咏 竹
(1935年1月)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2.学生自由朗读,并互相交流对这首诗的了解。
3.教师评议并小结。
(1)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
【出示课件3】
方志敏(19 00—1935),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江西弋阳人。1935年1
月,在江西怀玉山区被民 党军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面对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
坚贞不屈。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遗著 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2)读着这首诗,彼时彼地的悲壮立刻展现在我们眼前,厚厚的冰雪,压得竹子喘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不过气来。竹子只得低下了倔强的枝头,低得快要触到地面 了,但仍不肯倒下,一直坚
持到迷雾消散,红日东升、冰雪融化,竹子重又挺直了腰杆,傲然挺立。 < br>4.谈话导题:方志敏就像这竹子一样,是一个真正昂首挺立的共产党人。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 《清贫》(板书课题:清贫)谁先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
(生活清寒贫苦。)
5.交流激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贫》,相信读完文章之后,大家会对方志敏
的“清贫”有更 为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出示课件4】。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出示课件5】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在文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是从哪些方面来 写的?
(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6】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从事革命十余年,从没有奢侈过。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我”家中也只有几套旧汗褂裤和几双缝底的线
袜。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清贫、洁白、朴素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原因。
(板书:清贫是美德——被俘搜身——传世宝——清贫战胜困难)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学生默读课文,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结合
描写人物动 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1)边读边画,品读词句,并在旁边作批注。
(2)读完后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出示课件7】
我从事革命斗争,……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1)从“十余年”“一向”“过着朴 素的生活”你了解到什么?(这是方志敏的自我
表白,从正面来介绍他革命多年一向清贫。)感受到什么 ?(方志敏的精神难能可贵,值
得敬仰。)
(2)从“经手的款项” “总在数百万元”你又 感受到什么?(他管理那么多款
项,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清风,一身正 气”是他一生
的写照,他的 “清贫”关键在 “清”。)
(3)“奢侈”是什么意思?(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 “颇”是什么意
思?(很,相当的。) “颇似奇迹”是什么意思?(非常像是奇迹。) “矜持”的意思
是什么?(拘谨,拘束。) “不苟”是什么意思?(不随便,不苟且。) 你对“矜持不
苟”是怎样理解的?(本文指约束自己,恪守清贫,不随便放弃操守。)
(4)这段话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比。)
【出示课件8】
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1)通过对比突出了共产党员是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人。
(2)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从正反两方面谈不同人对清贫有不同看法:有些人认为是奇迹或夸张;共产党员认
为这是美德。
仅仅是方志敏一个人这样吗?
不仅是方志敏一个人这样,甘于清贫,舍己为公是每一个共产党 员所具备的美德。
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做到的事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却“颇似奇迹”,“认为夸张”足以 说
明当时国民党的军队极力追求个人利益,而共产党员是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人。(板
书:奉 献革命)
【出示课件9】
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1)“满肚子热 望”是什么描写?(是对国方兵士心理活动的描写。)这说明了什
么?(说明国民党兵认为从方志敏身上 一定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意外之财。因为方志敏当
时是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 在他们看来方志敏应该和国民党
的高级将领一样十分有钱。但是事实是方志敏清贫一生,清廉一生。)
(2)“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 是什么描写?(是对国方兵士动作的描
写。)你 从中了解到什么?(这传神的动作描写把国民党士兵贪婪丑恶的嘴脸刻画得淋漓
尽致,并且把这当作一件 趣事来谈可以看出方志敏面对被捕毫不畏惧,这恰恰是对敌人
强烈的嘲讽与蔑视。这种胸襟和气度着实令 人敬佩。)
(3)你从“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感受到什么?
(作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方志敏身上居然一个铜板都没有。这一看似“有趣”的事实恰
