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完整)

余年寄山水
527次浏览
2020年08月28日 22: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高考阅卷内幕-部队入党申请书


第一单元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九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本单元的 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
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4 .引导学生学习本板块内容时,要在欣赏、感受、积累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进一步激
发学生对祖国汉语 言的兴趣与热爱,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与运用,让对联
这种语言艺术在学生的心目中大 放异彩。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
通过学文,激发学生对祖国汉语言的兴趣与热爱。
教学难点:
了解对联中的对偶。
课时安排:
5课时。

1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1—1 对子歌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
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重难点:
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教学方法
朗读法、背诵法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2.相关的对子歌;
3.指导学生提前搜集、预习对子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对子歌》;
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教学难点:
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对子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
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 效
果。比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子歌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
花木、鸟兽、人物、器物 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对,三字对,
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 ,对
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
汇、修辞的训练。古人 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学好对仗句,
是学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 子‛。
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



2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1.蓑suō ,‚衰‛本为草雨衣的象形字。因为与草有关,所

以后来增加一个草字头,写作‚蓑‛,即蓑 衣,是一种用草或棕制
成的防雨用具。指导书写时应着重强调‚蓑‛的下部分是‚衰‛而
不是‚ 哀‛。
2.‚鸿‛、‚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
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
1.小组内读。
2.教师示范读。
3.在停顿、延长和语调的高低变化上。
4.找一找,对子歌中蕴含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5.小组讨论: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现在小
组内交流,再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6.读出对子歌的节奏感和韵律,小组比赛。
感受对子整齐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凝练的内容美,深远的意
境美。
7.背一背:看谁记得快。
四、作业
1.搜集生活中的对联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2)
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2..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重难点:
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教学过程:
一、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这些对联,体会对联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二、交流从生活中找到的对联。
1.各小组内交流这些对联。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了解对联这种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从而
更深刻地认识汉字文化。

三、拓展运用
1.读一读。这是杭州孤山公园内的一副对联,全用叠音写成,
而且还 可以回文倒念,它起到了绘形绘色的作用。首先要认真地读,
读出韵律、节奏,背诵、积累;再让学生试 着画一画,说一说,上
下两联哪些词语相对。
二次备课

3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水水 山山 处处 明明 秀秀
│ │ │ │ │
晴晴 雨雨 时时 好好 奇奇
2.写一写:
溪对谷,
水对—,
峻岭对——。
“积累”
要求熟读背诵。个别生字可以查字典,了解字意,如:‚萼‛

板书设计:
对子歌

字数相等
内容相关
结构相称
节奏相称
平仄协调
教学反思:











4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1—2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
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
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 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讨论郑板桥这幅对联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
产生的。
教学难点:
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
的情境;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
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
2.交流关于郑板桥的资料。
3.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 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
* 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
* 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2.值得注意的读音有:傍晚、袅袅、狂风骤起、菱藕、斛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4.通过查字典弄清字音与字义。
斛: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



5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5.着重强调易错的生字,如:‚艘‛的笔顺;‚骤‛的第12
笔是‚丿‛ 不能丢;‚碑‛的第11笔为‚丿‛。
三、再读课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
1.为生 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
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找一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湖光十色‛、‚轻烟袅袅‛、‚渔歌
阵阵‛等等。
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
4.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
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
5.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种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文中的哪
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
6.分别指导朗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
7.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
8.回过头再来读这幅意味深长的对联。
四、背诵与积累。
1.背诵对联。
2.背诵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语句。
3.阅读课后的‚积累‛中的文章《斗鸡山上的对联》。
板书设计: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教学反思:




6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对子歌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 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
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读法
教学准备:
搜集带有趣味故事的对联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4)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
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
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
教学重点:
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对子歌
内容。
教学难点: < br>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
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 联的妙趣。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学习基础知识。
1.吩咐(fu):口头指派或命令。‚咐‛为生字,注意读音为轻
声。
2.‚顾‛、‚悬‛、‚赐‛让学生通过观察练习书写。
二、分层次指导朗读。
1.根据本文‚趣‛的特点,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
情。
2.要根据商人和学者各自的特点读出人物的不同的内心情感。
3. 重点要指导怎样朗读这副对联,要根据三字对、四字对的
特点,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
4.要根据对联的内容,读出情趣来。
三、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1.了解内容,理清商人请人题上联,和学者巧对下联的经过。
二次备课
2.理清这个过程还应注意两个方面,由于悬挂了上联,商人


7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的生意才由‚人不多‛到‚红火起来‛;商人由‚夸下海口‛到‚绝

无戏言‛,这个过程都与‚对联‛密切相关。
3.反复读,品味这副对联的妙处何在? 从内容上看,上联下联内容完整,浑然一体。‚为名忙,为利忙‛,
自然‚劳心苦,劳力苦‛;‚忙 里偷闲‛、‚苦中寻乐‛自然是‚饮杯
茶去‛、‚拿壶酒来‛为妙!人生的经历、人生的态度自然蕴含其 中。
4.思考与交流。
问题一‚茶酒联趣‛趣在哪里?
要联系全文上联和下联的 创作过程和‚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
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 联的
内容两个角度去思考、交流;
问题二,这副对联‚妙在何处‛?可以从对联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
面去思考、交流。
四、布臵作业:背诵‚积累‛中提供的对联。

第二课时(5)
教学目标:
通过巩固练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
这一汉语 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
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对子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练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生仔细听,强调读准字音。
2.学生试读课文。
①自读;
②教读节奏(生个读,点评)——读准节奏
3.试着用3——5句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再试着用1——2句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三、发挥才智,探究对联的妙处。

(一)读了这则对联,你想到了什么?
二次备课


8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二)这个办法是怎样帮助了富商的?
(三)从这则故事中,你觉得富商是怎样一个人?
(四)猜测一下,这个学者长什么样子?可能有着怎样的经历?
四、积累与背诵。
小组内背诵,评选‚背诵小明星‛。
五、搜集这样与对联相关的小故事,开一个‚故事交流会‛。
板书设计 :
茶酒联趣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教学反思:



9


单 元 回 顾





10


第二单元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句时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
气势、神韵。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
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3.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课时安排:
4课时。



11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
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
陶冶情操。
3.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背诵法、情境法
教学准备:
王勃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第一课时(6)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照片)准确来
说 ,这是一张毕业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
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 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
照、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其实,
它就
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简介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一
生短暂坎坷。
有《王子安集》传世。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
三、讲析诗歌:
(一)教师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五言律诗。继续问律诗的四联分别称什么?(首
联、颔联、颈联、尾联)
2.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

二次备课


12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学生回答。明确: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
(二)题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之:动词,到的意思。回忆《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字词学习:以学生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阙(què):皇宫前面的望楼。辅:护卫。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
个渡口。
宦(huàn):做官的意思 。无为:不要,不须。
(四)分析诗句:
1.经过同学们的预习和刚才老师的朗读,诗中的哪句诗给同
学们的感觉最直接?
学生回答。明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学 生回答。明确:1、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
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2、四海之 内都有知己,纵然……
对‚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对这句诗有不同理解,‚诗无达沽‛。
两种理解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也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原因,那是
什么?(离别)
3.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
的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离别的原因。
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
(无非都是嘱咐朋友要保重身体,询问归期等等)但是,诗人在这
里并没有对朋友的离开有只言 片语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离别的
原因,这表明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坦然)
诗人的这种坦然地心态影响了他笔下的景物,首联。
4.首联点明了哪两个地方?
学生回答。明确:长安、四川
5.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下首联,看看哪位有心人能发现问题?
6.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7.在学习了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的基础上,我们再回 到诗歌的
颈联,也就是千古名句,同学们,现在大家对这句诗又有怎样的理
解呢?学生讨论回答 。
学生回答。明确:与友互勉、超越时空、乐观豁达。
8.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 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那
就是说这里除了对友人的宽慰还要?(微笑)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
活态 度?(积极进取)
(五)小结:掌握诗歌中字词的解释;理解和感悟诗人乐观豁达、
二次备课

13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积极进取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六)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七)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并认真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送别的诗句?比较 一下它们和《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有什么同和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首联 点明地点 意境开阔
颔联 离别原因 坦然面对
颈联 与友互勉 乐观豁达
尾联 宽慰勉励 积极进取
教学反思:













2—2滁州西涧(7)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有感情
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2.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背诵法

二次备课

14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准备:
作者简介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
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
师: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
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诗名滁州西涧)
二、 赏析古诗,品读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
2.明白古诗的时空背静。
(二)明诗意,感情读。
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习古诗前两行。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 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
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
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师小结: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
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 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
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3. 学习古诗后两行:
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
师小结: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
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 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
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千百年来,
这 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4.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悟诗情,师总结。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
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 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三、 课后拓展:
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
二次备课

15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板书设计:
滁州西涧
韦应物

二次备课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教学反思:



16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2—3泊船瓜洲(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 朗读课文掌握
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
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 br>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
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 言文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查资料自学,体会诗人的表达思想感情。
2.品味欣赏‚绿‛‚还‛等字在诗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背诵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资料、插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剖析课题
1.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 如繁星,不胜枚
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学生在班级 中相互汇报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总
结)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 视南京为自
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
第二次让他任宰相, 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
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古诗是我们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请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
与‚月‛相关的古诗,如《古朗月行》,《静夜思》……
3.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
—《泊船瓜洲》
4.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
经——?( 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4)由课题引出问题。


17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5.与学生一起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老师归纳学生的发言,

板书‚读、说、背、做、写‛的学习方法。
二、读诗
1.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
开了什么?看图(点击幻灯片)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
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山少?(‚数人‛、‚数日‛何意?‚数‛
何意?)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
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
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近,他 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
(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 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
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
( 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 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3.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互读或者小组内互相读课文。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由教
师范读,帮助学生领悟。
三、背诵
1.试背(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进行试背)
2.全班进行汇报背诵的结果。
四、说说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四人一组交流, 结合资料讨论,写下
收获和疑惑。讨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共同解决
疑难问题 。
二次备课


18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2.体会诗的情感,深入推敲
小组简单交流。 ‚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
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 去无踪。
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
心里充满希望,对前 途充满信心。

五、做做
学生在体会诗的意境后,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 这首
诗的喜爱,同学们大多数会采用朗读、书画、戏剧表演等形式来表
达当时的意境。

六、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先由学生自己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的概括。
知识拓展延伸(课堂作业) < br>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
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 ,老师布臵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
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
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 桥)月下门你觉得哪个
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靠家近,很难还)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离家久,早想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思家切,不能还)

学习方法:读、说、背、做、写


二次备课


19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2—4游园不值(9)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能说出诗句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学习,能给古诗配画。体会作者访友未成却还高兴的
豁达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古诗的内在涵义;
2.感受作者豁达的情怀
教学方法:
朗读法、背诵法
教学准备:
诗人叶绍翁相关资料介绍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设臵故事情境


20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宋朝诗人叶绍翁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怀着愉快的心情匆

匆到好朋友的家里,但他来到朋友家门前,却发现朋友不在家。
请问:此时,叶绍翁的心情该是怎样的?
2.板书课题,12、游园不值
3.读课题并利用字典理解课题
4.简介诗人:叶绍翁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复习七言古诗的节奏。
2.划分节奏。
3.小组检查并自由读古诗。
三、播放录音,体会古诗节奏
四、自由读古诗,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五、带着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学生利用新华字典
等工具书)
六、交流学习情况,师相机板书
应怜:应,大概。怜,爱惜。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七、理解诗意,想像画面
1.小组串讲诗句意思竞赛。
2.学法反思:
串讲诗句意思应注意什么?
(词序、补充)
3.出示挂图,学生进行观察;播放录音,想像画面。
八、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1.引导讨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你能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吗?
3.多种方式朗读。
九、巧设练习
1.给古诗配画。
2.结合古诗,编写故事。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次备课

21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22


单 元 回 顾


23


第三单元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19个生字,学会15个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2.了解作者‚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24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3——1腊八粥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
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准备:
建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10)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画批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25
二次备课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4.教师及时总结:

二次备课
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 以此为突破口。从‚迫
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指导朗读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11)
教学目标:
1. 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
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
学们齐读课题。
回想一下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新课探究
1.腊八粥是什么样的?
2.人们对腊八粥有着怎样的情感呢?
3.朗读:要读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4.学生围绕‚八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默读思考。
(1)从文中那些地方看出八儿嘴馋?
(2)学生默读圈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生1:一个人出出进进--------
生2:妈,妈,要到什么时候---------------------
5.教师相机总 结:从以上语句我们体会到了八儿的嘴馋。妈
妈煮腊八粥,八儿嘴馋,表现了普通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 家庭亲
情的眷恋,表现了一家人互疼互爱,其乐融融的情感。
四、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五、指导朗读: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26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六、作业: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查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
民俗文化。
板书设计:
腊八粥
沈从文
主人公:‚八儿‛
迫不及待
苦苦等待
美妙的猜想
亲见时的惊讶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27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3——2故乡的元宵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画面。
3.了解作者笔下故乡的元宵节的相关风俗。
4.积累作者‚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作者以‚详略得当‛的写法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民间节日
活动。
教学难点:
文中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间节日活动,从中
体会到汪曾 祺散文流溢浓郁的生活情趣,散发着欢乐的气息。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准备:
汪曾祺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12)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作者笔下故乡的元宵节的相关风俗。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2.汇报生字生词的学习情况。
3.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没能解决的问题。
4.小组内研究解决,并进行汇报。
二、指导学生默读

1.边默读边思考。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画出自己组喜欢的词句。



28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4.在默读中获得哪些信息。

二次备课
三、指导朗读
1.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对比,选择感兴趣的部分练习。
2.本篇课文可以说是一幅幅故乡的风 俗画。随着作者的笔触
想象作者的思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画面。
3.必要时教师范读。
四、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并试着口头完成课后的思考题。
2.思考‚拓展与运用‛。
第二课时(13)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画面。
2、积累作者‚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作者以‚详略得当‛的写法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民间节日
活动。
教学难点:
文中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间节日活动,从中
体会到汪曾 祺散文流溢浓郁的生活情趣,散发着欢乐的气息。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元
宵节有什么特点?
2.总体感觉故乡的元宵节不大热闹,元宵节那天白天没有晚
上热闹。
二、直奔重点
1.‚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作者介绍了哪些‚灯‛?
结合相关语句说说各自的特 点。
2.学生默读圈画。
3.汇报交流。
4.提示:这一题应在充分阅读课文的 基础上训练学生提取信
息的能力。这个环节是将阅读重点放在了‚灯节‛的‚灯‛上。透
过精读 的重点部分进一步地了解作者故乡元宵节的风俗。
三、要点串讲
1.选择感兴趣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
2.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3.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29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四、拓展升华
1.体会本篇文章开头、结尾的妙处,积累写法特点。
2.提示:文章开头运用对比的写法突 出故乡元宵节并不热闹。
结尾部分则在介绍故乡风俗习惯的同时收笔:‚我们那里,初一到
初五 ,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
叫做‘小开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 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
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年,就这样过去了。‛读来显得格外
清 新自然。
板书设计:
故乡的元宵
汪曾祺
灯节
走马灯
孩子自己的灯
看‚围屏‛
教学反思:



30


单 元 回 顾


31


第四单元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随文理解‚旋涡‛‚脖颈‛‚棱角‛‚荣誉‛‚稀罕‛等词语。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
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品味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对表现心理的作用。
6.在听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圈画分析和讨论交流中理解藏羚,羊
跪拜的情感和老猎人的心理;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深刻含义。
7.感受藏羚羊的母爱、老猎人的慈善情怀,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8.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了解直接表达与间接表达的特点。
9.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学习作者借物喻人
的写法。
2. 感悟藏羚羊跪拜中蕴涵的深刻情感,揣摩老猎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伟大而深沉的
母爱 、慈善的情怀,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3.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课时安排:
11课时




32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4—1一只贝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旋涡‛‚脖颈‛‚棱角‛
‚荣誉‛‚稀罕‛等词语。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积累
优美的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
回报、勇于奉
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读中品悟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物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1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旋涡‛‚脖颈‛‚棱角‛
‚荣誉‛‚稀罕‛等词语。
2.积累优美的词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旋涡‛‚脖颈‛‚棱角‛‚荣
誉‛‚稀罕‛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欣赏贝壳,揭示课题
1.出示贝壳和珍珠。
2.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


33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只贝》。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①画出生字、新词,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多读两
遍。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③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
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④文中的这只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小组交流,记忆字形。师重点指导:腻
5.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第二课时(1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
回报、勇于奉
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细读品味,升华感情
(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初读了课文,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贝?
2.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体
会体会。
3.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师相机出示课文第1段。
4.再读出示的第1段文字,边读边 想象:在你的眼前出现了
怎样的一幅画面?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文第1段。(播放海边
音乐 。)师相机指导理解:旋涡、啮掉5.它们即使生命结束,壳
上仍留有人们喜爱的色彩,难怪会得到孩子 们的喜爱、人们的称赞!
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第2段?(生自由练习。)


34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6.抽生读。

(二)学习课文第3~10段。
出示: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
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它默默地,它说不出来。
1.生自读句子。
2.这只贝还有绚丽的色彩吗?还有精美的图案吗?读后你心
里有什么感受?
3.生交流感受。
4.再读第3段,说说这段文字中的哪个词一下子就打动了你?
再读读,体会一下。
5.生交流,师相机指导理解:默默、荣誉
6.相机抓住‚折磨‛这个词语理解贝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的奉献精神。
7.生理解‚折磨‛的意思。
8.再读课文,透过‚折磨‛这个词你还能读出什么感受?想< br>想石子在贝的身体里是种什么样的感受?
9.生读课文,谈感受。
10.你们都在认真地读,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透过这段文字,
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 br>11.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只贝所受的折磨用表情、声音表现出来。
老师引读: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 (生跟读中间部分)……教师:一
年,两年,它的壳上——读,但他——
12.再读课文,再体会体会,在‚可怜‛的背后你又读出了什
么?
13.思考:‚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结合课
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二、学习写作方法,拓展迁移
1.作者写贝,赞颂的仅仅就是一只贝吗?
小结:文章借物喻人。
2.说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
3.把你想对这只贝说的话写下来。
三、总结并提出希望
1.生展示搜集的同类人的故事。

