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许愿瓶-家庭教育指导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和
《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只拣儿童多处
行》、《早》、《古诗两首》及练习一和习作一组成。《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10》共有3
页图画组成,围绕“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安排。《春光
染绿我们双脚》是一
首诗歌,描绘了植树造林对于改造荒山野岭,改变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表达了少年
儿童对
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科学认识,抒发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怀。《只拣儿童多处
行》全文字里行间饱含了她对真爱和美的追求。这篇文章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
春”的儿
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流露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早》是一篇精美的
游记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
历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
,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古诗两首》中《游
园不值》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
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情趣,《宿新市
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
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
黄碟的生动场面。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
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
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围绕“春天”的主题开展,而且《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只
拣儿童
多处行》、《早》三篇课文人文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些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抓住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自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春光染绿
我们双脚
》一课中,学生可以抓住“我们”“撒一路欢笑”“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等词,
感悟到春光
的温暖、丰收的展望、劳动的快乐、绿色的喜悦!学生在字里行间和这些植树的
孩子们共享他们的快乐。
《只拣儿童多处行》就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读书感悟,交流感受,品
味欣赏,把握作者对儿童和海棠花的精
心描绘,感受美好的春光,去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热
爱儿童的思想感情。《早》可以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感
知,在把握课文基本内容,理清作者思
路的基础上抓住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早”字的来历等进
行精读品赏,感悟文章的主
旨。
三、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
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
的豪情壮志。
4.
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
令人快乐。
5.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6
.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
大自然、珍惜童年生
活的美好感情。
7.通过理解《宿新市徐公店》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8.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组课文。
9.学会写一种自然现象。学会猜字谜、创作字谜和请求帮助。
四、教学重点:
1.学生学会自主修改作文。
2.学生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
情。
5.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6.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
料。
7.
写一种自然现象。
8. 学会创作字谜。
五、教学难点: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
情。
2.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
料。
4.
学会创作字谜。
六、教学进度:
课 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
《暖流》
《只拣儿童多处行》
《早》
《古诗两首》
习作1
练习一
课 时
2
3
2
2
3
2
2
3
周 次
1
2
2
2
2~3
3
3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
察第1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
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
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2~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
培养他
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懂得多渠道学习语文、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学会多渠道学习语文、修改作文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五、教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
改作文的方法,逐
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
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
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
改作文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
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1.齐读。
2.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 百,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
3.学生试说句意
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出示小资料
抗
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
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
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
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
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
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
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
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
1.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
反而
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
说明了好文章是改
出来的道理。
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生答:更应该)为什么呢?
教师指
点:我们小学生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一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
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
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四)继续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
生答:图上是同学们在认真地修改作文。
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巩固基本的学习习惯)
(1)坐姿端正。
(2)握笔姿势正确。
(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
(4)专心致志。
(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程序: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
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修改。
(六)观察第1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教师提示:这是-
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
作
了修改。
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
3.请同学们一句-
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渎修改以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
什么这样修改?
明确:
第一处和第六处:语句多余。
第二处:标点错误。
第三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
第四处: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
第五处:错别字。
4.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
考虑呢?
明确:(1)错别字(2)标点不当
(3)用词不当(4)语序颠倒
(5)语句多余(6)词语脱漏等
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明确以下修改符号:
删除 插入
更换
调序
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
(七)总结
学会
修改作文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修改作文,养成修改
作文的习惯,对提高自
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2~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
养他们从
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
(语文课)
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
(二)分类指导观察插图
1.指导观察第2页的一组插图。
(1)请同学们把几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于什
么;
(2)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启发?(收听广播节目、通过热线电话问疑解难是学习语文
的
渠道之一)
2.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
(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
②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到工厂参观。
③同学们穿上小军装,参观军事基地,津津有味地听解放军阿姨讲解武器装备。(引导
学
生适当展开想象,突出同学们热爱解放军的感情)
④少先队员深入农村,来到田头,挽起裤管,在农民阿姨的指导下学做农活。(引导学
生仔细观察,进一步说出少先队员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
(2)教师小结: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不
但要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的语文
学习。
3.观察第3页上面的两幅图。
(])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这两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
(2)逐一说出图意。
①一位小学生在图书馆查找书名目录。
②同学们在阅览室里阅渎课外书报。
③同学们在图书馆的书架前挑选课外书刊。
④同学女从金陵图书馆借到厂自己想看的书,满意而归。
(3)教师小结: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无沦学习哪一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学习语文更是如此。
阅读课外书刊
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希望大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4.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收听广播节
目、利用电脑、收看电视)
(三)总结与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板书:社会实践、课外阅读)
2.
上节课我们已经布置大家思考学习语文的其他渠道,你们想到了吗?现在就请大家各
抒己见,畅所欲言吧
!(提示从家中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只要学生
说的对学习语文有帮助的就给予
肯定,对说得较好的则板书在黑板上以示鼓励)
以下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如学生不能说出,可由教师给出。
(1)家中学语文。
①网上学语文。
②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
③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
(2)校内学语文。
①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②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
(3)校外学语文。
①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
②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
③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
3.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
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
强!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结合课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
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
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从诗句中品读出绿化、改造祖国的豪情壮志。
三、教学难点: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
豪情壮志。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准备:
挂图、录音等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结合课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从朗读中感悟植树造林给我带来的好处。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植树造林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插图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就要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最令我
们欣慰的就是那些红色了,我国人
民历来就有在春天栽花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还专门设立个植
树的节日,你们知道
这些吗?(让学生简短讨论)。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板书课题:1 春光染绿我
们双脚
(齐读课题)
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一起来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指导
1.齐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的意思:
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要求学生能非常准确快速读出。
(2)指名分节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感知理解以下词语。
荒山野岭 锨镐裸露
枝繁叶茂 咆哮
4.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1)分节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能读得正确。
(2)让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
(3)植树造林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再在读中感知)
(三)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先仔细观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2.有重点地指导。
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
描红、临写
3.给予充足时间完成写字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
的豪情壮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从读中感悟“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激发改造自然的激情。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写课题,有感情地朗读。
2.谁能说一说植树有什么好处呢?(可以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精读感悟
1.第一部分。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这是一副怎样的画面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春光能染绿我们双脚呢?
(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笫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3)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丁怎样的变化?
交流 (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对
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
活得无忧尤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
生活的美好、安宁。)
(6)指导朗读第3~7节: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深刻理解春光染绿
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
自然的豪情壮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从读中感悟“改
造自然”的豪情壮志。从首尾呼应中进一步体会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
的决心。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绿化祖国的决心。感受诗歌的回环反复。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精读3-7节,对上一堂课进行补充。
1. 齐读3-7节
复习巩固:植树造林有哪些深远意义?
2. 指名读3-4节
植树造林的具体表现在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3.植树造林除了刚才讲到的那些表现,还有其他的表现吗?在文中找出来
自读5-7节
(二)学习第三部分
1. 齐读。
2. 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板书:青山碧岭--
荒山野岭)
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三)背诵指导
1.引读助背。
2.齐背、抽背
3.齐诵。
(四)深化感受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并交流。
出示词语: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 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 荡漾
要求:
(1)自拟题目:
(2)层次清晰、语言优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五)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走到哪里,哪里
; 的山
岩,
。
2、山下的河水 , 的碧波
的小
草,待到金色的秋天, 。
3、这首诗歌生动地描绘了
给荒山野岭带来的巨大变化,具体描写
了 、 、
、 等小动物生活无忧无虑
的情景。
4、小鸟抖动彩翼,____
___________。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小兔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在茂密的树丛中,
__________
__________。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想到我国的植树节是在每年的_____________。
(六)板书设计
荒山披绿装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教学反思:
2.暖流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
怀
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4.
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课
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
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暖流”是什么意思?本文中的暖流是指天气情况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正音。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江泽民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
并
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从“涌动”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心情十分激动)为什么会这
么
激动?(江主席看望师生员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再读生字词。
2.讨论识记方法。
3.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
怀和对祖国古
典文学的热爱。
2.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
对
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拼音,写词语。
和蔼 抑扬顿挫 沉浸 阅览 致意 视察
2.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第二段,学生自读自画,学习课文,感受暖流,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暖流。(指名读说)
(师生积极对话,结合相关句子段落总结概括:关心、关怀、平易近人、钦佩。)
关心
(1)日理万机的江主席视察之余特地来南开看望师生员工;
(2)江主席是冒着严寒来的。(“寒冬里”)
关怀
江主席问王辉:“《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都读过吗?”
江主席强调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熟读,重要的地方还应该背下来。”
平易近人:
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
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你在看什么书啊?”
江主席与同学们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中秋》。
江主席走到阅览室的尽头,又转过身来笑着问王辉:“你知道宋词和元曲有什么区别
吗?”
他再一次向大家鼓掌致意,然后满意地离开了阅览室。
钦佩:
王辉激动地说:“江主席是学工程的,没想到他对古典文学如此熟悉,我真打心眼里佩
服他!”
(2)分组朗读、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程序:分角色读——说感受——再次有感情朗读。
4.课文写江主
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但并没有直接讲出来,
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
态的描写来刻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
好处
(真实、自然、生动、形象)
(三)朗读全文 ,体会中心
1.想一想“暖流“是什么意思? 你能给文章换一个题目吗?
比一比,哪个更好?(训
练点:体会暖流的含义;给文章起一个恰当的题目)要点:与《暖流》相比,它
或许更能告
诉读者文章讲了什么事,但却少了一份含蓄和深刻,而《暖流》这个题目重在传达出文章的<
br>思想感情,把主席来到师生中间这件事带给师生的内心的感受表现了出来。它不是概括事情
的内容,而是点出这件事的意义——主席看望师生所体现出的关怀像暖流一样温暖着师生的
心。
因而显得深刻而令人回味。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含蓄而深刻呢?我们可以从什么角度去思考题目的范围呢
?有一种
意见认为对于写事的文章在确定题目时,可以从这件事的意义方面去考虑合适的词作为题
目;对于写人的文章,从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等方面去寻找概括的词。这样可以避免题目
的过于直白
。
使题目含蓄而深刻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需要我们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多加体会精
彩文
章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并在习作实践中积
极尝试。这样可以
不断提高我们的鉴赏和概括能力,发展创造性。)
2.本文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复读读这一部分。
(四) 作业
1.把《水调歌头•中秋》找出来读一读,最好能并背下来。
2.小练笔: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
或者:
1.江主席和学生们一起背诵的苏轼的词《水调歌头•中秋》,你了解吗?你可以翻阅语
文书第
26页的“读读背背”做些了解。你还想知道更多的话,建议你去查阅宋词方面的书。
2.江主席离开
学校后,学校校刊的编辑想请王辉写一篇关于江主席在阅览室看望学生
的文章,以便在校刊发表,如果你
是王辉,你会怎么写这件事呢?请你参照课文内容,用王
辉的口吻以第一人称写一篇回忆性的文章。
(五)板书设计:
2.暖流
兴奋 喜悦
平易近人 关心青年 热爱古典文学
教学反思:
3.只拣儿童多处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不写。理解
“匣子、大概、匆匆、海棠、
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3.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4.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感
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
令人快乐。
二、教学重点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
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感受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生气勃勃,令人快乐。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准备
冰心的资料的搜集,课件等。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熟悉8个生字,会读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三、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四、教学准备:
冰心的资料的搜集,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了解冰心及作品。
师:对于冰心老人,同学们有多少了解?
