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巡山小妖精
928次浏览
2020年08月28日 21: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hneeb-山西招生考试网吧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各科教案类文档,如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草 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
生热爱草原、热 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
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 身
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
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 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
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 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
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 原》都是本组课文
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
3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内容。而且要认真 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
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 :“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
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 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
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 、景
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
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 :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
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 在
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 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 课后个
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4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这篇访问记按 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
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 古包外→
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
(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 旗公社,可分为2段;(3)
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
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
掌握的情况。
(第1段 :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
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第2段:初入草
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
段:蒙古包外 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
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5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一)学习课文第 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
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
(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四)背诵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
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背诵课文第1段。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
么?后写什么?
(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
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
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 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
空气、小丘、平 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
原的特色。)
6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
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 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
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 并不茫茫。”
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
绿毯绣上了白色 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
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 欲流,轻轻
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 ?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 ……”的
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
丽”一词用得恰到好 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
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7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
读成诵。)
小 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
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 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
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
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
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 ,例如写羊群。
(二)讲读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
(教师提示:学习课文 第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转
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 法,
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
可分为几层?
(可分为两层: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
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3.讲读第1层课文。
(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 br>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
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洒脱”是什么意思?(不受拘束。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制。)
8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初入草原 ,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
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 ?(十分
静寂。)
(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
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
(草原的环境有了变化,从见到一条河开始变化。)
(4)看到了河,环境有什么变化?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了什么?
(说明有人了。) (5)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有了河流、水草
长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 、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
4.讲读第2层。
(1)指名学生读第2层。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 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
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
(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
语句可以看出来?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9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小结:作者初入草 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
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 社时,
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种
兴旺、热闹的感受。作 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
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作业。
1.背诵课文第1段。
2.练习课后作业第1、3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
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
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0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课文第1、2自然 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
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 三个自然
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3、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
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
气氛? 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
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 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
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 出
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
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
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 ?第1句怎么讲?(蒙汉
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 第2句中的
“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
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 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
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
11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
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
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
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 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
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
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 br>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
以草原为题呢?
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
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 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
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
风光形 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
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 好客、远道迎接、盛
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
场面给我 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作业。
12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
抄写在摘抄本上。
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板书设计:
天:清鲜、明朗
景美 天底下:小丘 平地、羊、马 、牛
1草原
人美 :热情好客、会心感人


2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的思想感情。
3. 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
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 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
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13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
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 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
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
交往的 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
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 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4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选择一种你最 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
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
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
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
“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会找 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
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 家
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
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 以再讨论)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 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 下两国
人民的心情。
15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
交流。
(预设:学 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
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 ,刚出现骆驼队
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
“满面笑容” ;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
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4. 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
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 伟大的路。
(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 路发生的一个
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
搜集的资料和大 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 的资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
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 出现
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
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 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
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16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6.再读13自然段。
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时板书。
四、小结
古代的丝 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
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 给我们讲述着丝绸
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
古老的风景 ,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
段。
板书设计: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2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3白 杨
17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
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 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
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 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
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 欣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 白杨礼赞》,文中
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
18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北方人民。今天, 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 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 子的;②把
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晰介绍新疆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 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
晰(x9),不读(x@);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
“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
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19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爸爸的心愿。
2、揭示中心,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
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揭示中心,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高贵
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茅盾的《白杨礼 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
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 品格呢?下
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0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讨论得出答案 ,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
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默读课文,自学。(投影出示)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卫士”是什
么意思?本课指的是什么?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讨论后
板书:边疆建设 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
的心。(从课文的哪些 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讨论后板书:扎根边疆、建 设边
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
沉思。( 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
在沉思什么?)
2.小组讨论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21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四、老师:望着 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
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接着回答。然后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
说明: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七、总结深化
本文作者 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
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感染了在座的同学
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
明天!
八、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熟课文。
板书设计:

3、白杨
白杨树:不择环境 生命力强
爸 爸:扎根边疆 无怨无悔
22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借物喻人 表达心声 提出希望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
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
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23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 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
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 雪域圣城
──美丽的拉萨。
(大屏幕展示拉萨,师简介拉萨概况)
指名谈拉萨印象。
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
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
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 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001年,党中央作出了指示:
(揭题,读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设计意图:本文无情节、趣味性弱。从拉萨入手破题, 一是为了
化繁为简,由易到难,二是为了学生了解拉萨概况,知道修建青藏
铁路的目的。)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中共有3个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
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24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设计意图:课内 阅读课文就是要检验学生能否运用在精读课文时
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阅读提示作为编者写在教材前 的话,有
提示全文,引领阅读的作用。应重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
能读,会读。)
三、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整体感悟:你觉得阅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读懂全 文最重要?
(第二问)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了这一点。这句话是─
─“把铁路修到拉 萨去”!
四、直击重点,自学探究
过渡:是啊,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 事!在修
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自读课文,
勾出课文相关语句, 联系实际或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
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五、想象情境,领悟内涵
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1.研读“困难1”
25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了解困难:“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
高原冰土铁路。”
(2)体验困难: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
土”“海拔”。
②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3)克服困难: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道 里实地考察,发现冰岩温度的变化规律。经
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 温度,
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①体验情感: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
活实际谈一谈。
②补充资料,深化认识:课件《生命禁区的早晨》。
(设计意图:文本中呈现的严峻现实与学 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
突破难点的关键的体验,图片资料的价值,在于“形象大于思维”。
活生 生的人物能让学生加深感受,缩短时空距离,震撼心灵,荡涤
灵魂,深化认识。)
(4)感情朗读,激发情感。
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 br>工,当我们体会到这些,你会怎样读这段话?(指导朗读第5.6
自然段)
26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师:所以,面对困难,谁不知道──“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
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2.研读“困难2”
(1)了解困难;“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2)体验困难:把对你触动最大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并联系
实际或结合资料进行想象。
(3)克服困难:
①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②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4)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师:天 气恶劣,繁重危险,多么特别,多么凶险的施工!当我
们体会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段话呢?(读第8 .9自然段)
师:所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
事”!
( 设计意图:对形象的感受应该重于对观点的感悟,这是语文
的学科特点。本环节抓住两个片段辐射开去, 把朗读、想象、体验、
感受以及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披文以明理,
体验以 入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六、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形象
27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拓展资源:青 藏铁路工程足以让世界震惊。老师从网上获
得了一些资料(大屏幕出示,老师讲述《建设者的“苦”“笑 ”
“酷”》)
师:既然这项工程难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为什么还要坚持
“把铁路 修到拉萨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小结: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
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 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
愿──“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联系 生活,激发豪情:这就是壮丽的青春,这是一曲新时
代的“青春之歌”,他们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他谱 写了中国铁路
建设史上的新篇章!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在2005年10月15日,
青藏铁路 提前三年全线竣工,将在今年7月1日正式通车,(大屏
幕出示中国铁路交通图,红线标出青藏铁路走向 。指名介绍)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引导学生关注青藏铁路
的现在和未来,让 他们比普通公民对铁路建设有更深刻的理解,懂
得西部大开发这一国计关乎民生,期待进而激发学生“拳 拳童心,
胸怀祖国”的豪情。)
青藏铁路的竣工,将引起西藏的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
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
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 面写下什么呢?(生动笔写)
28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设计意图:读写 结合,既使学生感情蓄势到一定程度得到及
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是语文 工具
性的体现。)
七、总结


