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表格式)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
课(章节)
学
教学
目
目标
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与手段
集体备课时间
第一组教材
1 草原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
吟、奇丽、回味
、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
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
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①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
置、范围,
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特点。②
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
诗词、文章。③通过展示图片和请去过草原的同学作介绍,加
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
2.理清
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
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
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
美,最后以凝炼的诗句总结全文。要引导学生
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
特点。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3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可引导学
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
边想象画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
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
敬酒联欢的热闹场面。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大
家带进草原,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第一、二
自然段。
4.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
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时
间的推移,情
感也在变化着。但贯穿全文的是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这种
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
一起,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
画面、课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写等方法,来
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情景
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点,作家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
出感叹赞美之情,大致有这
样几个特点: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
鲜,天空是
1
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
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
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
斜阳!”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和离开时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
流于笔端,将独特
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二是精笔细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羊群走在哪
里
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马疾驰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这些描写细致入
微,
形神兼备,生动鲜活,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三是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
的痕迹,如,“握手
再握手,笑了再笑”,“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
敬。”这种纪实的描写,更能表达出蒙古族同胞的纯朴
热情和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5.在学生
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教师可相机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西部,搜
集资料,访问老师、家长,与西
部地区的小学生建立联系等方式,为口语交际、习作和交
流平台做准备。
6.生字、生词可以
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教师在检查时要注意一些字的字音字形。
如“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ěng
”,“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
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
读作“sì”;“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
“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一、
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
知,理清脉
络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
原吗?
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
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
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
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
古大草原,
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
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
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
学。思考:
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
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
“美”。
课前交流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
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自由通读课文,
2
三、朗读品
析,感受草
原风光美
话。
法。
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
面?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
1.简
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
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
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
光展
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
草原美景
的经典之作了。
2.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
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
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
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
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
(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
晴朗)。” <
br>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
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
(2)如果此时你就置
身于草原
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
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
不茫茫。”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
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柔
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
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
轻流入云际
。”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
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
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
br>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
“既„„又„„既„„又”说一句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
牛
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
词语比较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有感情地范读。
学生自由练读。
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
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
“绿”的词语来?
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
美”的感觉
3
四、作业
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
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
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
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
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
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
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
为作者被草
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
有不同
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
受?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
来。
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
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
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
让我们一起仔
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
br>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
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
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复习
导入,重
温“风光
美”
二、“初
入草
原”,感
受“洒
脱”之美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
脱”之美
导入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
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
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
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
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
么走都可以。初入
草原,听不见一点
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
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自然段。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
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
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
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
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
br>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
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
飞忽落的小鸟相
伴,这是令多少人向
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
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
行车的洒脱,令
人向往;而草原的民
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
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
br>胞。
2.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
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
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3.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
重点理解“洒脱”:
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
果要用一个词概括
草原人民的特点,你
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三、深读
悟情,感
受“人情
美”
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
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
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
情 尽情 深情 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
,读
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
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
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
“襟飘带
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
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
从
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
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
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
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
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
情?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
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
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
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5
四、作业
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
听得懂蒙古族语
吗,如果你听不懂,
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
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
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
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
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
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
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
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
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
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
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
站在蒙古包外,望着
那一望无际的草
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
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
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
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
舞蹈依然回旋不已。
手握着手,那样
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
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
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
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
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
什么?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有感情地朗读。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深
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
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
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
如你是
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
彩的瞬间?
配乐朗读全文。
6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
课(章节)
学
教学
目
目标
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与手段
集体备课时间
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2* 丝绸之路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
“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
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
体会丝绸之路的
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1.导入新课时,可以在世界版图上画出丝绸之路所经路线,让学生
了解当时有一条
横贯中亚、联系欧亚两洲的交通大道。它对一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起了重
大作用。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由此道西运,所以这条交通大道在19世纪被欧洲学者
称为
“丝绸之路”。介绍这些资料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一个感性认识,并产生探
究的兴趣。
2.本文是略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
把握阅读要求,然
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
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在
学生交流读书收获的时候,可以先从把握主要内容入手,说说“丝绸之路给你怎样
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
些地方感受到的?”接着要求“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有感情地
读给大家听”,教师适时做有感情朗
读的指导。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入体会课文内
容,如,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
一幕时,字里行间都体现了这条路是
中西方的友好往来之路:安息国大军列队奏乐迎候来使,互赠礼品,
彼此彬彬有礼,惊喜
连连;这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之路:中国的绫罗绸缎,西方的鸵鸟蛋、魔术表演,
都代
表着双方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又如,作者由点到面,写了丝绸之路对加强东西方经济、
贸
易、文化交流和促进各国人民友谊起的重要作用,点明了这条路伟大的历史意义。然后
再从写法上指导,
“认真读读课文的开头、结尾,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并说一说首尾与
中间部分的联系”。
3
.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适合学生朗读。教
学时,要通过有感情的
、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丝绸之路的重要作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7
用和西部辉煌的历史,激起自豪感。尤其是文中对中
国同安息国交流一幕的描写,语言生
动形象,人物具体可感,当时情境如在眼前,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而介绍史实时语句
严谨,逐项陈列,朗读时宜清晰自然。
4.本文恰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
语,要引导学生积累下来,如,“栩栩如生、天高
气爽、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丰
富多彩、美轮美奂”。
5.要激起进一步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丝绸之路的故事,并
安排
时间讲一讲。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话说
“丝绸
之路”
二、走近
“丝绸
之路
教师活动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
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
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
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
文章读通顺。
2
.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
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
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
br>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
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
绸之路”,教学中
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
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
返回故
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
看到了当
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
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
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
的
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
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
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
大的路。
路。
学生活动
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
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默读课文,思考
课堂交流
8
三、走进
“丝绸
之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
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
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这是一条商品流通,
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
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
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
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
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
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
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
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
的路线和距
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
国使者。重点介绍
博望侯张骞,可以
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
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
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
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
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
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1)隆重。
① 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
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
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
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
人群一片欢
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
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
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
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
这么热情?
默读课文第2
~13自然段,想象:
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
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并
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找出有关句子:
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
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
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
了„„
9
四、延伸
“丝绸
之路”
义。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
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
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
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
br>“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
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
绍。
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
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
变得更
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
课(章节)
学
教学
目
目标
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与手段
集体备课时间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3 白杨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新疆、陷
入、
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10
1.有条件的可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新疆建设者,如,屯垦戍边
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
支边人员以及参加建设新疆的其他人员。还可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
看有关
影视资料、图片等,了解当时的艰苦生活和劳动环境,感受建设者们开发西部时的豪情壮
志。
2.在阅读时,要引导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可让
学生
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画一画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
知道作者以白杨为
线索,从开始西行列车上看见窗外的白杨,到讨论白杨的特点和爸爸借
白杨言志,最后画面又回到窗外的
白杨。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初步感知白杨的象
征意义。
3.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
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设者
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可让学生先自读,画
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语句,
并反复研读;然后在小组和全班交流,体会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
是如何合二为一的。
4.本文在人物描写上也很有特色。对兄妹二人通过几句简短的对话,就凸显了不
同
的性格特征。而对爸爸的描写则抓住了神情的变化,来暗写他心理的变化、志向与心愿。
第一
次是“出神”和“沉思”,因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
到了自己和战友,浮
想联翩;第二次是“微笑”,因为听到孩子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是那么
天真幼稚;第三次是“严肃”,因为
他与孩子们谈白杨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而实质
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第四次是“又陷入沉思”
,是由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
子的未来;最后一次是“浮起一丝微笑”,是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
疆,为事业后继有人
而感到欣慰。
5.要加强朗读指导和评价,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
神。对重点段落要多读,
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可采取分角色朗读,读时要把人物心理活动揭示出来,
如,孩子
的天真稚气,爸爸神情与心理的变化和严肃亲切中的循循善诱。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
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6.在字词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
,与
“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7.
阅读链接的诗歌《帐篷》,是著名诗人艾青的作品。这首诗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
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以帐篷为家的“我们”指的是谁,这些人身
上有怎样的品质,从而体会到地质队员
、建筑工人们与边疆建设者一样,具有服从需要、
建设祖国的奉献精神。要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导入
新课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
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
古道,还有那茫茫的
大戈壁。今天我
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
学生活动
看课题激疑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11
二、三读
课文,整
体感知
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
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
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
词标出,
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
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
请教
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
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
~~”标
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
交流。
快速浏览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默读课文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
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
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
三、初步
感知,交
流体会
四、指导
写字,示
范书写
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
文。
杨树吗?
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
个
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
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
文中做适当
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
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
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
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
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
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
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
教师示范“疆”字,提醒
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
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
巡视、指导。
12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抓住
“沉思”
导入新
课
教师活动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想想
“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
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
了几次?用“Δ”
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
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一)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
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
人烟、飞沙走
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
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
也没有人烟。天和
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
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
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
杨树!(画面上出现一
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
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
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
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3.学习文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
以读代讲。
4.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
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默读1~4小节
二、抓
“沉思”
一词学
习课文
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
角
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
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
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
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
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
出来。
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
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
生深入品读“从来”
一词后,
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
过渡: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
直,长
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
就
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
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
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
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高
大挺秀的特点
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
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
管遇到风沙还是雨
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
白杨的什么特点?