恰证明了方志敏 清贫廉正的高尚情操。)
(4)方志敏被捕时身上仅有的这两样东西说明了什么?(“表”和“笔”都 是方志
敏进行革命工作所必需的,说明方志敏心里想的只有革命事业。)
【出示课件13】(第2-8自然段)
(1)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方志敏时是怎 样做的?找出有关的词句。
(从“摸、捏”到“威吓”,再到“弓着背重来一次”,最后“又在我藏躲地 方的周围,
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这些动作描写形象的再现了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本性,也说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这和方志敏的清贫廉正
形成鲜明的对 比。)
(2)“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
革 命不是为着发财!”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是方志敏回答国民党士兵的话,字
字有力,落地有声 ,赞扬了共产党员恪守清贫的美德。这句话把国民党官员与共产党干
部加以对比,讽刺了国民党贪污腐化 、聚敛民财、盘剥百姓的丑行。赞美共产党员的美
德。)
(3)“个个有钱”指出了什么?( 指出聚敛民财、盘剥百姓在国民党中不是个别现
象,而是人人如此。) “一个铜板也没有”强调了什么?(强调“清贫”。) “不是为了
发财”阐明了什么?(阐明革命者的宗旨,不为个人谋利益,要为天下谋幸福。)
(4)国民党士兵从“满肚子热望”到“猜疑、不相信”,从“企望有新的发现”到
“失望”直至“怀疑 而又惊异”这一系列情绪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呢?(国民党士兵情
绪上的变化进一步从侧面印证了方志敏 清贫的人生信念和矜持不苟的革命情操。当最后
确定方志敏这位共产党高级将领确实没有钱的时候所流露 出来的惊讶,恰恰说明了共产
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出示课件13】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1)“那些就 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指哪些?(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
线袜。)这又说明了什么?(进一步 说明方志敏的清贫。)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家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传家宝”
和“齿冷三天”形成鲜明对比,又揭露了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本性,也说明当时的国民党
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这和方志敏的清贫廉正又一次形成鲜明的对比。)(板
书:清贫廉正)
【出示课件14】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 br>(1)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句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共产党员追求清贫
的品格的宣言 。)(板书:总结全文)
(2)你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这句话指出清贫这一品格的意义在于它是 战胜困
难、克敌制胜的关键。恪守清贫、洁白、朴素,才能不沾染贫污腐化,才能获得人民的
敬 爱与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这样,事业才能成功。“清贫”,是不追求物质享
受;“洁白”, 是心地纯洁,一心为公;“朴素”,是生活节俭。三个词从物质与精神两个
方面揭示共产党员美德的内涵 。)
四、阅读全文,了解写法。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 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
一桩趣事”从下文看,这个“趣事”“趣”在哪里?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和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1)“趣”在两个士兵的动作上:“搜”“摸 ”“捏”“抢”,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富有经
验的贪婪的士兵形象。(板书:动作)
(2)“趣”在语言上。(板书:语言)
①“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 去”,极尽威胁、恐吓之嘴脸,
野蛮至极,丑陋之至,狡黠中掩饰不住无尽的贪婪。
②“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老奸巨猾的
嘴脸跃然纸上。 (3)“趣”在两个士兵的心理上:两个士兵的心理先是“热望”,继而“激怒”“企
望”,最后是 “失望”。这里既是对两个士兵的心理变化的刻画,又是对方志敏“矜持不
苟,舍己为公”形象的赞美。
4.在这件事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方志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方志敏的语
言、神态中, 我们可以看出方志敏的泰然自若、坚定持重。)
4.文章第九自然段,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语气?你是 怎样理解的?(作者运用了讽
刺的语气,既讽刺了两个国民党兵无耻的企图,也对国民党高官及当时的一 些富豪进行
了无情地揭露与批判。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五、再谈清贫,升华情感
文章题目是《清贫》,读过全文,你对清贫思想有了怎样的认识?
(清贫,即清白、贫穷。与本文最末的“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
能够战胜许多 困难的地方”相呼应。在本文中,清贫是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优
良作风。清贫精神应当是节俭素 朴、高洁清贫;克己奉公、秉德无私;热忱爱国、赤胆
忠心;坚贞不屈、舍生忘死……)
六、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一、选出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王爷爷一生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 (chǐ chì)过。但他为失
学儿童筹(chóu shòu)集的金钱多达百万。他唯一珍视的是妻子留下的




