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备课及教案
地震震级-读书笔记1000字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军神》《
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4
篇课文。文章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人物崇高的品质。
《古诗三首》描绘了栩栩
如生的边塞风光图、春日送别图和遗民思国图;《军神》叙写了刘伯承在不使用
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
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而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故事;《青山处处埋
忠骨》叙写了毛泽
东得知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牺牲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
否归葬的抉
择过程;《清贫》叙写了方志敏一生甘于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古诗三首
军神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时
3
2
2
教学要点
1、会认2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26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
门迎凉有感》。
3、抓住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前后不同的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并以
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清贫 1
4、抓住对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抓住对国方兵士和方志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
的心理活动。
把题目补充完整,回想当时发生的事情以及事情的前因后果,把这
习作 2
件事情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
心活动。
1、系统性总结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
方法。
语文园地 2
2、能选择一种情景对人物进行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
3、能说一说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
4、学会书写硬笔书法作品,积累记背古诗《凉州词》和《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
课题
第9课《古诗三首》
X X X 二次备课教师
第一课时
课型
时间
新 授
第(
)周
第 节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
会认“渭、仞、岳、蓟”等6个生字,会写“仞、岳、摩”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
重难点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策略
二次备课
年 月 日
谈话导入,解读题目
1、教师引导:。谁知道“从军”是什么意思?(参加军队)
2、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中的第四首诗。板书
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从军行)
3、解读题目。
教
学
环
节
4、了解诗人。
5、铺垫渲染。(1)教师引导: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
的地方?
(2)在王昌龄的笔下,边塞风光又是怎样的呢?
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指名学生读,再指名学生读。
(2)教师小结提
问: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
除此之外,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看注释、看插图、
想
象画面)
2、析字词,明诗意。
3、教师小结: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边塞的风景,后两句抒发了
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教师小结过渡:这首诗字面上的意思你们已经弄明白了,现
在我们就一起体会诗的深层含义吧。
(1)自己轻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边塞的哪些景物?
(2)追问:什么样的雪山?
(3)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诗。
(4)再读读这两句诗,对“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5)在你积累的诗句中有写到玉门关的吗?
(6)再读这两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
2、教师小结过渡:边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思乡之情是这样的
深切,可戍边将士——黄沙百战
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齐读,谁愿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教师引导:“穿”是指穿上金甲吗?
(3)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
(4)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怎样的心情?
3、教师小结:诗的前两句运用借景抒
情的表现手法,借一个“暗”
字描写出将士们低落、孤独的心情。后两句直接抒情,用将士
们不
把敌人消灭誓不还乡的雄心壮志激励着我们每个人。
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1、感悟诗情。
2、总结全诗。
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边塞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戍边将士的
凄苦、
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
这孤独、悲凉、充满壮志豪情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
塞诗。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古诗三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第二课时
X X X
二次备课教师
课型
时间
新 授
第( )周
第 节
主备人
1、有感情地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默
教学
目标
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环节、策略
二次备课
年 月 日
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1、教师引导: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了解诗人。陆游
3、回顾以前学过的古诗《示儿》。
4、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现了陆游什么样的心
情呢?
5、理解题目。
(1)这个题目这么长,该怎么读呢?(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
有感)
教
学
环
节
(2)这个“晓”指什么?(“晓”是天亮的意思)
(3)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4)读了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
6、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初读诗歌,感受韵律
1、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2、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韵律美、
节奏美,接下来给这首诗划
分节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1)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
(2)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师提示:往东入海。
(3)“五千
仞岳”中“岳”指的是什么?(西岳华山)“仞”是
什么意思?(长度单位,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五千仞岳”
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上
摩天”是什么意思
?(碰到天)
(4)此时此刻,你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祖国河山是怎样的?
(5)面对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你的心里涌起怎样的情怀?
4、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古诗的第一、二句。
5、祖国的壮丽河山就只有这些吗?你还知道哪些?
6、读完后两句,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
情呢?(悲凉、悲伤)
你是从哪个字眼中体会到的?(从“泪”字体会到的)
7、泪流到了哪种程度?
8、教师小结:
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补充背景材料。
2、“遗民”是什么意思?(被遗弃的人民)
3、他们是被谁遗弃的呢?这些遗民中有哪些人?
4、“胡尘”指的是什么呢?