13
吗?
指导练读: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
特点读出来吗?
◇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
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
品格吗?
◇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为了让同
学们更
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
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来,白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面对洪水,白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
5.学习第15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
会爸爸的心。
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
孩子们介绍白
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
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画
上一颗心
的图案。)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在心形
图案上画一个“?”)
(1)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
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
疆去工作。你们
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
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2)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
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3)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
方,
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
呢?
(二)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
示课件: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
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
浮起一丝微
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
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
正迎着风沙成长
起来。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
老师更进一步引导
理解,老师
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
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学生品
读“不管遇到风沙
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
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不软弱
,也不动摇。
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
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
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
br>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
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
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
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小结:看来,你们
都知道
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
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
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
呢?我们
接着往下学。
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
质疑。
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
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学生交流讨论。
理解爸爸的心。
14
三、想象
拓展,布
置课后
小练笔
(1)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
会想些什么?
(2)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1)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
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2)请学
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
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心
情、心思、心
愿。
(3)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
来领悟“爸爸的心”。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
爷的第三次
沉思。老师启发:学完《白杨》一
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
在一架西行的波
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
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
心情,他是怀着崇
敬的心情向
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
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
向孩子们介绍白
杨时他就怀着
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
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
三个“只知道
”中知道更多的
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
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
答:希望孩
子也能和他一样建
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
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
并擦掉心
中的“?”号。)
布置小练笔作业:同学们可
根据以上的设想
大胆展开想
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
沉思》
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白的地方吗?(指板书回答,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
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
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
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
着舷
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
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
能在沉思
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
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
课(章节)
学
教学
目
目标
标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1.认识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
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
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
了解。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15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与手段
集体备课时间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子。
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1.课前可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认识到青藏铁路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认识到对
沟通东西部、促进合作发展、造福西藏地区和人民的重要意义。还可以在地图上找一找全
长1 142千
米青藏铁路的线路: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越过“世界屋
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
城──拉萨。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形结构。
2.本文为略读课文,教师可指导学生按阅读提
示要求:“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
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
难,是怎样克服的”,
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讨论。
在交流中要使学生认识到开凿风火山隧道主
要遇到三点困难:一是冻土层;二是恶劣
天气;三是极度缺氧。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建设者身上有
一种顽强的精神。这种精
神具体表现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
神奋战在
千里工地。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铁道兵”面前,没有闯不过的火焰山。他们不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惧生命危险,克服了高寒、低压、缺氧、风雪、雷电、沙暴这样的恶劣
气候和自然条件所
带来的困难;他们以科学和创新精神,解决了冻土层和极度缺氧的世界级难题。 同时还要结合具体词句体会到,在建设者身上,始终斗志高昂,洋溢着无坚不摧的乐
观主义精神。如
,“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这只巨
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
头”。
3.作者在表达上感情浓郁,要引导学生细心体会。文中有许多感叹句,可以让学生
说
一说表达了作者或建设者们怎样的情感。
4.还可让学生自读《詹天佑》,进行比较阅读。如,詹天佑
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
和要挟下,修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今天中国人修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
长的高
原铁路。詹天佑率领工人们顽强拼搏,以创新设计和吃苦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西部建设
者凭着科技和奉献精神,攻克了世界级难题。从比较中感受到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发展,
今非昔比的繁
荣昌盛。还可引导学生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5.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
的兴趣,鼓励有条件的学生浏览“青
藏铁路网”,关注青藏铁路的相关情况。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创设
情境,引
入课题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
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
2.师生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
学生活动
师生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
发的相关资料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西藏地处青藏
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
16
二、通读
课文,整
体感知
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
国人
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
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
成现实。出示课题:把铁路
修到拉萨
去。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
音
,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
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
(1)出示:“一条长长的‘铁
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
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
仑山„„
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
什么感受?学生可以根
据自己的理解
和感受就可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
看法,可能有:
(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
说变就变。
(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
重困难。
(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
大的障碍。
(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
献给困难挑战。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
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读
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这句
话。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
火山这只拦路虎,筑路大军会在什么
时候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
话?
3.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
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
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八自然
段。
课堂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
考
三、精读
课文,用
心感受
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
感受?
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
句话。
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
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
全线贯通。
自由朗读课文
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
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
隧洞增温,洞
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
17
四、课外
延伸,情
感升华
么?
③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
么样说
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
拉萨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坚
定有力
,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
惧怕,不后退的决心。)
(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
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
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
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
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
,他们终
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
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
灯火彻夜通明。能
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
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
高傲的头!”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六、九自然
段。
③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
样说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有
感情地朗读。(喜悦自豪,充满信心
的语气。)
4.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
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
句话?
①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的庆祝场面。
②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
③此时此刻,应该怎样来朗读
“把铁路是到拉萨去!”?有
感情地
朗读。
四、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滑。”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
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
头盖脸地砸下来
。”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
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
军的生命面
临严重威胁。
有感情地朗读第六、九自然段。
(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
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十一自然
段。
(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
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18
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
课(章节)
学
教学
目
目标
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与手段
集体备课时间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
讨论与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开展活动,增进彼
此的了解。目的是使学生亲历一次“手拉手
”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
际的能力。
教师可先创设情境,介绍一些遥远地
方小学的情况及他们对交友的渴望,激发学生建
立“手拉手”活动的兴趣;然后使学生明确,此次活动的
策划与开展都由学生自己操作。
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讨论出切实可行的联系方式,策划好要开展的“
手拉手”活动。
教学中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教师要营造气氛,激发起学生参加“手拉手”
活动的热情。如,读一封远方小朋
友的来信;读一则报道,介绍远方的小学;说一说开展“手拉手”活动
的重要意义。
2.提出讨论要求,小组讨论后进行策划。教师可以划分小组,学生也可以自由组合。<
br>分组后各小组成员做好明确分工,如,谁来主持,谁来记录,谁来汇报。
3.全班进行讨论,确定联系方式及活动内容。
4.各小组汇报中要注意评议。要求学生认真
听取各小组汇报,并进行比较,对选定
的策略要说出充分的理由。同时这又是一个交际的场合,对学生语
言是否规范、说得是否
清楚,加以点评。
5.教师要想方设法保证活动持续开展,如有困难,
可选择同一城市(或邻近乡镇)学
校开展。力保让学生经历交往过程,加深彼此了解,进行互助;通过活
动,丰富人生体验。
习作
“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是与“手拉手”同学进行交往的开始,是一次应用文的
习作练习。
口语交际之后,可让学生趁热打铁写下来。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广开思路,选好
角度,选好
材料,指导学生写出讨论的结果及真实想法。在学生动笔前,要引导学生回想
口语交际课内容,如何给一
个完全陌生的同学写信,信里应写哪些内容;再考虑先写什么,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19
再写什么,重点写什么,使学生对习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构思
与安排。既可以先介绍自己,
再说说打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及建议,也可以先写活动想法及建议
,最后介绍自
己,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去写。既可以个人名义写,也可以小组的名义写。
在动笔
前要复习书信的格式,要求按格式书写。写好后,要在小组内读一读、评一评、
改一改,引导学生互相修
改,并恰当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好后再寄出去,教师可通
过示范的形式,教给学生写信封的正确方
法。
教师要与“手拉手”学校的老师加强联系,让学生之间进行书信来往,并持续开展活
动。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营造
氛围,激
发兴趣
二、明确
主题,出
谋划策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
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
,不过现代
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我们总会有很多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二、明确主题,出谋划策
教师活动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
2.伟大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
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独特的地
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
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和骄傲!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利用
课件展示一些地方小学生的
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
图片、文字资料
1.今天我们要来策划一次和远
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
活动,去结
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
活情况,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
景
和物产,必要时向对方献上一片爱
心。
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
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如,网络上聊天工具、报纸杂志
上的交友栏目,作文书上注明的详细地
址
、电视节目介绍的学生„„)
20
办法和他们建立联系的,好好想一想,
把你的办法告诉大家。
板书:网络 报纸杂志 各类书
三、集思
广益,进
行策划
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
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开展“手
拉手”活动
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
你认为可以通过什么形式来增进和
小伙伴的了解?
籍 电视节目„„
三、集思广益,进行策划
四、深
入探讨,
课外延
(1)你认为可以通过什么形式
来增进和小伙伴的了解?
(2)远方的小伙伴虽然和我们
同在一片蓝天下,可是他们中还有很
多人不能像我们这样享受到优质的教
育资源,有的
甚至因为家庭贫困而失
学,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们?
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
见解,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
各小组的探讨活动,对活动的可行性
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进
行
具
板书:支助活动 书信往来 情
况介绍 联谊活动 网上交流„„
(2)每一项活动的设计,都渗
透着同学们的想法。但是每一项活动
都应该有其可
行性,请你就自己活动
设计的可行性方面来谈一谈。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
br>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我们可以为对
方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策划的
活动付诸实践呢?