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冰心的资料。
师:我也了解到:“有了爱就有一切”,这是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
在 她的墓碑上了。她曾说“我们的生命就像一条小溪,从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入大海。”
冰心老人爱海 ,冰心老人就是大海,她深邃、辽阔、博大、温馨……这堂课让我们一起走过
冰心,学习她的优美散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板书课题)
2.引导质疑。
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课题。(引导读 出不同的重音)同一课题,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同
一课题,同学们是不是也有不同的疑问呢?
生:根据课题提问。(如:冰心奶奶为什么要“拣儿童多处行”?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
行”干什么? )
(二)初读课文
1.引导初读。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文中的字里行间。 请打开课文,端正书本,自由朗读课文,要
求: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1)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注意: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解的读音
(2)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3)机机学生字词。
(三)理请课文脉络
读课文,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
板书: 园门口 知春亭 玉谰堂
(四)写字指导。
1.教师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
情。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至九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难点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冰心,走进她的精神世界,随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儿童多
的地方“
找春天”……
(二)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儿童多”,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画下来。
2.想象着读读,想想该怎样读?学生练习朗读。
引导学生读:假如你是这些孩子,沐浴在美好的春光里,你的心情怎样?读读。
3.指导朗读(随机出示)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
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
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假如你是其中的一
员,你一边跑,
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4)东一堆,西一堆,叽
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
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
地响着。
(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
地往
前跑。
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学生畅谈体会。
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
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
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
畅活泼,不知倦怠。他们身上有着使不
完的力气,布满勃勃的生气和活力。字里行间还能体会到冰心奶奶
对儿童的喜爱。
(三)学习5、6自然段
1.春天如此让人心醉,快来读读课文。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的句子
画出来。
出示这两段话: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
花,这繁
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用一个词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
再读读。
3.想象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小结:
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
样赞美的呢?
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
放出来了。(齐读
)
(四)学习第7自然段
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从这段中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那样的喜爱儿童?
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原来儿童多处春光美。
(五)学习第8自然段
花也和儿童一样,让我们齐读8节。“花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欢畅活泼地,
以旺盛
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看一段中,写了花儿和儿童哪些共同的特点。
1.在春天的感召下,儿童和花儿都会欢唱活泼
的。然后是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
鲜美丽的四肢。
2.生命力旺盛。
3.花儿快乐,自己也快乐。
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儿童是春天的使
者。
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
(六)拓展阅读,感悟冰心
1.
你读了这篇课文,你对冰心奶奶有什么新的了解。
我们来看看冰心的一句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
们的生命如同一条小溪,流入大海。
冰心老人爱海,冰心老人就是那海,她辽阔,深邃,博大。下面,我
们走近冰心,去感悟冰
心。《雨后》这篇文章学过吗?谁来读一读。
学生朗读《雨后》。这首
诗是冰心奶奶59岁的时候写的,刚才的同学说得好,冰心奶
奶有一颗童心在跳跃,她看到哥哥看到妹妹
摔了一跤,就提醒妹妹,可妹妹也想摔那么一跤。
《雨后》这首诗是冰心奶奶59岁的时候写的,只拣
儿童多处行是60岁时候写的,从这
两篇文章看出,她是多么爱孩子啊,她只爱孩子吗?我们来看看其他
一首诗《纸船》。
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是冰心32岁的时候,到美国去留学,行驶了几个月之后,在船
上
写的,如果说,从前面的诗文当中,看出冰心奶奶爱儿童,那么从这首诗中,看出冰心奶奶
爱
什么?(冰心奶奶爱母亲)。是啊,她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啊,真像我们另一位百岁老
人巴金写的我希
望年轻人多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挚的爱心。
(七)整体回笼,感悟中心 师:冰心奶奶为什么要选儿童多的地方行呢,因为儿童,自然春光美,因为儿童……你
们就是最美好
的人间春光,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因为冰心奶奶爱儿童。她曾
经说过,儿童是世界上最美
的,除了宇宙之处,就是儿童。
(八)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天使
天真、活泼、圣洁、可爱……
春天 太阳 充满希望 活力……
春花 生命力旺盛
带给别人快乐……
儿童是最美的春光
教学反思:
4.早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有顺序、有条理介绍建筑房舍内陈设的方法,体会作者叙述描绘的精巧细
腻。 <
br>2.引导学生体味课文蜡梅花的清香纯净与“早”字的来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人格品
质的
精妙之处。
三、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有顺序、有条理介绍建筑房舍内陈设的方法,体会作者叙述描绘的精巧细
腻。 <
br>2.引导学生体味课文蜡梅花的清香纯净与“早”字的来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人格品
质的
精妙之处。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标注小节,拼音.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纯净疏淡 冰清玉洁 二十四番花信风
3.查阅有关鲁迅的生平资料名言,读读鲁迅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认识周杰伦吗?认识蔡依玲吗?我知道他们都是你们的偶像,那么你们
知道鲁迅吗?
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
2.学生交流有关鲁迅的生平、故事、名言等。引导学生看课后的“作家卡片”。
3.今天我
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这是吴伯萧爷爷写的一篇散文。看了课题,
同学们想知道什么?(课题“
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
1. 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③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酿雪 朴素
默默 花瓣 寿镜吾 笔墨纸砚 纯净疏淡 润泽透明 冰清玉洁 品行方正
形近字区别:历 厉
励 墨 默 瓣 辫 辩 辨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诗云、子曰:云、曰,表示
说的意思。“诗”是古代“六经”之一,“子”是对孔子等人的尊称,
“诗云”、“子曰”是“四书”、
“五经”中常见的话。
二十四番花信风:古代认为应花期而来的风。风应花期,其来有信,故称花信风
。有小
寒到谷雨有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梅花风
最早。
3.指名分节读课文。学生评价。你想对哪位同学赞美一下,或者给哪位同学提一下建
议。
4.理清课文思路。
(1)同座讨论。
(2)集体交流。
①课文分几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每段写什么?按访问三味书屋的顺序,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深冬,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
第三段(第5~8自然段):有腊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②课文主要写什么?(“我们”访问三味书屋,看到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并由后花园)的
腊梅花想到
了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搜集鲁迅的名言及他的一些小故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有顺序、有条理介绍建筑房舍内陈设的方法,体会作者叙述描绘的精巧细
腻。 <
br>2.引导学生体味课文蜡梅花的清香纯净与“早”字的来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人格品
质的
精妙之处。
三、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有顺序、有条理介绍建筑房舍内陈设的方法,体会作者叙述描绘的精巧细
腻。
2.引导学生体味课文“早”字的来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人格品质的精妙之处。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二段,了解三味书屋。
1.导入: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早》这篇课文。通过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
者伴着一阵不知名的清香走进了——三味书屋。出示:三味书屋的图这就是
鲁迅小时侯就读
的书塾三味书屋。
2.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走进三味书屋。指名读。请大家也来读读书,同桌说三味书屋
的陈设。
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默读第2段,画出有关句子。
(1)指名读。
(2)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哪些陈设?
(方位顺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
(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
找一找鲁迅的书桌
(3)教师引读:(书屋朝西……东北角上……用过的一张。)
(4)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5)指名说。
(体会作者叙述有条理,语言简洁)
3.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
些内容?
(还写了闻到的清香和想到的)
过渡: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腊梅的香
味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去
看个究竟。
4.三味书屋,一个蕴育了伟大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
---鲁迅的地方;一个古朴、雅致、
有着深厚文化气息的地方。(出示:当年----
许多腊梅)引读:我们的思绪随着作者一起翻
飞,我们仿佛看到了鲁迅正在-----
仿佛听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的喊声------
5.良久良久,我们沉浸在想象的空间里,感受着鲁
迅早年的生活。忽然一阵淡淡的清香沁
入心脾,这时,我们突然想起还没进门时,迎面扑来的一阵不知名
的清香,原来,这是---梅花香
呀!(板书:梅花)
过渡:伴随着这香气,推开斑驳的院门,迈进园子。
(二)精读第三段,体会描写梅花和鲁迅的关系。
1.我们眼前顿时出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呀! (音乐停,出示:“迈进后园------
开得最早。”)
自读
2.读了这节,你知道了什么?
A.交流(美早)
B.面对这冰清玉洁、高雅脱俗的梅花老师不禁心生敬慕,也想来读一读
C.师范读(配乐)
D.齐读
F.多美啊,梅花不仅美,开得也最早。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是第一候,开得最早
。
板书:开得早
3.过渡:哎!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板书:鲁迅
请同学们默读6、7、8自然段,看看这个早字的来历。
4.谁来说说“早”字的来历。
5.再读第7节,你有什么想说的?(鲁迅严格要求自己严师出高徒该不该刻字)相机
指导读
6.小结: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
导,树立
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板书:时时早,事事早
7.学到这里,老师想问问你,作者写梅花与描写
鲁迅有什么联系呢?(梅花开得早,
鲁迅也早,时时早,事事早。写梅花就是写鲁迅。像这种以梅花来烘
托人物的方法我们叫它
——板书:以物喻人)
8.老师觉得这篇课文,除了以物喻人的方法好
外,题目起得也很妙!你们觉得呢?(梅
早鲁迅早学习早)
小结:(出示第8节,)是呀,作
者还希望我们学习梅花,学习鲁迅,(引读——珍惜
清晨,珍惜春天,做“东风第一枝”。)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要珍惜时
间。板书: 珍惜时间
愿大家都能争做“东风第一枝”,让我们也在心中深深地刻上一个大大
的“早”字。(“早”上画圈)
9.完成《补充习题》
(三)推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四)作业
本课课外积累
惜时的名言:
1.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6.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把活着的每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五)板书设计:
梅花开得最早
鲁迅,时时,事事早 早 珍惜时间
以物喻人
教学反思:
5.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之情。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4.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5.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6.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2.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之情。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具准备
挂图、ppt
五、教学过程
(一)解题。
1.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
2.介绍作者。
(二)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1.听录音,听示范朗读。
2.随录音磁带播放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3.指名读,其他同学想句子的意思,勾画出不懂的词语。
4.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①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② 指名逐句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是: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
底鞋把青
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院的。看,
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
墙头来。
(三)精读赏析。
1.有感情地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①
老师范读,指导有节奏,读出重音。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
a.有柳树,有美丽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
c.有浓郁的花香。
3.学生讲完后,自己动手设计,画画。
4.将满园的春色展现出来(打在投影仪上)。
5.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来描写园中的春景。
编儿歌或诗:老师示范
春色满园绿青苔,
鸟语花香蝶蜂缠,
花红柳绿笑开怀,
红杏出墙引客来。
6.背诵诗句。
(四)小结。
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
,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
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五)作业。
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四、教学具准备
挂图、ppt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
《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
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
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
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
3.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
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
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
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
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
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 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
怎样的画面呢?表
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1)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
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
什么呢?