5、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
6、教师引导: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
,生灵涂炭,这
是何等的凄凉啊!但是他们绝望了吗?他们仍然——南望王师
又一年。
7、他们“望”的是什么?(期望王师赶走金兵,收复失地)
8、教师小结
9、“
又一年”是多少年?(一年又一年)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
经长达65年,“又一年”是整整65年呐,7
80个月啊!他们(引
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全班齐读)
(1)同学们,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
(2)南宋统治者在做什么呢?
10、这一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题,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11、教师小结:最后让我们背诵这首诗并把它默写下来吧!
找共同点,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今天学的《古诗三首》告诉我们——苟利国家
生死
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
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
可能遭受祸害而躲开。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三课时
X X X
二次备课教师
课型
时间
新 授
第( )周
第 节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正确朗读古诗,读出诗歌韵味,理解诗歌的意思。
2、在品词析句中感受格式的艺术魅力。
3、感受诗人内心的喜悦,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重难点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策略
二次备课
年 月 日
对话诗人,解诗题
1、出示杜甫像,认识诗人。
2、说一说,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
教
学
环
节
3、齐读诗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初读感知,觅诗心
1、初读感知,请同学们读读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
韵味,看看
从诗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2)指名学生读古诗。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3、学生交流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
4、交流“安史之乱”的相关信息。
细读品味,悟诗意
1、细读品味
(1)师引导:八年战乱,不但使
我们的诗人杜甫壮志未酬,更
加尝尽了有家难回、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如今战乱已经平息,
怎
能不让我们的诗人心生喜悦呢?
(2)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人,默默地,用心读一读这首古诗,你
可以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看看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诗人的喜悦呢?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深入感受杜甫内心的喜悦之情。
(1)先在四人小组中汇报交流: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
的喜悦之情?
(2)
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
3、对比感悟“悲喜交集”
(1)先指名学生并说一说自己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
br>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2)学生交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联中,诗人流的是怎
样的泪?(板书:悲喜交集)
4、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1)先指名学生并说一说自己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2)诗人的亲人们都不再愁眉苦脸,原来,他们都愁些什么呢?
(3)在老师的引领下,闭上眼
睛想象诗人的苦难的八年生活。
并说说这是怎样的八年?(板书:欣喜若狂)
(4)角色朗读颔联两句。
5、对话感悟“放歌纵酒”
(1)先指名学生并说一说
自己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
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2)阳春三月,诗人想到可以回到故乡,内心无比的激动,请
同学们想一下,诗人可能想些什么呢
?他的心情怎样呢?
(3)朗读颈联两句
6、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1)指名说一说,从尾联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2)看诗人的回家路线图,感受诗人回家的迫切。
(3)对比朗读李白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感受诗人愉快的心情。
(4)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尾联两句。
诵读感悟,增诗韵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两次整体朗读古诗。
2、学生交流:学习了这首古诗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3、配乐美读古诗,尾联重复一次。
4、趣读古诗,(剑外忽传忽传收蓟北……)。
5、熟读成诵,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
X X X 二次备课教师
第一课时
课型
时间
新 授
第(
)周
第 节
主备人
1、认识“彭、拟、谋”等9个生字,会写“泽、彭、
拟”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拟定、
参谋、锻炼”等13个词语。
教学
目标
2、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
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
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1、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
教学
无私的襟怀。
重难点
2、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环节、策略
教
学
环
节
二次备课
年 月 日
诗歌引入,走近伟人
对于毛主席,大家有哪些了解呢?这节
课,我们就一起走近毛
泽东,感受毛主席的情感世界,来学习第11课《青山处处埋忠
<
br>骨》。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青山处处埋忠骨)
明确目标,检查预习
1、默读课文。
2、自由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说说这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4、课文中出现了3封电报的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
br>3封电报和毛主席批示的内容找出来并画线。
(1)从电报和批示中,你获取到了什么信息?
(2)对毛主席的批示,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3)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小结:①这里的“忠骨”是指什么?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答疑解惑。这里的“忠骨”是指什么?
观看动画,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
第一部分,在第一部分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
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对毛主席的内心世界的看法。
3、全班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
X X X 二次备课教师
第二课时
课型
时间
新 授
第(
)周
第 节
主备人
1、认识“彭、拟、谋”等9个生字,会写“泽、彭、
拟”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拟定、
参谋、锻炼”等13个词语。
教学
目标
2、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
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
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1、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
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
教学
无私的襟怀。
重难点
2、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环节、策略
二次备课
年 月
日
感情朗读,感受悲痛
1、谈话导入。
2、抗
美援朝战争之后,中国和朝鲜关系一直都非常友好,毛主
席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爱子葬在了朝鲜。这是
一种怎样的胸
襟啊?