你们的策划让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
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
有简洁流
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
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
流„„
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
况。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学生分小组商量。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
他同学有所启发。
21
伸 2.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
还有很多与
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
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我们下节课
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
“手
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
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第二、三课时 习作及评改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回忆
书信的
格式
二、师生
同写,发
表见解
三、交流
赏析,学
会评改
教师活动
一、回忆书信的格式
1.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
3.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
分?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介绍自
己(略)
说出想法(略)
提出建议(详)
4.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中,我
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精
心的策划,要
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
就必须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
二、师生同写,发表见解
1.学生自己写信。
2.教师稍作巡视后也与学生一
道写。
三、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1.教师根据巡视时的观察,让
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学评改。
评价方向:
(1)叙述清楚且有条理。
(2)提出的建议具有可行性。
(3)语句准确,想法合理。
(4)书信的格式正确。
2.教师把自己的下水文读
给学
生听,请学生作出评价,并与学生的
习作进行对比,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学生活动
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2.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
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
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分?
学生自己写信。
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学生
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22
小组交流评改
四、学写
信封,寄
出信件
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4.小组交流评改。
5.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6.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誊抄习作。
四、学写信封,寄出信件
1.同学们不仅精心策划了“手
拉手”的活动,还认真写出书信
。大
家想结识远方小伙伴的真情溢于言
表,那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信寄给远方
的小伙伴。
2.学生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初
步感知信封的写法。
3.出示信封格式图,具体了解
如何写信封。
4.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信封、
写好信封并贴上邮票,寄信。
五、总结
祝
你们的心愿早日实现。我们相
信:不论相隔多么遥远,我们和远方
的小伙伴一定会在“心连心,
手拉手”
的活动中不断成长,收获美好幸福的
明天!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誊抄习作
学生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初步感
知信封的写法。
五、总结 信件和邮票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要求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
课(章节)
学
教学
目
目标
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是对西部的认识与感受;二是文章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
回顾·拓展一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1、要紧密地结合本组课文展开交流
2、学习中的其他收获,如,有感情的朗读、体
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
刻句子的意思、质疑、背诵、搜集资料等方面,只要有所收获,都可
与同学交流。
23
教学准备与手段
集体备课时间
交流材料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交流平台
此
次“交流平台”要引导学生交流以下内容:一是对西部的认识与感受;二是文章的
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
收获。
要紧密地结合本组课文展开交流。第一个交流的内容即本组专题──走进西部,要引
导
学生结合四篇课文和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对祖国西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西部大开发建设
等方面的了解和感受。在交流时还可借助图文资料。第二个交流的内容是
两篇精读课文的表达特点,《草
原》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白杨》的借物抒怀,托物
言志。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每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
,指导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
刻的句子基础上,发现上述表达方法。在此次交流过程中,要结
合具体课文加以体会,并
鼓励学生在今后习作中尝试运用。
学习中的其他收获,如,有感情的
朗读、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句
子的意思、质疑、背诵、搜集资料等方面,只要有所收
获,都可与同学交流。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目的是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
积累。 <
br>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天涯:天边。这首诗的大意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
带着泥沙,狂
风劲吹,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同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
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
的家。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通读顺,教师相机指导。对于这首诗的意思,学生只要
粗
知大意即可,不要求串讲,最后再让学生熟读成诵。
趣味语文
这是一个传说故事,表现了写
字人才思敏捷,在写《凉州词》漏掉一字的情况下,妙
用标点,化诗为词,使慈禧转怒为喜,连声称妙,
从而保住了身家性命。
教师可让学生讲一讲读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什么,也就是把握主要内容。然后重点
引导
学生体会这个故事的趣味性,品读故事中的诗和“词”,感受这首临时创编的词,同样表
达
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同样琅琅上口;不同的是原诗读起来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这首“词”多了
一些委婉曲折之意。最后可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并让学生
将原诗背诵下来。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交流
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
教师活动
一、交流平台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24
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
有条理地表达对
西部的认识,比如:
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
的发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
识。
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识。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
二、日积月累
二、日积
月累
1.导入
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
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
含义。
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
证。(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
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
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
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
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
体会。
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
刻的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
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
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
天,我
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
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
沙》。
25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
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
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
“浪淘”,波浪翻卷
;“风簸”,风
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
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
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
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
牵牛织女家”,夸张
地说可以到达牛
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
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
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
银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
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
追求。
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
来读一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1.
谈话导
入。
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学
2.学生
读文中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
“,”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
就随手点一下,说
明这些学生对标点
符号极不重视。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
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谈话导入
教师活动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26
故事。
3.交流
读后感
受。
4.教师
提供故
事:
5.动手
练习加
标点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
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
当时,
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
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
号的合
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
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
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
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
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
大叫:
“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
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
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的么?”
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
上的办。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
学生读文中故事。
交流读后感受。
教师提供故事
6.小结。
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
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6.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
小结。
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
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第二组教材
5 古诗词三首
27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
课(章节)
学
教学
目
目标
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与手段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
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1.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
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
故事,却又不一样。可以说,读着它们的时候,就是穿越千年时
空,去揭开尘封的古老故
事。探究千年以前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这个话题本身对学生就有足够的吸引力
,他们会
怀着浓浓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学中可以利用儿童的阅读期待,调动起他们学
习古诗词的兴趣。
2.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在学习课文时,既可以
把
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
年生
活因环境的各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又可以重点学一首,放手让学生自学
其他两首。对于五年
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两种教学设计都
是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3.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每首诗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
方式,
理解每句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
词,背诵诗词。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应尽量避免就词解词的做法,要体现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比如《牧
童》一诗,对“六七里”和“三四声”,就不能单纯地从字面上来理解,而要结合前面的
“草铺
横野”“笛弄晚风”来体会实际的意思,想象诗句展现在眼前的意境,感受这样表
达的语言美和音律美。
比如《舟过安仁》,“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
恍然,也包
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怪生”一词看
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
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再比如《清平乐·村居》,“喜”字不单解作“喜欢”,它可以说是词的点
睛之笔。
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
有了光彩。所以说小儿是最招人喜欢的,不仅喜欢他的天真烂漫,喜欢他的无忧无虑,更
喜欢有了他,
这个普通的农家给人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28
4.加
强朗读和背诵。典范诗文的积累,是一种重要的积累,它不仅是语言积累,而
且是文化积淀。要采用多种
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应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
读腔调的模仿。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
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
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应该说,三首诗都是叙事诗,有的
融景于事,情感是淡婉的,不
是激昂的,所以在读的时候突出故事的特点,突出事情的趣味。在熟读的基
础上,让学生
把古诗词正确地背诵下来。
5.在学生对诗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
第3题,引导学生深入读悟,结
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诗中描述的孩
子们童年生活的
有趣。学生的感悟可能是不同的,但只要他有所体会,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就要给予鼓励
。
在感受到趣的时候,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要充分调
动起
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
语言,从而表达人物
的思想感情。
6.课外,可让学生搜集、诵读、积累有关写童年趣事的诗词,有条件的可以组织一次主题语文活动,把学生搜集和积累的古诗词进行交流,激发学生读背、积累古诗词的兴
趣。 7.教学本课生字,可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通过形近字对比或结
合形声字的特点
,扎实地写好生字。本课出现的多音字“剥”读bāo。要在初读时帮助学
生读准字音,熟读时体会它们
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牧童》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介绍
诗人,激
发兴趣
二、初读
古诗,整
教师活动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
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
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
心去读,就
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
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学生活动
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9
体感知。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
音。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4.学生反馈并质疑。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
勾画出来。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
法)
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
遮风避雨。
出来。
5.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
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
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
篙停棹坐船中。怪生
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学生反馈并质疑。
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三、再读
古诗,理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
解诗意。
资料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
四、三读
古诗,想
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
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
来,在吃饱晚
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
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
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全诗。
四、三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
出各诗句的意思:
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
料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交流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
各诗句的意思:
30
象画面,
体会情
感。
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
家听。
全班齐读全诗。
3.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诗
人的思想感情。把体会
到的情感,记
录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4.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
思想感
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
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
挂,自
由自在的生活。)
自由读诗,注意读出诗歌表现的自
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五、感情
朗读,背
诵古诗。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
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4.练习背诵全诗。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出诗歌表现
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
比赛读诗,
第二课时
教学《舟过安仁》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激趣
导入。
教师活动
一、激趣导入。
上
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
诗,这节课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
生活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
同的是,
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
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顽皮的孩子。我
们一
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
安仁》,感受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自由朗读
31
注意读准字音:篙、棹、遮
二、初读
感知,理
解大意。
二、初读感知,理解大意。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同桌互读
2.同桌互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
最准,最流利。
3.全班指名朗读全诗,正音,注
意停顿。
4.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
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划出
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
全班指名朗读全诗,正音,注意停
顿。
自读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
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诗句、
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
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
三、入情
入境品
全班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
起了划
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
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
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
驶船。
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
量。
三、入情入境品读诗句。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
了什么?
2.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
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
受到了什么?感受两个孩子淘
气可
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
等动作中看出)
3.诗人喜欢孩子吗?你喜欢他们
吗?为什么?
