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萌到你眼炸
784次浏览
2020年08月28日 22: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大学生就业热门专业-最新周末祝福短信


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 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
文,两篇略读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改编的《将相
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
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
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
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 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
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 读名著的兴
趣。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
重 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4篇课文在这两
个方面都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 面也较感兴趣,以此为契机激发学
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 br>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
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 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
力。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多项教学内容。通过课本剧的演出使学
生进 一步感悟历史人物的风采;“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
屋”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
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
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书写“召集、商议”等词
语。
2、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感受名著中的
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阅 读名著的兴趣。
3、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4、学习缩写。
三、单元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激发学生阅
读名著的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四、课时安排
将相和 2
草船借箭 2
景阳冈 1
猴王出世 1
口语交际习作五 3
回顾拓展五 2
单元测试 2

18.将 相 和
一、学习目标 < br>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
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
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
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 质。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
品质。
2.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
杂的因果关系。
三、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中华 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
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 些历史人物
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教 师根据学
生的谈话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3.板书课题。
4. 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将”、“相”各是谁?“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
结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
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
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 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3.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同学们通过阅读,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评价一下文中
的某个人物吗?
(蔺相如临危不惧、机智勇敢,胸怀宽广;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
过;秦王阴险狡诈„„)
2、选读重点句段,自主感悟人物。


(1)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我发现大家 说的最多的就是蔺相如,这
个人物贯穿三个小故事的始终,我们先进一步了解他,好吗?
(2 )请同学们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
故事中找出描写蔺相如的有关语句,细细 去读,感悟他的个性想法。
(学生读书、批注、讨论。)
四、交流感悟,情境促读
课文中关于蔺相如的哪些细节描写,引发了你对他的进一步了解,
请谈一谈。
学生讨论,交流: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就上前一步,
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
说:“我看您并不想„„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
撞。 < br>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和氏璧已经送回„„从来不讲 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
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4、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 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
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
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假如你就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对秦王说这些话,指名读。
五、置留问题,激发研读兴趣
1、蔺相如的出色表现在课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下读一 读有
关于他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下来。
2.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召集、 商议、隆重、胆怯、能耐、诸位、和氏璧、完璧归
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 语。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廉 颇知错就改的大将
风度以及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高贵品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这篇课 文,再次零距离接触这些历史人物。
二、研读人物,体会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1.“完璧归 赵”“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卓越表现令赵王对他刮目
相看,于是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这引发了廉颇的不
满,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研读人物,体会表达
(一)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
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骑 着高头
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
的是我们赵国呀!”
从蔺相如的语言、行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3.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感悟人物形象。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
(二)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
1、画出描写廉颇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
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 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
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 下
不了台!”
①在这里“嘴”指什么?蔺相如真的只是靠他的“一张嘴”吗?
②从廉颇的话中,你发现廉颇有什么特点?
(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
点。
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
1.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你为赵王感到幸运吗?为什
么?


(蔺相如具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
大体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 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而
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有这样两位大臣,赵王是非常幸运的。)
2.讨论: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
①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
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 ”的故事。因此,这三个小故事
之间有着什么关系?
(“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均是因。)
②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爱国。

板书设计
18 将 相 和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不和——————和
爱国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ào jí shānɡ yì yún xǔ
( ) ( ) ( )
lïnɡ zhînɡ yuē dìnɡ dǎn qiâ
zhuànɡ
( ) ( ) ( )
( )
jù juã nãnɡ nài zhū wâi
( ) ( ) ( )
( )
二、词语补充
( )( )之宝 ( )直( )壮
( )
tuī cí

jūn lìnɡ
hã shì bì
完( )归


( )无不( ) 负( )请( ) ( )心
( )力
三、比一比,再组词。
璧( ) 秦( ) 廉( )
壁( ) 泰( ) 镰( )
避( ) 奏( ) 谦( )
渑( ) 侮( ) 换( )
蝇( ) 诲( ) 唤( )
四、缩句。
1.一列长长的火车飞快地通过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