板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地去

困难一 无私奉献
建设者 乐观向上
困难二 科学创新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9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
人的情感。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
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大中华》。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师补充叙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 部高
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
豪和骄傲!
30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3.教师利 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
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出谋划策,建立联系
1.走出我们现有的空间,走进更广阔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 br>更远,你们想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想
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 物产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
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 们怎
样才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请大家出谋划策。
4.学生分小组交流探讨。
5.学生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方式:网络报刊杂志各类书籍电视栏目……
三、集思广益,开展活动
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开展
“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 了解了。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
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31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师参与各小组 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
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你们的策划让 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
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 谊活动,
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板书:支助活动书信往来情况介绍联谊活动网上交流……
(2)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蕴涵着 同学们的想法和思想。但是每
一项活动都应该有其可行性,请你就自己活动设计的可行性方面来
谈一谈。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事呢?
学生自由交流。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
实践呢?
2.备课 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
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 动构思告诉他们,
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出示联系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回民小学六年级黎明(《小艺术家》)
32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重庆市垫江县第四中学初一(3)班王加佳(《创新作文》初中版)
重庆市九龙坡区铁马小学五(2)班刘易(我的好友的女儿)
深圳市南头小学四二班何晔(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校园网页)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师范学校附小六一班(电视栏目报道)
3.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 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
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
心手相牵。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目标:
激发兴趣,进行习作指导。
教学重点:
指导书信的格式。
教学准备:
课件(出示信封和书信的格式。)
教学过程:
一、回忆格式,明确写法
1.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
33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
3.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介绍自己(略)
说出想法(略)
提出建议(详)
4.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作出
精心的策划,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 法,就必须按一定顺序、有条
理地写。
二、尝试习作,发表见解
1.学生自己写信。
2.教师稍作巡视后也同学生一道写作。
三、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1.教师根据巡视式的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学
互评互改。
评价方向:
(1)叙述清楚且有条理。
(2)提出的建议具有可行性。
(3)语句准确,想法合理。
(4)学生个体的进步。
34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5)书信的格式正确。
2.教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请学生作出评价,并与学< br>生的习作进行对比,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结合评改中的出现的典型问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4.小组交流评改。
5.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四、学写信封,鸿雁往来
1.同学们不仅精心策划 了“手拉手”的活动,还认真写出书信。
大家想结识远方小伙伴的真情溢于言表。那我们就一定要把这些 信
寄给远方的小伙伴。
2.学生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初步感知信封的写法。
3.出示信封格式图,具体了解如何写信封。
4.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信封、信笺和邮票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要
求填写信封并贴上邮票。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再次誊抄习作和寄信。)
五、总结
古时候,人们把朋 友见互通书信称之为鸿雁往来。看,这一封封
信就像一只只鸿雁,它们将把你们的心愿带到大江南北,长 城内外,
不论相隔多么遥远,我们和远方小伙伴一定会在“心连心,手拉手”
的活动中不断成长 ,收获美好幸福的明天!
35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 内外的学习
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
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 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
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4.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
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
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
文字资料。
36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
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内容回顾,资料交流。
1.教师用课件展示本组 四篇课文内容,并配以旁白:在近两个周
的时间里,我们与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 雪
域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顽强生存的白杨。驼铃声声
的丝绸之路,西部的旖旎风 光还历历在目,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
故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
2.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
(可以利用展示台)
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引导:
西部的过去、现在、未来
西部的建设与发展
西部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西部的旅游与开发
西部的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
西部的教育,西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37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
(二)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
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
(1)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
推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
(2)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分别说一说。
(如:场面描写人物对话的描写
借物喻人(借赞扬白杨树来赞扬西部建设者)
景色描写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3.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
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3.总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我们、你们、他们的共
同努力下,西部必定会有翻天 覆地的变化,西部必将会迎来灿烂辉
煌的明天!
二、日积月累
38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然后谈谈自己对诗
句的理解。
2.请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古诗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互相激
励和启发。
3.建议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4.安排时间让学生把喜欢的古诗或诗句摘抄到好词佳句本上。
三、趣味语文
1.阅读趣味语文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故事的趣在何处?
2.交流:
(1)故事讲了什么,它有趣在什么地方?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最有趣
的一个故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学生推荐的趣味语文故事。
5.师生共同推荐课前搜集的诗词名篇。喜欢的学生可诵读或者吟
唱。
四、总结 < br>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徜徉在精彩的名篇佳作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
文字,感受着它们传递出来的情 感,我们不禁流连往返。
西部,这片沃土,我们将会用更美的语言来赞美它,歌颂它!
39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后记:

















40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41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5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 “八仙”是哪八个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
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
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 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
躲入山 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42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 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43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
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
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板书设计:
牧童卧
黄昏 月明
草、笛、蓑衣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44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 习另外一首
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
个小孩子,而这首 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
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 《舟过安
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
解的词语、句子。
45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 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
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
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
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
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46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以伞借风力让船 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
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 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牧童》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快乐美好的童年
《舟过安仁》小童: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47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
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 。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
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y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 家”。《清平
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8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
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
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 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
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 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
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49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
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大儿——锄
翁媪 中儿——织
小儿——剥