读诗句。
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
学生放飞想象
,仿佛和诗中的两
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
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
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
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
古诗
4.带着自己的体
验,有感情地
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
悠闲的画面。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
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
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诗中两个孩
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
让学生有话想
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
32
四、感情
朗读,背
诵古诗。
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
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汇报展示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
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
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
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牧童》《舟过
安仁》。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牧童》《舟
过安仁》。
2.默写《牧童》。
喜爱和赞赏。)
五、布置
作业,拓
展延伸。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根据诗意
画一幅图画,或者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三课时 教学《清平乐·村居》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导
入,解
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
目,“乐”读作“yuâ”。词是诗歌的
33
教师活动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二、自读
全词,正
音。
三、再读
全词,理
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
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
伴乐
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
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
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
这首词的
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
人
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自读全词,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读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
檐、媚、翁、媪、亡赖、剥
3.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韵律
节奏。
三、再读全词,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难读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
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韵律节奏。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
解词语意思。
解词意。
理解词语意思。
2.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收获,引导
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茅檐:茅草盖的
屋子。醉里:喝了酒后,
微微有点醉
意。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
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
睦
的样子。翁媪:老翁、老妇人。锄
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音同“无
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
3.同桌结合插图和注释,讨论理
解句子意思,全班交流:
房子是用茅
草盖的,屋矮檐低;
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
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
br>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
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
话,互相取悦,
语调柔媚亲昵。
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收获,引导学生
理解重点词语
同桌结合插图和注释,讨论理解句
子意思,全班交流: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
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
34
四、品读
全词,体
悟感情。
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
蓬玩。
四、品读全词,体悟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
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
面。
3.再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感
情。乡
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
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
令人陶醉。
面。
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五.课外
拓展,激
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悟。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
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
的古诗词。
熟读成诵
发兴趣。
文。
2.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
唱《清平乐·村居》。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
学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
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
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课(章节)
教学
35
目
标
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
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
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与手段
集体备课时间
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
表达出来
的。
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1.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唯有充分调动学生
的读书兴趣,才
能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领略语言的特点。因此,可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
第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想
法。这类课题学生在课本上第一次接
触到,他们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比如,觉得这个课题很特别、很有意
思;联想到冬天的太
阳、缓缓行进的骆驼队;联想到诗,感受到节奏感和语言的美好等等。在学生对课文
有了
强烈的阅读期待的时候,阅读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
第二,充分自读,读熟课文,了解内容。
激发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就让他们自主充分地读书,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
考:围绕着童年生活,作者写了哪几个片段。充分自学后,小组同学互相
当老师,检查读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文,交流读书所得,理清文章脉络,从而体会到
,文章看起来写的事很多,却都是围绕着
骆驼队来写的。
第三,品赏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
在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所把握后,说说骆驼
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
学生选择重点部分进行朗读,并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与同学交流的时
候,可以先说说
哪一部分为重点部分,然后把这一部分朗读给同学听,同学们进行自由评价。在评价中相
机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本课语言纯朴,作者的感情多融在这纯朴
的语言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才能更
好地从这纯朴的语言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前面回忆部分,要注
意读好“我”和爸爸、
妈妈对话的部分,读出小小的“我”天真和幼稚的想法,以及对骆驼的思念;后面
两段写
了我写《城南旧事》的原因,直接抒发了“我”对童年的留恋,要通过朗读,准确地表达
作者这种感情。
3.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咀嚼”的“嚼”读juã,“慢
慢地嚼”的“嚼”读jiáo。“卸”9画,第7笔是“提”,“傻”的右上部分里面不是
36
“夕”。
4.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就这样,我写了
一本《城南旧事》”这句话和课后的资料袋,
推荐学生读《城南旧事》,也可以集体阅读《城南旧事》的
片段,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
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创设
情境,引
入课题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
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
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
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
的深深依恋。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
驼队》。
读课题,闭上眼睛想
一想,说说你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
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
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
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地说
出自己的想象。
二、自由
畅读,步
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看骆驼咀嚼。(2)看骆驼脱皮
三、深入
阅读,品
37
毛。(3)关于铃铛的遐想。(4)怀
念骆驼队。
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
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
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是根据我国当
代作家林海音的小
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
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
读
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
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
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味童年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
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
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
(1)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
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
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
了,
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
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
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
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
历吗?同桌相
互说一说。
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
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
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
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
驼:尽管骆驼很丑,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
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
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增加一些行
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
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
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
比如:
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
间的看着它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
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
驼,他要走那
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
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
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
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
“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38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
思熟虑了。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我”很关心骆驼。
◇“我”很喜欢骆驼。
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
四、作业
看出了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我”很善良
四、作业
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
段背诵。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
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继续
品读,感
悟童年
教师活动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
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
童年和童年
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
学生活动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39
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
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
法。
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
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
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
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
就不会回来了。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
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
我也不会再做了。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
的样子„„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找出有关的句子
40
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
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
慢地写,又看
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
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
心头。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
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
◇淡淡的忧伤◇暖暖的心情◇失落和
怀念
的感情。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二、吟诵
课文,回
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
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
延伸,珍
惜童年
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拓展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7* 祖父的园子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41
教
课(章节)
学
教学
目
目标
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与手段
集体备课时间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
、一
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
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
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阅读材料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1.课始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
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
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因为
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
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
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
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
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
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和表达方式。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3.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4.可以引导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另
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
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见“相关链接”)。
5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倭”容易读错,要提醒学生结合语境“倭瓜”识记,还可
以联系课外阅读中出现
的“倭寇”来读准;“蚌”也要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瓢”可结合
熟字“飘、漂”来认读。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读诗
导入,揭
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
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
驼,给
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
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
教师活动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42
二、初读
课文
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
容。
三、按阅
读提示
再读课
文
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
四、汇报
交流
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读,再读给同伴听。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
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
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
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
非常可爱;
“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
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
一
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
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
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
的。)
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
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
(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
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
反而把踢飞了。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
当做谷穗留着。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
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
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
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
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
真、
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43
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
表见解的过程中
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
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
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
情实感。作者写
得很具体,用了一系
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
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
举止让我想起
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
等。
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
是“我
”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
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我”在园子
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
五、朗读
全文,布
置作业
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
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
乐,等等。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预
设的答
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
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
自在、
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
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
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
、快乐,
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
我们深切
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
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
耐人
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
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段。
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
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
读出来。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
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
在园子里
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8 童年的发现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44
教
课(章节)
学
教学
目
目标
标
1
.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
淘气、妨碍、岂止、
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
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
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
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
、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
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
害的风险。”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教学准备与手段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1.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读一读。
2.本课的重点是讲作者童
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不要放在发现本身,而应该
放在发现的过程上。也就是说,应该让学生知道
“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要让
学生自主读书,充分地读书,了解作者是怎么发现的。通过读议
,让学生明白,作者童年
时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跟他的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是分不开的,从
而受到潜
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3.要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反复读书尝试
理解,解决不了的问
题提出来跟大家交流讨论。学生可能提出“做梦飞行真的是在长身体吗?”“老师为
什么误
解我?”“作者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等等问题。对于涉及到的生物学的知识,可告诉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学生以后上中学时会学到,有兴趣的同学可课外查阅资料解决;跟理解
课文有关的问题,
可引导学生深入读书,展开讨论来解决。
4.要重视有感情的朗读,有感情
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体会作者好学探究的精神
和大胆的想象及作者的情感。要注意指导对发现过程的
朗读。关于描述梦的一段,通过“只
要„„就„„”“甚至”“那样„„那样„„”“似乎”等词语,要
读出梦的神奇和梦中
飞行的美妙;关于请教老师有关梦的问题部分,要读出好奇的心理和迫切探究的心情
。
5.对于选做题,可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说一说。重点说说发现的过程。
6.关于写字
的教学,应引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笔画简单的“汁、
亏”两字,不能写得过于单薄;并
且注意联系已有知识,总结书写规律,如“胚、臂”两
字,部首同是月字,但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月
”的写法也不同。结合这两个字,引导
学生回忆学过的其他月字部的字,掌握书写规律。
45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联系
实际、激
趣导入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
二、初读
课文、整
体感知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再读
课文、理
清脉络
四、阅读
理解
“‘我’
发现了什
么?”
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
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
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
开去,以课文
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
什么?”
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知
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
1.再读课文
,引导学生在小组
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
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
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
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
讲了这个
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
到了证实。
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
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再读课文,引导
学生在小组内交
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
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作者童
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理解词语。
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
词语。
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
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
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教师活动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46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
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
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
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朗读体会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的
五、开放拓展
五、开放
拓展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
的发现最有意义。
发现最有意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
、回忆导
入
引导学生说
说作者童年的发现
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
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
过程
二、细读
体会童
年秘密
的发现
过程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
句子读一
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
读,并谈
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
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
己总在飞翔,
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
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
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
解的问题。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
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
什么。
教师活动
一、回忆导入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47
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
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
的想象力,
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
迷,
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
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
(5)“我”经过思考、推算,
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
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
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
体会。引导学
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
精神。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
感受
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
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
是怎样被证实的。
三、体味
作者秘
密被证
实后的
感受
2.引导理解“我明白
了──世
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
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
意思
。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
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
的感受。
四、从课
文中,看
出作者
是个怎
样的孩
子?
让学
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
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
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
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
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
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
真无邪、求知若渴
、善于探究和想象,
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
个怎样的孩子。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
48
发?