镯(zhuó zuó )子和亲手缝给他的大褂(guá guà)。
二、1.给选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哼 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 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
想从我这里发洋财 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 淡淡地说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12.清贫
清贫是美德——被俘搜身——传世宝——清贫战胜困难

奉献革命

动作、语言

清贫廉正

总结全文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郑菊红
他----了 课 型
课 时

作文课
共 1 课时,第 课时
1.写清让他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
2.尝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 “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表现
教学目标
出他的内心。
3.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选择 恰当的话题,写清让他发生感情变化的事物,如大自然的美景、
精美的艺术品、精美的字画、感人的故事 等;在习作中把“他”发生感情
教学重难点
变化的经过写下来,把 “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尝试通过动作、语言、
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
教具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谈话激 趣,导入课题: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某个人陶醉、生气、伤心、兴奋、陶
醉……时的样子?(学生自由发 言。)读读下面这个片段,注意它是怎么把这个人当时的
表现写具体的。
【出示课件2】 < br>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面孔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
真是太美了!” 他根本没听见周围喧闹的声音,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都消失了。一个
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 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
2.小组交流:它是怎么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小组内同学可以做补充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教师
相机引导。
4.教师评议并小结:
(1)神态描写: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面孔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
(2)语言描写: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
(3)动作描写:一个小时过去 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地凝望着这座雕像……
从对“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不难看出“他”被这座雕像陶醉了。
(4)不寻常的反映:他根本没听见周围喧闹的声音,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都消失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了。
5.提出要求,准备习作:回忆生活中你见 过的某个人陶醉、生气、伤心、兴奋、陶
醉……时的样子,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 ,把经过写下来,特别
要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板书:他____了)
二、课件展示,引导选材。
1.小组交流:说说生活中自己见过的某个人陶醉、生气、伤心、 兴奋、陶醉……时
的样子。小组长分类整理。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1)他陶醉了。
【出示课件3】
①姥姥为我掖被角时那颤抖的手;
②妈妈为我准备的可口的早餐;
③朋友在我失去信心时鼓励的眼神……
④我在灯下埋头苦读时,妈妈为我端来的一杯香浓的牛奶。
⑤在我被冷风吹得瑟瑟发抖时,奶奶为我披上的一件温暖的棉衣。
⑥在我右手骨折时,同学送来的一篇字迹工整的笔记。
……
(2)他后悔了。
【出示课件4】
①与同学之间的矛盾:误解大家,忘记道歉。
②与老师之间的小摩擦,无法体会到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
③与父母之间的小纠纷:不理解父母,伤害了父母。
④在生活上,他人的关心被我误解。
(3)他陶醉了。
【出示课件5】
①被自然美景陶醉:春花、夏雨、秋霜、冬雪、瀑布、大海、高山、河水、小溪、
树木……
②动物活动:蝴蝶起舞、蜜蜂采蜜、青蛙鸣叫、蝈蝈弹琴、鱼儿游水、小鸟嬉戏、
孔雀开屏……
③被建筑物陶醉:亭台楼阁、桥梁、隧道、房屋……
④文艺作品:影视、音乐、书籍……
⑤艺术品:绘画、书法、瓷器、陶艺、雕刻、刺绣、花艺、花插、茶艺……
⑥其他:书籍、文章、诗词……
3.小组交流: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说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同 学互相评议。小组长分
类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三、互相交流,把握技法。
1.小组交流:怎样写好“他”陶醉的样子?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示课件6】
(1)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眼神与平时一样吗?
(2)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
(3)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
(4)周围的人有哪些反应?
3.教师总结:在习作中要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板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书: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4.阅读教材内容,进一步了解习作要求,把握写作技巧。
四、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写自己见过的印象最深刻的某个人陶醉时的样子,也可以写他得
意、吃惊、兴奋 时的样子。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特别是要把他当
时的表现写具体。写好后,和同学 交流,再对习作进行修改。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
出修改意见 。也可以大家一起帮助修改,并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3.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4.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5.小组交流。
(1)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一起分享当时的快乐心情。
(2)互相评价:从哪里感受到了当时的快乐心情,哪些地方没听明白。
六、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试着用好修改符号。
2.小组内交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完成习作


