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月是故乡明

温柔似野鬼°
553次浏览
2020年08月28日 23: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常州工学院延陵学院-小班优秀教案


3
*
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燕”,正确理解“陪衬、不可胜数”等词语。
2.理解课文题目“月是故乡明”的内涵。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中写了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主旨。
2.引导学生从两个 方面来理解本文:①先运用题目入手法,理解“月是故乡明”的含
义,明白这是一首借写月亮表达思乡之 情的文章;②然后运用线索引导法,抓住本文以“月”
作为抒情线索的特点仔细阅读,找出作者由月亮想 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尤其是对故乡月色
的动人描写,从中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牵挂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眷恋故乡的真挚感情。认识故乡对一个人 成长的重要意
义,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题目“月是故乡明”的内涵。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中写了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
教学难点
抓住本文以“月”作为抒情线索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眷恋故乡的真挚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语,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构成
的,是融 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许多表达思乡之情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
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 起思乡之情。比如月亮。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课文,一起来 解读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明月”情结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老师范 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缀、澈、瑞”、鼻音“旎”和后鼻音“萌、


澄、顷” 。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多音字。



yān:燕山 燕赵大地




yàn:燕子 莺歌燕舞


ng:澄澈 澄清事实

ché



ng:澄沙 澄浆泥




(2)重点词语释义。
陪衬:①作名词,指陪衬的事物;②作动词,指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衬托。
不可胜数:不能数完,形容数量非常多。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恍然大悟:顿时醒悟过来。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烟波浩渺:形容江湖水面十分辽阔。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着就显得有趣味,有意思。
诗兴:作诗的兴致。
油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萌动:①指事物开始发生;②指植物开始发芽。
澄澈:清澈透明。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部分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对文题“ 月是故乡明”进行了解释,说明爱故乡的月
亮正是爱故乡的体现。第二部分(2~4):写对故乡和童年 趣事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
画面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生活图景,表达了“我”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第三部分(5、6):
写“我”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 月亮的思念。
第四部分(7):篇末再次点题,呼应前文,倾诉思乡、恋乡之情。
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明确:课文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作者对故乡和 几十年生活经历的回忆,真切地
抒发了对故乡月亮的思念以及对离别许久的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怎样理解课文题目“月是故乡明”?
明确:“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诗人在安史之乱中,历经
颠沛流离,备尝艰 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
句写景,但写的又不完全是客观 景物,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
本无差别,而诗人却说故乡的明月最亮,且说 得那么肯定而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
的手法却并不会让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反而恰切地表达了对 故乡的深情。本文用这句诗作题
目,不落俗套,既点明了抒情的线索,也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恋乡之情, 同时还增加了文章
的文化意蕴。
2.阅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每个人”“人人”说明了什么?
明确:“每个人”“人人”说明了“思乡”这种感情的普遍 性,两句话的语意层层推进,
激发了读者共鸣。
3.阅读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第2~4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第2自然段写“我”的故乡没有山,自然也看不 到山月相衬的美景;第3自然段
写故乡的村子里有几个水面广阔的大苇坑以及夏日黄昏后发生在苇坑边上 的童年趣事;第4
自然段写“我”夏夜在苇坑边赏月及晚上梦月的情景。
(2)作者的故乡没有山,为什么还要写山呢?
明确:第2自然段写山是为了过渡。先由月亮 总有山、水陪衬,引出下文写山,再自然
过渡到第4自然段对故乡苇坑上面的月亮和水中月亮的描述。
(3)在第3、4自然段中,作者回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简要概括。
明确:①躺在地上数星 星;②在古柳树下点篝火;③爬上柳树摇知了;④白天用嚼烂的
麦粒粘知了;⑤在苇坑边看月亮;⑥夜晚 梦见两个月亮叠在一起。
(4)作者原本要写的是故乡的月亮,却又叙述了许多童年趣事,这样写是不是多余?为
什么?
明确:不多余。①故乡的月亮是思乡之情的载体。作者早年离家,远离故土,这些童年
趣事深深 印刻在他的心中,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思念故乡时不能忘记的一部分。②这些童年
趣事大多发生在月亮升 起前后或跟月亮有关,如数星星、点篝火、摇知了、看月亮、梦月亮
等。所以,写童年趣事不但不多余, 反而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阅读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第5自然段写了什么?
明确:第5自然段写“我”离开故乡四十多年间在世界各地看到 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可
它们都比不上故乡的小月亮。
(2)试赏析句子“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 蒙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


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 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
都非常喜欢”。
明确: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我”在世界各地见过的月亮,突出月景之丰富、美妙。
(3)“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明确:此刻作者心中对故乡月 亮的思念之情已十分强烈,为了便于直接抒情,就改用第
二人称“你”,直接对故乡的月亮表达出眷恋与 挚爱之情。
(4)作者为什么把故乡的月亮形容为“小月亮”?
明确:①“小月亮”是和“ 大月亮”相对而言的。作者提到了几处“大月亮”都是胜地
之月,观月之地非同寻常,其气度都不是山东 西北部一处小村落里的苇坑所能相比的。月亮
之“小”,即指月亮之平凡。②故乡的月亮虽小,但在作者 心中却是神奇而又美丽的。“小
月亮”这个称呼里凝聚着作者对故乡和童年深切的感情。记忆里那轮月亮 ,伴着他度过了安
静的童年,他是“小孩子”,月亮也是“小月亮”,小月亮和年幼的作者是一同成长的 ,那
轮苇坑上的“小月亮”就是他最亲密、最难忘的伙伴。每当想起和月亮那段最亲密最美丽的
接触,作者便不禁思念满怀。
5.阅读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怎样理解第7自然段?
明确:通过前文的层层铺垫,“我”对故乡的眷恋不舍之情自然迸发, 短短一句话就把
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6.这篇文章是怎样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明确:①通过追忆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②将在世界各地
见到的月 亮与故乡的月亮对比,从侧面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③直抒胸臆,吐露对故乡的眷
恋、热爱之情。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篇课文以清新、质朴的笔调为我们展现了小村庄里温馨的夜晚、恬 淡的月色和作者那
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生活。老师最喜欢文中关于童年趣事的描写,读来倍感亲切,仿佛自 己也
随着文字来到了那个映着月亮的苇坑边,听着知了的鸣叫,感受着夏夜的习习凉风……同学
们最喜欢文中关于童年趣事的哪些描写呢?下来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下。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开篇点题——人人都爱故乡的月亮


对故乡与童年趣事的回忆——苇坑边上看月亮


月色 美妙
月是故乡明

思乡情深

叙述离开故乡后的生活——世界各地 看月亮


篇末再点题——何时回乡看月亮


计生办-评选活动方案


北邮网络教育学院-六一儿童节活动


毕业设计论文总结-会计学习心得


写新闻报道的作文-莫言获奖演讲


世界名车标志大全-委托书英文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领导干部述职报告


聊城教育网-晾衣绳


呼市二中-三亚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