五、总结
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
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
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
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
br>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
奋钻研的精神。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
课(章节)
学
教学
目
目标
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与手段
集体备课时间
9*
儿童诗两首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
妆、水墨画”等词语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
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
读儿童诗的兴趣。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1.本文
是略读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
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
握。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
生的思路,可以就语言进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
导,如
“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读《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你看
到了怎样的画面?这
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等,结合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
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
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对《童年的水
49
墨画》一诗,要读出诗的意境。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评读,互相取长补短。
3.要重视语
言的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鼓励学生在熟读
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下来;还可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
的想象。
4.如果学生对儿童诗感兴趣
,可以举办儿童诗朗诵会、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也可
以向学生推荐几首儿童诗,拓展阅读,以丰富他们
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出示
课题,朗
读诗歌
二、感情
朗读,体
会意境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
◇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
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
觉?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
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
具体说说。
望。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
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
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
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出示课题《儿童诗两
首》,说说
你知道那些儿童诗。可以说说诗歌的
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二、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朗读课文
教师活动
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
◇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
草地上„„
50
三、比较
朗读,理
解诗歌
„„
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
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
么?
跳。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
会其中的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
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
比较:
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
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
小组讨论。
容„„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
(1)《我
想》是一首诗歌,《童
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2)《我想》是押韵的,《童
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
”
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
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
哪些愿望?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
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在街头看书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
也可以不押韵。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在溪边钓鱼
◇在江上游泳
51
场景
四、诵读
诗歌,感
悟语言
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
(1)“牵着万缕阳光,悠啊,
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四、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
写得最特别的句子。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
方?
(1)很有韵味。
(2)“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2)语言中有图画。
„„
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五、作业
五、作业
1.选择背诵诗歌。
2.有兴趣的,可以试着写一首儿
童诗。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52
教
课(章节)
学
教学
目
目标
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与手段
作。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
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
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
感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集体备课时间
口语交际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童年》,与课文结合得非常紧密。刚读了关于童年的诗
和故事,转而讲自
己童年的故事,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讲述的兴趣,又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
引向了生活。
1.从学过的课文或图画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
2.讲述故事,一是要通过
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
的故事,在交流中表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二
是引导学生把故事讲述具体,清楚,并能
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
3.向生活中拓展,听父母讲讲他们童年的故事,丰富学生的积累,并把口语交际延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伸到生活中去。
习作
本次习作是看图作文。图中表现的是关于
孩子们进行小足球比赛的一个场景。图中只
有守门员和观众,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意在培养学生细
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从图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有趣和快乐。
可从足球赛入手,让学生讲讲
参加足球赛和观看足球赛的感受以及从中体验到的快
乐,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展现的一次小足球赛的情
景,细致观察,推测小足球赛的激烈
程度,并说说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在充分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
想想怎样来把自己看
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可以请教懂足球规则的同学。
鼓
励学生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要重视习作的交流和
评议。学生写完后,要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通过师生评议,达到进一步指导的目的,
并结合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
的重点,是事情写得是否真实具体,语言是否通顺,
53
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如果学生不想写看图作文,可以结合口语交际或童年的照片等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写自己的童年趣事。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有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
受。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1.激趣
导入,引
发情感
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师:童年是
2.同桌
间就近
交流。
3.全班
汇报。
(1)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
础上,让一对同
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
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
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
要求:口齿清楚,
条理清晰,让对方
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充分参与交流。教师以一个
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
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角色,进
入交际情境,在其间
教师可以点拔,
引导。
3.全班汇报。
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
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
象和憧憬。让我们把
童年生活中难以
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2.同桌间就近交流。
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引发情感体验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同桌间就近交流
学生充分参与交流
全班汇报
54
组织学生评议
4.自由
组合,深
入练说。
5.课外
延伸,生
活中说。
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
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是
否有条理展开,同时,
对是否恰当运
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
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
语言习惯。
(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
除了上述要求外,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
趣。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
组织评议。评议时,以是否有
条理和
是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
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
等。
4.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
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
随后,以小
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5.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
有趣的事。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
报,组织评议。
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
趣的事。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
55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环节
一、启发
谈话,引
出话题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
在„„”
教学过程
及反思记录
二、明确
范围,简
要指导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
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
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
下的骆驼队,那一声
“精彩”和“糟
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
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
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
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
的老照片,围
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
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
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
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三、范文
引路,讨
论写法
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
要有意思,要有发现,
要有反思„„)
②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
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
是玩赛车,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异
想天开做傻事„„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
(学生人手一份)。
范文略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
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
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56
四、快速
习作,教
师巡视
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
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
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
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好笑”、“有意思”中蕴
涵什
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
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
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
围,并要求
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
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
学生自改。
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
写
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
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
考。
五、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五、学生
自改,二
次作文
1.学生自改
。在自改过程中,
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
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二次作文
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
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
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
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
集体评改(不
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回顾·拓展二
57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
课(章节)
学
教学
目
目标
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与手段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2.积累名言警句。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1.查找有关故乡情诗文。
2.布置学生留心观察自己家乡的变化,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记下自己的所见。
集体备课时间
交流平台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交流平台”谈的是怎样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反映了作者
真情实感的文章,
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
感。实际上是对学生读书的一个引
导。
教学时,不仅要把它作为一项教学内容,还要把它作为一个教学过程,在指导学生读
每篇
文章的时候,搭建起这样一个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在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交流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有感情的目的。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安排的内容是名言和诗句,通过朗读积累,体会人生的一些道理,懂得
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
等道理。
教学时,着重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对句子意思的理解,不
做过多的要求,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可简要给予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58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交流
平台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
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
对话,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
些
话有同感呢?在四人小组内,结合
本单元的课文例子来讨论。
2.学生汇报:略。
3.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
发现与体会。师:你读本单元课文,
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
感受,说
出来与大家分享。
4.生再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学生汇报
生再交流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
二、日积
月累 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
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传达出作者的真情
实感。本单元的每
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
读,请同学们选者自己喜欢的段落,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
畅。
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
2.指名朗读、齐读。
3.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
背的句子多。交流评比。
4.谈理解:学生自由读
背后,
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对
句子的理解。教师适当评价,不要讲
得太多
,学生有疑则答。在各小组交
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
即可。
生交流:
5.生交流:我在哪里见过这些
词句?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师
生
学生自由读背后
指名朗读、齐读。
诵读练习
集体评议。
59
三、课外
书屋
6.诵读练习:这些句子能背了,
能诵吗?引导学生诵读。
7.课外要求:课外看看这些名
句出自哪篇文章,找来读一读。如“莫
等闲,白了少年
头,空悲切”出自《满
江红》,课外读一读《满江红》全文。
三、课外书屋
1.教
师诵读,激情引入:教师
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
《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刚才的文章怎样?知道
是谁写的吗?待学生回答,教师点明:
这是苏联作家高
尔基的著名小说《童
年》。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童年》
这本书。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
br>们将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主要就
围绕这部书来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
准备吧! 3.我们先集中看看这部书的精
彩片段吧!老师用课件呈现《童年》
的四-五则精彩片段。
4.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读
书交流活动。
5.待学生分头读书后,组织开
展读书交流评比活动。注意引导学生
从多方面去交流收获与体会。如果学
生没有这本书,交流
其它反映童年生
活的书籍也可以。
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
流活动。
组织开展读书交流评比活动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三组教材 10 杨氏之子
60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
课(章节)
学
教学
目
目标
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与手段
集体备课时间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
妙。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1.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
正确。特别
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2.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
建议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
(1)学生尝试读文,根据学生读文情况教师示范读文
,帮助学生在把短文
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2)在读通课文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
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
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如:“为设果”是说谁为谁摆放水果?“家禽”是
现
在说的“家禽”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3.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
读中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一
样,体会这个孩子回答的
委婉和机智。
4.拓展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关于言语表达的小故事。
5.课文中要
求写的字有三个比较容易出错,要格外注意,根据书写的实
际情况提醒学生注意:“曰”不能写成“日”
,“惠”和“禽”不仅要把结
构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有两个多音字要指导学生读准,一是“
为
设果”中的“为”读“wâi”,二是“应声”的“应”读“yìng”。
6.关于“综合性学习”
本课课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的提示,目的是提示教师此次综合性学习
应
从本课教学开始,把综合性学习贯穿全组学习的始终。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
的是引导学生在课
外去发现、搜集精妙的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积累并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感受
祖国语言的丰富美好!
组织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明
确任务与方法,落实小组分工与活动安排等。可以根据学习提示,自主确定
某一活动方式:如,搜集熟
语、短文;搜集提示语和广告词,写广告词;搜
61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并演一演等。其次,活动过程中,教师<
br>要及时掌握信息,适时调控指导。可以通过与学生日常交流、召集小组长汇
报活动进程,与课文学
习有机结合,适时小结等方法,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活
动心态。并且要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
,与“回顾·拓展”中
的“展示台”相配合,结合语文课、语文活动积极创造展示的机会,增强学
生学习的成功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出
示课
题,感
受文言
教师活动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
“杨氏之子”,
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
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
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
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
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
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
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
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
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
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
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
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
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
禽”,认读多音
字“为(wâi)”、
“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
词,讲解一
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
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读读课题
学生可能回答
大声地朗读课文
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
和不同。
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
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
比较的知识
62
二、熟
读课
文,理
解意思
三、质
疑问
难,背
诵课文
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
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
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
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
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
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
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
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
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
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
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
小孩
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
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
“这是你们家种的
水果吧。”小
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
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
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
读通顺。
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
些有疑难?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63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想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象情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
境,感
情朗读
一件什么事?