他被陶醉了

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郑菊红
语文园地四 课 型
课 时

复习课
共 1 课时,第 课时
1.掌握本单元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从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人
物内心。
教学目标
2.通过练习,学会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现人物内心的方法;
理解 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从“日积月累的两首古诗中,体会环境描写对表达主题起到的作用。
教具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交流平台,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本 单元课文,我们看到了手术台前担忧病入的沃克医生、手术台上毅力惊
人的刘伯承,感受到了毛主席老来 丧子的无限悲痛,更体会到了方志敏作为共产党员清
贫的美德。
1.讨论:大家在学习课文时 ,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把捏这些内容的呢?(抓住关键语
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
2.交流:那么,你还从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到人物的内
心? 回忆一下,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可在本组课文中选)
3.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在阅读 中,能够抓住最关键的描写,去把握人物的内心和情感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
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 法所以,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多用这种方法来更准
确地把握文章内容。

二、词句段运用。
1. (出示句子)
(1)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 br>句1:沃克医生一定是被眼前这位病人的伤势吓到了,这么重的伤还能如此镇定,
他心里一定很震 惊。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句2:毛泽东无法从盟耗中走出来,他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他觉得儿子一定还会回
来的。 句3:在无法搜出任何东西的情况下,两个兵士除了失望,还有不解:为什么一个
大官却身无分文?
(2)选择下面其中一种情景,写-段能体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话。
例:久别重逢一-在机场看 到爸爸的那一刻, 小明飞奔过去,紧紧地抱住了他,眼
泪止不住地流嘴里不停念叨着:“五年了,我已 经五年没有见到你了,爸....
2. (出示句子)读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1 )这两个句子在写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时,运用了什么手法?(对比)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更能体现此刻人物的内心。)
(2)照样子说句子:
例:他在房间里一边唱歌一边玩游戏 ,可是一听到妈妈的脚步声,就立刻关掉了音
乐,收起了游戏,把作业都摆在桌上,等着妈妈来检查。

三、书写提示。
(出示文章:《帆》)
齐读文章,从书写方面说- -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点拨总结:用硬笔书写整篇文章应注意:
(1)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一般居中书写。
(2)段落要分明。每一个段落开头都要空两格写。
(3)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点号不能写在一行的开头。
(4)还要注意书写时字的大小和间距要基本一致。

四、日积月累。
1.我来读古诗。
(1)借助字典,通过自读、互读的方式,将两首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听老师范读,感受朗读中的节奏和停顿,做好标记。
2.我来说古诗。
认真观察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含义。
(1)《凉州词》中“杨柳” 有何含义?为何要“怨”?(“杨柳”指《折杨柳》,是一
首离别的曲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两句写曲中的哀怨引发征人怨
“春风不度玉门关”,表现出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尽显其思乡之 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①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黄鹤楼 )送别好友(孟浩然)去(广
陵),所以在开篇,诗人直奔主题,直接描写了送别友人的情景,这时正是 阳春三月,所
以黄鹤楼周围(繁花似锦),在这样的美景中送别友人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②找 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
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 际奔流。)诗人并没有具体说出送别友人时的经过,而是直接跳
到了友人离开以后,他面对长江,看着友 人的船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了天边,在平淡的
描写中,透露出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五、小结。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故而在阅读时,我们也要学会抓住细节,掌握最有用的
信息便于我们体会文章情感。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背诵并默写古诗
《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交流平台