2.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行。

3.北京东方小吃店有很多的特色小吃。

4.那盏红色的精致的小台灯是我的生日礼物。

五、给画线的词填上反义词。
积少成( ) 同甘共( ) 转败为( )
异口( )声 里应( )合 口是心( )
六、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完璧归赵 ( )
A.全,完整 B. 完结 C. 完成 D.消耗尽
2.负荆请罪
A.依仗 B. 背 C. 享有 D. 遭受
3.理直气壮
A.挺直;使笔直 B. 公正的,正义的
C.直爽,直截 D. 简直
4.同心协力
A.调和,和谐 B. 共同 C. 协助
七、阅读答题
和氏璧


古书《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荆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是在荆山上找 到一块罕见的美玉,特地
来奉献给大王。楚厉王左看右看,觉得这不过是一块比较光滑的普通石
头,认为卞和在戏弄他,是欺骗君王。一怒之下,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死后,武王接位。卞和跛着一 条腿,再一次入宫去献玉。谁知武王
同样不识货,又砍掉了他的右脚。
楚文王即位以后,有人 报告,说卞和抱着一块宝石跪在荆山脚下痛
哭,哭了三天三夜,连眼睛都哭出血来了。文王就派人去问, 是不是因
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受?卞和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
难过,我痛心的 是宝玉被当作石头,一片忠诚却成了罪名。”楚文王召
见了他,命人将玉石一琢磨,果然是一块熠熠闪光 的美玉。文王十分感
动,因为这块宝石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壁”。
“和氏壁”传到 楚威王时,被赐给了一位有功的丞相。后来,丞相
府遭贼人盗窃,宝玉被偷走,卖到赵国,到了赵惠王手 里。
秦灭六国以后,这“和氏壁”又到了秦始皇手里。秦始皇命丞相李
斯刻上“受命于天,既 寿永昌”八个篆字,作为传国之宝。从此以后,
这玉玺成了皇权的象征,似乎谁得到它,谁就有资格当皇 帝。所以后来
诸侯争雄,打进皇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这颗“传国玉玺”。
秦末,项羽和 刘邦争雄,汉高祖刘邦首先攻入咸阳。取得了这颗玉
玺,把它作为汉王朝的国宝,代代相传。至西汉末年 ,大司马王莽篡夺
了汉朝的政权,逼得孝元太皇太后交出玉玺。太皇太后气得将玉玺摔在
地上, 这件国宝被砸掉了一个角。据说,王莽后来叫工匠用黄金镶补
了。再后来呢,这宝物就不知去向了。
1.简要说说“和氏壁”名字的由来。




2.简单历数短文中所介绍的和氏璧的流传过程。
卞和→( )„„→( )→( )→小偷→( )„„
→( )„„→( )„„→孝元太皇太后


19.草船借箭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 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
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 br>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
文、懂地理、识人心。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感悟人物形象,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并通过读表现人物个性。
三、课前准备
1.推荐学生阅读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篇章。
2.把相关的句子制成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简介背景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 先留给
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你知道四大名著指哪些书吗?今天我们学习的
《草船借箭》这个故 事就节选自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谁来说说
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
(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是诸葛亮向曹操“借”
箭。)
2.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检查预习,巩固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
写了哪些内容?
2.“草船借箭”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围绕“借”课文讲了哪
些内容?
(先写 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
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 箭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
叹弗如。)
四、品读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文中哪些
词可说明请画出来。
(“挺”、“才”,指导朗读稍重些。)
3.自读第二自然段段
a.课件出示:
思考: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
看出来?
b.讨论、交流: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
为限”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
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 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
亮的才干,设下计来陷害诸葛亮。)
4. 周瑜的真正目 的是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
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5、周瑜居心叵测,诸葛亮运筹帷幄,请同学们体会他俩每次对话
时,各人心里可能想些什么?他们在 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什么语
气?试着读一读
6.分角色朗读1、2自然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五、设置悬念,布置作业
1.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只要三天就造好十万支箭,他答应的是否太
多草率?他将怎样做呢?下节课我们将继 续学习这篇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周瑜、诸葛亮的不同心理。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切入中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草船借箭》。(出示题目)
2.上节课,我们已经 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
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 妙算,我真
不如他!”)
3. 使周瑜自叹不如的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 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
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 到底
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知天时
1、课件出示:“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1)创设语境,感悟朗读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鲁肃看到这场
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② 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
③ 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谁来读读。
(2)联系上下文,体会知天时
① 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也许是凑巧赶上大雾
满天呢?请联系上文,找到可以联系的句 子
②前两天没动静可不可以不写,直接交代: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
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写多简练,这样改好吗?为什么?
(二)懂地利
诸葛亮算好了大雾天,那么他又是怎样找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1、“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只用绳 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
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2、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
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3、“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
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为 什么?
(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 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
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
4、“天渐渐亮 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
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滚滚 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流方向向东,风向向东,因此船受箭归
来才会顺风顺水,这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
——
(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识人心
草船借箭的成功,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诸葛亮十分了
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 来呢?
1、“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
来攻„„箭好像下 雨一样。”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
射箭而不派兵进 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2、“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
去。”
在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
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怎样 理解诸葛亮的笑?”
3、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
兵出 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
说出来吗?