二、深
入理
解,体
会语言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
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
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
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
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
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
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
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
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
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
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
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
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
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
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
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
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
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
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
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
的。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
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
的神情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
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
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
智表现在哪里?
64
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
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讨论:
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三、拓
展延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
伸,综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合学习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
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
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
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
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
课(章节)
学
教学
目
目标
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1 晏子使楚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
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
取笑、笑嘻嘻、
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
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
怎样反驳的,
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65
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准备与手段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1.本课故事性很强,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
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
首先,通过自由读书,把课文读通顺,知道课文是写谁与谁之间侮辱与反
侮
辱的故事,写了几个回合的斗智。有些不大好懂又很关键的词语,可让学生
查查字典。接着,
启发学生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阅读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或自己的看法。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就课后2
、3两个思考题组织学生交流,
讨论,解决学生阅读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
2.本课适合分
角色朗读。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重
点朗读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部分,要读出楚王
的骄横、傲慢、阴险和在失
败面前的窘迫;要重点引导读好晏子的话,晏子的语气或义正词严,或嘲弄<
br>戏耍,或诙谐反问,语气虽然变化较多,这些多变的语气,却充满了他的机
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3.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中间写了事
情的过程,结尾写了事
情的结果,教学时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体
会文章的表达方式。比如,在了解课文内容时,请学
生按着顺序来讲讲课文
的主要内容。
4.可引导学生把《晏子使楚》改成课本剧,并在语文活
动课上演一演。
改编课本剧(节选):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解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释课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
题,导
入课文
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
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
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
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
br>子、孟子等。
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
些著名的人物。
66
3.说说课题的意思。
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课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文,整
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
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
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堂交流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
的?
(2)分段
(1)课文讲了三
件事,楚
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
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
严。(学生交流
,其他同学可以
补充。)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
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
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课堂交流
尝试给课文分段
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
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
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
文。
三、再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读课
文,走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
近宴子
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
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
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
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
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
67
四、深
入阅
读,体
会智慧
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
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
一回合较量
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
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
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
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
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
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
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
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
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
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
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
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
择? (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
然段。
第二课时
68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深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入阅(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
读,体第二回合较量
会智慧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
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
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
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
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
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
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
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①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
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②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
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
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
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
到这儿了。
①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
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②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
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
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
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
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
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
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
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
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
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课堂交流,
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
理解
69
①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
结又小又苦的枳。
②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
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
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
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
二、感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
情朗
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读,理
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 热爱
解宴子
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
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
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
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
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三、观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
照全
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文,理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
解结构
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
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
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
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
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四、作
四、作业
业
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
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
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
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
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
头结尾的关系。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70
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
课(章节)
学
教学
目
目标
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2* 半截蜡烛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1.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
如指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
机智勇敢和热爱祖
国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
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
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与手段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1.本课是略读课文。课前可布置学生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可这样安排:
首先,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知道“半截蜡烛”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
流的方式,理清课文脉络,深入学习课文,
可引导围绕“蜡烛里的秘密是怎样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的”
这一问题进行
细读、探究,体会人物语言透出的机智勇敢。
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评价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到旁
白语言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语气,把课文读好。在朗读过
程中感
受剧本的特点,讨论一下剧本和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读懂课文后,可
以组织学生演一演剧本,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把前边
学过的课文改编成剧本。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
。
3.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儿童剧剧本,增加对剧本的了解和阅读兴
趣。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教学过程
71
教学
环节
一、初
读课
文,畅
谈感受
二、再
读课
文,了
解大意
教师活动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
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
─
《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
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
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
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
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
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
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
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
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
能
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
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
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
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
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
br>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
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
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
经过,
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
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
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
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
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
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
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
的情景。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
剧本
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
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
话说说故事的大意。
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
不同?
72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
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
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
三、深
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
入阅
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
读,感
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
想象体验:
受形象
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
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
这样几个方面:
(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
家的迫害;
(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
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
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
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
3.在这样的情况下
,伯诺德
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
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
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
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
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
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
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
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
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
诺德
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
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
尝试朗读“天真冷。
先生们,
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
这段故事。
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
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
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
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四、内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
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
73
化形
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
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
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
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
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
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交
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
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
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
朗读。
象,感
悟语言
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
五、拓
展延
伸,比
较阅读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
课(章节)
学
教学
目
目标
标
13* 打电话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
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与手段
集体备课时间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一个挂钟。
事先录制相声《打电话》片断。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74
1.对于相声,学生并不陌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调动起学生
读相声的兴趣。本文是
略读课文,首先通过引导学生浏览全文,了解课文的
意思,体会人物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
阅读,体会作者的创作
意图,感受人物语言的特点。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2.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式朗读,因为语言比
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
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
讽刺意味。
3.在学生读懂课文后,可以交流一下这个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4.有条件的,可以找几
段经典相声,让学生来听,来看,来读,体会相
声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激
发兴
趣,出
示课题
二、浏
览课
文,了
解相声
的艺术
特点
教师活动
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
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
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是相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就是一则相声──《打电
话》。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
什么要求或希望。
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
艺术特点
1.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
电话》的录音。
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学
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
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
则相声的内容,教师都要充分的
肯定。
3.边看课文边思考:相声有
什么特点?
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
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
理解随机引导概括,比如:相声
是两个人说的(其实还
有一个人
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
75
学生活动
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
要求或希望。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电
话》的录音
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
边看课文边思考:相声有什么
特点?
三、默
读课
文,体
会相声
中人物
说话的
特点
四、熟
读课
文,尝
试表演
相声
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
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要
唱……
三、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
人物说话的特点
1.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
人是怎样打电话的?找出“打电
话”的句子。
2.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
有什么感受,举例说明?
(1)你贵姓呀?哦,老胡
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
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
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
对,是我,我找小王讲
话……
──说话绕圈子。
(2)对,是我,我找小王
讲话,我的未婚妻,他是女的呀。
──明知故说。
(3)我正找你呢。今天晚
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
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没话找话。
(4)……票价八毛一张的,
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我三块四。
──东拉西扯。
3.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思
考如果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
么后果。
四、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
声
1.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练
习朗读。
2.自由组合,学说相声。
3.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
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人是
怎样打电话的?
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有
什么感受,
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思考
如果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
后果。
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练习朗
读。
自由组合,学说相声。
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
76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
课(章节)
学
教学
目
目标
标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劝说”,这里有规劝的意思,劝说别人改掉不
良的习惯。安排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
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
要性。
习作
本次习作是写常用应
用文──发言稿。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
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
备好的文稿。
安排此次习作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
的作用;
二是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具体情景、具体需要写发言稿。
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
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捉图片。
3.写字板若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与手段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1.劝说是为达到某种目的的语言行为,所以怎样达到劝说的目的是这次
交际的关键。教学时,
要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练习劝说,了解劝说时所使
用的语言的特点,在互相交流中学会劝说。首先要激
发学生说的欲望。例如,
可以出示这样一个劝说例子(请学生表演),体会为什么劝说不成功:
然后围绕这个模拟表演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颖没有说服爷爷?使学生明白,
在劝说别人时,以理压人、说
软话求人都不大可能奏效,要晓之以理,动之
以情,让对方心服口服。另外,劝说还要注意对象、场合、
方式方法。
2.可以根据一个话题,请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劝说。把每个小组的方法进
行交流,
比较,说说哪种说法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
3.劝说别人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可以把这个
交际话题延伸到生活中,
让学生根据家庭和班级的实际,真正去尝试劝说别人,在语言实践中,学会劝说。当然,学生也常常遇到被人劝说的事情,可以请他们留意自己是怎样
接受别人意见的,体会别
人劝说的艺术。
4.教学伊始,可以给学生读几篇发言稿,如,开学典礼上校长的发言,
新生
入队时新生代表的发言,教师节表彰的先进教师的发言,厂长任职时的
77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任职演说。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发言稿,体会
到发言稿的作用。
5.可以结合习作提示,使学生明白,发言稿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风格和
内容要有所区别。 <
br>6.由于习作时还需想象当时情境,所以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创设真实情
境,让学生现场来写发言
稿。写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和修改,不必拘泥于字
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
内容是否具体、语言
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
7.要在生活中积极创设写发言稿的机会,让学生
能够“学以致用”,在
实际运用中学会写情真意切、言辞恰当的发言稿。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创
设情
景、激
发劝说
欲望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发劝说欲
望
1.学生表演
爷:坐在椅子上,抽出一支
烟点着)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
仙!
(吸了一口,咳嗽。)
颖:爷爷,您知道今天是什
么日子吗?
爷:什么日子?
颖: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
这一天,全世界的人都不能吸
烟。
爷:谁规定的?谁能管了全
世界?
颖:联合国规定的。
爷:联合国能管了咱们中
国?
颖:爷爷,抽烟的害处很大,
我求您别抽了!