2.希望你们也做一个像这只贝一样的人:默默付出,不求回
报,勇于奉献。


35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一只贝
可怜 丑陋
可敬 学生赞美贝的语言(学生写上去)

教学反思:



36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4—2 藏羚羊跪拜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在听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圈画分析和 讨论交流中
理解藏羚,羊跪拜的情感和老猎人的心理;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深
刻含义。品味细节 描写、动作描写对表现心理的作用。
3.感受藏羚羊的母爱、老猎人的慈善情怀,学会尊重生命、
善待生命。
教学重点:
感悟藏羚羊跪拜中蕴涵的深刻情感,揣摩老猎人复杂的内心世
界。
教学难点:
感受伟大而深沉的母爱、慈善的情怀,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
命。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读法
教学准备:
布臵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动物母爱的故事。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1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导读。
我来描述,你来猜。(课件出示图片)
它们与冰雪为伴,与严寒为友,生息在世界屋脊——青 藏高原之上
的可可西里。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它们不仅体形优美、动作敏捷、
性格刚强,而且耐 高寒、抗缺氧,是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生灵。它们
从不向自然界任何灾难屈服,被人们誉为‚高原精灵‛。 ――藏羚
羊。(板书)


37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拓展,丰盈认识。
1.朗读。课件出示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播放侃侃《可可
西里》的歌曲)
师朗读这一材料。
2.谈感受。相信你听完后肯定有话要说!
3.引题。这堂课我们要共读的是一则有关藏羚羊的感人故事
——《藏羚羊跪拜》。
三、揭题,释题质疑。
1.写‚跪拜‛,释‚跪拜‛。(跪拜是一种礼节,即跪在地上磕
头,非常隆重。)
2.说‚跪拜‛:生活中你见过跪拜?他们为何跪拜?
3.读‚跪拜‛。(注意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融进你的
声音里。)
4.质疑。读一读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知道的?
四、初览,整体感知。
1、朗读
教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感
人的故事。
注意读的要求:
第一遍读:放声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并用
上读书符号。
第二遍读:边读边思,找一找,划一划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读懂
了刚才同学的质疑。
2、检查预习
指读课文,订正字音


汇报词语解释
3、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小组交流
集体汇报订正
五、作业
熟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7)
教学目标:
1.品味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对表现心理的作用。
2.在听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圈画 分析和讨论交流中
理解藏羚,羊跪拜的情感和老猎人的心理;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深
刻含义。< br>

二次备课


38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3.感受藏羚羊的母爱、老猎人的慈善情怀,学会尊重生命、

善待生命。
教学重点:
感悟藏羚羊跪拜中蕴涵的深刻情感,揣摩老猎人复杂的内心世
界。
教学难点:
感受伟大而深沉的母爱、慈善的情怀,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

教学过程:
一、交流,找寻支点。
1.组织全班交流读文后的感受。
2.根据‚答案串连法‛概括主要内容。


3.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能把刚才的质疑读懂,课文也就
基本了解了。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文中描述藏羚羊跪拜的句子。
二、牵引,感悟内涵。
㈠研读藏羚羊――感受‚跪拜‛。
1.呈现句子。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 只
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前腿扑通一声跪了
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 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
2.练读句子(生放声读两遍。)
3.细究‚动词‛。读着,读着,藏羚羊的哪些动作让你的心灵
为之一颤,用声音表现出来。
4.理解‚奇怪‛。当老猎人举枪瞄了起来,老猎人认为这只藏
羚羊应该怎么
做?(生叙述)可是这只藏羚羊却是(读)。
5.想象。藏羚羊想通过这一连串的动作向老猎人述说着什么?
(生交流)。
6.引读。它用眼神来央求,读
它用跪拜来哀求,读
它用长泪来乞求,读
7.迁移。是什么让这顽强的生灵向老猎人屈服、跪拜呢?它
是在求猎人放自己一条生路呢?(不是的 ,它是
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啊!3次重复问学生)
㈡研读老猎人――涵泳‚跪拜‛。
1.引读。这一切,老猎人起先明白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中
那句写出老猎人的不安。
二次备课


39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2.呈现句子。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

二次备课
直颤抖着……
3.想象。他难以入眠,他在想 ;
他久久难以入眠,他依然在想 ;
他双手一直颤抖着,他仍然在想 。
4.回读。上灯了,藏羚羊跪拜的画面在老猎人的眼前浮现,
回读。
夜深了,藏羚羊跪拜的画面在老猎人的脑中呈现,回读。
5.牵引。藏羚羊这深深一跪,让老猎人感到奇怪,后来他明
白了吗?
6.呈现句子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
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
7.说话。老猎人埋掉了 ,但埋不掉的
是 。
8.写话。课文学到这里,我们该对课题‚藏羚羊跪拜‛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了吧?
藏羚羊的这一跪已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这深深的一跪,
跪出了 ,
跪出了 ,跪出了 。(播放《懂你》的
曲子)
9.交流。(师逐一板书)
㈢ 研读作者――领会‚跪拜‛。
1.牵引。藏羚羊这 深深一跪,已刻在老猎人的心里,从此,
老猎人放弃狩猎,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同时,这一跪也深深地
印在作者的心里。文中开头有这样一段文字。
2.呈现句子。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 区时,总会不由
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
的藏羚羊。 < br>3.指名朗读、齐读。凭你对文字的理解,你觉得作者对这只
藏羚羊怀着这样的感情?(生交流后 读。)
三、明理,提升主旨。
1.结课。是啊,动物也是通人性的,也与人一样珍爱生命,
关爱子女。让我们也把藏羚羊这深深一跪扎根在心间,回读藏羚羊
跪拜的画面。
2. 提升。文章学到这,同学们的心里肯定涌动着许多话,把
心中的话汇成一句话:让我们一起来关爱动物, 敬重生命,善待自
然吧!



40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三、作业,课外延伸。
推荐课外读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和《荒漠天使》。
第三课时(18)
教学目标:
1.品味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对表现心理的作用。
2.感受藏羚羊的母爱、老猎人的慈善情怀。
3.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重点:
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过程:
一、拓展运用
1、搜集一些描写藏羚羊的语句,进一步了解藏羚羊的现状,
引起对动物保护的关注
2、结合你的生活经历,体会‚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
物在内,都是神圣的‛这句话的含义。
3、当老人剖开藏羚羊的腹腔,看到了小羚羊时,他会想些什
么?
4、听读课外读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或《荒漠天使》的片
段描写。
二、作业
读课外读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或《荒漠天使》
板书设计:

藏羚羊跪拜

神圣母爱
慈善情怀
藏羚羊 跪拜 ……
敬重生命
关爱自然
教学反思;



41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4—3和小鸟最相亲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文章的主
要内容。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
的情感态度。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了解散文看起来内容零散,但是表达的中心却是一致的特
点。
4、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了解直接表达与间接表达的
特点。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
感态度。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准备:
冰心的资料,《和小鸟最相亲爱》的写作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19)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
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回顾积累,直接导课:
1.回忆读过的冰心文章,《雨后》、《一只小鸟》、《忆读书》、《小
橘灯》、《寄小读者》……
2. 板书《和小鸟最相亲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课文大家都预习了,这些词语会读吗?
出示词语: 玲珑娇小 倚枕倾听 心魂俱静 幕天席地 偷卵捉

(1)学生自由小声练习读词语,然后指名或开火车读一遍。
(2)注意几个字的字音:偷卵捉雏


42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3)重点理解一下‚幕天席地‚的意思:把天作幕,把地当席。