4.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怪不得周瑜长叹一声,说——
(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人物对比,升华感受
1、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提示后讨论交流)
交流预设:
①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
想到的是“借”箭。
②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
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③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
力都要胜过周瑜。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 计才能
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
实,不敢轻易出兵, 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
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四、链接诗句,扩展文本
1、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认为诸葛亮挺有才干?请你选用一些
四字词语来形容诸葛亮。
(足智多谋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知识渊博 神机妙算)
2、后人借这件事写出了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课件出示: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3.指名朗读,背诵。
五、总结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 么诸葛亮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足智多谋,他的本事从何而来,想知道吗?请大家阅读《诸
葛亮 全转》、《三国演义》的46等相关章节。


板书设计
19 草 船 借 箭
知 人 心 周瑜心 鲁肃人
神机妙算 曹操性
识 天 象 四更时候大雾弥漫
晓地利 顺风顺水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ù jì dū dù tuī quâ yán chí
( ) ( ) ( ) ( )
tàn tīnɡ màn zǐ sī zì diào dù
( ) ( ) ( ) ( )
zhí yǒu miào yînɡ shãn jī miào suàn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周瑜( )知道了,我的计划( )完了。
2、( )诸葛亮( )能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3、( )诸葛亮识天文,懂地理,( )他答应周瑜三
天内造十万支箭。
三、把两边的词语连起来组成歇后语。
曹操南下 尽是计谋
诸葛亮立军令状 有借无还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 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开口 面不改色心不跳
草船借箭 糊里糊涂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
了 ,接着写
了 ,着重写


了 ,最后写
了 。
五、多项选择:
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正确的打“√”。
①他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
②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
受箭。( )
③他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诚信向他借船没事,周瑜聪明过人,
曹操生性多疑。( )
④诸葛亮能算,因为他是神仙。( )
六、读句子,回答问题。
1、“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鲁肃 。
2、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
呐喊”从这句话中,我 感受到诸葛
亮 。
3、“雾这样大,曹操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
就回去。”
这段话是 对 说的,表现
了 。


20* 景阳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
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能够绘声绘色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二、教学重难点
1、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则是“重中之
重”。


