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柳州职改网-陕西咸阳中考成绩查询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1.通过交流,学习更多方法,更好更快地掌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2.学习
描绘情景的方法,学会更直观地描写情景;掌握通过两种事物对比,突出表现其中一个
事物的方法。的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游子吟》,理解诗中内容,想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表达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古代诗人笔下天真可爱的
孩子们,与萧红一起游览了祖父的园子,欣赏
了季羡林先生故乡的月亮,感受到老华侨浓浓的爱国之情。
那么,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
都用到了哪些方法来理解和体会情感的呢?
二、交流平台。
1.齐读教科书第15页“交流平台”中四位同学说的话,说一说你
有什么收获。(我们可以通
过想象,从作者的角度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来把握情感
;可以通过抓重
点语句的方法体会情感;可以通过抓住细节描述,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这些方法都能让我们又快又准地把握文章情感,以后在做阅读理解时,也可以运用这些方
法。
三、词句段运用。
1.(出示相关句子)
(1)请两位同
学读上面的两个句子,并说说这两个句子在描写情景的时候,用到了什么手
法?(先总写事物特点,再具
体表现)这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体会到
所描写的情景。)细细品读,闭上眼睛
,想象一下,有没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你感受到
了什么?(太阳光的强烈和天气的酷热)
(2)按照这种描写的方法,从下面6个词中选一种情景写一段话,注意要直观表现出所写情景<
br>的特点。
例:慢——蜗牛在树下往上爬,它爬的真慢啊,等它爬到树梢的时候,花谢了,叶黄了。
2.(出示相关句子)
(1)学生默读,与同桌交流,这4个句子都有什么特点?(
通过两种事物的对比,凸显其中一种
事物的特点。)
(2)你能仿照这种方式写一写吗?
例:这里的饭菜再香,也比不上妈妈做的菜香。
不管你们说得多好,我还是觉得,这个玩具不如我家里那个好玩。
3.上面的两种描
写方法,一种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情景的特点,一种让我们一目了然地把握
所写事物,这两种方法在以后
的写作中要记得运用,这可以让你们的作文既直观易懂又不失
技巧。
四、日积月累。
1.齐读《游子吟》,师正音。
2.(出示作者资料)了解诗人孟郊。
3.诗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吟:诗歌体裁的一种。)这里的游子指的是
(诗人)。
4.
我们了解了诗人的相关资料,知道诗人仕途失意,颠沛流离,在这种时候,他更觉得亲情可
贵,于是,他
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在做什么呢?(缝衣服)从哪里得知?(慈母手中线,游子
身上衣。)怎么缝的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为什么要密密缝?(因为害怕缝得不牢固儿
子回来时衣服已经破了。)
因此,慈母手中的针线,是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
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
晚衣服破损。于是,诗人不由感慨:(谁言寸草心,报得
三春晖)。寸草指(小草,比喻微小),三春晖
是(春天的阳光,这里指母爱),所以这里运用的是
(比喻)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谁说子女那像小草
一样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春晖般的慈母
恩情呢?