3、当司令部请示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而朝鲜要求把岸
英安葬在朝鲜时,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是怎样
的?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对毛主席的内心世界的看法。
5、全班交流汇报。
6、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发呆,他心里在想什么?
教
学
环
节
7、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了什么?
8、第二部分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主席的动作、语言和神态?
9、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
10、学生练习接读,有感情地朗读。
11、教师小结:
拓展延伸,理解课文题目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
也是毛主席最后的批示。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谁能猜猜是
什么意思?
3、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的理解。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毛主席这最后的批示
意味着什么呢?
5、教师小结。
总结全文,关注写法
1、课文在体现人物的内心世
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
2、教师小结:作者就是通过对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
活动这些细节描写表现出主席丧子之痛的凡人情感和顾全大局
的伟人情操的。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11课《军神》
X X X
二次备课教师
第一课时
课型
时间
新
授
第( )周
第 节
主备人
1、认识“沃、匪、绷”等
5个生字,会写“庆、诊、沃”等15个字,正确读写“熟练、
惊疑、审视”等13个词语。
教学
目标
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4、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1.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教学
2.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重难点
3.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环节、策略
二次备课
年 月 日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故事“关云长
教
学
环
节
刮骨疗伤”。
2.教师引导:在你们心中,军人是怎样的?
3.看到《军神》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有什么疑问?
4.生质疑,师梳理小结:谁是军神?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5.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
流利。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答疑解惑。
(1)谁是军神呢?(刘伯承)谁称他为军神?(沃克医生)
(2)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2.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刚刚的问题串起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
一件什么事?
3.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4.请同学们按“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分法,把课文划
分为三部分。
5.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龄”“衷”和“慈”三个字。
7.教师小结:
细读课文,顺学而导
1. 教师引导:
2.朗读对话,体会从容镇定。
品读感悟,指导朗读
1.
指名一对同桌上台分角色读对话。
2.指名学生读圈出的词语。
(1)从对他们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教师小结:从对他们动作和神
态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沃
克医生态度的变化,由开始的冷淡变成愣住、惊疑、目光柔和、
生气
、再一次愣住、口吃,还感受到刘伯承的从容镇定。
3.这是大家从对他们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感受到的,还有没有
什么疑问?
4.生质疑,教师梳理小结
5.教师引导:只有一边读一边体会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现在<
br>同桌两个,一个是刘伯承,一个是沃克医生,带上动作和神态
来表演读他们的对话。
6.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读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
7.从对沃克医生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他的心理有
什么变化?
8.教师小结。
9.读懂了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你们有什么感受?(指名学生
说)
10.全体师生共读对话。教师读沃克医生的话,学生读刘伯承的
话。(师生合作读对话) <
br>11.教师相机小结:这是军医和军人之间的对话,所以他们的语
言简短、干脆、有力,很好地表
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看来,
写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11课《军神》
X X X 二次备课教师
第二课时
课型
时间
新 授
第( )周
第
节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2.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1.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教学
2.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重难点
3.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环节、策略
二次备课
年 月 日
紧扣细节,体会意志
1.
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沃克
医生断定刘伯承是一位军人,他为什么如此肯定?
(1)当时,刘伯承心里在想什么?
教
学
环
节
(2)这是一个怎样的军人?
(3)刘伯承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平静的,请同学们平静地读
一读这句话。
(4)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也是坚定的,请同学们再坚定地读
一读这句话。
2.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第16~17自然段)
(1)从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你体会到
了什么?
(2)沃克医生为什么这么紧张?
3.刘伯承忍受得住这钻心的疼痛吗?
(1)拿笔圈出体现刘伯承非常疼痛的词句。(指名学生说)
(2)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沃克医生在给刘伯承做眼球摘除手术的时候,
刘伯承
痛得抓破了床单。当时刘伯承心里在想些什么?
(4)谁能读出刘伯承的这份坚定和决心?