2、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三、课前准备
1、“武松打虎”影片片断以及课文相关句子的课件。
2、学生读读或者请人讲讲《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
后的一些事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趣读文
1、同学们,刚刚欣赏了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的片段“草船 借
箭”。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
智多谋。今天,让我们 走进罗贯中的老师施耐庵所作的古典小说《水浒
传》,学习节选自《水浒传》的一篇课文。
2、简介《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
说,它讲述了北宋末年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
下起义的故事。书中刻画了许多栩 栩如生的人物,你知道哪些?在说这
个人物名字的时候最好加上一个修饰语。
3、今天我们学 习的《景阳冈》写的是哪位英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
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武松的什么事?
(二)、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里面有不少文言色 彩的词、句也有一
些容易读错的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争取读正确、流利。
2、体会词语的的含义。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但凡:凡是,只要。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
语。
(三)、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1、武松急着赶路,是回清河县寻找自己的 哥哥武大郎,却在景阳冈
意外遭遇老虎,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每一
部分加上小标题。
(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与个别学生交流)
2、讨论,交流。
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冈下饮酒:(1-4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酒后上冈:(5~7自然段)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
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冈上打虎:(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
了老虎。
挨下冈来:(最后一个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板书: 冈下饮酒——酒后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来
(四)、品读“打虎”,体验精彩
1.通过刚才的读书,你认为课文中哪部分的描写最精彩?(打虎)
请同学们 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段落多读几遍,可以边读边批注。
2.你对“武松打虎”中哪些语言最感兴趣,请读一读,说说你的想
法。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中相应内容,点拨引领。
(1)„„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 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
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 br>先就泄了一半。
①.“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
都抓不到武松?
(“般”,指种、样。武松灵巧闪过体现出他的机智灵敏、有勇有
谋。)
②.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
a“闪”这个动作词与哪个动作比较接近?(躲)“闪”与“躲”在
这里用哪个词比较好呢?
b小组讨论后交流。
③同学们,你们认为老虎凶猛吗?作者描写虎的凶猛其实是为了表
现什么?


(写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用虎的“猛”衬托了人的
“勇”。)
④朗读第九自然段。提示:读出虎的凶猛以及武松的灵活机智。
(2)凶猛残暴的老虎,一扑 ,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
就泄了一半。武松开始反守为攻,武松的哪些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 的印
象,请读一读。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
下来。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
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a、勾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可以试着做一做动作,从这些词中
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
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 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
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b、武松的唯一武器就是哨棒,作者描写哨棒的地方很多,但所用的
动词却不一样,请看 课件:“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请同学读一读,思
考:武松为何丢下哨棒?他的哨棒 为何折成两截?
(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3、播放“武松打虎”电影片段,深化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五、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武松打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豪放而又勇武机智的武松。《景
阳冈》这篇课文主要写打虎,却为 什么用了7个自然段很大的篇幅来写
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
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2、如此无所畏惧而又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
你认为这么写是不是会有损于武松这个英雄的形象呢?
六、课外延伸,鼓励阅读

< p>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
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 读读,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
人物形象的。

板书设计
20* 景 阳 冈
喝酒----上山-----打虎-----下山
(豪放 勇敢 机智)

作业设计
一、多音字组词
qiē( ) tiāo( ) zhã( )
切 挑 折
qiâ( ) tiǎo( ) shã( )
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店家道:“我家的酒( )是村里的酒,( )比得
上老酒得滋味。”
2、店家( )说( )摇著头,走进店里去了。
3、( )店家怎样劝武松不要上冈,武松( )不听,
执意上冈。
4、( )武松不把老虎打死,( )会被老虎吃掉。
三、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换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1、店家给武松筛了满满一碗酒。( )

2、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
..
3、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 )
..
4、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 )
..
5、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
( )
6、请勿自误。( )
...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请你用四个词语概括出整个故事的情节:


( )——( )——( )——
( )
2、本文重点了武松( )和( )这两个故事
情节,分别可以看出武松( )和( )的性格特
点。
3、“就有大虫,我也不怕。”这句话
是 对 说的,表现了他 的特
点。
五、把反问句改称陈述句
1、你留在我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
虫吓唬我?

2、这是吓唬胆小鬼的,我怕什么!

3、如果再跳出一条大虫来,却怎么斗的过?

六、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
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
望上一( ),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
了。说时迟,那里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 ),( )在大虫
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
松一( ),又( )在一边。大虫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
里起了个( ),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
来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2、这一段文字是写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场面。“大虫”的
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 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
都是_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 _________。

21* 猴王出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
劣 、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石猴从出 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
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
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 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 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
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漫谈“悟空”,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
哪个人物?(孙悟空)你能 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
空吗?
2.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 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
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
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师生交流。
2.交流自学情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
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名曰:名字叫作。
石窍:石头边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名言。信:信用; 其:那;可:可以,
行。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
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
的样子。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
之意”
(使学生大 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地时就有了,日久天
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三)、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同学们,默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不仅速度快,而且便 于感
悟课文内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事?通过读你明白了什 么?
2.交流讨论
(1)课文主要一件什么事?
(2)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
领。
预设交流:
①明白了石猴是从哪里来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
的来历。
②懂得了 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是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
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 者,我等即拜他为
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
去!我进 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个是我们安身之
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 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
气。’”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桥头要求众猴信守承诺拜他为王等
语句感受到的。
(四)、品读课文,细节中感悟“悟空”形象
1. 明白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你对这个孙悟空有了更
深刻的认识吗?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悟空的认识,活泼可爱、无私无畏、敢
作敢为等)