(2)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
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
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
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
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3)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4)这稀疏的
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
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
(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
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1)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 黄蝶 菜花
走:跑。 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2)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
寻:寻找。
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3)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4)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
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
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5)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6)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四)板书设计:
诗 宿新市徐公店
情 喜爱
画 篱落.一径.枝头 (静)
画 追入
儿童黄蝶菜花 (动)
意 色:黄(绿)(黄)
教学反思:
习作1
一、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一种自然现象,结合例文《二八月,看巧云》,知道作者写了云
的哪些特
点,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明白写好景物的要领。
3.连续观察春天的朝霞晚霞、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自然现象,注意景物的特点,并
能在课堂
上将观察到的景色写下来。
二、教学重点
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顺序细致描写。
三、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布置学生
连续观察春天的朝霞晚霞、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等,并把观察
到的情况全面、细致地记录下来,为写
作时能够突出特点、有详有略打下基础。
2.教师:准备1~2篇经典的描写自然现象的范文并制作成幻灯片。
五、教学课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二八月,看巧云》,感知基本内容,了解二八月的云的多姿多彩。
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明白写好景物的要领。
3.能按作业要求,连续观察春天的晚霞,注意写出它的特点。自己定题。
二、教学重点
1.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变化细致描写。
2.抓住景物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变化细致描写。
2.抓住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连续观察春天的晚霞、朝霞,观察时注意填好下面的观察记录表:形状 色
彩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例文:
同学们,大自然的景色是美丽的,你能
说一个有关春天的成语、古诗、谚语吗?刚才我
们分享了古人笔下盎然的春意。大自然的景色是美丽的,
春天的景色更是生机勃勃、美丽无
比。我们如果能把这美景写下来,和朋友、家人一起分享,那该多好啊
!有位小作者,她把
二八月的巧云写得多姿多彩,美极了。
(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
1.轻声读课文,完成练习。
(1)《二八月,看巧云》写的是二八月的云在
和 两方面的特点。
(2)、作者在云的造型上重点描写了
的奇巧,又分 、 、 三种情况来写的。
2.小结:作者写了二把柄
月的云在造型和色彩上的特点,她没有平均用力,而是有详
有略,重点描写了云的形状的七窍,又分了三
种情况来写。每一处都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
它的变化来写。
3.结合“习作要点提示”,归纳写法。
(1)写景的时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它的变化来写。
(2)写作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三)细读例文,明确写法。
1.仔细阅读例文,启发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描写云的形状奇巧的?
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 读了“习作要点提示”后,你明白了什么?
3.引导学生归纳,明确写法。
小作者在云的造型上浓墨泼洒,重点描写了它形状的奇巧,
而后作者又分三种情况来写:
集中在一起的云、分散的云和鱼鳞云。每一处都是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变化
来写的。
(四)经典赏析
经典一:朱自清的散文《春》节选: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
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
是的。坐
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
的。
桃树、
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
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
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细细体会词句,感悟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给景物描写所带来的绚丽色彩。
经典二:请看学生作文《春雨》中的几段:
田野,湿漉漉,绿油油。(远镜头勾勒)
田间小路,一条条,纵横交错;金黄艳柔的菜花上,滚动着水珠;刚刚吐露新芽的桑树
枝上,挂着串串
水珠,身披雨衣的采桑姑娘,面带笑容,仍在田间忙碌。(特写镜头描绘)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通过
远近景的交替穿插,可以使文章产生立体感,从而使习作更具
活力,生动逼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例文《二八月,看巧云》的写作方法,了解二八月的云
的多姿多彩。能在例文的基
础上进行创新。
二、教学重点
能在例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抓住景物的特点,能做到语言通顺,优美。
三、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的特点,能做到语言通顺,优美。
四、教学准备
几篇学生的习作
五、教学过程
(一)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1.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内容。
2.生根据自己的调查表,小组内说说课前自己观察的情况。
3.相互交流提示。
4.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二)多元品评
1.小结此次习作的大致情况。
2.表扬此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
3.总结此次习作的主要问题。
(三)指导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
(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可以怎样解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
2.提问:
(1)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
(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四)尝试修改
1.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
2.教师巡视修改情况。
(五)板书设计:
习作1、春天的晚霞
按照顺序
写法:突出特点
详略得当
教学反思:
练习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猜字谜、创作字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通过诵读积累知识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学会请别人帮忙,合理使用礼貌用语。
二、教学重点
1.学生编字谜。
2.领会散文诗的韵味,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和审美的能力。
3.学会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或困难时向别人请求帮助。
三、教学难点
1.领会散文诗的韵味,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和审美的能力。
2.学会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或困难时向别人请求帮助。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谜语。
学生课前朗读“诵读与赏析”。
五、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猜字谜、创作字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完成诵读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创作字谜。
三、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创作字谜
四、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第一部分
(1)出示灯谜,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谜面是什么?
(2)请学生根据出示的谜语各猜一个字,告诉学生:猜字的谜语叫字谜。
(3)学生猜谜。(注意猜的过程和方法)
(4)交流答案。看谁猜的对,猜的快。(弟
尧 猫 臭)
(5)学生说说各自猜的方法,教师总结。
2.第二部分
(1)教师在总结学生猜的方法的基础上提问:字谜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2)学生根据各自猜的方法再次考虑后回答
小结:第一则是运用了形象化的描述;第二则是
用了“转转盘”的方法,巧妙地借用了偏
旁表义的造字规律;第三、四则,都是一半描写字形,一半影射
字义。
(3)鼓励学生用以上的方法创作字谜。(可用书上提供的字,也可以自己选)
3.第三部分
(1)同桌之间交流各自创作的字谜,互相提意见。(什么方法?形象吗?)
(2)猜谜。(班级)
4.并说说创作所用的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1)自由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学生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想象一下作者所描绘的情景。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欣赏
(1)引导学生根据经验想象文中的感情和景色。(结合课后的作文阅读)
(2)引导学生找出篇中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想一想,说一说:(春天来了,
大地受到春雨
的滋润,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以及人们的欣喜。)
(3)让学生联系自己对春天的丝丝小雨感受来说说
自己读了后的体会。(激发学生对
美好事物的想象,学习和欣赏把感情融入到景物描写中去的方法)
(三)作业
1.课堂:写下自己创作的字谜。
2.课后:背诵《丝丝小雨》
再创作字谜竞猜。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
2.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点
注意字的运笔及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三、教学重点
注意字的运笔及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早》。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
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
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鲁迅、迟到、事事”等词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起笔、运笔和收笔)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写得有进步的。
(2)对写得不好的,进行纠正。
(二)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教师指导“田”。
“田”字呈正方形,书写时要
注意把字写在米字格的中心位置。第一笔竖起笔后要渐往内
收。第二笔横折的折笔也要往内收,使之与第
一笔的笔试相呼应。第三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短一些,两端要留下一些空白,不要填满。最后一笔横的
位置要略往上一些。
2.学生仿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指导“月”。 “月”字呈长方形,第一笔是竖撇,要长一些。第二笔是横折构。特别要注意中间的两短
横,第二笔
短横在横中线上,两横右边不要顶格,要留些空白,这样显得匀称些。还要注意
第一笔与第二笔之间不要
靠得太近或太宽,要略显瘦长一些才好看。
4.学生仿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完成口语交际。
二、教学重点
学会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或困难时向别人请求帮助。
三、教学难点
学会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寻求帮助。
四、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麻烦,
碰到一些困难时,如果得到别人
的帮助,那么,这些困难和麻烦就不算什么了。
那请别人帮忙时,你该怎样说?别人请你帮忙时,你该怎样说?
2.指名读,指明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读一读题中三种场合下所遇到的困难和麻烦。
2.针对每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清楚
每种场合遇到的困难和麻烦各是什么,在这种
场合下应该怎么向别人说清楚自己的要求,该用什么样的礼
貌用语。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说清楚 话得体 有礼貌)
3.分组分问题练说。(注意全过程中礼貌用语的使用)
4.每组每个问题推荐代表讲话,师生评议。
(三)反馈
1.指名上台分角色(帮助者和被帮助者)表演。
师生评议:有无达到“说清楚 话得体
有礼貌”的要求
2.评议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科技之光”,有三篇课文组成。一篇是通讯报道,两篇是科
普性说
明文。《梦圆飞天》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
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是一
篇科普性说
明文。课文以“孪生兄弟”这一亲切有趣的表达方式阐释了地球和火星既相似又
有差异这一深奥而复杂的
科学道理。《神奇的克隆》以浅显的话语向我们介绍了克隆技术的
发展、成就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梦圆飞天》引导学生对“神舟”5号发射过程中几个场面的感受,体会中国人
民实现
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和自豪之情。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
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
《神奇
的克隆》正确地说出克隆技术“神奇”在哪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畅想科学、
探索科学的思想感情。
习作2在学习例文的同时,掌握修改的方法,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例文或其它作文。
练习2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展开想象。
三、教学目标
1.学会16个生字,认识7
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
语。熟记成语。
2.积累辨析含有“看”的意思的词。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能从具体的语句中,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
4.掌握修改的方法,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例文或其它作文。
5.感受科学的神奇与奥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1.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能从具体的语句中,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
2.掌握修改的方法,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例文或其它作文。
3.感受科学的神奇与奥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
五、教学难点:
1.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能从具体的语句中,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
2.掌握修改的方法,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例文或其它作文。
3.感受科学的神奇与奥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
六、教学理念设计: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
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很明显,“语文课标”提倡的创造
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批判性阅读
、多角度多层次阅读、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和多元
阅读等主张,都是具体落实在对文本的态度之上的;它
突出的一个基本精神是:语文
教学不是学生单方面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学生与文本通过对话建构新的意
义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原有的阅读经验、生活经历和认识特征都参与到新意义的建构之
中,因而这个新意义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标准答案式的。
七、教学进度:
课 题
《梦圆飞天》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神奇的克
隆》
《习作》
《练习2》
课 时
2
2
2
2
3
周 次
3
4
4
4——5
5
6.梦圆飞天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新词,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体会“神舟”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地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
刻印象的场面谈谈自己
的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课文
第二、三段是教学重点,要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
杨利伟发回的讯息以及
对儿子说话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
引导体会对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自学
1.读通课文,划出
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凛冽、肃然伫立、洋溢、
朝夕相处、浩瀚、游弋、苍穹
2.查阅有关神舟五号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神舟五号发射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神舟”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
激动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神舟五号发射时的激动人
心的场面,体会“神舟”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
激动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初
步感受神舟五号发射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神舟”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
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插图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自古人类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小鸟一样飞上蓝天,200
3年10月15日这天,随着
“神州”5号的升空,中国人终于圆了飞天梦(板书课题:5
梦圆飞天)。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这篇课文。
2.课文已经预习过了,你能简单地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等要点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2003
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飞船载着杨利伟首次登上太空
的过程。)
3.那么你会以
怎样的心情或感情来告诉大家这件事呢?(激动、自豪、扬眉吐气地),
带着这种感情读好课题。
p>
4.那激动人心的事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谈谈你所知道的“神州”5号及杨利伟的情况。
师补充介绍资料:
A.俄罗斯塔斯社在当日头条显著位置,
报道了中国“神舟”五号发射的消息,称:“38
岁的中国人杨利伟是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并
且是第一个中国公民。”
B.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吃饭有几种吃法,一种是坐着不动,像在地面
上就餐一
样,自己把食物往嘴里送。另一种吃法是把要吃的一口大小的食物块放在空中,食物在空中不动,人飞过去用嘴凑上去咬住它们。吃饭的时候要闭着嘴,千万不要叫食物残渣漏到嘴外
边去,否
则食物渣子会在空中飘浮不落,很难清除,如果自己或同伴把它吸到鼻子里就不好
办了。
5.过渡:那么课文是如何记录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的呢?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思路。
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
号。
3.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读到这些场面时你心情如何?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重点理解词语:苍穹、浩澣、游弋
重点读准的字音;身着、乐曲、似乎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层次。
(1)想一想:课文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杨利伟乘“神州”5
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向太空的?