4.教师小结:
分析人物,讲述故事
1.默读课文第三部分(第18~26自然段)用红笔画出沃克
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
(1)读了这个句子,你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
(2)生质疑,师梳理小结:①为什么说他是
“真正的男子
汉”?②为什么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③为什么称他
为“军神”? (3)请快速浏览手术中和手术后两部分的内容,找一找哪
些事情是一般的军人做不到而他做到了的
。请你一边看一边画
出相关的句子。
(4)全班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
(6)教师引导:这就是刘伯承和一般的军人的不同,他不
是一般的军人。
(7)教师小结。
(8)你们发现了吗?第22自然段中有两个感叹号。这两
个感叹
号表达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怎样的感情?
2.教师小结:
3.假如你就是沃克医生,请以他的口吻按手术前、手术中
和手术后的顺序讲一讲这个故事。
4.指名学生在班内讲故事。
扩展延伸,深化情感
1.
出示小诗,感情朗读。
2.教师总结: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让人敬佩。在今后的生
活中,我们
也要向他学习,磨炼自己的意志,勇敢面对生活中
的困难。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12课《清贫》
X X X 二次备课教师
一课时
课型
时间
新 授
第( )周
第 节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难点
1.认识“筹、矜、俘”等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吓”。
2.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环节、策略
1.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了一首诗。
二次备课
年 月 日
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对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呢?
2.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人生观,一
起
来学习第12课《清贫》。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清贫)
3.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
学
环
节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2.《清贫》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自
学这篇文章。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
4.文章读完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
写了什么事?(本
文主要写了方志敏一生甘于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5.这篇文章有哪些主要人物?
6.全班汇报交流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
(1)
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什么描写?
(心理活动描写)你从文中的哪个词中发现的?(
热望)“热望”
是什么意思?(热切希望)
(2)第2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
什么描写?
(动作描写)请同学们把这句话中的动词圈出来。(摸、捏、搜)
两
个国方兵士搜遍了方志敏的全身,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只
搜出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这说明什么
?(说明方志敏
十分清贫)这句话明明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描写,却体现
出方志敏的清贫,
这是什么手法?(反衬)
7.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内容。
(1)圈出这些句子中的动词,指
名学生回答。(拿、拉、抛掷、
盯、威吓、吼、说、弓、捏、搜、低头、注目、搜寻、塞、转、
抢夺、望、命令)
(2)把两个国方兵士说的话画上横线。
(3)圈出描写他们神态的词语,指名学生回答。(激怒、凶恶、
企望、失望、怀疑而又惊异)
(4)找出对他们的心理活动描写,指名学生回答。(猜疑我是
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
(5)从对两个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中,
你体会到两个兵士当时是怎么想
的?
(6)你觉得这两个国方兵士是什么样的人?(贪婪、卑鄙无耻
之徒)
(7)作者是怎样来表现他们的贪婪的?
8.教师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
态和心
理活动,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刻
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品读重点,感悟精神
1.我们从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四个方面分析了这两个
国方
兵士,在整个搜身的过程中,方志敏有怎样的表现?默读
课文,找出描写方志敏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
,体会方志敏
的心理活动。
2.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内容,老师相机出示课件:
3
.本文主要写方志敏的清贫,可是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
描写国民党兵士,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呢?
(运用侧面描
写的方法,衬托方志敏的清贫。在对比中突出方志敏的大义凛
然、清贫守节) <
/p>
4.我们只学习了课文中的一桩趣事,课文中还写了其他的
内容来体现方志敏的清
贫。请大家朗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自
己的感受。(学生自由交流感受)
5.教师小结:“在
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
活,从没有奢侈过。”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
“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
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
具备的美德。”这句话运用了
对比的手法,将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比较,突出共产党员矜持
不苟
和舍己为公的品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
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这句话在
文中起到引出下文
的作用。
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快速阅读第9自然段,说一说“传世宝”指什么。
(1)这一段描写中作者用了怎样的语气?(讽刺)
(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
问自答)
(3)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
明主题和中心)
3.学完课文后,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四人小
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我们在《清贫》中体会方志敏的革命精神,
结合
当今社会实际加以运用,成长为有骨气的新一代的中国人。
6.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
伴而行的,你觉得
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富有”是指什么呢?