字词句段运用

细节决定成败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13.人物描写一组
主备人
教学内容
郑菊红 课 时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课 型 讲读课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噶、绊”等12个生字,会写“跤、搂”等
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 形。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
搂、公鸡鹐架、冷绊子、挺脱、诸亲六眷、监生、一声不倒一声 、已后、
登时”等词语。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 点,感受小嘎子、车
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 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
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 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
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 :在祖国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
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前面 的课文学习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是谁?
简单说说理由。
(1)自我思考,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学生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神通广大的孙悟
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意志坚强的刘伯承,勇武过人的武松, 廉洁清正的方志敏……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2 .导入课题: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
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 受这些人物的特点,并试着了解作者是怎样刻画出这样鲜明的人
物形象的。(板书课题:13.人物描写 一组。)
3.整体介绍:《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是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的,《摔跤》《他像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并且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 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
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 点又不尽
相同。
4.揭示主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 ─《摔
跤》(板书:摔跤),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新朋友。
5.简介《小兵张嘎》:
【出示课件2】
《小兵张嘎》1961年底发表,讲述了抗日小英雄张嘎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6.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3】
徐光耀(1925—),笔名越风,河北雄县人, 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
篇小说《少小灾星》《四百生灵》,电影文学剧本《望日莲》《乡 亲们呐……》《小兵张
嘎》,短篇小说集《望日莲》《徐光耀小说选》,散文集《昨夜西风凋碧树》《忘 不死的
河》等。
7.谈话导入:
“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 》中的主人公。《小兵张嘎》讲述了
小嘎子在老锺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 实的八路军战士的
过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4】: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5】
(1)公鸡鹐架:指公鸡打架时, 彼此试着用尖嘴啄对方的架势。课文中是指小嘎子
和胖墩儿已做好摔跤准备,就像两只即将争斗在一起的 公鸡一样。
(2)精神抖擞:指表现出来的旺盛的活力。形容精神振奋。
(3)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
(4)惯手:指惯于做某种事情的人。
(5)破绽:衣服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6)趁势:利用有利的形势(做某事);就势。
(7)仰面朝天:脸朝上平卧或身向后摔倒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感受形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小嘎子与胖墩儿摔跤的情景。
2.自由 读文: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
找,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 出来的?把句子画出来,圈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
态的词,反复读,可以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3.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出示课件6】
“是吗?”小 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
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语言描写)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胖墩儿的?(语言、动作。)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胖墩儿的什么特点?
①爽快、无所谓惧——“是吗?” “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板
书:语言描写)
【出示课件7】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a.语言描写能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品质,这样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
想。
b.语言的描写与动作、神态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的品德、性格。
c.语言描写要 反映人物的个性特点,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等方面的特
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鲜明。②动作 敏捷——跳、退、闪、脱、叉(板书:动作描
写)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人物形象。
【出示课件9】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 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
搂。(心理描写)
(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板书:心理描写。)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 小嘎子的什么特点?(从“一向”“手疾眼快”“从不单
凭力气”等词语感受到小嘎子机智、灵活的特点 。)
(3)教师小结:摔跤是由小嘎子提出来的,自然是他自认为能胜过胖墩儿的法宝,
但他 清楚两人在体形上的差距,认识到“单凭力气”是无法胜过“膀大腰粗、一身牛劲
儿”的胖墩儿。于是, 当胖墩儿提出“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的问题时,小嘎子
很自然地选择了“随便摔”。表现了小嘎 子的聪明而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小嘎子的聪明而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出示课件10】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字幕出示: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打架似的对起阵来。(动
作描写)
(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动作。)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 到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什么?(有气势,谁也不服谁,谁