5.这首诗中,作者回忆了一个极
其平常的情景,描写了一位慈母为儿子缝制衣服的画面,歌颂
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
深的爱与尊敬。
6.带着对母爱的赞美和尊敬,让我们再次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游子吟》。
五、小结。
童年的一个个场景,就像一支支动人的歌,不论我们用多少笔墨,都写不尽这首动听的乐
曲。
通过让学生对比句子,掌握描写的方法技巧。在课堂上,也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
以致用。
在学习《游子吟》时,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诗意和情感,不足的是没有让学生练习朗<
br>读的时间,无法完全做到在读中感受的教学目标。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雪山小太阳
“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
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这歌声穿透风雪,驱散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
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最小的卫生员。一路上,她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
(遥
谣)鼓舞大家前进。翻雪山时,同行(xíng
háng)的大姐送给她一件红毛衣,她高
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xī
qī)盖的红艳艳的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雪地里分外耀
眼,大家就叫她“小太阳”。
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了。突然,“小太阳”停了下来,看到路边一个受伤的战士正把头埋,进臂弯里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
亡。“小太阳
”拼命地摇着他,受伤的战士只是含混不清地说:“冷,冷……”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
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小太阳”的身影。战士们到处寻
找,在半山坡的雪
地里,大家看到“小太阳”静静地躺着,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
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
没有一丝血色。她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穿在一个受伤的
战士身上。受伤的战士流着泪回忆说:“我困乏
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人在拼命地摇我,
对了,我还听见了熟悉的歌声:“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
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所有
人都沉默了。受伤的战士脱下红毛衣,郑重地盖在“小太阳”身上。红毛
衣像“小太阳”快乐
的笑脸,绽放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的,照在皑
皑白
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
(1)选择短文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歌________(遥 谣) 同行________(xíng
háng) 膝________(xī qī)盖
(2)大家为什么叫最小的卫生员“小太阳”?
(3)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联系《七律 长征》中的诗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4)短文结尾有什么寓意?
【答案】 (1)谣
;xíng
;xī
(2)“小太阳”既是小姑娘的红毛衣,又是
她美好精神品质的象征,在那冰封雪地的日子
里,一件红艳艳的毛衣代表了小姑娘的热情与奔放,给每个
人带来了信心和光明。
(3)体会出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
勇于战胜一切的顽强
斗志。
(4)这里的“小太阳”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太阳,而主要
喻指文中的小姑娘身上所具有的一种
美好的品质。在红 军过雪山那样艰难的日子里,小姑娘身上始终洋
溢着热情与活力,就像
一轮灿烂的小太阳,散发着光和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胸,使大家充满信心,看到
光明和
未来。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对形近字
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
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字音题的考查只
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
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
的语
言概括出来即可。
(3)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
主旨,二要结合
个人的认识。
(4)本题考查结尾的寓意。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
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
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谣、xí
ng、xī(2)“小太阳”既是小姑娘的红毛衣,又是她美好精神品质的
象征,在那冰封雪地的日子里
,一件红艳艳的毛衣代表了小姑娘的热情与奔放,给每个人
带来了信心和光明。
(3
)体会出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勇于战胜一切的顽强
斗志。
(4)这里的“小太阳”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太阳,而主要喻指文中的小姑娘身上所具有的一种
美好的品质。在红 军过雪山那样艰难的日子里,小姑娘身上始终洋溢着热情与活力,就像
一轮灿烂的小太阳,散发着光和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胸,使大家充满信心,看到光明和
未来。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 br>比较组词记忆生字。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
识。学生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课外阅读。
灯光
夏夜,静悄悄的,星星眨着眼睛,月 亮姑娘出外飘游。她那柔和的金黄色的光芒,像
轻纱一样笼罩着大地。她在天空中飘呀,飘呀。夜渐渐深 了,一家家的灯火相继熄灭了,
人们进入了梦乡。
夜更深了,月亮姑娘在静寂 的夜空继续慢慢地飘着。忽然,她发现有一盏灯还亮着,
那灯光和天上的星光相互辉映。月亮姑娘好奇地 探头一望,只见那明亮的灯光下有一位老
师,她面前放着厚厚的一摞学生作业本。这位老师正在埋头批改 学生作业。她改得那么认
真,那么仔细,连一个小小的错误也不放过。额上渗出了细小的汗 珠,她也顾 不上擦。
咦,她怎么笑了?月亮姑娘又往前探了探头,啊,她改到了一篇好文章。哟,怎么又皱眉了?< br>咳,原来是批到了“淘气大王”的胡涂作业。
啊,这就是老师的甘和苦。在这盏 “长明灯”下,她的双鬓银丝不断增多,她的额上皱
纹逐渐加深。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 地奉献着她的每一分光。
月亮姑娘叹息着悄悄离去,她不忍心打扰老师的工作。
啊,夏天的夜晚是多么宁静!月 亮是那么柔和,星星是那么闪烁迷人。老师屋里的那
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更迷人。
(1)给短文分段。
(2)概括第二、五自然段段意。
(3)找出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4)为什么说:“老师屋里的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更迷人”?