(“神舟”5号飞船升空的先后顺序。)
(2)具体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画面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四)指导学生读好重点段落。
你对哪个画面最感兴趣?来,读给大家听听。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
表达自己
独特的感受。
2.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体会“神舟”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
下深刻
印象的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祖国伟大航天事业的自豪之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面谈谈自己
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读题入情。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描述了哪些激动人心
的画面呢
?(师相机板书: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2. 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让
我们激动的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将……(生读题:
梦圆飞天)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
能……(齐读:梦圆飞天)让我们扬眉吐
气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一定能……(齐读:梦圆飞天)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让我们一起走进2003年10月15日这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
难忘的日子。请同学们自
由读课文1——5自然段,说说你从送行的场面中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发言,指导学生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和庄重。
尽管天气寒冷,但人们
大清早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件事的关注。(体
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人多
壮观: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
先队员”,他们“人人
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指导朗读。你能想象一下这热烈的场面吗?读着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
么?你能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3.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4.此时杨利伟叔叔又有什么表现呢? (1)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
伟严肃庄
重的神情。
理解“肃然”和“伫立”的意思。你从他的神情中读出来什么?
(2)“总指
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预备完毕,待命出征,
请指示”透过防护面罩,他的眼
神显得格外平静。你从他平静的眼神中,读出来什么?从这
句话中,写出了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定意志
和必胜信心。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三)感受发射成功场面。
人们期待的发射时刻终于到来了。
1.默读课文6—15自然段,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
2.小组互动,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3.同学们刚才都在认真写着,还有
的读得很认真,眉毛和眼睛都在读书啦。我想请同学
们说,你喜欢这部分的哪些语句呢?
师生交流:
预设1:
生:第6自然段我喜欢。
师:为什么?为什么紧张?能将你的紧张读出来吗?
师:老师真的听到你紧张的呼吸声了。还
有谁也喜欢这句话呢?好的,你也读读啊。好
的,还有人想读!
预设2:
(1)“
十秒到计时”从到计时可以看出人们的紧张。前面几个数字由高到低再到高。你
读出了起伏感。让人感受
到你内心的紧张啊!
(2)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读这句话时你的心情怎么样?(紧张,激动)为什么激
动?
(因为倒计时的时候就要发射了。)对,首次发射的激动,把你的激动读出来。(一人读)从
你的声音,从你的表情看出了激动,其他同学呢?你觉得这十秒钟预示着什么呢?(成功与
失败)要根
据学生回答灵活改变。(每回答一次,读一次)对你来说,这十秒钟是长还是短?
(3)教师总结:是
啊,这10秒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虽短犹
长的10秒!它牵动近14亿中国人
的心,它是吸引全世界目光的10秒。
(4)十秒钟后,会出现什么呢?(神五飞天的场面)那你想看
让人紧张,让人翘首以
待的神舟五号升天时候的情景吗?好,今天老师也圆你们一个梦。
最激
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低低的到计时。引读:“10.9.8——点火,起
飞!”播放课件
。
火箭越去越远了,我们的心也随之而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内心又
在
想什么呢?
句子练习:
面对腾空而起的“神舟”五号,我
。 (学生写出
来)
指导学生说说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或者当时你的神情动作等。
(如果先说这节的话,引导学生想看神舟5号腾飞。顺带教学“十秒倒计时”。
哦,要想看到
神州腾飞的情景,我得听从工程总指挥的命令,你看上文都有十秒倒计时,
我请你一个个读一读这10个
数字。想一想,我们读着这10个数字?心情是怎么样呢?)
(5)(联系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课文中哪一段具体描写神舟飞天的情景的呢?
出示课文中的语句。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
着“神舟”5
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你们喜欢这段话吗?为什么喜欢呢?
怎样读才能读好这一段呢?(学生自由说)谁愿意来试一试呢?
还有谁愿意读一读呢?(教师适时评价)
男同学一起读,有点激动,有点紧张,还要读出神舟五号腾飞的气势吧!
预设3:
第14自然段:
课文还有些段落谁喜欢呢?为什么喜欢呢?(说明了这样的喜讯传遍了祖国各地,因
为这是成功的喜讯传达得非常的快非常广。那让我们也大声的将这喜讯告诉全世界吧!(齐
读1
3和14自然段)
预设4:15自然段表现了人们的兴奋与自豪。
神舟五号飞天成功了,神
州大地共沸腾,几代人的不懈坚持,终于得到回报了。对此,
你们自豪吗?让我们拿起书一起读读这段话
。让我们再自豪一次,让我们自豪的情感再强一
些。(学生再读这段)
此时的场面是多么热烈呀!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此时此刻的指挥大厅?
(热闹非凡、喜气洋洋、喜笑颜开、欢呼雀跃、兴高采烈……)
4.齐读这部分内容。
(四)杨利伟升空后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凭借
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后杨利伟的激动、喜悦、自豪之情,通过有感
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
的感受。
2.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杨利伟的两段话,体会人物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
兴趣。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杨利伟的两段话,体会人物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
兴趣。
四、教学准备:
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学习发射成功一段时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激情问候,欣赏美景。
1.发射成功了,让我们听听来自太空的问候吧。(出示)
2.轻声地读一读。我们该抓住哪
个中心词语读好这段话呢?好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
话,可以先在小组中读,看谁读得好!
3.指名读。教师评价:我感受到了你的激动,你读出了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你语调高
昂,充满了自豪
!你铿锵有力。
还有好多人想读,这样我们一起读好这段问候。
4.在与家人的通话中,杨
利伟告诉儿子,他看到了我们美丽的家了,我们同学想不想也
看到呢?好,就让老师也圆你们一个梦吧!
(欣赏美景)
播放课件。
看了这样一个画面,你想说什么吗?那你看到了什么呢?指导学生围绕课文展开述说。
这样的
景色确实美妙,让人神游向往啊!你能通过读的方式读出来吗?指名2人读。确
实很美,老师想与同学们
配合读,好吗?教师引读。
这么美的画面,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如果杨利伟叔叔来我们的班级,和我
们坐在一起,
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呢?
你太辛苦啦!(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说杨利伟的
资料,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你很伟大
等!杨利伟叔叔,我们感谢您!
同学们
都有很多话想对杨利伟说,其实杨利伟也有很多话要对我们同学说,他会说些什
么呢?
总结:是呀,他会要求我们也要热爱航天事业,积极探索宇宙奥妙!
(三)总结全文,激励学生
1.今天我们知道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了,神舟六号、神舟七号也
已成功,神舟八号的发射
也是指日可待。让我们读响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振奋的话语。(出示课文最后一自
然段)注意
标点符号是什么呢?好,让我们再读一次。
2.最后让我们在雄壮的《歌唱祖国》
的乐曲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让我们预祝我们的
祖国在航天事业上越走越完美,也希望我们同学能承载
着祖国新的梦想,扬帆起航。
(四)板书设计
6.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庄重 壮观 热
烈 骄傲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
白两 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4.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星和地球被称为孪生兄弟的原因及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2.激发 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懂得大胆推测和科学论证是
研究宇宙的重要手段。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星和地球被称为孪生兄弟的原因及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2.激发 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懂得大胆推测和科学论证是
研究宇宙的重要手段。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理清脉络,知道地球和火星的相似点。
三、教学难点
知道地球和火星的相似点。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浩瀚的宇宙是个神秘的世界,太阳的光和热与昼夜交替,满天星斗的旋转循回,流星的
出没,日 月食的奇迹,彗星的来临,一切都是那么神奇。我们的家园——地球就是宇宙中的
一员,但人类一直向往 拥有新的家园,期待新的生命出现。所以,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对茫茫
宇宙探索的脚步,终于发现了这一颗 与地球生态极其相似的星球——(指图)火星。
让我们先来走近这位近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那火星和地球这对“孪生兄弟”究竟哪里长得像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读
读。它们
像在哪里?(学生说,出示:同样……甚至……)
(2)能不能用你们的朗读让我们一下子听清他俩的相同之处。
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评价:我光听到“同样有……同样有……”,就没听清同样有什么。有什么这才重要
啊。)
再指名读
(评价:读得很清楚,我听得很明白。)
师:你们不觉得很神奇吗?把这神奇读出来。谁再来读读。
(3)同学们,你们瞧,这段话中
,连用了四个“同样”,这叫什么?知道吗?(排比)。
从这组排比中你看出了什么?(相似多)
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的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书写指导
1. 完成习字册。
2. 反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
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
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3.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爱好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
通过
对课文的阅读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
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
之处。
三、教学难点
在了解地球和火星的相似之处的同时,弄清楚二者的差异。
四、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火星、地球这对孪生兄弟还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象,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实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03年3月……分析……证
实…
…”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实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
析了……亚马孙河。”激发探究
“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爱好。
3.看来,火星上确实曾经
有过水的存在。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自由读
读3-5自然段,找找答案。用“——”画出
。
4.指名说。
出示: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
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
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
5.这两句话中的“也许”、“可能”又说明了什么?(这些都是科学家们的推测。)
6.哪个自然段讲了彗星和陨石风暴?指名读第3自然段。
A“家常便饭”是什么意思?(很
平常、经常发生)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它?(习
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那你觉得用“家常
便饭”和“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
通”哪个更好?(“家常便饭”通俗易懂,更加形象。)
B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能说明当时太阳系内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经常、突如其来、无数、四处”)
7.火星上的水还有什么来源?从宇宙
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
满了——。看着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可以听到——。 <
br>8.读着这段文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请写一写,也可以选用老师提供的词语:
浊浪滚滚、
奔腾咆哮、排山倒海、一泻千里……
9.指名读写的话。
10.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
地球上的水
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读句子,并把握设问句的过渡作用。
2.思考以上问题,并在下文中找找答案。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
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
过程。如“大逃亡、裹挟着
”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
就
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实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
科学的探究态
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
?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四)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1.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来自火星的图片吧,望着他们,你仿佛看
到了听到了40多亿年
前,一幕幕怎样的情景?(想象说话)我的眼前仿佛
,我的耳畔仿
佛 。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在创造生命的历程
中,火星、地球兄弟俩原本是站在
了同一起跑线上,他们几乎同时诞生,也都拥有能孕育生命的水资源,
所以人们称——(再
读课题),但后来兄弟俩命运却是截然相反。我们地球因为有水生机勃勃,而火星却
一片荒
芜死寂。
此时,关于火星,你们的心中一定有许多的疑惑。同学们课后可以充分地浏览
学习网站
内的信息,也可自己用搜索引擎,到广阔的网络世界进行探寻研究。
(五)板书设计:
7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 有水
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生命生存?(谜)
8. 神奇的克隆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 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三、教学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布置搜集相关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说明的顺序。
二、教学重点
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三、教学难点
体会“克隆”的含义以及奇妙。
四、教学具准备
课前查阅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
者,你当
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
没有实现
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
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
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克隆之谜”。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
大意。
方法:逐段概括大意,然后运用归并法分段,并发现其介绍的顺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区别“薯”“暑”“署”,指导“率”的书写。(结构,笔顺)
2.完成钢笔字习字作业。
(六)板书设计:
克隆之谜
克隆是什么
克隆的意义
克隆的前景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3.了解课文的说明的思路和说明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三、教学难点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四、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
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
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
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方法:自学.自学提纲: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2.交流: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做相关的介绍。朗读课文。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小组学习: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
2.小组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
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
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3.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
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
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
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学生自由读全文,用你的眼睛去发现,课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学生交流(举例说明)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
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
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
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五)板书设计:
8.克隆之谜
克隆是什么 神话 动物 植物 低等生物 高等动物(“多利”)
↓
造福人类 食物 畜牧 生态 医学
↓
诱人前景
习作2
一、教学目标:
1.阅读教师
批改过的一篇习作,读懂教师在“眉批”和“总批”中提了的意见,明确习
作怎样才能做到有详有略。
2.读懂本次习作的要求,能参照教师的修改意见,把这篇习作修改好,誉在自己的作文
本。
3.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明确习作怎样才能做到有详有略。
2.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
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阅读教师批改过的一篇习作,读懂教师在“眉批”和“总批”中提了的意见,
明确习作
怎样才能做到有详有略。
二、教学重点:
明确习作怎样才能做到有详有略。
三、教学难点:
明确习作怎样才能做到有详有略。
四、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明确要求:
1.投影出示拔河情景的图片,同时播放拔河现场的录音,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
情景。
2.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作概述。
3.教师导入:
有一位同学就这次比赛写了一篇《拔河》的作文,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帮
他修改自
己的习作。
(二)初读内容,查找缺点:
1.投影出示《拔河》的内容,学生边朗读边找了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2.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作汇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教师的修改意见,比较教师批语和学生的汇报。
4.指导学生读懂课
本上教师的修改意见,比较教师批语和学生汇报的异同,进一步明确
修改作文的要求。
5.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
(三)再读课文,明确写作方法:
1.学生默读全文,本篇作文如何修改用铅笔在文中作适当批注。
2.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抒己见,小组内组织交流。
3.教师点拔:定好《拔河》这篇作文
,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
程,还要注意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学生再次欣赏拔河的录音,重点讨论第5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5.师生共同总结:
在这篇习作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气氛,
还必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
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
感人。
(四)学生修改,最后誉抄:
1.学生作文,力求做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
2.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3.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比较,从
中讨论受益。
4.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誉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懂本次习作的要求,能参照教师的修改意见,把这篇习
作修改好,誉在自己的作文
本。
2.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小结:
1. 小结此次习作的大致情况。
2.表扬此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
3.表扬此次习作有进步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
4.总结此次习作的主要问题。
(二)指导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
①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
②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③可以怎样解决?