也不怕谁。)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人物形象。
【出示课件11】
起初,小嘎子精神 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
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 风。(心理活动、神态、动作描写。)
(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的?(心理活动、神态、动作。)
【出示课件12】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
它能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更充实。
心理描写要求抓住人物的特征,使心理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
(2)你从这些 描写中感受到小嘎子的什么?(小嘎子在和胖墩儿摔跤时有自己的战
术,他认为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 灵”,认为自己在身体的灵活程度上胜过胖墩儿,想
巧胜对手,结果在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从
“仿佛”一词不难看出他“很占了上风”只是暂时的、表面的,实际上这 也是他摔跤失
败的原因之一。但是,从小嘎子摔跤时的“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又分明可以看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出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板书: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
计)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
点。。
【出示课件13】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
绽。
(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胖墩儿的?(动作。)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胖墩 儿的什么?(从“塌、合、鼓”这些动作描写中
感受到小胖墩儿的沉着稳重,也能感受到他经验丰富。)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人物形象。
【出示课件14】
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动作、心理活动。)
【出示课件15】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等的写作手法,叫做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同样要求生动、具体、细致。要完整地描绘每一动作的前因和后果,表现
动作发生、发 展乃至结束的过程,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印象。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嘎子和小 胖墩儿的什么特点?(小嘎子的机灵、敏
捷、有智谋;小胖墩儿的沉稳、憨厚老实、以实力胜对手。)( 板书:沉稳、憨厚老实)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人物形象,表现出当时场面激烈。
5.朗读全文,在朗读中表现出人物形象。
四、了解写法,学以致用
1.小组交流,总结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小组长整理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引导相机小结:
(1)准确、细致的动作描写:【出示课件16】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了。 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
儿,(叉)着腰说……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 上,各自虎势儿一(站)……
(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
(2)动作中穿插心理活动描写:【出示课件17】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 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
搂。……起初,小嘎子抖擞精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
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3)恰如其分的神态描写:【出示课件18】
起初,小嘎子抖擞精神……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4)语言描写:【出示课件16】
“要不――摔跤。”“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了。立刻 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
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5)巧用修辞方法:【出示课件20】
……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 ,小嘎子精神抖擞,围着胖墩
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用了比喻词形容动作,使动作更加生动、形象。)
3.同学们,老师也准备了一段描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的话。你们想一想,课文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和这一段相比,好在哪里呢?
【出示课件21】
4.教师小结: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作者用了“站、围、蹦、
转、揪、推 、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
进行了细致描绘。在这当中, 还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欺负对手傻大黑
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 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
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这些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 富了人物性格。动词的准确
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显示出作者在人物 刻画上的
功力。
5.播放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视频片段。
6.运用写法,以评促写。
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写一次比赛或游戏的一个片段。如,扳手腕、打篮球
等。
五、课堂总结,互相交流,深化认识
1. 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 小嘎子提议摔跤,在
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反映了小嘎 子
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2.互相交流,深化认识
(1) 通过这节课的阅读,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一定活在同学们的心中。那么,
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小嘎子 和小胖墩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在下面的横线
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出示课件22 】
的小嘎子
的小胖墩儿
(小嘎子:聪明、活泼、调皮、顽皮、灵活等等;小胖墩儿:沉稳、憨厚、诚实、
老实等等。)
(2)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小胖墩儿?(喜欢小嘎子,因为他聪明、活泼、调
皮、顽皮、灵活;学 会小胖墩儿,因为他沉稳、憨厚、诚实、老实。)
(3)在课文中作者塑造了两个特点鲜明、天真可爱 的人物。小嘎子活泼,调皮,小
胖墩儿沉稳,憨厚。谁能回忆一下,作者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是用了什么 方法呢?
学生回忆,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出示课件23】
六、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节选自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徐光耀先生的中
篇小说《小兵张嘎》。这部 小说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改编成同名电影,影响了几代
人。