【答案】(1)共分三段。第一段(第1节);第二段(第2—4节)第三段(第5节)。
(2)第2自然段:深夜,月亮姑娘看见老师还在认真批改学生作业。
第5自然段:老师屋里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迷人。
(3)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分光。
(4)是老师无私地为教育事业奉献每分光的精神使她屋中的灯光比星星、月亮更柔和、迷
人。
【解析】
【分析】(
1
)这篇课文
共分三段。第一段(第 1节);第二段(第2—4节)第三段
(第5节)。(2)第2自然段:深夜,月亮姑娘看见老师还在认 真批改学生作业。第5自然
段:老师屋里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迷人。(3)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为了孩子们
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分光。(4)是老师无私地为教
育事业奉献每分
光的精神使她屋中的灯光比星星、月亮更柔和、迷人。
【点评】(1
)只有掌握了课文内容,才能划分出段落。(2)找出了每段的中心思想;
(3)考查了这篇课文的中心
思想为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
分光。(4)告诉了我们是老师无私地为教
育事业奉献每分光的精神使她屋中的灯光比星
星、月亮更柔和、迷人。
4.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
天,爸
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
示满意,赶紧从他
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
”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
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
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
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
星斗朦朦胧胧的。“疆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
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
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
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
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
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
,照顾我和
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
的,不
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
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
婆娑的
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
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
亲。
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
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⑦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
过那首诗,
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
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
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
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
br>……
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
p>
1.第④段画线句子,爸爸为什么高兴地流泪?
2.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1)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
3.通读全文,文中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他的形象。
4.谈谈你对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
5.文中的“爸爸”喜欢念中国诗,还让作者从小培养了念诗的兴趣。那么,你喜欢中国诗吗
?请写一句你最喜欢的诗句,并简单说明原因。
1.因为还未上学的我居然懂得了陆游诗的意思。
2.(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
特的吟啸叫我记住了陆游的诗(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
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3.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4.
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
表达了“我”对
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5.略
5.
1.“我”第五次留言让小女孩用钢笔写字不解、愤然为了帮“她”赢钢笔,
“他”故意在长跑比赛
跑了第三名愧疚
2.为下文写小男孩买不起钢
笔,而采用参加比赛获奖得到钢笔的情节做铺垫:衬托了小男
孩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意思
对即可)
3.“我”为不了解学生、误解学生而感到愧疚;为小男能送给小女孩钢笔,而“我
”还想批评小
女孩的做法感到愧疚;为自己错怪小男孩的行为而愧疚。(意思对即可)
4.一支金色的钢笔
6.
送报的少年
①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
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jié jiě)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
)晴天雨天,他
.
( )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
的时候,他便会
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②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
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
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③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
.
(
diǎn tiǎn)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④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
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
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
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
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
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
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
起床洗
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
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
早起床!”
⑤儿子不屑(xuè xiè)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
⑥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⑦儿子笑得
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
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
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⑧一个大雨滂(pāng páng)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
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
.
在我家门口。
⑨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
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
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
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
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
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
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⑩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⑪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
老师, 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⑫我随口问:“那你呢?”
⑬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⑭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 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
送迟了,您多包涵!”
⑮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选择一组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①不但……而且…… ②不论……都……
3.第⑦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表面上看是儿子嚣张的无礼貌表述,实际上,作者有什么目的?
4.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哪句话?
5.在下面语段中找出三处令你感触深的短语,在其下面画上波浪线,并谈谈你感受到了什< br>么。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 都是楼
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é tiǎn xiè pāng
2.不论……都……
3.同送报青年形成对比,更为后文送报青年考上北大作铺垫。
4.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
5.“凌晨5点”“两百多户人家”“一万八 千多级台阶”(或:“凌晨5点就起床”“为
两百多户人家送报”“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感受:① 表明少年的家庭经济环境不
好;②表现少年成熟、懂事的性格。(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7.