二次备课
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在这里可以帮助
学生理解冰心在国外求学,在山中养 病,在大自然中流连的经历。
2.预习课文之后,你对这篇课文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可 以
从写作背景和文章内容两方面谈自己的初步认识,交流自己搜集到
的资料,然后教师抓住重点 强调。)
交流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冰心23岁留美期间在青山沙穰疗
养院养病时 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这篇是第十篇。养病期间
的冰心,远离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在绿树环绕的青 山中放飞自己的
童心,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尽情的拥抱着大自然,感受着大自然
赐予她的发现 与感悟。
交流文章内容:
1.《和小鸟最相亲爱》中作者记录了自己对小鸟和昆虫的观察
和了解。
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并写提纲。 1-5自然段写小鸟,6自然段
写昆虫。
3. 虽然写了这么多动物,可是作者却各有侧重,详细介绍的是
小鸟,昆虫更是寥寥几笔。这样安排文章材料 就做到了有详有略。
三、整体感知,品读细节。
1.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遍课文,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动
物的可爱……作者对动物的关爱……)
2.作者是怎样爱这些动物的?她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这节课让我们先来细细品 读课文详写小鸟的部分。
第二课时(20)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 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
的情感态度。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了解直接表达与间接表达的
特点。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
感态度。
教学过程:
1.浏览课文的1-5自然段,看看作者都介绍了哪些鸟?按照
叙述顺序是(青鸟、知更雀、蜂 雀、小鸟家庭) 2.青鸟就是翠鸟,
我们在《翠鸟》一文中欣赏过它鲜艳的羽毛,可是作者爱青鸟是因
为它美丽吗?指名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43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要引导学生 从‚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地来了。最先的便是青

鸟。‛ 、‚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 我看最恰当不过。因为青
鸟的鸣声中,婉转的报着春的消息。‛这两句话中体会青鸟报春早,
带 给作者许多欣喜和希望。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3.作者对这些早早来报春的小鸟们倾注了更多的 关爱。当张着红
胸脯的知更雀出现时,想象作者会做什么?(观察它的动作,欣赏
它的鲜艳的颜 色……学生充分想象)
4.当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鸟——蜂雀出现的时候,作者是怎样做的?指名读‚我在山亭中有时瞥见,只屏息静止,连眼珠都不敢动。
我似乎恐怕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 惊走了。‛
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从‚眼珠都不敢动、弱不禁风、小仙
子等词语 感受作者对蜂鸟的怜爱之情。指导学生朗读。
5.当许多毛羽鲜丽的小鸟唱着轻美的歌飞来 的时候,作者在做
什么?(体会作者倚枕倾听,领略以鸟鸣春境界的欣赏之意)
6 .作者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在幕天席地的生涯中,和小鸟最
相亲爱。从小鸟的一家找寻到哪些乐趣呢? 自由读读课文的5自然
段?
引导学生从破壳而出、学走路、学唱歌、离家筑巢等方 面体会
小鸟成长过程的有趣。同时体会,作者能写出这样的语句,必定是
观察良久,经常观察的 结果,从而感悟作者对小鸟的关注之情。
7.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小鸟的爱的语句,读一读 ‚我爱自己,
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指导学生朗诵。
8 .这句话是直接表达对小鸟一家的爱,还有间接表达的语句,
找一找。通过‚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 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
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小鸟的保护之
情。
9.比较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特点:直接表达爱鸟,感情比较强烈。
通过自己的做法间接表现 自己对小鸟的爱也比较具体,两种表达方
法结合起来运用可以使表达更充分,更准确,更有感染力。 < br>10.在这么多动物中,作者为什么会详细介绍小鸟呢?再读句子‚我
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 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谈谈学
生自己的理解。联系上文中‚我想到我自己不过是暂时离家,我的
母亲和父亲已这样的牵挂。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
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 碎?‛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冰心爱家
人,也爱动物,能将心比心,拥有一种博爱的胸怀。
11.小结:在外求学的的冰心思念自己的父母家人,她在呼喊爱
雏鸟,爱雏鸟的双亲的同时,也是在呼 喊‚想父母,爱父母‛心声。
写物和抒情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

二次备课


44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的主要内容,了解了作者从小鸟身上寻找的乐趣,品读了作者对
< br>小鸟的喜爱、关爱之情。感悟了作者的博爱。下节课,我们再用学
到的阅读方法和表达方法,体会 另一部分课文的内容。
第三课时(21)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 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
情感态度。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散文看起来内容零散,但是表达的中心却是一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冰心的《和小鸟最相亲爱》1-5自然段,理
解 了小鸟带给她的乐趣,感受了冰心对小鸟的喜爱之情。在冰心的
文学作品中,母爱、童心和自然是她突出 的三大主题。在青山疗养
的冰心,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释放自己的童心,关注了众多的小动物,
这 节课我们继续品读。
二、品读细节,深化主题。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直接表 达、间接表达的不同特点。这节
课,我们还是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的情感。
2.在四人 学习小组内,合作学习昆虫的部分。自学要求:读一读相
关的段落,看看作者在这些动物身上寻找到哪些 乐趣?从哪些词句
能看出作者喜爱它们?用直线划下来。
3.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每个人都要发言,可以互相探
讨,可以提出问题。
4.集体交流,注意教师点拨:
虫儿:可爱
5.鼓励学生用朗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感 悟,在体会了这些动物
的有趣之后,读出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6.开展朗读擂台赛。
7.冰心在病中仍能从动物身上找到乐趣,在乐观中与病魔作斗争,用博爱的情怀去尊重、理解、关注、欣赏身边的每一个生灵,
才能写出如此温情感人的散文。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8.是啊!这篇散文虽 然内容零零散散,但是却始终围绕一个主
题,那就是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热爱一切,生活就能带给你乐 趣,
在愉悦的情感中才能进入善良、博爱的人生境界。这就是散文的特
点。
9.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练习朗诵。
三、推荐书目,课外拓展
二次备课


45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1.冰心的文章总是带给我们许多心灵的感动,人生的启示,

冰心写的大量的文章都是些给小朋友的,非常适合你们阅读。

2.推荐书目:
《繁星》、《春水》、《超人》、《悟》、《寄小读者》、《小桔灯》……
教学设计:
和小鸟最想亲爱
热爱动物
热爱自然
热爱一切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46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4—4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
树梢、静寂、
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
自然友好相处
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
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
朗读法、背诵法、情境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22)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
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
梢、静寂、应接不暇。
教学过程:
一、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


47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巴金先生的《鸟

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二次备课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4.自学生字
集体交流字词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
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23)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
然友好相处 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习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
★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
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
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 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
‚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
己的 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
解、感受。


48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
南园的树。‛
★重点学习第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
描写。
2.教师引导:让 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
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 可找小
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
(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
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二、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 感
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
的笔,画一画……)让学生 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
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第三课时(24)
教学目标:
1.默读课 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
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
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
1.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
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
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 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
作者的心声。
二次备课


49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
奇的树。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 < br>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
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 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 < br>师: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
的看法。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 ‛,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
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
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5、6自然段。
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指导朗读。
(2)到 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
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说一说。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
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第二幅插
图。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 的‚大‛。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
林的奇观,她是 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
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 读)
(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颤动‛什么意思? 换成‚抖动‛行吗?想像‚颤动‛和‚抖动‛
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 虽是弱
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师: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
丽的南国的树。(回读)
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
(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
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
鸟,对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
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
1.闭目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二次备课


50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
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师 :理解词语的
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6.‚鸟的天堂‛里有 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
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 就
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
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 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
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
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
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精睛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
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
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 br>2.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
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 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
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
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 ,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
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大、茂盛、勃勃生机——美丽的南国的树
(傍晚)[静]
鸟:多、自由、快乐——的确是
(早晨)[动]画眉鸟(点面结合)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51


单 元 回 顾


52


第五单元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文,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了解黄山松的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6.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真诚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象。
2. 学会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课时安排:
6课时。


53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5—1
二次备课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了解诗
句的意思。
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如何让解读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
文,学会全面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方法:
朗读法、背诵法
教学准备:
作者及相关资料描写山的诗歌: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5.《望庐山瀑布》《大林寺桃花》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25)
教学过程:
一、导语(由介绍诗人入手)
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灿烂的古文化就 像
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值得后世人们的不断探索,反复学习。而古诗
文则像是这个巨大宝库中的 一颗璀灿的明珠,熠熠生辉,永放光芒,
创造出这光辉文化的先人们更是名垂千古,令人佩服,今天老师 就
带你们一起认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出示:宋 苏轼)
1.简介苏轼(重点介绍他的成就及诗风)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其中的一首诗。(出题解题)
3.简介诗的生成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在苏轼四十九岁时,当时已经被贬 到黄州做官的他再次被贬到汝
州,在去汝州上任时,途经江西庐山,庐山的奇美秀丽景色让他诗
兴大发,作了五首记游诗,这首是最后一首。


54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同桌互读,检查预习情况,互相指正。
(设计意图:因为本首诗没有生字,学生完全有 能力做到相互间指
正,读好,也能落实互相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培养。)
(2)指名读,师作适当的鼓励评价。
(3)全班齐读古诗。
2.再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A
、根据“注释”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小组要说明自己是
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B、在学习过程中,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师巡视,对各小组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
(2)反馈小组学习情况
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让学生运用简
笔画描述。


出示小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在远处_______, 在近处______,在高处_______,在低处
______,庐山的景象各不相同。
(此项练习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诗意,降低理解难度,同
时又落实了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庐山的变幻莫测)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指名读读这句诗,并说说诗意。
理解“缘”并指导写法。 纟 缘(右上部分是两笔:撇折 横
折)
师:此山是指哪儿?作者为什么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生:因为他就在庐山之中。
生:因为他就在庐山之中,所以视力受限,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生:因为他离庐山太近了┉┉
(4)指导朗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慨的语气。
3.复读古诗,结合实际体会诗中所含的哲理。