7.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习作:他____了》
X
X X 二次备课教师
第一课时
课型
时间
新 授
第( )周
第 节
主备人
1.把题目补充完整。
教学
目标
2.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
3.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样子。
教学
重难点
1.用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
2.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样子。
教学环节、策略
1.这次习作是一个半命题作文:他______了。板书习作题目。
二次备课
年 月 日
补充题目,明确要求
(板书:他______了)
2.首先我们要确定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
印象深刻。让你印象深刻的可能是熟悉的
身边人,也可能是陌
生人。
3.想一想这个人到底是谁?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谁感动、生气、
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
4.全班交流汇报。(指导学生说)
教
学
环
节
5.把题目补充完整。
6.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这
是一篇写事的作文。
7.写出一件事的深意和新意,选材很重要。
8.全班交流汇报。
例文引路,学习方法
1.写事离不开写人,写人的关键是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
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
2.读片段,注意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
3.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
4.教师小结: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就要抓住这个人的动
作、语言、神态。
5
.怎样才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首先说怎样抓住人物的语言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6.语言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服务的,怎样才能让语言描
写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呢?
7.动作描写也是为体现人物特点服务的。
8.怎样才能通过动作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9.神态描写专门指脸部表情,是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
变化。
10.怎样将神态描写与动作描写或语言描写相结合呢?
11.教师小结:把这个人当时的样
子写具体就是要尝试运用动
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运用方法,练习写作
1.为了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描写
2.全班交流汇报。
3.学生回想当时发生的事情,回顾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把一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方法,开
始安静习作。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习作:他____了》
X X
X 二次备课教师
第二课时
课型
时间
新
授
第( )周
第 节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难点
1.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取长补短。
2.学习把人物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方法,修改习作。
1.用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
2.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样子。
教学环节、策略
二次备课
年 月 日
教
学
环
节
板块一 佳作欣赏,师生点评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写了一篇半命题作文《他了》,这节课就让我们
一起来修改习作。
2.复习习作要求。
3.提出全班习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4.佳作欣赏。
5.教师小结:要想把人物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
内心活动,关键是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
、神态进行描写。
指点习作,共评互改
1.出示例文习作,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帮他修改一下。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如何修改自己的习作。
4.全班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修改本次习作抓住两点:
(1)选择的事例要具有典型性,能体现出人物性格特点。
(2)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把人物当时
的样子写具体。
运用方法,修改习作
1.运用学习到的方法,学生安静地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
自由修改,老师个别指导)
2.四人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3.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4.全班展示修改满意的佳作,请小作者自己上台朗读习作。
5.习作改完了,说说你对改好
的习作满意的地方在哪里,
修改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6.学生将修改满意后的习作誊写在作文本上。
7.教师总结:要想写出好的习作,修改是一
个重要的过程,
因此我们在创作后,一定要反复朗读,反复对习作进行修改,
只有这样,写出来
的习作才能成为精品。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
X X X 二次备课教师
一课时
课型
时间
新 授
第( )周
第 节
主备人
1.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
教学
目标
2.能选择一种情景对人物进行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
3.能说一说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
4.学会书写硬笔书法作品,积累记背古诗《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
教学
重难点
2.能选择一种情景对人物进行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
3.能说一说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
教学环节、策略
二次备课
年
月 日
讨论交流,回顾方法
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
人物的内心想法的方法。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还从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物的动作、
语言、神态,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
3.全班交流汇报。
4.教师小结。
运用方法,训练能力
教
学
环
节
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指名学生谈读后的体会。
3.教师小结。
4.我们以“焦急地等人”这种情景
为例,想一想谁在焦急地等
人,他焦急地等人时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
5.学生练习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写另外两种情景。
6.四人小组内朗读各自写的句
子,互相提出修改建议把句子改
一改,选出小组内写得最好的句子。
7.全班交流汇报。
运用方法,训练表达
1.下面的句子写出了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体会它们的
表达效果,照样子说句子。
2.指导学生说句子的表达效果。
3.教师小结:这两句话运用了将同一个人
物前后不同的表现进
行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4.四人小组练习运用这种对比法说句子,选出小组内说得最好
的同学。
5.全班交流汇报。
6.教师总结:我们可以运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
表现人物的内心,还可以运用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对比
来表达人物的内心。
7.欣赏书
上的硬笔书法作品《帆》,说一说看完后的发现。(标
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段落要分明,点号不
顶格书写)
8.教师引导:硬笔书法作品是用钢笔书写的书法作品。
9.老师讲解并示范书写姿势。
10.学生根据示范练习摆正书写姿势。
11.学生根据示范练习执笔。
12.老师讲解并示范运笔的方法。
13.今天我
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黄河的古诗《凉州词》。板书
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凉州词)
14.学生自由读古诗。
15.了解诗人。
16.理解题目。
17.指导朗读。
18.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