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时教案
提前批院校-正确的入党动机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长沙县盼盼小学 全小平
设计理念
《桥》一课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根据教材特点,
本案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
住人物的“动作、神情
、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
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
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文理解“咆哮,狞笑”等词语的
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
人的高尚品质。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
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入情入境,导入课题
1、师:曾经有一个村庄,村庄里有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
桥)
桥虽窄,却是村民们通往外界的一条重要通道。可是有一天黎明,这座桥和
村子里的一百多
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这究竟是怎样的灾难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2、学生们交流。
3、师:是啊!这是一场百年洪灾,故事中的主人公让我们无比崇敬!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谈歌一起走近那位看似平凡却并不平凡的人物——老汉
(板书:老汉)
二、感受危急,体会表达
1.师: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呢?让我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画出
描写洪水的句子。
学生读出相关语句,课件出示: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⑤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⑥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⑦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
他。
⑧一片白茫茫地世界。
2、指名朗读上面的句子,交流读后感受。
3、说说这些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结合句子具体谈谈。
第一组(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第二组比较句子。(“像泼。像倒
。”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渲染了
紧张的气氛,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来势
凶猛,为下文的山
洪暴发作了铺垫。)
师: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1)学生自由读,选择一句你认为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
(2)指导读:如读到“受惊的
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
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3)师:你觉得是人在跳舞吗?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这是死
亡之舞!
(4)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
全班齐读。
5、师:
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五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
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
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
出示课件,全班齐读: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惊慌失措)
三、潜心全文,感受形象
1、师过渡:是啊,灾难来了,洪水像恶魔般在路上舞蹈,露着狰狞的面目,<
br>人们惊慌失措,极度恐慌,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
他又做出了怎样的
抉择呢?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
个怎样的
人,从哪儿体会到的?(小组合作交流,填写表格)找出具体描写
老汉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感受表
现出怎样的品质。
3、组织学生交流。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
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
山。(板书:威严、冷静。)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板书:先人后己)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
员吗?排到后面出!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板书:不徇私情)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4、练习填空(灯片24)
5、学生齐诵《一座山》。(板书:英勇献身)
四、祭奠“木桥”,感悟精神
1、理清关系,明白悬念。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
祭奠。她
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孩子们,这个结尾有什么特点?
(2)课文结尾
交代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这种写作方法叫设置悬念。
你觉得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呢?
2、总结课文表达上的特点(灯片27)。
3、理解课题,深化主题。
(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
(2)老支书走了,但生活还得继续。获救的乡亲们
含泪重建了这座桥。请
你为这座桥起个名字。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起。
4、小练笔: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用上“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