50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
注意歌词。(课件播放歌曲:《童年》)
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
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
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51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 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
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 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
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 往充满稚趣,又
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
让我们和作者 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 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 于日本,
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
女士根据在北京生 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
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 这本书的序
言。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①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思考: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52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①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
②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
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 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
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
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
子(11—14自然段)。
(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① 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
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 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
朗读本段。
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 ,那样丑
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
牙交错地后来磨去, 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
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②全班交流。( 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 会“我”的傻
样)
③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53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
①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
作学习。
②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
③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猜测挂铃铛的原因
课件出示: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
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到的,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
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 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
“铛、铛、铛”地响。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 ,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
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不 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声音,
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 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
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
寂寞 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从“想象铃铛用处”片断中体会“我”大 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
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认同)
看骆驼脱毛
课件出示:冬天快 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暧和,暖得让
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 !它的毛
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
54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替它们剪一剪,因 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
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 袋空了,
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从“想替骆驼剪毛”片断中体
会作者叙述的真实, 描写的逼真)
夏天见不到骆驼感到奇怪
课件出示: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从 “追问骆驼去处”片断体会
作者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之中穿插对一些语句的感情朗读)
*分角色朗读
*思考:课文中“我”问妈妈骆驼夏天到哪里去,妈妈也回答不出
来。 想想看,骆驼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
(五)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这些童年生活的 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
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55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 于我的心头”
(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
说明时间过得很 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
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 忘的生活,
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
时的那段难忘的生 活)
(六)拓展延伸──说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 说的。
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
己的童年趣事)
(七)总结全文
1.(歌曲《童年》再次响起)教师总结:“钓龙虾”、“捉知
了” 、“学游泳”……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
的故事,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笑 ,因为童真,因为幼稚,
更因为它匆匆易逝。孩子们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时光,让我们生活的
每一 天都色彩斑斓,也让它成为明天最美的记忆。
2.(课件出示书的封面)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 给你们推
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
《童年》,这两本书都 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写好书。
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56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看骆驼咀嚼
想象骆驼系铃铛
童年重 冬春之交骆驼脱毛
临心头 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



7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 ,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
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 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
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 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
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57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
文中的哪 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
耍的哪些情景?
5 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58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 默读课文,体 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
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
2 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
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 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
者?
通过交流,老 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
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 本原因,要求
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
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生机勃勃
59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祖父的园子式 快乐
自由

8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 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
患、滑翔、天赋、妨碍、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欲 、运
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2、
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
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60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 现了达尔文有
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 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
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 人类进化
的规律。
61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第三段(14—1 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
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 “我”的笑
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 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
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 发了“我”的想象
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 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
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 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
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
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 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 他押到了
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
62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
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 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
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发现规律——找到答案——得到证实


9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 读读记记“花苞、柔软、
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63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
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
快乐。
童年是一幅 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
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
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64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预设:《我想》写 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
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想把自己
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
接、装、种、悠、 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 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65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板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我想 眼睛——装在风筝上
自己——种在土地上


口语交际•习作二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的:
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
的热爱。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4.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准备:
1.《童年》歌曲。
66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 欢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
们的想象和憧憬。让我 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
学共享。
2.同桌间就近交流。
以同桌 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
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要求: 口齿清楚,条理清晰,
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充分参与交流。教师以 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
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教师可 以
点拔,引导。
3.全班汇报。
(1)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 同学到讲台前汇
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
理。
67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
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 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
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
趣。
学生练说 ,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
和是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 言的规范性,以及
听说态度等。
4.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随后,以
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5.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
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
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
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68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 都有美
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
和“糟糕”……今天 ,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
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
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 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 ,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
思……)②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
69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心里话,可以是玩赛车,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异想天开做傻
事……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范文略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
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
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
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五、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 br>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 题的同学适时降
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
黑板上挂出有 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六、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 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
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70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二次作 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
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 的作文师生集体
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2.积累名言警句。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 对话,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
哪些话有同感呢?在四人小组内,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例子来讨论。
2.学生汇报:略。
3.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师:你读本单元课文,
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生再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71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
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
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者自己
喜 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
2.指名朗读、齐读。
3.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多。交流评比。
4.谈理解:学生自由读背后,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
对句子的理解。教师适当评价,不要讲 得太多,学生有疑则答。在
各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即可。
5.生交流:我在哪里见过这些词句?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师
生集体评议。
6.诵读练习:这些句子能背了,能诵吗?引导学生诵读。
7.课外要求:课外看看这些名句 出自哪篇文章,找来读一读。如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满江红》,课外读一读
《满江红》全文。
三、课外书屋
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 的小说
《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72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师:刚才的文 章怎样?知道是谁写的吗?待学生回答,教师点
明: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教师出示 课前准备
的《童年》这本书。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们将开展一个读书
交流活动,主要就围 绕这部书来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准备吧!
3.我们先集中看看这部书的精彩片段吧!老师用课件呈现《童年》
的四-五则精彩片段。
4.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待学生分头读书后,组织开展读书交流评比 活动。注意引导学
生从多方面去交流收获与体会。如果学生没有这本书,交流其它反
映童年生活 的书籍也可以。