爷:没事! 我抽了几十年了,
身体不照样好好的?咳,咳……
就是有点小咳嗽。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学生表演
提出问题:这个模拟表演为
什么颖没有说服爷爷?
让学生回忆被别人劝说的事
情,思考自己是怎样接受别人意
颖:反正抽烟没一点好处。
见的。
爷:颖颖,天不早了,你该
2.提出问题:这个模拟表
78
上学了;我呢,到公园溜达溜达。
二、交
流、体
会劝说
语言特
点。
三、拓
展、运
用。
演为什么颖没有说服爷爷?
3.让学生回忆被别人劝说
的事情,思考自己是怎样接受别
人意见的。
4.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
总结:在劝说别人时,以理压人、
说软话求人都不大可能奏效,要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
服口服。另外,劝说还要注意对
象、场合、方式方法。
二、交流、体会劝说语言特
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
小组交流。假如你是颖
,你
1.小组交流。假如你是颖,
会怎么劝说爷爷?在小组内讨
论、表演。
你会怎么劝说爷爷?在小组内
讨论、表演。
2.全班交流。把每个小组
的方
法进行交流,比较,说说哪
种说法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
艺术。
三、拓展、运用。
1.小组交流。
师:刚才大家帮颖解决了难
题,可是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
问题。如:爸爸烟瘾很大、妈妈
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
听;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
br>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
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
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
说个没
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
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
响学习,又伤身
体。。。。。。遇到
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劝说别人。
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先说
说
你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
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
2.模拟表演。请若干小组
上讲台进行模拟表演。
3.全班评议。让学生评一
评谁的劝说效果好,为什么好?
模拟表演
全班交流
小组交流。
全班评议
第二课时 (习作)
79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了
解发言
稿
二、明
确发言
稿的写
作特
点。
三、尝
试习
作。
四、评
教师活动
一、了解发言稿
1.课前让学生收集发言稿,
如:班委竞选发言稿、班队会发
言稿等,课堂上让学生在全班朗
诵自己所收集的发言稿
。
2.师在全班朗诵课前搜集
到的发言稿。如:开学典礼上校
长的发言、值周老师的
发言新生
入队时新生代表的发言,教师节
表彰的先进教师的发言,厂长任
职时的任职演
说。以此调动起学
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从感性上
了解发言稿,体会到发言稿的作
用。
二、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
点。
1.请写过发言稿的学生讲
一讲他们在写某一
发言稿的时
候要写进哪些内容?(如:为竞
选准备的发言稿,要讲清楚为什
么竞选这个
岗位,自己有哪些优
势,如果竞选成功怎样为同学服
务)
2.师举例讲一讲在写某一
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
3.请学生根据以上例子
归
纳总结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发言
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
环境而定。(师予以
帮助)
三、尝试习作。
1.让学生根据习作提示自
己选择写作情景。
2.明确习作要求:①内容具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课前让学生收集发言稿
师在全班朗诵课前搜集到的
发言稿
请写过发言稿的学生讲一讲
他们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
进哪些内容?
请学生根据以上例子归纳总
结发言稿的写作特点:
发言稿的
内容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
而定。
让学生根据习作提示自己选择
体、适合当时需要;②感情真实;
写作情景。
③语句通顺。
3.学生根据自选情景写作。
四、评改、交流
80
改、交
流
1.全班学生互评互改。
评价方向:
不必拘泥于字数
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
评价标准,以发言稿内容是否具
体、语
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
2.教师根据巡视观察指名
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让学生结
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
修改作文草稿。
3.小组交流评改。
4.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
况。
全班学生互评互改。
小组交流评改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交流平台
本次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学了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和感受,引
导学生读
书后要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
回顾·拓展
三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教
学 课(章节)
目
标
教学
目标
交流的具体内容是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
言后的感受与体会。比如,语
言的精练简洁,语言的幽默诙谐,语言的生动
得体。还要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
识和了解。
展示台
“展示台”作为综合性学习的组成部分,是为学生提供展示综合性学习<
br>成果的舞台。教材中从展示方式方面提供了三个例子:说快板、说相声、写
提示语。这些仅仅是例
子。教师教学中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
参与展示活动,同时还要根据综合性学习的实际情况
,除了教材中说的三种
形式,还应启发学生采用其他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比如,朗诵、表演、办
手抄报、办主题板报、讲故事。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成果应给予积极的评价,
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
的感受与体会。
教学重点与难点
81
教学准备与手段
集体备课时间
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
目。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教学时,结合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激发学生交流兴趣,让学生畅所欲
言。
根据学生交流的话题,教师相机引导,使话题展开;并就大家都感兴趣的话
题,引导学生深
入交流。要鼓励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几篇课文。
“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对联。目的是使学生积累形式不
同的对
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反复读一读,说说读“回文联
”“数字联”“叠
字联”“顶针联”时的发现。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对联。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激
情导入
二、读
对话,
交流感
受
教师活动
一、激情导入
师: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
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
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
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
学完课
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
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
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
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
受。(教师巡视课堂,使小组内
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
个话题展
开。)
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
受。
(1)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
文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
补充。
例1:我觉得《晏子使楚》
一课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
特的体会与感受。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
受。
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82
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
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
着肩膀,脚
尖碰着脚跟。”这句
话把齐国人口众多说得很形象
生动。
例2:我觉得相声特别有意
思,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很幽
默,它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说话
不要罗嗦,而是通过有趣
的对话
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
……
(2)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
与资料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
疑、补充。
①结
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
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
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
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
为玉帛。
②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
说话。如:有一次
周恩来总理接
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外国记者问
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
人走路时
总昂着头,而中国人走
路时总是低着头?这个记者的
本意是想贬低中国人,给周总理
难
堪,可是周总理略一思索,说:
因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而中
国人走的是上坡路。那位西方记
者对周总理的敏捷才思和机智
从容十分佩服。
(3)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
们在将来的学习
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
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
体、精当
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
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
口头表达的能力。
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
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
充。
希望同学们在将
来的学习
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
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
精当的语言
与他人进行交流,不
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
达的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83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导
入
二、感
悟对联
特点
教师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
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
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请学生
谈
谈对对联的了解。)
1.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2.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
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3.指名读,正音。
二、感悟对联特点
教师点拨:你们再认真读读
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
往前读都可以
数字联:中有数字,并且对
仗整齐。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指名读,正音
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
特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
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
并且对仗整齐。
一句的首字。
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
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
5.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6.课外拓展:
(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
诵读,感悟特点。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2)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
师:你还见过类似这样的对
联吗?有积累这样的对联吗?
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
顶针联:“松叶竹叶叶叶翠,
84
三、背
诵积累
四、展
示台
秋声雁声声声寒。” “开口便笑,
笑古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
天地难容之事。”
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
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
八方。”
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为什
么?
回文联:“人过大佛寺,寺
佛大过人。”“水水山山处处明明
秀秀,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
叠字联:“重重喜事,重重
喜,喜年年获风收;盈盈笑语,
盈盈笑,笑频频传报捷。”
(3)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
吗?为什么?
可以从内容上说,对联的内
容包罗
万象,有写景、有说
理……可以从语言形式上说,对
联短小精悍,对仗工整,富有音
乐
感,读来朗朗上口……
三、背诵积累
1.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
着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诵。
4.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
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
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
背诵。
同桌互相背诵。
指名背诵。
四、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
资料。可以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
的片断。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
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
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等。
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
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
式中、在
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动探究感
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
的知识面,开
拓眼界。
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
的片断。
85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
学 课(章节)
目
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与手段
集体备课时间
教学
目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四组教材 14 再见了,亲人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
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
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
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
的深厚友谊。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1.课前如果有条件,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以使学生对抗美援朝
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体
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教学时,可让学生交流收
集的资料,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作好铺垫。
2.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1)抓住“亲人”,理解课文。
上课伊始
,可从题目入手,请学生谈一谈对“亲人”的理解和认识。然
后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
”,为什么要称为“亲人”。细
读课文,进一步思考,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2)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
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对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的感受表达出来。对于学生
的朗读指导,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进行。要让学生先谈一谈哪些段
落或语句最令自己感动,原因是什么,然后
再读一读令自己感动的段落或语
句,讲一讲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逐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中
朝
人民的伟大情怀,对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中朝友谊引起心灵上的震撼。课文
最后3个自然段表
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难舍难分,也表达了他们对
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的眷恋之情,应让学生反复
朗读体会。必要的时候,教
86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师可示范朗读。
(3)研读课文,体会写法。
在学生准
确地理解和体会到课文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后,可设问:想一想
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你认
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你的发
现告诉小组内的同学们,然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公布“新发现”。
(4)大胆想象,学习表达。
课文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在依依惜别之时,在志愿军战士追
述往事
的时候,朝鲜人民一定也会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讲述
起志愿军对朝
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然后
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大娘、小金花或大
嫂的口气描写送别的场面。
3.课文中抒发强烈感情的语句,应引导学生抄一抄,掌握句式。要在熟<
br>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以丰富语言积累。课下还可
以安排学生阅读魏巍的
《谁是最可爱的人》。
4.教学生字时,应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用适合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
教师可对个别生字的学习进行指导。本课的生字中,“谊”读yì,要注意读
准字音。“嫂”字右上半
部分是“臼”中间加一竖,书写时要注意“竖”要
通到下边,与下边的“又”相接。“噩”字笔画较多,
要指导学生按照正确
的笔顺书写,要注意疏密匀称,将字写美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引
入课题
教师活动
一、引入课题
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
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
说最关心
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
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
鲜图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1958年3月
15日那天,在最
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
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
前来送
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
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
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
护你的?