二次备课


55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1)师:同样 的一件事物,可是在不同的角度却有着不一样的
样子,你们有过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和经历吗?
(生结合实际举例说说)
那么,你们认为作者仅仅只是在说庐山吗?你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了吗?
(有了前面 的例子作铺垫,学生很快就能说出:要想全面认清一个
事物,必须要全面地、客观地认识,多角度观察。 )
(2)出示练习2
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因此,我们要
_____________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悟出的道理)
(3)指导朗读。
4.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5.小结。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横 岭
峰 侧
各不同


全面地、客观地
远 近
高 低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56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5—2黄山松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
内容。
3.了解黄山松的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
内容。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读写结合法
教学准备:
投影图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26)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
内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
容。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黄山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有条理地介绍自己
对黄山、黄山松的认识和了解。
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介绍对黄山松的认识和了解。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利用词典掌握要求掌握的生字。
2.重点指导易错字音和易错字形,理解词语。
3.小组学习、汇报。
三、朗读课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7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2.多种形式组织朗读练习。
3.指明读文。
第二课时(27)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山松的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深入读文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和特点
1.读课文,思考:黄山松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注意结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谈自己的感受。
2.文中具体写了黄山松的哪三个特点?举出文中概括这三个
特点的句子。
二、结合具体的语句了解黄山松的特点,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
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了解黄山松的特点。
1.结合具体语句感受黄山松的特点。
2.默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二)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作者对黄山松是怎样一种感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
者这种感情的?
(1)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具体的朗读指导。)
(2)学生自评、互评
2.学生读课 文,结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谈自己的感受。(认
识到文章总的顺序是按着总述—分述的顺序来讲的。 )
第三课时(28)
教学目标:
巩固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巩固基础知识。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读课文,整体感受文章。
说一说:你认为作者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哪些地方精彩?
(引导学生从内容、表达方式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进一步认识作者
写作文章的特点)
二、练习巩固。
二次备课


58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1.巩固基础知识。
2.口头表达文章的写作顺序以及黄山松的三个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间学生互相评价。
板书设计:
黄山松
顽强 奇特 团结
不可思议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59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5-3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9个生字,并借助词
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中关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传说故
事可以增强景区神秘感。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真诚的赞美,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行文的顺序,并学会迁移,在作文中能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教学方法:
读写结合法
教学准备:
关于桂林山水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2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9个生字,并借助词
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弄清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9个生字,并借助词典理
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弄清文章结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桂 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
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 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
“甲天下”的美称。这个美称的背后有哪些美丽的传说呢?今天咱
们共 同走进朵云的文章《桂林山水甲天下》。


60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教师正音。
(2)指名读,注意读音呕(ǒu)、朔(shuò)、供gōng 袍p
áo 诵sòng 阁gé。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3.全班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
第一段(1):介绍桂林山水形成的传说。
第二段(2):“桂林山水甲天下”名称的由来。
二次备课
第三段(3~5):独秀蜂及桂林石头。
第四段(6):写阳朔山水甲桂林。
4.质疑问难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30)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中关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传说
故事可以增强景区神秘感。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真诚的赞美,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行文的顺序,并学会迁移,在作文中能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朵云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下面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默 读再重温课文,并思考你从文
中了解到哪些内容?(考查学生从原文中迅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桂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美称的又来,关于独秀峰的传说;阳
朔的山水奇景。)
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接下来咱们具体看一看这篇文章在语
言,景物描写,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
林山水是中国山水风景的一大奇观; 桂林山水形成的传说。


61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精读课文
1.全文围绕两个字来展开全文,这两个字是什么?
(是奇观)
2.谁来读读文章 的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
说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风景的一大奇观?在文章第一段是如何 体
现的?
(首先文章第一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总说。接着分别介绍山奇,水
秀,山与 水的融合,来说明桂林山水是 山水奇景,此外作者在第
一段向读者介绍桂林山水形成的传说,这与前面 直接写桂林山水奇
美正面描写不同,可以认为是侧面描写突出桂林山水的奇)
3.独秀峰如何体现“奇观”?
先。
(首先是独秀峰本身孤峰屹立,平地拔起。其 次还有一个关于独秀
峰的传说,桂林石头有神守,增强了它的“奇”)
4.阳朔县山水风光又是怎样体现奇观的?
(段首总说这里的山水风光比桂林还要其妙。接着 通过山峰奇翠,
水清迂回。有许多名胜:书童山,寿阳山,迎江阁等增强其“奇”)
5. 找同学朗读这一段,然后回答问题
6.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桂林山水
的?
(这篇文章思路特 别清晰,与作者选取的写景顺序有关。学生写作
的时候,尤其是写景文章必须在头脑中构思好景物描写的 顺序。)
全文按照总分的顺序,先总写奇观,再分别描写桂林山水、独秀峰
和阳朔县的奇观。 而且每段段首也是先总说,在分说,给人的感觉
思路特别清晰。
7.文章不仅结构紧 凑,思路清晰,而且语言也很优美,运用多
种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你任为写的精彩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
三、拓展练习
用一段话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物,要写出特点来,另外要注意写景
顺序,不少于400字。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传说及由来
独秀峰
阳朔县


二次备课


62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63


单 元 回 顾


64


第六单元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能快速默读课文并了解大意。
3.能复述王子和燕子“舍生取义”的经历。
4.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5.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鼓励学生拓展阅读。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体会人物心理,理解快乐的真谛
课时安排:
7课时。






65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快乐王子(一)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快速默读课文并了解大意。
3.能复述王子和燕子“舍生取义”的经历。
4.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的过程。
教学重点:
1.通过体会人物心理变化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舍生取义”的真正含义。
教学难点:
抓住具体语言文字来体会王子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朗读法(默读、品读)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
1.作者简介
2.作品解读——高贵的同情心就是宝石的象征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3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快速默读课文并了解大意。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生词。
二、质疑问难,学习课文
1.简述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3.“快乐王子 为什么流泪?”(快乐王子具有美好的心灵,他
同情一切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进而梳理文章层次)
4.文章写了快乐王子几次捐献活动?


66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饥饿的病孩、不得意的剧作家、孤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课时(32)
教学目标:
1.能快速默读课文并了解大意。
2.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的过程。
教学重点:
1.通过体会人物心理变化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舍生取义”的真正含义。
教学难点:
抓住具体语言文字来体会王子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朗读课题。请同学读出不同的感情。(快乐 悲伤)
2.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王子流泪的原因,和几次捐献活动,
谁能回顾一下?
3. 你还有什么疑问,想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今天,让我们
带着这些疑问再次走入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快乐 王子》。
4.你对三件事情中的哪件感兴趣,拿出笔圈注,注意抓住具
体的语句中来谈
二、抓住重点词句,汇报所得。
(1)救助写剧本的年轻人:
王子在帮助了女裁缝后,又去帮助了谁?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
你?
抓“唉,我现在没有红宝石了……”,体会王子的善良、无私、伟
大。 读出感受
抓“燕子哭了起来,不肯啄他的眼睛……王子再三央求……”,体
会燕子内心的伤心、矛盾、不忍。 < br>“再三央求”比上文的“再三求”只多一个“求”,能否互换?体
会王子助人的决心。读出感受。
引导学生读描写年轻人的语句
王子他看到了一幕怎样的情景,才让他下定决心去帮助那位年轻人
的?
如果要你用一 个词来形容这位作家,你认为应该是什么?(忍饥挨
饿、饥寒交迫、穷困潦倒)来,请把你眼中的这位年 轻人读出来
来,请把王子眼中的这位年轻人读出来

二次备课


67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这苦难的一幕,王子全部看在了眼里,于是他(引读)-----再三

央求燕子……
师:年轻人终于可以写完剧本了,他是多么快乐呀!
王子虽然舍弃了一只眼睛,但是他给年轻人带去了---------(生
答)快乐。
这是一个怎样的王子?
这是一只怎样的燕子?
(2)救助卖火柴的小女孩: 后来这样一位善良的王子和这样一只好心的燕子又去帮助了---
(生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哪些语句 深深地触动了你呢?
抓“我愿意陪你再过一夜……”体会燕子的变化 为王子着想有情
有义
谈体会 读出感受。
燕子燕子,我问你,这次你为什么主动愿意陪王子再过一夜呢?读
出感受
王子王子,你可千万不要取下你的另一只眼睛,那样你会变成瞎子
的?
所以,王子连声央求燕子说(引读)-----“你就照我的吩咐
去做吧!”
抓“王子连声央求……”体会王子舍己助人的品质。
我们一起帮助王子央求燕子吧。
引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没有鞋,王子央求燕子说--------“你
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她没有袜,王子央求燕子说--------“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
吧!”
她也没有帽子,王子央求燕子说--------“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
吧!”
她把 火柴掉在了沟里,父亲会打她的,王子央求燕子说--------
“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这是一个多么可怜无助的小女孩啊!王子------ 连声央求燕子说
“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王子想到了小女孩的饥饿,想到了小女孩的寒冷 ,想到了小女孩的
可怜无助,他想到全是别人,他唯独没有想到的是--(生答)自己
但是,谁想到了?(燕子)
来,让我们再来把燕子与王子的对话好好地读读!
分角色朗读
师:燕子取下王子的另一只眼睛,放到小女孩的手掌心里
二次备课