教学后记:








73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74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0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六个生子,以及新词;
3、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4、 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教学难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75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一、 课前背诵
《竹石》《赠花卿》,带领学生走进古文
二、 导入新课
你知道哪些古代聪明的儿 童?(引导学生走进聪明机智的儿童)。
今天我们来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再认识一个聪明机智的儿 童
——《杨氏之子》(杨修)
学生理解课题《杨氏之子》,之是什么意思?
三、 学习新课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找同学介绍《世说新语》,教师全面介绍,引导学生课下借阅
2、 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 检查字词,指名朗读课文
4、 分男女读课文,齐读课文
5、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二)理解语句
1、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76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为什么把这句话放在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2、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呼”是什么意思?再句中应该怎样读出感情?
这句话的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3、 为设果,果有杨梅。
“设”应该怎么解释?
谁为谁设果?可以看出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4、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以”“示”“曰”“君”各是什么意思?
从而可以看出孔君平是怎样的一个人?
应该怎么读出来?
5、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应声”“未”“闻”“夫子”应该怎么解释?
从应声可以体会到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根据练习2 回答。
这样回答有什么好处?你会怎么回答?
(三)感情朗读,试着背诵
四、 总结拓展
1、 你在这节课中收获到了什么?
77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回答?(教师举例)
五、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杨梅——君家果
聪慧
孔雀——夫子家禽



11晏子使楚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 br>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
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二、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78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三、教学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四、教学准备:新 课标第 一网
电教媒体、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⒉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
善变的口才。
⒊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㈡教学过程
⒈揭题解题。
⑴、使:出使。
⑵、简介晏子。(见“背景知识3”)
⑶、简介“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
年了。
⒉按要求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读通文中的两个长句子。
79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脚碰脚。”“淮南的柑桔……还不
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⑵、自学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大夫
敝国、国势、安居乐业,饮酒取乐。
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朗读,检查长句子和是否读通,随机正音。
⑵、区别“大(da )夫”与“大(dai )夫”。
(前者指古代官职的名称,后者指医生。)
⑶、注意“敝、臣”的笔顺及“淮、尊”的字形。
⑷、指名说说对思考题的理解。
(只作为检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不要求学生回答完全正确。)
⒋学习1、2、3、自然段。
⑴、读课文,思考:
①、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划出文中有关句子。
②、晏子反驳楚王,结果如何?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这一问题?
(“只好”)
③、 晏子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开城门,而当接待的人把他的话传给楚
王后,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开城门?
⑵、讨论后教师作如下板书:
80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⑶、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的句势
写话。
⑷、扣“ 只好”,明关系。(楚王如果坚持要晏子钻狗洞,也就承
认了“楚国是狗国”;楚王当然不会承认,所以 “只好”吩咐大开
城门。)
⑸、小结:从中,你对“晏子”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
⒌做作业本上1、2题。
㈢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
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
“话”。
⒉理解第二、第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
⒊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㈡教学过程:
⒈学习第4自然段
⑴、默读思考,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态度?
(从“瞅 ”、“冷笑”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十分轻蔑。)
81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⑵、划出楚王侮辱晏子说的话,说说他的话中之“话”。
⑶、划出晏子反驳楚王说的话,说说他的话外之“话”。
⑷、根据晏子说的话,仿照前一节课 老师的板书,学生自己板书归
纳,理解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写出“结论”。
⑸、教师点拨:如 果楚王认为晏子是下等人,也就等于承认楚国是
下等国家;楚王想不承认,当然他的“难道齐国没有人了 吗?”也
就是废话,所以他“只好”陪着晏子笑。
⒉学习第5自然段。
⑴、划出楚王侮辱晏子的话,说说楚王怎样侮辱晏子。
⑵、划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理解两个“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
(前者指气候、水分,土壤不同,后者指社会风气、社会环境不
同。)
⑶、重点指导学生填些“结论”。(楚国的环境不好社会风气差或
楚国是搁强盗国。)
⑷、教师点拨:晏子先举例,再针对楚王的侮辱,运用同样的推理,
驳得楚王“只好赔不是”。
⒊课堂小结:根据课文,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了晏子的过人才
智?(让学生自由发言。)
⒋作业本上3、4题。
㈢课后小结:
82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第三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⒉深刻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㈡教学过程:
⒈学习第6自然段。
⑴、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
(点明事情的结果,照应开头,说明楚王改变了对晏子的态度。)
⑵、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句,比较语意。
(“从这以后,楚王很尊重晏子了。”书上原句比改后的句子意思
更肯定,语气更强烈。
⒉深刻认识“晏子”。
学习课文后,你喜欢晏子吗?为什么?
(有过人的才智,善变的口才,不畏强权,热爱自己的国家。)
⒊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再写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出使到
出国的晏子。(起因)
83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第二段(3至5自然段):晏子针锋相对,三次反驳了楚王对它的
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经过)
第三段(第6自然段):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结果)
⒋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三第5、6题。
㈢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1晏子使楚
不尊重——不敢不尊重
(反驳)
楚国是狗国
楚国是下等国
楚国社会风气不好