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
质特点?
3.交流,指导朗读
(1)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a.读到这里,联系你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孙悟空,说一说你眼前仿
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b.眼前的孙悟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c.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
(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 其可。’你们
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
出去,出去 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
何不拜我为王?”
a.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
b.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五)、复述课文,感悟写法
1.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古代白话文
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 的语言浅显、易懂。
(六)、置留作业,鼓励阅读名著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同学们接触到了四大名著,有兴趣的同学可
以读一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也可以 读其他古
典名著。希望同学们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写批注,也可以在日
记本上写出读后 的感受。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石化成猴----跳入瀑泉-----奉为猴王
(活泼 可爱 敢作敢为)
作业设计


一、形近字组词
猴( ) 阴( ) 碣( ) 楷( )
候( ) 阳( ) 喝( ) 皆( )
河( ) 碗( ) 蜿( ) 违( )
呵( ) 豌( ) 婉( ) 苇( )
二、把下列文言词语换成现代词语。
1、真是一个好所在。( )
..
2、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
..
3、复瞑目蹲身。( )

4、何不拜我为王?( )

三、下面的句子换成现在的说法应该怎样说?
1、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2、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
之意。

3、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4、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

5、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四、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草木,( )涧
泉,( )山花,( )树果;与狼虫为( ),虎豹
为( ),獐鹿为( ),猕猿为( );
( )石崖之下,( )峰洞之中。

< p>
2、“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
出得去,不伤身体者, 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
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 我为王?”这
段话是 对 说的,表现了人物
的特点。
3、本文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 》,作者是
( )代的( )。小说主要讲述了( )
的故事,主要人物有( )等。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 ),原因是他( )。

口语交际•习作五
一、学习目标
1.学习编排、演出课本剧,尝试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 br>人物特点,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
力与表演能力。
2.学习缩写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
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
3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
力。
二、教学重点
1.感悟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课文中的叙述语言改编成人物对话,把人物的特点通过动作、表
情彰显出来。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视剧《三国演义》、《猴王出世》中精彩片段。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激趣,畅谈演技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 电视剧吗?有没有看过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
电视连续剧?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红楼梦》
四部大型连续剧中, 你最喜欢哪部?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
2.据闻由四大名著 改编的电视剧、影片举不胜举,可是中央电视台
拍摄的收视率却最高,于是人们记住了孙悟空的扮演者( 六小龄童),
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为什么人们对他们的表演记忆犹新呢?
(他们演技超群,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表现人物
的特点。)
二、细读文本,播放影片,探讨演出
1.同学们,还记得《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吗?请找出 描写他带领
军士们“雾中借箭“的段落,细细去读,想象他的动作语言。
2.请同学们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
3.课文与电视剧演绎的同一故事,但却 风格不同,电视剧与课文有
哪些区别,我们要把课本排成课本剧需要哪些准备呢?师生探讨
(1)把文中的叙述性语言改编成人物的对话。
(2)利用提示语加上表情或动作。
(3)准备些简单的服装、道具。
三、合作创编,赏析表演
1.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自由组合。
2.分组创编,感悟角色
(1)按照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分组,推选出一名小导演。
(2)选择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解透彻。
(3)交流讨论各自的角色体验,小组内进行整体性创编。
(根据故事情节,安排好各种人物的对白、出场顺序以及剧本内
容。)
3.欣赏表演,评价表演。
(1)请同学们仔细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 ,
看编排是否有创意,准备推选出最佳演员、最佳导演奖。
(2)分组表演。
(3)评价表演。
4.评选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
四、拓展延伸,丰富角色形象