68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王子虽然舍弃了他的另一只眼睛,但是他给年轻人带去了-----(生

答)快乐
这是一个怎样的王子?
这是一只怎样的燕子?
(3)救助穷人:
王子拿 出自己的红宝石,帮助了可怜的女裁缝。王子又献出了一双
珍贵的蓝宝石眼睛,去帮助了那个穷苦的年轻 人和那个卖火柴的小
女孩,最后------
读“你现在瞎了,我要永远跟你在一起。”
三、学习课文,提升情感
师:多么忠诚的燕子啊,它不辞劳苦地奔波着,至死不渝地陪
伴着王子。文章又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关注《快乐王子(二)》

第三课时(33)
教学目标:
能复述王子和燕子“舍生取义”的经历。
教学重点:
巩固练习并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1.练习复述课文
2.完成练习,
第1小题:当快乐王子观察到饥饿、孤独、寒冷 ……一切苦难的影
象出现在他眼前时,他流出了悲天怜人的眼泪。
第二题:文章先后写了快乐 王子三次捐献活动:饥饿的病孩、不得
意的剧作家和孤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先后得到了快乐王子的捐献。
3.推荐王尔德的作品。
板书设计 :
快乐王子
饥饿的病孩
不得意的剧作家
孤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69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6——2快乐王子(二)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快速默读课文并了解大意。
3.能复述童话的结尾部分。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人物的
性格特点。
5.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鼓励学生拓展阅读。
教学重点:
联系提示语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体会人物心理,理解快乐的真谛

教学准备:
作品简介及解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3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快速默读课文并了解大意。
3.能复述童话的结尾部分。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人物的
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联系提示语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体会人物心理,理解快乐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童话是孩子们幻想驰骋的广阔天地。一篇优秀的童话就是一首
不朽的诗,一支动听的歌,一幅传神的画。
安徒生是非常著名的童话大师。他曾经在自传中说:“人生就
是一个童话。充满了流浪 的艰辛和执著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
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是
的,就让我们与学生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在童话中感动,在感动中
积累语言吧。



70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关注人物、故事情节
文章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什么性格特点?请你从
文中的语体语言中找一找?
人物:
人物一、小王子
外貌描写:课文第一自然段体现王子的外表华丽、受人称赞
语言描写:
1.文章1 5自然段‚从前我活着,有一颗人心的时候,我并不
知道眼泪是什么东西……‛这段文字中告诉我们‚快 乐王子‛名字
的由来。同时‚如果欢娱可以算做快乐,我就的确是快乐的了。‛
为下文做铺垫, 欢娱能成为真正的快乐吗?
2.16自然段‚王子用一种低微的、音乐似的声音说下去‛其
中‚低微、音乐似的‛表现出王子的善良、富有怜悯之心。
3.文章中多次的‚你难道不肯陪我 果一夜,做一回我的信差
么?‛体现了王子希望得到燕子帮助,而哀求的语气。
4.王子 将自己的身体上的宝贝献给了需要帮助的人,但是他
没有留下姓名,说明他对别人的帮助是不求汇报的。
5.‚王子让小燕子啄下身上一片片纯金片去送给穷人。‛此时,
为什么燕子不再去劝阻王子了呢?
生谈体会
人物二、燕子
燕子的心理变化
关注王子 ——拒绝王子取红宝石的要求——心软同意当信差
——因为做了好事而觉得内心暖和——不忍心取下王子 眼睛——
为王子所感动‚你现在眼睛瞎了,我要永远跟你在一块儿。‛‚我要
永远陪伴你。‛— —不再劝阻王子,而是帮助他给穷苦的人送去一
片一片金子。
人物三、裁缝
人物四、写剧本的年轻人
第三十三自然段中的‚他埋着头在一张堆满稿纸的书桌上写
字,手边……‛文中‚枯萎‛、‚炉子里没有火‛‚饿得头昏眼花‛
表现出年轻人家中贫寒;‚ 乱蓬蓬‛作家没有时间用在打理自己,
对写剧本充满了喜爱。
人物五、卖火柴的小姑娘
人物六、议员
情节:
舍生取义

二次备课


71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文章中有燕子对埃及景色的描写,更加衬托出燕子为王子的行

为所感染,而放弃了这么美好的生活选择了死亡。
结局
1.‚这个结局是否出乎了你的意料?
2.读后有什么感受?‛
3.你能够按自己的想法创作一下
4.对比后再谈感受。
第二课时(35)
教学目标:
1.能复述童话的结尾部分。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鼓励学生拓展阅读。
教学重点:
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考查对生字的掌握
2.复述课文
二、拓展运用
快乐王子这篇童话读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
学生动笔写,然后交流。
三、积累
1.读王尔德德其他童话,并与同学分享。
2.读一读,写一写
3.抄写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72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6——3‚小不不‛施努策尔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快速默读课文并了解大意。
3.能复述童话的结尾部分。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人物的
性格特点。
5.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鼓励学生拓展阅读。
教学重点:
联系提示语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体会人物心理,理解快乐的真谛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朗读法(默读、品读)
教学准备:
作品简介及解读
1.故事梗概
《‚小不不‛ 施努策尔》是 德国著名剧作家沃尔夫的经典童话
作品。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不听话的小兔子——施努策尔的传奇经历。
2.作者简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36)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快速默读课文并了解大意。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人物的
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联系提示语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体会人物心理,理解快乐的真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只狼草原狼的后裔,原本从小被一个富农养来当看门狗,
兔子普策尔(‚小不不‛的母亲)把他 救了出来。他们一起旅行到


73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了大草原上,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狼对普策尔的爱称是‚月

光的口水‛但是恢复了凶猛本性的狼要在草原上生存,却必须以她
那样的小动物为食物。虽然他还是很 爱普策尔,甚至为她摘来草原
上仅有的带刺的蓟来送给她,充当她故乡的花朵,结果却只是扎伤
了她的胸口。有一天她想去抚摸他的耳朵时却发现他嘴边沾着血
迹,也知道了他是怎样残酷地把她的兔子 同胞撕成碎块来喂饱自
己。终于有一天,她从他身边跑开了。兔子普策尔有了孩子,叫施
努策尔 ,人们叫他‚小不不‛,在施努策尔的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
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德国作家沃尔夫的《‚小 不不‛ 施努策尔》。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读准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快速浏览文章,你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一下这个通话主
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
三、通过具体语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1.这则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施努策尔,他为什么有这么奇怪
的名字呢?(2自然段)

2.你能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来谈谈施努策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吗?
主人公施努策尔是一个不听话,性格倔强,可爱,幸运‛的孩
子。
(1)3自然段中的‚不假思索‛反映出他做什么事情都爱说
‚不‛,人称‚小不不‛
(2)他是一个‚难管教的孩子‛:关黑屋也不认错;母亲让他
拔嫩草,他‚直挺挺地站在那里,像根 木头,简直就像瘫了似的。
(3)他十分让父母亲头疼。第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点。
(4 )‚他心眼好‛但是就是‚跳不出自己的影子。‛惹爸爸生气,
他很难过,但是不表现出来。(6、10 自然段)
(5)对于妈妈的锦囊妙计,激将法上当。
(6)有疼爱他的父母亲。
五、感受人物的变化
1.施努策尔难道事事都说‚不‛吗?他一直不配合父母吗?
妈妈想出了一个‚锦囊妙计‛——负负得正。(12自然段)
2.出现漏洞
(1)施努策尔的心里变化
20自然段‚越来越不安静‚‛几乎啥也不吃‚‛不,我不去!‚ 自
言自语。充分体现了施努策尔的内心的挣扎,她想去接妈妈,但是
二次备课


74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倔强的本性又是他要做相反的事。
23自然段描写爸爸‚正躺在散发出幽香的与草上打着呼噜 。‛
与施努策尔24自然段为母亲担心形成鲜明的对比。
(2)狼的表现
从31、33、35自然段中对狼恐怖的描写,都反衬出了‚小不
不‛面对着极大的危险。
(3)关注景物描写对事件的推动作用。
六、总结提升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从‚小不不‛身上,我们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总结
出什么?
第二课时(37)
教学目标:
1.能复述童话。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鼓励学生续写童话。
教学重点:
巩固复习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考查对生字的掌握
2.复述课文
二、读了这篇有趣的童话,你有什么感受?
1.小组交流
2.汇报所得
三、积累与运用
1.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并积累下来
2.童话《‚小不不‛ 施努策尔》是德国著名剧作家沃尔夫的
代表作。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续写这个童话。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小不不‛施努策尔
倔强
勇敢
善良