12半截蜡烛

84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
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 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
敌人作斗 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2、
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
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 br>语言和剧本的提示,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
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 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
敌人作斗 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85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重点: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 人物的语言
和剧本的提示,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 用“半截蜡烛”为题目?这
“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
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
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
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检查生词的掌握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确,特别强调“烛”、“诺”、“遭”
“盯”“琳”等字的读音。
86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提醒字形:你认为哪些字需要我们在书写时特别留心?
3、描红、临写3个你认为易写错的生字。
四、理清课文脉络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
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提供句式:当__________________,(谁怎么做)
___________ 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回答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词义。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
什么要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
“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 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
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
烛 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
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87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指名朗读,齐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讨论交流:
⑴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
⑵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
⑶办法巧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
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 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
敌人作斗 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5、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
6、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 人物的语言
和剧本的提示,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准备:
88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一、听写生词。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用向上的斜线表示危机出现,向下的斜线表示危机过去。
学生初画:
再教育适应的位置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危机出现、过去的原
因,可以吗?
学生补充文字:燃吹燃端回拿
点熄重走夺上楼
图上好像还差点什么,再补 上半截蜡烛就显得更清楚了,怎么
画呢?(注意画出蜡烛长短、烛焰的变化。)
燃吹点燃端夺拿
点熄重新走回上楼
3、引入编排课本剧的程序
瞧!课文 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很有戏剧性。正好,课
文后面安排了编排课本剧的作业。(指名读题目 )
“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
理活动的有关语句。先读 一读,再和小组同学合作,将故事编排成
课本剧演一演。
89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4、指导编排的程序
编排课本剧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编写剧本(现成的语文)、物色
演员、准备道具。这里,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不但要演好语言、
动作,还要演好表情,以表现内心的 活动,而这一切只有在“剧本
“(课文)中细细地体会。
现在我们就按题目的要求来编排课本 剧,为了编排的方便,我们把
戏分为三场,分别对课文第二、三、四段。
三、第一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
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
语,反复朗读。
3、其他角色该样演?
4、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入角色。
四、第二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又是谁?该怎样演好这< br>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
的心理活动。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学生讨论,逐一明确。
3、其他角色怎么演?
90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边读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
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五、第三场戏的编排指导。新课标1
1、默读课文,思考: 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
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 理活
动。
交流所画的句子,反复品味。
2、如果你演杰奎琳,怎么演?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奎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
么?
4、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这是一个了 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
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勇敢与机智
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六、指名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七、作业。
91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回家给父母 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讲清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
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 补充进去。
板书设计:
守住情报
母亲镇定