天阶
赵恺
①在一次晚会上,我朗诵自己写的诗歌《二泉映月》。为朗诵伴奏的,是二胡表 演艺术家
闵惠芬。晚上演出,下午和她做准备。
②诚挚、率真、善良、热烈,和闵惠芬对坐,心弦和琴弦共振。
③与音乐有生死之约,自8岁始,一把胡琴伴随一生。
④二胡是东方乐器,亦是平民乐器。平民喜爱,闵惠芬便喜爱平民之喜爱。
⑤她去过
苏北高邮湖,登上船上的水上小学,为渔家孩子演奏。恭敬虔诚,置身船头仿佛
置身维也纳金色大厅。<
br>
⑥她去过甘肃煤矿,乘坐卡车跑了5个矿井,戈壁为剧场,车厢为舞台,她为矿工演出。
获得上海文联授予的“德艺双馨”称号,颁奖仪式,她请来甘肃镍矿矿工。从矿工手上接
过荣誉证书,
是她的最高荣誉。
⑦去过以干旱贫穷闻名于世的定西。坐在一个红柳沙墩上拉琴,老乡围着红
柳沙墩听琴。
听众之中还有一头牛,这牛也奇,琴声一起,它站定不动,仿佛一座生出耳朵的山,老牛<
br>知音,闵惠芬想与知音合影,牛却俯首不动。闵惠芬懂得牛的心事,便专门为它加演了一
曲,老牛
这才乐了,巍峨大山温顺得像个孩子,依偎着闵惠芬合影作别。
⑧曲终人不散,满坡响起大西北“花儿”。
⑨重病,医生从未见过的病。与死亡抗争
了17年。如何手术?从右肩到右肋得割出一条七
八寸长的口子。对于一位右手执弓的弦乐艺术家,这意
味着什么?
⑩琴手惶恐发问:“手术后,我还能拉琴吗?”
⑪医生悲怆作答:“要做好不能拉琴的准备。”
⑫问答之间,她们相拥而泣。
⑬三次手术,三次化疗,命运把闵惠芬推向地狱的门槛
。眼睁不开,耳听不见,她进入混
沌迷蒙。冥冥之中见一条蓝色云带,她向着缥缈云带飞去。就在那一刻
,听见一段乐句。
她知道,这是天籁。想记录天籁,可是举不起右臂。不能记录,天籁就不肯离去。盘旋
、
依偎、缠绕,乃至支撑、激励、召唤,直到她的体力渐渐恢复,直到她记下这段诞生在天
堂的
旋律。静卧病床,闵惠芬把这段乐句发展并结构成为一部作品,她把作品命名为《音
诗——心曲》,并委
托弟子演奏。
⑭作品公演,闵惠芬去听了。
⑮她说:“音阶,天阶。历经劫难的我刻骨铭心,美的创造,当是生死攀援。”
(摘自《读者》2013年第2期)
1.围绕着“平民喜爱,闵惠芬便喜爱平民之喜
爱”,作者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
括。
2.画横线句“恭敬虔诚,置身船头仿佛置身维也纳金色大厅”中“恭敬虔诚”是对闵惠芬<
br>的______描写,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
3.试分析选文第⑦段详写“老牛听琴”的作用。
4.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闵惠芬的性格以及高度概括其品质的词语。
5.试分析本文以“天阶”为题的含义。
1.①为渔家孩子演奏;②为矿工演出;③坐在红柳沙墩上为众人拉琴。
2.神态 闵惠芬对人民和艺术的无限热爱、尊重
3.从侧面衬托出闵惠芬二胡演奏技艺高超、精湛和她为人的率真、善良。
4.诚挚、率真、善良、热烈
5.把音阶比喻成天阶,生动形象地表现闵惠芬对二胡
演奏无止境的生死攀援,也表达作者
对闵惠芬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