④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
2.组织交流。
3.提问:
①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
②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4.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
(三)尝试修改:
教师巡视修改情况。
练习2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和自己地生活息息相关,启发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额丰富多
彩。
2.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3.用过描红练习,提高学生的钢笔字书写水平。
4.激励学生大胆想象,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大家听。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和自己地生活息息相关,启发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额丰富多
彩。
2.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3.激励学生大胆想象,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大家听。
三、教学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四、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小黑板等。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生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
二、教学重点:
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生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
三、教学难点:
注重积累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
(2)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比较用“看”和“紧盯”哪个更好。
(3)让学生通过比较说
出什么情况下用“看”,什么情况下用“紧盯”,并得出在这
种情况下应该用“紧盯”的结论。
(4)学生读出题中所列的“看”的同义词、近义词。
2.教学第二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和“看”意义相近的词,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让学生思考并说出各个词的适用场合。
(3)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使用所列词语的完整句子,体会这些词在句中的作用和好处。
3.教学第三部分。
(1)让学生读题中的五个词,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辨别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让学生仔细阅读五个句子,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
(3)
教师评议,看词语填得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4.教学第四部分。
(1)学生读八个成语。
(2)教师指出这些词中都含有“看”的字眼,让学生在词中找找看,拿不准的可以查
查字典。
(3)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答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诵读和熟记12个词汇。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二、教学重点:
诵读和熟记12个词汇。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三、教学难点:
钢笔写字,注意整体布局。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谁准字音。
(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气宇轩昂:形容人的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仪态万方:姿态美丽多姿。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威风凛凛:形容气势威严,令人生畏。
风度翩翩:指人的举止洒脱,姿态优美。
落落大方:形容性格开朗,言谈举止自然,不拘谨。
相貌堂堂:形容人的容貌庄严大方。
处之泰然:对待发生的紧急情况或困难,安然自得,毫不在乎。
(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成语词典。
2.积累反馈。
(二)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梦圆飞天》。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
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
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相信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浩瀚、脚印”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点:
能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三、教学难点:
能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根据课前准备,分别就是未来的衣食住用行展开畅想。
(2)分组推选同学上台将自己对未来的畅想说出来,要求语言表达通顺、流畅。
3.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感受。
3.审题。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工、母”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5.练习。
(1)学生再次绳其祖武,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4篇叙事散文组成,赞扬了优秀人物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此外,本单
元还有一篇读书方法指
导的课文。
《海伦?凯勒》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课文<
br>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的温馨,爸爸、妈妈、沙利文老师以及周围的人们对海伦的关爱,唤起
了海伦
对生活的热爱,从不幸中站起来的海伦又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其他残疾人身上。
《二泉映月》一文浓
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
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
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
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郑和远航
》一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
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
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难点是让学生真正感受郑和下
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司马
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受到残酷的刑
罚之后,不忘父亲的嘱
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故事,理
解哪些段落、语句表现了司马迁的“
发愤”是教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选取的人物都很有代表性,他们都曾经历尽磨
难,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绩,所
以都是学生值得学习的榜样。但教学中不能太显露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的意图,而应该引
领学生把握写人文章的一般特点,通过朗读和体验等手段,让他们自己领悟人物的思想
品质,
然后再用朗读或说话等方式表达出来。
三、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
法。
3.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4.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
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
理想的精神。
5.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6.凭借课文语言
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为振
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7
.通过阅读短文,感悟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初步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并能把
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
实践中去。能按照写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竞赛活动。
8.引导学生了解书法在我国的悠久历史,感
悟书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懂得学好书法需
要持之以恒的精神。
9.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重点
1.反复认真地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和学习海伦在困难的环境中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勇气
3.体会
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
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
的精神。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5.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
6.培养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和学习海伦、阿炳司马迁等在困难的环境中战胜困难创
造奇迹的勇气
2.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
3.培养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理念
善于创设情境,在问题情景中阅读。
换位思考弄清问题。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
换位思考,自己设计问题来明白书本中
的问题。让语文课成为“不是语文课的语文课”,即让学生完全在
自然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
学习语文,而不是刻意地要上成语文课。没有语文学习的苦恼,是不露语文痕迹
的语文课,
是水到渠成的学习语文知识。
七、教学进度
课题
9.《海伦·凯勒》
10.《二泉映月》
11.《郑和远航》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3.《精读和略读》
《我读书
我快乐》
《习作3》
《练习3》
课时
3
3
2
2
1
1
2
3
周次
9.海伦·凯勒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
语言 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3.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
反复认真地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和学习海伦在困难的环境中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勇气
四、教学准备:
有关课文内容的材料、教学课件等。
五、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3.教学本课的生字。
二、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小海伦·凯勒童年的不幸
四、教学准备:
和课文有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人,她就是海伦·凯勒。
2.简介: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在家庭教师沙利
文热情关怀、 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
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 学院,1940年毕业。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
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 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3.学生说说自己对海伦·凯勒的了解
4.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提示:“吮”不要读成yún,霖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课文主要讲了海伦在老师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
2.分段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自然段:一场重病使只有一岁半的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第二——五自然段:介绍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刻苦学习,学会了阅读、书写
和算术。
第六、七自然段:写海伦在萨勒老师指导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终于学会了
说话。
第八自然段:将海伦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轻声地阅读第一段,想一想这时的小海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生阅读后交流。
3.出示: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
轻声地读一读,说说你心中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一岁半,正是躺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
一岁半,正是睁着无邪的眼睛打量着这个世界
的时候。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小海伦,从此,她面对着的是
……希望和要求。想一想,小海
伦还不能干些什么?
填空:从此,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
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________________,
也不能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黑暗和沉寂就像一张巨网紧紧地裹住了小海伦,让她喘不过气来。如果
你就是海伦,
此时此刻,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填空:天哪,谁能想到,当时,我才是一
个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我面对着的是无边
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我不能__________
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哪,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
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
,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2.结合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
自读自悟,体会海伦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四、教学准备
1.与课文相关的投影片(生字词、重点句子)
2.引导学生自己搜集有关海伦·凯勒的图片和资料,以及她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
明》。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8.海伦·凯勒,上节课
,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
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天哪,才一岁半的小
海伦就已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从此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她整天面对着的都是——无边无际的黑暗
和死一般的沉寂。这样的日子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今后的路,又该怎样走下去呢?
(二)整体阅读课文,感受凯勒形象
1.师:今天的语文课,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海伦·凯勒
,走进她那无声的世界。静静地
默读课文,做到字字入目,词词过心。思考:在你眼里,海伦·凯勒是个
怎样的人?你是从
课文的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在你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生自读,在书上写上自己的感想。
师:同学们,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要仔细品味你
画下来的关键词句。通过一个句
子、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去感受海伦·凯勒的形象,体会她丰富的内心
世界。
(三)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的书本上留下了一道道充满你智慧的波浪线。来说说。
师:你觉得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
1.不屈不挠A
(出示)她不分昼夜,像一
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
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
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1)师:老师要告诉你们,盲人的书写也比我们困难多了
。需要用食指的指节用力叩
击盲文笔,在厚厚的纸上扎下一个个突起的盲文点。长时间书写,手腕、手指
都会酸痛,甚
至变形。
(2)了解了这些知识,再来读这段话,再来读这段文字。
(3)生读,我发现你读得已没有刚才那么轻松了,想说什么?
(4)其实,有时候,我们光靠读还不够,试着想着画面读,一定能更好地读好这段话。
师叙述:也许这是一个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可是你看到海伦已在——
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但海伦依然在——
夜很深很深了,万物进入梦乡,海伦还是在——
一阵阵倦意袭来,海伦打起精神,她仍在——
手指头都摸出了血,血一滴滴落在书上,海伦忍住疼痛,她还在——
(5)孩子们,看到画面
了吗?相信此时的你,已把这感人的场景深深地烙在了你心里!
再读这段话?她这么做是因为——(对知
识的如饥似渴)是因为——(她要战胜自己)是因
为——(超人的毅力)是因为——(她有不屈不饶的精
神)。
(6)师引读: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师:说话上打上了引号,你明白吗?
生: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人交流。
2. 不屈不挠B
出示: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
日地努力,
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1)师:海伦是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孩子,她听不见,也看
不见,那她是怎样练
习发音的呢?
师:是呀!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2)再读这句话,这次又有哪些词跳入你的眼帘?(根据学生回答,突出:夜以继日 反
复
甚至 每天坚持)
(3)学语文就要有这样的敏感,通过关键的词语来理解句子。
(4)师:你来读这段话,想说什么?你在仔细地听着,想说什么?
(5)把你们体会到的好好读读!
(6)师:功夫不负有心人,读第七自然段。那个完全靠触
觉学习发音的孩子,现在,
她说出的每一个字,难道不都是震撼人心的吗?