半截蜡烛 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
儿子搬柴
女儿端走

13打电话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
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92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认识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在看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注意到大兵和赵卫国
合说的相声〈谁让你是优秀〉 了吗?,那这个相声给了你一种什么
样的感受?
的确,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深受人们的喜爱。今
天,我们就一块来感受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
〈打电话〉 的魅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
阅读课前提示:想想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
(1)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2)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4)说说这个相声或听听其他相声,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三、根据目标学习全文
1.自己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93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交流:(这个相声 主要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
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 东拉西扯,
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2.再读课文,想想故事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从
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说话啰里罗嗦、废话连篇。)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交流,小结:打 电话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
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4.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读这个相声,来感受感受相声语言的艺
术风格。
(1)同桌分角色读
(2)找伙伴分角色读
(3)师生分角色读读
5.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6.听两个精彩的相声段子
7.看一个你们自己搜集的相声。
四、交流相声语言特点
学了这个相声,听了相声 ,看了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怎样?
(通俗、贴近生活、幽默、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94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五、演一演
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相声演一演,评一评谁具有相声演员的风采。
六、总结
我希 望同学们记住这个相声段子,时时提醒自己文明地与人交流,
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要抓住要点,简洁明 了。
七、作业
1.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相声、演相声。
2.创作一个短小的相声段子。
板书设计: 13打电话
打电话——相声
说话罗嗦 通俗易懂
废话连篇 风趣幽默
耽误事情 语言夸张


说话要明白简练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目标:

给人启迪
95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让学生在交际 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
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3.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具体情景、具体需要写发言稿。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景、激发劝说欲望
1.学生表演
爷:坐在椅子上,抽出一支烟点着)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仙!
(吸了一口,咳嗽。)
颖:爷爷,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爷:什么日子?
颖: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这一天,全世界的人都不能吸烟。
96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爷:谁规定的?谁能管了全世界?
颖:联合国规定的。
爷:联合国能管了咱们中国?
颖:爷爷,抽烟的害处很大,我求您别抽了!
爷:没事! 我抽了几十年了,身体不照样好好的?咳,咳……就是有
点小咳嗽。
颖:反正抽烟没一点好处。
爷:颖颖,天不早了,你该上学了;我呢,到公园溜达溜达。
2.提出问题:这个模拟表演为什么颖没有说服爷爷?
3.让学生回忆被别人劝说的事情,思考自己是怎样接受别人意见
的。
4.师根据学 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在劝说别人时,以理压人、说软
话求人都不大可能奏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 对方心服口服。
另外,劝说还要注意对象、场合、方式方法。
二、交流、体会劝说语言特点。
1.小组交流。假如你是颖,你会怎么劝说爷爷?在小组内讨论、
表演。
2.全班交 流。把每个小组的方法进行交流,比较,说说哪种说法
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
三、拓展、运用。
97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小组交流。
师:刚才大家帮颖解决了难题,可是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
如:爸爸烟瘾很大、妈妈多次 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在大
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 br>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
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 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又伤身
体。。。。。。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劝说别人。请大家在小组
内交流一下,先说说你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再商量一下怎样
劝说会更有效。
2.模拟表演。请若干小组上讲台进行模拟表演。
3.全班评议。让学生评一评谁的劝说效果好,为什么好?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了解发言稿
98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课前让学生收 集发言稿,如:班委竞选发言稿、班队会发言稿
等,课堂上让学生在全班朗诵自己所收集的发言稿。 < br>2.师在全班朗诵课前搜集到的发言稿。如:开学典礼上校长的发
言、值周老师的发言新生入队时 新生代表的发言,教师节表彰的先
进教师的发言,厂长任职时的任职演说。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发言稿,体会到发言稿的作用。
二、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
1.请写过发言稿的学生讲一讲他们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
哪些内容?(如:为竞选准备的发言稿 ,要讲清楚为什么竞选这个
岗位,自己有哪些优势,如果竞选成功怎样为同学服务)
2.师举例讲一讲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
3.请学生根据以上例子归纳总结 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发言稿的内
容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师予以帮助)
三、尝试习作。
1.让学生根据习作提示自己选择写作情景。
2.明确习作要求:①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②感情真实;③
语句通顺。
3.学生根据自选情景写作。
四、评改、交流
1.全班学生互评互改。
99


------各科教案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评价方向: 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
准,以发言稿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 重点。
2.教师根据巡视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让学生结合评改
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 己修改作文草稿。
3.小组交流评改。
4.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 艺术魅力
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比如,语言的精练简洁,语言的幽默诙谐,
语言的生动得体。
2.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
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
3.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
4.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5.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 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
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
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10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保洁合同


毕业论文致谢格式-江苏警官学院分数线


桐柏山-自我鉴定表


迷路的小花鸭-深圳市会计网


西南石油大学分数线-捐资助学感谢信


河南专科院校排名-新学期黑板报


保枫叶卡-函的范文


日照人事-群口相声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