75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76


单 元 回 顾


77


第七单元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18个二类字,17个一类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浏览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 结合重 点词句,感受在‚会飞的蒲公英‛中寄托的作者不断追求新的理想,以及对未
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2.学习《自信第一课》中老先生和‚我‛所表现出的可贵品质,从而提高自己的品德修
养。
3.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能为此做一些力
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难点:
1. 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在‚会飞的蒲公英‛中寄托的作者不断追求新的理想 ,以及对未
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2. 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语,体会人物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这一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
8课时



78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7—1会飞的蒲公英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3个二类字,7个一类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在‚会飞的蒲公英‛中寄托的作者不断追求新 的理想,
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在‚会 飞的蒲公英‛中寄托的作者不断追
求新的理想,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在‚会飞的蒲公英‛中寄托的作者不断追
求新的理想,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 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背诵法、自学法、练习法、讲读法、情境法、读写结
合法、品读法
教学准备:
图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38)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3个二类字,7个一类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字词并理清文章思路 。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 们见过蒲公英这种植物吗?能不能说说这种植物给
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蒲公英对于文中的‚我‛来说有 着怎样的含
义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会飞的蒲公英》(板书课
题)请同学们齐读 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读的是否正确。
(注意‚僻‛‚挚‛的读音)

79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3.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容易读错、写错的
生字。
(注意‚挽‛‚凝‛字的写法)
4.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快速浏览课文,读后思考,填写书后的表格。
时间 ‚妈妈‛的礼物 ‚我‛的路
小学 绣着蒲公英的书包 小木屋到学校的
山路
中学 绣着蒲公英的连衣裙 学校到山村的大
马路
大学 一幅水彩画 大学的林阴小路
5.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作业:(1)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2)熟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3940)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在‚会飞的 蒲公英‛中寄托的作者不
断追求新的理想,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在‚会飞的蒲公英‛中寄托的作者不断追
求新的理想,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 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会飞的蒲公英》,再读
课题。
2.出示图片:老师这有几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蒲公英的花、种子)
3.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感受蒲公英,好吗?
二、学习课文1-3段
㈠ 轻声地读读前三段,看看蒲公英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从
中还能读懂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A 不满足呆在偏僻的角落 。更高更远的追求
B外面的世界指的是哪呢?生命力强、小沟边、墙角里、 田野
里、山坡上、花园里。
C妈妈的希望 借蒲公英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愿望 不断努力 不断追
求。
D 我的梦想 想象蒲公英那样到广阔的世界去闯荡。
二次备课

80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板书:妈妈的希望 我的梦想 ]
读第二、三段 妈妈含蓄的表达着自己的期望,应该怎么
读?亲切 的读,充满了期待的读。这么美好的梦境应该怎么读?满
怀希望的读。
㈡ 1.妈妈有个美 好的希望,我也有了美好的梦想!我的梦想
实现了吗?快速浏览4至9段,看看我变成一朵会飞的蒲公英 了
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梦想实现了 已经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
2.从小学到大学妈妈是怎样实现她的希望的?我是怎样实现
自己的梦想的?默读4至9段,边读边把其 中重要的语句画出来,
还可以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体会。
从哪能读出妈妈的希望?
A、花书包
第五段 我那么喜欢蒲公英当我回家时看到这样一个镶着蒲
公英的漂 亮的花书包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谁能读出这种快乐与惊
喜。
B、连衣裙
第七段 女儿上中学了,经过自己的努力与梦想越来越近了,
这时候妈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怎么读出这种心情呢 ?
过渡:女儿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之后母亲又是怎么做的?
C、眼睛里盈满了泪花,为什么?(激动、欣慰、骄傲、不舍)
第八段(妈妈看到女儿终于读 懂了自己的期待,并且经过努力
有了结果,心情是多么激动啊,怎么读出这种激动的心情呢 ?
在心愿实现之日妈妈究竟要怎样表达这种心情?(想让女儿
有更高的追求 ) 应该强调哪些词语?
结合语句谈体会,结合体会读课文——评读——都读一读——
齐读。
㈢ 母亲希望我飞得更高的这个心愿实现了吗?谁接着给大
家读读剩下的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我是怎样飞得更高的?(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
第九段 女儿始终没有停下自己追逐 的脚步,那么懂得了如何
飞得更高的女儿该向母亲表达怎样的心情呢?读出感激与对未来
的憧憬 。
3.女儿说我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知道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你
知道怎样才能飞得更高吗?
[板书:人生的追求 ]

二次备课


81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要有坚定的目标,有理想还要经历风雨战胜困难 不断努力,

只有这样,人生的蒲公英才能飞得更高。)
三、蒲公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活不懈的追求 ,无论在什
么地方,它都能生根发芽,开出灿烂的小花。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象
它一样朝着更高的 目标去追求,去快乐的飞翔,好吗?
板书设计
会飞的蒲公英
妈妈的希望 我的梦想 人生的追求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82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7—2 自信第一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人物情感的变化。
3.运用浏览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语,体会人物品质及所蕴
含的感情这一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中授课老先生和‚我‛所表现出的可贵品质,从而提
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读法、读写结合法、品读法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大体了解课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4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运用浏览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自信第一课》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
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打开书,老师请几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要< br>读准字音,读清每一句话。(指名读,读完之后,校正字音。本课
要求认识的生字中,‚钝‛‚沧 ‛‚涕‛‚菌‛‚锥‛‚苛‛‚诲‛这7
个字都是形声字,但是认读都有一定难度,在认读的过程中要注 意
读准字音。‚菌‛不能读成‚jǔn‛,‚苛‛不能读成‚kě‛,‚诲‛
不能读成‚huǐ ‛。‚纤‛是个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n‛。课要求
会写的字中,‚恩‛和‚思‛、‚衷‛和‚衰‛ ‚哀‛、‚诲‛和‚悔‛
等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别;‚冤‛字是上下结构,本下边是个‚兔‛


83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字,别丢掉最后一笔‚点‛。)
三、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再读课文,汇报交流
1.提出阅读时遇到的困难,师生交流解答。
2.思考:第1小题‚快速浏览课文,了解相关信息,回答下
面的问题。‛
(三个问 题的答案都能在文中直接找出来,1969年‚我‛从
北京到西藏当兵;1972年‚我‛来到乌鲁木齐 新疆军区军医学校
上学;老先生说明了考试扣分的理由之后,‚我‛觉得冤枉是因为
在5000 米以上的高原气候恶劣,病员出现高烧等一系列症状时不
用抗生素,很可能合并细菌感染。等到临床上出 现明确地感染征象
时才开始用抗生素的话,就来不及了,病员的生命已受到严重威胁
了。老先生 只给‚我‛的分数改过来是因为‚我‛在高原情况下使
用抗生素的做法是正确的,还因为‚我‛敢于坚持 自己正确的观点,
不是因为教授自己知识的老师是权威就放弃自己的观点。)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五、布臵作业
1.写要求回写的生字
2.读熟课
第二课时(4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人物情感的变化。
2.学习本课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语,体会人物品质及所
蕴含的感情这一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语,体会人物品质及所蕴
含的感情这一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中授课老先生和‚我‛所表现出的可贵品质,从而提
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过程:
一、再次学文,齐读课题
二、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朗读,选择重点:
(第5、8、12、14、17、18自然段)
本课第5自然段和第12、14、17、18 自然段都是具体描写老先生
语言的段落,指导朗读这些段落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认真体会
二次备课


84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人物当时的心情。读第5自然段的时候,要表现出老先生对乱加抗
< br>生素做法的不满,读出人物生气的语气。读第12、14这两个自然
段的时候,语气要平和,语速 适中。读第17、18这两个自然段的
时候,要表现现出老先生在修正自己错误的时候,对‚我‛的肯定 、
表扬、感谢、支持、教诲,语气诚恳、严肃。
课文第8自然段是描写‚我‛陈述自己‚冤枉 ‛时所讲的一段
话,指导读这段话的时候也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心情。‚我‛
虽是在讲冤 情,却要用平和的语气来读。因为‚我‛是有理有据地
讲明自己在治疗方案中添加抗生素的原因,实事求 是地讲科学,不
是来争分吵架的。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
这篇课文的篇幅 较长,但是思路很清晰。先讲‚我‛从西藏来
到乌鲁木齐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然后讲‚我‛因为在提 出的治
疗方案中添加了抗生素,被批评并扣分。接着讲‚我‛觉得老先生
的讲评不够全面,找到 教务老师说明情况。再讲老先生了解了‚我‛
加抗生素的原因之后,肯定‚我‛的做法,把扣掉的分补回 来。最
后讲这件事对‚我‛产生了深刻的教育和影响。理清文章的顺序对
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知很 重要的。
五、再次默读课文,感受两个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并加以批注。
六、回归文本,总结全文
课文中主要是从神态、动作和语言这几个方面来具体描写这位
老先生的。请你想一想,当教务老师把‚我‛的意见转给老先生的
时候,老先生会想到什么?
第三课时(43)
教学目标:
巩固练习
教学重点:
积累
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
读句子谈理解
积累
1. 读一读,写一写
2. 用下列词语说话
恩惠 教授 掷地有声 虚怀若谷 拳拳之心
冤枉 教诲 首屈一指 无动于衷 沧海桑田
三、拓展练习
二次备课