读“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师:爸爸和妈妈紧紧抱住海伦,留下了兴奋的泪水!
3.继续交流,你还认为海伦是个怎样的人?
A热爱生活
师: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生:第三自然段
师:水,对于一个健康的孩子来说,看得
见,摸得着,学起来简单,很轻松!而海伦·凯
勒学得轻松吗?(不轻松!)
师:是呀!我们来体会小海伦认识水的艰辛!
生齐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师:这里的“猛然醒悟”,你理解吗?
(我推测沙利文老师或者其他人曾努力教小海伦学过
水,但没有成功,这一次,在沙利
文老师的帮助下,她终于学会了。)
师:是的,沙利文老
师为了教海伦学“水”这个单词,想尽了许多办法。,最初,她们
来到河边,沙利文老师让小海伦把双脚
放到河里,告诉她这是“water”,但是,小海伦反
馈给老师的信息是“hand”,是“手”。这
一次,她把“水”与“手”分不清;后来,在家
里,沙利文老师拿来一只杯子,盛满了水,让小海伦把手
放进去体验这就是“water”,但
是,我们的小海伦认为这是“杯子”,“杯子”和“水”她又分不
清。第三次,也就是课文
中所说的,她们路过水井房时——
师:同学们,小海伦容易吗?(不容易!)
师:海伦猛然醒悟——读!
生感情朗读“海伦猛然醒悟,……”
师:是的,她为了学会一个“水”字,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读!
出示:井房的经历
使我的求知欲望由然而生。啊!原来世间万物都各有名称,而每个名
称都能启发我的思想,这些词使整个
世界变得就如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啊!世界上还有
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心中
充满了无限喜悦,盼望新的一天到来。
师:在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她终于获得了成功,尝到了成功
的喜悦,读!他开始热爱
生活,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B乐观、开朗,热爱生活
“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
生:我从这段话中看出海伦对生命的渴望,她对生活的热爱。
师:你很会读书!那她想象中的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生述,有感情地读!
师:上帝蒙蔽了海伦的眼睛,却用知识在海伦的心里打开了另一扇窗。
师: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知识也确实给海伦带来了快乐、幸福。使他更加热爱生活。
C关心他人 有爱心
交流、读
四、教师总结
正是心中
充满了“爱”,海伦才会写出那样多感动世界的文字。我们来听一听(师读,
音乐渐起)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冲出黑暗》
虽然生命中有很多缺陷,但世界是美好的,无论处于什么样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
要
学会满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
我的乐曲,别
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走进了海伦那富有传奇色彩的成长经历,读了这一段段文字,此时同学们
心中一定有太
多的感慨要倾诉。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课的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记住这位感动我们,感动世界的人吧!(出示海伦图片,
并引读)
记住一种精神
不屈不挠
战胜命运的精神
请记住——海伦﹒凯勒
记住一种品格
热爱生命
忘我付出的品格
请记住——海伦﹒ 凯勒
记住一个人
一个值得永远怀念的人
一个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人
请记住——海伦﹒ 凯勒
(五)板书设计
海伦·凯勒
生病 失聪失明
奋斗 复聪复明 不屈不挠奋斗
奉献 永生留名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完成本课练习
一、回忆课文,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身残( )
双耳( )
不( )不( ) 双目( )
如(
)似( ) 摸读( )
( )以继( ) 练习(
)
(还可以让学生制作成词语卡片的形式)
二、请对号入座
引号的用法:(1)直接引用;(2)表示强调,引起注意;(3)表示特殊意义;
(4)表示否定;(5)引用成语或谚语。请对号入座。
(1)
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
(2)
海伦很快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
(3)
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她心中“看”的世界。( )
(先讲一讲引号的几种作用,还可以拓宽一些例子,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完成摘抄,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有什么启发吗?
(完成此题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四、填空
学习了《海伦.凯勒》,我们看到了一个( )的海伦,一个(
)
的沙利文老师,一个( )萨勒老师。其中,你最喜欢(
),请用一
两句话赞美一下
她
教学反思:
10.二泉映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受名曲《二泉映
月》丰富内涵,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
想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难点
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
好理想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有关音乐等。
五、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教学难点
读通、读对课文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音乐录音。
五、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塑像的图片)你知道他是谁吗?
2.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有关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
阿炳,民间音乐家,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东亭人。从小跟父亲华清和当道士,学音
乐。他4岁时母亲死
了,21岁得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在无锡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
器为生,还经常演唱当日新闻。
抗日战争时期,演唱过《汉奸的下场》等歌曲;抗日战胜利
后,演唱揭露、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歌曲。
阿炳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泊沙》、《昭君出塞》等
名曲
。其中最著名的是二胡独奏曲《二泉月》,大约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3.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
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课题就是乐曲的曲名:板
书课题:二泉映月
(二)指导学生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患病 搀扶 积淀 坎坷 哭泣 泯灭 抒发 委婉
(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段落大概内容。
注意结合课文理解感知以下词语。
饱经风霜 静影沉璧 (看图并联活经验理解)
萦绕 坎坷 (联系生活遭遇理解) 激愤
3.通读课文,感知课文的段落。
①自由读课文想一下,哪几小节是写曲子的内容的。
②由此把课文分成三段。(不必一段一段去概括。)
4.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还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交流。
(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指导
“饶”右—卜不要多“点” “腾”右下角是个“马”,不要写成其它的字。
2.课外作业
①试着用早读时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写曲子部分。②完成生字抄写本。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感受名曲《二泉
映月》丰富内涵,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
想的精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
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正、矢志不渝追求美
好理想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音乐录音。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上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阿炳的身世.。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用心去聆听
琴声,品
读文章,一起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齐读课题。点拨:想象一轮清冷的月亮,照耀着淙淙的泉水,水波
映月,静影沉璧。用
你的朗读让月亮再亮些,让泉水再清些。
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一首不朽的
名曲,欣赏时要求眼中有画面,心中有感受,等会读课
文时口中才会有感情。
2.听二胡曲《二泉映乐》。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简单说说感受。
(音乐委婉抒情,夜深人静,泉清月冷,阿炳仿佛正坐在泉边沉思往事;
琴声很凄凉,好像看
到了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似乎听到了阿炳在愤怒质问:
人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平?
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刚直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
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
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读
读。
(二)精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找出琴
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
句,用括号标出,小组进行交流。
2.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
A.起初,
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
叹……在怀念……在思索……
B.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C.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二泉的景色?指导朗读。练说:无锡的惠山……每当月夜……
师述
:惠山下的泉水潺潺的流淌,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可是阿炳却什么也看不到,他的
眼前漆黑一片,他只能
用琴声倾诉着自己的不幸。
D.我们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你试着联系上下来
理解“在怀
念……在思索……”
学生交流,指导读好第3自然段。
F.联系上下文是好方法,有时还要联系课外的知识。点击课件,补充阅读,体会“悲”。
(
乐曲中有悲,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道:“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
被碎石乱玉,堆得
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
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
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
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
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
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阿炳一
生饱受生活的折磨,他飘泊无依,
流落街头,那样的日子能让他不悲吗?)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G.指导朗读,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
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听到了阿炳那一声声凄楚的叹息声
听了你的朗读,你已经沉醉在那感人肺腑的音乐里。
(2)出示:
随着旋律的深腾
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一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了……
抒发了……
A.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B.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所表达的感情。
C.点击课件,补充阅读,
体会“恨”。(乐曲中有恨,阿炳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人。
但他倔强,有正义感,而且也有满腔的爱
国热情,因此他对反动统治者充满了仇恨。他恨军
阀混战对人民的洗劫;他恨蒋介石对日寇的不抵抗政策
;他恨那封建的剥削和压迫……那样
的黑暗社会能不让他愤恨吗?他演奏的《二泉映月》是一位饱尝痛苦
的盲人音乐家对生活的
无限感慨的真情流露。音乐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抒发了作者愤慨的情绪;月光虽明
,世道却
暗;泉水虽甜,人世却苦;水面虽平,人间不平。
补充:人们称阿炳是三不穷,人穷
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
穷(正直).有一次,国民党军阀汤恩伯要阿
炳给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会,阿炳断然拒绝,遭
到一顿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并编了唱词拉起二胡曲
痛骂他们.
C.指导感情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3)出示: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
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
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导朗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总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过渡:琴
弦就是心弦,琴声就是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做创作的
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
他的悲,他的恨,他的爱全部融在《二泉映月》那深情的旋
律中。
2.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点击课件。.
(四)拓展练笔。
1.像文学作品一样,同一首曲子,因为欣赏者的经历不同,阅历不同,心
境不同,所
感受也会不同。老师在反复欣赏了这首曲子,写下了一段自己的感受。想听听吗?点击课件,
师配乐朗读。
泉,缓缓流着。
月,静静泻着。
一个人的夜里,泡一杯香茗,关上灯,去品那二泉月下如泣如诉。
二胡声悠扬回旋,伴着窗外的月光,照着我,裹着我,渐渐渗进血里,心里。
那是怎样的悲哦
?!月下,那个盲艺人坐在泉边,叹着心酸的往事,思索着自己走过的
人生道路。月下的二泉如此美丽。
二泉的月色如此静谧!美啊!但是这美景良辰却不是为我
准备的。谁知道我心中的苦,谁明白我心里的愤
!二胡啊二胡,只有你,只有你,明白我。
我知道,你是表达伤感的最好的朋友,你就把你看到的,听到
的,想到的说出来吧?说出来
吧!二胡无语。心弦动了,响了,泻出了,沉浸了。终于,流泪了。
2.同学们,让我们再用心地倾听,让感受从音乐里流淌出来
选择一个话题,写一段话:
(1)阿炳,我想对你说……
(2)听了音乐,表达一下你的感受。
(3)为曲子拍一段MTV,用语言描述一下你所要拍的画面。
板书:
9.二泉映月
倾吐
琴声
情怀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指导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默写生字词。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
(二)指导学生背诵四、五自然段。
1.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①二泉的景色如何,看到了这景色阿业炳有什么感受呢?
②开始曲子是……有如……。随着旋律……又……
③他这曲子告诉人们……
2.听录音,边听边想,边感知。
3.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进行背诵练习。
4.指名背,集体评议。
(三)作业指导。
1.写一段话,描绘月夜的优美景色。注意选用以下的词语。
月光似水 静影沉壁
赏月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照耀
2.指导
注意写的话要有一定的整体感觉,用词要优美流畅。
教学反思:
11.郑和远航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
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条理。
二、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在世界上有
许多著名的航海参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
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
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
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板书课题
)
你对郑和知道多少,来说说看。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派遣 太监 魁梧 抱拳 扶老携幼
瓷器 脱缰野马 撕裂 威胁
2.指名读。
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声调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
字形:“拳”上半部分两横,不是三横。
“魁”的“鬼”的“竖弯勾”要写得大一些,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指导分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
(2)课文的第6~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意义)
(3)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5.同座位互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
1.撕:左中右结构的字,结构要紧凑。
2.魁:半包围结构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写得小一些。
3.监:上大下小。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描红和临写。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
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1.读悟课文1、2、6小节,体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范围之广。
(1)课文那里具体地写出“规模之大”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1、2小节,找出有关句
子。
(2)组织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
苏州府刘家港码头……迎风招展
受明朝皇帝派遣…… 西洋 随行的……两
万七千八百多人
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课件出示宝船
(3)指导朗读,感悟规模大。
(4)这几个小节中哪些文字又说明了范围之广呢?写时间之长的呢?