1.通过这节课的表演, 老师发现我们同学中 有极富表演天才的“小
演员”也有善于揣摩文本,能够把枯燥的叙述性语言变为生动鲜明的动
作 、神情的“小导演”。同学们可以在课下找出自己喜欢的文章,编排
成课本剧。
2.祖国的语 言博大而精深,祖国的文化灿烂而辉煌,希望同学们尽
情遨游在祖国灿烂的文化中,多读一些我国经典的 古典名著。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老师欣喜地发现很多同学在阅读四大名著。
同学们也特别 希望有交流自己阅读内容的机会,可是名著篇幅很长,不
容易交流,怎么办呢?那就需要我们学会缩写, 什么是缩写,怎样缩写
呢?
二、自主学习,相机点拨
1.自读习作要求,感悟缩写方法。
2.交流:
①什么是缩写?
②缩写前要多读抓要点,根据主要内容,考虑删减、改写。
③缩写后要对照,修改。
三、结合《景阳冈》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
1.读《景阳冈》缩写稿,与原文对照,辨析原文与改写后语言的同
异。
2.全班交流讨论,初步掌握缩写的方法。
四、交流讨论怎样缩写,试写初稿
1. 每位同学将准备缩写的文章(《草船借箭》、《金色的鱼钩》或
其他文章)多读几遍,理出要点。
2.小组讨论交流。
3.试写初稿,教师巡视 指导。
五、讲评缩写初稿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2.再读习作提示,缩写内容与原文对照。
明确要求: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3.全班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六、学生修改,展示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
2.四人小组对照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
3.展示与点评

回顾•拓展五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人物的评价、探讨,深入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
的兴趣。
2.积累歇后语,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化,体会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丰厚的底蕴。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评价人物时语言的形象生动是交流中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1.制作阅读表格。
2.引导学生阅读本组课文的原著及我国的其他古典名著。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评价人物


1.本单元我们认识了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蔺相如 ,神机妙算的诸
葛亮以及忠厚老实的鲁肃,顽皮勇敢的美猴王。在这些人物中,你最喜
欢谁或者 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①小组合作评价人物,互相完善。
②选派代表发表本组对人物的评价。
③评一评哪个小组的表达的最生动、精彩,更有独到的见解。
2.从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加以比较,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特
点。
①同桌交流、讨论。
②举行小小辩论会,对同一人物不同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扩展阅读,鼓励记录
1.你还读了哪些中国名著,向大家介绍,同时谈谈自己在阅读中的
收获及困惑。
2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希望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能够
记录下你的感受,你对人物的评价,做 好读书卡片。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巧对歇后语 1.“歇后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
大家听说过这些歇后语吗?现在 老师说出上半句时,请大家对出下半
句。
三个臭皮匠——
周瑜打黄盖——
关公面前耍大刀——
2.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于古典名著的歇后语?
二、学习“歇后语”,合作交流
1.出示文中歇后语,准确流利朗读。
2.交流对歇后语的理解,讲一讲背后的典故。
3、多种形式的读,鼓励背诵。
三、联系生活,鼓励运用


1.生活 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人们运用歇后语,课文中这六个歇后
语可能会在什么样的场合用到呢?请同学们展 开想象,试着说一说。
2.学生交流,对运用恰当的语言环境给予表扬。
四、课外扩展,鼓励搜集
1.有关于古代名著的歇后语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出上半
句,让大家猜一猜下半句。
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于古典名著的歇后语,并试着明白这个歇
后语的出处。
五、自学“课外书屋”,鼓励读原著
1.自读课外书屋相关提示,谈一谈你的感受。
2.《西游记》的电视剧,动画片同学们看得已经很多了,可老师觉
得只有品读原文,感受原汁原味的 《西游记》才能真正读懂唐僧、孙悟
空、猪八戒、沙僧。请同学们找来《西游记》原著来读一读,感受那 扑
朔迷离的神话世界。

潍坊事业单位招聘-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范文


赢在执行力-华师教务系统


现代诗歌欣赏-职工思想动态分析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浙江考试教育网查分


孝敬父母的名言-组织生活会发言稿


演讲比赛技巧-端午节活动方案


北工商嘉华学院-最低工资制度


形容时间过得快的句子-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教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