85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请你想一想,当教务老师把我的意见转给老先生的时候,老先

生会想些什么?请你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一写这位老先生。
板书设计:
自信第一课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86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7——3 儿童和平条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
并能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准备:
1.了解世界各地是否有战争,为什么要战争,是谁侵略谁。
2.查找《儿童和平条约》制定的年代背景资料。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读法、情境法、读写结合法、品读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4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
并能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儿童和平条约》这篇课文,请大家齐
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打开书,老师找同学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 br>清每一句话。(指名读,读完之后,校正字音。本课只有一个‚憎‛
字,在教学是要注意与‚增‛ ‚赠‛加以区别。)
三、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再读课文,汇报交流
1.提出阅读时遇到的困难,师生交流解答。
2.思考与交流:在《儿童和平条约》中,我们约定了什么?
(这道题是对条约内容具体阅 读时的思考,可以结合阅读教学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儿童和平条约》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
题。


87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打开书,老师找同学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 字音,读
清每一句话。(指名读,读完之后,校正字音。本课只有一个‚憎‛
字,在教学是要注 意与‚增‛‚赠‛加以区别。)
三、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再读课文,汇报交流
1.提出阅读时遇到的困难,师生交流解答。
2.思考与交流:在《儿童和平条约》中,我们约定了什么?
(这道题是对条约内容具体阅 读时的思考,可以结合阅读教学
来完成。在《儿童和平条约》中我们可以具体读出。这篇课文看似
一篇简单的儿歌,但细细读过就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含义深刻的条
约。因此,阅读教学也可以围绕‚全世 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这样的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
没 有战争、破坏、仇恨,人类应共享大自然的恩惠,共创美好的生
活。)
第二课时(45)
教学目标:
背诵课文。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1、 拓展与运用
‚如果你是一个和平小使者,你将到哪些地方去宣讲这份和平条
约?‛这是对和平 使者的行动考察。可以去的地方很多,孩子们最
容易想到的是有战争的地方,遇到这样的回答,教师要注 意引导,
使大家能够考虑到自己的年龄等实际情况,去寻找自己力所能及的
事情,不要盲目。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读一读,写一写。
4、试着背诵课文。
五、布臵作业
1.听写课后词语,理解词语意思,并选择两个词语造句。
2.读熟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二次备课


88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儿童和平条约
向往和平
创造和平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89


单 元 回 顾


90


第八单元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 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体会‚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时安排:
4课时。


91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8——1天上的街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准备:
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资料

第一课时(4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朗读诗歌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幻想,创
造出众 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
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 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
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2.对于作者你了解吗?我们一起来说说。
( 郭沫若(1892-1978),原名 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
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 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
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
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



92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

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1.熟悉诗歌,指导朗读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
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
柔和、舒缓。
3.放录音。 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
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三、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解读全诗。
(一)讨论学习第一节诗
1.教师范读第一节。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
的无数明星,抬头望 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
这一书,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
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
的诗美。
4.有的同学 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
想:‚是‛字可有可无吗?(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诗, 寻找语感)
——‚好像‛后加一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
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5.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
特征。
——两处联想:街灯——明星 明星——街灯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讨论学习第二节诗。
1.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节诗。
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 程,两事物之间或
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

有发亮相似特点。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节诗中运用了想象
吗?
——使人由 民间的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
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 珍奇的‚物
品‛,这就是想象。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象的基础上创造
二次备课


93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出新形象的过程。
3.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诗人用 ‚美丽的‛来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
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一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
4.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极其肯定。从‚定然是‛一词可以看出来。
5.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
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 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再次全体朗读全诗,融入自己对诗歌感情的理解,读出韵
味。
七、布臵作业
1.熟读这篇课文。
2.预习三、四节诗内容
第二课时(47)
教学目标:
1. 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 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全体朗读全诗,回忆旧课内容
二、 讨论、学习第三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三节。
2.如果说诗的第1、2节描写的是诗人想象出的静止的景物,
那么,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在第三节诗中描写了什么呢?
——诗人由‚美丽的街市‛‚珍奇的 物品‛想到了天街上应该
有人,有人的活动。这‚人‛就是牛郎织女,进而描写出动态的景
物。
3.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
同?
——传说中的牛郎织 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
治。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在 这
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他们骑着牛
儿来来往往,他们生活在一 个自由的天地里。



94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4.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诗人的想象 是合理的。他是依据星座来想象的,因为淡淡
的银河,看上去确是浅浅的,也不很宽广。作者这样写是要 表达自
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抗,对
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讨论、学习第四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节。
2.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写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3.节中的‚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不能。‚来往‛是指牛郎 织女骑着牛儿雕过浅浅的天河去
见织女。而在天街上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强调‚悠闲‛
4.节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
——‚朵‛
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
生活相映成趣。
四、总结分析全诗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2.——展开的过程是:街灯(明星)——街市——物品——
人——生活
3. 这首诗既有写实也有想象,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体会各自
在诗中的作用。
——第一节写实,后三节都是想象。写实为想象作铺垫,
想象则表达了对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4.作者在想象的时候,多处运用了‚定然有(是)‛‚定能够‛
‚不信‛‚是‛等极其肯定的词语 ,这表明什么?请同学们根据时
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格、气质、诗歌风貌的特征来思考。
——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
满了信心。
五、请朗读 能力较强的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在
脑海中再现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奇特的想象。
六、拓展、迁移
你知道关于月亮的哪些传说?试展开想象:将来的某一
天, 假如你成了中国的宇航员,也登上了月球,见到了传说中的吴
刚、嫦娥,你将会……



95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七、布臵作业
模仿这首诗,自己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首诗。
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
联想 想象(天上的生活富庶、美好、幸福) 雄鹰
教学反思:




96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8—2 一句话(48,4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缄、霹、雳‛3个生字,理解缄默、霹雳、
铁树开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
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 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
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准备:
闻一多相关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首诗中,再一次感受民族魂。这首诗
的名字叫《一句话》这是怎样的一句话呢?快打开语文书,看看这
句话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1.默读课文,画出这句话。
找出这句话是——‚咱们的中国!‛
与‚我们的中国!‛‚咱们的中国。‛进行对比体会。体会那团
强烈的爱国的烈火。
2.这是一句怎样的话呢?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一句话‛
的理解吗?
有不懂的问题吗?
3.大家结合自己所查找到的资料,联系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当时的写作时代背景,
4.自学课文,以小组来汇报学习情况。
5.学习第一节:
以学生汇报为主,教师相机指导:
抓‚祸‛、‚火‛体会这是句怎样的话:
联系当时时代理解‚祸‛:军阀封建统治的黑暗现实对人的压
制。
1)‚火‛:民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2)‚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反映了民



97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众尽管饱受压榨仍然保持缄默,但缄默背后却在酝酿着反抗与挣
脱。
教师小结:这是句在重压下,沉默了千百年,一旦突发就会产
生翻天覆地的力量的话。
6.读出这句话中蕴含的力量。学习第二节
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及时点拨。
抓‚铁树开花‛这句话。
1)铁树开花来之不易,但终究会实现。
2)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写出反
动者慑于民众的爆发力量,企图极力维护自身统治所的恐慌和畏
惧。
教师小结:这是句让反动派恐惧的话,也是能实现的话。
3)读出作者对‚咱们的中国‛的渴望与赞美 。进一步体会‚咱们
的中国‛的渴望与赞美。进一步体会‚咱们的中国!‛
把两节连起来读一 读,思考:为什么这句话要重复两遍?你感
受到什么?(对新中国的强烈的渴望与赞美。)
4)读,读出这种渴望、读出这种赞美。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们理解的那样,闻一多先生怀着赤诚爱国
心,通过
这首《一句话》表达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
激情。
三.拓展阅读:
《祈祷》闻一多
思考:闻一多祈祷什么?用我们学过的结 合课文、联系时代背
景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四、布臵作业
背诵《一句话》这首诗。
板书设计:
一句话
火山的缄默 充满信心
青天里一个霹雳 意志坚定


98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99


单 元 回 顾


100

顾异-中秋国庆放假安排


皮肤干燥吃什么-单位介绍信范本


西亚斯教务-江西管理职业学院


上海电视大学主页-贞观之治教案


仰望星空作文-发型师简历


上海公务员考试内容-考试没考好检讨书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沈阳市实验中学


教师节歌曲-地质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