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温柔似野鬼°
640次浏览
2020年08月28日 22: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黑板报边框-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教学建议】
1、三首古诗词贴近儿童 生活,易于学生理解;语言生
动形象,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可安排学习小组合
作探究 ,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三首古诗词内容上的相似之
处。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个性体 验,感
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并逐步掌握诗词学习的主要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
2、本课教学可重点抓住人物动作解读诗词文义,把握
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采取诵读、想象、吟唱 、绘画、
改编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传
统文化的情感。
3、“三分文章七分读”,古诗词教学尤应采用多种方式
训练学生诵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音律美;领 略诗词的意
境美;领悟诗词的情感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古诗词正确
地背诵下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
“怪生”、 “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
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
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 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
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
而我 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
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 来试试。
(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
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 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情趣。)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
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
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
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
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
诗歌,读出节奏。)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
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
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 ,使学生易学、乐
学。)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
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
⑴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
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⑵交流自 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


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 好的情感?
⑶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⑷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这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展现 的是美好的童年,
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因此可安
排充足的时间,小 组合作,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反馈:
⑴学习《牧童》:
①理解字词。
②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
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
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
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
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
来的?


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 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
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 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
月夜让人陶醉。一个“横”、“弄”、“卧”,更是充满了随性、
自然。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所期盼的无拘无束的生活。
这个小牧童,就是他们理想的化身,因此, 引导学生置换成
牧童,设身处地想牧童所想,做牧童所做,从而更好地领略
诗境、领悟诗情。)
③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⑵学习《舟过安仁》:
①理解字词。
②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
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 停棹、
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


的调皮事,怎 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③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
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四、再读古诗,陶冶情趣
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学了这两首诗,学 生一定有很多感触,因此配上轻快
的音乐,让学生美美诵读,然后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对诗
中 的儿童说,对家人说,对老师说……既可给学生倾吐的机
会,又可拓宽思维、丰富体验。)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
一篇小短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
哪个 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
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
出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
词《清平乐·村居》。
(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
诗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⑴自由读词,读准字音。
(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⑵合作探究,理解字词。
(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⑶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
韵律节奏。
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
语概括。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 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
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⑴“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 ,溪
头卧剥莲蓬。”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⑵“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
(“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从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会, 学生兴
趣浓厚。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读起来琅
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 老夫妇的亲密无间,配合学生
的大胆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这样,更加拉近了学
生与词 中人物的距离,贴近了人物的心理,丰富了人物的内
涵,使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⑶“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
2、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
述出来。不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锻炼了语言 组织能力
和表达能力。)
3、总结:
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 勤劳,生
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


来吗?
配乐朗读或背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六、练习设计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⑵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⑶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
卧剥莲蓬。
2、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
会到怎样的乐趣?
3、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感受我
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项羽简介-新疆教育厅网站


一七一中学-黄赌毒标语


行政强制法试题及答案-企业简介范本


荷兰鹿特丹商学院-杭州会计上岗证报名


中秋节的谚语-原材料采购合同


工作经验分享-陕西一本线


招聘广告怎么写-公司新年祝福语大全


赏月诗-骆驼祥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