(引导学生从课文第六小节中找: 从1405…… 前后到过三十…… 最后一次……)
知道学生朗读,体会远航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5)此时的郑和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小节,师生合作:从这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
(6)指导看图( 图中所画谁是郑和?你怎么知道的)
如果你就是岸上的群众之一,你会怎么说?
学生朗读第三小节,体会“扬帆起航”的情景。
2.就这样我们的船队在人们的期盼与祝福中出发了,那我们又是如何与沿途国家友好往
来的呢
?引读课文第四小节——指名读
(1)一般来说,一些国家看到如此浩浩荡荡的船队会如临大敌,惊惊
慌失措,那我们
的船队呢:
交流,反馈。
(2)哪些词突出地表现我们的船队倍受欢迎,显示此次远航促进了与亚非国家友好往
来?
(3)假如你是一个国家的国王、大臣或臣民,面对……会真么说、怎么做?
3.过渡:然而,路途遥远,航行的路途中也充满了风险,文中写了几种风险?分别
是什么风险?
*(1)读课文,画出写风浪险恶和海盗袭击的句子。
(2)组织交流:哪些词突出了风浪险恶? 朗读指导 你此时感觉怎样?
(3)如果你就是船上的一员,看到这些,可能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4)让我们来看看郑和吧,谁来读读描写郑和表现的句子。
提问:从这些句子中,你明白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谈自己的看法)
(5)引读描写风浪无比险恶和郑和沉着顽强的句子。
*(6)自然的凶险被战胜了,人为的
风险也来考验郑和了。在电影、电视影片中我们见
识过海盗吗?你眼中的海盗是怎样的?文中是怎样描写
海盗的?
(7)这些海盗的阴谋得逞了吗?
(8)(学生读)
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
(9)指导朗读(抓住事先得知、严阵以待、迅速包围、丢下火把等词,
朗读体会郑和
的大智大勇)
4.回归整体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第七小节
(三)依据标题,指导复述
1.过渡: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我们不妨把它讲给身边的人
听,那该怎样讲呢?看
黑板上的内容。
2.那我们就先再来看课文内容,练习复述好吗?(四人小组练习)
3.检查复述情况。
(四)体会写作特色
1.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色就是以点带面,详略得当。
2.从
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共出样几次?如果说七次为“面”,那其中的一
次就是什么?作
者详写了几次?你能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吗?
(五)板书设计
扬帆起航
郑和远航
友好往来
战胜凶险
教学反思:
1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
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主题:司马迁在身受酷刑和屈辱的情况下,仍然牢记父亲嘱托,发
愤著书的
精神。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突出了司马迁在身受刑和屈辱的情况下,仍然牢记
父亲嘱托,发愤
著书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介绍《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
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他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
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
时它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2.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
3.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巨著呢?
4.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用钢笔描红;在老师的指导下临写书上的生字。
(3)指名接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意。
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
研读:钻研并读阅。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发愤:决心努力。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1.默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
他是什么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3) 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4)
结果怎么样?
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第3自然段):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
第三段(第4自然段):写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四段(第5自然段):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3.指名让同学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
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突出司马迁在身受刑和屈辱的情况下,仍然牢记父亲嘱托,发愤著
书的精神
。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司马迁在遭到腐刑后,不忘父亲的嘱咐,矢志不渝写成《史记》的事。
(过
渡)两千多年过去了,司马迁伟大而不屈的灵魂依然熠熠生辉,让我们穿越时空,
走进司马迁,去了解司
马迁真实的心,了解他为什么要写史记,为什么发愤写史记?他是怎
样发愤写的?
(二)出示思考题
(三)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学生,边读边想,可以用笔在书上圈圈划划,也可以加上批注。)
(四)组织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生:
(1)因
为他受家乡文化环境的熏陶,从小就对古代英雄故事感兴趣。(结合文中句子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
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
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
动。”)
(2)受父亲的影响。(结合文中句子“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
大充实了
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正如南宋大诗人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我从课外资料中找到答案:司马迁自
幼深受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二十岁就开始漫
游全国,考察历史遗迹,了解风土人情,后又随汉武帝巡守封
禅,游历各地。这些经历为司
马迁日后撰写《史记》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师相机评点:你们很
会读书,善于从书中得出自己的见解;你们能从课外资料中应证自己的
观点,真棒。
师:
(1)滔滔的黄河水养育了司马迁,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司马迁,家乡的文化环境熏陶着
司马迁,
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齐读。(必要时范读)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奠定了司马迁以后著书立
论的基础,课文的哪里写了他受
父亲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读这一段话。
(3)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文字1出示)
A.父亲是怎样吩咐的?谁来读一读。注意司马谈当时的状态、神情。
B.他读得怎么样?(
有的学生朗读时语速比较慢),从中我仿佛能体会到父亲临终前奄
奄一息的样子。
C.指导朗
读:父亲泪痕满面的嘱咐,是遗憾,是愧恨,是鞭策和激励,父亲那深情的嘱
托,你们能读好它吗?谁再
来读一读,(有的学生朗读情真意切),读出了司马谈那深情的
嘱托。
D.让我们一起读。
(导)正是由于自己从小就喜爱这一行,再加上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使他义无反顾地扎
入这编写
史书之中。可就是在这时,却来了一场飞来横祸。
2.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生:
(1)因为遭遇一场飞来的横祸,使他忍受的屈辱,简直生不如死。我想:他发愤写史<
br>记可以减轻他心中的痛苦。
(2)因为他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他这样死太不值得了。于是
就放弃了死的念头,
发愤《史记》的创作。我想:如果当时他没有受到宫刑,也许还写不出《史记》。
(3)我想:雁过留声,人死留名,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为了立功立业。
(4)因为身心备受
摧残的司马迁深深地知道: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
于鸿毛,他发愤立志写史记,是要实现
人生的价值。
(5)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他受到了酷刑,遭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打<
br>击,另一方面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评点:你能利用生活的俗语来解释,很不错,很有见地。你真会学习,善于查找资料。
师:
(1)遭“飞来横祸”
师:谁来介绍一下“飞来横祸”,你知道飞来横祸指的是什么呢?(学生介绍)
师:司马迁所
受的酷刑叫“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罚,在当时被视为奇
耻大辱,他在一篇中写道:我整
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脸面去到父母坟前尽孝,再也没有
勇气走在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
醒,我简直生不如死。课文中有句话写到了司
马迁的痛苦,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我充
分体会到了司马迁当时是多么绝
望。
过渡:然而,司马迁的伟大就在于他在如此巨大的打击面
前,作出了异于常人的选择,
看课文,他为何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2)立功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出示(文字2)
A.指导朗读,大声读,教师
评点:你们的朗读使我看到了一个对天发誓的司马迁;使我
看到了一个把屈辱埋在心里,暗下决心的司马
迁;使我看到了一个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司马
迁;使我看到了一个忍辱负重的司马迁。
B.这段话集中体现了司马迁人生观,这样精辟的语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师小结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受到酷刑,遭受人生难
以承受的打击;另一方面是他为
了实现人生的价值。
师过渡:忍辱负重的司马迁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写好史记,
那么
他是如何写的呢?
看,夜深人静,司马迁还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史记》呢?(出示图片)
3.司马迁是怎样写《史记》
(1)出示要求 :
(2)请同学们静静地想像,思考。
(3)交流汇报。
生:
(1)在昏
暗的油灯下,司马迁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里,重新
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
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书。
(2)在昏暗的油灯下,他一会儿忙着研读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资料和
自己走遍全
国搜集来的资料,一会儿又拿起笔写啊、写啊,他要写出自己心中的屈辱,写出国家的兴亡,
写出历史的进程。
(3)在昏暗的油灯下,他写啊,写啊,他一边写一边自言自语:我要写清
楚从黄帝到
汉武帝近2600年的历史,我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在昏暗的油灯下,他拿起笔摊平竹简,写下了一卷又一卷,他想:我要为中华民
族保 存三千年的历史,我要做一位出色的画家,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我要像一位
雕塑家,塑造出一 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我要使史记成为经天纬天,内容广博的百科式全书
的通史。我要后人以他们的事例 引以为鉴。
……
师相机点评:针对学生的发言,我频频点头,不时的赞许:“你很会读书” 、“你的语
言真规范”、“你善于想象”、“你们合作得真好”、“你的发言很投入,有感情”……
师:
(1)摇曳的灯火,好似父亲临终前的泪花,司马迁想起了父亲的千叮咛,万嘱咐,(出
示文字1)
(2)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一颗不屈的心灵,让我们读体现司马迁人生观的句子。 (出示
文字2)
(3)那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生命结晶的象征,让我们读最后一节。(出示文字3)
(4)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小结:对啊,可见时间之长,可见意志之坚强,工程艰巨,可见写作之艰辛。
师:同学 们,你们知道后人是怎么评价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的吗?我国大文豪鲁迅先
生曾这样评价《史记》(出 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
神,崇高的人格将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他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学上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可谓辉煌 巨著传万代!面对司马迁的画像,你想
说些什么?(学生评价)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件事中,你又 得到了什么启示?联系以
前学过的课文谈一谈
(三)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 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司马迁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司
马迁的精神,最后,我想把孟老先生的这句 话与同学们共勉!出示“故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孟子》”
教学反思:
13.精读与略读
一、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课文,感知并读懂课文,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选择哪些读书方法和怎样略读。
二、教学重点:
教师要抓住精彩之处引导、点拨,把文章中所交给的读书方法通过讨论总结出来。
二、教学难点:
教师要抓住精彩之处引导、点拨,把文章中所交给的读书方法通过讨论总结出来。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揭示课题。
2.审题:
(1)什么叫“精读”?什么叫“略读”?
(2)你通常会采用什么方法?
(二)指导自读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
(1)要有一定的速度;
(2)弄清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主要写哪几件事?
(3)在自己认为最有收获的句子下面作记号。
2.组织交流。
3.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课文,注意正确、流利。
4.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段(1)说明读书方法的重要和精读的方法。
第二段(2——7)介绍略读的常识和方法。
第三段(8)说明善于将精读和略读结合就能取得最佳读书效果。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哪些句子让你受益匪浅?为什么?
6.相机出示句子,指导理解:
(1)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提问:
①“一目十行”是什么意思?
②走马观花是什么样的?
③你这样读过哪些文章?有什么帮助
④这样的方法给了你什么好处?
(2)通
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
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
须要精读。
提问:①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②这个“须要”是指什么?为什么这里用的是“须要”而不是“需要”?
6.齐读课文,体会。
(三)小结。
1.小结:在你平时的阅读中,你采用哪种方法?