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
志愿军军歌》在响起。1950年10
月25日
,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
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
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
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
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3.读课题
① 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②
加标点(板书:,)再读:
87
二、介
绍背
景,导
入新课
三、初
读课
文,整
体感知
五、评
读课
文,加
深理解
再见了,亲人
③ 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
烈些?(齐读)
4.提问:
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
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
谁对谁说的?板书:志愿军
③ 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
哪些人?板书:朝鲜人民
④
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
书:不是亲人
T:可是…… (出示课题:
再见了,亲人)
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
学习积极性。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
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
了鸭绿江边,
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
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
了解到些什么?
(学生交流课
前搜集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
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
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
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
想一
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
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
吗?可以和同桌或学
习小组的
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
方提出来。
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学习积
极性。
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
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
解到些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
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
br>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
你感动
学生自学,讨论。
汇报交流
2.学生自学,讨论。
3.汇报交流。出示人物图片
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点
击人物图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
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
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
读课文,
五、评读课文,加深理解
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
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
88
六、小
结
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
事?
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
个故事的教学顺序。
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
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
为什么这样比喻?(
因为大娘
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
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
军们舍
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
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
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
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
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
之所急,
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
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
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
②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
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
娘…… (导读,尽情让学生去
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
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
③”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
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
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
饱含深情的读。
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
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
生读
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
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
比海还深啊!)生读。
④“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
第二、三
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
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
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
能
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
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
人的词句。
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
啊!)
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
动呢?
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
挥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
学生交流
中感染人的词句。
六、小结
1.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
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
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
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
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
民为“亲人”;对于他们,你还有
89
哪些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
题?(学生交流)
2.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3.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到
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赏
读课
文,体
会作者
的写作
方法
二、精
读课文
最后三
段,体
会文章
感情的
升华
教师活动
一、赏读课文,体会作者的
写作方法
1仔
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
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
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
们的深厚情谊。那是不是朝鲜人
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
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
br>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
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
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
(老、
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
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
材组
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
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2.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
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
二、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
会文章感情的升华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仔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
娘、小金花
、大嫂三个人的故事
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们
的深厚情谊。
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
表达上共同的特点?
<
br>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
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
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
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
厚意。
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
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
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
件
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
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
一个个让人泣不成声
的故事,更
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
90
民的一片赤诚。(投影:英雄图)
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
汽
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
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
面,两国人民是在捧
着一颗颗赤
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
读读这三段
吧!(齐读)
3.师引读(投影句子)
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
着这些可敬可爱
的人,望着这片
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
心底里喊了声──投影第一句。
齐读
师引读
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
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
亲的人呐
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
了,战士们多乡再看亲人们一眼
啊!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
进的列车──投影第二句。
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
去,亲人们离战士们越来越远
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
了。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
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
──投影第三句。
亲的人呐 !
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
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
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
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切有一个
文章的写作方式回顾
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
永存!(板书)
三、回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顾全
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
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
文,归
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
纳总结
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关于作者魏巍的作品:《谁是
2.文章的写作方式回顾。
最可爱的人》《东方》
四、课外拓展
四、课
1.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外拓展
2.关于作者魏巍的作品:
《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
91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
课(章节)
学
教学
目
目标
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与手段
集体备课时间
15*
金色的鱼钩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
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
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
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
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1.
本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教学本课,
可提前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
事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
基础。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学习过的毛泽东写的《长征》诗,根据自
己的了解
讲一讲长征的时间、经过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战斗等,使学生对长征有进一
步的认识。
2.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应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
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入
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
么事?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
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
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
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让学生把感受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
几遍,并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在旁边
。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把感受最
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受到感动。教师应适时给
予朗读上
的指导,可通过范读拨动孩子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师生与作者产生
情感上的共
鸣。
4.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
写,揭示出人物
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在读写之间架起
桥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如,课文中几次描
写了老班长的神态,从课文中
92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思考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
br>感悟到什么?从而使学生领会神态描写对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5.教学最后,教师可以虚
拟一个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场景,请学生以
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讲解时应注意
以下几点:(1)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如,“朋友,
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看上去普普
通通的鱼钩,曾挽救了三位年
轻的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
钩,包含着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2)注意把课文感
人的场面表达出来,
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6.学完本课,学生
一定会被老红军崇高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感动。教师可
以顺势再介绍一些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激发学
生的阅读兴趣,并请学
生课下继续搜集长征故事,组织一次长征故事会,使学生对这段历史铭记在
心。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出
示课
题,初
读课文
教师活动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该强调
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
你想到了什么?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
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
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
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
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
br>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
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
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
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
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
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
钩”为题?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
词?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语感,
说自己想到的,教师可以引导:
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快速默读课文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
点出示两个问题:
93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
5年
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
“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
上队伍时,老班
长接受了一个什
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
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
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
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
们带出草地。”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
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
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
br>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
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
班长是怎么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
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
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
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
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
又是
“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
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
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
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
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
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
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
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
了什么?
◇他坐在那
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
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
.默读课文,思考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
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
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
是“上级”,要在遇到
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
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
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
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
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
由讨论。
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外
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
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94
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
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
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吃得多吗? “嚼”字
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
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
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
br>4.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
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
跨了,饿跨了。他终于支撑
不住
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
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
命的鱼汤送到老班
长面前时,老
班长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
奄一息了。他
微微地睁开眼睛,
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
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
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
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
地去!‟”
“奄奄一
息”是什么意思?既
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
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
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后一段话。思考:
“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
钩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长
满红
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己
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
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
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
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
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
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
句话。
五、作业。复述课文。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
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
上了钩,又跑了!”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
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
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
丝笑意。
鱼汤
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
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
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
你
读懂了什么?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
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
鼓
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
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
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
党员忠于
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
啊!
出示最后一段话。思考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
话。
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的<
br>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
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
我们的
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95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
课(章节)
学
教学
目
目标
标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6 桥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用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
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
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与手段
集体备课时间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
的巨大伤害。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1.教学本课,可以由课题入手,激发学生
阅读的欲望。教师上课伊始,
可先板书课题,然后回忆以前曾经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有哪些,并简要
说一说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如,《兰兰过桥》写的是新奇的潜水桥和塑料
桥;《赵州桥》介绍
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
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这篇
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br>呢?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预测文意,然后再去读课文。这样做,既
能够通过阅读期待激发
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题目揣测课
文内容的能力。
2.要让学生先从整体上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
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
画出描写老汉的有
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课文教
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
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
精神。因而,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
定的认识后,要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
后通
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
要注意引导学
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
96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镇定。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
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
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是教学本课的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
文之后再次就题目展开讨论,
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从而深刻
体会“桥”所蕴含的深意。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
美老汉,并尽量
使用上“桥”字,如,“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
书,
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
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
塌的桥”。
4.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还应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
导学生进
行欣赏和评价。教师可以借助课后思考第3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
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
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
者这样写的好处。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
、语言
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5.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有6个,会写的字有14个,应注意“肆”的声母
是平舌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疯、狞、淌
、瞪、膛”的韵母是
后鼻音,“呻、搀、奠”的韵母是前鼻音。要求会写的字,可以让学生先观
察、后分析、再仿写。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重
点指导,引导学生把字读正确
、写美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以
“桥”引
入,初
步感知
教师活动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
一篇
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
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
也是一座生命桥。
出示课题──
《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
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
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
深夜,当
洪水袭来时,老村
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
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
桥,最
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
走了。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谈话引入课题
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
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7
二、再
读课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
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
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
不可挡。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
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
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
“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
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
洪水的凶猛?
找出来说一说,读
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
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
村
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
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
拥我挤地逃跑,寻找
生路?他们
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
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
桥吗?不,
这不是一座普通的
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
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
生命
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
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
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
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
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
感
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
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
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
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文,感
受“感
动
交流:
理解
讨论
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
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98
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
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
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
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
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6.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
老汉?
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
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
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
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
品质。他
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抓
住言
行,研
读体会
教师活动
一、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
.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
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
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
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1)出
示句子:“老汉清瘦
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
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
山。
”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
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
木桥。老汉真是“一
座山”吗?为
什么?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
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
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
的事例。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
话。 <
br>(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
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
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
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
99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
木桥前,
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
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
不得他受人“
拥戴”,老汉在村民中
的威信“像一座山”。
联系上下文,理解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二、启
发想
象,体
验感悟
子。”
①比较句子:
◇老
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
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
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
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
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
还
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
去!”老汉凶得很。
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
子,是自己
生命的后代,为什么
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坚持
原则
,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
己为人)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出示句子:“老汉似乎
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
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
什么?写下来。
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
②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
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
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
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
人后己”!所以,在生
命的最后
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二、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
民们得救了。
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
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
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
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
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
身份,
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
100
比较句子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
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
.
再读加深感受:再选择第七到
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
子,有感情地朗读。
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
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
一个场
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
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