想一想,填一填。
小嘎子: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
摔跤 语言 心理 动作
小胖墩儿:沉稳、憨厚老实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小嘎子”是作家 的儿童小说 《小兵张
嘎》中的主人公。这部小说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锺叔 、老罗叔、区队长、
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摔跤这个片段
通过 对人物 、 、 的描写,表现了小嘎子
的 、 、 、 的个性特点,表现了胖
墩儿__________的特点。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内容
13.
人物描写一组
郑菊红
课 型
课 时

讲读课文
共 课时,第 2 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噶、绊”等12个生字,会写“跤、搂”等
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 字形。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
搂、公鸡鹐架、冷绊子、挺脱、诸亲六眷、监生、一声不倒一 声、已后、
登时”等词语。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 特点,感受小嘎子、车
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 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
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 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
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激趣导入
1.《骆驼祥子》是中国 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最初于1936年发表在杂志《宇
宙风》。小说描写了20年代,老北京的 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这部小说大量应用北
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 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出
示课件2】课件出示有关图片。
2.作者简介:【出示课件3】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 舍予,笔名老舍。本名舒庆春,
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新中国第一位
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
的北京韵味。
3.谈话揭题:祥子是《骆驼祥子》一书的灵魂人物,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年
轻时的他身 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他像 一棵挺脱的树》中的“他”
就是祥子。(板书课题: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老舍 祥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4】
铸成 颧骨 伤疤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书要求。
(1)读书要细心,读不通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2)遇到不理解的生词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实在不理解的画下来留作
讨论。
(3)不动笔墨不读书,将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指名接力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顺。师生随机纠错,
并适当解答同学们的有关疑问。
3.再读课文,思考:祥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形象的。
4.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三、深入读文,探究形象
导语:本文选自《骆驼 祥子》,作者是老舍,题目为后人所加。小说讲述了普通
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 情的世态图。本文所选片段中的“他”
就是指祥子。那么,祥子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画出描写祥子外貌
的句子,仔细体会人物的特点。
(一)【出示课件5】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1.同学们先读读这段文字,再看课文中的插图,看自己能了解到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相机小结:
(1)“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 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
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 ——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
的样子的大人。” 作者通过对祥子装束、体态、身段的素描,准确而 真实地表现了祥子
身体的健壮,性格的朴实、充满生气。(板书:体态、性格 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2)“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 面似的
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
裤 ,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
色的车夫;傻子似的 他自己笑了。”这部分课文通过祥子的心理活动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祥
子的健壮、朴实、充满生气,从中也 能感受到祥子的自豪和充满信心。(板书:装束、体
态、性格 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出示课件6】
他没有什么 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
地方不挺脱的。(朴实憨厚)
1.同学们先读读这段文字,再看文中插图,看自己能了解到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相机小结:
(1)“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 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
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 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 候在树下睡觉,
被驴啃了一口。”这一段人物素描,几乎是没有任何修饰,却细腻逼真,如在目前。(板
书:人物素描 细腻逼真)
【出示课件7】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 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
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能够刻画人物的性 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
世界。描写时应有一定顺序。
(2)“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 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
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这段话通 过对祥子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
了祥子的健壮、充满生气,从“结实硬棒”能看出他对自己体能的信心。( 板书:体力、
性格)
(3)“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 觉得,他就
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祥子比喻成了一棵树,生动形象地把祥子的性格特点及外貌特征展现于我们的眼前。表达了作者
对祥子的赞美 ——健壮、朴实、充满生气。(板书: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鲜明的人 物形象,在朗读中与作者一同欣赏这个旧中国
的北京人力车夫。
5.播放有关影视作品的选段,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四、课堂小结,鼓励阅读
老舍善于写人,他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老舍是语言大师,他创造性地运用
北京市民的口 语,,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老舍也说:“《骆驼
祥子》可以朗读,他的语言 是活的。”
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这部小说。








生气
老舍:人物素描——细腻逼真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祥子:装束、体态、身段、体力、性格——健壮、朴实、充满
比一比,组词语。
铸( ) 剃( ) 腮( ) 疤( )
涛( ) 弟( ) 鳃( ) 病( )




电子备课教案用纸
XX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
课 题
14. 刷子李
主备人
教学内容
郑菊红 课 时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课 型 讲读课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粉刷、刷浆、规矩、徒弟、端
教学目标
茶、点烟、跟在、屁股、师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出示课件2】
1.谈话揭题:小嘎子、车夫 、严监生,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不普通的手艺人,他 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刷子
李)
2.交流解题:“刷子李”是一个人的绰号。从这个 绰号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了解这个人是个粉刷匠。)
3.引 发思考:像这样会粉刷的人里有很多姓李的人,这些人都能称为“刷子李”
吗?为什么叫他“刷子李”呢 ?他又“奇”在哪呢?(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4.简介出处【出示课件3】:本文选自《俗世奇人 》,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
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
天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 路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思。即今天的塘沽码
头。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 上的人,一强活不成,不强就生
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
冯骥才,中国知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神灯前传》,短篇小说集《雕花
烟斗》等。

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人为善作文


四六级报名入口官网-简短祝福语


我心中的黄河作文-会计实践论文


上海二本-晚会策划案


师范生公费教育-高考热门专业


澳大利亚投资-中考答案


人文素质-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cpa成绩查询-读书的苦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