2.提问: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3.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2、精读与略读
选择哪些读书方法
怎样略读
教学反思:
我读书 我快乐
阅读《上下五千年》
一、教学要求: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上下五千年》及其作者。
2.了解《上下五千年》对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贡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导读,让学生继续学习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关键点
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与享受读书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让学生去借阅《上下五千年》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路,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介绍自己读过哪些中国历史故事,选择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请一两个同学讲中国历史故事。
3.小结并过渡:
在我们祖国近5000年
的漫长岁月里,发生了多少曲折动人的故事啊!在我们的课文中
学过的就有不少,如:《大禹治水》《卧
薪尝胆》《三顾茅庐》《郑和远航》等,这些故事
只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其实,这些故
事就是老师手中拿这本《上下五千年》
书里的。
(二)简介《上下五千年》及其作者。 1.《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阅读其中一个个历史故事,就能使我们
具体了解中华
民族的历史是多么的悠久,祖国的文化是多么璀璨。在这套书中,作者选择重
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
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裁剪,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
以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上下
五千年》按历史顺序编写,涉及的时间从远古到清
朝的鸦片战争前。
2.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汉
达教授,他是一位教育家和语言学家,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
授、教务长、教育部副部长。他在写历史故
事方面,是下过一番工夫的。他把历史故事作为
对:“新语文的尝试和对旧故事的整理。”他所写的历史
故事“风格独特、脍炙人口”。
(三)教师讲《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四)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
1.明确读书要求: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一点
中国的历史。了解祖国的过去,才
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将来。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生过许多
有意义的事件,涌现
出许多优秀的人物,把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了可以开阔眼界,启发智慧。所以,
我希望
大家能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借来的书: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抽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言的语句。
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鼓励学生做到每天必看,
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的、规定一个时间表,
一般可在一个月左右完成。
(五)课外延伸,深化阅读效果。
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上下五千年》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
体会,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
读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获得怎样的思想启迪,对“我读书我快乐”
有哪些体会。
习作3 写一则新闻报道的板报稿
一、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我市第九届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结束东城小学男篮获得冠军》,
学会新
闻报道的写法。
2.在学习例文的基础上迁移运用,写一则跳绳比赛的新闻报道。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新闻报道的一般写法,把事件写清楚,重点突出、语言规范。
二、教学重点
按照写“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竞赛活动。
三、教学难点
1.要求能做到“新、真、短、快”,以简洁的文字,真实的内容,迅速报道新近发生的
新闻事
实。
2.通过讨论,领会这则体育新闻报道的写法,明确新闻报道的写作要点。报道的题目应
把事情的结果,即最重要的内容写出来。这则报道开头交代了比赛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
情结果,接下
来叙述夺冠情况,最后交代有关问题。
四、习作准备
举行一次比赛:如拔河、讲故事、辩论、美文诵读等。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了解这则新闻报道是怎样报道市第九届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冠军争夺战
的?
2.领会这则体育新闻报道的写法,明确新闻报道的写作要点。
二、教学重点
掌握新闻报道的一般写法。
三、教学难点
对比赛中精彩(争夺冠军)部分的观察、描述。
四、习作准备
举行一次比赛:如拔河、讲故事、辩论、美文诵读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一段新闻广播。 说说这则新闻内容,体会新闻的好处。
2.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的新闻报道激发学生对新闻报道的兴趣。
(二)出示例文,了解内容
师:刚才大家说得都很好,新闻报道的作用真不小,不但可以
让我们了解国内外意义重
大的事件,还可以帮我们增长知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则体育新闻报道。 (
出示新闻报
道(我市第九届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结束东城小学男篮获得冠军))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
看这则新闻报道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这则体育新闻报道告诉我们南京市小学男子篮球比赛的情况。
师:读了这篇例文,我们
就能对这次比赛情况有了个清楚的了解,这则报道是如何写的,请
四位同学依次朗读4个自然段,其他同
学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第1自然段交代了争夺冠军的时间、地点、参赛球队和比赛结果。
生:第2和第3自然段写夺冠情况。
生:第4自然段交代了与比赛有关及第三、第四名的获得者。
师: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同桌、前后位的同学互相讨论。
生:因为比赛结果是人们最想知
道的,所以在报道的开头交代清楚比赛的时间、地点以
及比赛结果。
生:双方是如何夺冠的,也是人们想知道的,所以这也是报道不可缺少的部分。
生:最后
交代与比赛有关的情况以及第三、第四名的获得者,这样才能使报道显得更清
楚,更完整。
师:请——位同学用上“开头……接下来……最后……”的句式说说新闻报道的写法。
生:
新闻报道开头要写出事情结果,接下来写事情的关键部分,就是人们最想知道的地
方,最后补充交代有关
情况。
(三)讨论例文,明确写法
1.同桌、前后位的同学展开讨论,看看新闻报道有什么特点?
师:下面请同学将这则体育新闻朗读一遍,体会体育新闻的写法。
师:这则新闻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生:这则新闻的题目很长,将比赛结果写出
来,这样可以让读者一看就知道报道的最重
要的内容,符合读者心理,引起读者兴趣。
师:
我们班举行了一次跳绳比赛,现在我们就当一次小记者按写新闻报道的方法报道这
件事,有兴趣吗?
2.题目就如文章的眼睛,新闻报道的题目应该怎样写呢?
3.如何将要报道的新闻告诉听者或读者呢?
用“开头……接下来……最后……”的句式说法。
(板书: 开头:交代结果
接下来:事情经过 最后:补充交代)
4.学生小组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完成辩论比赛的新闻报道,学生进行修改。
二、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领会这则新闻报道的写法,明确新闻报道的写作要点。报道的题目应把事情
的结果,即最重要
的内容写出来。
三、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领会这则新闻报道的写法,明确新闻报道的写作要
点。报道的题目应把事情
的结果,即最重要的内容写出来。
四、教学准备
下水作文
五、教学过程
(一)指导写好辩论比赛
1.指名说说辩论比赛的情况。
2.按照板书的提示教师指导将辩论比赛按新闻报道格式说。
3.给这次辩论比赛的新闻报道命题。
(二)学生写新闻稿
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讲评要点:
1.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叙述的方法,迅速及时而又连续不断地向公众传递信息。
2.开头开门见山,新鲜引人。
3.写作上尽量从简,宜粗不宜细,宜快不宜慢,主要采用概括叙述的手法。
(四)指导评议,修改,择优选送校广播站播出。
(五)学生誊写新闻稿
(六)讲评作文
1.这次作文总的情况
2.成功之处或精彩片段
3.存在问题
练习3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了解书法在我国的悠久历史,感悟书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懂得学
好书法需
要持之以恒,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书法的感情。
2.诵读与积累旨在巩固前面所学词语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背诵量,激发学生积累语
言材料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
3.指导学生读贴练字,引导学生赏析汉字美,创造汉字美。
4.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背诵量,激发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
培养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书法在我国的悠久历史,感悟书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准备:
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阅读清代书法家何绍基的小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书法在
我国的悠久历史,感悟书法
在生活中的作用。懂得学好书法需要持之以恒,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书法的感情
。
2.巩固前面所学词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背诵量,诵读与积累练习中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热爱书法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书法在我国的悠久历史,感悟书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有关资料、小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文与生活
1.读短文回答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古代文人
都要花大功夫
练习书法。下面读读这个故事,学生自读短文。
(2)出示:恍然大悟
理解:一下子明白了。
这位青年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3)学生联系上下文,比较中思考。
“学了一年就觉得很好”与“磨穿的砚台”比较,发现这位青年与老师的差距在哪里?
想一想,这位青年会怎么想?
(4)再读全文,得出结论
学习书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
2.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练字”的看法
(1)出示题目:现在电脑普及了,我们不需要花这么大的工夫练字了。
虽然现在电脑普及了,但我们还需要花很大的工夫练字。
(2)你同意哪个观点,请说说你的看法。
(3)两个阵队展开辩论,摆事实,讲道理。 <
/p>
小结: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书法可以陶冶情操,磨练人的意志,而且,写字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老师也认为虽然现在电脑普及了,但我们还
需要花很
大的工夫练字。
3.列举我国著名的书法家
(1)你知道哪些著名的书法家?
(2)同学之间展开竞赛,看谁知道的多?
各自在纸片上写一写书法家的名字,评选出最熟悉书法家的优秀者。
(3)优胜者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书法家的故事。
如:王羲之父子、欧阳修、黄庭坚、颜真卿等。
(二)学习诵读与积累
1.出示与郑和有关的“准韵文”。
2.学生练习流利朗读12个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语
3.联系《郑和远航》这篇课文,说说你所理解的词语意思。
参考注释如下:
讲和通好:指相互和解,并建立友好的关系。
五湖四海:泛指世界各地或全国各地。
振臂一呼:振:挥动。挥动手臂,一声号召。
络绎于途: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形容沿途过往的人马车船不断。
观风问俗:指观察了解风俗人情。
互通有无:用自己有的去交换自己没有的。指相互交换。
心悦诚服:心里喜悦而真诚佩服。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写好钢笔字。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读贴练字,写好钢笔字。
2.培养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难点
诵读与积累旨在巩固前面所学词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背诵量,激发学生积累语言材
料的兴趣,丰富
学生的语言积淀。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1.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2.指名朗读。
3.说说如何写好横线上的字。
注意:
(1)写单个字
,要观察字的间架结构,观察的主要参照不再是“格子”,而是字的笔
画与笔画,偏旁与偏旁之间的结构
关系。
(2)写一行字,还要讲究字与字之间的穿插、避让和布局。
4.读贴,书空,交流写好字的诀窍。
5.指定时间内独立描红,临贴。
(二)口语交际:我来说一说
1.读一读口语交际的题目要求。
2.归纳所列话题:
(1)同学过生日,要不要送礼物?
(2)爸爸妈妈要我们星期天参加补习班,我们要不要参加?
(3)广告上说的,我们该不该相信?
3.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一些问题,有时甚至常让我们陷入两难的境地,你还遭遇过什
么问题?
4.学生再举例,教师继续罗列于黑板。
5.你对哪个话题最有看法,请你来发表你的看法。
6.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写下同学的看法。
7.代表心里“编”写提纲,试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以及同学们的看法。
8.教师及时指导:
(1)恰当地点拨,使讨论逐渐深入。
(2)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肯定。
(3)鼓励不善发言的大胆表达自己观点。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贴练字,引导学生赏析汉字美,创造汉字美。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学写毛笔字
1.出示:土、牛
2.说说这两个字的间架结构。
3.教师示范:
土:第一笔横要短而轻柔,长度约
为第三笔横的二分之一。第二笔竖要正直有力,敢于
冒尖。第三笔横要舒展稳健。整个字的造型犹如一个
“正三角形”。
牛:撇要粗短如牛角,竖要中直如“牛脊”,字的重心在横中线之上。长横和直竖犹如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学生欣赏中国方块字的几何造型美。
4.学生临写。教师指导。
5.欣赏写得好的学生作品。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世界各地”,安排了《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等
课文。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
明的特点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说明文以
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
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
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是一篇散文,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独特的城
市风貌,讲述
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
习作4》教材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例文,第二部分是习作提示。这一部分
通过对例文的简要评
点,提示了参观记或游记的写作方法。第三部分,联系学生生活提出习
作要求。
《练习4》本
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
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单元语言优美凝练的特点,教学中
,应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细细品味、感悟,帮
助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积淀语感经验。要把学生对课文的
理解以及对表情达意方法的领悟
寓于诵读之中。习作中应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回忆。由于学生初次接
触这类文章,对于
游记的习作很是陌生。教师可以简要地介绍自己的一次旅行,有意识地突出顺序和重点
。使
学生明白什么是游记。练习4中口语交际的训练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扩大阅读,去了解世界,
并能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通过口语交际的形式与人共享。由于学生查阅资料的途径比
较贫乏,因而
需要老师参与,使学生获得更多信息。
三、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
用。
3.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4.懂得作者是怎样写金字塔工程的宏伟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